第508章 鐵打的內閣首輔
嫡女重生,皇上的小嬌嬌殺瘋了 作者:十二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內閣首輔王易此人,自來名聲不好。
早在殘暴不仁的隆帝在位期間,王易就被不知多少人罵過。
罵他奴顏諂媚,卑躬屈膝;罵他無文人氣節,痛失文人風骨。
原因是隆帝不施仁政,荒淫無度,大修行宮,搞得民不聊生。
在所有忠臣良將紛紛斥責隆帝之時,就是這位位高權重的首輔大人在旁助紂為虐。
王易可說是早就孤家寡人一個了,其家族兒女都與他斷絕來往,不齒與他為伍。
隆帝駕崩後,大家以為王易該倒台了吧。誰知此人又得太後看重,仍就身居內閣首輔,不曾有絲毫動搖。
不誇張地說,盼他下台的官員百姓,簡直可以從東街排到西街。
可他依然是他,諂媚太後,諂媚恒帝。
王易曾為恒帝製定日常安排。一月中上朝八日,其餘時間全部在文梁殿學習。
他還從翰林院挑選人才,專門為恒帝編寫如何治理天下的教材。圖文並茂,淺顯易懂地引導恒帝要如何成為好皇帝。
那教材名為《帝心萬裏》,便是為恒帝量身定做的專用課本。
吳賢文太傅也是王易親自四顧雀山去請來的。
當時吳賢文還開玩笑說,“我要知你名聲這般不好,說什麽也不會跟著你出來挨罵。”
沒錯,因著吳賢文被王易親自請出山,也被罵得體無完膚。
岑鳶賜了座,淡淡道,“隆帝期間,王大人曾保下了霍伍將軍一家的性命。霍將軍卻不領情,與王大人決裂……”
他又細數自己所知的幾件事。
隆帝大修行宮,極盡奢靡,言官楊止靖大人以命諫言,血濺金鑾殿。
楊大人死後,隆帝遷怒於其家人,下令誅其九族。是王易使盡渾身解數,獻計獻策把行宮修得更加華麗,順勢勸其收回成命。
他的理由是,擔心楊大人家的鬼魂影響行宮的運勢和風水。
隆帝接受了這個說法,對他十分滿意,允了。
楊大人一家九族三百八十九口人,就這麽被王易保下來。
可無人知這位首輔大人的功德,隻知那行宮因著王易的建議,又多花去數萬銀兩極盡享樂。
楊大人的家人被流放至燕州,燕州人隻知楊大人以命諫言,死得壯烈;而京城那位首輔大人為討帝王歡心,花言巧語從中謀利。
歎世道炎涼,惋世道不公。這世間為何好人沒好報,如王易那樣的奸臣卻橫行當道,真是禍害遺千年。
類似的事大的五六七八件,小的數十上百件。岑鳶全程淺淡述來,吳賢文都驚住了。
連他都不知好友王易悄悄做下了這麽多事,救下了這麽多人。他隻知好友絕非表麵上別人說的那樣,是罪大惡極的奸臣,卻也不知真相竟然是這樣。
不止如此,恒帝死後,梁國改朝換代,這位內閣首輔王大人沒多久又如常上朝,歸順了墉帝,甚至多年來還深受墉帝重用。
每朝每代他都是內閣首輔,簡直是個傳奇人物啊。
在這十年裏,王大人用自己的方式默默護住了多位忠臣良將。
盡管這些忠誠良將並不理解他,不願與他為伍,甚至唾棄他,暗害他……他還是在自己的位置上平衡著朝堂各方勢力。
若不是有他,墉帝沒那麽快可以將梁國安撫得風平浪靜,也許各地早有人打著恒帝的幌子揭竿而起。
亂的,是世道;受苦的,是百姓。
首輔大人以他一己之力,挽狂瀾,平餘波。
流水的皇帝,鐵打的內閣首輔王易王大人此時已驚得不知所措,“皇,皇上,您如何知道這一切?”
