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船來了!”


    “有船來了?”


    “還是艘大福船!”


    幾乎是一大早,東江島居民便轟動於這個新消息,從碼頭到軍營,再到深處以地窩子為主的居民區,都有孩子以嘹亮的聲音,半是詠歎半是歌唱地叫道,“船來啦,船來啦,糧來啦,糧來啦!朝廷的福船來啦!朝廷的軍糧到啦!”


    “糧來了?”


    更多的頭顱從地窩子裏冒出頭來了,多數是蓬亂著頭發,也隻肯探出一個頭,更多的是沒有探出來的,“喂,小孩,你聽誰說的糧來了?”


    “兵爺們說的——老大的船——他們說那叫福船!兵爺們從船上往下搬糧食,一袋袋,好香呀!袋子漏了,滾在地上,我們抓著吃,你看——金燦燦的。”


    這裏的孩子多數是很瘦小的,又分外的調皮,張開手給大人看掌心的那金黃色的圓粒子,又很快塞到自己嘴巴裏,誇張地咂摸了起來,“好香啊!我去拿給我娘吃!”


    “哎,你等等你等等——臭小子!”


    地窩子裏時不時地便響起了一陣笑罵聲,雖然糧食還沒有發到手,但聽說了這個消息,眾人的心情顯然都很輕鬆。女人們還是沒有出門,而是隔著地窩子你一言我一語地聊起天來,“一會等男人們回來便讓他們去問問,真有糧食,一戶怎麽也能發個十幾斤的。”


    “今年過年倒有著落了。”


    “能不餓死人就好。”


    “是!”


    這裏的女人,便沒有沒男人的,哪怕是自己的男人死了,也會立刻找上一個,不願找的都離開了東江島,至於孩子也並不多,多數是千方百計帶到島上來的——東江島說來並不大,不過是一座小縣城的大小,附近還有幾座大大小小的島嶼,上頭都住了守軍,這裏生活著的女人主要都是守軍的家眷,而守軍則全都是遼東的逃民。


    自從建賊起勢,侵占了遼東之後,遼東的漢人有不願為奴的,也有禁受不住摧殘的,陸續都往外逃走。這其中往西的,甚至有逃去通古斯方向,往東南的則逃入高麗境內,此時高麗西麵的幾座大島,漢民甚至有反客為主的,達到了漢七鮮三。而位處在高麗和敏朝之間,在鴨梨江東高麗灣的這座東江島,也正為這些逃離建賊的遼民提供著宛若燈塔一般的作用,隻要東江島仍在,飽受鐵蹄□□的遼民便還有一絲希望,逃到東江島去,不論是往高麗種田,留在東江島抗擊建賊,還是設法前往祖國敏朝的土地上重新謀生……隻要東江島仍在,他們就還有個奔頭,就還有個去處,東江島,就是如今遼境敏軍最後的火種。


    也因此,東江島被建賊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卻又因為不善水戰而頗有幾分無可奈何。而東江島的人馬抗擊建賊的意誌是最堅決不過的——現在留在東江島的兵丁,幾乎都和建賊有生死血債、不共戴天。他們留在東江島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要用自己的生命為死去的家人複仇。


    而這些願意嫁給兵丁們的婦女,她們的意誌也是最堅決的一批——東江島上很少有原配夫妻,因為這座小島的原住民極罕見,而逃民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完整抵達此處的,大多數攜家帶口的漢民,都會選擇轉入中原或者高麗繼續耕種為生,而選擇了留在東江島嫁給士兵的女娘,大多都沒了家人,其目的也相當的明顯,那就是要殺韃子,多多的殺韃子,即便不能殺韃子,也要給這些殺韃子的人提供後勤上的幫助。還要讓後代傳承他們複仇的使命,永永遠遠地和韃子戰鬥下去,不死不休。


    但,複仇是長期目標,而人畢竟是要吃飯的,東江島本是個貧瘠地方,島上的沙石地幾乎無法耕種,這裏原來隻住了一些漁民,便是逃民來了這裏,也無法變出黑土來,而此處和敏朝的聯係又相當的不便——補給的船隻由於船速慢、火力弱小,很容易便淪為海盜和倭寇垂涎的目標,因此東江島獲取的補給,更多地還來自高麗朝廷的援助,以及現在寓居於高麗兩道中的漢民自發的奉獻。


