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了,這樣質疑祖宗的想法,範老實是絕不會說出口的,哪怕是對著妻子,他也絕不會把心聲吐露。因為這樣的念頭,說沒說出口差別實在是太大了,似乎一旦說出口之後,便會發生些不測的後果——譬如說,倘若一個客戶人不再尊崇祖宗了,那麽,誰來彌補他們心中那極大的空缺呢?
宗族,對於客戶人家來說就是從生到死的主旋律,幾乎是他們價值觀的基石,如果沒有了對宗族的依賴和崇敬,那麽誰來做心中的這個壓艙石呢?難道真的要全心全意地去信仰知識教,信仰謝六姐嗎?
對客戶人家來說,於宗教的迷信,不過是對宗族信仰的補充而已,把宗教完全作為生活的全部指導,也讓範老實本能上感到一絲抵觸,他還是更願意如同現在這樣,很有幾分實用主義,精明地來使用對知識教的信仰,完全狂信……那似乎是土人的做法,而且,即便是土人,也沒有如此虔誠地對待知識教,或許是因為知識教的教義,實在是讓人難以徹底狂信,從根本上,它的邏輯是有些自相矛盾的:能夠經得住學習苦修的,那都是聰明人,而越是苦修,就越難以狂信,真正愚昧而又狂信的那些人,絕無可能做到知識教所要求的苦修強度。
對範老實來說,是否要徹底的拋棄宗族,並不是一個很急迫的問題,無論如何,他反正已經生活在一個沒有宗族的林場裏了。這個疑問和他日常生活也沒有任何關係,因此他可以很方便地束之高閣,不去思考,隻是心中偶爾也有些空落落的,在巨大的幸福感中又還感到了一些不踏實,好像心中出現了一個空缺,而尚不知道可以用什麽去填補。
範老實感受到了一些學習的需要——他現在逐步建立起了一種新的信心,即人可以從書本上學到一些真正有用的,能解決疑問和需要的東西,也就是說,困難可以從書中尋找解決的辦法。
但是,現在的矛盾是,林場的書不多,範老實不知道自己該學什麽,也不能問人,而他那種購買書籍的衝動,卻又被傳統的消費觀而自我束縛了——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大概是應該大量看書的,可是,範老實已經有了孩子,而且他隻是個林場工人。
從客戶人家傳統的價值體係來講,他似乎不應該把錢花在自己的閱讀愛好上,甚至於說,他的錢哪怕為自己私人花一分,都是有罪的,成家了,做了父母之後,夫妻兩個人唯獨正當的開支,便是為了孩子花錢。其餘的花銷,倘若是便宜的,那也就罷了,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是不受到鼓勵而已,但倘若在家庭收入中占到了相當的部分,那簡直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別說自家的成員了,就是別家的鄰居,也都有資格議論紛紛,擺出教育的樣子來,告訴他們,‘這不是長久過日子的道理’!
一個林工,還是罪民,即便入了知識教,那也上不得台麵,做不得大人物,讀太多閑書又有什麽用呢?便連範老實自己,也認為這話是有道理的,況且即便他想買書,牛車也沒有賣的,隻能等有時候因為什麽別的事——或者是下一個節慶,大家一起去占城港,他再找個借口去買教材,大概才能去港口新城的書店走走……
不論如何,書在南洋的確不是什麽常見的東西,要比在華夏難以獲取得多了,買活軍衙門隻能把力氣用在保證報紙和識字教材流通上,其餘的書本就暫且隻能放鬆些,而一旦沒有政策的壓力,海商根本沒有販書的動力——同樣的重量,用來運送工業品能賺更多,印刷品又沉又不容易保持品相,銷路還不算很廣,何必廢這個力氣呢?
