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姐兒,衛姐兒!”
一大早,衛家小院外就有人叩響了門環,還好昨夜雪已經停了,否則,叩門聲夾雜在風聲裏,怕是不用力拍門,屋裏人根本就聽不到。衛妮兒恰好也起來了,趕忙應了一聲,披了大衣裳,趿拉上哥哥的皮靴,跑出院子裏開門。“怎麽啦,出什麽事了?是張伯伯‘老’了?”
論理,巷子裏的喪事本來輪不到衛夫子一家出麵張羅,多是裏正出麵,若是木頭在家,也會有人請他過去出麵幫襯——幫襯這些事,沒有額外的報酬,不過是幾頓酒飯罷了,但積累的是住戶在本地街坊的臉麵和份量,一戶人家在胡同裏過得如何,地痞流氓乃至頑童惡婦是不是繞著走,其實就看這些,就是官府,也會多給這樣的人家好臉子。
木頭是因為職位體麵,見多識廣,在胡同裏算是第一份的,而衛家,卻並不是因為衛夫子,而是因為衛姑娘、衛大郎在過去一個多月以來,跟著買活軍東奔西走,四處發煤的舉動,讓他們在巷子中積累了很高的威望,進了臘月裏,衛妮兒已經陸續被請出門兩回了。
一回是排解鄰裏糾紛,還有一回是為將下世的老人做見證分家:分家時要有人證,這人證的意義,就是要讓老人放心,保證能按約定分好,衛妮兒能被老人相信,這不得不說她這一陣在胡同裏的地位確實是得到了夯實。
現在,再沒人敢傳她的閑話了,隔壁楊寡婦的侄兒還主動上門,願意把院子便宜租給她——他家裏也有個小子,對買學很有興趣,想讓衛妮兒看著照應照應。衛妮兒這裏倒還沒給準話——臘月、正月裏,沒有人搬家的,這房子都凍透了,就算是要租給別人也租不出去,怎麽都得等著開春了再說。
“不是張家的事兒,他還沒老呢,前兒說是還好多了,也不知道這冬天是不是又熬過來了——”
來敲門的正是高四柱家媳婦,她手裏拿了一張揭貼,衝衛妮兒討好地一笑,神神秘秘地說,“這是我男人後半晌從街邊撿回來的,說是有人在那放呢,還貼了一牆,您也知道我們家德性,一屋子湊不出一雙識字的眼睛,便連拚音都認不囫圇,這不是請您來看看嗎?若是京裏又出什麽大事了,大家也好早做個準備。若是要舍粥舍煤的——”
京裏到處貼揭貼,這場麵對老京城百姓來說並不陌生,畢竟,在報紙興起以前,揭貼其實才是輿論鬥爭的主要手段,朝中很多政治鬥爭,都體現在了不知何處來,一夜之間門滿京城傳播的揭貼上。
便是廠衛,也無法製止民間門的流言——敏朝殘酷的廠衛政治,隻要還是針對具體的官員,民間門的議論是他們根本就管不住的。往遠了說,妖書案那樣影響廣泛的案子,也是從民間門流言而起,便是往近處說,這幾年京城也一度盛傳皇後的身世問題:也不知道是何人在傳播這個留言,說皇後實際上是重犯之女,自幼被如今的承恩公收養,但其實根本沒有選秀的資格雲雲。
這些流言中,有市井間門口口相傳的,也有以揭貼的形式流傳的,夜裏塞門縫,貼牆角,這都是常見的手段,而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有時候府衙自己都用張貼告示,散發揭貼的方式來散播消息,譬如之前宣揚種痘法,宣揚科學防疫,宣揚南城地動真相等等,都直接采用了揭貼流傳的渠道,這的確相當的實用,讓消息在民間門廣為傳播,但也使得很多不識字的小老百姓,對揭貼比之前更加信任,隻要是揭貼,就有些將信將疑的意思,這不是,高四柱媳婦憋了一個晚上,天一亮就趕緊來衛家了,就怕是官府要發煤發糧,那她得趕緊搶占個先機去。
衛姑娘雖然覺得這是妄想,哪有人用揭貼來公告發糧的?是怕出不了事故怎麽的?自來發糧都是要想方設法限製人流的,若不然,好心辦壞事,人擠人擠出事情的那也不是沒有。不過,她還是掃了揭貼一眼,讀道,“《良妃王順兒請與天子離異表》——”
“啥意思?”高四柱媳婦壓根沒聽明白,昏頭昏腦地問,“糧飛?這是什麽職位?禮儀又是什麽意思?是要天子發糧麽?”
