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奈子房胡同到買活軍使館,若是平時也就是一刻鍾的路程,今日因為下雪,木頭嶽父便囑咐大舅子送他們過去——木頭一家,在老胡同的家境算是數一數二的了,木頭大伯從前便是大漢將軍,他自己幾個兒子都不中用,不如木頭高大,因此便讓木頭承了這個缺,說的親事也是錦衣衛裏的小百戶人家。
這一點,從木頭嶽家的架勢就看得出來了:他們家有驢車,還養了一匹馬,這會兒讓木頭媳婦、衛姑娘盤腿坐在青布小車裏,餘下三個男人步行,順著胡同走了一盞茶功夫,便拐到了大道上,大道上沒積雪好走些,這裏因為要過車馬,雪一停護軍就上陣鏟雪,驢車跑在上頭不打滑,否則,那真是比人走得還慢,一步一趔趄,唯一好的一點,便是坐在車裏至少有個擋風的,再抱個暖爐,能暖和些。
“這就開始采冰了?這河還沒凍瓷實吧。”
見金水河上有些人影,幾人也不由得指指點點,都知道那是小中人在查看冰的厚度,等到數九寒冬,就要組織人來采冰了,這也是京城的一樁生意,金水河的冰隻許皇家采,什刹海等後三海處,附近的寺廟也會前去采冰,到了炎炎夏日,捧出冰碗子招待香客。
又有小販去買了冰來,鑿碎了加在飲子裏,走街串巷的叫賣,在夏天這門生意也很有賺頭,不過,隻有平民百姓會買——這都是河裏鑿出來的冰,泥沙俱在的,有些甚至還有浮萍,做冰碗子倒也罷了,隻是一個冰鎮果子的容器,可加在飲子裏一起喝,那可就太不講究了!
“這不是采冰,是驗看冰麵,要在這一段做冰嬉呢,也不知是宮中哪個貴人起興了。如今皇帝在別宮住,從他那兒過來這一段河麵近!”
“冬日裏果然還是住在別府舒服些。”
“那您說呢,光是一份暖氣、鍋爐和冷熱水淋浴,別宮就是獨一份了,況且又省錢,從前冬日洗一次澡,要開浴德堂,那花費海了去了,別宮那算什麽呀?就是幾頭驢,些許柴火,一個鍋爐的事,聽說還有禦史上本,要關封空虛宮室,省些嚼用出來,安撫關陝呢!”
木頭的消息自然靈通,他大舅子也是廠衛中人——倒不是什麽讓人色變的密探,但隻要沾了廠衛的邊,如今就是炙手可熱,消息比木頭還多,言談隨意便是衛姑娘平時難以接觸的官場故事、宮中秘聞,“又有說如此成何體統的,皇爺批複:從前說要省錢,現在真省了又多嘴。宮中因此爭執不下,年前怕也拿不出定論來了——隻是,若裁撤了宮中人手,又有不知多少宮女子、中人,無個生計了。”
一頭說,一頭嗟歎,兩個女娘貼著車壁聽外頭男人們說話,不知不覺也就到了買活軍使館這裏,衛姑娘對此處是不陌生的,她多次前來這裏,上課、做工,總之是和買活軍的女娘結交。也就是前段時間自個兒忙,這才少來了——買活軍使館分了兩個門,一個是平時進客人,舉辦儀式的禮門,雖然高軒巍峨,但除了之前開專場時,客人從這裏進之外,平時使用的機會很少,一旁的胡同裏還有一個小門,就連使團成員沒事也都多從小門進出。
今日,這小門前也是十分熱鬧,光是驢車就有二十來輛,都列成隊在胡同裏排隊候著,還好,買活軍所在的這一片,本就較偏僻,多是高門大戶的莊子,地方也大,這條胡同對過也是別人的府邸,隻開了一個角門也常年鎖著,否則,這些驢車要是排在衛姑娘家那條胡同裏,非得把大家都堵得出不了門不可。
“這是在做什麽?超市又在上貨了嗎?玻璃已經修好了?”
木頭大舅子此時已經把驢子指揮著排到了隊伍末尾,看來這些驢車的來路原來在此,木頭道,“應該都是來運煤的,這是第二撥了吧?”
幾個車夫匆匆在這裏指揮驢車前行,口中搭腔道,“正是呢,今早剛去南城走了一圈,這會來往各處運去。”
“煤?”
在北方的冬日,煤、柴這兩個字,能撥動每個老百姓的心弦,衛大郎和衛姑娘的耳朵豎起來了,“這是打哪運來的煤?”
“南洋!”
