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到買活軍那裏去了?”
半月以前,在姑蘇城外長洲葑溪一帶,馮氏老宅之中,馮猶龍也正有些吃驚地和友人談論著家鄉之中最新興起的這股風潮,“這麽說,茶樓酒肆裏的消息還是真的,連並山園王家的女眷都逃去了買活軍那裏?”
“正是如此了,聽說是為花街巷一戶人家豢養的船夫給誘拐走的,老馮你說可笑不可笑,一個花舫船夫,居然能拐帶上繡樓小姐,這讓王家姑娘閨譽何存?也難怪老王這一陣子都氣病了,不肯見外客,又緊著做法事發送幾個苦命夭折了的女兒家——不過是遮羞布罷了,其實就是逃去了買活軍那裏!從並山園裏出來,沿著護城河,走個二三裏便到水門碼頭了,那裏如今日日都有上百女娘投奔,要往買活軍那裏去,別說知府,連巡撫也絲毫不敢管!”
“怎敢管?人家有傳音法螺,還有記仇本,狠話早放出來了,誰敢給買活軍添堵,來日打下姑蘇城,全家吊死在城門口!現如今各家哪還敢管束自家的女兒?一群裹腳婆子都沒了生計,倒是人牙子比往常忙得多。”
“為何?”
“便是要把自家的小腳伎趕緊地賣給消息還不靈通的地方唄,有些連鴇母也都跟著搬走了,生怕將來買活軍回來尋仇的。再不敢在姑蘇城呆,都去了廣陵一帶安身。”
“這些青頭賊!”
寬敞的書房中,客人一麵品茶,一麵讀報,指點著最新流傳在姑蘇城中的新舊消息,這是馮秀才一向十分喜愛的消遣:馮家在葑溪也算是大戶,馮秀才祖上也是有進士的,這些年來,雖然兄弟幾人連番趕考,都還沒考上舉人,但家事卻還始終十分興旺,除了馮家的田地之外,其實還有一多半要得益於他們自家經營的茶樓。
馮秀才常年喜歡泡茶樓,所謂早上皮包水,下午水包皮——他對澡堂子還好,隻每日早上,必去茶樓用茶,聽著三教九流議論著的市井傳言,也不知敷衍出了多少傳奇故事,所刊發的《古今笑》、《古今》、《平妖傳》等,行銷大江南北,雖然被福建道的書商拿去大賣簡裝版,但精裝版也賣得很好,出一卷便至少是數百兩的利潤,因此馮家家計迄今仍十分豐厚,絲毫沒有因為家中這一代讀書無成,而有什麽衰敗之象。
自然了,都是姑蘇城的名流,也要講究人情世故,王家的熱鬧聽過便算了,可不好寫進書裏,並山園那樣的龐然大物,也不是馮家能得罪得起的,馮猶龍他們平日混在一起的還都是葉、沈等書香世家,和王家那樣的仕宦名流,層次上還有差異。便連友人們也很知道分寸,這些話都是在書房裏講,茶樓品茗時是不肯說的。
“老龍,你對這女娘投奔的風潮,怎麽看來?”馮老龍好友,同時也是姑蘇城內知名的書商,金閶葉華生老爺便笑道,“可否因此敷衍出幾卷話本,想來定也是奇情婉轉,不知有多少故事在裏頭了。”
這金閶葉氏,實際上和馮猶龍好友葉仲韶也算是沾親帶故,葉、沈幾家的戲曲本子,都是靠他們刊發全國,至於馮猶龍,更是眾多書商追捧的寶貝,座上客多為這些飽讀詩書的儒商,此時忙都爭搶起來,道,“老葉,你不能再搶了,得輪著來,去歲剛在你那裏印發了《喻世明言》,今年無論如何得輪到我們家來發——定是要發繡像本!”
“繡像本現在已不稀奇了,最出彩的裝幀還要屬雲縣本,真不知道那雲縣本是如何印成這樣精美,又有一種鐵圈版,你們看到了沒有?”