岑鳶笑道,“王大人留在老家槐樹下的冊子,我有幸看到了。”
其實這是謊言。
岑鳶從現代穿越過來時,正好是恒帝以秦勉的身份倉皇出逃,並未真的見過這位內閣首輔。
但恒帝的記憶被他全盤接收,他是知道這號人的。
後來衛北大將軍死遁回到梁國以恒帝身份重新登上皇位時,王大人早已作古。
他的後人從老家槐樹下找到他記錄在冊的名單和手稿,送到了恒帝岑鳶麵前。
上麵記載著王大人這一生,都在致力於保江山,救忠臣良將。
手稿上寫著,他無愧於自己,無愧於梁國,無愧於每一任皇帝。
卻,有愧於他的家人。
他的家人因他抬不起頭,舉家隱姓埋名過著艱辛的生活。
他的兒子被他曾救過的將軍殺死。
他的孫女被一位他曾於鬧市刀口救下的少年擄掠而死。
王大人在手稿結尾處這麽寫道,若有人問我後悔嗎?我想來世做一個普通的百姓,做點小買賣,一日三餐,清茶淡飯,即可。
這個回答,說明他後悔了。
他也是人,心也是肉長的。
他可以承受被敵人刺穿心髒,卻不能接受他用盡心力救下的人,轉頭將刀揮向他的兒孫。
後來數次,王大人都發誓不再多管閑事。
可隻要事情發生在眼前,王大人還是沒忍住,默默救了一個又一個,一家又一家。
人們隻道他是諂媚無骨的大奸臣,卻不知奴顏諂媚之下,卻是錚錚鐵骨。
恒帝將這位首輔大人的手稿一經公布於世,掀起了駭然大波。
世人方知,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他們錯怪了這位首輔大人。
多位官員為此痛哭流涕,隻可惜一切都晚了。
那時候首輔大人抱憾離世,且,他離世的原因,是因為被人下毒暗害。
下毒的人,在知道真相後的第三天,也吞下相同的毒,自盡飲恨而亡。
岑鳶無法將自己知道王大人一切的真實原因說出來,隻得推到那本手稿上去。
果然,王大人深信不疑,“您,您竟然看到了那本才寫了兩冊的手稿……”
沒錯,如今這個節點,的確隻有兩冊。
岑鳶道,“舊朝老臣因不肯低頭臣服,多數舉家下獄,甚至要被砍頭滅族。是王大人從中周旋,保下多人性命。他們得你恩惠,卻不知一直是你在救人。王大人,我為那些老臣感激你。”
王大人一生從未辯解,卻在這時哭得像個孩子。
恒帝懂他,他的小皇帝真的懂他啊……
早在殘暴不仁的隆帝在位期間,王易就被不知多少人罵過。
罵他奴顏諂媚,卑躬屈膝;罵他無文人氣節,痛失文人風骨。
原因是隆帝不施仁政,荒淫無度,大修行宮,搞得民不聊生。
在所有忠臣良將紛紛斥責隆帝之時,就是這位位高權重的首輔大人在旁助紂為虐。
王易可說是早就孤家寡人一個了,其家族兒女都與他斷絕來往,不齒與他為伍。
隆帝駕崩後,大家以為王易該倒台了吧。誰知此人又得太後看重,仍就身居內閣首輔,不曾有絲毫動搖。
不誇張地說,盼他下台的官員百姓,簡直可以從東街排到西街。
可他依然是他,諂媚太後,諂媚恒帝。
王易曾為恒帝製定日常安排。一月中上朝八日,其餘時間全部在文梁殿學習。
他還從翰林院挑選人才,專門為恒帝編寫如何治理天下的教材。圖文並茂,淺顯易懂地引導恒帝要如何成為好皇帝。
那教材名為《帝心萬裏》,便是為恒帝量身定做的專用課本。
吳賢文太傅也是王易親自四顧雀山去請來的。
當時吳賢文還開玩笑說,“我要知你名聲這般不好,說什麽也不會跟著你出來挨罵。”
沒錯,因著吳賢文被王易親自請出山,也被罵得體無完膚。
岑鳶賜了座,淡淡道,“隆帝期間,王大人曾保下了霍伍將軍一家的性命。霍將軍卻不領情,與王大人決裂……”
他又細數自己所知的幾件事。
隆帝大修行宮,極盡奢靡,言官楊止靖大人以命諫言,血濺金鑾殿。
楊大人死後,隆帝遷怒於其家人,下令誅其九族。是王易使盡渾身解數,獻計獻策把行宮修得更加華麗,順勢勸其收回成命。
他的理由是,擔心楊大人家的鬼魂影響行宮的運勢和風水。
