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叮鈴鈴’的聲響,從馬路一側響了起來,熱情的跑腿隔著街道衝徐振之喊了起來,喊道,“貴客,要不要乘車?去哪兒?隻要五文錢,便宜的很!”
這些跑腿,不再是那些半大孩子們了——孩子們也跑腿,還做報童,但是現在隨著木輪自行車的普及,這些成年的跑腿也成了買活軍這裏特有的風景線,徐振之來此的第一天便已經知道了這種自行車的用法:可以送信,可以送餐,也可以載人,若是他們沒活兒的時候,蹬車載人去目的地,速度很快,收費在五文起,比較適合有些有急事的商賈,一般的工人行人,自然還是寧可自己腿著去,也不願意付這份價錢。
若是在平時,徐振之當然也願意自己走,但今日是去編輯部,見的是通信已久,為買活周報做注的沈編輯。徐振之私心裏是很欽佩沈編輯的,因為她能為謝六姐的文章做注,而且,就屬她做得最好最拿手,謝六姐的許多文章,徐振之不羞於承認,如果沒有沈編輯的注解,他是不容易讀懂的,至少不那麽容易吃透。
去見文人墨客,自然在意形象,再說沈編輯又是個女子——這件事情,也已經逐漸在兩江南北傳揚開來了,人們都傳說她是吳江沈氏的才女,由於買活軍那裏女子做官做事的很多,而且吳江沈氏又非常有名,許多人都很采信這個說法,對此的態度也是褒貶不一——
許多人都感慨沈氏有才無節,居然被買活軍的名利給邀買了過去,但是,即便是這些人,也不得不承認,女娘們到了買活軍,簡直是如虎添翼,再厲害不過了,沈編輯的注是做得很好的,很多文人想要自己給謝六姐的文章做注,但是斟酌詞句之後,發現自己的注解也很難勝過沈編輯。
凡是男文人,去見才女的時候,總是格外注意一切細節,尤其是這種仰慕已久的才女,幾乎可以說得上是畢恭畢敬了,徐振之微微猶豫片刻,便坐到自行車後座上,說了句,“去周報編輯部——多少錢?”
“有些遠,七文吧?得騎好一會呢,您貴體也是威猛沉重。”
跑腿身上的汗腥氣立刻傳了過來,還有清爽的澡豆氣息,這種氣味上的體驗,是徐振之從前無法想象的,他簡直不知道謝六姐是如何讓這些勞苦人民都擺脫了那股子死蔥爛蒜般的體味,買活軍這裏正值盛夏,天氣非常炎熱,這些做體力活的百姓都出了很多汗,但是並不邋遢,原來這兩個形容詞之間的確存在區別——跑腿身上的汗衫雖然洗得很破舊了,但還是相當的幹淨,說明他每天都有搓洗,並沒有絲毫的懈怠,他搭在胸口擦汗的毛巾也很白。
做粗活的人——買活軍管他們叫勞動者——並不天然就是又髒又臭的,並不天然就隻配被老爺太太們看不起,這是買活軍這裏不知怎麽就深入人心的概念。如果說買活軍這一處,有什麽人文是最讓徐振之歎為觀止的,除了那些燈具之外,便是這種說不出的人文氛圍。
這個跑腿的收入固然是不如徐振之,社會地位也有很大的差別——敏朝的跑腿大概也會和老爺討價還價,多要一些賞錢——但是,他們的語氣不會這麽輕鬆隨意,‘貴客’這兩個字中,會充滿了柔媚和巴結,不像是這跑腿一樣,你也知道他隻是客氣客氣,這生意若是談不攏了,他不做也可以,他的語氣裏有一種很陌生的東西,徐振之不知道該怎麽形容,但是,他知道敏朝的百姓們——不止是地位卑微的跑腿,便連一般的百姓富戶,也很少擁有這種東西。