都是做書的,說到裝幀、版本,個個起興,又賞鑒了一番葉華生帶來的鐵圈版《蜀山劍俠傳》,都道,“也隻有買活軍那處舍得用鐵圈來裝訂,他們實在是不缺鐵——且紙也好,厚實不爛,若是我們的紙,受潮了怕是要脫落呢。”
一時間,不免對這買活軍的奇技淫巧,又是大家讚歎。葉華生便對馮猶龍道,“現如今也不止女娘們逃去買活軍那裏,便是有許多世家大族,也都派遣子弟去學習新知,為將來朝廷開特科取士做準備。”
“更有舉族搬遷者,譬如吳江沈家,上個月揚帆起航,一百多人和吳氏一起,湊了一艘大海船,已經搬遷過去了,連自家田地都盡數賣了,老龍,咱們且不說搬遷的事,去那裏看看也沒甚麽不可吧?仲韶可給你寫信了沒有?他是叫我過去,在雲縣再開個嘉會堂分號——按他所說,買活軍那裏急缺裝幀排版的人才,我這裏多介紹熟練工去,很能加那勞什子政審分的!”
馮猶龍熟知這些書商朋友的心思——他們攛掇自己去買活軍處遊曆,已經非是一日兩日了,若說和議沒成之前,還有少許收斂,和議一成,立刻公然鼓吹,其中除了過去看裝幀,學印刷的心思之外,其實還有一種計較,那便是指望馮猶龍去了買活軍那裏之後,受了啟發,能寫出如《鬥破乾坤》一樣行銷天下的話本來,至不濟也要寫一本《蜀山劍俠傳》,莫叫買活軍把通俗的錢都賺完了,倒來擠壓他們這些書商的生意。
他本就是個極靈活變通的奇才,若說要寫《劍俠傳》,雖然這和他一向的愛好審美不符合,但念在言辭雅馴、意境綺麗的份上,也不是不能試著寫一寫——事實上,馮猶龍很喜歡劍俠傳,多次反複誦讀,並且試著做了批注,從中揣摩許多的創作技巧。
以他自己的感覺,隻覺得《劍俠傳》在這行當上,是要比此時的普遍認識,多走了幾步,因此他所采用的一些技巧,或許在作者而言是自然而然,但在馮猶龍等人來看,卻非常別開生麵,令人沉迷。至於《鬥破乾坤》雲雲,要他仿寫,則實在是過分了,嚴詞拒絕個一兩次之後,還要再糾纏,那是連朋友都沒得做了。
去買活軍那裏看看,這個想法,是去年以來便不斷有人提起、談論的,在和議達成之後,念頭逐漸高漲了起來,又得了老友葉仲韶的來信,提到了買活軍也要創作新戲,正缺人才,馮猶龍便不免也很心動了,如今唯一的顧慮,便是去了買活軍那裏,能不能隨意離開——他這樣功成名就、家財豐厚的才子領袖,和那些別無去處,隻能投奔買活軍的苦命人,所想的又是不同了,不管去了會不會留下,首先要保證的是自己能不能走,若是去了就回不來,他是不願去的。
若是其餘名士,那就還有一個顧慮,便是在姑蘇城這裏放浪形骸的生活,在買活軍那裏是否可以持續——目前看來,當然是完全不成的,買活軍不許票唱,不過在馮猶龍而言,並無這個忌諱,他已數十年不履
煙花之地了。此外還要考慮的,則是收入的變化:馮猶龍現在的話本當然也還是很好賣的,但到了買活軍那裏,還能不能刊發話本呢?目前來說,買活軍刊發的報紙、話本,似乎都是衙門官出的,他們允不允許私人發話本子?
葉仲韶沒有提起此事,答案也很難說,便是允許發話本,這裏還又有一個難處:馮猶龍不但出話本,還出《指月》係列,《麟經指月》、《四書指月》等等,這種書賣得比話本子還好,話本許多人都是買閩刻胡亂看看,但指月係列,那是經學著作,說白了便是教人寫八股的,話本隨意看看,閩刻版已足夠,《指月》係列,錯一個字或許就是落榜還是留榜的區別,哪有人敢買閩刻版?
