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隻七個月而已,就已經到了出成績的時候——實際上,能問出這個問題,已是京城吏治風氣有所改易最好的表現了,這裏的原因相當複雜,既有朝廷比以前寬裕,舍得撥錢做事,不再是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緣故,也有特科班是廠衛係統籌辦,完全繞開了當地縣衙,州縣隻需要盡力配合的緣故,但歸根結底,更重要的一點,還是朝中的閣臣,乃至皇帝,都通過買活軍認識到了一個出色的吏目係統,應當擁有何等辦事效率——也就是說,有一個模範可以去比量,可以去學習了。
便是楊大洪這樣最死硬的西林黨人,也不得不承認,買活軍乃至廠衛,並非無一可取之
處——他進士及第之後,是先從知縣做起,之後才被提拔到京中,進入京官序列,開始攪和起高層鬥爭的,對於實務還是有相當豐富的經驗,也深知州縣衙門的弊病。
他會被委任巡視京畿,也是因為他雖是西林黨,卻很讚成‘買活軍包幹河工’的策略:楊大洪太清楚州縣衙門的慣例了,任何一樁政策交代下來,首先考慮的不是怎麽辦,而是怎麽拖。事緩則圓,拖一拖沒有壞處,首先,可以梳理這條策略下,各方勢力的利弊得失,若有利益該如何分配,若有壞處該如何分擔,等到各方都博弈出一個結果了,再往下做去,這方才可以有成事的可能,否則,胥吏奸滑刁鑽,有的是辦法讓這措施落空。
其次,對於一些爭議性強的政策,拖一拖的好處就更大了,第一個出頭未必會受賞,極大可能會被同仁排擠,揪小錯處彈劾,再者既然爭議性都這麽強了,很可能拖一拖這件事也就無疾而終,根本不必費這個事——這樣看,拖的好處總是有的,壞處卻相當的少,很難得會因此受到懲罰,因此,州縣衙門遇到任何事情,大部分都會拖著辦。
除非是真正緊急的事情,譬如救災、出兵等等,否則,收到文書之後,一兩個月,甚至是三個月半年才開始動彈,才是常態。一旦問起,便是胥吏忙碌,州縣裏少人,或者自己還在品讀詔令的意思,梳理當地的民情,不敢輕舉妄動,恐怕‘激起民變’——
這激起民變,是地方官護身的尚方寶劍,反正有什麽東西拖著不辦,問就是怕激起民變,一抬出這個理由來,上官也就不好再怎麽逼迫了,因為若還逼迫的話,下頭的老官油子便可借機橫征暴斂,真的鬧出事來了,手一攤:看吧,我就說了,會激起民變,您還不信,一味強求,現在好了,這責任算誰的?
所以說,做官難,做清官更難,要做個能辦事的清官,那真是難上加難,非得和底下這些人尖子、官油子把心眼鬥盡了,才能把下屬拿捏住,否則便是主官又如何?也隻有被架空了做個人肉圖章,楊大洪自己是親民官任上做過的,對於這些內情知道得一清二楚,因此他很讚成買活軍包幹河工,對特科班由廠衛來辦也並不反感,甚至還抱了很大的希望——
州縣衙門的現狀,成因實在太複雜,利益糾葛也太根深蒂固了,就好像千年老樹,盤根錯節,要說完全改變,根本是無法指望的,那麽,敏朝能否擁有一套,和買活軍一樣高效的辦事係統呢?這就得看廠衛係了,若是特科班能辦得下來,那就說明敏朝還有潛力能挖一挖,能救一救,否則……本已是老牛了,拉的車還千瘡百孔,楊大洪不敢往下想了。
也是因為他本人抱持的態度,內閣、廠衛都讚成讓他去視察京畿,這一次視察,是查看特科班的籌辦,卻也是在思考買、敏政體的不同,想要找到買活軍的衙門辦事高效,且從不推諉拖延,風氣令人羨慕的緣由:畢竟,這是有些說不通的,買活軍就是在敏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很多吏目出身都和敏地的官僚脫不開關係,沒道理這些人在敏地時渾渾噩噩混日子,到了買地突然間就洗心革麵成了能吏吧!雖說也有‘橘生淮南為橘,橘生淮北為枳’,但這其中的區別也太過誇張了,怎麽,難道謝六姐的仙丹真就那麽好吃,連比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的老票客還要更加軟硬不吃的銅豌豆老官油子,都乍然間變了個人?!
