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和談的前提條件
大明:皇子的我還不能享受享受? 作者:南瓜變成菜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想了想,朱樉將蒙脫叫到身邊,囑咐了幾句後,龍騎衛將這五人脫光上衣按在地上,蒙脫拿著一把匕首在他們後背上寫了起來,五個騎士被龍騎衛壓的動彈不得,背後傳來的劇痛在第一聲痛呼後,這五人的嘴就被堵住。因為他們的痛呼聲會打擾朱樉欣賞蒙脫“書法”的雅興。
因為字太多,蒙脫“時間長”沒有寫字,有時候寫錯一個字母後,下意識的就會劃兩道,在重新寫。就這樣耽誤了許久,五個騎士背後被蒙脫寫滿了。
揉著發酸的手腕,蒙脫欣賞著自己的傑作說:“這些狗屁文字太麻煩,還是漢字好,幾個字就能形容的事情,非要搞這麽多字母......”
擦了擦手上的鮮血,蒙脫對著這五個騎士說:“回去吧,想要和談,答應上麵的條件,我大明帝國才會坐下來跟你們談。”
說完,那五個騎士被龍騎衛鬆開了手腳,互相攙扶的站了起來,瞪了蒙脫一眼,咬著牙忍住後背那鑽心的疼後,騎上馬迅速的離開了。
蒙脫站在朱樉身邊,小心翼翼的問:“殿下,這些條件他們能答應麽?”
朱樉冷冷一笑說:“答應,省事;不答應,自取!”
隨即朱樉下令:“前往下一城池!”說著朱樉翻身上馬,帶著大軍再次將報複延續下去。
這五個騎士馬不停蹄的趕回了布拉格城,此時魯道夫四世正在一所豪華的宅邸內宴請所有國王,貴族,他們身上不著片縷,場麵香豔,所有的守衛全部麵朝外,聽著大廳中傳來的陣陣奢靡之音。
五個騎士入城後直奔眾議院,正在開宴會的眾人都接到了仆從的消息,教皇此時已經去了,魯道夫四世與一眾國王貴族這才依依不舍的穿上衣服,一同前往眾議院。
當他們來到眾議院後,發現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與一眾主教都在,各個麵色鐵青,五個騎士麵色蒼白的光著上身,被人扶著站在眾議院的最中間。
所有人立即紛紛落座,魯道夫四世被選為臨時代表,走到中間主持眾議院的會議,就見中間發言台旁的五個騎士身上傳來了血腥和腐敗的氣味。而五個騎士背對的人群也發出驚呼聲。
魯道夫四世走到五人跟前一看,嚇得魯道夫四世身子一頓。想到所有人的目光都在自己身上時,魯道夫四世挺住沒有倒下,屏住呼吸仔細看他們後背上“寫”的東西。
忍著強烈的惡心,魯道夫四世看完了上麵的東西,難怪教皇與那些主教們麵色不好。
就在此時,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的聲音響起:“魯道夫四世大公,請把這五人背後的東西念給大家聽一聽。”
魯道夫四世向後退了幾步,感覺空氣中的那種味道小了後,這才朗聲說:“各位國王,貴族們,這五人背後是大明帝國提出的條件,現在由我來給大家宣讀。”
“大明帝國親王朱樉代表大明帝國宣武皇帝告知神聖羅馬帝國,教廷等所有人員,想要和談,必須滿足大明帝國如下條件!”
“第一!交出包括教皇在內所有歐洲大陸上的神職人員,聖殿騎士團全體人員及其所有人員的親眷家屬!”
“第二!交出查理四世!以及盧森堡家族所有成員!”
“第三!為大明帝國澄清謠言,並賠償大明帝國一億金第納爾或者一億基爾德(神聖羅馬帝國用的最高金幣,第納爾屬於在歐洲流行的貨幣)!”
“以上三條,做不到~不死不休!”
