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朱棡與朱棣的去處
大明:皇子的我還不能享受享受? 作者:南瓜變成菜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元璋站在營帳內,目光嚴厲地掃視著跪在地上的一眾兒子。他威嚴的聲音回蕩在空氣中:“都站起來!都是成年人了,別再擺出這種小家子氣的姿態!”
眾人紛紛起身,不敢抬頭直視朱元璋。朱元璋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滿,但隨即又恢複了平靜。他接著說道:“如今,隻有老三和老四具備開拓疆土的實力。老二,把地圖拿過來。”
朱樉迅速將地圖掛在了軍帳之中,朱元璋凝視著地圖,手指指向上麵的各個區域,開始講述:“目前,我們北方是強大的金帳汗國,而南方則是廣闊的阿拉伯地區。老三、老四,你們每人選擇一個方向。我會給你們各配備十五萬大軍,至於能夠征服多少土地,就看你們各自的本事了。”
朱棡朱棣兩人對視一眼,朱棡率先開口說:“父皇,兒臣願北上。”
朱元璋一聽滿意的點了點頭,是一個做哥哥的樣子,朱棡在軍事水平上比朱棣厲害許多,金帳汗國作為草原四大汗國之一,比起阿拉伯地區一盤散沙似的部落強了不少,朱棡有這種擔當說明他長大了。
既然朱棡選擇了金帳汗國這個對手,那麽阿拉伯地區自然也就成為了朱棣的目標。
朱元璋對此並沒有多說什麽,隻是轉頭看向其他兒子說道:“你們年紀還小,這次出征也算是一次曆練。等回到應天之後,從軍事學院畢業後,再出來征戰自己的封地吧。”
聽到朱元璋這麽說,那些皇子們紛紛乖巧地點頭,表示聽從安排。於是,朱元璋便與朱樉一起,帶領著眾多弟弟返回了祖兒祖姆魯城。
在那裏,朱棡接手了十五萬大軍,並在常遇春的指導下開始在城外練兵。
與此同時,朱棣則前往了巴格達城,準備接手藍玉手中的十五萬大軍。而藍玉則作為一個後手,跟隨在朱棣身邊,隨時為他查漏補缺。
最後朱樉這個當二哥的給朱棡朱棣各派了五百龍騎衛,畢竟這是他們第一次領兵,龍騎衛作為親衛,就算後麵兵敗,這五百人也能在敵人包圍下帶著他們衝出來。
這把朱棡和朱棣感動壞了,這可是龍騎衛,大明第一軍!
幾日後,大明船隊在畫好海圖後返航,除了朱棡朱棣,其他幾個年紀小的皇子跟隨船隊返回大明。朱元璋將十萬騎兵運過海峽登陸君士坦丁堡,徐輝祖留在了尼西亞城保障後勤以及周邊大明海港的安全。
朱元璋與朱樉帶著九千龍騎衛,禁衛,十萬草原騎兵,五萬步兵與一萬火器營再次出發,這次朱元璋選定的地方是神聖羅馬帝國,因為教廷在那裏,朱元璋聽說有個宗教竟然能控製皇帝的任免,這種事情朱元璋還是第一次聽說,這要放在大明,哪個和尚道士敢摻和皇帝的事情,廟都給他掀咯!
得知大明帝國再次出征,安德羅尼庫斯四世為其舉辦了盛大的出征宴會,並請求大明帝國幫助自己,之前東羅馬王國勢弱,被北方的保加利亞王國與撒爾維亞王國侵占了不少土地,說的那叫一個痛心疾首,並表示會承擔朱元璋出兵的一切後勤保障。
朱元璋一聽還有這好事,十幾萬的大軍後勤開銷可不小,反正都是順路,能省掉一批錢財也是好的。
朱樉看到朱元璋眼睛發亮,就知道這老頭子精打細算的小心思開始了。
不出所料,朱元璋答應了安德羅尼庫斯四世的請求,並且讓他派軍隊跟隨大軍出發,最近安德羅尼庫斯四世將之前奧斯曼那五萬俘虜全部以“低廉”的價格從朱樉手中買來,此時東羅馬王國的軍隊有九萬人,派出去兩萬跟在大明帝國軍隊後麵“撿”城不香麽。
當然奧斯曼王國穆拉德一世那裏,朱樉也去派人通知了,讓他在與塞爾維亞王國邊境上駐兵等待,隨時進入塞爾維亞王國接手城池。
現在都是大明的小弟,怎麽能不“一碗水端平”呢?
