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水太涼,頭皮癢——錢謙益 2 #】
曆史視頻:老祖宗邊吐槽邊吃瓜 作者:胖胖的栗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錢謙益的確是投降於清政府了。
不過,錢謙益投降到清朝日子就過得很好,很受歡迎嗎?被清朝委以重任?很受清朝皇帝的讚賞嗎?清朝廷就對他很好嗎?
其實並沒有。】
【在錢謙益投降於清朝,的確受到了清朝皇帝的嘉獎。
起初,他擔任了清朝的禮部右侍郎管秘書院事,充修《明史》副總裁。
但錢謙益可能受到了清廷的監控,過得並不自在。(這個史料不會記載,所以作者本人並沒有找到確切記載。但大概是能猜出來的。畢竟,曆史上其他降臣的下場在那裏擺著呢。)
不久後,他便借口養病告假,從北京回到了常熟老家。
回到常熟後,錢謙益又開始暗中與反清勢力聯絡。
他曾先後與南明桂王政權的大學士瞿式耜,以及鄭成功、張煌言等人聯係,幾傾家產援助抗清義軍。
在這個時候,他的詩文也多有故國之思、身世滄桑之感。
但事情做多了總會有痕跡,他曾因黃毓祺反清案的牽連而身陷囹圄。晚年家中遭盜,家境困窘,心愛的書籍又遭火災,毀於一旦。
臨終前,錢謙益長歎道:“不能死在乙酉(1645年,清軍進入南京時)那一年,不是太晚了嗎?”
或許最後他也是後悔了吧,可惜一切都太晚了。】
【其實他被清朝皇帝厭惡的證據,還不止如此。
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皇帝下令國史館編修《貳臣傳》,分甲乙兩編,附錄於《清史列傳》卷78、79兩卷中,共收錄了明末清初在明清兩朝為官的人物120餘人。乾隆認為這些人“遭際時艱,不能為其主臨危授命”,實在是“大節有虧”。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二月,乾隆皇帝再次下詔,將列入《貳臣傳》的傳主按照其行誼細分為甲、乙兩編。錢謙益被安排進了《貳臣傳》乙編。
在《貳臣傳》的記載中,錢謙益可謂“劣跡斑斑”。傳記中詳細記錄了他的行蹤,包括參與明末黨爭、與宦官為伍,經常受到彈劾、貶職等。
在清兵南下時,他先是迎降,獲得新朝之位後,又托病南歸,在江南策劃反清活動。
傳後還特別羅列了清高宗分別在乾隆三十四年、四十一年、四十三年貶斥錢謙益的三道諭旨,嚴斥錢謙益“反側貪鄙”,“大節有虧,實不足齒於人類”,其著作則“荒誕悖謬”,“詆毀本朝之處,不一而足”,理應在《貳臣傳》,“俾斧鉞凜然,合於《春秋》之義”。
隻能說叛徒在哪裏都不受歡迎,更別說兩頭下注的。】
論:如何一個視頻將人幹吐血?
現在光幕做到了經曆了大落大起大落再大落後,錢謙益終究是堅持不住了,在周圍人鄙視的目光中,錢謙益噴出一口鮮血,昏了過去。
而剛才還安慰他的友人,此刻卻眼睜睜的看著他倒下,並未扶他。
評論區
[後悔有個屁用。]
[他不是懷念明朝了,他隻是在清朝不受待見還被人鄙視,才想起來了明朝而已。]
[這時候才想起老東家,晚了。]
[開口談大義,臨陣必變節。]
[往往那種大義麵前沉默不語,黯然神傷的人,在赴死的時候才決然和堅定。]
[這又讓我想起了薑維那句:“吾計不成,乃天命也。”]
[明末養出了多少個‘錢謙益’吧!]
[就明末那種情況有清官嗎?]
[明末的情況八個字概括:無貪不官,無官不貪。]
崇禎:!!!就真挑不出來一個好的嗎?
[錢謙益,我真的很難理解他,他是投降了,但是他後來為了複明,散盡家財,多次下獄。]
[赤壁之戰前孫權問大臣們是該戰該降,大臣們說降,魯肅給孫權說大臣們投降隻不過換了個皇帝,你一投降就什麽都沒有了。
錢謙益和這些大臣們想法一樣,隻不過投降後並沒有保持原有的權勢,如果滿清給他一個宰相的位置,你看他複不複明。]
孫權:!!!這也能扯到我。
劉徹:真實!
