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奧斯曼帝國——火大的朱元璋
大明:皇子的我還不能享受享受? 作者:南瓜變成菜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種城池根本需要龍騎衛動手,此時重甲在馱馬之上,換上太費時間,朱樉在看到裏海時就想試試傳說中的海釣,此時已經等不急了,招了招手,蒙顏不花以及輕騎統領上前。
“輕騎衝進城,反抗、持有武器的一律殺了,蒙顏不花,你帶著步兵控製整座城,看到那個城堡了嗎?兩個時辰後我要在裏麵喝茶,去吧!”朱樉拿著馬鞭指著阿爾達比勒城對幾人說道,語氣中全然不將其放在眼裏。
幾人連忙應道,至於其他的就看他們自己了,什麽事都要朱樉下命令,這些人也就沒有什麽價值了,朱樉已經將兩個大明輕騎的統領貶為普通軍士,就是因為兩人多問了一句:“接下來怎麽打?”
龍騎衛原地不動,戰馬在山坡上悠閑的吃著草,朱樉盤膝而坐看著下麵已經衝進去的騎兵和緊跟在後的步兵。
雖然相距甚遠,但朱樉還是聽到了城中的慘叫聲,對於異族的慘叫,朱樉都是當音樂來聽的,此起彼伏的聲音讓朱樉心情很好,這話他從來沒有對別人說過,他怕別人誤會自己是變態~。
一個多時辰後,城中發來可以進城的信號,朱樉吐掉嘴中叼著的野草,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土,朱樉與龍騎衛翻身上馬,戰馬小跑的下了山坡向城中走去。
進入阿爾達比勒城後,朱樉發現街道上雖有血跡,但是都被打掃了一番,朱樉心中滿意的點點頭。路兩邊的房屋都是由石頭搭建的,朱樉對此也沒什麽興趣,徑直來到城堡門前,幾個人正往外抬著屍首。
朱樉上一世隻在電視中見過城堡,這也是第一次親眼見到,下了馬背著手走進城堡。
參觀了一圈這城堡並不是朱樉所想的那樣,除了難聞的氣味,就是陰暗潮濕的屋子,就是外麵看還好點,裏麵簡直一塌糊塗。
朱樉皺著眉頭,實在難以想象這些人是怎麽生活在這裏麵的。他不禁搖了搖頭,心想還是大明好啊!至少自己不用住在這種地方。
阿爾達比勒城後麵有一個小小的碼頭,這個時候碼頭上已經空無一人了。原來的那些人全都被集中起來看押著,而朱樉則因為暈海船的緣故,正獨自坐在碼頭上,手裏拿著一根魚竿,悠閑地垂釣著。
傍晚時分,朱樉站起身來,用力掰斷手中的魚竿,然後隨手將它扔進了海裏。嘴裏還不停地罵罵咧咧,接著便轉身回到城外的駐地去吃飯。
經過一整夜的仔細搜查,城中所有帶有文字的東西都被打包帶走了。朱樉留下了五千名步兵駐守這裏。這些步兵在聽過之前朱樉的演講之後,對他充滿了敬佩之情。紛紛表示願意效忠於他。
朱樉心中感到十分“欣慰”。朱樉放心地將這座城市交托給他們駐守。於是,他帶領著大軍繼續北上,朝著巴庫城進發。
。。。。。。。
大不裏士城,這座古老的城市承載著曆史的記憶。二十多年前,它曾是四大汗國之一——伊利汗國的國都,那時的它繁榮昌盛,交通便利,更擁有一座規模宏大、藏書豐富的圖書館。這些珍貴的典籍皆是伊利汗國對外征討時掠奪而來,成為了這座城市文化底蘊的見證。然而,如今的大不裏士城已不再如往昔般輝煌,因為奧斯曼帝國以武力立國,將目光聚焦於攻占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對於大不裏士城並未給予太多關注。他們未曾料到,來自遙遠東方的帝國竟然會向他們發起進攻。
以往作戰,朱元璋或許會運用一些兵法策略,但現在,他手中掌握著強大的火炮這一攻城利器。隻需將大軍列陣城外,然後集中火力轟炸城門即可。一旦城門被攻破,再派出精銳的騎兵衝鋒陷陣,敵人便難以抵擋。這樣的戰術簡單而直接,卻能發揮出巨大的威力。
朱元璋率領著他的五萬大軍抵達了大不裏士城外,其餘十萬人分散開將大不裏士城團團圍住。麵對緊閉的城門,以及城牆上聳動的人頭,以及大聲的叫嚷,朱元璋根本不屑一顧。
朱元璋下令讓炮兵開火。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炮彈如雨點般砸向城門。城門不堪重負,終於轟然倒下。這一刻,城中的守軍們陷入了恐慌與混亂之中。朱元璋見此情形,果斷地指揮著騎兵衝進城裏。
隨著城門的倒塌,朱元璋的軍隊如潮水般湧入城中。
朱元璋見狀同樣駕馬向著城中衝去,龍二帶著龍騎衛緊緊的將朱元璋夾在中間,原本朱樉的位置現如今是龍二,隨著大軍殺入城中,騎兵穿梭在各個街道上向前推進。
但是朱元璋想要上前廝殺,卻被龍騎衛團團圍住,氣的朱元璋大罵:“你們給咱讓開!打仗不拎著刀子上,讓咱幹看著?都散開~散開~~!!!”