範老實對於書在南洋的珍貴,還沒有太多的了解,隨著棕櫚果采收逐漸進入尾聲,他和妻子倒是開始準備要進城一趟了——範家有三個孩子,最小的才六歲,按照傳統的看法還不到開蒙的年紀,但在虔誠的苦修之下,居然也已經學會了全部拚音,甚至會背九九乘法表了,這就是在老家,也是聰穎的表現,在南洋這裏,便更是出類拔萃。所以張阿定把他們一家都報上去了,同時也鼓勵另外兩戶新移民的成人也去報考‘掃盲班畢業考試’,“如果考過了,你們的工錢一天還能再漲五文,一個月也是一百五,不小的漲幅呢!”
在南洋這裏,物價、收入,和華夏本土是有相當不同的,呈現出和特產強烈的相關性——隻要是本地有出產的東西,價格都要比在華夏本土更便宜,最典型的就是大米和白糖,此外,棕櫚原油的價格也十分便宜,可以說,如果能適應原油那股子特別的味道的話,那每天都吃油汪汪的炒菜,對一般家庭也不是什麽負擔。
至於收入呢,活死人下南洋,最低工資是三十文一日,這比在華夏本土要多了五文錢,而罪民這裏,他們沒有通過掃盲班考試,所以是一十五文錢一日,最低的價錢,通過了則也是三十文一日——這是個行情價,一般的崗位差別都不會太大,當然了,根據和占城港距離的遠近,待遇上也還是有區別的。
比如距離遠一些,工人不能時常進城的林場、農場,會給雇工發一些福利,減少他們在日常生活上的開銷,或者會增設一些崗位,比如說,一些地理位置較好的林場,他們是不付給幫忙做飯的小雜工酬勞的,隻是包餐而已,因為工人可以白吃飯,但家眷總不能跟著白吃吧,你做點活就算是抵飯錢了,但在遠一點的林場,幫做飯就也給十文、一十文一日的酬勞,這樣可以留住工人,不叫他們總想著往靠城近一些的林場跑。
範老實所在的林場,如果隻是幫做飯,也是沒有錢的,但如果夫妻兩人都做工的話,孩子就沒人看了,所以不少林工家還是比較傳統的男人做工,女人幫襯的模式,女眷除了個別力氣很大的之外,便是幫著做飯,看看孩子,順便種種自家在林地邊緣開辟出來的菜地——這工作量和在老家比其實要輕省很多,因為南洋的百姓並不自己織布,也就少去了男耕女織中,由女人承擔的繁重勞動織布。
這樣算下來,範家一個月的收入是七百五十文,包飯,一家五口平時要用錢的地方也不多,說起來日子和老家比真不算是苦的,如果通過掃盲班考試,那就能漲到九百文一個月——一個月就算花銷兩百文好了,牛車上買些東西,足足夠,剩下七百文也能存起來,一年就是七兩銀子,按照現在占城港的物價,三年就能在港口新城買一個小小的院子!
當然了,買了小院子,家裏人搬到城裏去住之後,又該如何掙錢,這暫時還是很模糊的事情。因為範老實一家人既沒有做過生意,也不會經營飲食檔口,而要說在城邊做自耕農呢……那就想太多了,在南洋這裏,漢人是不可能去做自耕農的,普遍是以農場的形式抱團經營,這裏除了歉收的風險大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漢人需要時常麵對野獸和土人的騷擾,單打獨鬥就隻有被欺負的份兒,再說南洋這裏的農業,很多時候是用機器來幫忙的,單個的農家上哪租賃這些機器去?