這麽大半個月走下來,不分男女,也和特科進士、特科舉人懇談過了,雖也放不下南麵戰事,憂國憂民,但楊大洪主要思考的還是特科班的折射與得失,聽張大人問起,便也壓製住了對‘資敵’策的好奇,一邊梳理著思路,一邊緩緩道,“以七個月的成就來說,這一批特進士,乃至特科班,還是頗叫人驚喜的,看來,特科開得並沒有錯,確實給朝野間帶來了一股新風!”
第一句話,就是定調子了,張大人雖也是西林黨,卻仍是驚喜地‘哦’了一聲,麵上也放出光彩來——沉迷黨爭,寧可亡國也要排除異己的黨人不是沒有,但朝中大臣,不論是廠衛還是西林,就沒有希望朝廷覆滅的。“大洪你細細道來!這批特進士如何好?勇於任事?能沉下心來做事?”
“這是自然,他們各自赴任,多是勢單力薄,除了幾個大漢將軍護衛之外,在本地無甚根基,除了一二本地大戶人家出身的特科之外,其餘人無不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用妥了錢財,把掃盲班開起來了——且無甚貪墨,這其中路近些,百姓開明些的州縣,掃盲班已經滾動開到第三期了,便是最偏僻的州縣,也開了一期半,並令當地的風氣,有了顯著的改變,若不是做事的人才,半年時間,如何能辦得到這些呢?怕不是還在修校舍吧!”
這是不必懷疑的,如果這件事交代給州縣衙門辦,勢必如此,一百兩的銀子劃撥出來,先在戶部按例‘銀耗’五兩,再在主管此事的大臣那裏少一成,到了州縣,八十五兩銀子,最後能用二十兩來開班便算是不錯的了!要開班,先建校舍不算錯吧?可二十兩能建起來嗎?怕不是一建就是三年五載的,到最後,朝廷隻能不斷投入銀子,四五年後得到一座空校舍,學生呢?卻是一個都無!
這樣的事情,隻要發生個一兩次,實在是很消磨中朝官的改革熱情的,但要追究責任人,卻又無從追究起,畢竟州縣太多窟窿要填了,也就是廠衛辦事,才能做到專款專用,所以任何新政,都喜歡拋開老根基新起爐灶,實在不是沒有理由。這些事由這批特進士來辦,結果如何?不到半年班就開起來了!
一百兩銀子的經費,用來建校舍的極少——有的和本地的大族打好了關係,三寸不爛之舌,讓他們給湊了場地,還有些仗著天熱,幹脆直接開露天的掃盲班,就在社樹底下上課,學員都用沙盤練字,第一期經費,都不買筆墨紙硯的,直接就用來做好學員的獎學金,‘上課有錢拿’!如此,除了縣城城關的百姓,甚至還有近郊小村的百姓趕來踴躍上課的,特科班效果極好!就光是這幾期掃盲班,都是縣衙門幾年辦不到的事情了!
“這倒是熱鬧了一時,可到了冬日,該怎麽辦呢?”
畢竟是好消息,任誰都喜歡聽到政策推行得極為順利的消息,張大人聽得也是撚須微笑,但又不禁有些憂慮,道,“咱們北方冬長,冬日還在外頭上課,恐怕不是長久之計!”
“正是,眼下天氣轉寒,卻又恰好正是農閑時分,這些原在露天上課的特科教師,現在便化整為零了——過去一兩期掃盲班裏,得了獎學金的優秀學員,現在也成了掃盲班的教師,他們來分派人到各處去教學,等天冷之後,便自帶煤球、爐子,用小車推了,去裏坊中、村落中最寬綽的屋舍上課——”
“他們自己是帶暖的,如此百姓即便是為了取暖,也愛上課,上課上得好,又有錢拿,豈不樂意?且如今人數多了,正可下到鄉村裏去,原本下縣的這批特進士、特舉人,便轉為巡視,如此安排,豈非恰可?”
這樣巧妙且所費無多的做法,絕不會大範圍地出現在衙門中——哪怕有一二清官如此安排,也會立刻受到同儕壓力,這一點,張、楊兩人都是心知肚明,事實上,西林黨絕非一味維護所謂禮法、正統的腐朽士大夫,買活軍的出現,也令他們震動、深思,用全新的眼光來重新審視如今敏朝的政治體係,並試著汲取養分,改易朝廷弊病。張大人好生琢磨了一會,也不由得連連點頭,又問道,“如此,縣中各大家大族,刁滑吏目,反響如何?”
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關係到特科體係能否全麵在敏朝鋪開,楊大洪猶豫了一下,還是搖了搖頭,簡潔地回答,“此為京畿,廠衛耳目所在!”