這是出人意表的答案——自古以來,京城的煤就一向是城中百姓的一塊心病,自從定都京城之後,京城的煤柴一向是嚴峻問題,二百多年來,先後砍禿了幾座山脈,使得京城一帶的天候日益變差,常起‘黃風’,此後實在沒有辦法,隻能開放了西山有限的區域,令民窯采煤,送到煤市街販賣:西山產煤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因為本也是皇陵所在,所以一向嚴格把守,禁止任何煤窯開設,寧可先去砍樹來燒炭,這在後人來看,其實是相當短視無腦的政策,《買活周報》就曾撰文批評過這種做法的無知,認為這破壞了京城一帶的生態。
這還不算完,稅吏厘定的煤礦課稅銀子,又不知惹來了多少煤工鬧事,直到這幾年來,取消了西山煤課,又有買活軍處供應的蜂窩煤,京城的煤炭供應這才逐漸趨於穩定:達官貴人、大戶人家,一般都是用上等的木炭,再加上買活軍供應的蜂窩煤。而由於木炭在本地十分昂貴(京城附近可以燒炭的樹木已經極少),本地百姓主要是用西山煤自己私下製成的煤球,以及每年砍伐灌木叢得到的細小柴火,作為過冬的主要燃料。
按照往年的情況來看,因為煤球技術的出現,百姓們冬日取暖的情況本來是日趨轉好的,但天氣轉冷,又對衝了技術進步帶來的提升,京中百姓冬日饑寒的情況這兩年間又複再現,尤其是今年,南城大批百姓始終住在窩棚中,原房子所在重建非常緩慢,南城本就貧賤,每年也要冷死不少人的,今年更是不必說了。
雖然也有大戶人家前去施粥施藥,還有施衣的,但也無法改變最基本的事實:窩棚取暖,消耗的燃料肯定要比在屋子裏更多。而北方是一定需要燃料取暖的,光靠衣服撐不下去。西山煤礦的產量又很有限,今年的需求還大,於是價格上又水漲船高,在最需要煤的時候,煤價最高。這不是一兩碗熱粥能解決的問題,南城如今還有流氓到處搶柴搶煤的,甚至鬧出人命的情況都不少見。
對於南城亂象,朝廷還是很重視的,畢竟這是在眼皮底下的事情,廠衛、護軍都有出麵維係秩序,但讓人很吃驚的是,一如既往,會想著從根子上解決這個問題的,還是買活軍——“買活軍今年不是收複了呂宋嗎?呂宋本島也有煤礦,而且那是露天煤礦,開采難度很小。
弗朗機人已經組織土人開采了一部分,積存的煤蓄,全都便宜了買活軍,呂宋那裏,百姓唯一用的到煤礦的地方,就是燒火做飯,那也不是非煤不可,他們那裏可以做燃料的東西太多了,采出的煤原本也是作為商品運走,買活軍本來就是用船北運,作為對冬日燃料的補充,不過是勻出幾船煤北上的事,周濟這些災民的煤不就有了嗎?
——七月裏就有船往這裏運了,這不是在冬天堪堪趕到?這就是六姐見事深遠的地方了,屈指算來,應該是剛收到王恭廠地動的消息,便做了如此安排,方才能趕得及那!”
木頭大舅子並不掩飾自己對買活軍的欽佩,就連對買活軍相對陌生的衛大郎,也禁不住雙手合十,虔誠地念了一聲,“大慈大悲六姐菩薩——這些煤塊全都是要舍到南城去的嗎?”
“嗯,這不是這幾天大冷了麽?使館便秉明朝廷,願把煤塊在京城各處布施,這事兒沒有回絕的理,不過,使團不肯把煤塊一發交割給朝廷,要按自己的想法去散煤,朝廷也隻能許了,便派出我們前來襄助。”
木頭笑道——他們這些大漢將軍,五月時就和買活軍的調查團結下了緣分,因五月間的事,護軍人手不足,這些大漢將軍,平日裏隻在空蕩蕩的前三宮站班,並非皇帝帶去別宮的心腹護衛,卻是閑人一批,今年便得了差使,到處奔走,大冷的天,又要來幫著買活軍奔走辦事——不過這差事也比在冬日裏站班巡邏要好,至少不那麽無聊,時間上比較隨意,而且,買活軍的使館也暖和哇。
這麽冷的天,外頭是不會站著多少人的,隻有挑夫們喊著號子,魚貫從側門往外挑著一筐筐的煤球,可往裏走上一段,就能聽到兩層小樓裏傳來鬧哄哄的人聲。衛姑娘一行人和挑夫們擦肩而過,小心地不弄髒自己的衣服:挑夫的罩衫還是那樣,破破爛爛布滿塵灰,但衛姑娘注意到,罩衫下鼓鼓囊囊——是棉襖,買活軍給挑夫們都發了棉襖?
“哦,北城至善坊也有人來了。”
對於這個二層小樓,衛姑娘是不陌生的,使團曾在這裏開過幾次識字班,她也有幸進來上過課,這會兒人還沒到屋內,便已經聽到了玻璃窗裏傳來的笑聲——剛才大冷,玻璃窗外還沒有蒙上白紙,隻是用紅紙塗江湖,糊住了窗縫,玻璃窗裏一張張笑臉往外看著,見到衛姑娘,早有些識字班認識的舊友衝她揮手了。和使館外淒冷悲切的冬日氣氛不同,使館內的氣氛是熱鬧而喜悅的,衛姑娘也不由一下露出了笑容,加快腳步掀簾子進門,“翠兒,小娥、小英,今兒咋都來了!”