不過,就算不自住,買套房子租出去也好啊,再說,即便不買房,存點錢預備急用,或者買些大件也是好的,南洋這裏的物價還有一個特點,便是雖然有些東西特別便宜,但也有些東西特別的貴,凡是需要進一步加工的工業品,通過海運從雞籠島運來的,價格都至少比華夏本土貴一半,是以,在這裏生活倘若要擁有和本土一樣的體麵,非得耗費大量錢財不可。範老實一家人如果想要擁有一座自鳴鍾,至少得勤勤懇懇地攢個十多年,退一步說,哪怕是想買一輛木輪自行車,也得存個五年錢不可。
除了木輪自行車之外,還有很多昂貴卻讓人眼饞的東西:香精花露水,這東西在南洋是能救命的,噴灑在身上能驅蟲,怎不讓人喜歡?馬口鐵的餐具……比較不會鏽蝕的東西,在濕熱的地方也受到了極大的歡迎。輕便鋒利的刀具耕具、可以遮擋陽光的有色眼鏡(這個東西受到極其強烈的喜愛),雕琢後顯得光彩四射的寶石……能治暑熱的清涼神藥……
等等這一切買物,在占城港乃至安南,都引起了風尚,現在占城港碼頭,停泊的可不止是買地的船隻,還有安南貴人的海船,隻要是船中的買地奢物,他們沒有不想買的,範老實聽張阿定說,“就連身毒那邊,也捧著黃金寶石來換,隻要是買物,就沒有不喜歡的”——他想這也是當然的,範老實他們這些平民百姓,雖然不至於對寶石發生什麽興趣,但也喜歡馬口鐵的餐具和避蟲治病的藥材啊!
既然這樣,女眷們掙錢的動力也就很迫切了,她們也是各尋各的路,有的讀書愚笨的,便想自己養雞,下的蛋除了自家人吃之外,也能在林工之間賣點錢——隻要他們勤清潔,不讓味道影響到大家,管事們是許可的。
還有的則願意做縫補的活計,有的突發奇想,想學著開個托兒班……總之,除了幫做飯之外,不用織布積攢下來的體力,她們想換成錢。而老實嫂則是瞄準了抄寫員的活計——因為是一群人合股的林場,而不是一個東家的產業,為了避免爭議,他們從買活軍那裏學來了重視留痕的習慣,每天都有工作手冊是需要當值的工人簽字填寫的。可工人的拚音未必就一定好了,筆跡也多為潦草淩亂,便產生了抄寫員的崗位,抄寫員就是把每天寫在黑板上的工作手冊進行歸納謄抄,整理到正式文本上,並讓工人蓋手印確認的活計。
這個工作,不算是太累,和巡林員一樣,腿著溜達即可,時間也比較機動,不太耽誤女眷們照顧家小,但難點是文化水平要高,不能隻是勉強掌握拚音,必須相當熟悉,且會寫一定的漢字。
所以,女眷們雖然都眼饞,卻也自知無法勝任,老實嫂若沒入教,也是不敢肖想的,也就是她入教之後日夜苦讀,平時自己也試著辨認黑板字跡,認為的確可以嚐試了,才吞吞吐吐地對張阿定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一直以來,這項工作都是張阿定兼任,也讓他叫苦連天,如果東家願意給這個機會……
和所有在異國他鄉經營小小事業的東家一樣,怕的不是手下人有能耐,而是手下人都是一群蠢貨。張阿定考察過老實嫂的水平之後,便督促老實嫂和丈夫一起參加掃盲班考試——這裏是有他的考慮在的,雖然老實嫂水平是夠了,但畢竟還是要從服眾的角度去考慮,如果不參加考試,直接任命,之後又有人通過考試來求這個崗位,那林場該給誰好呢?畢竟是很有限不需要付出太多體力的清閑崗位,惹人眼饞的職務,還是要盡量能服眾的好。
對範老實來說,通過考試,一個月是多一百五,可對老實嫂來說,考試的意義更大,隻要通過考試,老實嫂就有兼職抄寫員的資格了,抄寫員一天的酬勞也是三十文,如此,範家人的收入將陡然間從七百五十文,倍增到一千九百文,對他們來說,不啻是階層上實實在在的一個躍升!