    既然是靠別人給,而且高麗處的農業也不算多麽的發達,那麽吃食總是緊張的,雖然也有些漁夫在東江島邊為大軍漁獵,但這支軍隊也還是要為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而奔波。這些地窩子中的女人們並非是懶於出門,也並不是因為懶惰而不願建房,而是因為此地以沙石為主,木材並不多,是不夠建房的,倘若采石建房,以如今天氣的寒冷,一旦入秋之後,石屋根本無法住人,反倒是地窩子要暖和得多——至於她們不願出門的原因也是很了然的,此時天氣已相當的寒冷,沒有棉衣,隻有幾件單衫,那就隻能在正午最暖和的時候,披著爛棉被出門揀些寶貴的柴火,等著大帥的親兵們前來發糧了。


    因為東江島的特殊地位,這裏的居民全都是軍管,不從事農業生產,吃多吃少隻能靠上頭發放,到了冬天就是饑一頓飽一頓,連熱源都相當的珍貴,每年冬天東江島的軍民幾乎都在饑寒中度過,是要死不少人的,但即便是這樣,也比生活在韃子皮鞭之下要好得多,而高麗的漢民們,他們的日子也沒比東江島好上多少,高麗的平民日子也很苦,即便是兩班貴族,也談不上多少的享受。


    孩子們在東江島的地位是與眾不同的,不但是自己的母親會想方設法地讓他們吃飽,就連那些曾做過母親的鄰居,也會從本就不多的口糧中給他們省下一口,他們身上的衣服也比成年人更齊全——耗用的布料少,還有人試著給他們做魚皮襖子,是以天氣冷下來以後,他們還能從地窩子裏出去,瞧一瞧、跑一跑,帶些金燦燦的玉米回來。他們像小狗一樣撲到地上去撿拾玉米碴子的時候,那些士兵也不太驅趕他們。


    “娘!”其中有些回到窩棚裏,便懂事地將手裏的幾粒玉米遞給了母親,甚至還從嘴裏吐出了那麽珍貴的一兩粒玉米,含了一路也舍不得嚼的——“娘,你吃呀!”


    於是地窩子便都知道,的確有船來了,船也的確帶來了糧食,她們手中縫補的勁兒似乎都大了一點——在地窩子裏不代表她們就不做活了,她們要為那些渡海作戰的將士們縫製軍衣,天氣暖和時也要幫助翻曬漁獲,以及去軍營裏幫助做飯——等到這天中午,來發飯的人就比平時要多了兩個,他們肩上的擔子也比平時壓得更彎。


    “吃吧!今天管夠呢!”


    今天的粥也比平時稠,金燦燦的‘玉米’、黃橙橙的‘土豆’,和粗糙的白米混在一起,熬得很濃,甚至可以掛壁,一人還有一個拳頭大的土豆。發飯的兵丁臉上也浮現了笑容,“吃吧,吃吧!看,桶裏還有呢!吃不夠了讓孩子再來打!”


    在東江島,佐餐的鹹魚至少是不缺的,但人不能不吃糧食,這是魚鮮不能取代的美味,女人孩子們狼吞虎咽著粗陶碗裏的稠粥,第一碗甚至不用鹹魚來配,她們同時不忘了打探,“是朝廷的船嗎?運了多少糧食來?”


    “是買活軍的船!”


    “買活軍?”


    這是從未聽過的名字,盡管買活軍在帝國的東部已經引起了廣泛的注意,但東江島和大陸的聯係相當稀少,婦女們迷惑地聽著士兵們描述細節,“是南麵的義軍!聽說領袖謝六姐是無生老母轉世!”


    和完全局限於南部的天妃比,無生老母在北地還算是有些信仰,人們給了些反應,“哦哦!”


    最重要的還是糧食,“運了多少來?是和我們做買賣的嗎?”


    “二三百石是有的!這會還在往城裏挑呢!”


    “二三百石?!!!”


    “阿彌陀佛,老母保佑!”大多數人當場就成為無生老母的信徒。“老母保佑!謝六姐慈悲!”


    “那今年可餓不死人了!”


    “可是的呢!二三百石,一年都管夠吃的了。”


    算學不好的缺點在這裏便顯示出來了,五噸糧食,一萬人撒開了來吃,也不過就是十天二十天的份量而已,東江島這裏的駐軍就有一萬多人了,還有這些家小,這一次補給完全是杯水車薪,不過是幾頓飽飯而已,但前景令人很憧憬,東江島總算又得到了外部勢力的援助,這裏一時半會也還滅亡不了,那麽遼東的漢民,他們的希望仿佛也因此增大了一分。


    “還不止,還運了些棉襖來,再是暖和不過的。”兵丁們滿臉的喜色,“還有叫什麽毛衣毛褲的,說是和烏拉草一樣,再暖和不過了——等著吧,看大帥怎麽和他們談!”


