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李校長也有炒期貨,或者是炒現貨的習慣,才會去收集小報,這不算是什麽惡意的猜度,反而是順理成章的推測,其中的原由說來話長,除了本地人中消息靈通的那些之外,別人是不會理解的,就是雲縣的小報現象,那也是天下獨一份,外地能與之相比的相當少見呢。
所謂的小報現象,指的就是雲縣這裏數目繁多的小報,與周報並行不悖——當然,可以說外地州縣,隻要略微繁華一點的,也都有結社設法刊印本地的報紙,這也是周報在運河、大江沿岸暢銷之後,必然的模仿現象。
但這種報紙,往往很難固定刊印,就算在一城之內,受眾也非常的有限,比如說姑蘇吧,在姑蘇發行量最大,閱讀層麵最廣的還是《買活周報》,每出一期新刊,逐漸興起的素茶樓也以此作為招徠,叫茶博士大聲朗誦,就是野茶攤,每逢早晚客多的時候,東家也親自上陣,讀幾篇新聞給大家聽聽。
周報往下呢,就是姑蘇各種結社出的報紙了,這種報紙的影響力立刻就下降了好幾個檔次,首先無法做到定期刊印,其次,刊發後除了社員之外,購買的多是書生,因為報紙上都是些深奧的東西,主要是針砭時弊,討論敏地的各種政策,又有探討特科和老八股製藝的,隻有很少的部分提到本地的新聞,如此,那也就難怪老百姓對此絲毫不感興趣了。
要再往下,刊登一些神佛怪談,鬼神報應故事,又有本地一些體麵人家的婚喪嫁娶呢,這種消息又沒有什麽時效性,神佛故事,早就是聽寺廟裏的和尚說過多次了,而旁人家的婚嫁,是親眷朋友自然要登門報喜,若平時是不相往來的,也就是看幾眼,嘖嘖幾聲完了,姑蘇的主婦門檻都很精,想要用這點消息從她們的袖袋裏掏出銅鈿來就過於天真了——說到底,她們很多人不識字呀。
江南已經算是識字率比較高的地方了,猶然如此,別處就更不必說了,再者,活字印刷的合金字模也是稀罕物事,用不起合金字模,用泥字模的話,那印刷質量也就頗為可觀了。隻有買地這裏,合金字模賣得又多,識字的人也多,販夫走卒人人都能看報紙,而且也愛看報紙——識字這種稀罕的東西,一旦學會了很難不一再賣弄,因此,文字印刷品市場非常的繁榮,除了各種話本之外,還有小報,相對也是最多,而且銷量不錯,尤其是雲縣這裏,以一個新崛起的州縣,居然能支持起上百份小報,不得不說是天下罕見的奇觀了1
這些小報,有些是有名頭,也敢於在報紙上刊登自家的辦公門頭的,也有些是根本沒有來曆名頭,上頭刊登的消息似是而非,隻求聳動,甚至近於不雅的。還有一些,名頭過幾期就換一換,但刊登的內容偏偏具有連貫性的。
比如一篇《新編金萍梅》,內容粗俗不堪,報童都不敢公開叫賣,銷售途徑非常隱蔽,多是賣給熟客,第一期叫做什麽新編故事薈萃,到了第期,突然換了名字叫古今怪奇,但刊登的文章吧,又是《新編金萍梅》第期,報童根本不提報名,就以話本作為招徠,這種藏頭露尾的怪樣子,豈不是叫人啞然失笑?
若小報都是這樣上不得台麵的東西,那自然也就一體禁絕,不存在什麽爭議了,不過,雲縣的小報中,如此低俗的其實是少數,大多數小報刊登的,都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卻又因為過於瑣碎而上不了買活周報的,比如說,敢於刊登門頭的《雲縣家務事》,這主要就是介紹如今雲縣哪裏開了新的餐館,過去這半周內,雲縣的物價如何,又有附近的一些地方有好景色……
包括哪裏有新的工作崗位,何處在修路,最近又出了什麽新政策,開了什麽新工廠,有哪家商社犯事被抓了,什麽新學校開始招生等等——這報紙不但做成了半周刊,而且在雲縣銷路相當不錯,甚至還有商家在上頭刊登廣告,也算是雲縣百姓不可或缺的生活經了。
除此之外,還有專門出題目給學生做,分析買地各種招考的科舉報紙,半月一刊,也收到家長的廣泛歡迎。又有介紹雲縣地產的、商業的,種種主題不一而足,當然,這些報紙不能去較真,題目有錯誤,商業信息也未必準確,又不是《買活周報》,你去較這個真幹嘛呢?
