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眼鏡,朱長夜的想法!
大明:百歲修仙者,朱元璋親爹 作者:洪荒高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陽漸漸從東邊爬上來,照耀在朱元璋的眼睛上,刺的朱元璋雙目緊眯。
朱雄英笑著道:“老爺子,你就不能換個方向曬太陽啊?在把眼睛照壞咯。”
朱元璋嗬嗬道:“懶得動。”
朱雄英無語,去推著搖椅,給朱元璋換個方向。
朱元璋道:“咱老咯,這眼睛,很多東西都看不清咯。”
朱雄英隨口道:“老了看不清不是正常麽?還有年輕人就看不清東西的呐.…誒?等等!”
朱雄英似乎想起什麽,問朱元璋道:“老爺子,你是遠處的東西看不清楚,還是近一點的看不清楚?”
朱元璋道:“遠的啊!你這不廢話麽?近一點再看不清楚,那眼不是瞎啦?”
朱雄英解釋道:“這你就不懂了,師尊前天和我說過,有一種近視叫遠視眼.…算了,和您老說也不懂。”
嘁!
朱元璋雙手抱著茶杯,咱不懂?
嗬嗬,說的像那麽一回事,應該說是那麽回事,畢竟咱爹說的。
算了,
不理你,咱自己曬太陽!
朱雄英此時的思緒,卻亂飛了起來。
老爺子的壽辰明年正月十五就到了,如果能送個類似師尊所說的近視鏡給老爺子,朱雄英覺得,可能沒有什麽是比這更好的壽辰禮。
說做就做!
他匆匆和朱元璋告別,然後快速離開皇城,前往天雲觀。
等找到朱長夜,便開口道:“師尊,有沒有方法,做出來您前天所說的近視眼鏡?我….我有急用。”
朱雄英快速開口,喘息不止。
看起來很急。
朱長夜愣了下,旋即笑道:“送給你爺爺?”
朱雄英不好意思撓撓頭:“對,到時候看看奶奶有沒有近視眼,有的話我也想送。”
聞得此言,朱長夜眼眸閃爍。
這孩子,有心了啊….
隨後,
朱長夜開始深思起來。
製作近視眼鏡,最需要的材料就是玻璃。
隻是現在玻璃還沒有被發明出來,曆史上的玻璃,朱長夜如果記得不錯,是在永樂時期,鄭和下西洋從南番帶回來的。
但也並不意味著,現在西洋海外就有玻璃產業。
玻璃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人西周時期,不過那時候玻璃工業還沒成熟,漢人能造出來的也隻有琉璃。
到明朝中期的時候,李時珍就已經在《本草綱目》上,記錄了玻璃的製造方法。
朱長夜雖然沒看過本草綱目,但他看過《多能鄙事》,沒錯,就是劉伯溫留下的史料!
他腦海中有一套完善的前朝史料。
劉基曾在《多能鄙事》中記載過:“黑錫四兩,硝石三兩,白礬二兩,白石末二兩,右搗飛極細,以鍋用炭火熔前三物,和之;欲紅如朱,欲青入銅……白則不入它物!”
換句話說,正史上能明確記錄玻璃生產工藝的,實際就在明初,就是劉基這本書中記錄的!
所以後世說玻璃,是鄭和從西洋帶回來的,於是很多人便認為這是舶來品,實則不然,這應當是我們老祖宗第一個發現,並且製造出來的技術工藝!
朱長夜從書房拿出筆墨紙張,將燒製玻璃的配方認真寫在紙張上。
朱雄英走了過來,看著朱長夜在那到處起畫。
很快,
他臉色有些微變,看著認真坐在石桌上寫字的朱長夜,問道:“師尊,您在寫什麽?”
朱長夜回道:“你要的一些東西。”
阿這。
和這個有關麽?
朱雄英也不懂咋製作的,他想了想,隨後偷偷摸摸的來到朱長夜身後。
隻是看到朱長夜寫的東西的時候,朱雄英忍不住道:“師尊,您老這是….這是在煉丹?”
額….
朱長夜愣住了:“孩子,什麽意思?”
朱雄英道:“您老不是天師麽,這看起來和煉丹差不多。”
“這些東西,又是白礬又是硝石的,您老再整點黑炭,都能直接能煉火藥了。”
“您老這哪裏是製作眼鏡啊,這分明是製作火藥!”