一進屋,頓時一股暖氣襲來,暖烘烘,夾雜了一屋子的人味,說不上太好聞,但這份燥熱在冬日的北方實在是太新鮮了,幾乎是頃刻間,口罩就被室內的熱氣給烘得軟濕了,棉襖也顯得厚重了起來,在罩衫下悶著一身的汗,翠兒笑盈盈地上前迎過衛姑娘,又介紹著認識了木頭媳婦——木頭、木頭大舅子和衛大郎被招呼去男丁屋子裏了。
“快寬了大衣裳,不然這會兒出了汗,一會出去再被風一吹那得生病!”
閑話不說,先脫衣服,這就不難理解為何要男女分開了,這間屋子真熱得讓人無法想象!不單單是罩衫、棉襖,就連厚棉褲也真的穿不住,在屋內立刻顯得又熱、又悶、又重,這也就難怪屋內為何有一股子人味了,實在是太熱了,不洗澡的味道都被蒸了出來,衛姑娘和木頭媳婦也連忙解了衣服,甚至脫了褲子,大家都穿著毛衣褲,方才覺得舒坦一些。
“真熱啊!”
“這就是暖氣嗎?活像是到了個大澡堂子!隻是沒水!”
“都說買活軍的人愛幹淨,每日都要洗澡,若是有這暖氣,我倒明白了,有這樣的熱氣,誰不喜歡洗澡呢?要我我也天天洗澡!”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都是在稀罕著這暖氣的新鮮,木頭媳婦第一次見到水泥房,少不得左顧右盼,又對那厚厚的牆麵嘖嘖稱奇,“怪道熱氣跑不出去,這牆麵多厚實!是咱們家裏的一兩倍了!”
“正是了,這買活軍是真享福啊,可惜,超市還沒修好,否則咱們要有福去超市看看,豈不是和達官貴人們一樣了?”
“超市也能隨便去的嗎?”
“那自然不行,可若是不要工錢,隻求去洗個澡,去超市看看,怕也不是不行吧——”
“若是能洗個澡,那我也可以白幹個兩三天的。”
一屋子女人湊在一起,又多是和買活軍有淵源的,不是自己想法子湊門路來上了識字班,就是家屬和買活軍有交往,自個兒膽子也大願意出來見識的,那還能安靜得了?大膽對大膽,那是多少倍的大膽,一屋子都是嘰嘰喳喳說話的聲音,鬧得簡直都有些嘈雜了,叫人頭疼,可又透著一股說不出的喜氣和生命力。
似乎哪怕在寒冬裏,這間屋子也顯得生氣勃勃,充滿了一股蠻橫的生命力,不論身處的環境多麽艱難,也都奪不走這一屋子的人身上火一樣的活泛氣,而這陶做的,厚實的暖氣片,也更是用熱氣助長了這反季節的囂張。
“買活軍是又要開寫字班了嗎?讓我們去做教師的?”
“這可說不好呢,又叫了男丁來做什麽?”
喋喋不休的猜測中,幾個熟悉的身影掀簾子推門而入,眾人都歡喜地叫了起來,“張老師!”
“王老師!”
這些都曾是識字班的老師,也是典型的買式女娘,高個兒、短頭發,穿著立領罩衫,下頭是厚實的棉褲,進屋之後她們也忙著摘帽子、卸圍巾,見到歡喜的學生們,她們唇邊也露出了笑容。
“小英,又長高了啊!”
“衛妮兒吃胖了不少!”
和學生們多少又打了招呼,又認識了不少新來的家眷,也都能拉上家常,“木頭家的那位——我們還來你家吃過飯呢,嫂子可還記得我”?很快,屋內眾人便都消弭了緊張感,顯著地自在了起來,捧著茶杯兒聽講台上的老師們講解著她們的工作內容。
“……大家都看到門口的驢車了,這都是來運煤的,大家也都知道,今年北方天氣太冷,京城少不了要凍死人!”
