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的長勢也還可以!”
正當沈、葉、吳幾家人,在雲縣亂得個不可開交時,沈曼君本人正站在鬆林鄉地頭上,特製的麻鞋踩在田埂頭,默不作聲地望著田裏的鄭財氣直起腰來,拍了拍手裏的泥土,“這種越冬土豆比較耐寒,就算是天氣冷了也不怕,收成時一畝打兩千斤問題是不大的。”
一得到這句話,周圍的村民們便立刻喜笑顏開,一邊高喊著‘azoo’保佑,一邊又用生澀的官話向鄭財氣道謝,“多謝鄭大官人!”
“大官人今日一定要留在我們村吃飯!”
“來不及了,還要去下個村。”鄭財氣擺了擺手,又扭頭吩咐起剛調來不久的技術員,“小張,這裏說的三個要點要注意一下,第一是澆水的幾個指標,土豆不能澆得太頻繁,會爛根,要分批次,按記錄有頻率的澆水,第二個是上肥時的肥料濃度——這裏的堆肥是以什麽肥為主,有沒有牛糞?帶我去堆肥場看一看……”
“我們這裏牛是有的——晉江那一帶開了好多養牛場,如今都被官府入股了——”
七月裏,泉州的天氣便要比平日涼上許多了,做事的人都穿著長袖長褲,遠道而來的農業專家鄭財氣還在外頭加了一件橙色仙衣,更加彰顯了他的身份,讓路過的農戶都報以欣羨而又崇敬的眼光。他帶著一群人往田裏深處走去,顯然是要查看下一種田的情況,而金逢春見沈曼君沒有跟隨的意思,便衝她招招手,示意她回來和自己站在一起。
她並沒有緊跟著鄭財氣行動,而是給本村大戶宋老三使了個眼色,“村裏有沒有熱水?燒點來灌一下,鄭專家急著去下個村子,飯要在路上吃了,水總得喝口熱的。”
“有的有的,這就讓人去灌。”宋老三連忙喊來幾個後生,用土話吩咐了幾句,熱水,烙好的麵餅、郝嬢嬢辣椒醬、茶葉蛋,頃刻間就都送來了,兩個大竹籃裝得滿滿當當的。金逢春一看就著急了。“宋哥,說了不客氣,隻要水就好了,這個辣椒醬和餅子快收回去,都是在外頭買的貴價東西,沒得讓百姓們破費了。”
“這要收回去,村裏鄉親們才惱呢。”宋老三和金逢春就推讓了起來,“該收的,該收的。吃點東西算什麽?”
“上頭有紀律!”金逢春沒有辦法,隻能收了茶葉蛋,但辣椒醬和麵餅還是讓宋老三送回主人家裏,叫他們分給孩子們吃,“別害了鄭專家!”
話說到這份上,宋老三隻能算了,金逢春留在原地,喂驢子、飲馬,又把一些背囊都加固了一下,同時也和沈曼君聊聊天,但沒有聊得太深入。這個買活周報的編輯是很寡言的,她也有解釋過,在她來看,寫報道的時候最好還是以觀察為主,讓大家保持自然就好。
要說完全自然,這是辦不到的,金逢春多少有些別扭,似乎總想著表現自己,但她還算能克製得住,忙起來就不想這些了。等到鄭財氣和本地的技術員在農戶們的簇擁下回到村口,大家便立刻上馬往下一站駛去,沈曼君不會騎馬騎驢,所以金逢春特意牽了一匹大馬來,這樣她們兩個女娘可以共乘。
“沈編輯,坐穩了嗎?那我們走,今日的任務還很重呢。”
他們走到村口時還正好看見修路的壯丁隊伍,這些有許多都是熟地派來的人,見到了金逢春等人也不畏懼,而是笑著用官話招呼,“金主任,又來看土豆了!”