所以,州縣雖然怠惰卻也不敢使絆子,畢竟這裏一出事,半日一日的消息就到京城了,便是廠衛送錢也都方便。這話初聽當然是好消息,但仔細琢磨就知道楊大人真實的意思了:京畿的情況,在全國可無法通用的,離開了京畿,試著全國推行的話,便很難預料在當地的阻力如何,特進士等能否展開工作——
在京畿,雖然是艱難的,也不免承受了非議,遇到很大的阻力,但至少背後是有靠山的,錢也來得順利且足額。可一旦遠離了京畿,這兩者就都無法保證了,廠衛送錢也得上路啊,要過關卡就免不得有被貪墨的風險,甚至還可能被人劫殺……總之,可以想見,特科班要鋪開不能一味從京畿的情況去推斷,京畿的成績,隻能說證明了敏朝仍有建立新政治體係的可能,卻不能說是已經成功。
雖然前景依舊嚴峻,也有不少隱憂,但很顯然,楊大洪的回答在張大人意料之中,他沉著地點了點頭,又問了些較細節的問題——女子掃盲成績如何,女特進士是否被當地人非議,工作開展得會不會比男特進士更艱難,有沒有特進士貪墨……這些事情,對於當事人來說,當然是比天大了,但在張、楊的高度來說,卻不過是小節而已,能解決的問題都不值得上心。
女特進士要掃盲,工作肯定比男特進士難做得多,也少不得有流言蜚語議論她們不規矩,州縣中更是出現過一波女子想要讀書,卻被家人反對,甚至鬧出人命乃至傷人案的事情,不過還是那句話,這是京畿,廠衛耳目所在,人命案畢竟也不是小事,很難完全瞞過人去。
有反對女兒、媳婦讀書,乃至虐打甚至殺害的人家,廠衛可是不會客氣,鐵索一抖,拿人就走,三木之下,何求不得?傾家蕩產,甚至是家破人亡的人家,也不要多,一縣中有一戶就足夠了,總是能嚇唬得住百姓們的,因此,雖然經過波折,也死了人,但妨礙不了大局,這特科班終究是能開起來的,女子也照舊是逐漸走出閨閣,走進特科班開始掃盲讀書了。
“……現在多還是男女分班,和買地比,還是體麵些,效率上有一定影響,但民情如此,此已經是彼此相安無事的一個最佳分寸了,故此,也不必一味都效仿買地,民智畢竟未開嘛!”
楊大洪說了幾個因特科班引發的奇案之後,如此總結著,張大人也點了點頭——要說對買地的民風全盤接受,這也有點強人所難了,如今這樣女子雖然也出閣讀書,但還是男女分班的局麵,也符合他個人的口味,“本該如此,男女大防,不得不謹,京畿畢竟不是買地,真要男女合班,那就太容易出亂子了!”
談到這裏,對於特科班的現狀,他也是基本了然了,沉吟著又問道,“如此,三年後,再開特科的話,大洪你認為,如今這批學員,有多少能下場的——又有多少可以簡拔為吏目,直接奔走任事呢?”
“這——”
楊大洪多少有些被問住了,這問題雖然仔細想想非常必要——和買地一樣,開掃盲班其實並不僅僅是為了開啟民智,更重要的是給特科係統更多的備選,既然如此,關心特科班的‘生產效率’,也就順理成章,但卻著實有些拔高了,也較為冷門,很顯然,在今日之前,他並沒有非常仔細地思考過這個問題。
“這……三年的話……”
細細考慮下來,之前對特科班工作還十分滿意的他也有點冒冷汗了,支支吾吾地說,“隻怕,三年……”
張大人並不意外,而是意味深長地道,“是啊,雖說特科開啟民智的速度,要比儒學更快得多了——這個拚音,實屬神來之筆,於掃盲上,能發揮太大的作用。可仔細考量,卻會發現,這特科,究竟還是在常理之內的東西,在掃盲上,它快過儒學許多,也有利於民間俊才浮現,但要說做官做吏,去做事嘛……這批人才的培養,便是特科的速度,也還是不快哩。”
楊大洪把他的話前思後想,也是不由得微微點頭,認為所言有理——不論是做官,做吏目,其中都自有學問,固然,也有糟粕之處,但馭人、馭下,需要很高的質素,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不是說某一農戶,掃盲班畢業後就可以乍然去做吏目了——說得難聽點,隻怕到了那時候,他貪得比原吏目還狠,做的事情卻隻是原吏目的幾分之一,甚至還會把事情搞得亂糟糟的呢。
隻要是有過實務經驗的官員,都能得出這個結論:這種事不是光憑一腔熱血就有用的,哪怕是最平庸的吏目,都要求較高的文字素養,水準之上的統籌素養,倘若買地的吏目,那還要求不差的算學素養。