而徐振之本能地很喜歡這種東西,即便明知道七文錢偏貴,他還是答應了下來,到了地兒之後,他抽了一張十塊錢的鈔票給跑腿,跑腿笑嘻嘻地找了他三張毛票,徐振之看也不看就收起來了——若是在外,少不得還要掂量一下,看看製錢的成色,若是不夠好,自然還要叫跑腿換一換的。
鈔票這個東西,如果能保證信用的話,的確是比銅錢要方便得多了,至少掖在身上方便得多了。徐振之一邊想著鈔票是否是這世上最方便的支付工具,一邊走到院門前——院門攔了柵欄,院牆旁邊設了個大棚子,棚子底下放了一溜自行車,一個老頭坐在挨著柵欄的藤椅上,一邊搖扇,一邊頭也不抬地說,“不接受讀者麵訪的哈,有意見可以寫信,讀者信箱在那裏,直接投入就可以了。”
……看來,周報的讀者前來編輯部的還真不少,徐振之不由說道,“應該許多都是來催連載故事的吧——我是來取稿費的。”
“可有信件?”老頭抬起頭來了,“確實,來催稿的最多,但也有來約架的,尤其是那個天一君子,筆墨如刀,多少人要來編輯部守株待兔,等他送稿子來的時候,和他拚個拳頭大小——不必說,這都是筆墨上吵不過的。”
徐振之不由也會心一笑,這也難怪,天一君子筆下可是不客氣,天地君親師就沒有不敢罵的,有些言論,非議孔孟、褒貶聖賢,實在是過分之至,也就隻有買活周報會大喇喇地刊登出來了。
他取出編輯部的來信給老者看了,那老者大約也是有些學問的,將信看得很快,一看稱呼,立刻肅然起敬,站起來拉開了柵欄,請他進去,“原來是徐俠客,久仰!久仰!老頭子是九江人——徐大俠的那篇遊廬山記寫得真好!”
這個九江人,是如何淪落到雲縣來看大門的,其中也定然有些心酸往事,不過此時不說這些,看門老頭帶著徐振之走入水泥房——這院子明顯也是經過擴建的,衛生間的水塔在後院高高豎著,水泥平房上空是架起的大天棚——到底是周報的總編輯部,天棚上繃著棚席,又纏繞了爬山虎,剛走到棚子底下,就覺得很是蔭涼。
天棚這東西,是幾百年前便流傳下來的,可以避風雪砂石、遮陽避雨,但是也有一點不好,那就是一樣很遮光,用了天棚的院子屋子,一定是很幽暗的,不過,水泥房裏燃著沼氣燈,補充了天光的不足,幾盞沼氣燈釘在牆上,所接的管子在牆上蔓延著伸了出去,徐振之好奇地看著其中的細節——這個東西實在是太稀奇了,便是在買活軍這裏也很少見,他還是第一次能挨得這麽近呢!
“沈編輯,徐俠客來取稿費了!”
他正出神時,門子已是為他通報了起來,一時間編輯部所有長桌上,正伏案工作的眾人都抬起頭來看著徐振之,倒讓徐振之鬧了好大的紅臉,正局促時,又見一張辦公桌後,一個中年女子緩緩站起身來,麵露笑容,向徐振之走來。徐振之不由大吃了一驚,心想:這是沈編輯?沈編輯怎麽是這個樣子!
若說徐振之心底,對沈編輯有什麽設想的話,那這設想,自然是要著落到人們對於才女一向的想象和認識:仔細想想,才女似乎應該都是很消瘦的,除非是糖代,否則胖才女總是罕見。
再一個——才女似乎應該都比較憂鬱,畢竟女子善做閨怨詩,能做好閨怨詩的才女,怎麽能不幽怨呢?