馮家家計,一半來自話本,還有一半,便是來自於指月係列,還有馮猶龍偶爾興起開的私學,毫無疑問,這指月係列在買活軍那裏是不會有銷路的,因買活軍完全采用另一套道統進行考試。馮猶龍也是有家有業的人,不能不對家庭收入做出規劃,這些顧慮,也都是人之常情,也因此,雖然葉仲韶去年便開始給他寫信,但馮猶龍始終是未能前行。
“嘉會堂分號?這麽說,買活軍那裏也允許私人印書嘍?”
這個消息,對書商們來說,仿佛已是明朗了一些前景,讓他們頗為激動了起來,但更激動人心的還是葉華生帶來的又一個消息,“何止,買活軍那裏,現在排戲的收入很豐厚呢!你道為何沈氏族人紛紛遷移過去?那裏現在時興的一出《何賽花巧耕田》,你們可知道,排戲的兩個後生,幾個月下來賺了多少?”
“多少?”
“數百兩銀子是有的——幾個月便是數百兩,幾年下來,那還了得?”
別小看了數百兩這個概念,馮猶龍出一套話本,書堂付給的稿酬也就是數百兩,指月係列大概拿的要略多一些,這都是一次性的收入,不論如何加印都是沒有後續的,寫戲曲的收入還要比這個更低,馮猶龍少寫曲而多寫傳奇,緣由便在於此,這時候寫新戲,所得的隻有買走劇本的戲班子的一筆收入而已,戲班子出手能有多闊綽?哪怕之後一炮而紅,轉頭送來謝禮,卻也不會多過刊書所得。一出戲能得數百兩銀子,這是十分駭人聽聞的事情了。
“買活軍那裏的規矩,和外頭是不同的。”葉華生便比劃著說了起來,“他們會給版權費——就說這《何賽花巧耕田》,現如今聽說連華亭那邊,城外鄉下地方都有戲班子來演,這都是買活軍派出的戲班子,趕集日上演去,小集也演,演一場,買活軍便付給作家十文錢的所謂‘版權費’。”
十文錢而已,簡直少得讓人發笑。但仔細計算下來,笑意又不由悄然消失不見了:一個戲班子,若是連小集都演,一個月演十五場是隨隨便便的,多的話,上午下午都演,三十場也可以演到,那麽一個戲班子一個月就是三百文,十個戲班子三兩銀子,一百個戲班子便是三十兩,買活軍那裏如果有數百個戲班子,一個月二百多兩,幾個月豈不就是數百兩的進項?
這還是隻在江南一帶,將來若是曲目傳唱到了北方,甚至於是買活軍占了天下之後,數千個戲班子來演,這收入……光想便讓人頭暈目眩了。馮猶龍聽得也是心驚,“還有版權費這樣的說法!”
他到買活軍處去看一看的心思,便一下熾熱了起來——葉仲韶、沈君庸都是善於寫戲的,但他們寫的都是如《牡丹亭》一般的文人戲,不知道排唱的難處,的確也需要他出馬厘清曲調唱腔,在此之前,唱不過《何賽花》不奇怪!
“這《何賽花》又是哪裏的豪傑所寫?我可曾聽過名姓?”
“是之江的兩個小才子,叫做張宗子與卓珂月,老龍可曾聽過他們的名號?”
“倒讓之江人把我們姑蘇人的風頭壓過去了!”
牽扯到了姑蘇才子的群體榮譽感,眾人的情緒便越發亢奮了,彼此議論著,都要去雲縣那裏,葉、沈兩家壯壯聲色,還激將馮猶龍道,“老馮,你是我們姑蘇士林一大奇人,才氣縱橫,能寫出《四書指月》,難道就寫不出《特科論衡》不成?到買活軍那裏去,先上兩年學!便是住得不慣,回姑蘇來,出個《特科論衡》,這是獨門生意,必然暢銷大江南北,隻怕連買活軍的書生都來爭買!”
