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難民
大明:皇子的我還不能享受享受? 作者:南瓜變成菜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龍騎衛踏上歸途,而遠在杭州府的朱標遇到了難題。
山東和河南地區遭受了罕見的大旱災,莊稼在地裏枯萎殆盡,眼看到了秋收時節卻顆粒無收。無奈之下,成千上萬的難民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紛紛湧向應天府及江南行省。
這兩個省份本就是人口眾多之地,但麵對如潮水般湧來的幾十萬難民,也不禁感到壓力巨大。這些難民們背井離鄉,懷揣著對未來生活的一絲希望,踏上了漫長而艱難的求生之路。
他們一路上風餐露宿、饑寒交迫,隻為能找到一個可以安身立命之所。有些人帶著妻兒老小,有些則孤身一人;有的還拿著僅存的家當,而更多的已經一貧如洗……然而無論如何,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在應天或者富饒的江南找到一線生機。
朱元璋已經下令應天府各地開設粥棚,從江西川蜀等地調集糧食送往應天,應天的儲備糧還需撥往北方軍隊,各行省賦稅還沒上繳,剩下的糧食也隻夠幾十萬人吃半個月的。
同樣江南行省如今才開始秋收,儲備糧更少,朱標站在城頭看著外麵密密麻麻的難民,心中也是無比焦急。
朱樉去了水師視察造船進度,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朱標有些措手不及,賑災是必須的,但是開了好幾次會,下麵各部門也沒有給出有效的辦法,還是以前的老一套,但是江南行省的糧食根本支撐不了幾天。
如今江南行省將糧食販賣都收歸布政司,為後麵分田統一收購糧食做準備,各家有的也是幾日的口糧,之前沒收的各個家族世家的糧食都用在了其他地方。
“大哥,我回來了。”正在思考對策的朱標聽到聲音回頭看去,朱樉快步走了過來。
事情發生時他就命人去將朱樉叫回來,他的主意多。
“二弟,你可算回來了,情況你都知道了,眼下該如何是好?”朱標急切的問道。
“咱們的糧食夠難民吃幾日的?”朱樉問道。
如今仔細一算,進入江南行省的難民幾乎全都聚集在了杭州府,人數估摸已有三四十萬之眾。對於這些情況,朱標早已爛熟於心,因此他毫不猶豫地回應道:“按照目前的狀況來看,開設粥棚賑濟災民大約能維持十五天左右。”
聽到這話,朱樉心裏暗自琢磨了一番,然後開口說道:“必須至少堅持二十五天!隻要再過二十五天,一切就能迎刃而解。到那時,即使將應天府那邊的災民遷移過來,我們也完全能夠應付自如。”他的語氣堅定且充滿自信。
“你有什麽好辦法,說說看。”聽到朱樉有辦法,朱標眼前一亮,迫不及待的問道。
“將災民劃分兩類,一類是青壯勞力,一類是老弱年幼。秋收在即,修路也暫時先停一停,讓所有人在官員的監督下秋收,他們隻有勞動才能吃上飯。老弱年幼就每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打掃衛生,撿柴火等輕鬆的工作。還有一點,把難民分到各府去,不然這麽多人容易出事。”
有著這麽多人幫助秋收,大概十幾天就能收完,晾曬也需要時間,隻要秋糧收上來,這幾十萬的難民根本不足為懼。
要知道江南行省一千一百多萬畝的土地的糧食,足夠養活了。
“對啊,我怎麽忘了可以秋收了!”朱標一拍腦門懊悔的說道。
“你呀,就是瞻前顧後想的太多了,往往最簡單就是最好的辦法,你把賑災想的太複雜了,你還記得我給你講的貪官與清官的故事嗎。”朱樉笑了笑說道。
“是我把問題複雜化了。”朱標點點頭說道。
說完朱標就將官員都叫到了城頭上,開始安排賑災的各項事宜,並囑咐蔣瓛做好賑災的監督,誰敢伸手就立馬拉出去剁了。
就這樣,大明建國以來最大的天災被輕鬆化解,各個官員配合得當,很快就將糧食收了上來,那些難民也都被留在了江南行省。
應天的難民也被朱標接到了江南行省,有了這幾十萬人的安家落戶,江南行省的人口突破了三百萬,名副其實的大明第一大省。
時間來到洪武五年十一月,這一天注定要載入史冊。朱標站在高台之上,神情莊重地宣布:“土改正式開始!”