朱長夜聞言,無奈扶額:“雄英,你想錯了,這是劉伯溫的《多能鄙事》上的,說是製造玻璃的?”
我去!
這玩意製作玻璃!
朱雄英驚呆了。
沒再次被朱雄英打擾。
朱長夜寫好了製造玻璃需要的材料,便遞給道觀裏的弟子,讓他去集市購買,有些購買不到的材料,比如黑錫這種珍貴的東西,朱雄英說他能給弄來。
隨後,
朱雄英便詢問他關於交趾的事情,他想從朱長夜這裏聽到,一些關於那地方的建設。
對交趾政策的思考,朱長夜先想到了一些。
沐王府的人現在得全麵接管安南,可以先將一部分戰俘輸送到北疆做勞力修建長城,但必須要留一部分人在那邊,給雄英那孩子開展基礎設施的建造房屋、學校、醫所,甚至是農耕開荒等等,得讓這些戰俘先賣力開建起來。
這些基礎的事,或者說,這些都是重建這座城鎮最亟需的事。
同時,也得等著雲南都司那邊的統計情況。
現在需要看看,雲南都司統計出來的交趾的財政、人口、基礎設施、糧食、醫療、教育等各方麵的情況,然後才能對症下藥。
隻是這個統計需要一段時間,希望年關之前,雲南都司能送過來。
等這個重擔真的完全壓在朱雄英這孩子身上,朱長夜感覺這孩子會知道,原來治理一個獨立的政權,會這麽累,需要考慮的會那麽多。
不過,
兒子重八既然將交趾交給雄英了,那就肯定有他的道理,朱長夜希望,雄英這孩子還是不要讓重八失望才好。
……
與此同時。
通淮門外,一輛馬車風風火火的進入了應天城。
轎簾掀開,滿臉鬥誌昂揚的解縉打量著應天。
他被調遣出去有三個多月了,應天城的變化不大。
這三個月,解縉的性子被磨的差不多了。
皇上這次突然將其調回來,具體是什麽事他也不清楚,更令他古怪的是,調他回來的是禮部給事中。
解縉本想去朱雄英那裏,可礙於公務,還是令轎夫直接開撥到鐵鉉府邸。
鐵鉉家裏剛起了火。
讓這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等解縉走進來的時候,看著眼前寒酸的一幕,他以為他來錯了地方。
“是鐵給事中家麽?”
解縉下轎,看到一個高大的男人,正在房屋上修葺草屋。
鐵鉉回首,居高臨下的看著院子中的文官,這文官左右打量著鐵鉉府邸,臉上寫滿了嫌棄。
“嗯。”
鐵鉉從房屋上的梯子爬下來:“我是鐵鉉,伱是?”
解縉拱手:“本官解縉,老鐵,你好!”
鐵鉉不悅:“你這人,怎麽自來熟?見人就給起外號。”
“嗬嗬,小解,你也好!”鐵鉉道。
解縉抽了抽嘴角,懶得和他扯淡,便問道:“你叫本官回來幹啥?”
鐵鉉皮笑肉不笑:“不是我,皇太孫朱雄英朱殿下你可認識?他調你回來的。”
“啊?”解縉臉色大變,激動的道:“可有大事,要本官效勞?”
鐵鉉狐疑的望著他,不知道這家夥的激動之色是從哪兒來的。
那皇太孫身份何其尊貴,幾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你隻是一個被發配邊疆的官員,豈能是你所認識的?
為啥這麽高興?
……
天雲觀府邸院子中,放著秤。
朱雄英已經把朱長夜要的東西找來了。
朱長夜看著朱雄英,讓他自己來操作。
在朱長夜的指揮下,朱雄英將硝石,白礬,白石末過稱,勻稱三兩、二兩、二兩,然後交給道觀弟子,讓道觀弟子將其搗碎。
至於黑錫,這會沒有,等回去皇宮朱雄英在弄來一些。
午後的陽光照耀在院子裏,格外愜意。
沒多時,便有兩人通報之後進入此處。
“孩子,來客人了,是來找你的,你先接待一下。”
人還沒到,朱長夜便徐徐開口。
朱雄英愣了下,旋即點點頭:“師尊,沒問題。”
朱長夜離去。
很快。
久別重逢的喜悅躍遷到解縉眉宇,遠遠見到朱雄英,解縉便激動的飛奔而至,見到朱雄英,躬身行禮。
“太孫殿下!”