這三樣素養加在一起,絕不是一期掃盲班就能滿足的,對於基礎不好的人來說,至少也得再學個五六年才行,在此之前,百姓即便識字也還是百姓,無法充任馭人者這個職責。
而仔細觀察特科班,乃至買地的教育係統,便可以得出另一個有些嚴峻的結論——那就是,對廣泛的百姓來說,教育這件事,並非是‘萬事開頭難’,教育恰恰是相反的,掃盲相對要簡單得多,可以很輕易地讓大部分人都學會拚音,因為這的確是他們生活中必須的知識,但一旦脫離了掃盲這個階段,要把知識往高深裏教的話,不論是儒學、特科,那速度就都相當的慢了,即便特科還是比儒學快,但那快得也相當有限,回到張大人這個問題上,對於管理人才的生產效率,特科和儒學,交出的數字,差別或許並不是那麽的大。
“此事,也是我們半年來考察京城特科,得到的結論——三年後,特科的特進士,仍很難說是群英薈萃,可能要到五年後、六年後,才能真正選拔出一批來自民間的特進士,為廠衛,為皇帝所用,到那時,特科才能算是真正成形。”
張大人緩緩道,“京城為首善之地,人傑地靈,尚且如此,買地處多為煙瘴之地,百姓荒蕪野蠻,他們的教育效率,就一定好了嗎?這五年來,買地為何安分守己,不思向外擴張?大洪,說到這裏,你當可明白‘半壁江山代管’這一策的想法了吧?”
楊大洪畢竟是西林黨年輕一代的佼佼者,話說到這裏,他已全明白了,“買地也鬧人荒!他們所謂的精細統治,完全倚仗吏目的素質以及數量。不是他們不想擴張,而是這五年來,他們的吏目數量增長始終不足以支持他們進行大規模擴張!若是擴得太快,攤子鋪得太大,精細統治的架子搭不起來,便很可能留下隱患和痼疾!久而久之,謝六姐也怕引發內亂!”
神仙人物,也怕內亂嗎?若是五六年前,買活軍剛崛起的時候,楊大洪壓根無法想象神仙會如何統治麾下的領土,但楊大洪畢竟已經和買活軍打了多年的交道,如今他已經很習慣於用客觀的眼光來看待買活軍了——買活軍的武力,的確是神仙級別的,無可匹敵,但他們在統治上許多時候並不是那麽不一樣,他們也要遵循……用他們自己的說法,他們也要遵循客觀規律,所以謝六姐的確也怕內亂,買活軍是因此才沒有選擇在華夏本土擴張,而是去了南洋,緩緩開墾,而不是遵守那勞什子的《雲縣和議》!
對嘛!這才符合常理嘛!買活軍固然重視信譽,但若說謝六姐是個認死理的神仙,楊大洪自己第一個不信,這會兒,他既有對一個經年疑惑解開的快慰,也有對‘半壁江山全數代管’這一策的震驚,“而朝廷若是此時,給買活軍送上大片山河,謝六姐便立刻陷入兩難——她不要,這是不能的,她既然要爭奪天下,就要擺出樣子來,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她不要,便顯得胸無大誌,豪傑便不會真心為她效力,甚至生出異誌。”
可她若是要呢——
兩個官員麵麵相覷,好半晌沒有說話,楊大洪咽了咽吐沫,率先打破了寂靜,輕聲問道,“樂毅伐齊?”
張大人微笑點頭,又歎道,“別用這個典故,不吉利——樂毅伐齊,肥的可是秦國。”
所謂樂毅伐齊的典故,便是燕國以小吞大,聯合其餘五國伐齊,攻齊七十二城,幾乎滅了齊國,但最後卻因根基始終不穩,被迫撤兵,而將所有戰果毀於一旦,從此燕、齊雙雙衰弱,反而讓秦國漁翁得利的曆史故事。敏朝以半壁江山為餌來釣買活軍,看似荒謬不堪,但其實就是在賭買活軍吞下之後會不會消化不良引發內亂,和‘大會戰’的主張有異曲同工之妙,賭性也是極強。
而後果如何,也的確難以預料,會不會雙方陷入戰亂之後,反而讓建賊得到喘息之機呢?不過,楊大洪認為這倒不太可能,建賊如今已是十分衰弱,蕞爾小藩,如何能圖謀中原,這和秦之強盛又不可同日而語了。
楊大洪有些不以為然,不過暫且也不去分辯這些,隻是將此策仔細品讀了半日,終是有些不可思議地道。“簡直荒唐!可仔細想來,卻似乎已是死中求活,無奈之下唯一能下的一招棋了,隻是……”
他突然吸了一口涼氣,生出了極大的戒備和不祥的預感來,在燈下怔怔地望著對麵的張大人,注視著他那模糊在燭光中的笑容,喃喃地道,“誰來獻這一策呢?”