土改的消息好似長了翅膀,飛速的傳遍了整個江南行省。
從此,這裏的所有土地、礦山都將收歸國有,土地隻能租賃而不能買賣。
同時,那些繁瑣的人頭稅等雜稅也被一並取消。
取而代之的,是根據田畝數量來征收的農稅。每畝土地的租賃費僅為年產量的一成,而農稅同樣也是一成。
這樣一來,農民們手中剩下的八成收成便完全屬於自己。不僅如此,朝廷還會以合理的價格固定收購其中的四成糧食。如果有人想要賣出更多的糧食,也隻能賣給朝廷,嚴禁私人收購。
更讓人們欣喜若狂的是,土地將按照每人三畝的標準分配給所有擁有農籍的家庭。無論家中人口多少,都能得到相應的份額。而且,田地的租賃期限為十五年,期滿後可以續租,但絕對不允許買賣或轉租。
這項政令一經頒布,所有的農人都沸騰了起來。他們激動萬分,高聲呼喊著:“太子殿下萬歲!”
如此低的稅收和租金,讓這些樸實的農戶們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們不禁回想起過去被世家大族以及地主們的壓迫,如今終於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隨著百姓的歸心,家家戶戶都立上了太子的生祠,每日都要祭拜,保佑為他們帶來希望的太子殿下長命百歲。
遠在應天的朱元璋收到了消息,隻是老懷大慰的笑了起來,自言自語的說道:“我老朱家出了兩個麒麟兒啊,他們做到了咱想做卻做不到的事情,好啊,爹娘,你們在天上看到了嗎,您的兩個孫子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想到自己的爹娘,朱元璋的眼眶有些濕潤了,如果爹娘還活著多好。
做了幾年皇帝的朱元璋深知,在這個位子上掣肘太多了,要平衡各方勢力,世人都覺得做皇帝好,可誰又知皇帝的無奈呢?
想到這裏,朱元璋自嘲的笑著說道:“還是老二看的清楚啊!”
山東和河南地區遭受了罕見的大旱災,莊稼在地裏枯萎殆盡,眼看到了秋收時節卻顆粒無收。無奈之下,成千上萬的難民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紛紛湧向應天府及江南行省。
這兩個省份本就是人口眾多之地,但麵對如潮水般湧來的幾十萬難民,也不禁感到壓力巨大。這些難民們背井離鄉,懷揣著對未來生活的一絲希望,踏上了漫長而艱難的求生之路。
他們一路上風餐露宿、饑寒交迫,隻為能找到一個可以安身立命之所。有些人帶著妻兒老小,有些則孤身一人;有的還拿著僅存的家當,而更多的已經一貧如洗……然而無論如何,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在應天或者富饒的江南找到一線生機。
朱元璋已經下令應天府各地開設粥棚,從江西川蜀等地調集糧食送往應天,應天的儲備糧還需撥往北方軍隊,各行省賦稅還沒上繳,剩下的糧食也隻夠幾十萬人吃半個月的。
同樣江南行省如今才開始秋收,儲備糧更少,朱標站在城頭看著外麵密密麻麻的難民,心中也是無比焦急。
朱樉去了水師視察造船進度,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朱標有些措手不及,賑災是必須的,但是開了好幾次會,下麵各部門也沒有給出有效的辦法,還是以前的老一套,但是江南行省的糧食根本支撐不了幾天。
如今江南行省將糧食販賣都收歸布政司,為後麵分田統一收購糧食做準備,各家有的也是幾日的口糧,之前沒收的各個家族世家的糧食都用在了其他地方。
“大哥,我回來了。”正在思考對策的朱標聽到聲音回頭看去,朱樉快步走了過來。
事情發生時他就命人去將朱樉叫回來,他的主意多。
“二弟,你可算回來了,情況你都知道了,眼下該如何是好?”朱標急切的問道。
“咱們的糧食夠難民吃幾日的?”朱樉問道。
