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進攻布拉格
大明:皇子的我還不能享受享受? 作者:南瓜變成菜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麵對著龍騎衛這無可匹敵的氣勢以及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濃烈殺氣,最前麵的長矛兵們的身體下意識地向後退縮了一下。
站在布拉格城牆上的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看到龍騎衛的裝備和素質後,臉上露出了驚恐之色,心中暗自想道:“這難道就是那支傳說中的重騎嗎?就是這支軍隊曾經以區區七千人之力打敗了十萬奧斯曼帝國的精銳部隊!”
城牆上的人們紛紛開始低聲議論起龍騎衛來。然而,就在這時,作為元帥的查爾曼斯卻用他那雙通紅的眼睛死死地盯著正在緩緩靠近的重騎,嘴裏還在不停地小聲念叨著:“再近一點!再近一點,就隻差一點點了!!!”
眼看著龍騎衛即將踏入馬其頓方陣的包圍圈,這正是馬其頓方陣的精髓所在。
馬其頓方陣必須與騎兵緊密配合才能發揮最大的戰鬥力,如果僅僅依靠方陣本身,要取得勝利並不容易。當馬其頓方陣即將投入戰鬥時,它會靈活地改變陣型。
方陣通常會排列成斜陣,呈現出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的形狀,斜邊朝外。這種布陣方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從某一側有效地包圍敵人。
一般來說,敵人麵對馬其頓方陣時並不會立即驚慌失措、四散奔逃,仿佛被割草機無情收割。相反,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會被困住,竭盡全力躲避眾多鋒利的矛頭。
而這正是聯軍元帥查爾曼斯所期望看到的情景——大明帝國騎兵被放置在一個巨大的案板上,而馬其頓方陣則成為了那把鋒利的刀。
通過這種戰術安排,馬其頓方陣有能力對抗並擊敗(或者至少拖住)大明帝國的騎兵部隊。
隨後,馬其頓騎兵能夠繞到大明帝國大軍的後方,給予大明帝國沉重的一擊,如同用刀剁菜板上的肉一樣。然而,實現這種有效的步騎協同並非易事,時機的把握至關重要。
無論是過早還是過晚發動攻擊,都可能導致整個戰術失敗。因此,神聖羅馬聯軍需要高度的訓練和默契,以確保步兵和騎兵之間的協調行動,而正好大明帝國給了查爾曼斯時間。
雖然達到巔峰時期的馬其頓方陣還差的遠,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的為騎兵的大明帝國,被譽為戰神的查爾曼斯不說消滅,但擋住大明帝國進攻還是很有自信的。
就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龍騎衛身上時,從他們背後突然冒起了陣陣白煙,“轟隆隆~”的聲音也是響徹整個戰場。
就見幾十枚黑球從龍騎衛頭頂掠過飛入馬其頓方陣中,隨之而來的爆炸讓查爾曼斯還有城牆上那些王國貴族們都看傻了眼。
炮彈在密集的人群中爆炸開來,碎裂的彈體飛射而出,將周圍的人非死即傷,十多個馬其頓初級方陣立馬亂了套。
就在眾人還沒反應過來時,轟隆巨響再次響起,又是數十枚黑球飛向後麵的馬其頓方陣,兩側騎兵胯下的戰馬受到巨大的火炮聲驚嚇的四處亂撞,不顧騎士手中的鞭子,衝進馬其頓方陣之中,來不及收槍的長矛兵還沒殺敵,先把自己人戳死好幾十。
而就在此時,原本慢悠悠前進的龍騎衛突然一改作風,紛紛舉起武器向著已經陷入慌亂之中的馬其頓方陣猛衝過去。
他們如同一股鋼鐵洪流,瞬間衝入敵陣。然而,朱樉並沒有選擇與對方正麵對撞,而是巧妙地從打開的缺口側麵切入,開始橫向收割敵人。
遠處的藍玉和常遇春目睹著朱樉的進攻方向,眼中閃過一絲興奮。他們立刻明白了朱樉的意圖,心中不禁感歎:“這才是真正的軍事天才!”