“可不是?”金逢春騎在大馬上,笑著和他們搭了幾句話,鄭財氣跟在她身後並不言聲,隻自己小口喝著熱水,滿臉的老實相,誰也不知道他是彬山的骨幹,這次出門來享有的安保等級比金逢春還高,跟在身後的兩個買活軍兵丁都是來保護鄭財氣的。連沈曼君,都是自己拎著包袱來找金逢春,沒有什麽特殊的護送待遇。
“財氣哥,今年這波土豆起了以後,是不是再種一季越冬土豆呢?咱們的種子還夠嗎?種越冬小麥的可能性高不高?”
因為到處都在修路,眾人走得不算很快,一路上技術員都抓緊時間向鄭財氣討教,他和金逢春一樣,都是新調來的,並且得到了晉升,原本隻是本村種地種得好,腦子靈活,識字也快的農民,被提拔為技術員之後,送到彬山的農業專門學校裏進修過。今年隨著買活軍的擴張,被派到泉州這裏,一來就負責五六個村的土豆種植教育,因此他也非常的上心,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連筆記都記滿了好幾本。
“今年秋後雨水開始逐漸多了,如果繼續這樣多下去,可能會種越冬小麥,不過這幾年最好是不要種水稻了,水稻對降水要求很高,小麥相對好點,沒雨也能漫灌。關鍵看接下來一個月的雨量,反正到時候種什麽會發通知。”
關於農業的話題,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非常不浪漫的,但對於泉州府農業辦的金主任來說,再沒有比土豆、水稻、小麥更迷人的話題了,她也豎起耳朵聽著,在心底感慨起了精細統治的魅力,組織性實在是太讓人心醉神迷了,金逢春簡直想不出來,如果離開了買活軍的精細統治,泉州今年要餓死多少人。
“金主任。”就連沈編輯也燃起了興趣,“你覺得買活軍應對災害的優勢在哪裏呢?”
這個問題完全切中了金逢春現在的想法,她渾身的癢處仿佛都被搔到了,立刻就打開了話匣子。“那當然是大有不同嘍……”
在從前,金逢春這樣的官家小姐,自然是不事生產,不曉得穀子是怎麽落到地裏,變成來年的米飯的。每年的水旱災害,對於農業生產來說意味著什麽,也相當的茫然,隻知道如果鬧了水災、旱災,農民都會減產,而外麵就要餓死人了,金家的日子也會變得不好過一些——而這似乎都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官府基本上對於災害是不做什麽的,或許從前會做,但至少在金逢春懂事以後,他們什麽都沒有做過,而不論是沈曼君、鄭財氣還是張技術員,都認可她的這點陳述。
而買活軍這裏,到底有多不同呢?不同到直到買活軍來了以後,她開始參加工作了之後,金逢春才逐漸地接受了一個新的事實,那就是雖然水旱災害難以避免,但人們還是可以通過精密的組織,也就是精細統治,來避免損害的擴大。
就譬如今年的旱災,其實旱災也並不是說就完全沒有水喝了,至少南方這裏,不至於此,旱災的意思就是沒有充足的水來給水田儲水,也沒有充足的水量去漫灌田中的小麥,至於說人們的飲用水,這還是有的,要真有體力擔水把一家所有的地都澆了,那也還是能找到水。
隻是,人工擔水澆地是非常費力的,河裏的水位低了之後,還要車水,又是耗人力,農戶往往隻能選擇放棄距水比較遠,本來灌溉條件就不好的旱田,在離水近的上等好田裏種上作物,有稻子,那就把水稻當成旱稻種,若是能搞到麥種,那就種小麥。如此一來,本地今年就是減產,生產效率降低——又是個數學問題,但還不至於顆粒無收。
這個時候,如果有人能來發下土豆的良種呢?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土豆對灌溉需求更少,農戶便能照應得過來了。買活軍甚至在還沒拿下泉州的時候,便匆忙地做起了這方麵的工作,用極低的價格贖買田地,以村為單位確定耕種方案,計算良種數量,統計人口數量……