[真實曆史上錢謙益後來散盡家財支持反清義軍,數次被下獄,靠友人救助僥幸未死,還算有氣節了。]
[哈哈哈……那是因為清朝雖然給了高官但沒什麽實權,所以他才反清,利益給不夠,真成功了繼續當高官,不成功的話活著也沒意思,而且清朝也需要用錢來吸引義士,這個錢謙益活到康熙三年,而其他被他坑到的義士死光了,你確定他是在反清,還是清朝大忠臣。]
[投降清軍後,沒得到以為能得到的權勢,不甘心在明朝是大臣,在清朝沒待遇,才反複無常的。]
[說白了就是清朝人瞧不起他們,就和潤人一樣。潤人潤出去之後,覺得自己享受到的會超於本國,結果發現出去過的還不如本國。還會遭到各種種族歧視。
這時候自然開始懷念以前的國家了,可惜咱們國家退國籍的錢是二百五。]
[二百五,這個錢數,拿捏的好。]
[主要是沒人會看得起降將降臣,因為你今天能降我那明天就能降他人。]
[這話說的真實。]
[也並不是沒人看得起降臣,主要是利用價值不大,看看吳三桂。]
[瞧不起歸瞧不起,一些是手上捏著權勢,能夠讓他們把這份瞧不起放到心裏的,一些是本身無能的,再加上幹的事本身就讓人瞧不起,又憑什麽讓人家隱藏這份瞧不起?]
[明亡,亡於東林黨。]
[100萬的蝗蟲哪個朝代能養得起?]
[明末東林黨跟閹黨爭權奪利,但說實話,東林黨真不如閹黨。]
[明朝最後竟然是一群太監在守。]
[閹黨依附於皇帝,沒有皇帝閹黨也就完了,所以閹黨是忠於王朝的,東林黨更注重自己的利益,誰當皇帝都一樣,隻要不觸犯到他們的利益。]
[《貳臣傳》?那孔家不是得排第一?]
[那是二臣嗎?二十都不止了吧。]
[孔家都能單獨列個貳臣傳,開篇就是世修降表。]
說實話,可能是因為每逢有關於叛國或者是有不好大臣的視頻底下,總要罵幾句孔家。
孔家人現在挨罵挨到看到類似的評論就下意識覺得自己必挨罵。
現在看到這兩條評論,竟然有種終於挨罵了的,塵埃落定之感。
[……]
不過,錢謙益投降到清朝日子就過得很好,很受歡迎嗎?被清朝委以重任?很受清朝皇帝的讚賞嗎?清朝廷就對他很好嗎?
其實並沒有。】
【在錢謙益投降於清朝,的確受到了清朝皇帝的嘉獎。
起初,他擔任了清朝的禮部右侍郎管秘書院事,充修《明史》副總裁。
但錢謙益可能受到了清廷的監控,過得並不自在。(這個史料不會記載,所以作者本人並沒有找到確切記載。但大概是能猜出來的。畢竟,曆史上其他降臣的下場在那裏擺著呢。)
不久後,他便借口養病告假,從北京回到了常熟老家。
回到常熟後,錢謙益又開始暗中與反清勢力聯絡。
他曾先後與南明桂王政權的大學士瞿式耜,以及鄭成功、張煌言等人聯係,幾傾家產援助抗清義軍。
在這個時候,他的詩文也多有故國之思、身世滄桑之感。
但事情做多了總會有痕跡,他曾因黃毓祺反清案的牽連而身陷囹圄。晚年家中遭盜,家境困窘,心愛的書籍又遭火災,毀於一旦。
臨終前,錢謙益長歎道:“不能死在乙酉(1645年,清軍進入南京時)那一年,不是太晚了嗎?”
或許最後他也是後悔了吧,可惜一切都太晚了。】
【其實他被清朝皇帝厭惡的證據,還不止如此。
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皇帝下令國史館編修《貳臣傳》,分甲乙兩編,附錄於《清史列傳》卷78、79兩卷中,共收錄了明末清初在明清兩朝為官的人物120餘人。乾隆認為這些人“遭際時艱,不能為其主臨危授命”,實在是“大節有虧”。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二月,乾隆皇帝再次下詔,將列入《貳臣傳》的傳主按照其行誼細分為甲、乙兩編。錢謙益被安排進了《貳臣傳》乙編。
在《貳臣傳》的記載中,錢謙益可謂“劣跡斑斑”。傳記中詳細記錄了他的行蹤,包括參與明末黨爭、與宦官為伍,經常受到彈劾、貶職等。
在清兵南下時,他先是迎降,獲得新朝之位後,又托病南歸,在江南策劃反清活動。
傳後還特別羅列了清高宗分別在乾隆三十四年、四十一年、四十三年貶斥錢謙益的三道諭旨,嚴斥錢謙益“反側貪鄙”,“大節有虧,實不足齒於人類”,其著作則“荒誕悖謬”,“詆毀本朝之處,不一而足”,理應在《貳臣傳》,“俾斧鉞凜然,合於《春秋》之義”。
隻能說叛徒在哪裏都不受歡迎,更別說兩頭下注的。】
論:如何一個視頻將人幹吐血?
