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著把藍底黑邊的遮陽傘,劉明宣從小二樓出來。
“回家吃飯啊?”街口批發部的老板娘招呼。
“嗯,回家吃飯。”把飄到頭發上的柳絮拂拂,轉頭笑道。
老板娘一臉喜氣的剛想開口,一輛高壯的沙土車帶著滿街的揚沙轟隆著過去了。
她趕緊側側傘,躲進旁邊的小胡同。
村裏是要搞什麽基礎建設?怎麽這幾天這麽多運沙土的大車。
老板娘站在對麵,掐著腰一邊吐著嘴裏的沙子一邊罵,“村裏來去的,就不知道減減速,這缺德玩意。”
劉明宣抖抖傘麵上的細沙,挺認同。村裏的路麵不窄,能並行三輛大車,現在的村委也沒什麽經濟來源,沒錢鋪路,村裏的幾條主幹道一直都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就黏腳,前些日子還刮了回台風,路直接沒法走了,在村民的強烈建議下,村長出麵,弄了十幾車的粗砂,在幾條主幹道上厚厚的鋪了一層。
本來是好事,但現在路口也沒有什麽限高限重的標杆,什麽車都能往裏進,幾天下來,粗砂就變細沙了,像這種大車稍微開的快點那直接就是一場沙塵暴。
老板娘罵過了癮,從自家店裏撈起一瓶可口可樂就直奔她過來了。
劉明宣背著手沒要,直接問:“嬸兒,有事嗎?”
老板娘硬塞了幾回沒塞出去,笑著埋怨:“跟嬸兒還見外,就瓶可樂。”
該見外的時候真就得見見外,咱們不熟啊!
老板娘看她不接,沒辦法了,擦擦頭上的汗直接說:“也沒什麽?這不是龍濤上初三了嘛!學校裏書還沒到,老師讓借,我就過來問問。”
借書啊?
“要哪幾本,有的我借出去了,也不知道他要借的還有沒有?”劉明宣實話實說,初三課本她現在也不用,能借她肯定借。
老板娘臉上先是一喜,然後又一皺眉,掛著笑,“光說要借,也沒說要借那幾本,龍濤出去玩了,等回來了,我讓他去找你啊,千萬給留著,別借給別人了。”
“行。”劉明宣點頭答應了。
“村裏最近幹什麽呢?這麽多車運沙子。”劉明宣洗了盤桃子,捏了一個軟的遞給劉奶奶。
“說是要修廟。”
“修廟?咱這還有廟?”劉明宣把自家村子三五裏的地界想了個遍。
“咱這沒廟啊!”這她來來回回的轉悠二三十年了,也沒摸見過廟門啊!
“有廟,就在咱北嶺上,玉皇廟。”劉爺爺把靠廚房的窗戶打開說。
劉明宣下意識的一撇嘴,就這個啊!
玉皇廟,顧名思義,就是供奉王母娘娘的廟,傳說,隻是傳說啊,這廟特大,大的什麽程度呢,比天安門廣場還大。
當然了,都說是傳說了,那肯定就是沒實物了,據劉爺爺說啊,那是在三幾年還是四幾年的時候,鬼子打進來的時候,進了廟,看見玉皇大帝的金身,就覺得這廟邪門(要真就跟天安門那麽大,那還真是邪門),日本鬼子多缺德啊,邪門那就不行,直接拿炮給轟了。
說實話她覺得是假的,要不然怎麽隻聽說過火燒圓明圓沒聽說過炮轟玉皇廟啊!
圓明園不見得就比天安門大吧!要是真事那肯定得上曆史書啊!
但這都是老輩口口相傳傳下來的,不說全信,但也不能不信,你不信行啊,有人信,很顯然村長就很信。
建廟這事在當時鬧的還挺轟動,一開始是村長自己獨資,但你想想啊,天安門廣場那麽大啊,不說占到別村的地怎麽協商,就光說這建築物上的投資吧,個人的力量那肯定就不可能實現,隻造了個主殿的大架,村長資金就有點接不上了。
有人可能會覺得是不是村長沒什麽錢啊?
答案可肯定是否定的,就建廟這麽閑的蛋疼的事都能折騰出來,那必須是錢多的燒手啊!