於是,兩人毫不猶豫地向朱元璋請纓,請求帶領大軍出擊。
事實上,馬其頓方陣雖然強大,但也存在著一個致命的弱點。這個弱點被朱樉敏銳地捕捉到了——隻要能夠阻止它形成一個統一的戰場,並集中力量攻擊它的兩翼或背麵,而非正麵,就可以輕易地將其置於死地。
當對手成功突破方陣的側翼時,那些手持長矛的士兵將會麵臨巨大的壓力,難以抵禦劍士們的猛烈進攻。
此外,馬其頓方陣對於密集箭陣的防禦能力相對較弱,無論是輕型騎兵射手還是步行射擊隊伍,隻要能夠驅散前方的輕步兵,那麽列陣的長矛手就幾乎隻能任由箭矢射殺。
朱元璋見常遇春與藍玉主動請纓,都是沙場老將,也不用朱元璋說什麽,點點頭常遇春與藍玉謝恩後,立即去各點了五萬草原騎兵,帶著大軍就向著兩側奔去。
這草原騎兵身上不僅有彎刀,還背著弓箭,與職業弓騎兵不同的是,他們的弓都是騎射短弓,方便攜帶,唯一不足就是距離太遠殺傷力低。
隨著跟隨大明帝國西征,這些草原聯軍也漸漸學會的基本的漢語,能聽懂用漢語下達的命令。
隨著常遇春與藍玉帶著大軍出擊,朱棡與朱棣也耐不住性子向朱元璋請求道:“父皇,兒臣也想率軍出擊!”
哪知朱元璋瞥了二人一眼,淡淡說:“連你們二嫂都打不過,下去送死麽!你看看這戰場哪裏還有空間讓你們進攻?”
而就在此時,背後傳來馬蹄聲,朱元璋臉色一變,大叫一聲不好,就見一個探騎從大軍中鑽了出來稟報道:“啟稟太上皇,有十萬騎兵從後方十裏處殺來,吳王妃帶著兩千人阻攔,好在太上皇後的鳳輦已經進入大軍之中。”
朱元璋聽後臉色大變,他原本擔心馬秀英在戰場上再出意外,所以讓孫冰帶著五千龍騎衛預備營在十裏外等候,沒想到神聖羅馬聯軍竟然會從後方偷襲!
朱元璋心急如焚,對著朱棡和朱棣喊道:“老三,老四!立即帶人去救你們二嫂!要是你們二嫂有什麽閃失!你倆這輩子就給咱待在鳳陽高牆裏吧!”朱元璋的聲音中充滿了焦急和憤怒。
朱棡和朱棣不敢遲疑,他們知道事情的嚴重性,立即帶領著五萬騎兵向後方疾馳而去。
站在布拉格城牆上的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看到龍騎衛的裝備和素質後,臉上露出了驚恐之色,心中暗自想道:“這難道就是那支傳說中的重騎嗎?就是這支軍隊曾經以區區七千人之力打敗了十萬奧斯曼帝國的精銳部隊!”
城牆上的人們紛紛開始低聲議論起龍騎衛來。然而,就在這時,作為元帥的查爾曼斯卻用他那雙通紅的眼睛死死地盯著正在緩緩靠近的重騎,嘴裏還在不停地小聲念叨著:“再近一點!再近一點,就隻差一點點了!!!”
眼看著龍騎衛即將踏入馬其頓方陣的包圍圈,這正是馬其頓方陣的精髓所在。
馬其頓方陣必須與騎兵緊密配合才能發揮最大的戰鬥力,如果僅僅依靠方陣本身,要取得勝利並不容易。當馬其頓方陣即將投入戰鬥時,它會靈活地改變陣型。
方陣通常會排列成斜陣,呈現出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的形狀,斜邊朝外。這種布陣方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從某一側有效地包圍敵人。
一般來說,敵人麵對馬其頓方陣時並不會立即驚慌失措、四散奔逃,仿佛被割草機無情收割。相反,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會被困住,竭盡全力躲避眾多鋒利的矛頭。
而這正是聯軍元帥查爾曼斯所期望看到的情景——大明帝國騎兵被放置在一個巨大的案板上,而馬其頓方陣則成為了那把鋒利的刀。
通過這種戰術安排,馬其頓方陣有能力對抗並擊敗(或者至少拖住)大明帝國的騎兵部隊。
隨後,馬其頓騎兵能夠繞到大明帝國大軍的後方,給予大明帝國沉重的一擊,如同用刀剁菜板上的肉一樣。然而,實現這種有效的步騎協同並非易事,時機的把握至關重要。