馮猶龍便半推半就地答應了下來——他尤其是被版權費誘惑得不輕,實在很想試試看出一套書能一直拿錢的感覺,哪怕錢總額算在一起,也不如書商預付的多,但這種細水長流的感覺還是相當別致。以他好新鮮的性子,能屏到現在還不去買活軍那裏,實在也是有些不易,其中本還有些不足為外人道的心思——
葉仲韶去後,馮猶龍還想著若能經由老葉介紹,被買活軍特禮招攬,去雲縣入仕那也甚佳,不過這想法他也知道過於飄渺,後來知道葉仲韶在他處也不過是做個教書先生,便徹底熄了去雲縣的心思,也沒有什麽裝腔作勢拿架子裝名士的興趣,因此這番被版權費一誘惑,葉華生一慫恿,半推半就,便答應了下來,和老妻商議,三月初打點行囊,從閶門乘船,經運河入海,在禾城港這裏換乘海船,準備到雲縣那裏,去看一看風頭。
到底是年紀大了,船居總覺力弱,一路上不太上岸遊覽,今日本也在沙船中閉目養神,聽到外頭鼓噪,知道是《何賽花巧耕田》的戲班子來了,便是心念一動,要出來看看這出戲到底是什麽來頭,能在幾個月間如此走紅,竟然演到了禾城這裏來!還特意到港口來演給乘船的客人們看——這南腔北調,能聽得懂嗎?
此時傳信不便,而且除了於戲曲有專精的一些名家以外,買活軍之外的讀書人,對於一出鄉村戲劇實在並不留意。因此馮猶龍知道《何賽花巧耕田》走紅,卻不知道到底都演了些什麽,他於戲曲的認知,還在原本的老一套中,此時乍看《何賽花》,怎沒有開天辟地一般的感覺?
一整場看下來,直是心潮起伏,心中湧動了無數問題,顧不得素昧平生,也趕忙來到戲班子馬車邊上候著,和那‘何賽花’掰扯了好一會兒,無奈‘何賽花’見識淺陋,竟不知道馮猶龍的名號,還是胖子班主遛回來後,驚呼‘久仰大名’,馮猶龍才得以進入正題。
第一句話便迫不及待地問道,“你們可知道,這戲是否真全是張、卓二人所寫?在形式上,於結構中,有沒有受過謝六姐一丁點的點撥?”:,,
半月以前,在姑蘇城外長洲葑溪一帶,馮氏老宅之中,馮猶龍也正有些吃驚地和友人談論著家鄉之中最新興起的這股風潮,“這麽說,茶樓酒肆裏的消息還是真的,連並山園王家的女眷都逃去了買活軍那裏?”
“正是如此了,聽說是為花街巷一戶人家豢養的船夫給誘拐走的,老馮你說可笑不可笑,一個花舫船夫,居然能拐帶上繡樓小姐,這讓王家姑娘閨譽何存?也難怪老王這一陣子都氣病了,不肯見外客,又緊著做法事發送幾個苦命夭折了的女兒家——不過是遮羞布罷了,其實就是逃去了買活軍那裏!從並山園裏出來,沿著護城河,走個二三裏便到水門碼頭了,那裏如今日日都有上百女娘投奔,要往買活軍那裏去,別說知府,連巡撫也絲毫不敢管!”
“怎敢管?人家有傳音法螺,還有記仇本,狠話早放出來了,誰敢給買活軍添堵,來日打下姑蘇城,全家吊死在城門口!現如今各家哪還敢管束自家的女兒?一群裹腳婆子都沒了生計,倒是人牙子比往常忙得多。”
“為何?”
“便是要把自家的小腳伎趕緊地賣給消息還不靈通的地方唄,有些連鴇母也都跟著搬走了,生怕將來買活軍回來尋仇的。再不敢在姑蘇城呆,都去了廣陵一帶安身。”
“這些青頭賊!”