隨著魯道夫四世將大明帝國的條件說完後,整個眾議院立馬開始滿嘴噴粉,將所有惡劣的語言都送給了大明帝國,魯道夫四世也很氣憤,不說別的,就這一億金第納爾和基爾德到哪去湊啊,從金第納爾和基爾德使用到現在,全部加起來有沒有一億還兩說呢。
至於第一條,粗略計算教廷人數大概在三十萬人,加上親眷要上百萬人了,大明帝國要他們幹什麽?難道是.......
想到此處魯道夫四世不敢再想下去,當條件中有聖殿騎士團的時候,魯道夫四世就知道,這次刺殺也有教廷的份。
因為聖殿騎士團在轉入暗處後就一直在教廷的保護之下,而聖殿騎士團也收斂了許多,沒有在對各國王公貴族下手,這些人也默認了他們的存在,時不時也會找渠道讓他們為自己辦一些髒事。
但是現在大明帝國指名道姓的要這些人,魯道夫四世也做不了主,就算他現在是神聖羅馬的皇帝也不行,因為這已經觸及到了教廷的底線,教廷現在在平民中還具有極高的威望,要是真答應,歐洲就要上演大亂鬥了。
這些國家上演大亂鬥,想想都有意思
“答應,是不可能答應的。”魯道夫四世在心中下定決心,為了能調動各國的積極性,他讓扶著五個騎士的人繞著眾議院走一圈,讓所有國王,公爵貴族們看看大明帝國的恐怖手段。
此時眾議院內義憤填膺,氣氛被魯道夫四世推向了高潮,魯道夫四世思索片刻,想到了一句口號,舉起右手握拳大聲喊道:“驅除大明,恢複羅馬,建立帝國,平均權利!”(出處想必有大哥知道吧,放在這裏改一下,是不是有那個感覺了。)
“驅除大明,恢複羅馬,建立帝國,平均權利!”在場的所有人跟著魯道夫四世喊了起來,就連一向沉穩的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也跟著喊了起來。
最先知道條件的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此時無比憋悶,明明一切都是查理四世搞出來的事,為什麽教廷也要跟著一起倒黴?大明帝國要教廷所有人以及家眷的目的,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用腳都能想到,他此時對大明帝國的恐懼達到了最高點。
此時他也想明白了,如果以後不想被這些吃人不吐骨頭的貴族出賣,那麽教廷就要有自己的武裝保護自己,六萬的十字軍團根本不夠,他要立即向所有教會發出“征兵”通告,保護教廷在接下來的戰爭中不會被當做籌碼被人左右。
因為字太多,蒙脫“時間長”沒有寫字,有時候寫錯一個字母後,下意識的就會劃兩道,在重新寫。就這樣耽誤了許久,五個騎士背後被蒙脫寫滿了。
揉著發酸的手腕,蒙脫欣賞著自己的傑作說:“這些狗屁文字太麻煩,還是漢字好,幾個字就能形容的事情,非要搞這麽多字母......”
擦了擦手上的鮮血,蒙脫對著這五個騎士說:“回去吧,想要和談,答應上麵的條件,我大明帝國才會坐下來跟你們談。”
說完,那五個騎士被龍騎衛鬆開了手腳,互相攙扶的站了起來,瞪了蒙脫一眼,咬著牙忍住後背那鑽心的疼後,騎上馬迅速的離開了。
蒙脫站在朱樉身邊,小心翼翼的問:“殿下,這些條件他們能答應麽?”
朱樉冷冷一笑說:“答應,省事;不答應,自取!”