但建廟這事更燒手,啊,不,是燒錢,廟,壇,寺這一類信仰場所,都有那麽一點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的講究,想最淺顯的,廟門衝哪啊?台階建幾階啊?不說廟了,自己家蓋房子都得好好想想,講究點的人家還得找人看。
天安門大小的廟啊,一般的大師都不行,村長托人拖關係,耗巨資從南方找來一位大師,按大師的指點,修了主殿,立了門柱。
既然講究了,那肯定得講究到底啊,大梁用什麽木頭,簷上用什麽瓦,那都是有數的,這麽前前後後的一折騰,村長這兜裏都有點吃緊了。
村長也沒信到不顧家,沒把自己家吃飯生活的錢也掏出來,但看著孤零零的主殿(架子),村長心有不甘啊!
利用自家身份的便利,號召村裏集資,當然不是強迫性質的,是自願的,出多出少那都是看自己情況。
本來這種出錢沒收益的事一般人都不能伸手,但是村長會忽悠啊!
借著黨員大會的空擋,村長就建廟的?前景很簡潔不簡單的做了個匯報。
精神上:這建廟啊,是好事,對咱們自己和祖孫後代那都是有好處的,那是有大功德的……
物質上:這些年旅遊行業迅猛發展,廟啊,寺啊,這些古建築的行情那是節節拔高,而且咱們這個廟大啊,跟天安門似的,到時候建好了咱們也門票,你想想,每天天安門去多少人,再想想跟它一樣大的咱這廟,就一人一塊,那咱們……
就發了……純潔簡樸的黨員代表兩眼都冒光。
消息一傳回村裏,村裏就炸鍋了,老人們:必須要建,建完了保佑咱們家多子多福-_-||……
年輕人:肯定得建,將來搞個旅遊區,那多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
一錘定音,額不,萬眾一心,大家很是積極的出錢出物,連劉爸爸這麽精明的人都被套進去了,一出手就是五千,二十世紀末的五千啊!
這是個什麽概念!
概念就是劉媽媽跑回姥姥家住了半個月。
不為別的,就是氣的,這五千塊不光有劉爸爸當年的轉業費,還有劉媽媽好幾年攢下的工資。
一股腦的全都捐出去了。
劉媽媽當時差點沒把自己家鍋給砸劉爸爸臉上,這是傻嗎?那必須是啊?怎麽就這麽缺心眼。
劉爸爸當時還挺信誓旦旦的反駁了幾年,一直到現任村長卸任,那廟門還建好之後,劉爸爸醒過來了,再沒提那鐵定打了水漂的五千塊錢。
“回家吃飯啊?”街口批發部的老板娘招呼。
“嗯,回家吃飯。”把飄到頭發上的柳絮拂拂,轉頭笑道。
老板娘一臉喜氣的剛想開口,一輛高壯的沙土車帶著滿街的揚沙轟隆著過去了。
她趕緊側側傘,躲進旁邊的小胡同。
村裏是要搞什麽基礎建設?怎麽這幾天這麽多運沙土的大車。
老板娘站在對麵,掐著腰一邊吐著嘴裏的沙子一邊罵,“村裏來去的,就不知道減減速,這缺德玩意。”
劉明宣抖抖傘麵上的細沙,挺認同。村裏的路麵不窄,能並行三輛大車,現在的村委也沒什麽經濟來源,沒錢鋪路,村裏的幾條主幹道一直都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就黏腳,前些日子還刮了回台風,路直接沒法走了,在村民的強烈建議下,村長出麵,弄了十幾車的粗砂,在幾條主幹道上厚厚的鋪了一層。
本來是好事,但現在路口也沒有什麽限高限重的標杆,什麽車都能往裏進,幾天下來,粗砂就變細沙了,像這種大車稍微開的快點那直接就是一場沙塵暴。
老板娘罵過了癮,從自家店裏撈起一瓶可口可樂就直奔她過來了。
劉明宣背著手沒要,直接問:“嬸兒,有事嗎?”
老板娘硬塞了幾回沒塞出去,笑著埋怨:“跟嬸兒還見外,就瓶可樂。”
該見外的時候真就得見見外,咱們不熟啊!
老板娘看她不接,沒辦法了,擦擦頭上的汗直接說:“也沒什麽?這不是龍濤上初三了嘛!學校裏書還沒到,老師讓借,我就過來問問。”
借書啊?
“要哪幾本,有的我借出去了,也不知道他要借的還有沒有?”劉明宣實話實說,初三課本她現在也不用,能借她肯定借。
老板娘臉上先是一喜,然後又一皺眉,掛著笑,“光說要借,也沒說要借那幾本,龍濤出去玩了,等回來了,我讓他去找你啊,千萬給留著,別借給別人了。”
“行。”劉明宣點頭答應了。
“村裏最近幹什麽呢?這麽多車運沙子。”劉明宣洗了盤桃子,捏了一個軟的遞給劉奶奶。
“說是要修廟。”
“修廟?咱這還有廟?”劉明宣把自家村子三五裏的地界想了個遍。
“咱這沒廟啊!”這她來來回回的轉悠二三十年了,也沒摸見過廟門啊!
