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謀劃
穿越大唐:我在五姓七望當少主 作者:永航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崔景舟這樣說,李世民微微皺了皺眉頭,陷入了沉思。但在一旁的杜如晦等人,卻緊緊地盯著崔景舟,眼神犀利,似乎要透過他的外表看到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在他們心中,五姓七望的世家,除了滎陽鄭氏以外,其他都並未參與到皇室的爭奪中。因為無論誰最終登上皇位,都需要拉攏世家以鞏固自己的地位。然而,崔景舟卻突然主動提出要幫忙,而且不求任何回報,隻是希望秦王能記住這份情。
他們心中不禁疑惑,崔景舟這樣做的目的究竟是什麽?他到底想要得到什麽?他們越是猜測,就越覺得崔景舟的心思深不可測。
“好,既然你如此痛快,我也不磨嘰。”
“不管此次成敗如何,我李世民都會記住此次的相助之情。”
李世民站起身來,向崔景舟拱了拱手,一臉鄭重地說道。
“秦王殿下言重了,都是朋友,何必如此客氣。”
崔景舟也連忙起身,拱手還了一禮。
“既然如此,秦王殿下有什麽需要幫助的,就直說吧。隻要是我能力範圍內的,必定全力相助。”
見李世民答應下來,崔景舟也不再猶豫,直接開門見山地問道。
李世民微微點頭,目光看向一旁的杜如晦。杜如晦心領神會,緩緩上前,走到距離崔景舟一步之遙的地方才停下,壓低聲音說道:“不瞞崔公子,我們現在最棘手的問題就是人手不足。太子和齊王的私軍加起來,足足有兩千餘人,而我秦王府隻有800私軍,實力相差太大。不知崔公子可否支援一些人手?”
杜如晦說完,李世民、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的目光都如炬般落在崔景舟身上,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同時也帶著一絲擔憂,生怕崔景舟會拒絕。
“需要多少人?”
崔景舟的神情依舊平靜,似乎早已預料一般。
杜如晦在得到李世民的示意後,深吸一口氣,說道:“一千人。”
崔景舟聽到需要一千人時,眼神中閃過一絲驚訝,但很快就恢複了平靜。他心中暗自思忖:曆史上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隻用了800私軍就取得了勝利,他們現在竟然還需要一千人才能增加勝算,看來當時的情況比史書中記載的還要凶險,太宗皇帝當時也應該是殊死一搏。
他思考這些問題時,稍微愣了一下。然而,這一狀態落入李世民等人的眼中,卻讓他們十分焦急,甚至開始擔心,是不是他們的要求太多了。
“崔公子對此有何看法?”李世民見崔景舟愣了一下,直接問道。
“既然是秦王所托,崔某必定全力相助。”崔景舟沒有絲毫猶豫,直接回答道。“不過…千人入京易,千甲入城難啊”
當他說到“不過”時,卻讓李世民等人心中一緊,以為崔景舟要拒絕。但聽到崔景舟說的不過是甲胄進城困難後,他們才鬆了一口氣。
此時,李世民走上前說:“崔公子放心,甲胄之事就交給我吧。我好歹也是南衙十二衛大將軍,雖然被節製,沒有調兵的權力,但安排士兵休沐還是可以的。等你的人手到了,我會安排人從休沐的大營中運出甲胄,讓他們直接穿戴南衙禁軍的甲胄即可。”李世民神情嚴肅地說道,仿佛在告訴崔景舟,隻要給他人,甲胄就不是問題。
“好,既然如此,待我回去後,便立刻手書,發回清河。”崔景舟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
“崔公子,雖然甲胄不好入城,但千人進城也容易引起各方勢力的關注,尤其是上千名青壯,很容易引起他人的懷疑。”杜如晦在一旁向崔景舟補充道。
崔景舟臉上露出一抹輕鬆的笑容:“這有何難?”
“既然偷偷進城會引人注目,那就光明正大地進城好了。”他覺得這根本不是問題。
“那不知崔公子打算如何做?”杜如晦疑惑地問道。
崔景舟沒有回答,而是看向李世民,問道:“秦王殿下,可有大唐的輿圖?”