周圍的龍騎衛不為所動,依舊注意四周情況還有天上的流矢,這就好比朱元璋剛納了一個妃子,但是有人就是拉著他不讓入洞房一般,急的朱元璋不要不要的。
龍二看著朱元璋漲紅的臉,無奈的招了招手,不一會,龍騎衛的保護圈向外散開了一些,朱元璋大喜,正要駕馬殺敵時,就見三四個龍騎衛一手拎了一個奧斯曼帝國的士兵扔到朱元璋麵前。
朱元璋不明所以,那幾個奧斯曼帝國的士兵被龍騎衛從地上拽了起來,朱元璋身邊的龍二伸出手對朱元璋做了一個請的手勢,用最平和的語氣說:“太上皇,請吧~!”
朱元璋睜大雙眼,不可置信的看著眼前的奧斯曼士兵,“什麽情況?這是什麽情況?讓咱殺敵?你們還將對方的手筋給挑了,怎麽!把咱當娃娃哄麽!”說完朱元璋駕馬向前走。
龍二隔著麵甲撓了撓臉,心想:“以前將軍都是怎麽哄這老頭的,脾氣這麽大......”心想著但還是緊跟著朱元璋一側保護,至於那幾個奧斯曼士兵,被後麵的龍騎衛輕鬆解決。
“輕騎衝進城,反抗、持有武器的一律殺了,蒙顏不花,你帶著步兵控製整座城,看到那個城堡了嗎?兩個時辰後我要在裏麵喝茶,去吧!”朱樉拿著馬鞭指著阿爾達比勒城對幾人說道,語氣中全然不將其放在眼裏。
幾人連忙應道,至於其他的就看他們自己了,什麽事都要朱樉下命令,這些人也就沒有什麽價值了,朱樉已經將兩個大明輕騎的統領貶為普通軍士,就是因為兩人多問了一句:“接下來怎麽打?”
龍騎衛原地不動,戰馬在山坡上悠閑的吃著草,朱樉盤膝而坐看著下麵已經衝進去的騎兵和緊跟在後的步兵。
雖然相距甚遠,但朱樉還是聽到了城中的慘叫聲,對於異族的慘叫,朱樉都是當音樂來聽的,此起彼伏的聲音讓朱樉心情很好,這話他從來沒有對別人說過,他怕別人誤會自己是變態~。
一個多時辰後,城中發來可以進城的信號,朱樉吐掉嘴中叼著的野草,站起身拍了拍屁股上的土,朱樉與龍騎衛翻身上馬,戰馬小跑的下了山坡向城中走去。
進入阿爾達比勒城後,朱樉發現街道上雖有血跡,但是都被打掃了一番,朱樉心中滿意的點點頭。路兩邊的房屋都是由石頭搭建的,朱樉對此也沒什麽興趣,徑直來到城堡門前,幾個人正往外抬著屍首。
朱樉上一世隻在電視中見過城堡,這也是第一次親眼見到,下了馬背著手走進城堡。
參觀了一圈這城堡並不是朱樉所想的那樣,除了難聞的氣味,就是陰暗潮濕的屋子,就是外麵看還好點,裏麵簡直一塌糊塗。
朱樉皺著眉頭,實在難以想象這些人是怎麽生活在這裏麵的。他不禁搖了搖頭,心想還是大明好啊!至少自己不用住在這種地方。
阿爾達比勒城後麵有一個小小的碼頭,這個時候碼頭上已經空無一人了。原來的那些人全都被集中起來看押著,而朱樉則因為暈海船的緣故,正獨自坐在碼頭上,手裏拿著一根魚竿,悠閑地垂釣著。
傍晚時分,朱樉站起身來,用力掰斷手中的魚竿,然後隨手將它扔進了海裏。嘴裏還不停地罵罵咧咧,接著便轉身回到城外的駐地去吃飯。
經過一整夜的仔細搜查,城中所有帶有文字的東西都被打包帶走了。朱樉留下了五千名步兵駐守這裏。這些步兵在聽過之前朱樉的演講之後,對他充滿了敬佩之情。紛紛表示願意效忠於他。