若是要再說的話,才女麽,應該都是美麗的,春蘭秋菊,總有一股韻味在,便是容貌平平,氣度也當不凡,舉手投足,隻有一股超脫風度在,令人見而忘俗——這就是吳江沈氏的才女,給世人留下的印象。安貧樂道、蕙質蘭心、才貌雙全,這多是世人從她們的詩作中得到的一種印象。
徐振之對沈編輯,並無什麽男女間的傾慕,他當然可以接受沈編輯長相平平,但是,在徐振之的想象中,沈編輯應該是內斂而娟秀的,如她的注解一樣含蓄文雅,衣飾的話……徐振之不太了解女子衣飾,但他想沈編輯應該會穿輕薄的紗質長袖,不知為什麽,才女似乎是不該穿短袖的,也不該出汗,更不會下地勞作,才女的生活中除了琴棋書畫之外,似乎很難自然地填充別的東西。
沈曼君和徐振之的想象南轅北轍,她曬得褐黑,穿著短袖、中褲、草編的厚底涼鞋,脖子上和跑腿一樣也圍了一條毛巾,這是衣著上讓徐振之吃驚的地方,但最大的不同並不在此,也不在於她的膚色(才女可以曬黑嗎?)——而是在於她的神色。
沈編輯滿麵的笑容裏,流露出一種讓徐振之很熟悉的感覺,他很難尋找合適的詞來形容,如果非要說的話,他會說,這種感覺——可以說是一種‘官’味。
官味和官架子不同,並非是那種在高高在上與奴顏婢膝之間來回切換的架勢,徐振之自然是見過許多官的,非要說的話,官味,是一種和權力接觸久了之後,自然而然浸淫出的氣質,對於他這個完全放棄接近權力的人來說,這種極度的自信與威權是很顯眼的——為官者,自信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對許多人產生影響,因此油然而生的一種矜持和自重,就叫做官味。投注而來的眼神中,帶有的一種評估和掂量,也可以叫做官味。
徐振之對於官味,談不上反感,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氣質,商人有商人味,牙人也有牙人特有的氣質,他隻是沒想到這樣的氣質會出現在一個聞名遐邇的才女身上。如果沈曼君消瘦而憂鬱,瞧著總有點兒緊張似的,他會嗟歎但不會詫異,因為才貌雙全、富貴風流隻是才女的最高配置,也有許多才女是清瘦、多病而哀愁的。
但沈曼君一點不清瘦,也不蒼白,她恰好是清瘦蒼白的反麵,雖然個子矮,但胳膊圓滾滾的——不是豐腴,是結實,徐振之還在她辦公桌腳底下看到了石質啞鈴的一角,而且,她紅光滿麵,聲音洪亮,看起來很習慣於掌握住全場的節奏,和徐振之應酬時,嫻熟得讓徐振之意識到,他才是那個更羞澀的人——徐振之和所有新來買活軍這裏的外來人一樣,對於和女子交際是很生澀的。
不像是沈曼君,你不但看得出她很能找到節奏,而且也能看得出,她對徐振之在周報上的連載,很有自己的看法和規劃,徐振之對於這種全新的女性,很難以完全形容,非得要說的話,他要用個白話一些的形容詞——他覺得沈編輯不但是熱愛她的工作這麽簡單,她可以說是完全沉醉於這份工作了,而且,徐振之深心裏認為,沈編輯沉醉的不止是這份工作本身,而且,她更沉醉於這份工作所帶來的權力。
《周報》的影響力,一定比徐振之想的還要更廣,才會讓沈編輯在潛移默化之中,有了這樣的轉變。她一定是多次接觸到了對於周報非常敬重和狂熱的人群,意識到了自己的權威,才這樣熱衷於擴張自己的影響力——編輯部的眾人,對於徐振之都是很好奇,很仰慕的,尤其是采風使張宗子,一心想和徐振之好好嘮嘮他是如何在敏朝境內廣泛遊曆的,不過,沈編輯一直有意無意在強調一點:徐振之是她挖掘出來的專欄作家,當然也是她的客人。
徐振之對於任何形式的爭權奪利並不感興趣,他對沈編輯,談不上反感也說不上多麽親近,說實話,他自覺自己的專欄,份量也沒有重到引來其他編輯覬覦的程度。不過,對於這種不了解的事情,他也就不多加評論了,他這次過來的目的,除了拿稿費、交幾期稿之外,還有就是打聽兩件事——遊記出版,還有下南洋的事情。
這幾件事當然都辦得很順利,沈編輯是吳江人,他們姑蘇老鄉在這裏就有開了印書社,而且是和周報的印刷廠合作,書籍質量、裝幀絕對勝過一般的書房,下南洋的事,更是不必說了,沈編輯立刻就笑了起來,“這就是緣分了,我們正在說這件事呢,不知寫信來不來得及,還想派人特意去江陰找人——徐先生既然本就有去南洋觀覽的心思,那就再好不過了,正好和我們張大采風使結伴上路,一個做深度報道,一個做旅遊景點宣傳,最是互補不過!”
說著,便忙寫了一封便箋,叫傳達室的聽差立刻送到衙門裏去,壓低聲音有些神神秘秘地對徐振之說,“六姐之前已有所吩咐,若是您來了雲縣,要告訴她一聲——可見先生是命中注定,大有一番成就之人,若是這幾日六姐有閑空,隻怕先生能有麵聖的機會,也不好說呢!”