朱雄英趕緊將其攙扶:“解大人,回來啦?”
見到解縉這近乎於舔狗般的熱情,鐵鉉則冷冷板著臉站在一旁。
走的那麽快,就為了給殿下拍馬屁,真是羞於與這種人為伍啊!
解縉含笑點頭:“回來了,許久未見太孫殿下,您真是….愈加沉穩了,好,好呐!”
這話,讓鐵鉉雞皮疙瘩都起來了,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一對基佬。
朱雄英笑笑,對旁邊天雲觀弟子開口道:“師弟,去切點西瓜,備點茶水。”
這個弟子是近日加入天雲觀的,算是朱雄英的師弟。
那人點點頭,拱手行禮告退。
朱雄英回頭,然後對解縉和鐵鉉道:“我們進屋說。”
解縉是老爺子留給自己的班底,隻要不涉及到造反之類的大事,解縉絕對和自己穿一條褲子!
這是朱雄英實打實的班底,絲毫沒假。
而在解縉看來,朱雄英是完美繼承了朱元璋的一切,有魄力,有格局,有才華,有智慧,最關鍵的是,他沒有老爺子那種動不動就殘暴的性子。
這是解縉心中,最完美君主的形象!
再加上有太上皇朱長夜,教導朱雄英,他更不擔心了。
自通淮門外折柳送別之後,解縉便將他的心,剜出來,徹底交給朱雄英,他發誓,他要為朱雄英,為朱家,開出一片比洪武還要盛大的盛世!
至於鐵鉉,朱雄英現在不清楚,不過也無妨,老爺子說鐵鉉是忠心,他信老爺子。
解縉有些詫異的看著朱雄英,開口道:“殿下,這個節氣,還能吃到西瓜?”
不僅解縉詫異,鐵鉉也在一旁轉了轉眼珠。
朱雄英笑著解釋道:“萬物皆有定律,但我師尊有妙招,比如打個暖棚,控製溫度,吸收陽光,冬天種出反節氣的瓜蔬不足為讚,走,我們進去邊吃邊說,我有些事,需要二位去做。”
解縉抱拳:“自當勞心勞力,全力以赴!”
“好!”
朱雄英背著手,當先朝前走去。
坐定之後,朱雄英開口道:“現在已經到了年關,我本不想麻煩大紳你來回跑,按道理你當在江西老家過年。”
“但交趾那邊實在缺人治理,我已經像我家爺爺推薦,令你去交趾布政司擔任左參政。”
嘶!
解縉眼眶同時就紅了,忙是站了起來,深深彎腰:“我…….我…….何德何能!”
朱雄英壓著手道:“解大人,不必客氣,我們都是自家人,也都是為大明效力。”
這一句自家人,頓時讓解縉熱血沸騰,他重重點頭:“對!我永遠和殿下.…永遠是自己人!”
朱雄英點頭,壓了壓手,示意解縉坐下。
然後他繼續開口:“我給兩位透個底,這交趾。老爺子是完全交給我大展手腳了。”
“做的好,或者做的不好,丟不丟人,都是我們三,我們現在是一條船上的人,希望兩位齊心協力。”
解縉激動的道:“是!”
鐵鉉拱拱手,亦是目光炙熱:“殿下,當得。”
朱雄英繼續道:“現在,大紳,你需要去做這幾件事。”
“其一,你讓沐王府調一小半交趾戰俘去北疆修建長城。”
“其二,餘下的戰俘,開始在當地修建基礎設施,諸如學校、農屋、醫療、衙門等。”
“其三,嚴禁大明軍隊肆意破壞和虐殺當地百姓,懷之以柔。”
“其四,不得將交趾百姓當成異類,如果歸順,那便是我大明子民,要一視同仁,如此一來,方可快速穩固當地政局。”
這其中,
有幾條,是剛才他問師尊,然後師尊和他說的。
第四條則是他自己確定。
聽到這點之後,鐵鉉猛地愣住了。
他看朱雄英的目光,漸漸有些變了,眼中漸漸開始有了敬畏,再也沒有先前那種公事公辦的樣子。
他是色目人,家裏母親是漢人,父親是蒙古人,他是混血兒。
他知道,很多漢人都未必有容人之心,但聽到朱雄英一介上位者,說出一視同仁的時候,他神色還是鬆動了。
這是一種,凜然於普通人的格局和眼光!