?:,,
便是楊大洪這樣最死硬的西林黨人,也不得不承認,買活軍乃至廠衛,並非無一可取之
處——他進士及第之後,是先從知縣做起,之後才被提拔到京中,進入京官序列,開始攪和起高層鬥爭的,對於實務還是有相當豐富的經驗,也深知州縣衙門的弊病。
他會被委任巡視京畿,也是因為他雖是西林黨,卻很讚成‘買活軍包幹河工’的策略:楊大洪太清楚州縣衙門的慣例了,任何一樁政策交代下來,首先考慮的不是怎麽辦,而是怎麽拖。事緩則圓,拖一拖沒有壞處,首先,可以梳理這條策略下,各方勢力的利弊得失,若有利益該如何分配,若有壞處該如何分擔,等到各方都博弈出一個結果了,再往下做去,這方才可以有成事的可能,否則,胥吏奸滑刁鑽,有的是辦法讓這措施落空。
其次,對於一些爭議性強的政策,拖一拖的好處就更大了,第一個出頭未必會受賞,極大可能會被同仁排擠,揪小錯處彈劾,再者既然爭議性都這麽強了,很可能拖一拖這件事也就無疾而終,根本不必費這個事——這樣看,拖的好處總是有的,壞處卻相當的少,很難得會因此受到懲罰,因此,州縣衙門遇到任何事情,大部分都會拖著辦。
除非是真正緊急的事情,譬如救災、出兵等等,否則,收到文書之後,一兩個月,甚至是三個月半年才開始動彈,才是常態。一旦問起,便是胥吏忙碌,州縣裏少人,或者自己還在品讀詔令的意思,梳理當地的民情,不敢輕舉妄動,恐怕‘激起民變’——
這激起民變,是地方官護身的尚方寶劍,反正有什麽東西拖著不辦,問就是怕激起民變,一抬出這個理由來,上官也就不好再怎麽逼迫了,因為若還逼迫的話,下頭的老官油子便可借機橫征暴斂,真的鬧出事來了,手一攤:看吧,我就說了,會激起民變,您還不信,一味強求,現在好了,這責任算誰的?
所以說,做官難,做清官更難,要做個能辦事的清官,那真是難上加難,非得和底下這些人尖子、官油子把心眼鬥盡了,才能把下屬拿捏住,否則便是主官又如何?也隻有被架空了做個人肉圖章,楊大洪自己是親民官任上做過的,對於這些內情知道得一清二楚,因此他很讚成買活軍包幹河工,對特科班由廠衛來辦也並不反感,甚至還抱了很大的希望——
州縣衙門的現狀,成因實在太複雜,利益糾葛也太根深蒂固了,就好像千年老樹,盤根錯節,要說完全改變,根本是無法指望的,那麽,敏朝能否擁有一套,和買活軍一樣高效的辦事係統呢?這就得看廠衛係了,若是特科班能辦得下來,那就說明敏朝還有潛力能挖一挖,能救一救,否則……本已是老牛了,拉的車還千瘡百孔,楊大洪不敢往下想了。
也是因為他本人抱持的態度,內閣、廠衛都讚成讓他去視察京畿,這一次視察,是查看特科班的籌辦,卻也是在思考買、敏政體的不同,想要找到買活軍的衙門辦事高效,且從不推諉拖延,風氣令人羨慕的緣由:畢竟,這是有些說不通的,買活軍就是在敏朝眼皮子底下崛起的,很多吏目出身都和敏地的官僚脫不開關係,沒道理這些人在敏地時渾渾噩噩混日子,到了買地突然間就洗心革麵成了能吏吧!雖說也有‘橘生淮南為橘,橘生淮北為枳’,但這其中的區別也太過誇張了,怎麽,難道謝六姐的仙丹真就那麽好吃,連比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的老票客還要更加軟硬不吃的銅豌豆老官油子,都乍然間變了個人?!
這麽大半個月走下來,不分男女,也和特科進士、特科舉人懇談過了,雖也放不下南麵戰事,憂國憂民,但楊大洪主要思考的還是特科班的折射與得失,聽張大人問起,便也壓製住了對‘資敵’策的好奇,一邊梳理著思路,一邊緩緩道,“以七個月的成就來說,這一批特進士,乃至特科班,還是頗叫人驚喜的,看來,特科開得並沒有錯,確實給朝野間帶來了一股新風!”