這是眼見的好處,長遠的好處且還不至於此——孩子們若是通過掃盲班,還能去城裏上免費的初級班,學費不交不說,還管飯,隻要考試通得過,就能一直學下去。當然了,太小的不要,七歲以上才能入學,前提也是要通過掃盲班,至少會寫自己的名字,而且,學校的管束是很嚴厲的,下了課還得在學校的安排下幹活……但,不管怎麽說,這畢竟是免費的學校——而且還管飯!
這條政策,不論漢人、土人都是一樣的,隻是能通過標準掃盲班考試的土人,哪怕是成人現在都還不多,更別說孩子了,因為標準掃盲班考試有一個潛在的門檻,那就是必須要熟稔官話,新下山的土人即便熟練掌握拚音,但也可能是用來標注自己的土話,不代表他們就能流利地說官話了。
在考試那日,闔家出動往城裏趕的基本還都是漢人,土人考生是在城裏才能多見到一些——這些土人一般都在占城港世代居住,本身就有一定的漢話基礎,再加上參加考試也更方便一些,有棗沒棗先打一竿子麽,就算考不上,也能招呼這些考生到他們家去吃飯住宿,賺一筆小錢。
標準掃盲班考試,要連考七天,除了城裏的居民可以自己報名之外,農場林場的工人,都是牛車代報名,代安排考試日期的,按地理片區來進行劃分,在新區碼頭的大廣場前,擺著一張張的小幾子,考生們在一旁的蒲團上盤坐著答卷子,同一個單位的考生,按順序分別前往七個考區就坐,這樣就有效地防範了抄襲作弊。
小孩考生在單獨的考場,考前各分一對桃符,考完了由監護人去領,桃符對上了才能帶走。如此,範老實便和家人分開了,單獨來到一片樹蔭底下坐了下來,他好奇地張望著左右一頂頂鬥笠,心道,“不知道多少是我們家這樣,信仰了知識教的罪民。”
才剛是這樣想著,忽然見到右邊一個鬥笠微微一動,向他看來,兩人目光相對,都是一怔,隨即大喜,範老實叫道,“阿良,是你!你怎麽——你不是去——”
說到這裏,忽然想起了場合,便忙壓下聲音,迫不及待地用土話低聲問道,“你不是選了去高麗的嗎?怎麽跑到占城港這裏來了?!”:,,
宗族,對於客戶人家來說就是從生到死的主旋律,幾乎是他們價值觀的基石,如果沒有了對宗族的依賴和崇敬,那麽誰來做心中的這個壓艙石呢?難道真的要全心全意地去信仰知識教,信仰謝六姐嗎?
對客戶人家來說,於宗教的迷信,不過是對宗族信仰的補充而已,把宗教完全作為生活的全部指導,也讓範老實本能上感到一絲抵觸,他還是更願意如同現在這樣,很有幾分實用主義,精明地來使用對知識教的信仰,完全狂信……那似乎是土人的做法,而且,即便是土人,也沒有如此虔誠地對待知識教,或許是因為知識教的教義,實在是讓人難以徹底狂信,從根本上,它的邏輯是有些自相矛盾的:能夠經得住學習苦修的,那都是聰明人,而越是苦修,就越難以狂信,真正愚昧而又狂信的那些人,絕無可能做到知識教所要求的苦修強度。
對範老實來說,是否要徹底的拋棄宗族,並不是一個很急迫的問題,無論如何,他反正已經生活在一個沒有宗族的林場裏了。這個疑問和他日常生活也沒有任何關係,因此他可以很方便地束之高閣,不去思考,隻是心中偶爾也有些空落落的,在巨大的幸福感中又還感到了一些不踏實,好像心中出現了一個空缺,而尚不知道可以用什麽去填補。
範老實感受到了一些學習的需要——他現在逐步建立起了一種新的信心,即人可以從書本上學到一些真正有用的,能解決疑問和需要的東西,也就是說,困難可以從書中尋找解決的辦法。
但是,現在的矛盾是,林場的書不多,範老實不知道自己該學什麽,也不能問人,而他那種購買書籍的衝動,卻又被傳統的消費觀而自我束縛了——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大概是應該大量看書的,可是,範老實已經有了孩子,而且他隻是個林場工人。
從客戶人家傳統的價值體係來講,他似乎不應該把錢花在自己的閱讀愛好上,甚至於說,他的錢哪怕為自己私人花一分,都是有罪的,成家了,做了父母之後,夫妻兩個人唯獨正當的開支,便是為了孩子花錢。其餘的花銷,倘若是便宜的,那也就罷了,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是不受到鼓勵而已,但倘若在家庭收入中占到了相當的部分,那簡直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別說自家的成員了,就是別家的鄰居,也都有資格議論紛紛,擺出教育的樣子來,告訴他們,‘這不是長久過日子的道理’!