寬敞的書房中,客人一麵品茶,一麵讀報,指點著最新流傳在姑蘇城中的新舊消息,這是馮秀才一向十分喜愛的消遣:馮家在葑溪也算是大戶,馮秀才祖上也是有進士的,這些年來,雖然兄弟幾人連番趕考,都還沒考上舉人,但家事卻還始終十分興旺,除了馮家的田地之外,其實還有一多半要得益於他們自家經營的茶樓。
馮秀才常年喜歡泡茶樓,所謂早上皮包水,下午水包皮——他對澡堂子還好,隻每日早上,必去茶樓用茶,聽著三教九流議論著的市井傳言,也不知敷衍出了多少傳奇故事,所刊發的《古今笑》、《古今》、《平妖傳》等,行銷大江南北,雖然被福建道的書商拿去大賣簡裝版,但精裝版也賣得很好,出一卷便至少是數百兩的利潤,因此馮家家計迄今仍十分豐厚,絲毫沒有因為家中這一代讀書無成,而有什麽衰敗之象。
自然了,都是姑蘇城的名流,也要講究人情世故,王家的熱鬧聽過便算了,可不好寫進書裏,並山園那樣的龐然大物,也不是馮家能得罪得起的,馮猶龍他們平日混在一起的還都是葉、沈等書香世家,和王家那樣的仕宦名流,層次上還有差異。便連友人們也很知道分寸,這些話都是在書房裏講,茶樓品茗時是不肯說的。
“老龍,你對這女娘投奔的風潮,怎麽看來?”馮老龍好友,同時也是姑蘇城內知名的書商,金閶葉華生老爺便笑道,“可否因此敷衍出幾卷話本,想來定也是奇情婉轉,不知有多少故事在裏頭了。”
這金閶葉氏,實際上和馮猶龍好友葉仲韶也算是沾親帶故,葉、沈幾家的戲曲本子,都是靠他們刊發全國,至於馮猶龍,更是眾多書商追捧的寶貝,座上客多為這些飽讀詩書的儒商,此時忙都爭搶起來,道,“老葉,你不能再搶了,得輪著來,去歲剛在你那裏印發了《喻世明言》,今年無論如何得輪到我們家來發——定是要發繡像本!”
“繡像本現在已不稀奇了,最出彩的裝幀還要屬雲縣本,真不知道那雲縣本是如何印成這樣精美,又有一種鐵圈版,你們看到了沒有?”
都是做書的,說到裝幀、版本,個個起興,又賞鑒了一番葉華生帶來的鐵圈版《蜀山劍俠傳》,都道,“也隻有買活軍那處舍得用鐵圈來裝訂,他們實在是不缺鐵——且紙也好,厚實不爛,若是我們的紙,受潮了怕是要脫落呢。”
一時間,不免對這買活軍的奇技淫巧,又是大家讚歎。葉華生便對馮猶龍道,“現如今也不止女娘們逃去買活軍那裏,便是有許多世家大族,也都派遣子弟去學習新知,為將來朝廷開特科取士做準備。”
“更有舉族搬遷者,譬如吳江沈家,上個月揚帆起航,一百多人和吳氏一起,湊了一艘大海船,已經搬遷過去了,連自家田地都盡數賣了,老龍,咱們且不說搬遷的事,去那裏看看也沒甚麽不可吧?仲韶可給你寫信了沒有?他是叫我過去,在雲縣再開個嘉會堂分號——按他所說,買活軍那裏急缺裝幀排版的人才,我這裏多介紹熟練工去,很能加那勞什子政審分的!”