朱雄英笑著道:“老爺子,你就不能換個方向曬太陽啊?在把眼睛照壞咯。”
朱元璋嗬嗬道:“懶得動。”
朱雄英無語,去推著搖椅,給朱元璋換個方向。
朱元璋道:“咱老咯,這眼睛,很多東西都看不清咯。”
朱雄英隨口道:“老了看不清不是正常麽?還有年輕人就看不清東西的呐.…誒?等等!”
朱雄英似乎想起什麽,問朱元璋道:“老爺子,你是遠處的東西看不清楚,還是近一點的看不清楚?”
朱元璋道:“遠的啊!你這不廢話麽?近一點再看不清楚,那眼不是瞎啦?”
朱雄英解釋道:“這你就不懂了,師尊前天和我說過,有一種近視叫遠視眼.…算了,和您老說也不懂。”
嘁!
朱元璋雙手抱著茶杯,咱不懂?
嗬嗬,說的像那麽一回事,應該說是那麽回事,畢竟咱爹說的。
算了,
不理你,咱自己曬太陽!
朱雄英此時的思緒,卻亂飛了起來。
老爺子的壽辰明年正月十五就到了,如果能送個類似師尊所說的近視鏡給老爺子,朱雄英覺得,可能沒有什麽是比這更好的壽辰禮。
說做就做!
他匆匆和朱元璋告別,然後快速離開皇城,前往天雲觀。
等找到朱長夜,便開口道:“師尊,有沒有方法,做出來您前天所說的近視眼鏡?我….我有急用。”
朱雄英快速開口,喘息不止。
看起來很急。
朱長夜愣了下,旋即笑道:“送給你爺爺?”
朱雄英不好意思撓撓頭:“對,到時候看看奶奶有沒有近視眼,有的話我也想送。”
聞得此言,朱長夜眼眸閃爍。
這孩子,有心了啊….
隨後,
朱長夜開始深思起來。
製作近視眼鏡,最需要的材料就是玻璃。
隻是現在玻璃還沒有被發明出來,曆史上的玻璃,朱長夜如果記得不錯,是在永樂時期,鄭和下西洋從南番帶回來的。
但也並不意味著,現在西洋海外就有玻璃產業。
玻璃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人西周時期,不過那時候玻璃工業還沒成熟,漢人能造出來的也隻有琉璃。
到明朝中期的時候,李時珍就已經在《本草綱目》上,記錄了玻璃的製造方法。
朱長夜雖然沒看過本草綱目,但他看過《多能鄙事》,沒錯,就是劉伯溫留下的史料!
他腦海中有一套完善的前朝史料。
劉基曾在《多能鄙事》中記載過:“黑錫四兩,硝石三兩,白礬二兩,白石末二兩,右搗飛極細,以鍋用炭火熔前三物,和之;欲紅如朱,欲青入銅……白則不入它物!”
換句話說,正史上能明確記錄玻璃生產工藝的,實際就在明初,就是劉基這本書中記錄的!
所以後世說玻璃,是鄭和從西洋帶回來的,於是很多人便認為這是舶來品,實則不然,這應當是我們老祖宗第一個發現,並且製造出來的技術工藝!
朱長夜從書房拿出筆墨紙張,將燒製玻璃的配方認真寫在紙張上。
朱雄英走了過來,看著朱長夜在那到處起畫。
很快,
他臉色有些微變,看著認真坐在石桌上寫字的朱長夜,問道:“師尊,您在寫什麽?”
朱長夜回道:“你要的一些東西。”
阿這。
和這個有關麽?
朱雄英也不懂咋製作的,他想了想,隨後偷偷摸摸的來到朱長夜身後。
隻是看到朱長夜寫的東西的時候,朱雄英忍不住道:“師尊,您老這是….這是在煉丹?”
額….
朱長夜愣住了:“孩子,什麽意思?”
朱雄英道:“您老不是天師麽,這看起來和煉丹差不多。”
“這些東西,又是白礬又是硝石的,您老再整點黑炭,都能直接能煉火藥了。”
“您老這哪裏是製作眼鏡啊,這分明是製作火藥!”
朱長夜聞言,無奈扶額:“雄英,你想錯了,這是劉伯溫的《多能鄙事》上的,說是製造玻璃的?”