“妮兒,啥事啊?外頭冷,快進來說話——你就是要出去也得回來換衣服啊,那誰,一起進來坐唄,著涼了可就不好了——”
屋內衛太太也招呼起來了,衛大哥出來倒臉盆殘水,小小的院子裏很熱鬧,衛妮兒卻顧不上這些,一目十行把揭貼看完了,越看越是驚訝,咬著唇先對高四柱媳婦說,“和放糧沒關係,又是宮裏的謠言。”
又應了一聲,說自個馬上就進屋,高四柱媳婦一聽,先放下心來,不再蓄勢待發預備衝刺著去搶糧,借著剛才衛太太的招呼,搭訕著把衛姑娘推進屋裏,“真得進來說,我渾身都凍透了——”
她拿眼睛先掃了掃灶間門,見沒添置什麽新家什,屋內溫度和他們高家也差不多,不由得也有幾分訕訕:都說衛家今年冬天過了個肥年,傍上買活軍,發起來了,每每出去發煤,都暗地裏拿好處拿回扣收孝敬,雖然隻是個別人私下嚼舌頭,沒什麽憑證,但倘若衛家透出那麽一二分不同來,在高四柱媳婦看來,這就是他們從發煤中得了好處的實證。
“來,到堂屋裏坐,您早飯吃了沒有?不嫌棄在咱們這對付一口?”
登門就是客,衛太太盡管也不耐煩高四柱媳婦,但按禮得這麽問一句,高四柱媳婦正要順口答應下來,衛姑娘收了笑,冷冷看了她一眼,她一個激靈,再不敢造次,連忙說道,“不必了,不必了,我趕著回去做飯呢,就是這糧非禮儀是什麽意思啊?家裏都惦記一晚上了,姑娘給我個準話,我回去學給他們聽去!也免得小崽子折騰我。”
此時衛家人也都好奇地圍了過來,衛姑娘道,“是宮中的良妃娘娘,這揭貼說,她已經去買活軍那裏備案了——她因為常年居於宮中,和皇帝不得相見,然後又受到許多限製,行動生活不能自主,還不能外出工作,因此要和皇帝離婚,到買地去!”
一席話登時把大梁下掛著的油燈都震得晃了兩晃,眾人異口同聲地驚呼道,“什麽?!皇妃要去買地?”
“要離婚?”
“備案是什麽意思?”
“這備案什麽意思,我也不知道……”衛姑娘皺了皺眉,“不過這隻是揭貼而已,誰知道有沒有這事兒,皇妃要離婚,怎麽揭貼一下子就滿街都是了?橫豎,這也不關咱們的事,不過幹看看熱鬧罷了。”
話雖如此,但冬日閑居無聊,屋內采光不好,連書都不敢看,大家多數都是講古叨咕閑篇兒取樂,突然來了這麽一個大新聞,誰能不驚動?就連衛夫子都洗了手,要了揭貼,站到門邊去,皺著眉伸著脖子,仔細地讀了一遍,這才麵色複雜地把揭貼還給了衛妮兒,對高四柱媳婦道,“是這麽寫的,這不是個好東西,且收在我這裏,你們也不要去議論——議論天家事,那是大罪,犯不著給自己找這個事兒!”