穆拉德一世接到朱樉的來信,給大明帝國當狗竟然還有這種好事?拿起亞馬爾罕頭骨做的酒杯喝了一口,立即就通知自己的將軍派兵。自己也準備前往大明帝國朝見皇帝,畢竟六個月之內要到達大明,不然自己就會毒發身亡。
朱樉收到了一封來自穆拉德一世的書信,信中表達了對大明帝國慷慨相助的感激之情,並表示他將親自前往大明帝國以示謝意。此外,穆拉德一世還請求能有一名向導引領他們前往大明帝國,同時承諾奧斯曼王國將派遣大量財物到大明帝國以表感謝之意。
朱樉對穆拉德一世如此懂事的行為感到非常滿意。於是,他立刻去找朱元璋,並建議派遣一名禁衛前去引路。
同時,他也從蒙脫手中抽調了一名翻譯給穆拉德一世,因為大明鴻臚寺並沒有人懂得土耳其語。
蒙脫作為隨軍的一員,不僅擔任翻譯工作,還兼任著語言教師的角色。朱元璋麾下的許多在禁衛中的錦衣衛都具備語言天賦,能夠熟練掌握大明各地的方言。如今,他們全都跟著蒙脫學習波斯語、突厥語、土耳其語以及希臘語等各種語言。
不得不說,蒙脫的語言天賦實在是令人驚歎。他幾乎通曉西方大多數國家的語言,而且還擅長書寫,朱樉當即就給安德羅尼庫斯四世與穆拉德一世下命令,讓他們派遣人員前來學習漢語,以後大明附屬國都要以漢語為主。
安德羅尼庫斯四世立馬就派人跟隨在蒙脫身邊學習漢語,因為安德羅尼庫斯四世也要前往大明帝國麵見皇帝,上呈國書,就在路上學就行了。
蒙脫得到了朱元璋與朱樉的看重,在準備物資的這段時間中,蒙脫忙的是不可開交,最後還是朱樉給他出了一個辦法,說:“你既然會那麽多種語言,那麽你就寫一本詞典,用來學習漢語不就行了?你要是能寫出來,那麽你蒙脫會再我大明帝國史書上留下幾行,書寫你為大明帝國所做的貢獻。”
眾人紛紛起身,不敢抬頭直視朱元璋。朱元璋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滿,但隨即又恢複了平靜。他接著說道:“如今,隻有老三和老四具備開拓疆土的實力。老二,把地圖拿過來。”
朱樉迅速將地圖掛在了軍帳之中,朱元璋凝視著地圖,手指指向上麵的各個區域,開始講述:“目前,我們北方是強大的金帳汗國,而南方則是廣闊的阿拉伯地區。老三、老四,你們每人選擇一個方向。我會給你們各配備十五萬大軍,至於能夠征服多少土地,就看你們各自的本事了。”
朱棡朱棣兩人對視一眼,朱棡率先開口說:“父皇,兒臣願北上。”
朱元璋一聽滿意的點了點頭,是一個做哥哥的樣子,朱棡在軍事水平上比朱棣厲害許多,金帳汗國作為草原四大汗國之一,比起阿拉伯地區一盤散沙似的部落強了不少,朱棡有這種擔當說明他長大了。
既然朱棡選擇了金帳汗國這個對手,那麽阿拉伯地區自然也就成為了朱棣的目標。
朱元璋對此並沒有多說什麽,隻是轉頭看向其他兒子說道:“你們年紀還小,這次出征也算是一次曆練。等回到應天之後,從軍事學院畢業後,再出來征戰自己的封地吧。”
聽到朱元璋這麽說,那些皇子們紛紛乖巧地點頭,表示聽從安排。於是,朱元璋便與朱樉一起,帶領著眾多弟弟返回了祖兒祖姆魯城。
在那裏,朱棡接手了十五萬大軍,並在常遇春的指導下開始在城外練兵。
與此同時,朱棣則前往了巴格達城,準備接手藍玉手中的十五萬大軍。而藍玉則作為一個後手,跟隨在朱棣身邊,隨時為他查漏補缺。
最後朱樉這個當二哥的給朱棡朱棣各派了五百龍騎衛,畢竟這是他們第一次領兵,龍騎衛作為親衛,就算後麵兵敗,這五百人也能在敵人包圍下帶著他們衝出來。
這把朱棡和朱棣感動壞了,這可是龍騎衛,大明第一軍!