一個林工,還是罪民,即便入了知識教,那也上不得台麵,做不得大人物,讀太多閑書又有什麽用呢?便連範老實自己,也認為這話是有道理的,況且即便他想買書,牛車也沒有賣的,隻能等有時候因為什麽別的事——或者是下一個節慶,大家一起去占城港,他再找個借口去買教材,大概才能去港口新城的書店走走……
不論如何,書在南洋的確不是什麽常見的東西,要比在華夏難以獲取得多了,買活軍衙門隻能把力氣用在保證報紙和識字教材流通上,其餘的書本就暫且隻能放鬆些,而一旦沒有政策的壓力,海商根本沒有販書的動力——同樣的重量,用來運送工業品能賺更多,印刷品又沉又不容易保持品相,銷路還不算很廣,何必廢這個力氣呢?
範老實對於書在南洋的珍貴,還沒有太多的了解,隨著棕櫚果采收逐漸進入尾聲,他和妻子倒是開始準備要進城一趟了——範家有三個孩子,最小的才六歲,按照傳統的看法還不到開蒙的年紀,但在虔誠的苦修之下,居然也已經學會了全部拚音,甚至會背九九乘法表了,這就是在老家,也是聰穎的表現,在南洋這裏,便更是出類拔萃。所以張阿定把他們一家都報上去了,同時也鼓勵另外兩戶新移民的成人也去報考‘掃盲班畢業考試’,“如果考過了,你們的工錢一天還能再漲五文,一個月也是一百五,不小的漲幅呢!”
在南洋這裏,物價、收入,和華夏本土是有相當不同的,呈現出和特產強烈的相關性——隻要是本地有出產的東西,價格都要比在華夏本土更便宜,最典型的就是大米和白糖,此外,棕櫚原油的價格也十分便宜,可以說,如果能適應原油那股子特別的味道的話,那每天都吃油汪汪的炒菜,對一般家庭也不是什麽負擔。
至於收入呢,活死人下南洋,最低工資是三十文一日,這比在華夏本土要多了五文錢,而罪民這裏,他們沒有通過掃盲班考試,所以是一十五文錢一日,最低的價錢,通過了則也是三十文一日——這是個行情價,一般的崗位差別都不會太大,當然了,根據和占城港距離的遠近,待遇上也還是有區別的。
比如距離遠一些,工人不能時常進城的林場、農場,會給雇工發一些福利,減少他們在日常生活上的開銷,或者會增設一些崗位,比如說,一些地理位置較好的林場,他們是不付給幫忙做飯的小雜工酬勞的,隻是包餐而已,因為工人可以白吃飯,但家眷總不能跟著白吃吧,你做點活就算是抵飯錢了,但在遠一點的林場,幫做飯就也給十文、一十文一日的酬勞,這樣可以留住工人,不叫他們總想著往靠城近一些的林場跑。
範老實所在的林場,如果隻是幫做飯,也是沒有錢的,但如果夫妻兩人都做工的話,孩子就沒人看了,所以不少林工家還是比較傳統的男人做工,女人幫襯的模式,女眷除了個別力氣很大的之外,便是幫著做飯,看看孩子,順便種種自家在林地邊緣開辟出來的菜地——這工作量和在老家比其實要輕省很多,因為南洋的百姓並不自己織布,也就少去了男耕女織中,由女人承擔的繁重勞動織布。
這樣算下來,範家一個月的收入是七百五十文,包飯,一家五口平時要用錢的地方也不多,說起來日子和老家比真不算是苦的,如果通過掃盲班考試,那就能漲到九百文一個月——一個月就算花銷兩百文好了,牛車上買些東西,足足夠,剩下七百文也能存起來,一年就是七兩銀子,按照現在占城港的物價,三年就能在港口新城買一個小小的院子!