“六姐菩薩大慈大悲,早在半年前就預計到,城南必定有百姓是難熬過這一冬的,當時既然派出了調查團,去了南城,那也就沒有了見死不救的道理。之前的打算,是運來幾船煤塊兒,在外城德生煤棧那裏搖成煤球兒,往南城一發,再配合廠衛、護軍的兄弟們,還有我們使館的幫辦,維係秩序,阻止大家聚合取暖,熬過這個冬天應該不難。
可沒想到,今年剛入冬就這樣冷,煤價又是飆升,這些煤,恐怕南城一帶都支應不足,同時其餘城區的百姓,也有被凍死的危險。調查團當時走遍了京城,也受到各街坊鄉親們的關照,也沒有隻關照南城的道理。因此,經過緊急商議,現在初步的打算是這樣:南城一帶,受災嚴重現在還住在窩棚裏的百姓,聽其自便,願意跟買活軍南下討生活的,跟我們去天港上船南下,願意留下的,經過裏長組織,編成一隊一隊,朝廷撥銀子抓緊建幾個火窩子過冬。”
這火窩子就猶如雞毛店一般,是大通鋪,底下是一個地窖,鋪滿了柴禾煤塊,封好之後,點上火,能夠暖上一兩個月,這種東西隻有住的人多才劃算,同時再加上屋內幾個爐子,以及多人體溫帶來的暖源,可以勉強達到在一般居民在家燒炕的暖和程度,但是內部環境之惡劣,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火窩子很容易染病,皮膚病、跳蚤、傷寒,火窩子都是常見的病源,不是說住進去了就能平安到春的,有了暖和不會凍死,但也可能被火窩子裏的惡霸欺負,奪食餓死,染病病死,所以,應該也有不少人,寧願南下去討生活,也不願意留在京城住火窩子——今年有買活軍的善心,度過去了,那明年呢?
許多沒信心在明年冬天以前,重新把屋子蓋好,過冬的柴火存好的人家,肯定會選擇盡早南下的。留下來的人,或者投親靠友,或者去住火窩子,也將大大節省煤球的用量,張老師也說得很仔細,“火窩子還是燒柴禾為主,所以我們用一部分煤球和京郊的農戶換了秸稈、柴禾,現在第一批火窩子已經封窖了,南城今年應該不至於大範圍的凍死人。”
農戶在田裏燒秸稈,這絕不是曆史悠久的事情,千百年來的傳統其實是把秸稈帶回家裏當作寶貴的燃料,開玩笑,柴禾都得上山打的時候,把秸稈一燒了之?那是不打算過日子了!
在京郊一帶,柴禾的價格頗貴,不過再貴也沒有比煤球更貴的,這麽一騰挪,買活軍手裏就有很多煤球的餘量了,他們當然不會把它賣掉,而是準備用這些餘量來周濟其餘三個城區的老百姓。“尤其是那些家裏燒不起炕,隻能用火盆、爐子取暖的人家,今年怕是很難過的,他們備的燃料很可能並不足,這樣的人家,咱們一家給一點,說不得就多了一戶人家從冬天熬過來了。”
這可是讓人眼圈發紅的大好事啊!屋內的女娘們,家裏多數還不至於如此緊巴——有能力和買活軍往來的家眷,她們的日子不會差,而衛妮兒這些識字班女娘呢,就算一開始低,可有這份能耐,又有了從買活軍那裏獲得的一點資源,不說富足吧,至少今年不用忍饑受凍,還是可以保證自家的柴禾供應的。
但她們見到的那些窮朋友們呢?冬天對於他們來說,實在就很難過了,倘若能得到一二百斤煤球的補充,真的就是爐子能不能燒得旺些兒的區別,旺一些兒,家裏人感到了暖和,那就少了一絲被凍病的可能。這樣的人家,哪裏又是能病得起的呢?一個煤球,有時候真就是團圓與分離,就是安穩和滅門之間的不同!
“六姐慈悲!”
“天上哪兒能掉得下這樣好的菩薩呀!”
她們迫不及待地頌揚起謝六姐來了,要讓老師們再三地維持氣氛,這才重新安靜下來,又懷著殘存的疑惑望向了老師們:買活軍要做善事,到處布施煤球,召集了四九城各街坊的熟人來幫忙,這是好事兒,也解釋了那些驢車和挑夫,說實話,這樣積德的好事,便是沒錢也願做的。
但是,這些事為何要特意找這麽多女娘過來呢?甚至於,很多家眷都清楚,她們的丈夫、父親、兄弟、子侄之所以被邀請過來,還是因為買活軍相中了她們會寫拚音,會算數,雖然沒去讀過識字班,但也擁有了掃盲班畢業的能力。
“接下來便要說到這事兒怎麽辦了,我們的人手不夠,才從各處請了你們這些膽□□利,潑辣爽快又知書達禮的新老朋友們過來。”
還好,老師們也沒有吊胃口的意思,而是很爽快地解釋了起來。“請你們過來呢,一個是因為你們能甄別各街坊的情況,可以保證把煤球給那些真正需要它們救命的老弱病殘窮。
再一個,也是因為你們能記賬,能幫我們監督著這些煤球不被貪汙了去,幾方監督這是我們做善事的必須標準。
第三個呢,就是因為,我們找來的幫手挑夫,隻管把煤球運到地頭,四處去吆喝幾聲,聯絡裏正……”
說話的胡老師拖長了聲音,“但是,你們也聽說了最近外頭流傳的小報,那些亂七八糟的,針對我們買式女娘的議論。”
她麵上浮現一絲煞氣,任何人如果看到這個表情,都會為胡老師的敵人擔心的,因為胡老師就正是最買式的彪悍女娘。“作為對策,這一次買活軍賑濟,所有發煤到手的環節,都必須由買式女娘完成!誰瞧不起買式女娘,誰就不準從我們買活軍手裏得煤!”