    “還有棉襖!”這就是更好的消息了。


    “那可有棉絮嗎?”有些勤儉持家的婦女立刻便問了,因為棉絮是可以自由分配的,還能為孩子的冬衣多添一些保證。


    “有沒有煤啊!”開始異想天開了。


    “可有藥?!”東江島也十分缺藥,什麽草藥都缺。


    各式各樣的問題讓兵丁們無暇應答,便化為了嗬斥,“吃你們的吧!哪問那麽多,粥都結了!”


    眾人也都笑了,“是稠呢,以前喝的稀粥,這時候可結不了冰。”


    已有孩子抽動著鼻尖,很是向往地聞著空氣,“好像聞到了一股味兒——好香呀——娘,這像是從前咱們家吃的熏香腸的味兒!”


    這是個鼻子靈的孩子,他說得不錯,此時軍營中確實正蒸著臘腸,一根一根暗紅色的肉腸疊在蒸屜裏,幾乎是九肥一瘦,遇得熱來,便冒出了一滴滴發紅的油紙,全都透過蒸屜落到了下頭白花花的大米飯裏,那香味飄出廚房,幾乎是銷魂蝕骨,連廚子們都不由得大咽口水,眼饞地張望著大灶。


    隻聽著一聲,“開鍋盛飯!”鍋蓋一掀,蒸屜一提,香腸被裝到盤裏,米飯盛入桶中,餘下的鍋巴剛被鏟起來,眾人便一擁而上迫不及待地分而食之,將鍋巴蘸著蒸屜上剩餘的紅油,塞在嘴裏,燙得嘶嘶喘氣,還在不斷地說,“好香!好香!香殺人了!”


    派來上菜的幾個親兵可不理他們,急急忙忙邁過門檻,將滾熱的菜盤子放上八仙桌麵,毛大帥滿麵紅光,笑著端起酒碗,又向連豪生道,“多勞關照,老弟,我這是借花獻佛,來,我們再喝一杯!”


    按說走海的人,此時個個都是酒鬼,但連豪生是買活軍麾下的兵士,平日裏是不喝酒的,他碗裏隻是白水,不過態度也很客氣,連忙遜謝道,“將軍抬舉,不敢當,不敢當,我們是嚴令在身,不敢有絲毫違背,否則六姐在東海眨眼間便會收到消息,若不然,今日定要和將軍一醉方休!”


    若是換了個地盤,得毛總兵親自宴請,居然還滴酒不沾,這小船長自然是休想得到什麽好臉色,不過他既然帶來了一船糧食,那麽就另當別論了,毛總兵心胸寬廣,毫不介意,自己幹了一大碗酒,笑聲中又請連豪生盡量品嚐參雞糯米湯——東江島的飲食多賴高麗支援,自然也有地方風味,這是高麗本土的一道國菜,便在東江島也十分難得,主要難得在雞和糯米,高麗參東江島倒是不缺,毛總兵就是想托人送回京中去搞關係,也實在是交通不便,儲蓄了一大批在倉庫裏。


    臘腸是連豪生帶來的,是他們的口糧,所剩不多,盡數送給了東江島守軍,米也是連豪生帶來的糙米,雖然口感很淡,不過此時遼東也沒什麽人種水稻,大米是很精貴的食物,多是以小米、高粱為主。因此眾將士都吃得很開心,至於酒——吃飯不耽誤喝酒的,甚至吃了可以喝更多,隻不過東江島的存酒沒有那許多罷了。


    對於這在秋後送來補給的船隻,毛家軍的態度非常友善,可謂是給足了麵子,滿口的俱是感激結交之辭,酒過三巡,菜至五味,這才慢慢開始套問連豪生的來曆,與買活軍的底細,還有他們忽然來送米糧的緣故。連豪生倒也不怯場,笑道,“咱們買活軍如今可是天下知名了,說句托大的話,將軍,咱到底是離開上國,在這高麗灣中待得有些久了!若是那些本土的百姓們,哪個不知道我們六姐的威名?便是京中的九千歲,也是咱們六姐的好朋友,他的義子,之江鎮守太監王知禮王大璫,也是來咱們買活軍這裏盤桓過一段時日的,對我們的仙食佐料,不知有多著迷!”