泉州這裏的人口,相對於田地來說是有得多的,這些多餘的人口受了買活軍的雇傭之後,先種起了地主家因為找不到佃農而暫時拋荒的地,把土豆種了下去,又到處的去做擔水工,把土豆最需要灌溉的那段時間渡過之後,現在都乘船去雞籠島——雞籠島需要大量的人口,遼東、泉州的農民源源不絕,正在海船上不斷地往他們新的安身地過去,理所當然的,他們在船上也還在不斷地上課,最重要的一課,尤其是對泉州的農戶來說,便是要先學會說官話。
這就是精細統治的不同了……金逢春無法完整地勾勒出這副統治的圖景,但是她能感受到,並參與到其中的一小部分中去。這其中是夾雜了大量的計算的,也需要許許多多素質很高的吏目。
需要鄭財氣這樣農業專家在彬山指導育種,挑選種糧,需要吳小二這樣聰明伶俐,學習能力強,善於總結的技術員,從鄭財氣這裏學到了知識,並且嚴格地貫徹到生產中去,需要一種統一的語言,讓農戶和技術員之間的交流比較容易。
當然,也需要好走的路,讓村裏的情況能夠快速地匯集到縣裏,縣裏的情況能快速地匯集到府裏……最後,從上頭得到的反饋也能因為這好走的路,馬上落實到田裏,這才叫作精細統治,這是買活軍之外的勢力完全辦不到的,他們既沒有這麽多識字的人,也沒有這麽好走的路。
但精細統治的威力,是毋庸置疑的,原本除了殺掉幾個童男女去祭天之外,完全沒有辦法的旱災,在精細統治麵前,似乎也顯得有些不堪一擊了。金逢春私心裏很喜歡這樣的感覺——當然不是喜歡天災,隻是她喜歡這種百姓們通過精細統治的組織,戰勝天災的感覺,這讓她有一種說不出的成就感。旱災會死人嗎?原本或許是的,但現在,天旱了,我就種耐旱作物,天澇了,我早提前興修水利,不論結果如何,任何事都有個準備在,總比沒事時候傻樂,有事的時候站著幹哭來得強。
泉州這裏,就是很好的例子,原本眼看著就要減產、餓肚子、活不下去、家破人亡甚至是起來鬧事的年份,因為買活軍的介入,不過是幾個月的功夫,就完全是另一副景象了,雖然說不上歡天喜地,但也至少是充滿了希望的焦慮,那些農戶們,原本沉浸在對饑餓和戰事的恐懼中,如今倒是根本不想這些了,全都正焦切地等待著收成土豆的時候,他們非得要看著土豆從田裏出來,落入筐中,化成了食糧再被他們埋到糧倉裏去,才能安心呢。
“是的,就是這麽回事。”她不能完全地說出買活軍這套體係的優點,張技術員就更口笨了,隻會不斷地點頭稱是,“把我心裏話都說出來了!”
至於鄭財氣,他更沒有什麽可說的了,因為鄭財氣的工作就是不斷的育種、種田,到處教人種田,他為此得到了很高的報酬,和彬山的高級工程師楚大發一樣,都是買活軍中收入最高的一群人。所以他也隻需要管種田就行了,別的什麽都不想——他知道六姐會為他們處理好的。
“這才叫做享福那。”他隻是反複地這麽說著,“有事做,有錢拿,比外頭不知好了多少!”
在馬上到底是不方便說話的,沈編輯點了點頭,又沒有聲音了。她艱難地掏出紙筆來,在顛簸中記著什麽。金逢春便體貼地籲停了馬,示意前頭的人不必等她們,反正她們馬速快,可以趕上去。說實話,她滿佩服沈編輯的,沈編輯是她認識的已婚婦人裏,成就最高、膽子最大的一個。
原本在臨城縣,金逢春結識了一個叫徐壽的太太,還在茶話會上和她們說過自己的婚姻。徐太太現在是臨城縣算學高級班的教師,聽說還跟著徐子先繼續學數學,和丈夫一起到雲縣去進修了兩個月,這算是成就很高的了。不過像沈編輯這樣,從外頭來,還能進入《買活周報》做編輯的已婚女娘,金逢春是第一次見,而且沈編輯在外頭已經很有名氣了,現在居然完全能融入買活軍的工作節奏,甚至自己一個人搭船從雲縣來泉州,又在泉州找到農業辦,包括和她們一起下鄉采訪,這種膽量,在一個曾裹腳的清流女娘來說也是很大的。
“慢慢寫,不著急。”她說,“路都熟的,盜匪也都掃過了,咱們就晚一點也不怕,大不了就村子裏見。”
沈編輯一邊寫一邊半扭頭對金逢春笑了下。“金主任真是膽大,令人佩服。”
“習慣了就好。”金逢春因為得到了編輯的肯定,頗為自豪,“到底也是一路實幹上來的。”
“哦?”沈編輯仿佛對金逢春的宦途也有了一絲好奇,“金主任剛被提拔不久吧——在買活軍這裏做官的滋味怎麽樣,能聊聊嗎?”