能夠覲見真神,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拒絕的殊榮,徐振之又驚又喜,隻是對於‘命中注定大有一番成就’,還頗感困惑,張宗子熱心為他解惑道,“六姐來自數百年後的另一碗水,對於我們來說,自然便能夠前知……”
這裏頭的說法,神神叨叨,徐振之不算愚笨,也是好一會兒才勉強理解過來,知道自己原來是青史留名之輩,一時大為驚詫,心中實在不可置信,卻也有些暗喜,深感自己一些自卑自鄙之念,可以就此收歇,他見張宗子神采飛揚,沈編輯借故走開,心中也是一動,便知道張宗子和他也是同道中人,名字都能被謝六姐記住,將來必定也是有些事跡,而沈編輯等人,隻怕就沒有這份殊榮了。
能被記住,其實不代表有什麽特殊的待遇,隻是心中油然而生一種榮譽感,似乎不能辜負了自己原本——在將來應該擁有的名聲,徐振之心中又是雀躍又有一點子心虛,百感交集之餘,又複好奇之至,不由低聲問道,“張兄弟,六姐可曾說過,我是做了怎樣的成就,又有了如何的結果?”
張宗子瞧他一會兒,神情鄭重,似乎正在掂量著是否要告訴徐振之,徐振之被他看得越發緊張,雙手不由緊握成拳,隻祈求地望著張采風使。
“確然是說過的……”
張宗子左右看了看,終於下定決心,攬著徐振之的肩膀,附耳低聲道,“六姐說……徐兄你……最後死掉啦!”
徐振之再沒想到張宗子說出這麽一句話來,一時間瞠目結舌,一句話也說不出口,張宗子拍了拍徐振之的肩膀,衝他眨眨眼,一副自己說得再不會有錯的篤定模樣,將雙手一背,吹起口哨,悠然自得地踱出了辦公室,“走嘍,走嘍,采風去嘍——”
他哈哈大笑了起來,牽過一輛木輪車跳將上去,車鈴聲很快回蕩在了萬裏無雲的青空之中。
【叮鈴鈴、叮鈴鈴】——“走嘍,走嘍,下南洋采風去嘍!”:,,
這些跑腿,不再是那些半大孩子們了——孩子們也跑腿,還做報童,但是現在隨著木輪自行車的普及,這些成年的跑腿也成了買活軍這裏特有的風景線,徐振之來此的第一天便已經知道了這種自行車的用法:可以送信,可以送餐,也可以載人,若是他們沒活兒的時候,蹬車載人去目的地,速度很快,收費在五文起,比較適合有些有急事的商賈,一般的工人行人,自然還是寧可自己腿著去,也不願意付這份價錢。
若是在平時,徐振之當然也願意自己走,但今日是去編輯部,見的是通信已久,為買活周報做注的沈編輯。徐振之私心裏是很欽佩沈編輯的,因為她能為謝六姐的文章做注,而且,就屬她做得最好最拿手,謝六姐的許多文章,徐振之不羞於承認,如果沒有沈編輯的注解,他是不容易讀懂的,至少不那麽容易吃透。
去見文人墨客,自然在意形象,再說沈編輯又是個女子——這件事情,也已經逐漸在兩江南北傳揚開來了,人們都傳說她是吳江沈氏的才女,由於買活軍那裏女子做官做事的很多,而且吳江沈氏又非常有名,許多人都很采信這個說法,對此的態度也是褒貶不一——
許多人都感慨沈氏有才無節,居然被買活軍的名利給邀買了過去,但是,即便是這些人,也不得不承認,女娘們到了買活軍,簡直是如虎添翼,再厲害不過了,沈編輯的注是做得很好的,很多文人想要自己給謝六姐的文章做注,但是斟酌詞句之後,發現自己的注解也很難勝過沈編輯。
凡是男文人,去見才女的時候,總是格外注意一切細節,尤其是這種仰慕已久的才女,幾乎可以說得上是畢恭畢敬了,徐振之微微猶豫片刻,便坐到自行車後座上,說了句,“去周報編輯部——多少錢?”