高四柱媳婦一邊嗯嗯地應著,一邊磨纏著衛妮兒給她從頭到尾念一遍揭貼,眼神還一邊把堂屋裏外都打量了個清清楚楚,甚至連小三兒的新棉鞋,眼神都帶到了,笑著誇了一句,“咱們小三兒也是冬天能出門的小少爺了——”
到走時,到底還是順走了一個雜麵窩窩頭,隻確實是不敢要那揭貼了,出門時對衛妮兒說道,“姐兒,等開春你開班時,我一定來讀——如今和從前不同了,睜眼瞎著實是不便,咱們家要有個識字的人,我都不必一大早頂風冒雪跑這一趟來求人的。”
合著這還受委屈了?衛姑娘恨不得送給她一個大白眼,還是衛太太上前去把她撮弄走了,關上門進來端早飯,一邊做事一邊說,“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她現在已是怕了你了,不過是糊塗人常說糊塗話罷了,這時你對她有個好臉色,她反而也不好意思再說你的不是了。”
父母這些老八板兒的處事道理,衛姑娘不是不懂,隻是不耐煩罷了,尤其是最近,跟著買活軍做事,膽量也壯起來了,氣魄也有了,她道,“這一家人都討厭得很!下回她再敢這樣犯賤,我必抽她!”
說著,拿起手裏的窩窩頭一揮,小三兒嚇了一跳,忙護著碗往後一靠,大家都笑了起來,衛太太道,“這皇妃離婚的事情,我聽著咋這麽玄乎呢,王妃也能離婚?我看看這揭貼。”
一家人在炕上吃飯,因在窗邊,這裏是屋內最光亮的地方了,衛太太拿了揭貼去,自己在窗前看了幾眼,道,“喲!橫排,從左到右,這是買活軍的版式啊!怎麽買活軍還管起咱們敏地的皇妃離婚案子了?”
氣氛頓時就有些凝重起來了,衛大郎去拿揭貼,“我看看——”
衛夫子滿麵也透著沉吟,和女兒對視了一眼,衛姑娘知道父親的意思,其實這也正是她剛才看了揭貼之後最擔心的事情——皇妃離婚不離婚,說實話,對百姓們的生活毫無影響,就算是換個皇帝,日子不也還是照樣過?但,一開口就攀扯買活軍,說去那處備案,這揭貼用的又是買活軍的版式,還標注了拚音,而且還是印刷件——
難道是買活軍翻印的揭貼嗎?買活軍……這是要徑自炮製皇妃離婚案嗎?他們有什麽用意呢?
宮中是否有良妃這個人,衛姑娘等人都是不知道的,良妃所說的事情是否是真,其實他們也不知道,天家後宮秘事,在民間門一向隻有半真半假的流言,隻有一些極為受寵,對朝局有所影響的妃子,才會在民間門有一定的名氣。所以,現在衛姑娘等人壓根就不能肯定到底有沒有這個人,有沒有這件事,他們所能想得到的,就隻有一件事——天家如何能夠容忍買活軍對自家私事的悍然插手?敏、買之間門的關係,恐怕是要受到影響了。
那麽,本來如火如荼的買地發煤事宜,還能否繼續下去呢?如果叫停,多少人家要過不了冬?而這對衛家來說還不算是最壞的結果,最壞的結果是,曾經參與到幫辦發煤的人家,會不會也因為□□勢的變化而受到牽連,甚至是……被治罪呢?
幫辦發煤的跑腿,總人數並不多,說不上法不責眾,而且身份也是很明確的,因為買活軍是通過平時交往得比較熟悉的侍衛來找人,也就是說,官身本就認識這些人,隻需要上官往下施壓,木頭他們除了賣了衛家以外也別無選擇。衛太太腦子還沒轉過彎來,衛姑娘和衛夫子,卻是一看到版式,心頭就是一跳:買活軍好端端的,在這個節骨眼上炮製這案子是做什麽?大冬天的也打不了仗,難道他們也不管四九城裏指著這些煤過冬的可憐人了嗎?