當然了,買了小院子,家裏人搬到城裏去住之後,又該如何掙錢,這暫時還是很模糊的事情。因為範老實一家人既沒有做過生意,也不會經營飲食檔口,而要說在城邊做自耕農呢……那就想太多了,在南洋這裏,漢人是不可能去做自耕農的,普遍是以農場的形式抱團經營,這裏除了歉收的風險大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漢人需要時常麵對野獸和土人的騷擾,單打獨鬥就隻有被欺負的份兒,再說南洋這裏的農業,很多時候是用機器來幫忙的,單個的農家上哪租賃這些機器去?
不過,就算不自住,買套房子租出去也好啊,再說,即便不買房,存點錢預備急用,或者買些大件也是好的,南洋這裏的物價還有一個特點,便是雖然有些東西特別便宜,但也有些東西特別的貴,凡是需要進一步加工的工業品,通過海運從雞籠島運來的,價格都至少比華夏本土貴一半,是以,在這裏生活倘若要擁有和本土一樣的體麵,非得耗費大量錢財不可。範老實一家人如果想要擁有一座自鳴鍾,至少得勤勤懇懇地攢個十多年,退一步說,哪怕是想買一輛木輪自行車,也得存個五年錢不可。
除了木輪自行車之外,還有很多昂貴卻讓人眼饞的東西:香精花露水,這東西在南洋是能救命的,噴灑在身上能驅蟲,怎不讓人喜歡?馬口鐵的餐具……比較不會鏽蝕的東西,在濕熱的地方也受到了極大的歡迎。輕便鋒利的刀具耕具、可以遮擋陽光的有色眼鏡(這個東西受到極其強烈的喜愛),雕琢後顯得光彩四射的寶石……能治暑熱的清涼神藥……
等等這一切買物,在占城港乃至安南,都引起了風尚,現在占城港碼頭,停泊的可不止是買地的船隻,還有安南貴人的海船,隻要是船中的買地奢物,他們沒有不想買的,範老實聽張阿定說,“就連身毒那邊,也捧著黃金寶石來換,隻要是買物,就沒有不喜歡的”——他想這也是當然的,範老實他們這些平民百姓,雖然不至於對寶石發生什麽興趣,但也喜歡馬口鐵的餐具和避蟲治病的藥材啊!