如今仔細一算,進入江南行省的難民幾乎全都聚集在了杭州府,人數估摸已有三四十萬之眾。對於這些情況,朱標早已爛熟於心,因此他毫不猶豫地回應道:“按照目前的狀況來看,開設粥棚賑濟災民大約能維持十五天左右。”
聽到這話,朱樉心裏暗自琢磨了一番,然後開口說道:“必須至少堅持二十五天!隻要再過二十五天,一切就能迎刃而解。到那時,即使將應天府那邊的災民遷移過來,我們也完全能夠應付自如。”他的語氣堅定且充滿自信。
“你有什麽好辦法,說說看。”聽到朱樉有辦法,朱標眼前一亮,迫不及待的問道。
“將災民劃分兩類,一類是青壯勞力,一類是老弱年幼。秋收在即,修路也暫時先停一停,讓所有人在官員的監督下秋收,他們隻有勞動才能吃上飯。老弱年幼就每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打掃衛生,撿柴火等輕鬆的工作。還有一點,把難民分到各府去,不然這麽多人容易出事。”
有著這麽多人幫助秋收,大概十幾天就能收完,晾曬也需要時間,隻要秋糧收上來,這幾十萬的難民根本不足為懼。
要知道江南行省一千一百多萬畝的土地的糧食,足夠養活了。
“對啊,我怎麽忘了可以秋收了!”朱標一拍腦門懊悔的說道。
“你呀,就是瞻前顧後想的太多了,往往最簡單就是最好的辦法,你把賑災想的太複雜了,你還記得我給你講的貪官與清官的故事嗎。”朱樉笑了笑說道。
“是我把問題複雜化了。”朱標點點頭說道。
說完朱標就將官員都叫到了城頭上,開始安排賑災的各項事宜,並囑咐蔣瓛做好賑災的監督,誰敢伸手就立馬拉出去剁了。
就這樣,大明建國以來最大的天災被輕鬆化解,各個官員配合得當,很快就將糧食收了上來,那些難民也都被留在了江南行省。
應天的難民也被朱標接到了江南行省,有了這幾十萬人的安家落戶,江南行省的人口突破了三百萬,名副其實的大明第一大省。
時間來到洪武五年十一月,這一天注定要載入史冊。朱標站在高台之上,神情莊重地宣布:“土改正式開始!”
土改的消息好似長了翅膀,飛速的傳遍了整個江南行省。
從此,這裏的所有土地、礦山都將收歸國有,土地隻能租賃而不能買賣。
同時,那些繁瑣的人頭稅等雜稅也被一並取消。
取而代之的,是根據田畝數量來征收的農稅。每畝土地的租賃費僅為年產量的一成,而農稅同樣也是一成。
這樣一來,農民們手中剩下的八成收成便完全屬於自己。不僅如此,朝廷還會以合理的價格固定收購其中的四成糧食。如果有人想要賣出更多的糧食,也隻能賣給朝廷,嚴禁私人收購。
更讓人們欣喜若狂的是,土地將按照每人三畝的標準分配給所有擁有農籍的家庭。無論家中人口多少,都能得到相應的份額。而且,田地的租賃期限為十五年,期滿後可以續租,但絕對不允許買賣或轉租。
這項政令一經頒布,所有的農人都沸騰了起來。他們激動萬分,高聲呼喊著:“太子殿下萬歲!”
如此低的稅收和租金,讓這些樸實的農戶們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們不禁回想起過去被世家大族以及地主們的壓迫,如今終於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隨著百姓的歸心,家家戶戶都立上了太子的生祠,每日都要祭拜,保佑為他們帶來希望的太子殿下長命百歲。
遠在應天的朱元璋收到了消息,隻是老懷大慰的笑了起來,自言自語的說道:“我老朱家出了兩個麒麟兒啊,他們做到了咱想做卻做不到的事情,好啊,爹娘,你們在天上看到了嗎,您的兩個孫子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想到自己的爹娘,朱元璋的眼眶有些濕潤了,如果爹娘還活著多好。
做了幾年皇帝的朱元璋深知,在這個位子上掣肘太多了,要平衡各方勢力,世人都覺得做皇帝好,可誰又知皇帝的無奈呢?
想到這裏,朱元璋自嘲的笑著說道:“還是老二看的清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