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友文和詹徽此時來到謹身殿。


    剛才左都禦史王騫離去的時候,朱元璋便派人召見了他們。


    “臣等,見過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


    朱元璋揮揮手:“不必多禮,兩位卿家吃了嗎?”


    啊?


    詹徽和傅友文怎麽也沒想到,老爺子居然會問這話。


    這是和孫子還有聽老爺子朱長夜消息久了,時間長了,開始念情了?


    兩人誠惶誠恐道:“回稟陛下,尚未進食。”


    朱元璋笑笑:“咱知道這個點你們還沒來得及吃早飯,咱給你們準備了。”


    詹徽和傅友文神色一僵,觸不及防的崩出三個字….鴻門宴!


    老爺子,無事獻殷勤,這是非奸即盜啊!


    莫不是要滅口?


    兩人麵色有些不自然,忙是道:“微臣惶恐,微臣不餓。”


    朱元璋不以為意的道:“不餓也吃一口,興許吃著吃著就餓了,況且吃了這頓,可就沒下頓了。”


    臥槽!


    詹徽和傅友文麵色激變,噗通跪地,顫聲道:“微臣,知罪!請陛下.…開恩呐!”


    他們心中不知道什麽嘴,也不知道自己犯什麽錯,但求饒總沒錯的!


    也沒人敢問老爺子,自己犯了什麽錯。


    朱元璋愣了愣,這才抬頭看著誠惶誠恐臉色慘白如紙的兩人:“這是啥意思?”


    似乎想起什麽,朱元璋突然哈哈大笑。


    “混賬!”


    “咱要殺你們,用得著這肮髒的手段?咱一向可都是光明正大!”


    話音落下。


    詹徽和傅友文對望,彼此都一頭霧水。


    老爺子葫蘆裏賣了啥藥?


    沒多時,便有宮人端著盤子走來。


    朱元璋哼了一聲,沒好氣的道:“吃吧!”


    說實話,


    詹徽和傅友文真的懵了,腦子有些轉不過彎。


    看著那冒著熱氣的小米粥,額….好似摻雜了一點黃色的惡心物,但這黃色,卻又不像是糞便。


    聞起來,竟是有些香。


    兩人幹脆咬咬牙:“多謝陛下!”


    詹徽撅著嘴巴,先是朝粥水裏吹了氣,接著便開始吸溜一口。


    他定住了。


    詹徽仔細地咂巴著嘴,舌尖在口裏攪動,片刻後,表情舒展,說不出來的感覺。


    “真香。”


    傅友文也有樣學樣,一口番薯粥下去,也是雙目發亮。


    兩人此時竟有些忘我,沒多大功夫,番薯粥便吃完了。


    “好吃嗎?”朱元璋淡淡的問著。


    “好吃.…額,微臣惶恐,禦前失儀,罪該萬死!”


    朱元璋冷笑一聲:“要死,咱早就動手了,咱問你,這粥吃了,果腹不?”


    朱元璋說完,詹徽和傅友文這才反應過來。


    是啊!


    這粥水,


    隻是帶著少量的栗米,可卻無比的粘稠。


    最為主要的,則是那大大的黃色一坨.…一團。


    這種作物,


    兩人發誓,從未吃過!


    雖不知道是啥,但果腹感極強!


    傅友文趕忙道:“啟奏陛下,果腹至極點。”


    朱元璋點頭:“這是新作物。”


    唰!


    傅友文和詹徽再次定住:“新….新作物?”


    古人與後人不同。


    後世的人,每日都接受各種新科技和新思想的洗禮,因而早已習慣了生活中隨隨便便出現新鮮的事物。


    可古人的生產力,其實自秦漢開始,就大抵都在原地踏步,雖也會出現一些新的工具,可這些工具已經他們認知的常識,大抵都不會脫離你超出認知水平的事。


    正因為如此,


    在後人看來,為啥老祖宗們出現一點新鮮東西,便認為是離經叛道。


    而在歐洲,


    出現點兒異常,立即便捋起袖子加油燒女巫。


    這.…其實都是這時代的人們,不斷在原地踏步了許多年,社會形態和生產力方式停滯,因而無法接受社會的進步。


    古人對於新鮮的事物,總抱有警惕感。


    而現在,


    朱元璋陡然告訴他們,這是一種新作物。


    那麽….


    是不是自己不知不覺間,就做了出頭鳥?


    傅友文似乎在回味什麽,急忙道:“陛下,此乃新作物?當真?”


    這聲音,有些發顫。


    新作物意味著什麽,他戶部侍郎懂!