“有些遠,七文吧?得騎好一會呢,您貴體也是威猛沉重。”
跑腿身上的汗腥氣立刻傳了過來,還有清爽的澡豆氣息,這種氣味上的體驗,是徐振之從前無法想象的,他簡直不知道謝六姐是如何讓這些勞苦人民都擺脫了那股子死蔥爛蒜般的體味,買活軍這裏正值盛夏,天氣非常炎熱,這些做體力活的百姓都出了很多汗,但是並不邋遢,原來這兩個形容詞之間的確存在區別——跑腿身上的汗衫雖然洗得很破舊了,但還是相當的幹淨,說明他每天都有搓洗,並沒有絲毫的懈怠,他搭在胸口擦汗的毛巾也很白。
做粗活的人——買活軍管他們叫勞動者——並不天然就是又髒又臭的,並不天然就隻配被老爺太太們看不起,這是買活軍這裏不知怎麽就深入人心的概念。如果說買活軍這一處,有什麽人文是最讓徐振之歎為觀止的,除了那些燈具之外,便是這種說不出的人文氛圍。
這個跑腿的收入固然是不如徐振之,社會地位也有很大的差別——敏朝的跑腿大概也會和老爺討價還價,多要一些賞錢——但是,他們的語氣不會這麽輕鬆隨意,‘貴客’這兩個字中,會充滿了柔媚和巴結,不像是這跑腿一樣,你也知道他隻是客氣客氣,這生意若是談不攏了,他不做也可以,他的語氣裏有一種很陌生的東西,徐振之不知道該怎麽形容,但是,他知道敏朝的百姓們——不止是地位卑微的跑腿,便連一般的百姓富戶,也很少擁有這種東西。
而徐振之本能地很喜歡這種東西,即便明知道七文錢偏貴,他還是答應了下來,到了地兒之後,他抽了一張十塊錢的鈔票給跑腿,跑腿笑嘻嘻地找了他三張毛票,徐振之看也不看就收起來了——若是在外,少不得還要掂量一下,看看製錢的成色,若是不夠好,自然還要叫跑腿換一換的。
鈔票這個東西,如果能保證信用的話,的確是比銅錢要方便得多了,至少掖在身上方便得多了。徐振之一邊想著鈔票是否是這世上最方便的支付工具,一邊走到院門前——院門攔了柵欄,院牆旁邊設了個大棚子,棚子底下放了一溜自行車,一個老頭坐在挨著柵欄的藤椅上,一邊搖扇,一邊頭也不抬地說,“不接受讀者麵訪的哈,有意見可以寫信,讀者信箱在那裏,直接投入就可以了。”
……看來,周報的讀者前來編輯部的還真不少,徐振之不由說道,“應該許多都是來催連載故事的吧——我是來取稿費的。”
“可有信件?”老頭抬起頭來了,“確實,來催稿的最多,但也有來約架的,尤其是那個天一君子,筆墨如刀,多少人要來編輯部守株待兔,等他送稿子來的時候,和他拚個拳頭大小——不必說,這都是筆墨上吵不過的。”
徐振之不由也會心一笑,這也難怪,天一君子筆下可是不客氣,天地君親師就沒有不敢罵的,有些言論,非議孔孟、褒貶聖賢,實在是過分之至,也就隻有買活周報會大喇喇地刊登出來了。
他取出編輯部的來信給老者看了,那老者大約也是有些學問的,將信看得很快,一看稱呼,立刻肅然起敬,站起來拉開了柵欄,請他進去,“原來是徐俠客,久仰!久仰!老頭子是九江人——徐大俠的那篇遊廬山記寫得真好!”
這個九江人,是如何淪落到雲縣來看大門的,其中也定然有些心酸往事,不過此時不說這些,看門老頭帶著徐振之走入水泥房——這院子明顯也是經過擴建的,衛生間的水塔在後院高高豎著,水泥平房上空是架起的大天棚——到底是周報的總編輯部,天棚上繃著棚席,又纏繞了爬山虎,剛走到棚子底下,就覺得很是蔭涼。
天棚這東西,是幾百年前便流傳下來的,可以避風雪砂石、遮陽避雨,但是也有一點不好,那就是一樣很遮光,用了天棚的院子屋子,一定是很幽暗的,不過,水泥房裏燃著沼氣燈,補充了天光的不足,幾盞沼氣燈釘在牆上,所接的管子在牆上蔓延著伸了出去,徐振之好奇地看著其中的細節——這個東西實在是太稀奇了,便是在買活軍這裏也很少見,他還是第一次能挨得這麽近呢!