隨即朱樉下令:“前往下一城池!”說著朱樉翻身上馬,帶著大軍再次將報複延續下去。
這五個騎士馬不停蹄的趕回了布拉格城,此時魯道夫四世正在一所豪華的宅邸內宴請所有國王,貴族,他們身上不著片縷,場麵香豔,所有的守衛全部麵朝外,聽著大廳中傳來的陣陣奢靡之音。
五個騎士入城後直奔眾議院,正在開宴會的眾人都接到了仆從的消息,教皇此時已經去了,魯道夫四世與一眾國王貴族這才依依不舍的穿上衣服,一同前往眾議院。
當他們來到眾議院後,發現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與一眾主教都在,各個麵色鐵青,五個騎士麵色蒼白的光著上身,被人扶著站在眾議院的最中間。
所有人立即紛紛落座,魯道夫四世被選為臨時代表,走到中間主持眾議院的會議,就見中間發言台旁的五個騎士身上傳來了血腥和腐敗的氣味。而五個騎士背對的人群也發出驚呼聲。
魯道夫四世走到五人跟前一看,嚇得魯道夫四世身子一頓。想到所有人的目光都在自己身上時,魯道夫四世挺住沒有倒下,屏住呼吸仔細看他們後背上“寫”的東西。
忍著強烈的惡心,魯道夫四世看完了上麵的東西,難怪教皇與那些主教們麵色不好。
就在此時,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的聲音響起:“魯道夫四世大公,請把這五人背後的東西念給大家聽一聽。”
魯道夫四世向後退了幾步,感覺空氣中的那種味道小了後,這才朗聲說:“各位國王,貴族們,這五人背後是大明帝國提出的條件,現在由我來給大家宣讀。”
“大明帝國親王朱樉代表大明帝國宣武皇帝告知神聖羅馬帝國,教廷等所有人員,想要和談,必須滿足大明帝國如下條件!”
“第一!交出包括教皇在內所有歐洲大陸上的神職人員,聖殿騎士團全體人員及其所有人員的親眷家屬!”
“第二!交出查理四世!以及盧森堡家族所有成員!”
“第三!為大明帝國澄清謠言,並賠償大明帝國一億金第納爾或者一億基爾德(神聖羅馬帝國用的最高金幣,第納爾屬於在歐洲流行的貨幣)!”
“以上三條,做不到~不死不休!”
隨著魯道夫四世將大明帝國的條件說完後,整個眾議院立馬開始滿嘴噴粉,將所有惡劣的語言都送給了大明帝國,魯道夫四世也很氣憤,不說別的,就這一億金第納爾和基爾德到哪去湊啊,從金第納爾和基爾德使用到現在,全部加起來有沒有一億還兩說呢。
至於第一條,粗略計算教廷人數大概在三十萬人,加上親眷要上百萬人了,大明帝國要他們幹什麽?難道是.......
想到此處魯道夫四世不敢再想下去,當條件中有聖殿騎士團的時候,魯道夫四世就知道,這次刺殺也有教廷的份。
因為聖殿騎士團在轉入暗處後就一直在教廷的保護之下,而聖殿騎士團也收斂了許多,沒有在對各國王公貴族下手,這些人也默認了他們的存在,時不時也會找渠道讓他們為自己辦一些髒事。
但是現在大明帝國指名道姓的要這些人,魯道夫四世也做不了主,就算他現在是神聖羅馬的皇帝也不行,因為這已經觸及到了教廷的底線,教廷現在在平民中還具有極高的威望,要是真答應,歐洲就要上演大亂鬥了。
這些國家上演大亂鬥,想想都有意思
“答應,是不可能答應的。”魯道夫四世在心中下定決心,為了能調動各國的積極性,他讓扶著五個騎士的人繞著眾議院走一圈,讓所有國王,公爵貴族們看看大明帝國的恐怖手段。
此時眾議院內義憤填膺,氣氛被魯道夫四世推向了高潮,魯道夫四世思索片刻,想到了一句口號,舉起右手握拳大聲喊道:“驅除大明,恢複羅馬,建立帝國,平均權利!”(出處想必有大哥知道吧,放在這裏改一下,是不是有那個感覺了。)
“驅除大明,恢複羅馬,建立帝國,平均權利!”在場的所有人跟著魯道夫四世喊了起來,就連一向沉穩的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也跟著喊了起來。
最先知道條件的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此時無比憋悶,明明一切都是查理四世搞出來的事,為什麽教廷也要跟著一起倒黴?大明帝國要教廷所有人以及家眷的目的,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用腳都能想到,他此時對大明帝國的恐懼達到了最高點。
此時他也想明白了,如果以後不想被這些吃人不吐骨頭的貴族出賣,那麽教廷就要有自己的武裝保護自己,六萬的十字軍團根本不夠,他要立即向所有教會發出“征兵”通告,保護教廷在接下來的戰爭中不會被當做籌碼被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