“怎麽樣,到街坊間,拋頭露麵、高聲喊話、風吹雪打,親手稱煤、發煤——姑娘們,今日請你們到此,就問一句,你們有沒有這個膽量!”:,,
這一點,從木頭嶽家的架勢就看得出來了:他們家有驢車,還養了一匹馬,這會兒讓木頭媳婦、衛姑娘盤腿坐在青布小車裏,餘下三個男人步行,順著胡同走了一盞茶功夫,便拐到了大道上,大道上沒積雪好走些,這裏因為要過車馬,雪一停護軍就上陣鏟雪,驢車跑在上頭不打滑,否則,那真是比人走得還慢,一步一趔趄,唯一好的一點,便是坐在車裏至少有個擋風的,再抱個暖爐,能暖和些。
“這就開始采冰了?這河還沒凍瓷實吧。”
見金水河上有些人影,幾人也不由得指指點點,都知道那是小中人在查看冰的厚度,等到數九寒冬,就要組織人來采冰了,這也是京城的一樁生意,金水河的冰隻許皇家采,什刹海等後三海處,附近的寺廟也會前去采冰,到了炎炎夏日,捧出冰碗子招待香客。
又有小販去買了冰來,鑿碎了加在飲子裏,走街串巷的叫賣,在夏天這門生意也很有賺頭,不過,隻有平民百姓會買——這都是河裏鑿出來的冰,泥沙俱在的,有些甚至還有浮萍,做冰碗子倒也罷了,隻是一個冰鎮果子的容器,可加在飲子裏一起喝,那可就太不講究了!
“這不是采冰,是驗看冰麵,要在這一段做冰嬉呢,也不知是宮中哪個貴人起興了。如今皇帝在別宮住,從他那兒過來這一段河麵近!”
“冬日裏果然還是住在別府舒服些。”
“那您說呢,光是一份暖氣、鍋爐和冷熱水淋浴,別宮就是獨一份了,況且又省錢,從前冬日洗一次澡,要開浴德堂,那花費海了去了,別宮那算什麽呀?就是幾頭驢,些許柴火,一個鍋爐的事,聽說還有禦史上本,要關封空虛宮室,省些嚼用出來,安撫關陝呢!”
木頭的消息自然靈通,他大舅子也是廠衛中人——倒不是什麽讓人色變的密探,但隻要沾了廠衛的邊,如今就是炙手可熱,消息比木頭還多,言談隨意便是衛姑娘平時難以接觸的官場故事、宮中秘聞,“又有說如此成何體統的,皇爺批複:從前說要省錢,現在真省了又多嘴。宮中因此爭執不下,年前怕也拿不出定論來了——隻是,若裁撤了宮中人手,又有不知多少宮女子、中人,無個生計了。”
一頭說,一頭嗟歎,兩個女娘貼著車壁聽外頭男人們說話,不知不覺也就到了買活軍使館這裏,衛姑娘對此處是不陌生的,她多次前來這裏,上課、做工,總之是和買活軍的女娘結交。也就是前段時間自個兒忙,這才少來了——買活軍使館分了兩個門,一個是平時進客人,舉辦儀式的禮門,雖然高軒巍峨,但除了之前開專場時,客人從這裏進之外,平時使用的機會很少,一旁的胡同裏還有一個小門,就連使團成員沒事也都多從小門進出。
今日,這小門前也是十分熱鬧,光是驢車就有二十來輛,都列成隊在胡同裏排隊候著,還好,買活軍所在的這一片,本就較偏僻,多是高門大戶的莊子,地方也大,這條胡同對過也是別人的府邸,隻開了一個角門也常年鎖著,否則,這些驢車要是排在衛姑娘家那條胡同裏,非得把大家都堵得出不了門不可。
“這是在做什麽?超市又在上貨了嗎?玻璃已經修好了?”
木頭大舅子此時已經把驢子指揮著排到了隊伍末尾,看來這些驢車的來路原來在此,木頭道,“應該都是來運煤的,這是第二撥了吧?”
幾個車夫匆匆在這裏指揮驢車前行,口中搭腔道,“正是呢,今早剛去南城走了一圈,這會來往各處運去。”
“煤?”
在北方的冬日,煤、柴這兩個字,能撥動每個老百姓的心弦,衛大郎和衛姑娘的耳朵豎起來了,“這是打哪運來的煤?”
“南洋!”