無論是過早還是過晚發動攻擊,都可能導致整個戰術失敗。因此,神聖羅馬聯軍需要高度的訓練和默契,以確保步兵和騎兵之間的協調行動,而正好大明帝國給了查爾曼斯時間。
雖然達到巔峰時期的馬其頓方陣還差的遠,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的為騎兵的大明帝國,被譽為戰神的查爾曼斯不說消滅,但擋住大明帝國進攻還是很有自信的。
就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龍騎衛身上時,從他們背後突然冒起了陣陣白煙,“轟隆隆~”的聲音也是響徹整個戰場。
就見幾十枚黑球從龍騎衛頭頂掠過飛入馬其頓方陣中,隨之而來的爆炸讓查爾曼斯還有城牆上那些王國貴族們都看傻了眼。
炮彈在密集的人群中爆炸開來,碎裂的彈體飛射而出,將周圍的人非死即傷,十多個馬其頓初級方陣立馬亂了套。
就在眾人還沒反應過來時,轟隆巨響再次響起,又是數十枚黑球飛向後麵的馬其頓方陣,兩側騎兵胯下的戰馬受到巨大的火炮聲驚嚇的四處亂撞,不顧騎士手中的鞭子,衝進馬其頓方陣之中,來不及收槍的長矛兵還沒殺敵,先把自己人戳死好幾十。
而就在此時,原本慢悠悠前進的龍騎衛突然一改作風,紛紛舉起武器向著已經陷入慌亂之中的馬其頓方陣猛衝過去。
他們如同一股鋼鐵洪流,瞬間衝入敵陣。然而,朱樉並沒有選擇與對方正麵對撞,而是巧妙地從打開的缺口側麵切入,開始橫向收割敵人。
遠處的藍玉和常遇春目睹著朱樉的進攻方向,眼中閃過一絲興奮。他們立刻明白了朱樉的意圖,心中不禁感歎:“這才是真正的軍事天才!”
於是,兩人毫不猶豫地向朱元璋請纓,請求帶領大軍出擊。
事實上,馬其頓方陣雖然強大,但也存在著一個致命的弱點。這個弱點被朱樉敏銳地捕捉到了——隻要能夠阻止它形成一個統一的戰場,並集中力量攻擊它的兩翼或背麵,而非正麵,就可以輕易地將其置於死地。
當對手成功突破方陣的側翼時,那些手持長矛的士兵將會麵臨巨大的壓力,難以抵禦劍士們的猛烈進攻。
此外,馬其頓方陣對於密集箭陣的防禦能力相對較弱,無論是輕型騎兵射手還是步行射擊隊伍,隻要能夠驅散前方的輕步兵,那麽列陣的長矛手就幾乎隻能任由箭矢射殺。
朱元璋見常遇春與藍玉主動請纓,都是沙場老將,也不用朱元璋說什麽,點點頭常遇春與藍玉謝恩後,立即去各點了五萬草原騎兵,帶著大軍就向著兩側奔去。
這草原騎兵身上不僅有彎刀,還背著弓箭,與職業弓騎兵不同的是,他們的弓都是騎射短弓,方便攜帶,唯一不足就是距離太遠殺傷力低。
隨著跟隨大明帝國西征,這些草原聯軍也漸漸學會的基本的漢語,能聽懂用漢語下達的命令。
隨著常遇春與藍玉帶著大軍出擊,朱棡與朱棣也耐不住性子向朱元璋請求道:“父皇,兒臣也想率軍出擊!”
哪知朱元璋瞥了二人一眼,淡淡說:“連你們二嫂都打不過,下去送死麽!你看看這戰場哪裏還有空間讓你們進攻?”
而就在此時,背後傳來馬蹄聲,朱元璋臉色一變,大叫一聲不好,就見一個探騎從大軍中鑽了出來稟報道:“啟稟太上皇,有十萬騎兵從後方十裏處殺來,吳王妃帶著兩千人阻攔,好在太上皇後的鳳輦已經進入大軍之中。”
朱元璋聽後臉色大變,他原本擔心馬秀英在戰場上再出意外,所以讓孫冰帶著五千龍騎衛預備營在十裏外等候,沒想到神聖羅馬聯軍竟然會從後方偷襲!
朱元璋心急如焚,對著朱棡和朱棣喊道:“老三,老四!立即帶人去救你們二嫂!要是你們二嫂有什麽閃失!你倆這輩子就給咱待在鳳陽高牆裏吧!”朱元璋的聲音中充滿了焦急和憤怒。
朱棡和朱棣不敢遲疑,他們知道事情的嚴重性,立即帶領著五萬騎兵向後方疾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