    這意味著大明的糧食,可以增產!可以多元化!


    這對百姓來說,便是天大的恩德!


    尤其是對現在以農為本的大明帝國來說,其衝擊,一定是史無前例的!


    朱元璋點頭:“嗯。”


    傅友文急忙問道:“敢問陛下,如何種植?畝產多少?何等土地能種?額….是臣失態。”


    朱元璋沒和他計較這麽多,緩緩道:“夏秋兩季種植,土壤要求不高。”


    想了想,朱元璋繼續道:“鹽堿地,關中平原,深山老林,皆可種植。”


    嘶!


    大殿內,突然傳出兩道倒吸涼氣聲。


    朱元璋沒理會他們,繼續道:“至於畝產….約莫著有畝產千斤。”


    什麽?!


    畝產千斤!


    霎時間,


    詹徽和傅友文眼中布滿震驚,呆呆站在原地,久久沉默不語!


    衝擊太大,乃至於現在他們有些不敢相信!


    可麵前坐著的,


    可是大明洪武皇帝,他咋可能開玩笑?


    那麽,這就是真的?


    嘶!


    這樣說來,該種糧的地方依舊可以種糧,而從前本無法種糧的土地,或是尋常的劣田,則可以用來種植這紅薯。


    這麽想著,


    詹徽和傅友文眼眶突然赤紅一片,鼻頭一酸,竟是有些忍不住了。


    “陛下.…此大明之福也!”


    “此神器也!”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


    兩人不斷開口。


    朱元璋淡定的點頭:“嗯,老爺子給咱弄來的。”


    老爺子….


    能讓朱元璋稱之為老爺子的,除了朱長夜還能是啥?


    我去!又是….又是天雲觀觀主!


    這咋啥事都繞不開觀主了啊!


    這種利器,他居然也能找到?


    “敢問.…此物源自何處?”


    朱元璋道:“海外,按照老爺子告訴雄英的說法,海外還有許多諸如此類的神奇作物。”


    詹徽和傅友文呆了呆。


    最近,他們也偶爾會聽到一些《西遊記》的橋段,聽說海外有那種人參果,人吃後長生不死。


    這….自然是誇張的,但這長生不死,是不是意味著拯救萬民的意思呢?


    這麽看來,到也合情合理。


    而且那西遊記是天雲觀出售的讀物,他們詢問過天雲觀弟子,是觀主老人家著作。


    這還是朱長夜杜撰出來的,難道許多東西,都是有根據的?


    這麽說來,海外豈不是還有更多好東西?


    兩人欲言又止。


    不過將想法埋在心裏,卻也不敢多提。


    朱元璋大抵看出兩人的想法了,歎口氣道:“海外之神秘,吾等從未開發,自秦漢一來,倒是有許多船隻出海,若無大明也能找出航海圖,出海巡視,彰顯國威,不失是個利處,你們說呢?”


    詹徽和傅友文附和道:“臣附議。”


    朱元璋道:“隻是此事,怕依舊會有阻力,趕明朝會,再商踱之。”


    “此物的種植方法到也簡單,成壟地插根苗即可,你戶部找一處屯田衛所,搭建個暖棚房屋,控製下溫度,先試著種植看看,若是可行,再推廣於天下!”


    傅友文忙不迭抱拳道:“微臣遵旨!”


    這可是個揚名的機會啊,傅友文略顯激動。


    朱元璋想了想,繼續道:“還有,關於江南修路款,你戶部盡快核算出來,咱要看看,拋開成本之後,還能餘下多少。”


    他又看著詹徽道:“遼東女真人,祈求開茶馬貿易,此事伱找課稅司商踱方案。”


    “還有,北疆可造長城工事,以北元餘孽為勞力….唔,這是封奏疏,有批閱意見,詹大人你拿去端詳,盡快找有司研究出個結果給咱。”


    詹徽急忙點頭:“微臣,遵旨!”


    朱元璋揮手:“下去吧。”


    天近傍晚,寒風陣陣,朱元璋起身準備去和馬皇後見見麵,瞬間有空去找找朱雄英。


    倒是陳洪恰到好處的小聲道:“陛下,現在可是就要去東宮嗎?”


    朱元璋愣了愣,這才想起早晨答應了東宮那邊,晚上過去找朱允炆吃飯。


    “噢,走吧,隨咱去東宮吧。”


    也不知道,這個點雄英那臭小子在不在東宮?


    朱元璋心裏泛起嘀咕。


    雖是去找朱允炆,可他總念著朱雄英。


    沒辦法。


    誰讓大孫和老爹走得近,透過大孫,朱元璋可得到太多老爹的消息,以及老爹當年那….不為人知的一麵。


    .