“沈編輯,徐俠客來取稿費了!”
他正出神時,門子已是為他通報了起來,一時間編輯部所有長桌上,正伏案工作的眾人都抬起頭來看著徐振之,倒讓徐振之鬧了好大的紅臉,正局促時,又見一張辦公桌後,一個中年女子緩緩站起身來,麵露笑容,向徐振之走來。徐振之不由大吃了一驚,心想:這是沈編輯?沈編輯怎麽是這個樣子!
若說徐振之心底,對沈編輯有什麽設想的話,那這設想,自然是要著落到人們對於才女一向的想象和認識:仔細想想,才女似乎應該都是很消瘦的,除非是糖代,否則胖才女總是罕見。
再一個——才女似乎應該都比較憂鬱,畢竟女子善做閨怨詩,能做好閨怨詩的才女,怎麽能不幽怨呢?
若是要再說的話,才女麽,應該都是美麗的,春蘭秋菊,總有一股韻味在,便是容貌平平,氣度也當不凡,舉手投足,隻有一股超脫風度在,令人見而忘俗——這就是吳江沈氏的才女,給世人留下的印象。安貧樂道、蕙質蘭心、才貌雙全,這多是世人從她們的詩作中得到的一種印象。
徐振之對沈編輯,並無什麽男女間的傾慕,他當然可以接受沈編輯長相平平,但是,在徐振之的想象中,沈編輯應該是內斂而娟秀的,如她的注解一樣含蓄文雅,衣飾的話……徐振之不太了解女子衣飾,但他想沈編輯應該會穿輕薄的紗質長袖,不知為什麽,才女似乎是不該穿短袖的,也不該出汗,更不會下地勞作,才女的生活中除了琴棋書畫之外,似乎很難自然地填充別的東西。
沈曼君和徐振之的想象南轅北轍,她曬得褐黑,穿著短袖、中褲、草編的厚底涼鞋,脖子上和跑腿一樣也圍了一條毛巾,這是衣著上讓徐振之吃驚的地方,但最大的不同並不在此,也不在於她的膚色(才女可以曬黑嗎?)——而是在於她的神色。
沈編輯滿麵的笑容裏,流露出一種讓徐振之很熟悉的感覺,他很難尋找合適的詞來形容,如果非要說的話,他會說,這種感覺——可以說是一種‘官’味。
官味和官架子不同,並非是那種在高高在上與奴顏婢膝之間來回切換的架勢,徐振之自然是見過許多官的,非要說的話,官味,是一種和權力接觸久了之後,自然而然浸淫出的氣質,對於他這個完全放棄接近權力的人來說,這種極度的自信與威權是很顯眼的——為官者,自信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對許多人產生影響,因此油然而生的一種矜持和自重,就叫做官味。投注而來的眼神中,帶有的一種評估和掂量,也可以叫做官味。
徐振之對於官味,談不上反感,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氣質,商人有商人味,牙人也有牙人特有的氣質,他隻是沒想到這樣的氣質會出現在一個聞名遐邇的才女身上。如果沈曼君消瘦而憂鬱,瞧著總有點兒緊張似的,他會嗟歎但不會詫異,因為才貌雙全、富貴風流隻是才女的最高配置,也有許多才女是清瘦、多病而哀愁的。
但沈曼君一點不清瘦,也不蒼白,她恰好是清瘦蒼白的反麵,雖然個子矮,但胳膊圓滾滾的——不是豐腴,是結實,徐振之還在她辦公桌腳底下看到了石質啞鈴的一角,而且,她紅光滿麵,聲音洪亮,看起來很習慣於掌握住全場的節奏,和徐振之應酬時,嫻熟得讓徐振之意識到,他才是那個更羞澀的人——徐振之和所有新來買活軍這裏的外來人一樣,對於和女子交際是很生澀的。
不像是沈曼君,你不但看得出她很能找到節奏,而且也能看得出,她對徐振之在周報上的連載,很有自己的看法和規劃,徐振之對於這種全新的女性,很難以完全形容,非得要說的話,他要用個白話一些的形容詞——他覺得沈編輯不但是熱愛她的工作這麽簡單,她可以說是完全沉醉於這份工作了,而且,徐振之深心裏認為,沈編輯沉醉的不止是這份工作本身,而且,她更沉醉於這份工作所帶來的權力。