    俗話說得好,行家一開口,便知有沒有。毛將軍雖然是孤身奔襲敵後,在東江島安營紮寨之後才正式發跡,但在此之前好歹也是中層軍官出身,對於朝中錯綜複雜的政治結構有一定認識,當上總兵之後,也要和朝廷聯絡要補給,因此對於九千歲、王大璫的名字都是知道的。按照此時這信息的傳播速度,一個平民百姓壓根不可能擁有這些見識和談吐,因此眾軍官一看毛總兵的臉色,便知道這連船長恐怕還真不是建賊派來的西貝貨,當下越發大喜起來,聽連豪生說起了六姐的來曆。


    這些走海的船員,一個個都接受過專門的培訓,為的便是要盡量在敵境宣揚六姐信仰,減弱彼方抗爭的情緒。雖然東江島並不是長溪縣,但連豪生也繪聲繪色地說起了流民逃難、彬山顯聖的傳奇故事,一眾將兵都聽得如癡如醉,七嘴八舌地問道,“既然如此,買活軍又如何同九千歲交上了朋友?”


    “為何六姐強要百姓們剃頭,這不和建賊一般了?”


    不得不說的是,若非連豪生是青頭,而不是金錢鼠尾,恐怕連靠岸的機會都沒有,東江島守軍對於剃頭漢子是很警惕的,而連豪生則從容地解釋,“連倒不是非要剃頭,而是南麵天氣熱,長發容易發臭,而且蓄養跳蚤虱子。隻要能打理得清爽,沒有跳蚤,那麽不剃也是可以的,我們船上也有短發的兄弟。”


    說著,便向另一桌指去,果然那桌上坐的幾個買活軍的船員都是一指多長的短發,還打理了一下,使其仿佛具有一種特殊的造型,還有幾個船員幹脆就是光頭,眾人見了,方才略微釋疑,連豪生從隨身的褡褳裏掏出了幾份報紙,笑道,“這是我們家如邸報一樣的東西,如今天下也都傳遍了,這一期上就有文章寫了剃頭除跳蚤的必要,諸位請看。”


    先不說別的,這報紙的印刷就讓人眼前一亮,雖說眾將軍多是粗人,但毛大帥卻是識字的,他少時長在之江,是武林人,雖然沒能考取功名,但讀懂報紙不在話下——這報紙雖然別字略多,還有一行行歪七扭八的注解(拚音),但沒有什麽生字,便有了幾分酒意,一眼掃過也能認得出字,隻是雖然聽連豪生解釋了是橫版印刷,也還總忍不住要豎著認,有些別扭而已。


    “是印的啊……”他嘟囔了一句,臉色便多了幾分鄭重——連京城的邸報尚且都是手抄,這一點毛帥也是知曉的,毛帥不喝酒了,要了茶來,先看了連豪生指的文章,又將其餘內容草草閱覽片刻,便把報紙折好,對連豪生道,“連船長,此物對我極為寶貴,可贈我否?可還有旁的?”


    連豪生笑道,“自然,自然!我們出發時,報紙剛印好了一期,這東西是周報,七天一期,屈指算來,應該已經發了六期了,若是毛帥有興致,日後我們再來運糧時,便捎帶上報紙便是了。”


    一聽說買活軍的船很可能還來運糧,眾人都是喜形於色,毛總兵也不由得麵現感激,對連豪生更加客氣,尋思了一番,又問道,“剛才聽船長說,貴船是從天港到此,說實話令我很費解,我們這裏的糧食,一向都是從登萊運過來的,便是這樣一條老航路,也是常出事故,如何貴船從福建道,先去天港,再直接從天港來我們這裏,連登萊都不用停靠,反而一路太平呢?難道……貴船手裏掌握了從天港到我們這小地方的航海圖不成?”


    連豪生雖然隻是船長,但在毛總兵麵前卻是不卑不亢,氣勢上絲毫不落下風,此時笑道,“毛帥,小人說句托大的話,您這見識還是有些小了——從常理來說,這東江島在毛帥駐蹕以前,的確是鳥不拉屎的地方,根本不可能有航路圖存在,隻能先從天港走到登萊,再從登萊過東江島,這的確是真。但話又說回來了——我們買活軍的是天妃麾下的神兵天將,焉能以常理視之呢?宇宙諸地,都在六姐掌顧之中,莫說是區區東江島,便是琉球、平壤、江戶,甚至是北麵的海參崴也好,庫頁島也罷,您說得出來的地方,咱們這艘船都未必不能去給您看呢!”