    …….….….….….


    東宮。


    呂氏已經準備好幾樣小菜,恭敬的擺放在八仙桌上。


    菜都是尋常家菜,半個土雞,一盤大蔥炒蛋,還有一盤蘿卜幹,以及一盤野菜。


    原本朱標是要留下吃飯的,不過半途有個官員過來有事情稟奏,朱標也就離開了東宮,至今未歸。


    朱標啊,也快接替老爺子的位置,所以總是挺忙。


    “兒子,一會兒老爺子來了,不要都說其他的,咱就陪著老爺子吃點菜喝點酒。”


    “不要爭搶,也不要說任何怨恨你大哥的話,更不要埋怨老爺子,平常心,你隻負責盡你的孝道就行。”


    朱允炆有些不理解:“娘,您.…也看開了嗎?”


    江夏侯周德興的死,對呂氏打擊很大,她好幾日心驚膽戰,未嚐吃什麽飯,朱允炆看在眼裏,疼在心裏。


    呂氏搖搖頭,笑著道:“你娘最近閑來無事,除了宋史,又重溫讀了一本唐史。”


    朱允炆有些狐疑的看著呂氏。


    呂氏繼續道:“你說,唐太宗李世民的那幾個兒子,大兒子李承乾,四兒子李泰,再不濟就算老三李恪這些個人,誰不是優秀突出?甚至縱觀整個貞觀初年,誰不以為儲君位一定會在李承乾和李泰中出來一個?”


    “可結果呢?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那個始終不顯山不漏水的晉王李治,最後卻坐收漁翁之利,成功登基為帝,為啥?”


    “兒啊,沒到最後一刻,任何事都難說,我們現在,不要和老爺子使任何心機,也不要去編排你大哥的壞話,得空的時候,你還得誇一誇你大哥,反正你隻要平常心,做好自己,孝順好老爺子,這最後的結局,誰又能想的到呢?”


    “是的,老大現在很受寵,可越是朝夕相處,越是寵佞他,這種情況下,就越有可能恃嬌而寵。”


    “太宗三兒子李泰,便是如此。”


    “而老大若是犯錯,以老爺子性子,隻會讓老爺子寒心,日積月累之下,老爺子還能不想起你的好?”


    “你就默默的對老爺子孝順,不爭不搶,等著看吧,老大隻要稍稍犯錯,老爺子就會想起你的好,人老了,都會這樣的!所以咱不出聲,就是最大的出聲!”


    朱允炆聽著呂氏的分析,突然雙目一亮,可是沒多久,眼神就有些黯淡起來:“娘,我讀了那麽多書籍,唐史我甚至都能倒背如流,可我發現,我真的隻會讀死書,根本沒從書本上學到任何有用的東西。”


    “相反,娘你隻是隨便讀了一些,卻能學以致用,孩兒慚愧。”


    呂氏翻了翻白眼:“你啊,娘讀這些不為你又是為誰?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你和娘還客氣個啥?”


    朱允炆重重的點頭:“嗯!孩兒明白了!謝謝娘!”


    呂氏笑道:“好孩子,咱們去外麵等著老爺子吧,你看,你偶爾送過去一碗麵,啥都不要說,老爺子是不是主動就來了?所以娘說,有時候不爭不搶,反而才是最大的爭搶手段!”


    朱允炆點頭:“好!那娘….我們出去等皇爺爺。”


    朱元璋背著手來到東宮。


    走到東宮門前,朱允炆和呂氏便在院內等著他。


    “孫兒見過皇爺爺。”


    “兒媳見過公公。”


    朱元璋點點頭,歸根到底都是一家人,朱元璋從不會和自家人記仇。


    即便他們曾經指揮江夏候,弄些不太令人舒服的事情,朱元璋也不怎麽會在意。


    在他這個位置和年齡,


    不管是江夏候,還是朱允炆和朱雄英的爭鬥,都是小孩子過家家罷了。


    還是親情最為重要。


    而若不是江夏候是針對老爹,那他還罪不至死,隻能說,路走窄了。


    啥人都能碰,念在舊情他也不會責罰太重。


    偏偏碰到老爹,那沒辦法。


    最近老二老三接連死亡,對老爹打擊很大。


    爹現在就他和老大兩個帶把的兒子,若不護著爹疼著爹,那這孝之一字,他可不敢自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百歲修仙者,朱元璋親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洪荒高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洪荒高手並收藏大明:百歲修仙者,朱元璋親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