這是出人意表的答案——自古以來,京城的煤就一向是城中百姓的一塊心病,自從定都京城之後,京城的煤柴一向是嚴峻問題,二百多年來,先後砍禿了幾座山脈,使得京城一帶的天候日益變差,常起‘黃風’,此後實在沒有辦法,隻能開放了西山有限的區域,令民窯采煤,送到煤市街販賣:西山產煤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因為本也是皇陵所在,所以一向嚴格把守,禁止任何煤窯開設,寧可先去砍樹來燒炭,這在後人來看,其實是相當短視無腦的政策,《買活周報》就曾撰文批評過這種做法的無知,認為這破壞了京城一帶的生態。
這還不算完,稅吏厘定的煤礦課稅銀子,又不知惹來了多少煤工鬧事,直到這幾年來,取消了西山煤課,又有買活軍處供應的蜂窩煤,京城的煤炭供應這才逐漸趨於穩定:達官貴人、大戶人家,一般都是用上等的木炭,再加上買活軍供應的蜂窩煤。而由於木炭在本地十分昂貴(京城附近可以燒炭的樹木已經極少),本地百姓主要是用西山煤自己私下製成的煤球,以及每年砍伐灌木叢得到的細小柴火,作為過冬的主要燃料。
按照往年的情況來看,因為煤球技術的出現,百姓們冬日取暖的情況本來是日趨轉好的,但天氣轉冷,又對衝了技術進步帶來的提升,京中百姓冬日饑寒的情況這兩年間又複再現,尤其是今年,南城大批百姓始終住在窩棚中,原房子所在重建非常緩慢,南城本就貧賤,每年也要冷死不少人的,今年更是不必說了。
雖然也有大戶人家前去施粥施藥,還有施衣的,但也無法改變最基本的事實:窩棚取暖,消耗的燃料肯定要比在屋子裏更多。而北方是一定需要燃料取暖的,光靠衣服撐不下去。西山煤礦的產量又很有限,今年的需求還大,於是價格上又水漲船高,在最需要煤的時候,煤價最高。這不是一兩碗熱粥能解決的問題,南城如今還有流氓到處搶柴搶煤的,甚至鬧出人命的情況都不少見。
對於南城亂象,朝廷還是很重視的,畢竟這是在眼皮底下的事情,廠衛、護軍都有出麵維係秩序,但讓人很吃驚的是,一如既往,會想著從根子上解決這個問題的,還是買活軍——“買活軍今年不是收複了呂宋嗎?呂宋本島也有煤礦,而且那是露天煤礦,開采難度很小。
弗朗機人已經組織土人開采了一部分,積存的煤蓄,全都便宜了買活軍,呂宋那裏,百姓唯一用的到煤礦的地方,就是燒火做飯,那也不是非煤不可,他們那裏可以做燃料的東西太多了,采出的煤原本也是作為商品運走,買活軍本來就是用船北運,作為對冬日燃料的補充,不過是勻出幾船煤北上的事,周濟這些災民的煤不就有了嗎?
——七月裏就有船往這裏運了,這不是在冬天堪堪趕到?這就是六姐見事深遠的地方了,屈指算來,應該是剛收到王恭廠地動的消息,便做了如此安排,方才能趕得及那!”
木頭大舅子並不掩飾自己對買活軍的欽佩,就連對買活軍相對陌生的衛大郎,也禁不住雙手合十,虔誠地念了一聲,“大慈大悲六姐菩薩——這些煤塊全都是要舍到南城去的嗎?”
“嗯,這不是這幾天大冷了麽?使館便秉明朝廷,願把煤塊在京城各處布施,這事兒沒有回絕的理,不過,使團不肯把煤塊一發交割給朝廷,要按自己的想法去散煤,朝廷也隻能許了,便派出我們前來襄助。”
木頭笑道——他們這些大漢將軍,五月時就和買活軍的調查團結下了緣分,因五月間的事,護軍人手不足,這些大漢將軍,平日裏隻在空蕩蕩的前三宮站班,並非皇帝帶去別宮的心腹護衛,卻是閑人一批,今年便得了差使,到處奔走,大冷的天,又要來幫著買活軍奔走辦事——不過這差事也比在冬日裏站班巡邏要好,至少不那麽無聊,時間上比較隨意,而且,買活軍的使館也暖和哇。
這麽冷的天,外頭是不會站著多少人的,隻有挑夫們喊著號子,魚貫從側門往外挑著一筐筐的煤球,可往裏走上一段,就能聽到兩層小樓裏傳來鬧哄哄的人聲。衛姑娘一行人和挑夫們擦肩而過,小心地不弄髒自己的衣服:挑夫的罩衫還是那樣,破破爛爛布滿塵灰,但衛姑娘注意到,罩衫下鼓鼓囊囊——是棉襖,買活軍給挑夫們都發了棉襖?
“哦,北城至善坊也有人來了。”
對於這個二層小樓,衛姑娘是不陌生的,使團曾在這裏開過幾次識字班,她也有幸進來上過課,這會兒人還沒到屋內,便已經聽到了玻璃窗裏傳來的笑聲——剛才大冷,玻璃窗外還沒有蒙上白紙,隻是用紅紙塗江湖,糊住了窗縫,玻璃窗裏一張張笑臉往外看著,見到衛姑娘,早有些識字班認識的舊友衝她揮手了。和使館外淒冷悲切的冬日氣氛不同,使館內的氣氛是熱鬧而喜悅的,衛姑娘也不由一下露出了笑容,加快腳步掀簾子進門,“翠兒,小娥、小英,今兒咋都來了!”