也是因此,這些報紙的待遇,當然和《周報》無法比了,周報不但行銷海內外,而且每年出合集時,也是各方爭購,還有不少主題剪報集也能賣個高價,或是在租書店撐起穩定的市場,很多家庭都有自己裝訂周報合集的習慣,而雲縣這裏的小報,售價又便宜,印刷質量也低劣,兩份合在一起賣個五文錢,就比買草紙略貴一些,大多人都是當做下飯配菜,翻閱著看完就算。
至於看完了的報紙,有的留在家裏裁開做手紙,有的拿來包東西,還有些攢起來賣廢紙,總之想到要留存下來的非常少——就有,那也多是留某一份特定的小報,圖的是上頭的話本連載,像這樣各種小報都盡量按期數來收集的,那真隻有炒現貨期貨的人了——幾乎所有的報紙,都有一定的商業信息,這對於交易所裏的大豪客研究市場是有幫助的。
“還真別說,那些沒門頭的小報,不論是什麽主題,話本是多麽低俗,多多少少都有點兒交易所的市場分析的——從前還當他們是模仿《周報》,就和刊購銷信息,刊廣告一樣,也就是為了妝點自己,現在想來,指不定背後都是多少有點用意在的,大交易所自己的報紙,幹巴巴的,全都是羅列的數據,看也看不懂,小報的分析就不同了,有血有肉的,旁人看了也曉得交易所的道理,更便於外來的商戶入門。”
所謂妝點自己,也是野雞小報慣用的伎倆了,就是拆解一部分《周報》,或者門頭小報的廣告內容,來增強自己的信用力,之前還有野雞小報膽大包天,膽敢直接摘抄《周報》頭兩版內容,並且加以點評的,據說這家小報頃刻之間就銷聲匿跡,從東家到做事的雇工,全都被送去挖礦了,市麵上的野雞小報也是低調了至少兩個月,這才逐漸故態複萌,隻是這之後便很少有小報敢亂論政了,多是拆解廣告,豐富內容,讀者一看,大名鼎鼎的紡織一廠也在你這上頭做廣告,可見還是可信的,這份報紙可以買來看看。
這種套路,百姓不知道,訟師們卻是一清二楚,法律專門學校這裏,前來上課的老師很多都是衙門司法口的吏目兼職,也少不得透露一二消息,因此人都是知道,其實對於這小報,衙門也是頭疼,不管吧,不像話,要抓吧,很不好抓!
為什麽不好抓?理由太多了,買地這裏並不宵禁,幾乎是個不夜城,天明天暗都有人來來往往,私底下想做些什麽小買賣實在是太簡單不過,查起來卻是興師動眾的,相當的擾民,而且按下葫蘆浮起瓢,根子上就不可能完全杜絕。有好幾次,興師動眾清查別的案件時,也都想打草摟兔子,順便查一查小報印刷的事情,但卻是一無所獲——最重要的印刷機找不到,別的證據壓根就沒法定罪的。
“從紙漿查,那你能管得住民間不製草紙嗎?雲縣百姓越來越多,光草紙坊都二十幾所,紙漿的流向和再利用查不明白的,至於說合金活字,有損耗率在的東西更無法查了,再說了,掌握了合金活字的配比,難道就不能私下鑄造嗎?能擔保鑄造廠的大師傅就沒有在外接個私活的?他要接了,會告訴出來麽?”