既然這樣,女眷們掙錢的動力也就很迫切了,她們也是各尋各的路,有的讀書愚笨的,便想自己養雞,下的蛋除了自家人吃之外,也能在林工之間賣點錢——隻要他們勤清潔,不讓味道影響到大家,管事們是許可的。
還有的則願意做縫補的活計,有的突發奇想,想學著開個托兒班……總之,除了幫做飯之外,不用織布積攢下來的體力,她們想換成錢。而老實嫂則是瞄準了抄寫員的活計——因為是一群人合股的林場,而不是一個東家的產業,為了避免爭議,他們從買活軍那裏學來了重視留痕的習慣,每天都有工作手冊是需要當值的工人簽字填寫的。可工人的拚音未必就一定好了,筆跡也多為潦草淩亂,便產生了抄寫員的崗位,抄寫員就是把每天寫在黑板上的工作手冊進行歸納謄抄,整理到正式文本上,並讓工人蓋手印確認的活計。
這個工作,不算是太累,和巡林員一樣,腿著溜達即可,時間也比較機動,不太耽誤女眷們照顧家小,但難點是文化水平要高,不能隻是勉強掌握拚音,必須相當熟悉,且會寫一定的漢字。
所以,女眷們雖然都眼饞,卻也自知無法勝任,老實嫂若沒入教,也是不敢肖想的,也就是她入教之後日夜苦讀,平時自己也試著辨認黑板字跡,認為的確可以嚐試了,才吞吞吐吐地對張阿定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一直以來,這項工作都是張阿定兼任,也讓他叫苦連天,如果東家願意給這個機會……
和所有在異國他鄉經營小小事業的東家一樣,怕的不是手下人有能耐,而是手下人都是一群蠢貨。張阿定考察過老實嫂的水平之後,便督促老實嫂和丈夫一起參加掃盲班考試——這裏是有他的考慮在的,雖然老實嫂水平是夠了,但畢竟還是要從服眾的角度去考慮,如果不參加考試,直接任命,之後又有人通過考試來求這個崗位,那林場該給誰好呢?畢竟是很有限不需要付出太多體力的清閑崗位,惹人眼饞的職務,還是要盡量能服眾的好。
對範老實來說,通過考試,一個月是多一百五,可對老實嫂來說,考試的意義更大,隻要通過考試,老實嫂就有兼職抄寫員的資格了,抄寫員一天的酬勞也是三十文,如此,範家人的收入將陡然間從七百五十文,倍增到一千九百文,對他們來說,不啻是階層上實實在在的一個躍升!
這是眼見的好處,長遠的好處且還不至於此——孩子們若是通過掃盲班,還能去城裏上免費的初級班,學費不交不說,還管飯,隻要考試通得過,就能一直學下去。當然了,太小的不要,七歲以上才能入學,前提也是要通過掃盲班,至少會寫自己的名字,而且,學校的管束是很嚴厲的,下了課還得在學校的安排下幹活……但,不管怎麽說,這畢竟是免費的學校——而且還管飯!
這條政策,不論漢人、土人都是一樣的,隻是能通過標準掃盲班考試的土人,哪怕是成人現在都還不多,更別說孩子了,因為標準掃盲班考試有一個潛在的門檻,那就是必須要熟稔官話,新下山的土人即便熟練掌握拚音,但也可能是用來標注自己的土話,不代表他們就能流利地說官話了。
在考試那日,闔家出動往城裏趕的基本還都是漢人,土人考生是在城裏才能多見到一些——這些土人一般都在占城港世代居住,本身就有一定的漢話基礎,再加上參加考試也更方便一些,有棗沒棗先打一竿子麽,就算考不上,也能招呼這些考生到他們家去吃飯住宿,賺一筆小錢。
標準掃盲班考試,要連考七天,除了城裏的居民可以自己報名之外,農場林場的工人,都是牛車代報名,代安排考試日期的,按地理片區來進行劃分,在新區碼頭的大廣場前,擺著一張張的小幾子,考生們在一旁的蒲團上盤坐著答卷子,同一個單位的考生,按順序分別前往七個考區就坐,這樣就有效地防範了抄襲作弊。
小孩考生在單獨的考場,考前各分一對桃符,考完了由監護人去領,桃符對上了才能帶走。如此,範老實便和家人分開了,單獨來到一片樹蔭底下坐了下來,他好奇地張望著左右一頂頂鬥笠,心道,“不知道多少是我們家這樣,信仰了知識教的罪民。”
才剛是這樣想著,忽然見到右邊一個鬥笠微微一動,向他看來,兩人目光相對,都是一怔,隨即大喜,範老實叫道,“阿良,是你!你怎麽——你不是去——”
說到這裏,忽然想起了場合,便忙壓下聲音,迫不及待地用土話低聲問道,“你不是選了去高麗的嗎?怎麽跑到占城港這裏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