一進屋,頓時一股暖氣襲來,暖烘烘,夾雜了一屋子的人味,說不上太好聞,但這份燥熱在冬日的北方實在是太新鮮了,幾乎是頃刻間,口罩就被室內的熱氣給烘得軟濕了,棉襖也顯得厚重了起來,在罩衫下悶著一身的汗,翠兒笑盈盈地上前迎過衛姑娘,又介紹著認識了木頭媳婦——木頭、木頭大舅子和衛大郎被招呼去男丁屋子裏了。
“快寬了大衣裳,不然這會兒出了汗,一會出去再被風一吹那得生病!”
閑話不說,先脫衣服,這就不難理解為何要男女分開了,這間屋子真熱得讓人無法想象!不單單是罩衫、棉襖,就連厚棉褲也真的穿不住,在屋內立刻顯得又熱、又悶、又重,這也就難怪屋內為何有一股子人味了,實在是太熱了,不洗澡的味道都被蒸了出來,衛姑娘和木頭媳婦也連忙解了衣服,甚至脫了褲子,大家都穿著毛衣褲,方才覺得舒坦一些。
“真熱啊!”
“這就是暖氣嗎?活像是到了個大澡堂子!隻是沒水!”
“都說買活軍的人愛幹淨,每日都要洗澡,若是有這暖氣,我倒明白了,有這樣的熱氣,誰不喜歡洗澡呢?要我我也天天洗澡!”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都是在稀罕著這暖氣的新鮮,木頭媳婦第一次見到水泥房,少不得左顧右盼,又對那厚厚的牆麵嘖嘖稱奇,“怪道熱氣跑不出去,這牆麵多厚實!是咱們家裏的一兩倍了!”
“正是了,這買活軍是真享福啊,可惜,超市還沒修好,否則咱們要有福去超市看看,豈不是和達官貴人們一樣了?”
“超市也能隨便去的嗎?”
“那自然不行,可若是不要工錢,隻求去洗個澡,去超市看看,怕也不是不行吧——”
“若是能洗個澡,那我也可以白幹個兩三天的。”
一屋子女人湊在一起,又多是和買活軍有淵源的,不是自己想法子湊門路來上了識字班,就是家屬和買活軍有交往,自個兒膽子也大願意出來見識的,那還能安靜得了?大膽對大膽,那是多少倍的大膽,一屋子都是嘰嘰喳喳說話的聲音,鬧得簡直都有些嘈雜了,叫人頭疼,可又透著一股說不出的喜氣和生命力。
似乎哪怕在寒冬裏,這間屋子也顯得生氣勃勃,充滿了一股蠻橫的生命力,不論身處的環境多麽艱難,也都奪不走這一屋子的人身上火一樣的活泛氣,而這陶做的,厚實的暖氣片,也更是用熱氣助長了這反季節的囂張。
“買活軍是又要開寫字班了嗎?讓我們去做教師的?”
“這可說不好呢,又叫了男丁來做什麽?”
喋喋不休的猜測中,幾個熟悉的身影掀簾子推門而入,眾人都歡喜地叫了起來,“張老師!”
“王老師!”
這些都曾是識字班的老師,也是典型的買式女娘,高個兒、短頭發,穿著立領罩衫,下頭是厚實的棉褲,進屋之後她們也忙著摘帽子、卸圍巾,見到歡喜的學生們,她們唇邊也露出了笑容。
“小英,又長高了啊!”
“衛妮兒吃胖了不少!”
和學生們多少又打了招呼,又認識了不少新來的家眷,也都能拉上家常,“木頭家的那位——我們還來你家吃過飯呢,嫂子可還記得我”?很快,屋內眾人便都消弭了緊張感,顯著地自在了起來,捧著茶杯兒聽講台上的老師們講解著她們的工作內容。
“……大家都看到門口的驢車了,這都是來運煤的,大家也都知道,今年北方天氣太冷,京城少不了要凍死人!”
“六姐菩薩大慈大悲,早在半年前就預計到,城南必定有百姓是難熬過這一冬的,當時既然派出了調查團,去了南城,那也就沒有了見死不救的道理。之前的打算,是運來幾船煤塊兒,在外城德生煤棧那裏搖成煤球兒,往南城一發,再配合廠衛、護軍的兄弟們,還有我們使館的幫辦,維係秩序,阻止大家聚合取暖,熬過這個冬天應該不難。
可沒想到,今年剛入冬就這樣冷,煤價又是飆升,這些煤,恐怕南城一帶都支應不足,同時其餘城區的百姓,也有被凍死的危險。調查團當時走遍了京城,也受到各街坊鄉親們的關照,也沒有隻關照南城的道理。因此,經過緊急商議,現在初步的打算是這樣:南城一帶,受災嚴重現在還住在窩棚裏的百姓,聽其自便,願意跟買活軍南下討生活的,跟我們去天港上船南下,願意留下的,經過裏長組織,編成一隊一隊,朝廷撥銀子抓緊建幾個火窩子過冬。”
這火窩子就猶如雞毛店一般,是大通鋪,底下是一個地窖,鋪滿了柴禾煤塊,封好之後,點上火,能夠暖上一兩個月,這種東西隻有住的人多才劃算,同時再加上屋內幾個爐子,以及多人體溫帶來的暖源,可以勉強達到在一般居民在家燒炕的暖和程度,但是內部環境之惡劣,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火窩子很容易染病,皮膚病、跳蚤、傷寒,火窩子都是常見的病源,不是說住進去了就能平安到春的,有了暖和不會凍死,但也可能被火窩子裏的惡霸欺負,奪食餓死,染病病死,所以,應該也有不少人,寧願南下去討生活,也不願意留在京城住火窩子——今年有買活軍的善心,度過去了,那明年呢?