小三兒還小,不懂事,隻顧著吃,衛大郎不言不語,稀裏呼嚕吃了一大碗粥,吃了幾片熏肝——這還是他入冬時帶回來的,家裏是真吃了一個月,兩個窩窩頭,配了一碟子鹹菜,抹抹嘴道,“快吃,吃完了我們去木頭家裏坐坐。”
衛妮兒一聽,心中也是微安:木頭夫妻人品淳樸,思想開明,在這樣的時候是值得相信的。她也三下並做兩下喝完了玉米碴子粥,“走吧。”
“你窩窩頭不吃啦?”
衛妮兒哪還有這個胃口!和衛大郎一起,一腳深一腳淺,踩著昨夜的積雪來到木頭家門前——門是虛掩著的,可見之前已開過了,二人也是熟客,便喊了一聲,敲了敲門,當即推門而入——木頭家富裕,在整條胡同裏是數得上的,他們家竟能用得起一麵玻璃窗,於是院子裏幾麵窗戶,唯獨一麵是玻璃窗的木框子,也不必再糊白紙避風,隻需要在木框四周裱糊白紙條就行了。
這個玻璃窗,直接讓木頭家的采光有了極大的提升,理所當然冬季屋內起居也以這麵窗子為中心,隻見玻璃窗前,木頭在炕上坐著,木頭媳婦在炕下走動張羅著,對麵已有了人影,便知道已經是有客來了,不知道是不是胡同裏別的住戶收了揭貼,心底不安,一大早來找他叨咕。
“嫂子。”
“妮兒來了——大郎,裏屋坐去,是我娘家兄弟來了,上回也都見過了。”
木頭媳婦容色倒還好,見了衛家兄妹也不意外,爽朗笑道,“是為了揭貼來的吧,我們也正說這事兒呢!因這揭貼,我家一大早來了三四撥人,都是來問的——你們也擔心是買活軍作鬧,是不是?”
看來,有這種擔憂的人並不止衛家人,基本有一定腦子的人都會做這樣的聯想:很好的活字印刷效果,清晰的字跡,橫排簡體、拚音標注,這全都是買地印刷品的特色。衛姑娘忙道,“難道不是?好嫂子,快別吊我胃口,我這早飯都沒吃好,一口氣頂在喉嚨眼,吃啥都咽不下去。”
木頭媳婦一邊說話,一邊已把兩人都讓進屋裏了,此時受到買地影響,京城這些被買式新風侵染的年輕人,不再那樣講究男女大防了,衛姑娘和兩個外男共處一屋也不覺得什麽,隻是和木頭、木頭小舅子點頭示意,兩人在炕上欠身回禮,小舅子道,“這事和買活軍的關係倒不太大,除了前頭說的,良妃娘娘去買活軍使團那裏備案,這是真的以外,揭貼並非是買活軍印的,而是良妃遣心腹侍女買通了隆長寺刻書坊的太監,在那兒印了發出來的!”
木頭一家都是錦衣衛出身,消息自然是極靈通的,而那隆長寺,在箔子胡同附近,也是京中人盡皆知皇家禦用的刻書坊,這消息一聽就造不了假,衛妮兒的心總算是稍微落回去了一點兒,這才有閑心為揭貼裏的內容操心,驚道,“這麽說,真有個良妃,這良妃還真要離婚?揭貼裏寫的,難道全都是真的?!”
木頭小舅子剛要說話時,門吱呀一響,劉二小心翼翼探頭在院子裏,滿臉的忐忑牽掛,隔著窗子,一看就知道他也看到了揭貼,並且立刻開始擔心起了後續的慈善煤……
拋開這些吃買活軍飯的人家,這一日的忐忑、擔憂,不論是貧富、老少、貴賤,這一整日宮中城裏,最火熱的話題也不可避免地都圍繞著這份石破天驚的揭貼——
東宮王娘娘,竟真突然要離婚?!揭貼裏寫的難道全都是真的?不是她和誰人有了私情?——且又何謂‘去買活軍處備案’耶?:,,
一大早,衛家小院外就有人叩響了門環,還好昨夜雪已經停了,否則,叩門聲夾雜在風聲裏,怕是不用力拍門,屋裏人根本就聽不到。衛妮兒恰好也起來了,趕忙應了一聲,披了大衣裳,趿拉上哥哥的皮靴,跑出院子裏開門。“怎麽啦,出什麽事了?是張伯伯‘老’了?”
