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樓重疊,燈火明滅。帳內梵香繚繞,偶爾傳來嬉笑之聲。
內官低伏著身子匆匆自廊下走過,到了殿前張望了幾番,便見大宮女前來詢問。
聽聞消息,不敢耽擱,直直領著那小內官往皇帝此刻所在的鵝梨殿而去。
殿內二人鬧得正歡,鴛鴦交頸,印照宮牆。
忽聞殿外一聲急報。
“聖上,趙皇後心疾發作,請您去看看。”
良久,那小內官卻沒有得來回應,也不敢催促,遂躬身在殿外候著。
約半炷香的時間,殿門緩緩打開。
軒帝身披長袍踏出殿門,他目光中是揮不去的狠厲之色。
這幾日,因群臣上奏而被罰之事,前朝情勢凝重。
好些大員幹脆直接稱病,鮮少出現在朝會之上。
如今前朝還需趙家為他穩住朝勢,即便知曉這不過是趙皇後拙劣的爭寵手段,但他卻還是不得不去看看。
待軒帝隨內官離開,殿內的紗帳內,方緩緩走出一人。
肌膚勝雪,行走間柔弱無骨。
就連那雙眼眸都充滿了媚態,與從前相比,更加惑人。
此人正是辛黎。
她回頭看了看一旁點上的香,侍奉的宮人當即會意,立刻將那燃香撲滅。
“娘娘你……”
宮人回首,便見辛黎的鼻間一抹鮮紅流淌了下來。
宮人當即取來一個白色瓷瓶,倒出來兩粒藥丸讓她服下,又拿錦帕遞與她擦拭。
又過了片刻,辛黎方才緩了過來。
她神色清冷地看向剛被撲滅的帳中香,神色複雜。
“這東西用量越來越大,我怕皇帝察覺,且去問問兄長,是否該換一換了。”
吩咐完,她揮退了所有的宮人,獨自一人坐於殿內,看著皎潔的月色照在她的手臂上,那一片青紫色令人心驚。
軒帝如今的心神越發不受控了,她應該高興的,但每每夜深人靜之時,辛黎還是會想到先皇後。
她能活到那一日麽……
念及此,她不由低垂著頭顱抱緊了自己。
此時,辛啟正的話不斷浮現在腦海。
“這是你能為辛家做的最後一件事,待到事成,我還你自由。”
而這一次,就連辛弘文也站在了辛啟正的那一邊。
宮闈高且深,鎖住了多少的靈魂,那些欲掙脫的,逃不掉的,都留給了月色還她們一片清白。
次日,天光正亮,竇府門前便已經侯了三輛馬車。
阿笙今日要出發親自去一趟江淮。
商行司的文書已經全部過給了天水閣,如今這交接清點,還得有人去。
江淮之勢令帝京之人聞之卻步,但正是因為沒有過多的消息傳回,阿笙才篤定,那裏的情勢未必有眾人想的這般恐怖。
畢竟即便帝京不在意江淮,那些世家大族卻是在意的,裴氏更在意。
小桃上前替阿笙攏了攏袍子。
“姑娘,你路上可要小心些。”
阿笙笑了笑。
“對了,客院那邊……”
聽阿笙提及小桃方才想起此事。
“客院守著的嬤嬤來報,天未亮二夫人便離開了。”
薛嬌嬌走得悄無聲息,連一句多的話也沒有。
阿笙點了點頭,既然這是薛嬌嬌的選擇,那麽她尊重。
“現下府裏這老老小小的就交給你照看了,記得定期幫我往江淮去信道平安。”
小桃笑得明媚,她拍了拍胸脯,道:
“姑娘就放心交給我吧。”
阿笙看著小桃如今越發有管事的模樣,倒也頗為放心,轉身便帶著阿大一同往南城而去。
她這一行還有天水閣的幾名管事同路。
對於他們無條件的信任,阿笙很是感激。
因南方情勢緊張,南北通道上許多官道都關閉了,因此,阿笙她們這一行不得不穿行一些野路。
這讓她不由想起了十年前,她也是走了鄉野的道路從帝京跟著嬤嬤被送往南方的莊子。
路途顛簸,行過一日方才抵達帝京以南的烏城。
剛抵達客棧,阿笙便聽得樓外吵鬧的聲音,遂轉頭瞧了瞧。
掌櫃的見她好奇,不由開口道:
“都是城裏的一些清流文士,這幾日也不知從哪得來的消息,聽聞帝京那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因為向皇帝諫言而被賜死了。”
“他們便嚷嚷著要上諫聲援。”
阿笙此時方知,原來清風館那些清流離開了帝京之後,流轉到了周邊的城鎮。
掌櫃的為幾人登記好之後,方才低聲道:
“姑娘還是莫要管他們的事了,這群人真當自己是當官的一般,成日裏便想著怎麽向朝廷上諫。”
麵對掌櫃一臉的不屑,阿笙卻並未讚同。
她聲音和緩,端持著謙和的笑意,道:
“不然該怎麽做呢?”