許多沒信心在明年冬天以前,重新把屋子蓋好,過冬的柴火存好的人家,肯定會選擇盡早南下的。留下來的人,或者投親靠友,或者去住火窩子,也將大大節省煤球的用量,張老師也說得很仔細,“火窩子還是燒柴禾為主,所以我們用一部分煤球和京郊的農戶換了秸稈、柴禾,現在第一批火窩子已經封窖了,南城今年應該不至於大範圍的凍死人。”
農戶在田裏燒秸稈,這絕不是曆史悠久的事情,千百年來的傳統其實是把秸稈帶回家裏當作寶貴的燃料,開玩笑,柴禾都得上山打的時候,把秸稈一燒了之?那是不打算過日子了!
在京郊一帶,柴禾的價格頗貴,不過再貴也沒有比煤球更貴的,這麽一騰挪,買活軍手裏就有很多煤球的餘量了,他們當然不會把它賣掉,而是準備用這些餘量來周濟其餘三個城區的老百姓。“尤其是那些家裏燒不起炕,隻能用火盆、爐子取暖的人家,今年怕是很難過的,他們備的燃料很可能並不足,這樣的人家,咱們一家給一點,說不得就多了一戶人家從冬天熬過來了。”
這可是讓人眼圈發紅的大好事啊!屋內的女娘們,家裏多數還不至於如此緊巴——有能力和買活軍往來的家眷,她們的日子不會差,而衛妮兒這些識字班女娘呢,就算一開始低,可有這份能耐,又有了從買活軍那裏獲得的一點資源,不說富足吧,至少今年不用忍饑受凍,還是可以保證自家的柴禾供應的。
但她們見到的那些窮朋友們呢?冬天對於他們來說,實在就很難過了,倘若能得到一二百斤煤球的補充,真的就是爐子能不能燒得旺些兒的區別,旺一些兒,家裏人感到了暖和,那就少了一絲被凍病的可能。這樣的人家,哪裏又是能病得起的呢?一個煤球,有時候真就是團圓與分離,就是安穩和滅門之間的不同!
“六姐慈悲!”
“天上哪兒能掉得下這樣好的菩薩呀!”
她們迫不及待地頌揚起謝六姐來了,要讓老師們再三地維持氣氛,這才重新安靜下來,又懷著殘存的疑惑望向了老師們:買活軍要做善事,到處布施煤球,召集了四九城各街坊的熟人來幫忙,這是好事兒,也解釋了那些驢車和挑夫,說實話,這樣積德的好事,便是沒錢也願做的。
但是,這些事為何要特意找這麽多女娘過來呢?甚至於,很多家眷都清楚,她們的丈夫、父親、兄弟、子侄之所以被邀請過來,還是因為買活軍相中了她們會寫拚音,會算數,雖然沒去讀過識字班,但也擁有了掃盲班畢業的能力。
“接下來便要說到這事兒怎麽辦了,我們的人手不夠,才從各處請了你們這些膽□□利,潑辣爽快又知書達禮的新老朋友們過來。”
還好,老師們也沒有吊胃口的意思,而是很爽快地解釋了起來。“請你們過來呢,一個是因為你們能甄別各街坊的情況,可以保證把煤球給那些真正需要它們救命的老弱病殘窮。
再一個,也是因為你們能記賬,能幫我們監督著這些煤球不被貪汙了去,幾方監督這是我們做善事的必須標準。
第三個呢,就是因為,我們找來的幫手挑夫,隻管把煤球運到地頭,四處去吆喝幾聲,聯絡裏正……”
說話的胡老師拖長了聲音,“但是,你們也聽說了最近外頭流傳的小報,那些亂七八糟的,針對我們買式女娘的議論。”
她麵上浮現一絲煞氣,任何人如果看到這個表情,都會為胡老師的敵人擔心的,因為胡老師就正是最買式的彪悍女娘。“作為對策,這一次買活軍賑濟,所有發煤到手的環節,都必須由買式女娘完成!誰瞧不起買式女娘,誰就不準從我們買活軍手裏得煤!”
“怎麽樣,到街坊間,拋頭露麵、高聲喊話、風吹雪打,親手稱煤、發煤——姑娘們,今日請你們到此,就問一句,你們有沒有這個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