論理,巷子裏的喪事本來輪不到衛夫子一家出麵張羅,多是裏正出麵,若是木頭在家,也會有人請他過去出麵幫襯——幫襯這些事,沒有額外的報酬,不過是幾頓酒飯罷了,但積累的是住戶在本地街坊的臉麵和份量,一戶人家在胡同裏過得如何,地痞流氓乃至頑童惡婦是不是繞著走,其實就看這些,就是官府,也會多給這樣的人家好臉子。
木頭是因為職位體麵,見多識廣,在胡同裏算是第一份的,而衛家,卻並不是因為衛夫子,而是因為衛姑娘、衛大郎在過去一個多月以來,跟著買活軍東奔西走,四處發煤的舉動,讓他們在巷子中積累了很高的威望,進了臘月裏,衛妮兒已經陸續被請出門兩回了。
一回是排解鄰裏糾紛,還有一回是為將下世的老人做見證分家:分家時要有人證,這人證的意義,就是要讓老人放心,保證能按約定分好,衛妮兒能被老人相信,這不得不說她這一陣在胡同裏的地位確實是得到了夯實。
現在,再沒人敢傳她的閑話了,隔壁楊寡婦的侄兒還主動上門,願意把院子便宜租給她——他家裏也有個小子,對買學很有興趣,想讓衛妮兒看著照應照應。衛妮兒這裏倒還沒給準話——臘月、正月裏,沒有人搬家的,這房子都凍透了,就算是要租給別人也租不出去,怎麽都得等著開春了再說。
“不是張家的事兒,他還沒老呢,前兒說是還好多了,也不知道這冬天是不是又熬過來了——”
來敲門的正是高四柱家媳婦,她手裏拿了一張揭貼,衝衛妮兒討好地一笑,神神秘秘地說,“這是我男人後半晌從街邊撿回來的,說是有人在那放呢,還貼了一牆,您也知道我們家德性,一屋子湊不出一雙識字的眼睛,便連拚音都認不囫圇,這不是請您來看看嗎?若是京裏又出什麽大事了,大家也好早做個準備。若是要舍粥舍煤的——”
京裏到處貼揭貼,這場麵對老京城百姓來說並不陌生,畢竟,在報紙興起以前,揭貼其實才是輿論鬥爭的主要手段,朝中很多政治鬥爭,都體現在了不知何處來,一夜之間門滿京城傳播的揭貼上。
便是廠衛,也無法製止民間門的流言——敏朝殘酷的廠衛政治,隻要還是針對具體的官員,民間門的議論是他們根本就管不住的。往遠了說,妖書案那樣影響廣泛的案子,也是從民間門流言而起,便是往近處說,這幾年京城也一度盛傳皇後的身世問題:也不知道是何人在傳播這個留言,說皇後實際上是重犯之女,自幼被如今的承恩公收養,但其實根本沒有選秀的資格雲雲。
這些流言中,有市井間門口口相傳的,也有以揭貼的形式流傳的,夜裏塞門縫,貼牆角,這都是常見的手段,而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有時候府衙自己都用張貼告示,散發揭貼的方式來散播消息,譬如之前宣揚種痘法,宣揚科學防疫,宣揚南城地動真相等等,都直接采用了揭貼流傳的渠道,這的確相當的實用,讓消息在民間門廣為傳播,但也使得很多不識字的小老百姓,對揭貼比之前更加信任,隻要是揭貼,就有些將信將疑的意思,這不是,高四柱媳婦憋了一個晚上,天一亮就趕緊來衛家了,就怕是官府要發煤發糧,那她得趕緊搶占個先機去。
衛姑娘雖然覺得這是妄想,哪有人用揭貼來公告發糧的?是怕出不了事故怎麽的?自來發糧都是要想方設法限製人流的,若不然,好心辦壞事,人擠人擠出事情的那也不是沒有。不過,她還是掃了揭貼一眼,讀道,“《良妃王順兒請與天子離異表》——”
“啥意思?”高四柱媳婦壓根沒聽明白,昏頭昏腦地問,“糧飛?這是什麽職位?禮儀又是什麽意思?是要天子發糧麽?”