《周報》的影響力,一定比徐振之想的還要更廣,才會讓沈編輯在潛移默化之中,有了這樣的轉變。她一定是多次接觸到了對於周報非常敬重和狂熱的人群,意識到了自己的權威,才這樣熱衷於擴張自己的影響力——編輯部的眾人,對於徐振之都是很好奇,很仰慕的,尤其是采風使張宗子,一心想和徐振之好好嘮嘮他是如何在敏朝境內廣泛遊曆的,不過,沈編輯一直有意無意在強調一點:徐振之是她挖掘出來的專欄作家,當然也是她的客人。
徐振之對於任何形式的爭權奪利並不感興趣,他對沈編輯,談不上反感也說不上多麽親近,說實話,他自覺自己的專欄,份量也沒有重到引來其他編輯覬覦的程度。不過,對於這種不了解的事情,他也就不多加評論了,他這次過來的目的,除了拿稿費、交幾期稿之外,還有就是打聽兩件事——遊記出版,還有下南洋的事情。
這幾件事當然都辦得很順利,沈編輯是吳江人,他們姑蘇老鄉在這裏就有開了印書社,而且是和周報的印刷廠合作,書籍質量、裝幀絕對勝過一般的書房,下南洋的事,更是不必說了,沈編輯立刻就笑了起來,“這就是緣分了,我們正在說這件事呢,不知寫信來不來得及,還想派人特意去江陰找人——徐先生既然本就有去南洋觀覽的心思,那就再好不過了,正好和我們張大采風使結伴上路,一個做深度報道,一個做旅遊景點宣傳,最是互補不過!”
說著,便忙寫了一封便箋,叫傳達室的聽差立刻送到衙門裏去,壓低聲音有些神神秘秘地對徐振之說,“六姐之前已有所吩咐,若是您來了雲縣,要告訴她一聲——可見先生是命中注定,大有一番成就之人,若是這幾日六姐有閑空,隻怕先生能有麵聖的機會,也不好說呢!”
能夠覲見真神,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拒絕的殊榮,徐振之又驚又喜,隻是對於‘命中注定大有一番成就’,還頗感困惑,張宗子熱心為他解惑道,“六姐來自數百年後的另一碗水,對於我們來說,自然便能夠前知……”
這裏頭的說法,神神叨叨,徐振之不算愚笨,也是好一會兒才勉強理解過來,知道自己原來是青史留名之輩,一時大為驚詫,心中實在不可置信,卻也有些暗喜,深感自己一些自卑自鄙之念,可以就此收歇,他見張宗子神采飛揚,沈編輯借故走開,心中也是一動,便知道張宗子和他也是同道中人,名字都能被謝六姐記住,將來必定也是有些事跡,而沈編輯等人,隻怕就沒有這份殊榮了。
能被記住,其實不代表有什麽特殊的待遇,隻是心中油然而生一種榮譽感,似乎不能辜負了自己原本——在將來應該擁有的名聲,徐振之心中又是雀躍又有一點子心虛,百感交集之餘,又複好奇之至,不由低聲問道,“張兄弟,六姐可曾說過,我是做了怎樣的成就,又有了如何的結果?”
張宗子瞧他一會兒,神情鄭重,似乎正在掂量著是否要告訴徐振之,徐振之被他看得越發緊張,雙手不由緊握成拳,隻祈求地望著張采風使。
“確然是說過的……”
張宗子左右看了看,終於下定決心,攬著徐振之的肩膀,附耳低聲道,“六姐說……徐兄你……最後死掉啦!”
徐振之再沒想到張宗子說出這麽一句話來,一時間瞠目結舌,一句話也說不出口,張宗子拍了拍徐振之的肩膀,衝他眨眨眼,一副自己說得再不會有錯的篤定模樣,將雙手一背,吹起口哨,悠然自得地踱出了辦公室,“走嘍,走嘍,采風去嘍——”
他哈哈大笑了起來,牽過一輛木輪車跳將上去,車鈴聲很快回蕩在了萬裏無雲的青空之中。
【叮鈴鈴、叮鈴鈴】——“走嘍,走嘍,下南洋采風去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