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陵裴府,夏風咬斷了殘香。


    金氏將小廚房熬好的清粥盛給裴老夫人,又親自為其布菜。


    金氏的侍奉向來周道,且她每每親曆親為,日子久了,便也當真得了裴老夫人的心。


    此時,院外來人,著嬤嬤詢問了老夫人是否用好早膳,裴老夫人正好放下碗筷,聽得了動靜,便將人喚了進來。


    來人是為帝京送了一份問安的信來。


    裴老夫人細細聽金氏念來,微微垂了眉目。


    “如今是越發的沒規矩。”


    “你且去問問他,到底來問候我的,還是來差遣我的?”


    聽完這話,那傳信之人連忙磕頭。


    裴老夫人罷了罷手,她自是不願去為難一個仆從。


    金氏端著笑,又將侍女呈上來的清茶遞與裴老夫人。


    “家主自然是最信任您的,否則也不會請您出麵。”


    帝京的這封信是裴鈺寄來的,為的卻是竇府近日裏欲為阿笙招婿一事。


    裴老夫人聽完她這話,心裏倒是順暢了些。


    “不過,青鸞到底還是著急了些。”


    “長房掌家卻不掌業,傅家打的主意未必那麽簡單。”


    “許給這麽一個人家,可惜了那丫頭。”


    聽得裴老夫人這話,金氏不免多問了一句:


    “看樣子,老夫人也看好阿笙?”


    當年金氏也算是得了阿笙的話,才做了正確的選擇,有了今日的風光。


    她心裏對阿笙自是有幾分讚許的。


    裴老夫人沒聽出她話中這個“也”字另有含義,將到了嘴邊的杯盞又放了下來。


    “那丫頭是個好孩子。”


    無論是裴妙音還是華清齋的裴懷之,但凡提到她,無不是一句誇讚。


    尤其是裴妙音,她這個女兒裴老夫人最了解不過,就連江淮那莊氏的女兒都沒能得她一句誇讚。


    但每每與自己通信,但凡提及阿笙,裴妙音便少不了一句好話。


    她能得裴鈺的眼並非沒有理由。


    但裴老夫人這話還是留了餘地。


    “隻不過她身世畢竟太過單薄了,怕是過不了燕城那邊的眼。”


    裴氏主母除了要掌裴氏內府之事外,還需得到這千百年來一直依附於裴氏的各家族的敬重與信服。


    而如今的竇氏遠做不到這一點。


    阿笙是有能力,但錢財富貴,江淮並不看重。


    綿長的家族底蘊、受人敬重的德行,乃至翻雲覆雨的權勢,這些都非一蹴而就。


    少不得一個家族至少三代的榮華,乃至長達百年的積累。


    而這些對於莊氏、謝氏等世族而言,他們的女兒生而就具備。


    裴老夫人不由歎了口氣,金氏在前,有些話她說不得。


    安氏絕不會允許自己好不容易尋得的孫女為他府的妾室。


    哪怕是裴氏。


    “阿笙如今掌竇氏家業,若尋個帝京的人家,嫁誰都是綽綽有餘,哪怕是配老十二都配的……”


    可唯獨不能是裴鈺……


    裴老夫人這言語中的惋惜,金氏如何聽不出來。


    金氏當年便是選擇作裴氏的妾室,這些年她吃過的苦,至今記憶猶新。


    “那老夫人可還要幫家主這個忙?”


    裴老夫人沾了沾嬤嬤遞上來的清水淨手,方才緩聲道:


    “阿笙好歹也是我名下的孫女,這婚事便不能差了。”


    裴老夫人緩了一口氣,“你親自跑一趟吧,省得青鸞覺得我端架子。”


    如今江淮那邊來了不少人,老夫人也不好去帝京湊這個熱鬧,免得攪得幾個小的都不安寧。


    金氏得了這話,低低地欠了欠身,應承了下來。


    帝京竇府,嬤嬤在阿笙的院落裏搭上了石鍋子,今日阿笙忽然來了胃口,想吃滾燒魚。


    魚肉切薄,滾過熱油,再佐以青紅椒和燒料燜燒,至魚皮有了三分脆韌的口感便要歇火。


    這道菜在這個季節吃甚是炎熱,府中幾人都耐不住,阿笙便自己開小灶了。


    自阿笙航道建成之後,她便也學著裴懷之,專門雇傭了一小隊的漁夫,為自己搜羅最新鮮的海味。


    有時候,安氏也隻有在她的小廚房才能吃到一些珍饈。


    小桃端著削好的果子回來時,便見阿笙吃得臉色微紅,額頭上浸出了細密的汗,嘴裏卻沒停下。


    她接過小桃手裏的果肉,快速咬下一口,緩了緩嘴裏的辣味。


    這兩日,家裏沒了客人,阿笙的心情是眼見得好了。


    那日傅清廷被阿四帶了回來,母子二人便自覺無顏麵,當日便離開了帝京。


    阿笙更是借這個機會,向安氏表明自己暫時無心議親,畢竟皇帝那則旨意的時限未到,此時議親,若被人上告,又得一通責罰。


    她這個理由得當,讓一旁的傅榮華將欲脫口而出的話又咽了回去。


    兩日之後,金氏便專門從上陵來了帝京。


    金氏是懂得怎麽哄老太太開心的,三兩句便哄得人隨她回了上陵小住。


    安氏一走,阿笙這日子便帶了幾分懶散。


    她這石鍋子剛吃好撤下,人還未起身便聽得嬤嬤來報。


    京畿府的人上門了。


    阿笙微微蹙了蹙眉,遂才起身隨嬤嬤一同迎了出去。


    行至前庭便見幾名官差模樣的人候在了那。


    阿笙掃了一眼幾人腰間的大刀,刀柄的懸刻的確是京畿府的螺紋。


    “不知幾位大人今日所來為何事?”


    幾人拱手回禮,方道:“京畿府奉命辦案,不知竇府近日可有外來人口?”


    聞此,阿笙看向一旁的嬤嬤,下人間的事,她倒真的不甚熟悉。


    嬤嬤見此,垂首道:“回大人,我們府上用的都是家生子,並無外人。”


    那官差聽完這話,點了點頭,遂又道:


    “近日京中出現不少外族人,你們也最好加強府中守備。”


    聞此,阿笙低聲稱謝。


    這幾日京畿府與皇庭司的人為了黃冊樓的雷擊事件幾乎要將帝京翻了個遍。


    調查的吏官發現,黃冊樓鎮龍石口中的銅線被換成了引雷針,這才導致黃冊樓在雷雨天被多番擊中。


    而當日修複鎮龍石的工匠也再找不到蹤影。


    如此一來,幾乎可以確認,雷擊大火是有人刻意謀劃。


    那麽被燒毀的第三層跟第四層,定然是有東西丟失。


    再加之皇城司上稟,帝京近日出現較多的外族人,兩件事結合,讓朝廷警鈴大作。


    當即讓軍機閣下令戒備。


    聽聞軒帝在朝堂之上發了好大的火,卻是絲毫不提是他自己拒絕京畿府尋墨家修複鎮龍石的提議,這才讓人鑽了空子。


    最後,還是京畿府處理了幾名官員才罷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青山巍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兩春風穿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兩春風穿堂並收藏青山巍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