學法的都知道,這人性是千萬不能高估的東西,他們所接觸的也都是至惡至陰險的人性,把人往壞裏想,這是一個訟師應有的素養,進入專門學校之後,他們也逐漸從‘買軍的衙門是萬能的’,這種簡單又迷信的思維方式中脫離出來,生動地認識到了衙門的能力到底是多麽的有限,課間同學們議論起來,也都認為,如果不調動大量人力,封城嚴查,隻怕是很難禁絕小報現象,而這東西又實在不值當這麽大動幹戈的,那麽,在現有的機製之中,它就是個無法解決的問題了。
但,今日王劍如的幾句笑語,卻是讓兩個女訟師意識到,說不定問題的症結要比想像得簡單——一般力度的搜查之所以不奏效,就是因為很難找到印刷機,可從寶船來想的話,會不會大家的思路在一開始就陷入誤區了呢?找不到印刷機,就是因為印刷機並不在城裏——而是在隨時可以轉移的船隻上!固然不能說所有小報,都是場外交易所在背後搗鬼,但有些明確探討期貨價格走勢的小報,指不定背後就是場外交易所的授意,他們刊發這些小報也並不是為了掙錢,隻是想要滿足交易所客人的需要,進行客人急需,而永遠不可能登上《周報》的投機分析!
這些期貨走勢的文章,並不是話本的添頭和遮羞布,一味追趕熱點,搞些無傷大雅的噱頭來吸引各種浮躁讀者——恰恰相反,低俗話本才是它們的遮掩,話本雖然粗製濫造,仿佛這隻是一股想要掙快錢的流氓書生搗鼓的東西,但這上頭期貨分析的文章,卻寫得很認真!
“還真是,那話本直白至不可思議,好似是村漢村姑的發癡夢話,但仔細看這篇《淺論下半年場外交易所棉花價格走勢》,卻是文筆雅馴,雖然我不懂期貨,卻也看得出,數據羅列詳實,邏輯嚴密,寫得很認真!”
“那這份小報,說不得就和場外交易所脫不了關係了?”
在孫玉梅的發現後,沈期頤也是精神一振,但很快又有點兒泄氣,“事兒雖大,但要說起來,這報紙也沒什麽狂言,那話本吧,又無具體香豔的描寫,這要治罪,隻怕是於法無依——即便是真正治罪,對我們這個案子似乎也沒有什麽幫助!我們不是要去向委托人解釋案情,幫著寫狀子的麽,管的就是場外交易所的案子,還是別跑題了,乖乖看文章,把交易所的邏輯給搞清楚吧。”
“誰說沒幫助了?這幫助可是不小。”
王劍如卻是精神一振,已經找到了破局的思路,當然,這也是因為她完全知道自己的任務,而孫、沈兩人還以為她們是被指派去,幫著千金堂的女東家範十娘處理此案的緣故。
事發突然,王劍如還沒來得及說明白她們究竟是要幹什麽——當然,真要細究起來,對訟師來說,這麽做可不地道。不過,和所有一切別的東西一樣,法律這東西在買地也才剛剛開始,王劍如認為,麵對老奸巨猾的門閥仕宦、豪商權貴,太有良心無異於自縛手腳,這些人就沒有誰是在規矩內發達起來的,對付他們無所不至,又何須講究規矩?