李世民愣了一下,隨即立刻說道:“有。”
“輔機,去把輿圖拿過來。”長孫無忌聞言,立刻快步走到桌案前翻找起來。不一會兒,他就找到了一張輿圖,並拿著它走到了崔景舟麵前。
“辛苦。”崔景舟接過輿圖,禮貌地說道。
他打開輿圖,仔細地看了起來。眾人也圍了過來,好奇地看著他。
“秦州刺史陳閔,是我崔家所舉薦的,可以讓他向朝堂上發一封求糧的奏折。”崔景舟指著輿圖上秦州所在的地方說道。接著,他的手指又直接指向了晉州所在的位置,“晉州刺史,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應該是秦王殿下的人吧?”他笑著問道。
眾人一臉茫然,剛剛還在討論一千人馬如何進城的問題,怎麽突然就變成討論誰是誰的人了?
“是啊,沒錯。”李世民雖然有些困惑,但還是承認了。
“雖然晉州刺史是殿下的人,但也有司馬、司戶、司兵等的牽製,根本發揮不了多大作用啊。”幾人十分不解地說道。
“無妨,隻需讓他上書一封,誇讚陛下仁德,再說晉州這次的收成很好便可。”崔景舟語氣沉穩,眼神堅定,似乎成竹在胸。
他的話音剛落,眾人先是沉默了一瞬,隨後臉上露出思索的神情。漸漸地,他們的眼神變得明亮起來,仿佛明白了崔景舟的意圖。
“我明白了,秦州缺糧,且朝廷現下並無富餘的糧食。隻要晉州上書稱收成良好、有餘糧,陛下定然會調晉州的糧食去秦州。”房玄齡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來,他麵帶微笑,聲音中透著興奮。
“而從晉州去秦州必然要經過長安,隻要我們算好時間,便可在他們入城當天行動。”他一邊說著,一邊用手在空中比劃,仿佛在描繪著一幅宏偉的藍圖。
長孫無忌聽後,臉上也露出了欽佩的笑容,不禁讚歎道:“果真是好主意啊!若有陛下的糧草調令,那連符節都不需要了。”
李世民和杜如晦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肯定。他們緩緩點頭,對這個計劃表示認可。
“所以隻需將人送到晉州,待拿到陛下的調令後,就立刻往長安趕。等到行動前再入京即可。”崔景舟的話音雖然不大,但卻語鏗鏘有力,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他的身上,仿佛為他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
在他們心中,五姓七望的世家,除了滎陽鄭氏以外,其他都並未參與到皇室的爭奪中。因為無論誰最終登上皇位,都需要拉攏世家以鞏固自己的地位。然而,崔景舟卻突然主動提出要幫忙,而且不求任何回報,隻是希望秦王能記住這份情。
他們心中不禁疑惑,崔景舟這樣做的目的究竟是什麽?他到底想要得到什麽?他們越是猜測,就越覺得崔景舟的心思深不可測。
“好,既然你如此痛快,我也不磨嘰。”
“不管此次成敗如何,我李世民都會記住此次的相助之情。”
李世民站起身來,向崔景舟拱了拱手,一臉鄭重地說道。
“秦王殿下言重了,都是朋友,何必如此客氣。”
崔景舟也連忙起身,拱手還了一禮。
“既然如此,秦王殿下有什麽需要幫助的,就直說吧。隻要是我能力範圍內的,必定全力相助。”
見李世民答應下來,崔景舟也不再猶豫,直接開門見山地問道。
李世民微微點頭,目光看向一旁的杜如晦。杜如晦心領神會,緩緩上前,走到距離崔景舟一步之遙的地方才停下,壓低聲音說道:“不瞞崔公子,我們現在最棘手的問題就是人手不足。太子和齊王的私軍加起來,足足有兩千餘人,而我秦王府隻有800私軍,實力相差太大。不知崔公子可否支援一些人手?”
杜如晦說完,李世民、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的目光都如炬般落在崔景舟身上,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同時也帶著一絲擔憂,生怕崔景舟會拒絕。
“需要多少人?”
