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竇府螃蟹宴,佐以秋菊裝點。


    原本這秋日螃蟹宴應當晚些時候的,但阿笙即將啟航,因而安氏特意讓後廚提前準備了此宴。


    這一席竇盛康將阿笙的席位排在了自己的左手邊。


    麵對著眾人的狐疑,阿笙低斂著眉目,並不吱聲。


    她知曉竇盛康這舉動是為了給自己正名,也是為了安撫安氏。


    薛嬌嬌看著阿笙低斂著的眉目,眼中的憤恨似要滴出血來。


    見竇盛康的眼神掃了過來,她複又低斂了眉目,將眼中的情緒都低斂了出去。


    阿笙掃了一眼薛嬌嬌,自薛嬌嬌前事之後,阿笙便著人盯著二房,她近日可沒閑著。


    這一次寒州之行,懷著心思的可不止那些身處高位的人,還有一些想要伺機報複的。


    薛嬌嬌有一個閨中密友李氏,家中兒子正好在京機營當戍衛兵。


    自打得知阿笙即將替竇氏前往寒州後,薛嬌嬌便與李氏走動得勤了些。


    這幾日,竇知進的心思都在那即將進門的妾室身上,倒也沒留意她。


    這便給了她機會去走動、安排。


    聽聞她在李氏麵前說了阿笙不少壞話。


    阿笙提了筷子,嚐了一口蟹肉,便向竇盛康問道。


    “我前日裏去公主府的時候,聽聞巡防的隊伍即將去北境。”


    聽聞這話,薛嬌嬌執盞的手頓了頓,而後抬眼看向阿笙,卻見她刻意掃了自己一眼。


    竇盛康聽她這話,問道:“這麽說能有榮昌的消息?”


    阿笙淺淺笑了笑,“我拖了公主著人留意。”


    “我想二舅母也應當想知道二哥哥的消息的。”


    薛嬌嬌聽聞自己被阿笙提及,連連稱是。


    阿笙莫名提到薛嬌嬌,又提到了竇榮昌,竇知進不由多看了自己妻子幾眼,見她那模樣,當下沉了神色。


    他不動聲色埋頭飲了一口湯水,而後開口道:“今日一早便聽得江淮的消息,嶽母身子不適,你當去看看的。”


    薛嬌嬌愣了愣,“我怎麽沒聽說此事?”


    竇知進並不看她,“我剛得的消息,還來不及告訴你。”


    竇盛康掃了一眼二房夫婦,又看了看阿笙。


    她會提及竇榮昌便是在提醒二房,雖然竇榮昌如今人在北境,但她有能力觸及。


    隻是薛嬌嬌那蠢婦卻沒聽懂,所以竇知進這是想著法的將人暫時弄走,免得多生枝節。


    但阿笙又哪裏是會隨意威脅人的。


    怕又是府中有人動了心思。


    竇盛康放下筷箸,又接了清茶漱口,方開口道。


    “我知道你們成日裏心思多,但平日裏打打鬧鬧我可以忽略,若是有人在正事之上給我搞鬼,無論是誰我決不輕饒。”


    竇盛康這話出口,便看到薛嬌嬌低下的頭顱遲遲不肯抬起。


    他掃了一眼竇知進,道:“夫婦本為一體,賞一同賞,罰也當一同罰。”


    竇知進聽得這話,連連低頭稱是。


    今日竇盛康將態度放明,安氏見此方才滿意。


    原本阿笙要上寒州,她是一萬個不許,但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她的反對已然無用。


    既然木已成舟,竇氏之人便不能在身後拖累阿笙,更不能缺了阿笙的尊貴。


    但前者還罷,後者卻本不是阿笙要的。


    今日她坐在了竇升平兄弟的上首,多少會讓人心中不服氣。


    她見竇盛康停了筷箸,遂跟著放下了筷箸。


    她知曉安氏之意,但她不願自己這順手的功勞,鬧得人心不安。


    尤其,她並不願意長房因此與自己生了嫌隙。


    待席麵之後,阿笙見傅榮華陪著安氏回了後院,便轉身要回自己的府內,遂跟了上去。


    “舅母。”


    傅榮華聞聲停了下來,她知阿笙追出來定然是有事的。


    傅榮華朝阿笙招了招手。


    她端持著謙和的笑,似安撫般,道:“我知你心意,你這一趟本就危險,我又豈會生了旁的心思。”


    “走之前,多陪陪祖母吧。”


    傅榮華交待了兩句,遂抬步往別府而去,並未給阿笙多做解釋的機會。


    她看著傅榮華離開的身影,神色還是淡了淡。


    傅榮華並非真的不在意阿笙自薦上寒州之事。


    隻不過家中如今長輩皆在,她懂規矩,不能發作。


    再來便是她要的體麵,不能與小輩計較。


    傅榮華與竇知進他們一樣,將阿笙此舉視作她有意於竇氏家業,所以才會這般冒進。


    阿笙看著後院的池塘,一時微微愣神。


    她沒有想到的是,傅榮華連自己一句解釋都不聽。


    念及此,她心中難免有些失落。


    自她歸府之後,傅榮華待她和善,她亦真心相待。


    但不曾想,事及權利,便能叫人一念疏離。


    她看著那一池被秋風吹皺了的池水,長長歎了口氣,遂轉身離開。


    五日之後,竇氏物資完成了裝船,阿笙也於次日,與其餘民商一同上了央國的官船出海。


    同日晚間,門庭來報,有人自稱是受阿笙所托送些東西過來。


    彼時,安氏正巧路過阿笙的院子,便見她院內放了幾口大箱子。


    仔細詢問,方知是一個自稱名為“十二”的姑娘著人帶進來的。


    安氏見著這幾口箱子就這麽放著,不由皺眉,遂著人搬挪一番。


    其中一名侍從手滑,將手中的箱子重重砸在地上,裏麵的文紙全都被抖摟了出來。


    安氏見此,不由皺了皺眉。


    安氏身旁的嬤嬤見此,當即喝退了那名侍從。


    阿笙在外有著大生意,安氏也怕這裏麵裝著是一些不可為外人觀的東西,便暫時將外院的侍從都遣走了。


    “老奴這就叫院內幾個信得過的來。”


    安氏點了點頭。


    此時庭院中的風又起了幾縷,安氏躬身將那些掉落的文稿拾了一兩頁起來。


    但就這須臾的功夫,她的眼神卻釘在了那些文稿之上,挪動不得。


    良久,嬤嬤再次返回,卻見安氏神色肅穆,那些掉落在地上的文紙顯然已被她親自撿拾進了箱子。


    “哎喲,老夫人怎得親自動手。”


    說著便指揮幾人動手去抬。


    “慢著。”


    安氏叫停了幾人,嬤嬤見她眼中此時已然不見任何端和。


    “去,著人取火。”


    見嬤嬤愣在那,不知為何,安氏厲聲道:“還不快去!”


    安氏站在阿笙院落之中,站得端靜,今日這箱中之物,除了她,沒人見過。


    阿笙亦然。


    待竇盛康歸家之時,便聞焦灼之味。


    捉人來問才知,老夫人晚間在後院起了一團大火,燒了不少東西。


    眾人隻知燒的都是從二姑娘院內抬去的幾口大箱子,但具體裏麵裝的是什麽,卻無人知曉。


    聽聞老夫人親自守著人燒,直至後來還親自確認,那些東西全都付之一炬,無一角幸存,方才著人將東西全都收拾,做了花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青山巍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兩春風穿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兩春風穿堂並收藏青山巍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