阿笙看向樓外匆匆而過的青年,語氣裏卻沒有半分的輕蔑。
“受聖賢教育十數載,卻不知路在何方,他們總要為自己尋個前路不是?”
沈自軫借皇帝的勢扶持清流,雖然還有另一層打算,但有一點阿笙卻是讚同的。
學識不該分貴賤。
若是苦讀聖賢之書十數載卻還是投路無門,那麽掌握話語權的便永遠都是世家大族。
屆時,當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那對於貧苦百姓而言,又要學識何用?又何須明理?
不如生來一副彎了的腰杆,再不得往上看。
沈自軫給他們指的這條路,雖然看似莽撞,但待他們聚星成火,就連世族力量也無法忽視的時候,前路也就被他們撞開了。
掌櫃聽完阿笙的話,雖不甚明白,卻還是堆起了笑,將人迎了上去。
待到人走,方才抿著嘴白了人一眼,道一個女娘也跟著裝腔作勢。
然而阿笙的這番言論,卻被堂中一名歇腳的青年聽了進去,他定定地看著幾人離開的方向,若有所思的模樣。
入夜之後,城內的燈火半歇。
這裏本不是什麽重鎮,集市也隻有早集,夜幕一至,城裏便清冷了不少。
阿笙在客房內正準備休息,卻聽得敲門之聲。
她立刻想起隔壁房內的阿大,恐他傷了人,當即打開了門,遂開口道:
“阿大,無礙。”
她這一聲吼得急,門口的青年被她嚇了一跳。
聽得隔壁沒有動靜,阿笙方才微蹙著眉看向那名青年。
此人眉目清秀,以木簪束發,身著的是一襲青衫,雖不見華貴,卻十分幹淨。
知道自己入夜來敲女娘房門多是唐突,青年趕緊拱手道歉。
“夜裏來訪,唐突了姑娘。”
阿笙壓了壓脾性,道:
“不知有何事?”
那青年聞此,趕緊道:
“今日在客棧堂內聽得姑娘一番言論,很是傾佩,遂特來報信。”
青年沉著神色,開口道:
“因袁老的死,民社的人十分憤慨。”
“他們聯合附近十三座城鎮的民社,準備進京上諫。”
“我不知姑娘這一行要去哪,但若待他們行事,這附近來往要道恐怕都會被官府攔截。”
“姑娘若是還要趕路,就請於天亮前趕緊出城。”
見阿笙狐疑地看著他,青年拱手再拜了拜。
“我實在無惡意,還望姑娘考慮再三。”
說完又拜了拜,遂轉身離開了。
待青年離開,阿笙還是敲響了其餘幾人的房門,眾人一番商議,終於決定還是天亮前提前離城。
內官低伏著身子匆匆自廊下走過,到了殿前張望了幾番,便見大宮女前來詢問。
聽聞消息,不敢耽擱,直直領著那小內官往皇帝此刻所在的鵝梨殿而去。
殿內二人鬧得正歡,鴛鴦交頸,印照宮牆。
忽聞殿外一聲急報。
“聖上,趙皇後心疾發作,請您去看看。”
良久,那小內官卻沒有得來回應,也不敢催促,遂躬身在殿外候著。
約半炷香的時間,殿門緩緩打開。
軒帝身披長袍踏出殿門,他目光中是揮不去的狠厲之色。
這幾日,因群臣上奏而被罰之事,前朝情勢凝重。
好些大員幹脆直接稱病,鮮少出現在朝會之上。
如今前朝還需趙家為他穩住朝勢,即便知曉這不過是趙皇後拙劣的爭寵手段,但他卻還是不得不去看看。
待軒帝隨內官離開,殿內的紗帳內,方緩緩走出一人。
肌膚勝雪,行走間柔弱無骨。
就連那雙眼眸都充滿了媚態,與從前相比,更加惑人。
此人正是辛黎。
她回頭看了看一旁點上的香,侍奉的宮人當即會意,立刻將那燃香撲滅。
“娘娘你……”
宮人回首,便見辛黎的鼻間一抹鮮紅流淌了下來。
宮人當即取來一個白色瓷瓶,倒出來兩粒藥丸讓她服下,又拿錦帕遞與她擦拭。
又過了片刻,辛黎方才緩了過來。
她神色清冷地看向剛被撲滅的帳中香,神色複雜。
“這東西用量越來越大,我怕皇帝察覺,且去問問兄長,是否該換一換了。”
吩咐完,她揮退了所有的宮人,獨自一人坐於殿內,看著皎潔的月色照在她的手臂上,那一片青紫色令人心驚。
軒帝如今的心神越發不受控了,她應該高興的,但每每夜深人靜之時,辛黎還是會想到先皇後。
她能活到那一日麽……
念及此,她不由低垂著頭顱抱緊了自己。
此時,辛啟正的話不斷浮現在腦海。
“這是你能為辛家做的最後一件事,待到事成,我還你自由。”
而這一次,就連辛弘文也站在了辛啟正的那一邊。
宮闈高且深,鎖住了多少的靈魂,那些欲掙脫的,逃不掉的,都留給了月色還她們一片清白。
次日,天光正亮,竇府門前便已經侯了三輛馬車。
阿笙今日要出發親自去一趟江淮。
商行司的文書已經全部過給了天水閣,如今這交接清點,還得有人去。