“妮兒,啥事啊?外頭冷,快進來說話——你就是要出去也得回來換衣服啊,那誰,一起進來坐唄,著涼了可就不好了——”
屋內衛太太也招呼起來了,衛大哥出來倒臉盆殘水,小小的院子裏很熱鬧,衛妮兒卻顧不上這些,一目十行把揭貼看完了,越看越是驚訝,咬著唇先對高四柱媳婦說,“和放糧沒關係,又是宮裏的謠言。”
又應了一聲,說自個馬上就進屋,高四柱媳婦一聽,先放下心來,不再蓄勢待發預備衝刺著去搶糧,借著剛才衛太太的招呼,搭訕著把衛姑娘推進屋裏,“真得進來說,我渾身都凍透了——”
她拿眼睛先掃了掃灶間門,見沒添置什麽新家什,屋內溫度和他們高家也差不多,不由得也有幾分訕訕:都說衛家今年冬天過了個肥年,傍上買活軍,發起來了,每每出去發煤,都暗地裏拿好處拿回扣收孝敬,雖然隻是個別人私下嚼舌頭,沒什麽憑證,但倘若衛家透出那麽一二分不同來,在高四柱媳婦看來,這就是他們從發煤中得了好處的實證。
“來,到堂屋裏坐,您早飯吃了沒有?不嫌棄在咱們這對付一口?”
登門就是客,衛太太盡管也不耐煩高四柱媳婦,但按禮得這麽問一句,高四柱媳婦正要順口答應下來,衛姑娘收了笑,冷冷看了她一眼,她一個激靈,再不敢造次,連忙說道,“不必了,不必了,我趕著回去做飯呢,就是這糧非禮儀是什麽意思啊?家裏都惦記一晚上了,姑娘給我個準話,我回去學給他們聽去!也免得小崽子折騰我。”
此時衛家人也都好奇地圍了過來,衛姑娘道,“是宮中的良妃娘娘,這揭貼說,她已經去買活軍那裏備案了——她因為常年居於宮中,和皇帝不得相見,然後又受到許多限製,行動生活不能自主,還不能外出工作,因此要和皇帝離婚,到買地去!”
一席話登時把大梁下掛著的油燈都震得晃了兩晃,眾人異口同聲地驚呼道,“什麽?!皇妃要去買地?”
“要離婚?”
“備案是什麽意思?”
“這備案什麽意思,我也不知道……”衛姑娘皺了皺眉,“不過這隻是揭貼而已,誰知道有沒有這事兒,皇妃要離婚,怎麽揭貼一下子就滿街都是了?橫豎,這也不關咱們的事,不過幹看看熱鬧罷了。”
話雖如此,但冬日閑居無聊,屋內采光不好,連書都不敢看,大家多數都是講古叨咕閑篇兒取樂,突然來了這麽一個大新聞,誰能不驚動?就連衛夫子都洗了手,要了揭貼,站到門邊去,皺著眉伸著脖子,仔細地讀了一遍,這才麵色複雜地把揭貼還給了衛妮兒,對高四柱媳婦道,“是這麽寫的,這不是個好東西,且收在我這裏,你們也不要去議論——議論天家事,那是大罪,犯不著給自己找這個事兒!”
