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隨筆》中,關於這次講道的內容,並沒有過長的篇幅,但是許恒翻來覆去,卻是沒有絲毫厭煩。
裏麵說,大多數人雖生天地之間,但並無法感知到天地間的靈氣,自然更別說吐納靈氣修行了。
因此,修行的第一關‘煉炁’,修的的不是天地間的靈氣,而是自身的一口‘根本之炁’,也叫‘真炁’。
煉炁的過程,就是不斷壯大自己的真炁,直到貫通天地之橋,使內天地與外天地產生交匯,從此才能吐納靈氣,將真炁煉成法力,也就是踏入了‘玄光’之境。
許恒在潘老道身旁時,也稀裏糊塗修煉到了煉炁二重,但是對於此中的道理依然一知半解,還遠不如現在認知清晰。
不僅如此,關於煉成法力玄光,冊中所將也與潘老道的說法相去甚遠。
潘老道說,隻要煉炁九重,就能貫通天地之橋,煉成法力玄光,但是冊中卻說,煉炁一途,也如大道一般,幾乎無窮無盡,一重,二重,乃至九重,隻是衡量真炁微弱或者強盛的一個符號,而不是禁錮了修行者的樊籠。
誠然煉炁九重便能貫通天地之橋,但是如此修成的玄光修士,不僅法力微弱,根基更是虛浮,幾乎斷絕了修行至更高境界的可能性。
真正誌在大道的修士,莫說煉炁九重,就是十九重、二十九重,隻要沒到進無可進之時,都不會選擇輕易煉成法力玄光,至於何時到達這個極限,那便不是三言兩語能夠分說清楚的了。
修行者修煉真炁的極限,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譬如修行者的資質高低?真炁乃是人之大寶,先天而降便有的‘本源’,有的人天生真炁便更加強大,輕而易舉便能達到常人難以達到的境界,這就是所謂的天賦,也是衡量修行人資質高低的一個緊要部分。
再譬如,煉炁術的品級高下?高深的煉炁術,自然能助修行人挖掘出更多的潛力,築下更堅實的道基。再譬如,外物的加成,更加補益精氣的靈食藥膳?補充本源,甚至直接壯大真炁的靈丹妙藥?乃至一處靈機旺盛的修煉之所?
雖然凡人不能直接吐納靈氣修行,但是生活在靈機旺盛之處,也能無病無災,甚至延年益壽,這便說明靈氣對於人體,仍有潛移默化的滋養。
當然,如重疾傷本,元陽外泄,甚至年老體衰,亦或心誌不堅,也會產生負麵的影響,所以修行者在煉炁一境能夠走得多遠,也是無法完全預測的事。
“這麽說來……”許恒摩挲著《山中隨筆》微微泛黃的紙頁,目露思索。
想來他跟隨潘老道的時間並不算長,還要隨他學習、理解一些煉炁術中的術語,真正開始修行之後,很快便突破了煉炁二重,甚至有種越煉越快的感覺。
可見煉炁九重,對於有一定天資的修行者而言確實不是難事,就是冊中所說的十九重,二十九重,若非碰著了瓶頸,也未必需廢多少時間。
許恒並不知道,自己的資質究竟如何,但若說潘老道稱他天賦異稟,可能有些見識短淺的原因,飛雲老道也說他天資上乘,是個修道種子,那便十分可信了。
所以在修行一途上,許恒確實大有可為,至少煉成強大的法力,築下堅實的道基,應當不是異想天開……這確實使他有種意氣昂揚之感。
“平心靜氣,平心靜氣……”許恒不懂‘降伏心猿’,但卻知曉自己真想走上、甚至走通求道之路,要依靠的絕不是一時的過於熱枕,盡量平複心氣之後,便將《山中隨筆》合起,放回書架之上,接著往書樓深處而去。
許恒今日來到書樓的目的,本來已經達成了一半,但是看過《山中隨筆》,便又有新的想法冒了出來。
《山中隨筆》中說,書樓中的藏書包羅萬象,竟連高深的煉炁術都有不少,而且不禁啟明院的弟子擇選、修行,許恒實在很難抑製地住想要一觀的心。