沈編輯此來,是為了查看泉州這裏被收服後的改造工作,這是很重要的專題報道,而且時效性很強,報社的人手又實在是不夠用了,因此她不得不自告奮勇過來出差,也因為這篇報道相當的重要,金逢春對她的采風是很配合的。不過,她沒想到自己居然也能成為編輯感興趣的對象,一時間倒有些受寵若驚了。
“我嗎?沈編輯想知道什麽呢?”
“無所謂,想到哪兒說到哪兒,隻是聊聊。”沈編輯說,“譬如說,曾經的朋友們,現在都去哪兒了,從朋友們的際遇中總結了什麽感想……現在對自己的生活又有什麽不滿意的地方——都可以隨意地說說。”
在金逢春的生活中,其實很少有朋友能讓她這樣天南海北地閑聊,工作中結識的朋友,多數都有利益關係,而真正能暢談的親人好友,現在則都在各處打拚呢,由於報紙這個東西才剛剛出現,金逢春對沈編輯沒有任何戒心,甚至還因為有人可以這樣無拘無束的閑聊感到相當高興,她見沈編輯已經收起了紙筆,完全擺出了聊天的態度,便用腳輕輕地碰一碰馬腹,馬兒便‘圪墶、圪墶’地慢走了起來。
“我啊,最近的不滿,要說的話,也是有的嘍……”:,,
正當沈、葉、吳幾家人,在雲縣亂得個不可開交時,沈曼君本人正站在鬆林鄉地頭上,特製的麻鞋踩在田埂頭,默不作聲地望著田裏的鄭財氣直起腰來,拍了拍手裏的泥土,“這種越冬土豆比較耐寒,就算是天氣冷了也不怕,收成時一畝打兩千斤問題是不大的。”
一得到這句話,周圍的村民們便立刻喜笑顏開,一邊高喊著‘azoo’保佑,一邊又用生澀的官話向鄭財氣道謝,“多謝鄭大官人!”
“大官人今日一定要留在我們村吃飯!”
“來不及了,還要去下個村。”鄭財氣擺了擺手,又扭頭吩咐起剛調來不久的技術員,“小張,這裏說的三個要點要注意一下,第一是澆水的幾個指標,土豆不能澆得太頻繁,會爛根,要分批次,按記錄有頻率的澆水,第二個是上肥時的肥料濃度——這裏的堆肥是以什麽肥為主,有沒有牛糞?帶我去堆肥場看一看……”
“我們這裏牛是有的——晉江那一帶開了好多養牛場,如今都被官府入股了——”
七月裏,泉州的天氣便要比平日涼上許多了,做事的人都穿著長袖長褲,遠道而來的農業專家鄭財氣還在外頭加了一件橙色仙衣,更加彰顯了他的身份,讓路過的農戶都報以欣羨而又崇敬的眼光。他帶著一群人往田裏深處走去,顯然是要查看下一種田的情況,而金逢春見沈曼君沒有跟隨的意思,便衝她招招手,示意她回來和自己站在一起。
她並沒有緊跟著鄭財氣行動,而是給本村大戶宋老三使了個眼色,“村裏有沒有熱水?燒點來灌一下,鄭專家急著去下個村子,飯要在路上吃了,水總得喝口熱的。”
“有的有的,這就讓人去灌。”宋老三連忙喊來幾個後生,用土話吩咐了幾句,熱水,烙好的麵餅、郝嬢嬢辣椒醬、茶葉蛋,頃刻間就都送來了,兩個大竹籃裝得滿滿當當的。金逢春一看就著急了。“宋哥,說了不客氣,隻要水就好了,這個辣椒醬和餅子快收回去,都是在外頭買的貴價東西,沒得讓百姓們破費了。”
“這要收回去,村裏鄉親們才惱呢。”宋老三和金逢春就推讓了起來,“該收的,該收的。吃點東西算什麽?”