第一句話,就是定調子了,張大人雖也是西林黨,卻仍是驚喜地‘哦’了一聲,麵上也放出光彩來——沉迷黨爭,寧可亡國也要排除異己的黨人不是沒有,但朝中大臣,不論是廠衛還是西林,就沒有希望朝廷覆滅的。“大洪你細細道來!這批特進士如何好?勇於任事?能沉下心來做事?”
“這是自然,他們各自赴任,多是勢單力薄,除了幾個大漢將軍護衛之外,在本地無甚根基,除了一二本地大戶人家出身的特科之外,其餘人無不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用妥了錢財,把掃盲班開起來了——且無甚貪墨,這其中路近些,百姓開明些的州縣,掃盲班已經滾動開到第三期了,便是最偏僻的州縣,也開了一期半,並令當地的風氣,有了顯著的改變,若不是做事的人才,半年時間,如何能辦得到這些呢?怕不是還在修校舍吧!”
這是不必懷疑的,如果這件事交代給州縣衙門辦,勢必如此,一百兩的銀子劃撥出來,先在戶部按例‘銀耗’五兩,再在主管此事的大臣那裏少一成,到了州縣,八十五兩銀子,最後能用二十兩來開班便算是不錯的了!要開班,先建校舍不算錯吧?可二十兩能建起來嗎?怕不是一建就是三年五載的,到最後,朝廷隻能不斷投入銀子,四五年後得到一座空校舍,學生呢?卻是一個都無!
這樣的事情,隻要發生個一兩次,實在是很消磨中朝官的改革熱情的,但要追究責任人,卻又無從追究起,畢竟州縣太多窟窿要填了,也就是廠衛辦事,才能做到專款專用,所以任何新政,都喜歡拋開老根基新起爐灶,實在不是沒有理由。這些事由這批特進士來辦,結果如何?不到半年班就開起來了!
一百兩銀子的經費,用來建校舍的極少——有的和本地的大族打好了關係,三寸不爛之舌,讓他們給湊了場地,還有些仗著天熱,幹脆直接開露天的掃盲班,就在社樹底下上課,學員都用沙盤練字,第一期經費,都不買筆墨紙硯的,直接就用來做好學員的獎學金,‘上課有錢拿’!如此,除了縣城城關的百姓,甚至還有近郊小村的百姓趕來踴躍上課的,特科班效果極好!就光是這幾期掃盲班,都是縣衙門幾年辦不到的事情了!
“這倒是熱鬧了一時,可到了冬日,該怎麽辦呢?”
畢竟是好消息,任誰都喜歡聽到政策推行得極為順利的消息,張大人聽得也是撚須微笑,但又不禁有些憂慮,道,“咱們北方冬長,冬日還在外頭上課,恐怕不是長久之計!”
“正是,眼下天氣轉寒,卻又恰好正是農閑時分,這些原在露天上課的特科教師,現在便化整為零了——過去一兩期掃盲班裏,得了獎學金的優秀學員,現在也成了掃盲班的教師,他們來分派人到各處去教學,等天冷之後,便自帶煤球、爐子,用小車推了,去裏坊中、村落中最寬綽的屋舍上課——”
“他們自己是帶暖的,如此百姓即便是為了取暖,也愛上課,上課上得好,又有錢拿,豈不樂意?且如今人數多了,正可下到鄉村裏去,原本下縣的這批特進士、特舉人,便轉為巡視,如此安排,豈非恰可?”
這樣巧妙且所費無多的做法,絕不會大範圍地出現在衙門中——哪怕有一二清官如此安排,也會立刻受到同儕壓力,這一點,張、楊兩人都是心知肚明,事實上,西林黨絕非一味維護所謂禮法、正統的腐朽士大夫,買活軍的出現,也令他們震動、深思,用全新的眼光來重新審視如今敏朝的政治體係,並試著汲取養分,改易朝廷弊病。張大人好生琢磨了一會,也不由得連連點頭,又問道,“如此,縣中各大家大族,刁滑吏目,反響如何?”
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關係到特科體係能否全麵在敏朝鋪開,楊大洪猶豫了一下,還是搖了搖頭,簡潔地回答,“此為京畿,廠衛耳目所在!”