現在光幕做到了經曆了大落大起大落再大落後,錢謙益終究是堅持不住了,在周圍人鄙視的目光中,錢謙益噴出一口鮮血,昏了過去。
而剛才還安慰他的友人,此刻卻眼睜睜的看著他倒下,並未扶他。
評論區
[後悔有個屁用。]
[他不是懷念明朝了,他隻是在清朝不受待見還被人鄙視,才想起來了明朝而已。]
[這時候才想起老東家,晚了。]
[開口談大義,臨陣必變節。]
[往往那種大義麵前沉默不語,黯然神傷的人,在赴死的時候才決然和堅定。]
[這又讓我想起了薑維那句:“吾計不成,乃天命也。”]
[明末養出了多少個‘錢謙益’吧!]
[就明末那種情況有清官嗎?]
[明末的情況八個字概括:無貪不官,無官不貪。]
崇禎:!!!就真挑不出來一個好的嗎?
[錢謙益,我真的很難理解他,他是投降了,但是他後來為了複明,散盡家財,多次下獄。]
[赤壁之戰前孫權問大臣們是該戰該降,大臣們說降,魯肅給孫權說大臣們投降隻不過換了個皇帝,你一投降就什麽都沒有了。
錢謙益和這些大臣們想法一樣,隻不過投降後並沒有保持原有的權勢,如果滿清給他一個宰相的位置,你看他複不複明。]
孫權:!!!這也能扯到我。
劉徹:真實!
[真實曆史上錢謙益後來散盡家財支持反清義軍,數次被下獄,靠友人救助僥幸未死,還算有氣節了。]
[哈哈哈……那是因為清朝雖然給了高官但沒什麽實權,所以他才反清,利益給不夠,真成功了繼續當高官,不成功的話活著也沒意思,而且清朝也需要用錢來吸引義士,這個錢謙益活到康熙三年,而其他被他坑到的義士死光了,你確定他是在反清,還是清朝大忠臣。]
[投降清軍後,沒得到以為能得到的權勢,不甘心在明朝是大臣,在清朝沒待遇,才反複無常的。]
[說白了就是清朝人瞧不起他們,就和潤人一樣。潤人潤出去之後,覺得自己享受到的會超於本國,結果發現出去過的還不如本國。還會遭到各種種族歧視。
這時候自然開始懷念以前的國家了,可惜咱們國家退國籍的錢是二百五。]
[二百五,這個錢數,拿捏的好。]
[主要是沒人會看得起降將降臣,因為你今天能降我那明天就能降他人。]
[這話說的真實。]
[也並不是沒人看得起降臣,主要是利用價值不大,看看吳三桂。]
[瞧不起歸瞧不起,一些是手上捏著權勢,能夠讓他們把這份瞧不起放到心裏的,一些是本身無能的,再加上幹的事本身就讓人瞧不起,又憑什麽讓人家隱藏這份瞧不起?]
[明亡,亡於東林黨。]
[100萬的蝗蟲哪個朝代能養得起?]
[明末東林黨跟閹黨爭權奪利,但說實話,東林黨真不如閹黨。]
[明朝最後竟然是一群太監在守。]
[閹黨依附於皇帝,沒有皇帝閹黨也就完了,所以閹黨是忠於王朝的,東林黨更注重自己的利益,誰當皇帝都一樣,隻要不觸犯到他們的利益。]
[《貳臣傳》?那孔家不是得排第一?]
[那是二臣嗎?二十都不止了吧。]
[孔家都能單獨列個貳臣傳,開篇就是世修降表。]
說實話,可能是因為每逢有關於叛國或者是有不好大臣的視頻底下,總要罵幾句孔家。
孔家人現在挨罵挨到看到類似的評論就下意識覺得自己必挨罵。
現在看到這兩條評論,竟然有種終於挨罵了的,塵埃落定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