“有廟,就在咱北嶺上,玉皇廟。”劉爺爺把靠廚房的窗戶打開說。
劉明宣下意識的一撇嘴,就這個啊!
玉皇廟,顧名思義,就是供奉王母娘娘的廟,傳說,隻是傳說啊,這廟特大,大的什麽程度呢,比天安門廣場還大。
當然了,都說是傳說了,那肯定就是沒實物了,據劉爺爺說啊,那是在三幾年還是四幾年的時候,鬼子打進來的時候,進了廟,看見玉皇大帝的金身,就覺得這廟邪門(要真就跟天安門那麽大,那還真是邪門),日本鬼子多缺德啊,邪門那就不行,直接拿炮給轟了。
說實話她覺得是假的,要不然怎麽隻聽說過火燒圓明圓沒聽說過炮轟玉皇廟啊!
圓明園不見得就比天安門大吧!要是真事那肯定得上曆史書啊!
但這都是老輩口口相傳傳下來的,不說全信,但也不能不信,你不信行啊,有人信,很顯然村長就很信。
建廟這事在當時鬧的還挺轟動,一開始是村長自己獨資,但你想想啊,天安門廣場那麽大啊,不說占到別村的地怎麽協商,就光說這建築物上的投資吧,個人的力量那肯定就不可能實現,隻造了個主殿的大架,村長資金就有點接不上了。
有人可能會覺得是不是村長沒什麽錢啊?
答案可肯定是否定的,就建廟這麽閑的蛋疼的事都能折騰出來,那必須是錢多的燒手啊!
但建廟這事更燒手,啊,不,是燒錢,廟,壇,寺這一類信仰場所,都有那麽一點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的講究,想最淺顯的,廟門衝哪啊?台階建幾階啊?不說廟了,自己家蓋房子都得好好想想,講究點的人家還得找人看。
天安門大小的廟啊,一般的大師都不行,村長托人拖關係,耗巨資從南方找來一位大師,按大師的指點,修了主殿,立了門柱。
既然講究了,那肯定得講究到底啊,大梁用什麽木頭,簷上用什麽瓦,那都是有數的,這麽前前後後的一折騰,村長這兜裏都有點吃緊了。
村長也沒信到不顧家,沒把自己家吃飯生活的錢也掏出來,但看著孤零零的主殿(架子),村長心有不甘啊!
利用自家身份的便利,號召村裏集資,當然不是強迫性質的,是自願的,出多出少那都是看自己情況。
本來這種出錢沒收益的事一般人都不能伸手,但是村長會忽悠啊!
借著黨員大會的空擋,村長就建廟的?前景很簡潔不簡單的做了個匯報。
精神上:這建廟啊,是好事,對咱們自己和祖孫後代那都是有好處的,那是有大功德的……
物質上:這些年旅遊行業迅猛發展,廟啊,寺啊,這些古建築的行情那是節節拔高,而且咱們這個廟大啊,跟天安門似的,到時候建好了咱們也門票,你想想,每天天安門去多少人,再想想跟它一樣大的咱這廟,就一人一塊,那咱們……
就發了……純潔簡樸的黨員代表兩眼都冒光。
消息一傳回村裏,村裏就炸鍋了,老人們:必須要建,建完了保佑咱們家多子多福-_-||……
年輕人:肯定得建,將來搞個旅遊區,那多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
一錘定音,額不,萬眾一心,大家很是積極的出錢出物,連劉爸爸這麽精明的人都被套進去了,一出手就是五千,二十世紀末的五千啊!
這是個什麽概念!
概念就是劉媽媽跑回姥姥家住了半個月。
不為別的,就是氣的,這五千塊不光有劉爸爸當年的轉業費,還有劉媽媽好幾年攢下的工資。
一股腦的全都捐出去了。
劉媽媽當時差點沒把自己家鍋給砸劉爸爸臉上,這是傻嗎?那必須是啊?怎麽就這麽缺心眼。
劉爸爸當時還挺信誓旦旦的反駁了幾年,一直到現任村長卸任,那廟門還建好之後,劉爸爸醒過來了,再沒提那鐵定打了水漂的五千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