不過這些煉炁術,混在各種藏書之中,不說太倉稊米,想要尋到也實在不是易事。
許恒細心留意著書架上的書籍,可是莫說《山中隨筆》中提到的高深煉炁術,就連相似相近的名字也沒瞧見幾個,心中不免納悶:“此間藏書如此之多,何不加以整理,如此恣意放置,實在並不方便……”
心中想著,許恒一時有些走神,轉過一個書架,忽地好像撞到了什麽,不禁倒退半步穩住身形,這才抬眼一瞧,卻是愕然發覺,身前竟是空空如也——
這麽說或許有些不當,因為許恒身前半丈開外,便有一個青年男子正站在那處,本來專注地看著手中道書,似乎感應許恒的來到,才緩緩抬頭望來。
他瞧去二十餘歲模樣,五官不算出挑,至多可算柔和,但是配上他的氣質,便有一種春風細雨般的溫潤,微笑問道:“你沒事吧。”
他說話時,許恒似乎感受得到,有什麽本來無處不在的東西,正在緩緩退去,直到徹底消失無蹤。
“方才擋住你的,是我太沉浸書中,法力自然運轉形成的防護。”青年解釋道:“沒有傷著你吧。”
許恒本來已有猜測,又聽聞法力二字,哪裏還不知曉眼前之人,正是此間書樓的值守,也是入了門的玄微弟子,至少也修成了法力玄光的人物。
這樣的人物,作風卻似和風細雨一般,叫人很難抗拒生出好感。
“小子無礙。”許恒抱拳道:“是我心不在焉,驚擾了師兄才對。”
青年搖頭一笑,沒再糾結這點是非,合起手中道書,說道:“瞧你甚是麵生,是新入院的吧。走路這般出神,在找什麽典籍?我是此間值守,或許可以幫你瞧瞧。”
許恒眼前微微一亮,也不造作,便道:“回師兄,聽說書樓中,便有煉炁術可供弟子擇選、修行,隻是苦於找尋不得,不知師兄可否指點迷津?”
“哦?”青年莫名笑了笑,說道:“這有何難,你且稍等片刻。”
裏麵說,大多數人雖生天地之間,但並無法感知到天地間的靈氣,自然更別說吐納靈氣修行了。
因此,修行的第一關‘煉炁’,修的的不是天地間的靈氣,而是自身的一口‘根本之炁’,也叫‘真炁’。
煉炁的過程,就是不斷壯大自己的真炁,直到貫通天地之橋,使內天地與外天地產生交匯,從此才能吐納靈氣,將真炁煉成法力,也就是踏入了‘玄光’之境。
許恒在潘老道身旁時,也稀裏糊塗修煉到了煉炁二重,但是對於此中的道理依然一知半解,還遠不如現在認知清晰。
不僅如此,關於煉成法力玄光,冊中所將也與潘老道的說法相去甚遠。
潘老道說,隻要煉炁九重,就能貫通天地之橋,煉成法力玄光,但是冊中卻說,煉炁一途,也如大道一般,幾乎無窮無盡,一重,二重,乃至九重,隻是衡量真炁微弱或者強盛的一個符號,而不是禁錮了修行者的樊籠。
誠然煉炁九重便能貫通天地之橋,但是如此修成的玄光修士,不僅法力微弱,根基更是虛浮,幾乎斷絕了修行至更高境界的可能性。
真正誌在大道的修士,莫說煉炁九重,就是十九重、二十九重,隻要沒到進無可進之時,都不會選擇輕易煉成法力玄光,至於何時到達這個極限,那便不是三言兩語能夠分說清楚的了。
修行者修煉真炁的極限,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譬如修行者的資質高低?真炁乃是人之大寶,先天而降便有的‘本源’,有的人天生真炁便更加強大,輕而易舉便能達到常人難以達到的境界,這就是所謂的天賦,也是衡量修行人資質高低的一個緊要部分。
再譬如,煉炁術的品級高下?高深的煉炁術,自然能助修行人挖掘出更多的潛力,築下更堅實的道基。再譬如,外物的加成,更加補益精氣的靈食藥膳?補充本源,甚至直接壯大真炁的靈丹妙藥?乃至一處靈機旺盛的修煉之所?