“上頭有紀律!”金逢春沒有辦法,隻能收了茶葉蛋,但辣椒醬和麵餅還是讓宋老三送回主人家裏,叫他們分給孩子們吃,“別害了鄭專家!”
話說到這份上,宋老三隻能算了,金逢春留在原地,喂驢子、飲馬,又把一些背囊都加固了一下,同時也和沈曼君聊聊天,但沒有聊得太深入。這個買活周報的編輯是很寡言的,她也有解釋過,在她來看,寫報道的時候最好還是以觀察為主,讓大家保持自然就好。
要說完全自然,這是辦不到的,金逢春多少有些別扭,似乎總想著表現自己,但她還算能克製得住,忙起來就不想這些了。等到鄭財氣和本地的技術員在農戶們的簇擁下回到村口,大家便立刻上馬往下一站駛去,沈曼君不會騎馬騎驢,所以金逢春特意牽了一匹大馬來,這樣她們兩個女娘可以共乘。
“沈編輯,坐穩了嗎?那我們走,今日的任務還很重呢。”
他們走到村口時還正好看見修路的壯丁隊伍,這些有許多都是熟地派來的人,見到了金逢春等人也不畏懼,而是笑著用官話招呼,“金主任,又來看土豆了!”
“可不是?”金逢春騎在大馬上,笑著和他們搭了幾句話,鄭財氣跟在她身後並不言聲,隻自己小口喝著熱水,滿臉的老實相,誰也不知道他是彬山的骨幹,這次出門來享有的安保等級比金逢春還高,跟在身後的兩個買活軍兵丁都是來保護鄭財氣的。連沈曼君,都是自己拎著包袱來找金逢春,沒有什麽特殊的護送待遇。
“財氣哥,今年這波土豆起了以後,是不是再種一季越冬土豆呢?咱們的種子還夠嗎?種越冬小麥的可能性高不高?”
因為到處都在修路,眾人走得不算很快,一路上技術員都抓緊時間向鄭財氣討教,他和金逢春一樣,都是新調來的,並且得到了晉升,原本隻是本村種地種得好,腦子靈活,識字也快的農民,被提拔為技術員之後,送到彬山的農業專門學校裏進修過。今年隨著買活軍的擴張,被派到泉州這裏,一來就負責五六個村的土豆種植教育,因此他也非常的上心,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連筆記都記滿了好幾本。
“今年秋後雨水開始逐漸多了,如果繼續這樣多下去,可能會種越冬小麥,不過這幾年最好是不要種水稻了,水稻對降水要求很高,小麥相對好點,沒雨也能漫灌。關鍵看接下來一個月的雨量,反正到時候種什麽會發通知。”
關於農業的話題,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非常不浪漫的,但對於泉州府農業辦的金主任來說,再沒有比土豆、水稻、小麥更迷人的話題了,她也豎起耳朵聽著,在心底感慨起了精細統治的魅力,組織性實在是太讓人心醉神迷了,金逢春簡直想不出來,如果離開了買活軍的精細統治,泉州今年要餓死多少人。
“金主任。”就連沈編輯也燃起了興趣,“你覺得買活軍應對災害的優勢在哪裏呢?”