朱樉心中感到十分“欣慰”。朱樉放心地將這座城市交托給他們駐守。於是,他帶領著大軍繼續北上,朝著巴庫城進發。
。。。。。。。
大不裏士城,這座古老的城市承載著曆史的記憶。二十多年前,它曾是四大汗國之一——伊利汗國的國都,那時的它繁榮昌盛,交通便利,更擁有一座規模宏大、藏書豐富的圖書館。這些珍貴的典籍皆是伊利汗國對外征討時掠奪而來,成為了這座城市文化底蘊的見證。然而,如今的大不裏士城已不再如往昔般輝煌,因為奧斯曼帝國以武力立國,將目光聚焦於攻占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對於大不裏士城並未給予太多關注。他們未曾料到,來自遙遠東方的帝國竟然會向他們發起進攻。
以往作戰,朱元璋或許會運用一些兵法策略,但現在,他手中掌握著強大的火炮這一攻城利器。隻需將大軍列陣城外,然後集中火力轟炸城門即可。一旦城門被攻破,再派出精銳的騎兵衝鋒陷陣,敵人便難以抵擋。這樣的戰術簡單而直接,卻能發揮出巨大的威力。
朱元璋率領著他的五萬大軍抵達了大不裏士城外,其餘十萬人分散開將大不裏士城團團圍住。麵對緊閉的城門,以及城牆上聳動的人頭,以及大聲的叫嚷,朱元璋根本不屑一顧。
朱元璋下令讓炮兵開火。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炮彈如雨點般砸向城門。城門不堪重負,終於轟然倒下。這一刻,城中的守軍們陷入了恐慌與混亂之中。朱元璋見此情形,果斷地指揮著騎兵衝進城裏。
隨著城門的倒塌,朱元璋的軍隊如潮水般湧入城中。
朱元璋見狀同樣駕馬向著城中衝去,龍二帶著龍騎衛緊緊的將朱元璋夾在中間,原本朱樉的位置現如今是龍二,隨著大軍殺入城中,騎兵穿梭在各個街道上向前推進。
但是朱元璋想要上前廝殺,卻被龍騎衛團團圍住,氣的朱元璋大罵:“你們給咱讓開!打仗不拎著刀子上,讓咱幹看著?都散開~散開~~!!!”
周圍的龍騎衛不為所動,依舊注意四周情況還有天上的流矢,這就好比朱元璋剛納了一個妃子,但是有人就是拉著他不讓入洞房一般,急的朱元璋不要不要的。
龍二看著朱元璋漲紅的臉,無奈的招了招手,不一會,龍騎衛的保護圈向外散開了一些,朱元璋大喜,正要駕馬殺敵時,就見三四個龍騎衛一手拎了一個奧斯曼帝國的士兵扔到朱元璋麵前。
朱元璋不明所以,那幾個奧斯曼帝國的士兵被龍騎衛從地上拽了起來,朱元璋身邊的龍二伸出手對朱元璋做了一個請的手勢,用最平和的語氣說:“太上皇,請吧~!”
朱元璋睜大雙眼,不可置信的看著眼前的奧斯曼士兵,“什麽情況?這是什麽情況?讓咱殺敵?你們還將對方的手筋給挑了,怎麽!把咱當娃娃哄麽!”說完朱元璋駕馬向前走。
龍二隔著麵甲撓了撓臉,心想:“以前將軍都是怎麽哄這老頭的,脾氣這麽大......”心想著但還是緊跟著朱元璋一側保護,至於那幾個奧斯曼士兵,被後麵的龍騎衛輕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