    這番話說得,擲地有聲、顧盼自豪,顯然是大有底氣,眾將兵聽了,不由咋舌,而買活軍辣椒號上的水手官兵卻都是連連點頭,麵有得色。毛總兵見了,心裏更加生疑,不過辣椒號是送糧食來的,沒有適當的理由,也不好翻臉扣船,因此索性先不多想,便問道,“果然是我小覷了天下英雄!今晚必定要好好拜讀這幾份報紙,好好開開眼。不過,貴部如此大費周章地送糧上島——可是有什麽心願,是我們能報償的麽?”


    連豪生也不知有沒有看出毛總兵對辣椒號的覬覦,隻微微一笑,慨然道,“我登船以前,也曾問過六姐,六姐當時是這樣說的——買活軍雖然不聽朱天子的號令,但卻一樣說官話,寫漢字,咱們兄弟本一家,都是登萊山陽活不下去的苦哈哈,隻是當時有些北上,有些南下,各自落了腳,因此咱們能吃飽飯了,便不能忘記了從前的老兄弟們。”


    雖然連豪生是福建道本地人,身量不算太高挑,但他帶來的其他船員,很多從身材上看就是毫無疑問的北方漢子,而且這話說得不假,登萊和錦州隔海相望,許多遼東漢民祖上都是從登萊煙台過去討生活的山陽道人,聽連豪生這麽一說,登時是大聲叫好。


    連豪生又道,“本來按我們所計劃,十噸糧食隻送娘娘宮,去錦州一帶便完事了,但六姐又說,東江島直插建賊後肋骨,深居敵後,蔭庇逃到高麗的漢民,可謂是功德無量。又孤懸域外,比錦州一帶的官兵還要更苦,更危險。”


    “建賊是什麽樣的東西?金錢鼠尾,茹毛飲血,說不得我們的話,寫不得我們的字,不過是一群野人!這天下將來不論是姓朱、姓謝還是姓什麽,總之輪不到和野豬皮那樣的賊酋鬼物去姓!由得這些擄走我們鄉親婦孺,去做他們的苦工,在冰天雪地裏被淩虐至死的畜牲姓!”


    說到這裏,連豪生麵色通紅,沒醉也醉了三分,眾兵將更是大聲讚好,人人想到自家的血淚故事,都是咬牙切齒,叫道,“說得好!建賊該死!該死!”


    此時凡是在遼東抗擊建賊的,哪個沒有聽過無數家破人亡的故事?被建賊掠走的漢民,編入八旗為奴,如豬似狗,那都是說得好了,其實是豬狗不如,十個人裏能有一個活到第二年都不容易。漢民被視為消耗品,死了再搶就是了,那些逃出來的漢民敘說的故事,真能讓石人落淚,說是人神共憤都不誇張。這番話說出來,非但眾人同仇敵愾,恨敵欲死,就連毛帥聽到連豪生的話,都不由微微動容,點頭不語。


    連豪生見眾人神色到位,便續道,“因此,六姐讓辣椒號無論如何也要來東江島看一看,再送一些糧食。東江島的好漢子們太艱難了,六姐的原話——已是冒了極大的危險,還是要想想辦法,叫這些好漢子們能夠吃飽,吃好!”


    他說了這許多話,再沒有比這句話更動人的了,配合著米飯和蒸臘腸的香味,更是充滿了說服力,有些兵將甚至還感動得滿麵熱淚,覺得買活軍的支持比這幾年來朝廷的口號還要更妥帖得多,便是毛帥,都是神色大緩,眼圈也不由微微紅了,哽咽道,“說的是,說的是,這些好漢子跟著我在島上,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便是為了和韃子鬥到底,我心裏也時常覺得委屈了兄弟們——”


    他這一番作態,頓時又讓酒後官兵激動不已,大嚷著要忠心報效雲雲,連豪生看在眼裏,淺笑而已,暗道這毛帥果然是個能人,隻是心胸略微狹窄,怕是卯定了要做東江王,這才對民望如此敏感。


    當下也不再提此事,隻和眾人一味吃喝,這一頓眾將官一人至少都吃了一斤米,蒸好的八斤香腸全都吃光,可謂是鎮守以來難得的飽足。吃完了飯,毛帥又帶上自己的心腹,請連豪生到書房密斟,因為他剛去過天港,在東江島算是消息靈通,便也一並請教談論朝廷局勢,以定將來行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買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禦井烹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禦井烹香並收藏買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