這個問題完全切中了金逢春現在的想法,她渾身的癢處仿佛都被搔到了,立刻就打開了話匣子。“那當然是大有不同嘍……”
在從前,金逢春這樣的官家小姐,自然是不事生產,不曉得穀子是怎麽落到地裏,變成來年的米飯的。每年的水旱災害,對於農業生產來說意味著什麽,也相當的茫然,隻知道如果鬧了水災、旱災,農民都會減產,而外麵就要餓死人了,金家的日子也會變得不好過一些——而這似乎都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官府基本上對於災害是不做什麽的,或許從前會做,但至少在金逢春懂事以後,他們什麽都沒有做過,而不論是沈曼君、鄭財氣還是張技術員,都認可她的這點陳述。
而買活軍這裏,到底有多不同呢?不同到直到買活軍來了以後,她開始參加工作了之後,金逢春才逐漸地接受了一個新的事實,那就是雖然水旱災害難以避免,但人們還是可以通過精密的組織,也就是精細統治,來避免損害的擴大。
就譬如今年的旱災,其實旱災也並不是說就完全沒有水喝了,至少南方這裏,不至於此,旱災的意思就是沒有充足的水來給水田儲水,也沒有充足的水量去漫灌田中的小麥,至於說人們的飲用水,這還是有的,要真有體力擔水把一家所有的地都澆了,那也還是能找到水。
隻是,人工擔水澆地是非常費力的,河裏的水位低了之後,還要車水,又是耗人力,農戶往往隻能選擇放棄距水比較遠,本來灌溉條件就不好的旱田,在離水近的上等好田裏種上作物,有稻子,那就把水稻當成旱稻種,若是能搞到麥種,那就種小麥。如此一來,本地今年就是減產,生產效率降低——又是個數學問題,但還不至於顆粒無收。
這個時候,如果有人能來發下土豆的良種呢?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土豆對灌溉需求更少,農戶便能照應得過來了。買活軍甚至在還沒拿下泉州的時候,便匆忙地做起了這方麵的工作,用極低的價格贖買田地,以村為單位確定耕種方案,計算良種數量,統計人口數量……
泉州這裏的人口,相對於田地來說是有得多的,這些多餘的人口受了買活軍的雇傭之後,先種起了地主家因為找不到佃農而暫時拋荒的地,把土豆種了下去,又到處的去做擔水工,把土豆最需要灌溉的那段時間渡過之後,現在都乘船去雞籠島——雞籠島需要大量的人口,遼東、泉州的農民源源不絕,正在海船上不斷地往他們新的安身地過去,理所當然的,他們在船上也還在不斷地上課,最重要的一課,尤其是對泉州的農戶來說,便是要先學會說官話。
這就是精細統治的不同了……金逢春無法完整地勾勒出這副統治的圖景,但是她能感受到,並參與到其中的一小部分中去。這其中是夾雜了大量的計算的,也需要許許多多素質很高的吏目。
需要鄭財氣這樣農業專家在彬山指導育種,挑選種糧,需要吳小二這樣聰明伶俐,學習能力強,善於總結的技術員,從鄭財氣這裏學到了知識,並且嚴格地貫徹到生產中去,需要一種統一的語言,讓農戶和技術員之間的交流比較容易。
當然,也需要好走的路,讓村裏的情況能夠快速地匯集到縣裏,縣裏的情況能快速地匯集到府裏……最後,從上頭得到的反饋也能因為這好走的路,馬上落實到田裏,這才叫作精細統治,這是買活軍之外的勢力完全辦不到的,他們既沒有這麽多識字的人,也沒有這麽好走的路。
但精細統治的威力,是毋庸置疑的,原本除了殺掉幾個童男女去祭天之外,完全沒有辦法的旱災,在精細統治麵前,似乎也顯得有些不堪一擊了。金逢春私心裏很喜歡這樣的感覺——當然不是喜歡天災,隻是她喜歡這種百姓們通過精細統治的組織,戰勝天災的感覺,這讓她有一種說不出的成就感。旱災會死人嗎?原本或許是的,但現在,天旱了,我就種耐旱作物,天澇了,我早提前興修水利,不論結果如何,任何事都有個準備在,總比沒事時候傻樂,有事的時候站著幹哭來得強。
泉州這裏,就是很好的例子,原本眼看著就要減產、餓肚子、活不下去、家破人亡甚至是起來鬧事的年份,因為買活軍的介入,不過是幾個月的功夫,就完全是另一副景象了,雖然說不上歡天喜地,但也至少是充滿了希望的焦慮,那些農戶們,原本沉浸在對饑餓和戰事的恐懼中,如今倒是根本不想這些了,全都正焦切地等待著收成土豆的時候,他們非得要看著土豆從田裏出來,落入筐中,化成了食糧再被他們埋到糧倉裏去,才能安心呢。
“是的,就是這麽回事。”她不能完全地說出買活軍這套體係的優點,張技術員就更口笨了,隻會不斷地點頭稱是,“把我心裏話都說出來了!”