我去!
這玩意製作玻璃!
朱雄英驚呆了。
沒再次被朱雄英打擾。
朱長夜寫好了製造玻璃需要的材料,便遞給道觀裏的弟子,讓他去集市購買,有些購買不到的材料,比如黑錫這種珍貴的東西,朱雄英說他能給弄來。
隨後,
朱雄英便詢問他關於交趾的事情,他想從朱長夜這裏聽到,一些關於那地方的建設。
對交趾政策的思考,朱長夜先想到了一些。
沐王府的人現在得全麵接管安南,可以先將一部分戰俘輸送到北疆做勞力修建長城,但必須要留一部分人在那邊,給雄英那孩子開展基礎設施的建造房屋、學校、醫所,甚至是農耕開荒等等,得讓這些戰俘先賣力開建起來。
這些基礎的事,或者說,這些都是重建這座城鎮最亟需的事。
同時,也得等著雲南都司那邊的統計情況。
現在需要看看,雲南都司統計出來的交趾的財政、人口、基礎設施、糧食、醫療、教育等各方麵的情況,然後才能對症下藥。
隻是這個統計需要一段時間,希望年關之前,雲南都司能送過來。
等這個重擔真的完全壓在朱雄英這孩子身上,朱長夜感覺這孩子會知道,原來治理一個獨立的政權,會這麽累,需要考慮的會那麽多。
不過,
兒子重八既然將交趾交給雄英了,那就肯定有他的道理,朱長夜希望,雄英這孩子還是不要讓重八失望才好。
……
與此同時。
通淮門外,一輛馬車風風火火的進入了應天城。
轎簾掀開,滿臉鬥誌昂揚的解縉打量著應天。
他被調遣出去有三個多月了,應天城的變化不大。
這三個月,解縉的性子被磨的差不多了。
皇上這次突然將其調回來,具體是什麽事他也不清楚,更令他古怪的是,調他回來的是禮部給事中。
解縉本想去朱雄英那裏,可礙於公務,還是令轎夫直接開撥到鐵鉉府邸。
鐵鉉家裏剛起了火。
讓這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等解縉走進來的時候,看著眼前寒酸的一幕,他以為他來錯了地方。
“是鐵給事中家麽?”
解縉下轎,看到一個高大的男人,正在房屋上修葺草屋。
鐵鉉回首,居高臨下的看著院子中的文官,這文官左右打量著鐵鉉府邸,臉上寫滿了嫌棄。
“嗯。”
鐵鉉從房屋上的梯子爬下來:“我是鐵鉉,伱是?”
解縉拱手:“本官解縉,老鐵,你好!”
鐵鉉不悅:“你這人,怎麽自來熟?見人就給起外號。”
“嗬嗬,小解,你也好!”鐵鉉道。
解縉抽了抽嘴角,懶得和他扯淡,便問道:“你叫本官回來幹啥?”
鐵鉉皮笑肉不笑:“不是我,皇太孫朱雄英朱殿下你可認識?他調你回來的。”
“啊?”解縉臉色大變,激動的道:“可有大事,要本官效勞?”
鐵鉉狐疑的望著他,不知道這家夥的激動之色是從哪兒來的。
那皇太孫身份何其尊貴,幾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你隻是一個被發配邊疆的官員,豈能是你所認識的?
為啥這麽高興?
……
天雲觀府邸院子中,放著秤。
朱雄英已經把朱長夜要的東西找來了。
朱長夜看著朱雄英,讓他自己來操作。
在朱長夜的指揮下,朱雄英將硝石,白礬,白石末過稱,勻稱三兩、二兩、二兩,然後交給道觀弟子,讓道觀弟子將其搗碎。
至於黑錫,這會沒有,等回去皇宮朱雄英在弄來一些。
午後的陽光照耀在院子裏,格外愜意。
沒多時,便有兩人通報之後進入此處。
“孩子,來客人了,是來找你的,你先接待一下。”
人還沒到,朱長夜便徐徐開口。
朱雄英愣了下,旋即點點頭:“師尊,沒問題。”
朱長夜離去。
很快。
久別重逢的喜悅躍遷到解縉眉宇,遠遠見到朱雄英,解縉便激動的飛奔而至,見到朱雄英,躬身行禮。
“太孫殿下!”