馮猶龍熟知這些書商朋友的心思——他們攛掇自己去買活軍處遊曆,已經非是一日兩日了,若說和議沒成之前,還有少許收斂,和議一成,立刻公然鼓吹,其中除了過去看裝幀,學印刷的心思之外,其實還有一種計較,那便是指望馮猶龍去了買活軍那裏之後,受了啟發,能寫出如《鬥破乾坤》一樣行銷天下的話本來,至不濟也要寫一本《蜀山劍俠傳》,莫叫買活軍把通俗的錢都賺完了,倒來擠壓他們這些書商的生意。
他本就是個極靈活變通的奇才,若說要寫《劍俠傳》,雖然這和他一向的愛好審美不符合,但念在言辭雅馴、意境綺麗的份上,也不是不能試著寫一寫——事實上,馮猶龍很喜歡劍俠傳,多次反複誦讀,並且試著做了批注,從中揣摩許多的創作技巧。
以他自己的感覺,隻覺得《劍俠傳》在這行當上,是要比此時的普遍認識,多走了幾步,因此他所采用的一些技巧,或許在作者而言是自然而然,但在馮猶龍等人來看,卻非常別開生麵,令人沉迷。至於《鬥破乾坤》雲雲,要他仿寫,則實在是過分了,嚴詞拒絕個一兩次之後,還要再糾纏,那是連朋友都沒得做了。
去買活軍那裏看看,這個想法,是去年以來便不斷有人提起、談論的,在和議達成之後,念頭逐漸高漲了起來,又得了老友葉仲韶的來信,提到了買活軍也要創作新戲,正缺人才,馮猶龍便不免也很心動了,如今唯一的顧慮,便是去了買活軍那裏,能不能隨意離開——他這樣功成名就、家財豐厚的才子領袖,和那些別無去處,隻能投奔買活軍的苦命人,所想的又是不同了,不管去了會不會留下,首先要保證的是自己能不能走,若是去了就回不來,他是不願去的。
若是其餘名士,那就還有一個顧慮,便是在姑蘇城這裏放浪形骸的生活,在買活軍那裏是否可以持續——目前看來,當然是完全不成的,買活軍不許票唱,不過在馮猶龍而言,並無這個忌諱,他已數十年不履
煙花之地了。此外還要考慮的,則是收入的變化:馮猶龍現在的話本當然也還是很好賣的,但到了買活軍那裏,還能不能刊發話本呢?目前來說,買活軍刊發的報紙、話本,似乎都是衙門官出的,他們允不允許私人發話本子?
葉仲韶沒有提起此事,答案也很難說,便是允許發話本,這裏還又有一個難處:馮猶龍不但出話本,還出《指月》係列,《麟經指月》、《四書指月》等等,這種書賣得比話本子還好,話本許多人都是買閩刻胡亂看看,但指月係列,那是經學著作,說白了便是教人寫八股的,話本隨意看看,閩刻版已足夠,《指月》係列,錯一個字或許就是落榜還是留榜的區別,哪有人敢買閩刻版?
馮家家計,一半來自話本,還有一半,便是來自於指月係列,還有馮猶龍偶爾興起開的私學,毫無疑問,這指月係列在買活軍那裏是不會有銷路的,因買活軍完全采用另一套道統進行考試。馮猶龍也是有家有業的人,不能不對家庭收入做出規劃,這些顧慮,也都是人之常情,也因此,雖然葉仲韶去年便開始給他寫信,但馮猶龍始終是未能前行。
“嘉會堂分號?這麽說,買活軍那裏也允許私人印書嘍?”
這個消息,對書商們來說,仿佛已是明朗了一些前景,讓他們頗為激動了起來,但更激動人心的還是葉華生帶來的又一個消息,“何止,買活軍那裏,現在排戲的收入很豐厚呢!你道為何沈氏族人紛紛遷移過去?那裏現在時興的一出《何賽花巧耕田》,你們可知道,排戲的兩個後生,幾個月下來賺了多少?”
“多少?”
“數百兩銀子是有的——幾個月便是數百兩,幾年下來,那還了得?”
別小看了數百兩這個概念,馮猶龍出一套話本,書堂付給的稿酬也就是數百兩,指月係列大概拿的要略多一些,這都是一次性的收入,不論如何加印都是沒有後續的,寫戲曲的收入還要比這個更低,馮猶龍少寫曲而多寫傳奇,緣由便在於此,這時候寫新戲,所得的隻有買走劇本的戲班子的一筆收入而已,戲班子出手能有多闊綽?哪怕之後一炮而紅,轉頭送來謝禮,卻也不會多過刊書所得。一出戲能得數百兩銀子,這是十分駭人聽聞的事情了。
“買活軍那裏的規矩,和外頭是不同的。”葉華生便比劃著說了起來,“他們會給版權費——就說這《何賽花巧耕田》,現如今聽說連華亭那邊,城外鄉下地方都有戲班子來演,這都是買活軍派出的戲班子,趕集日上演去,小集也演,演一場,買活軍便付給作家十文錢的所謂‘版權費’。”
十文錢而已,簡直少得讓人發笑。但仔細計算下來,笑意又不由悄然消失不見了:一個戲班子,若是連小集都演,一個月演十五場是隨隨便便的,多的話,上午下午都演,三十場也可以演到,那麽一個戲班子一個月就是三百文,十個戲班子三兩銀子,一百個戲班子便是三十兩,買活軍那裏如果有數百個戲班子,一個月二百多兩,幾個月豈不就是數百兩的進項?