至於鄭財氣,他更沒有什麽可說的了,因為鄭財氣的工作就是不斷的育種、種田,到處教人種田,他為此得到了很高的報酬,和彬山的高級工程師楚大發一樣,都是買活軍中收入最高的一群人。所以他也隻需要管種田就行了,別的什麽都不想——他知道六姐會為他們處理好的。
“這才叫做享福那。”他隻是反複地這麽說著,“有事做,有錢拿,比外頭不知好了多少!”
在馬上到底是不方便說話的,沈編輯點了點頭,又沒有聲音了。她艱難地掏出紙筆來,在顛簸中記著什麽。金逢春便體貼地籲停了馬,示意前頭的人不必等她們,反正她們馬速快,可以趕上去。說實話,她滿佩服沈編輯的,沈編輯是她認識的已婚婦人裏,成就最高、膽子最大的一個。
原本在臨城縣,金逢春結識了一個叫徐壽的太太,還在茶話會上和她們說過自己的婚姻。徐太太現在是臨城縣算學高級班的教師,聽說還跟著徐子先繼續學數學,和丈夫一起到雲縣去進修了兩個月,這算是成就很高的了。不過像沈編輯這樣,從外頭來,還能進入《買活周報》做編輯的已婚女娘,金逢春是第一次見,而且沈編輯在外頭已經很有名氣了,現在居然完全能融入買活軍的工作節奏,甚至自己一個人搭船從雲縣來泉州,又在泉州找到農業辦,包括和她們一起下鄉采訪,這種膽量,在一個曾裹腳的清流女娘來說也是很大的。
“慢慢寫,不著急。”她說,“路都熟的,盜匪也都掃過了,咱們就晚一點也不怕,大不了就村子裏見。”
沈編輯一邊寫一邊半扭頭對金逢春笑了下。“金主任真是膽大,令人佩服。”
“習慣了就好。”金逢春因為得到了編輯的肯定,頗為自豪,“到底也是一路實幹上來的。”
“哦?”沈編輯仿佛對金逢春的宦途也有了一絲好奇,“金主任剛被提拔不久吧——在買活軍這裏做官的滋味怎麽樣,能聊聊嗎?”
沈編輯此來,是為了查看泉州這裏被收服後的改造工作,這是很重要的專題報道,而且時效性很強,報社的人手又實在是不夠用了,因此她不得不自告奮勇過來出差,也因為這篇報道相當的重要,金逢春對她的采風是很配合的。不過,她沒想到自己居然也能成為編輯感興趣的對象,一時間倒有些受寵若驚了。
“我嗎?沈編輯想知道什麽呢?”
“無所謂,想到哪兒說到哪兒,隻是聊聊。”沈編輯說,“譬如說,曾經的朋友們,現在都去哪兒了,從朋友們的際遇中總結了什麽感想……現在對自己的生活又有什麽不滿意的地方——都可以隨意地說說。”
在金逢春的生活中,其實很少有朋友能讓她這樣天南海北地閑聊,工作中結識的朋友,多數都有利益關係,而真正能暢談的親人好友,現在則都在各處打拚呢,由於報紙這個東西才剛剛出現,金逢春對沈編輯沒有任何戒心,甚至還因為有人可以這樣無拘無束的閑聊感到相當高興,她見沈編輯已經收起了紙筆,完全擺出了聊天的態度,便用腳輕輕地碰一碰馬腹,馬兒便‘圪墶、圪墶’地慢走了起來。
“我啊,最近的不滿,要說的話,也是有的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