所以,州縣雖然怠惰卻也不敢使絆子,畢竟這裏一出事,半日一日的消息就到京城了,便是廠衛送錢也都方便。這話初聽當然是好消息,但仔細琢磨就知道楊大人真實的意思了:京畿的情況,在全國可無法通用的,離開了京畿,試著全國推行的話,便很難預料在當地的阻力如何,特進士等能否展開工作——
在京畿,雖然是艱難的,也不免承受了非議,遇到很大的阻力,但至少背後是有靠山的,錢也來得順利且足額。可一旦遠離了京畿,這兩者就都無法保證了,廠衛送錢也得上路啊,要過關卡就免不得有被貪墨的風險,甚至還可能被人劫殺……總之,可以想見,特科班要鋪開不能一味從京畿的情況去推斷,京畿的成績,隻能說證明了敏朝仍有建立新政治體係的可能,卻不能說是已經成功。
雖然前景依舊嚴峻,也有不少隱憂,但很顯然,楊大洪的回答在張大人意料之中,他沉著地點了點頭,又問了些較細節的問題——女子掃盲成績如何,女特進士是否被當地人非議,工作開展得會不會比男特進士更艱難,有沒有特進士貪墨……這些事情,對於當事人來說,當然是比天大了,但在張、楊的高度來說,卻不過是小節而已,能解決的問題都不值得上心。
女特進士要掃盲,工作肯定比男特進士難做得多,也少不得有流言蜚語議論她們不規矩,州縣中更是出現過一波女子想要讀書,卻被家人反對,甚至鬧出人命乃至傷人案的事情,不過還是那句話,這是京畿,廠衛耳目所在,人命案畢竟也不是小事,很難完全瞞過人去。
有反對女兒、媳婦讀書,乃至虐打甚至殺害的人家,廠衛可是不會客氣,鐵索一抖,拿人就走,三木之下,何求不得?傾家蕩產,甚至是家破人亡的人家,也不要多,一縣中有一戶就足夠了,總是能嚇唬得住百姓們的,因此,雖然經過波折,也死了人,但妨礙不了大局,這特科班終究是能開起來的,女子也照舊是逐漸走出閨閣,走進特科班開始掃盲讀書了。
“……現在多還是男女分班,和買地比,還是體麵些,效率上有一定影響,但民情如此,此已經是彼此相安無事的一個最佳分寸了,故此,也不必一味都效仿買地,民智畢竟未開嘛!”
楊大洪說了幾個因特科班引發的奇案之後,如此總結著,張大人也點了點頭——要說對買地的民風全盤接受,這也有點強人所難了,如今這樣女子雖然也出閣讀書,但還是男女分班的局麵,也符合他個人的口味,“本該如此,男女大防,不得不謹,京畿畢竟不是買地,真要男女合班,那就太容易出亂子了!”
談到這裏,對於特科班的現狀,他也是基本了然了,沉吟著又問道,“如此,三年後,再開特科的話,大洪你認為,如今這批學員,有多少能下場的——又有多少可以簡拔為吏目,直接奔走任事呢?”
“這——”
楊大洪多少有些被問住了,這問題雖然仔細想想非常必要——和買地一樣,開掃盲班其實並不僅僅是為了開啟民智,更重要的是給特科係統更多的備選,既然如此,關心特科班的‘生產效率’,也就順理成章,但卻著實有些拔高了,也較為冷門,很顯然,在今日之前,他並沒有非常仔細地思考過這個問題。
“這……三年的話……”
細細考慮下來,之前對特科班工作還十分滿意的他也有點冒冷汗了,支支吾吾地說,“隻怕,三年……”
張大人並不意外,而是意味深長地道,“是啊,雖說特科開啟民智的速度,要比儒學更快得多了——這個拚音,實屬神來之筆,於掃盲上,能發揮太大的作用。可仔細考量,卻會發現,這特科,究竟還是在常理之內的東西,在掃盲上,它快過儒學許多,也有利於民間俊才浮現,但要說做官做吏,去做事嘛……這批人才的培養,便是特科的速度,也還是不快哩。”
楊大洪把他的話前思後想,也是不由得微微點頭,認為所言有理——不論是做官,做吏目,其中都自有學問,固然,也有糟粕之處,但馭人、馭下,需要很高的質素,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不是說某一農戶,掃盲班畢業後就可以乍然去做吏目了——說得難聽點,隻怕到了那時候,他貪得比原吏目還狠,做的事情卻隻是原吏目的幾分之一,甚至還會把事情搞得亂糟糟的呢。
隻要是有過實務經驗的官員,都能得出這個結論:這種事不是光憑一腔熱血就有用的,哪怕是最平庸的吏目,都要求較高的文字素養,水準之上的統籌素養,倘若買地的吏目,那還要求不差的算學素養。
這三樣素養加在一起,絕不是一期掃盲班就能滿足的,對於基礎不好的人來說,至少也得再學個五六年才行,在此之前,百姓即便識字也還是百姓,無法充任馭人者這個職責。
而仔細觀察特科班,乃至買地的教育係統,便可以得出另一個有些嚴峻的結論——那就是,對廣泛的百姓來說,教育這件事,並非是‘萬事開頭難’,教育恰恰是相反的,掃盲相對要簡單得多,可以很輕易地讓大部分人都學會拚音,因為這的確是他們生活中必須的知識,但一旦脫離了掃盲這個階段,要把知識往高深裏教的話,不論是儒學、特科,那速度就都相當的慢了,即便特科還是比儒學快,但那快得也相當有限,回到張大人這個問題上,對於管理人才的生產效率,特科和儒學,交出的數字,差別或許並不是那麽的大。
“此事,也是我們半年來考察京城特科,得到的結論——三年後,特科的特進士,仍很難說是群英薈萃,可能要到五年後、六年後,才能真正選拔出一批來自民間的特進士,為廠衛,為皇帝所用,到那時,特科才能算是真正成形。”
張大人緩緩道,“京城為首善之地,人傑地靈,尚且如此,買地處多為煙瘴之地,百姓荒蕪野蠻,他們的教育效率,就一定好了嗎?這五年來,買地為何安分守己,不思向外擴張?大洪,說到這裏,你當可明白‘半壁江山代管’這一策的想法了吧?”