雖然凡人不能直接吐納靈氣修行,但是生活在靈機旺盛之處,也能無病無災,甚至延年益壽,這便說明靈氣對於人體,仍有潛移默化的滋養。
當然,如重疾傷本,元陽外泄,甚至年老體衰,亦或心誌不堅,也會產生負麵的影響,所以修行者在煉炁一境能夠走得多遠,也是無法完全預測的事。
“這麽說來……”許恒摩挲著《山中隨筆》微微泛黃的紙頁,目露思索。
想來他跟隨潘老道的時間並不算長,還要隨他學習、理解一些煉炁術中的術語,真正開始修行之後,很快便突破了煉炁二重,甚至有種越煉越快的感覺。
可見煉炁九重,對於有一定天資的修行者而言確實不是難事,就是冊中所說的十九重,二十九重,若非碰著了瓶頸,也未必需廢多少時間。
許恒並不知道,自己的資質究竟如何,但若說潘老道稱他天賦異稟,可能有些見識短淺的原因,飛雲老道也說他天資上乘,是個修道種子,那便十分可信了。
所以在修行一途上,許恒確實大有可為,至少煉成強大的法力,築下堅實的道基,應當不是異想天開……這確實使他有種意氣昂揚之感。
“平心靜氣,平心靜氣……”許恒不懂‘降伏心猿’,但卻知曉自己真想走上、甚至走通求道之路,要依靠的絕不是一時的過於熱枕,盡量平複心氣之後,便將《山中隨筆》合起,放回書架之上,接著往書樓深處而去。
許恒今日來到書樓的目的,本來已經達成了一半,但是看過《山中隨筆》,便又有新的想法冒了出來。
《山中隨筆》中說,書樓中的藏書包羅萬象,竟連高深的煉炁術都有不少,而且不禁啟明院的弟子擇選、修行,許恒實在很難抑製地住想要一觀的心。
不過這些煉炁術,混在各種藏書之中,不說太倉稊米,想要尋到也實在不是易事。
許恒細心留意著書架上的書籍,可是莫說《山中隨筆》中提到的高深煉炁術,就連相似相近的名字也沒瞧見幾個,心中不免納悶:“此間藏書如此之多,何不加以整理,如此恣意放置,實在並不方便……”
心中想著,許恒一時有些走神,轉過一個書架,忽地好像撞到了什麽,不禁倒退半步穩住身形,這才抬眼一瞧,卻是愕然發覺,身前竟是空空如也——
這麽說或許有些不當,因為許恒身前半丈開外,便有一個青年男子正站在那處,本來專注地看著手中道書,似乎感應許恒的來到,才緩緩抬頭望來。
他瞧去二十餘歲模樣,五官不算出挑,至多可算柔和,但是配上他的氣質,便有一種春風細雨般的溫潤,微笑問道:“你沒事吧。”
他說話時,許恒似乎感受得到,有什麽本來無處不在的東西,正在緩緩退去,直到徹底消失無蹤。
“方才擋住你的,是我太沉浸書中,法力自然運轉形成的防護。”青年解釋道:“沒有傷著你吧。”
許恒本來已有猜測,又聽聞法力二字,哪裏還不知曉眼前之人,正是此間書樓的值守,也是入了門的玄微弟子,至少也修成了法力玄光的人物。
這樣的人物,作風卻似和風細雨一般,叫人很難抗拒生出好感。
“小子無礙。”許恒抱拳道:“是我心不在焉,驚擾了師兄才對。”
青年搖頭一笑,沒再糾結這點是非,合起手中道書,說道:“瞧你甚是麵生,是新入院的吧。走路這般出神,在找什麽典籍?我是此間值守,或許可以幫你瞧瞧。”
許恒眼前微微一亮,也不造作,便道:“回師兄,聽說書樓中,便有煉炁術可供弟子擇選、修行,隻是苦於找尋不得,不知師兄可否指點迷津?”
“哦?”青年莫名笑了笑,說道:“這有何難,你且稍等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