隆帝接受了這個說法,對他十分滿意,允了。
楊大人一家九族三百八十九口人,就這麽被王易保下來。
可無人知這位首輔大人的功德,隻知那行宮因著王易的建議,又多花去數萬銀兩極盡享樂。
楊大人的家人被流放至燕州,燕州人隻知楊大人以命諫言,死得壯烈;而京城那位首輔大人為討帝王歡心,花言巧語從中謀利。
歎世道炎涼,惋世道不公。這世間為何好人沒好報,如王易那樣的奸臣卻橫行當道,真是禍害遺千年。
類似的事大的五六七八件,小的數十上百件。岑鳶全程淺淡述來,吳賢文都驚住了。
連他都不知好友王易悄悄做下了這麽多事,救下了這麽多人。他隻知好友絕非表麵上別人說的那樣,是罪大惡極的奸臣,卻也不知真相竟然是這樣。
不止如此,恒帝死後,梁國改朝換代,這位內閣首輔王大人沒多久又如常上朝,歸順了墉帝,甚至多年來還深受墉帝重用。
每朝每代他都是內閣首輔,簡直是個傳奇人物啊。
在這十年裏,王大人用自己的方式默默護住了多位忠臣良將。
盡管這些忠誠良將並不理解他,不願與他為伍,甚至唾棄他,暗害他……他還是在自己的位置上平衡著朝堂各方勢力。
若不是有他,墉帝沒那麽快可以將梁國安撫得風平浪靜,也許各地早有人打著恒帝的幌子揭竿而起。
亂的,是世道;受苦的,是百姓。
首輔大人以他一己之力,挽狂瀾,平餘波。
流水的皇帝,鐵打的內閣首輔王易王大人此時已驚得不知所措,“皇,皇上,您如何知道這一切?”
岑鳶笑道,“王大人留在老家槐樹下的冊子,我有幸看到了。”
其實這是謊言。
岑鳶從現代穿越過來時,正好是恒帝以秦勉的身份倉皇出逃,並未真的見過這位內閣首輔。
但恒帝的記憶被他全盤接收,他是知道這號人的。
後來衛北大將軍死遁回到梁國以恒帝身份重新登上皇位時,王大人早已作古。
他的後人從老家槐樹下找到他記錄在冊的名單和手稿,送到了恒帝岑鳶麵前。
上麵記載著王大人這一生,都在致力於保江山,救忠臣良將。
手稿上寫著,他無愧於自己,無愧於梁國,無愧於每一任皇帝。
卻,有愧於他的家人。
他的家人因他抬不起頭,舉家隱姓埋名過著艱辛的生活。
他的兒子被他曾救過的將軍殺死。
他的孫女被一位他曾於鬧市刀口救下的少年擄掠而死。
王大人在手稿結尾處這麽寫道,若有人問我後悔嗎?我想來世做一個普通的百姓,做點小買賣,一日三餐,清茶淡飯,即可。
這個回答,說明他後悔了。
他也是人,心也是肉長的。
他可以承受被敵人刺穿心髒,卻不能接受他用盡心力救下的人,轉頭將刀揮向他的兒孫。
後來數次,王大人都發誓不再多管閑事。
可隻要事情發生在眼前,王大人還是沒忍住,默默救了一個又一個,一家又一家。
人們隻道他是諂媚無骨的大奸臣,卻不知奴顏諂媚之下,卻是錚錚鐵骨。
恒帝將這位首輔大人的手稿一經公布於世,掀起了駭然大波。
世人方知,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他們錯怪了這位首輔大人。
多位官員為此痛哭流涕,隻可惜一切都晚了。
那時候首輔大人抱憾離世,且,他離世的原因,是因為被人下毒暗害。
下毒的人,在知道真相後的第三天,也吞下相同的毒,自盡飲恨而亡。
岑鳶無法將自己知道王大人一切的真實原因說出來,隻得推到那本手稿上去。
果然,王大人深信不疑,“您,您竟然看到了那本才寫了兩冊的手稿……”
沒錯,如今這個節點,的確隻有兩冊。
岑鳶道,“舊朝老臣因不肯低頭臣服,多數舉家下獄,甚至要被砍頭滅族。是王大人從中周旋,保下多人性命。他們得你恩惠,卻不知一直是你在救人。王大人,我為那些老臣感激你。”
王大人一生從未辯解,卻在這時哭得像個孩子。
恒帝懂他,他的小皇帝真的懂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