崔景舟的神情依舊平靜,似乎早已預料一般。
杜如晦在得到李世民的示意後,深吸一口氣,說道:“一千人。”
崔景舟聽到需要一千人時,眼神中閃過一絲驚訝,但很快就恢複了平靜。他心中暗自思忖:曆史上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隻用了800私軍就取得了勝利,他們現在竟然還需要一千人才能增加勝算,看來當時的情況比史書中記載的還要凶險,太宗皇帝當時也應該是殊死一搏。
他思考這些問題時,稍微愣了一下。然而,這一狀態落入李世民等人的眼中,卻讓他們十分焦急,甚至開始擔心,是不是他們的要求太多了。
“崔公子對此有何看法?”李世民見崔景舟愣了一下,直接問道。
“既然是秦王所托,崔某必定全力相助。”崔景舟沒有絲毫猶豫,直接回答道。“不過…千人入京易,千甲入城難啊”
當他說到“不過”時,卻讓李世民等人心中一緊,以為崔景舟要拒絕。但聽到崔景舟說的不過是甲胄進城困難後,他們才鬆了一口氣。
此時,李世民走上前說:“崔公子放心,甲胄之事就交給我吧。我好歹也是南衙十二衛大將軍,雖然被節製,沒有調兵的權力,但安排士兵休沐還是可以的。等你的人手到了,我會安排人從休沐的大營中運出甲胄,讓他們直接穿戴南衙禁軍的甲胄即可。”李世民神情嚴肅地說道,仿佛在告訴崔景舟,隻要給他人,甲胄就不是問題。
“好,既然如此,待我回去後,便立刻手書,發回清河。”崔景舟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
“崔公子,雖然甲胄不好入城,但千人進城也容易引起各方勢力的關注,尤其是上千名青壯,很容易引起他人的懷疑。”杜如晦在一旁向崔景舟補充道。
崔景舟臉上露出一抹輕鬆的笑容:“這有何難?”
“既然偷偷進城會引人注目,那就光明正大地進城好了。”他覺得這根本不是問題。
“那不知崔公子打算如何做?”杜如晦疑惑地問道。
崔景舟沒有回答,而是看向李世民,問道:“秦王殿下,可有大唐的輿圖?”
李世民愣了一下,隨即立刻說道:“有。”
“輔機,去把輿圖拿過來。”長孫無忌聞言,立刻快步走到桌案前翻找起來。不一會兒,他就找到了一張輿圖,並拿著它走到了崔景舟麵前。
“辛苦。”崔景舟接過輿圖,禮貌地說道。
他打開輿圖,仔細地看了起來。眾人也圍了過來,好奇地看著他。
“秦州刺史陳閔,是我崔家所舉薦的,可以讓他向朝堂上發一封求糧的奏折。”崔景舟指著輿圖上秦州所在的地方說道。接著,他的手指又直接指向了晉州所在的位置,“晉州刺史,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應該是秦王殿下的人吧?”他笑著問道。
眾人一臉茫然,剛剛還在討論一千人馬如何進城的問題,怎麽突然就變成討論誰是誰的人了?
“是啊,沒錯。”李世民雖然有些困惑,但還是承認了。
“雖然晉州刺史是殿下的人,但也有司馬、司戶、司兵等的牽製,根本發揮不了多大作用啊。”幾人十分不解地說道。
“無妨,隻需讓他上書一封,誇讚陛下仁德,再說晉州這次的收成很好便可。”崔景舟語氣沉穩,眼神堅定,似乎成竹在胸。
他的話音剛落,眾人先是沉默了一瞬,隨後臉上露出思索的神情。漸漸地,他們的眼神變得明亮起來,仿佛明白了崔景舟的意圖。
“我明白了,秦州缺糧,且朝廷現下並無富餘的糧食。隻要晉州上書稱收成良好、有餘糧,陛下定然會調晉州的糧食去秦州。”房玄齡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來,他麵帶微笑,聲音中透著興奮。
“而從晉州去秦州必然要經過長安,隻要我們算好時間,便可在他們入城當天行動。”他一邊說著,一邊用手在空中比劃,仿佛在描繪著一幅宏偉的藍圖。
長孫無忌聽後,臉上也露出了欽佩的笑容,不禁讚歎道:“果真是好主意啊!若有陛下的糧草調令,那連符節都不需要了。”
李世民和杜如晦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肯定。他們緩緩點頭,對這個計劃表示認可。
“所以隻需將人送到晉州,待拿到陛下的調令後,就立刻往長安趕。等到行動前再入京即可。”崔景舟的話音雖然不大,但卻語鏗鏘有力,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他的身上,仿佛為他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