這還是隻在江南一帶,將來若是曲目傳唱到了北方,甚至於是買活軍占了天下之後,數千個戲班子來演,這收入……光想便讓人頭暈目眩了。馮猶龍聽得也是心驚,“還有版權費這樣的說法!”
他到買活軍處去看一看的心思,便一下熾熱了起來——葉仲韶、沈君庸都是善於寫戲的,但他們寫的都是如《牡丹亭》一般的文人戲,不知道排唱的難處,的確也需要他出馬厘清曲調唱腔,在此之前,唱不過《何賽花》不奇怪!
“這《何賽花》又是哪裏的豪傑所寫?我可曾聽過名姓?”
“是之江的兩個小才子,叫做張宗子與卓珂月,老龍可曾聽過他們的名號?”
“倒讓之江人把我們姑蘇人的風頭壓過去了!”
牽扯到了姑蘇才子的群體榮譽感,眾人的情緒便越發亢奮了,彼此議論著,都要去雲縣那裏,葉、沈兩家壯壯聲色,還激將馮猶龍道,“老馮,你是我們姑蘇士林一大奇人,才氣縱橫,能寫出《四書指月》,難道就寫不出《特科論衡》不成?到買活軍那裏去,先上兩年學!便是住得不慣,回姑蘇來,出個《特科論衡》,這是獨門生意,必然暢銷大江南北,隻怕連買活軍的書生都來爭買!”
馮猶龍便半推半就地答應了下來——他尤其是被版權費誘惑得不輕,實在很想試試看出一套書能一直拿錢的感覺,哪怕錢總額算在一起,也不如書商預付的多,但這種細水長流的感覺還是相當別致。以他好新鮮的性子,能屏到現在還不去買活軍那裏,實在也是有些不易,其中本還有些不足為外人道的心思——
葉仲韶去後,馮猶龍還想著若能經由老葉介紹,被買活軍特禮招攬,去雲縣入仕那也甚佳,不過這想法他也知道過於飄渺,後來知道葉仲韶在他處也不過是做個教書先生,便徹底熄了去雲縣的心思,也沒有什麽裝腔作勢拿架子裝名士的興趣,因此這番被版權費一誘惑,葉華生一慫恿,半推半就,便答應了下來,和老妻商議,三月初打點行囊,從閶門乘船,經運河入海,在禾城港這裏換乘海船,準備到雲縣那裏,去看一看風頭。
到底是年紀大了,船居總覺力弱,一路上不太上岸遊覽,今日本也在沙船中閉目養神,聽到外頭鼓噪,知道是《何賽花巧耕田》的戲班子來了,便是心念一動,要出來看看這出戲到底是什麽來頭,能在幾個月間如此走紅,竟然演到了禾城這裏來!還特意到港口來演給乘船的客人們看——這南腔北調,能聽得懂嗎?
此時傳信不便,而且除了於戲曲有專精的一些名家以外,買活軍之外的讀書人,對於一出鄉村戲劇實在並不留意。因此馮猶龍知道《何賽花巧耕田》走紅,卻不知道到底都演了些什麽,他於戲曲的認知,還在原本的老一套中,此時乍看《何賽花》,怎沒有開天辟地一般的感覺?
一整場看下來,直是心潮起伏,心中湧動了無數問題,顧不得素昧平生,也趕忙來到戲班子馬車邊上候著,和那‘何賽花’掰扯了好一會兒,無奈‘何賽花’見識淺陋,竟不知道馮猶龍的名號,還是胖子班主遛回來後,驚呼‘久仰大名’,馮猶龍才得以進入正題。
第一句話便迫不及待地問道,“你們可知道,這戲是否真全是張、卓二人所寫?在形式上,於結構中,有沒有受過謝六姐一丁點的點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