高四柱媳婦一邊嗯嗯地應著,一邊磨纏著衛妮兒給她從頭到尾念一遍揭貼,眼神還一邊把堂屋裏外都打量了個清清楚楚,甚至連小三兒的新棉鞋,眼神都帶到了,笑著誇了一句,“咱們小三兒也是冬天能出門的小少爺了——”
到走時,到底還是順走了一個雜麵窩窩頭,隻確實是不敢要那揭貼了,出門時對衛妮兒說道,“姐兒,等開春你開班時,我一定來讀——如今和從前不同了,睜眼瞎著實是不便,咱們家要有個識字的人,我都不必一大早頂風冒雪跑這一趟來求人的。”
合著這還受委屈了?衛姑娘恨不得送給她一個大白眼,還是衛太太上前去把她撮弄走了,關上門進來端早飯,一邊做事一邊說,“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她現在已是怕了你了,不過是糊塗人常說糊塗話罷了,這時你對她有個好臉色,她反而也不好意思再說你的不是了。”
父母這些老八板兒的處事道理,衛姑娘不是不懂,隻是不耐煩罷了,尤其是最近,跟著買活軍做事,膽量也壯起來了,氣魄也有了,她道,“這一家人都討厭得很!下回她再敢這樣犯賤,我必抽她!”
說著,拿起手裏的窩窩頭一揮,小三兒嚇了一跳,忙護著碗往後一靠,大家都笑了起來,衛太太道,“這皇妃離婚的事情,我聽著咋這麽玄乎呢,王妃也能離婚?我看看這揭貼。”
一家人在炕上吃飯,因在窗邊,這裏是屋內最光亮的地方了,衛太太拿了揭貼去,自己在窗前看了幾眼,道,“喲!橫排,從左到右,這是買活軍的版式啊!怎麽買活軍還管起咱們敏地的皇妃離婚案子了?”
氣氛頓時就有些凝重起來了,衛大郎去拿揭貼,“我看看——”
衛夫子滿麵也透著沉吟,和女兒對視了一眼,衛姑娘知道父親的意思,其實這也正是她剛才看了揭貼之後最擔心的事情——皇妃離婚不離婚,說實話,對百姓們的生活毫無影響,就算是換個皇帝,日子不也還是照樣過?但,一開口就攀扯買活軍,說去那處備案,這揭貼用的又是買活軍的版式,還標注了拚音,而且還是印刷件——
難道是買活軍翻印的揭貼嗎?買活軍……這是要徑自炮製皇妃離婚案嗎?他們有什麽用意呢?
宮中是否有良妃這個人,衛姑娘等人都是不知道的,良妃所說的事情是否是真,其實他們也不知道,天家後宮秘事,在民間門一向隻有半真半假的流言,隻有一些極為受寵,對朝局有所影響的妃子,才會在民間門有一定的名氣。所以,現在衛姑娘等人壓根就不能肯定到底有沒有這個人,有沒有這件事,他們所能想得到的,就隻有一件事——天家如何能夠容忍買活軍對自家私事的悍然插手?敏、買之間門的關係,恐怕是要受到影響了。
那麽,本來如火如荼的買地發煤事宜,還能否繼續下去呢?如果叫停,多少人家要過不了冬?而這對衛家來說還不算是最壞的結果,最壞的結果是,曾經參與到幫辦發煤的人家,會不會也因為□□勢的變化而受到牽連,甚至是……被治罪呢?
幫辦發煤的跑腿,總人數並不多,說不上法不責眾,而且身份也是很明確的,因為買活軍是通過平時交往得比較熟悉的侍衛來找人,也就是說,官身本就認識這些人,隻需要上官往下施壓,木頭他們除了賣了衛家以外也別無選擇。衛太太腦子還沒轉過彎來,衛姑娘和衛夫子,卻是一看到版式,心頭就是一跳:買活軍好端端的,在這個節骨眼上炮製這案子是做什麽?大冬天的也打不了仗,難道他們也不管四九城裏指著這些煤過冬的可憐人了嗎?