楊大洪畢竟是西林黨年輕一代的佼佼者,話說到這裏,他已全明白了,“買地也鬧人荒!他們所謂的精細統治,完全倚仗吏目的素質以及數量。不是他們不想擴張,而是這五年來,他們的吏目數量增長始終不足以支持他們進行大規模擴張!若是擴得太快,攤子鋪得太大,精細統治的架子搭不起來,便很可能留下隱患和痼疾!久而久之,謝六姐也怕引發內亂!”
神仙人物,也怕內亂嗎?若是五六年前,買活軍剛崛起的時候,楊大洪壓根無法想象神仙會如何統治麾下的領土,但楊大洪畢竟已經和買活軍打了多年的交道,如今他已經很習慣於用客觀的眼光來看待買活軍了——買活軍的武力,的確是神仙級別的,無可匹敵,但他們在統治上許多時候並不是那麽不一樣,他們也要遵循……用他們自己的說法,他們也要遵循客觀規律,所以謝六姐的確也怕內亂,買活軍是因此才沒有選擇在華夏本土擴張,而是去了南洋,緩緩開墾,而不是遵守那勞什子的《雲縣和議》!
對嘛!這才符合常理嘛!買活軍固然重視信譽,但若說謝六姐是個認死理的神仙,楊大洪自己第一個不信,這會兒,他既有對一個經年疑惑解開的快慰,也有對‘半壁江山全數代管’這一策的震驚,“而朝廷若是此時,給買活軍送上大片山河,謝六姐便立刻陷入兩難——她不要,這是不能的,她既然要爭奪天下,就要擺出樣子來,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她不要,便顯得胸無大誌,豪傑便不會真心為她效力,甚至生出異誌。”
可她若是要呢——
兩個官員麵麵相覷,好半晌沒有說話,楊大洪咽了咽吐沫,率先打破了寂靜,輕聲問道,“樂毅伐齊?”
張大人微笑點頭,又歎道,“別用這個典故,不吉利——樂毅伐齊,肥的可是秦國。”
所謂樂毅伐齊的典故,便是燕國以小吞大,聯合其餘五國伐齊,攻齊七十二城,幾乎滅了齊國,但最後卻因根基始終不穩,被迫撤兵,而將所有戰果毀於一旦,從此燕、齊雙雙衰弱,反而讓秦國漁翁得利的曆史故事。敏朝以半壁江山為餌來釣買活軍,看似荒謬不堪,但其實就是在賭買活軍吞下之後會不會消化不良引發內亂,和‘大會戰’的主張有異曲同工之妙,賭性也是極強。
而後果如何,也的確難以預料,會不會雙方陷入戰亂之後,反而讓建賊得到喘息之機呢?不過,楊大洪認為這倒不太可能,建賊如今已是十分衰弱,蕞爾小藩,如何能圖謀中原,這和秦之強盛又不可同日而語了。
楊大洪有些不以為然,不過暫且也不去分辯這些,隻是將此策仔細品讀了半日,終是有些不可思議地道。“簡直荒唐!可仔細想來,卻似乎已是死中求活,無奈之下唯一能下的一招棋了,隻是……”
他突然吸了一口涼氣,生出了極大的戒備和不祥的預感來,在燈下怔怔地望著對麵的張大人,注視著他那模糊在燭光中的笑容,喃喃地道,“誰來獻這一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