朱雄英趕緊將其攙扶:“解大人,回來啦?”
見到解縉這近乎於舔狗般的熱情,鐵鉉則冷冷板著臉站在一旁。
走的那麽快,就為了給殿下拍馬屁,真是羞於與這種人為伍啊!
解縉含笑點頭:“回來了,許久未見太孫殿下,您真是….愈加沉穩了,好,好呐!”
這話,讓鐵鉉雞皮疙瘩都起來了,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一對基佬。
朱雄英笑笑,對旁邊天雲觀弟子開口道:“師弟,去切點西瓜,備點茶水。”
這個弟子是近日加入天雲觀的,算是朱雄英的師弟。
那人點點頭,拱手行禮告退。
朱雄英回頭,然後對解縉和鐵鉉道:“我們進屋說。”
解縉是老爺子留給自己的班底,隻要不涉及到造反之類的大事,解縉絕對和自己穿一條褲子!
這是朱雄英實打實的班底,絲毫沒假。
而在解縉看來,朱雄英是完美繼承了朱元璋的一切,有魄力,有格局,有才華,有智慧,最關鍵的是,他沒有老爺子那種動不動就殘暴的性子。
這是解縉心中,最完美君主的形象!
再加上有太上皇朱長夜,教導朱雄英,他更不擔心了。
自通淮門外折柳送別之後,解縉便將他的心,剜出來,徹底交給朱雄英,他發誓,他要為朱雄英,為朱家,開出一片比洪武還要盛大的盛世!
至於鐵鉉,朱雄英現在不清楚,不過也無妨,老爺子說鐵鉉是忠心,他信老爺子。
解縉有些詫異的看著朱雄英,開口道:“殿下,這個節氣,還能吃到西瓜?”
不僅解縉詫異,鐵鉉也在一旁轉了轉眼珠。
朱雄英笑著解釋道:“萬物皆有定律,但我師尊有妙招,比如打個暖棚,控製溫度,吸收陽光,冬天種出反節氣的瓜蔬不足為讚,走,我們進去邊吃邊說,我有些事,需要二位去做。”
解縉抱拳:“自當勞心勞力,全力以赴!”
“好!”
朱雄英背著手,當先朝前走去。
坐定之後,朱雄英開口道:“現在已經到了年關,我本不想麻煩大紳你來回跑,按道理你當在江西老家過年。”
“但交趾那邊實在缺人治理,我已經像我家爺爺推薦,令你去交趾布政司擔任左參政。”
嘶!
解縉眼眶同時就紅了,忙是站了起來,深深彎腰:“我…….我…….何德何能!”
朱雄英壓著手道:“解大人,不必客氣,我們都是自家人,也都是為大明效力。”
這一句自家人,頓時讓解縉熱血沸騰,他重重點頭:“對!我永遠和殿下.…永遠是自己人!”
朱雄英點頭,壓了壓手,示意解縉坐下。
然後他繼續開口:“我給兩位透個底,這交趾。老爺子是完全交給我大展手腳了。”
“做的好,或者做的不好,丟不丟人,都是我們三,我們現在是一條船上的人,希望兩位齊心協力。”
解縉激動的道:“是!”
鐵鉉拱拱手,亦是目光炙熱:“殿下,當得。”
朱雄英繼續道:“現在,大紳,你需要去做這幾件事。”
“其一,你讓沐王府調一小半交趾戰俘去北疆修建長城。”
“其二,餘下的戰俘,開始在當地修建基礎設施,諸如學校、農屋、醫療、衙門等。”
“其三,嚴禁大明軍隊肆意破壞和虐殺當地百姓,懷之以柔。”
“其四,不得將交趾百姓當成異類,如果歸順,那便是我大明子民,要一視同仁,如此一來,方可快速穩固當地政局。”
這其中,
有幾條,是剛才他問師尊,然後師尊和他說的。
第四條則是他自己確定。
聽到這點之後,鐵鉉猛地愣住了。
他看朱雄英的目光,漸漸有些變了,眼中漸漸開始有了敬畏,再也沒有先前那種公事公辦的樣子。
他是色目人,家裏母親是漢人,父親是蒙古人,他是混血兒。
他知道,很多漢人都未必有容人之心,但聽到朱雄英一介上位者,說出一視同仁的時候,他神色還是鬆動了。
這是一種,凜然於普通人的格局和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