小三兒還小,不懂事,隻顧著吃,衛大郎不言不語,稀裏呼嚕吃了一大碗粥,吃了幾片熏肝——這還是他入冬時帶回來的,家裏是真吃了一個月,兩個窩窩頭,配了一碟子鹹菜,抹抹嘴道,“快吃,吃完了我們去木頭家裏坐坐。”
衛妮兒一聽,心中也是微安:木頭夫妻人品淳樸,思想開明,在這樣的時候是值得相信的。她也三下並做兩下喝完了玉米碴子粥,“走吧。”
“你窩窩頭不吃啦?”
衛妮兒哪還有這個胃口!和衛大郎一起,一腳深一腳淺,踩著昨夜的積雪來到木頭家門前——門是虛掩著的,可見之前已開過了,二人也是熟客,便喊了一聲,敲了敲門,當即推門而入——木頭家富裕,在整條胡同裏是數得上的,他們家竟能用得起一麵玻璃窗,於是院子裏幾麵窗戶,唯獨一麵是玻璃窗的木框子,也不必再糊白紙避風,隻需要在木框四周裱糊白紙條就行了。
這個玻璃窗,直接讓木頭家的采光有了極大的提升,理所當然冬季屋內起居也以這麵窗子為中心,隻見玻璃窗前,木頭在炕上坐著,木頭媳婦在炕下走動張羅著,對麵已有了人影,便知道已經是有客來了,不知道是不是胡同裏別的住戶收了揭貼,心底不安,一大早來找他叨咕。
“嫂子。”
“妮兒來了——大郎,裏屋坐去,是我娘家兄弟來了,上回也都見過了。”
木頭媳婦容色倒還好,見了衛家兄妹也不意外,爽朗笑道,“是為了揭貼來的吧,我們也正說這事兒呢!因這揭貼,我家一大早來了三四撥人,都是來問的——你們也擔心是買活軍作鬧,是不是?”
看來,有這種擔憂的人並不止衛家人,基本有一定腦子的人都會做這樣的聯想:很好的活字印刷效果,清晰的字跡,橫排簡體、拚音標注,這全都是買地印刷品的特色。衛姑娘忙道,“難道不是?好嫂子,快別吊我胃口,我這早飯都沒吃好,一口氣頂在喉嚨眼,吃啥都咽不下去。”
木頭媳婦一邊說話,一邊已把兩人都讓進屋裏了,此時受到買地影響,京城這些被買式新風侵染的年輕人,不再那樣講究男女大防了,衛姑娘和兩個外男共處一屋也不覺得什麽,隻是和木頭、木頭小舅子點頭示意,兩人在炕上欠身回禮,小舅子道,“這事和買活軍的關係倒不太大,除了前頭說的,良妃娘娘去買活軍使團那裏備案,這是真的以外,揭貼並非是買活軍印的,而是良妃遣心腹侍女買通了隆長寺刻書坊的太監,在那兒印了發出來的!”
木頭一家都是錦衣衛出身,消息自然是極靈通的,而那隆長寺,在箔子胡同附近,也是京中人盡皆知皇家禦用的刻書坊,這消息一聽就造不了假,衛妮兒的心總算是稍微落回去了一點兒,這才有閑心為揭貼裏的內容操心,驚道,“這麽說,真有個良妃,這良妃還真要離婚?揭貼裏寫的,難道全都是真的?!”
木頭小舅子剛要說話時,門吱呀一響,劉二小心翼翼探頭在院子裏,滿臉的忐忑牽掛,隔著窗子,一看就知道他也看到了揭貼,並且立刻開始擔心起了後續的慈善煤……
拋開這些吃買活軍飯的人家,這一日的忐忑、擔憂,不論是貧富、老少、貴賤,這一整日宮中城裏,最火熱的話題也不可避免地都圍繞著這份石破天驚的揭貼——
東宮王娘娘,竟真突然要離婚?!揭貼裏寫的難道全都是真的?不是她和誰人有了私情?——且又何謂‘去買活軍處備案’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