江淮之勢令帝京之人聞之卻步,但正是因為沒有過多的消息傳回,阿笙才篤定,那裏的情勢未必有眾人想的這般恐怖。
畢竟即便帝京不在意江淮,那些世家大族卻是在意的,裴氏更在意。
小桃上前替阿笙攏了攏袍子。
“姑娘,你路上可要小心些。”
阿笙笑了笑。
“對了,客院那邊……”
聽阿笙提及小桃方才想起此事。
“客院守著的嬤嬤來報,天未亮二夫人便離開了。”
薛嬌嬌走得悄無聲息,連一句多的話也沒有。
阿笙點了點頭,既然這是薛嬌嬌的選擇,那麽她尊重。
“現下府裏這老老小小的就交給你照看了,記得定期幫我往江淮去信道平安。”
小桃笑得明媚,她拍了拍胸脯,道:
“姑娘就放心交給我吧。”
阿笙看著小桃如今越發有管事的模樣,倒也頗為放心,轉身便帶著阿大一同往南城而去。
她這一行還有天水閣的幾名管事同路。
對於他們無條件的信任,阿笙很是感激。
因南方情勢緊張,南北通道上許多官道都關閉了,因此,阿笙她們這一行不得不穿行一些野路。
這讓她不由想起了十年前,她也是走了鄉野的道路從帝京跟著嬤嬤被送往南方的莊子。
路途顛簸,行過一日方才抵達帝京以南的烏城。
剛抵達客棧,阿笙便聽得樓外吵鬧的聲音,遂轉頭瞧了瞧。
掌櫃的見她好奇,不由開口道:
“都是城裏的一些清流文士,這幾日也不知從哪得來的消息,聽聞帝京那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因為向皇帝諫言而被賜死了。”
“他們便嚷嚷著要上諫聲援。”
阿笙此時方知,原來清風館那些清流離開了帝京之後,流轉到了周邊的城鎮。
掌櫃的為幾人登記好之後,方才低聲道:
“姑娘還是莫要管他們的事了,這群人真當自己是當官的一般,成日裏便想著怎麽向朝廷上諫。”
麵對掌櫃一臉的不屑,阿笙卻並未讚同。
她聲音和緩,端持著謙和的笑意,道:
“不然該怎麽做呢?”
阿笙看向樓外匆匆而過的青年,語氣裏卻沒有半分的輕蔑。
“受聖賢教育十數載,卻不知路在何方,他們總要為自己尋個前路不是?”
沈自軫借皇帝的勢扶持清流,雖然還有另一層打算,但有一點阿笙卻是讚同的。
學識不該分貴賤。
若是苦讀聖賢之書十數載卻還是投路無門,那麽掌握話語權的便永遠都是世家大族。
屆時,當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那對於貧苦百姓而言,又要學識何用?又何須明理?
不如生來一副彎了的腰杆,再不得往上看。
沈自軫給他們指的這條路,雖然看似莽撞,但待他們聚星成火,就連世族力量也無法忽視的時候,前路也就被他們撞開了。
掌櫃聽完阿笙的話,雖不甚明白,卻還是堆起了笑,將人迎了上去。
待到人走,方才抿著嘴白了人一眼,道一個女娘也跟著裝腔作勢。
然而阿笙的這番言論,卻被堂中一名歇腳的青年聽了進去,他定定地看著幾人離開的方向,若有所思的模樣。
入夜之後,城內的燈火半歇。
這裏本不是什麽重鎮,集市也隻有早集,夜幕一至,城裏便清冷了不少。
阿笙在客房內正準備休息,卻聽得敲門之聲。
她立刻想起隔壁房內的阿大,恐他傷了人,當即打開了門,遂開口道:
“阿大,無礙。”
她這一聲吼得急,門口的青年被她嚇了一跳。
聽得隔壁沒有動靜,阿笙方才微蹙著眉看向那名青年。
此人眉目清秀,以木簪束發,身著的是一襲青衫,雖不見華貴,卻十分幹淨。
知道自己入夜來敲女娘房門多是唐突,青年趕緊拱手道歉。
“夜裏來訪,唐突了姑娘。”
阿笙壓了壓脾性,道:
“不知有何事?”
那青年聞此,趕緊道:
“今日在客棧堂內聽得姑娘一番言論,很是傾佩,遂特來報信。”
青年沉著神色,開口道:
“因袁老的死,民社的人十分憤慨。”
“他們聯合附近十三座城鎮的民社,準備進京上諫。”
“我不知姑娘這一行要去哪,但若待他們行事,這附近來往要道恐怕都會被官府攔截。”
“姑娘若是還要趕路,就請於天亮前趕緊出城。”
見阿笙狐疑地看著他,青年拱手再拜了拜。
“我實在無惡意,還望姑娘考慮再三。”
說完又拜了拜,遂轉身離開了。
待青年離開,阿笙還是敲響了其餘幾人的房門,眾人一番商議,終於決定還是天亮前提前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