幾日後,大明船隊在畫好海圖後返航,除了朱棡朱棣,其他幾個年紀小的皇子跟隨船隊返回大明。朱元璋將十萬騎兵運過海峽登陸君士坦丁堡,徐輝祖留在了尼西亞城保障後勤以及周邊大明海港的安全。
朱元璋與朱樉帶著九千龍騎衛,禁衛,十萬草原騎兵,五萬步兵與一萬火器營再次出發,這次朱元璋選定的地方是神聖羅馬帝國,因為教廷在那裏,朱元璋聽說有個宗教竟然能控製皇帝的任免,這種事情朱元璋還是第一次聽說,這要放在大明,哪個和尚道士敢摻和皇帝的事情,廟都給他掀咯!
得知大明帝國再次出征,安德羅尼庫斯四世為其舉辦了盛大的出征宴會,並請求大明帝國幫助自己,之前東羅馬王國勢弱,被北方的保加利亞王國與撒爾維亞王國侵占了不少土地,說的那叫一個痛心疾首,並表示會承擔朱元璋出兵的一切後勤保障。
朱元璋一聽還有這好事,十幾萬的大軍後勤開銷可不小,反正都是順路,能省掉一批錢財也是好的。
朱樉看到朱元璋眼睛發亮,就知道這老頭子精打細算的小心思開始了。
不出所料,朱元璋答應了安德羅尼庫斯四世的請求,並且讓他派軍隊跟隨大軍出發,最近安德羅尼庫斯四世將之前奧斯曼那五萬俘虜全部以“低廉”的價格從朱樉手中買來,此時東羅馬王國的軍隊有九萬人,派出去兩萬跟在大明帝國軍隊後麵“撿”城不香麽。
當然奧斯曼王國穆拉德一世那裏,朱樉也去派人通知了,讓他在與塞爾維亞王國邊境上駐兵等待,隨時進入塞爾維亞王國接手城池。
現在都是大明的小弟,怎麽能不“一碗水端平”呢?
穆拉德一世接到朱樉的來信,給大明帝國當狗竟然還有這種好事?拿起亞馬爾罕頭骨做的酒杯喝了一口,立即就通知自己的將軍派兵。自己也準備前往大明帝國朝見皇帝,畢竟六個月之內要到達大明,不然自己就會毒發身亡。
朱樉收到了一封來自穆拉德一世的書信,信中表達了對大明帝國慷慨相助的感激之情,並表示他將親自前往大明帝國以示謝意。此外,穆拉德一世還請求能有一名向導引領他們前往大明帝國,同時承諾奧斯曼王國將派遣大量財物到大明帝國以表感謝之意。
朱樉對穆拉德一世如此懂事的行為感到非常滿意。於是,他立刻去找朱元璋,並建議派遣一名禁衛前去引路。
同時,他也從蒙脫手中抽調了一名翻譯給穆拉德一世,因為大明鴻臚寺並沒有人懂得土耳其語。
蒙脫作為隨軍的一員,不僅擔任翻譯工作,還兼任著語言教師的角色。朱元璋麾下的許多在禁衛中的錦衣衛都具備語言天賦,能夠熟練掌握大明各地的方言。如今,他們全都跟著蒙脫學習波斯語、突厥語、土耳其語以及希臘語等各種語言。
不得不說,蒙脫的語言天賦實在是令人驚歎。他幾乎通曉西方大多數國家的語言,而且還擅長書寫,朱樉當即就給安德羅尼庫斯四世與穆拉德一世下命令,讓他們派遣人員前來學習漢語,以後大明附屬國都要以漢語為主。
安德羅尼庫斯四世立馬就派人跟隨在蒙脫身邊學習漢語,因為安德羅尼庫斯四世也要前往大明帝國麵見皇帝,上呈國書,就在路上學就行了。
蒙脫得到了朱元璋與朱樉的看重,在準備物資的這段時間中,蒙脫忙的是不可開交,最後還是朱樉給他出了一個辦法,說:“你既然會那麽多種語言,那麽你就寫一本詞典,用來學習漢語不就行了?你要是能寫出來,那麽你蒙脫會再我大明帝國史書上留下幾行,書寫你為大明帝國所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