“計劃還是要臨時改一改,我們現在立刻去官署走一趟,再去千金堂見範東家。”她撐起身子,拿過單邊拐杖,比從前豐滿不少的小臉上,一雙大眼睛閃閃發光,“這個案子,我知道該怎麽搞了,不過兩日,必定能辦妥當,天幸不至於辜負六姐和校長的一番栽培苦心!”:,,
所謂的小報現象,指的就是雲縣這裏數目繁多的小報,與周報並行不悖——當然,可以說外地州縣,隻要略微繁華一點的,也都有結社設法刊印本地的報紙,這也是周報在運河、大江沿岸暢銷之後,必然的模仿現象。
但這種報紙,往往很難固定刊印,就算在一城之內,受眾也非常的有限,比如說姑蘇吧,在姑蘇發行量最大,閱讀層麵最廣的還是《買活周報》,每出一期新刊,逐漸興起的素茶樓也以此作為招徠,叫茶博士大聲朗誦,就是野茶攤,每逢早晚客多的時候,東家也親自上陣,讀幾篇新聞給大家聽聽。
周報往下呢,就是姑蘇各種結社出的報紙了,這種報紙的影響力立刻就下降了好幾個檔次,首先無法做到定期刊印,其次,刊發後除了社員之外,購買的多是書生,因為報紙上都是些深奧的東西,主要是針砭時弊,討論敏地的各種政策,又有探討特科和老八股製藝的,隻有很少的部分提到本地的新聞,如此,那也就難怪老百姓對此絲毫不感興趣了。
要再往下,刊登一些神佛怪談,鬼神報應故事,又有本地一些體麵人家的婚喪嫁娶呢,這種消息又沒有什麽時效性,神佛故事,早就是聽寺廟裏的和尚說過多次了,而旁人家的婚嫁,是親眷朋友自然要登門報喜,若平時是不相往來的,也就是看幾眼,嘖嘖幾聲完了,姑蘇的主婦門檻都很精,想要用這點消息從她們的袖袋裏掏出銅鈿來就過於天真了——說到底,她們很多人不識字呀。
江南已經算是識字率比較高的地方了,猶然如此,別處就更不必說了,再者,活字印刷的合金字模也是稀罕物事,用不起合金字模,用泥字模的話,那印刷質量也就頗為可觀了。隻有買地這裏,合金字模賣得又多,識字的人也多,販夫走卒人人都能看報紙,而且也愛看報紙——識字這種稀罕的東西,一旦學會了很難不一再賣弄,因此,文字印刷品市場非常的繁榮,除了各種話本之外,還有小報,相對也是最多,而且銷量不錯,尤其是雲縣這裏,以一個新崛起的州縣,居然能支持起上百份小報,不得不說是天下罕見的奇觀了1
這些小報,有些是有名頭,也敢於在報紙上刊登自家的辦公門頭的,也有些是根本沒有來曆名頭,上頭刊登的消息似是而非,隻求聳動,甚至近於不雅的。還有一些,名頭過幾期就換一換,但刊登的內容偏偏具有連貫性的。
比如一篇《新編金萍梅》,內容粗俗不堪,報童都不敢公開叫賣,銷售途徑非常隱蔽,多是賣給熟客,第一期叫做什麽新編故事薈萃,到了第期,突然換了名字叫古今怪奇,但刊登的文章吧,又是《新編金萍梅》第期,報童根本不提報名,就以話本作為招徠,這種藏頭露尾的怪樣子,豈不是叫人啞然失笑?
若小報都是這樣上不得台麵的東西,那自然也就一體禁絕,不存在什麽爭議了,不過,雲縣的小報中,如此低俗的其實是少數,大多數小報刊登的,都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卻又因為過於瑣碎而上不了買活周報的,比如說,敢於刊登門頭的《雲縣家務事》,這主要就是介紹如今雲縣哪裏開了新的餐館,過去這半周內,雲縣的物價如何,又有附近的一些地方有好景色……
包括哪裏有新的工作崗位,何處在修路,最近又出了什麽新政策,開了什麽新工廠,有哪家商社犯事被抓了,什麽新學校開始招生等等——這報紙不但做成了半周刊,而且在雲縣銷路相當不錯,甚至還有商家在上頭刊登廣告,也算是雲縣百姓不可或缺的生活經了。
除此之外,還有專門出題目給學生做,分析買地各種招考的科舉報紙,半月一刊,也收到家長的廣泛歡迎。又有介紹雲縣地產的、商業的,種種主題不一而足,當然,這些報紙不能去較真,題目有錯誤,商業信息也未必準確,又不是《買活周報》,你去較這個真幹嘛呢?
也是因此,這些報紙的待遇,當然和《周報》無法比了,周報不但行銷海內外,而且每年出合集時,也是各方爭購,還有不少主題剪報集也能賣個高價,或是在租書店撐起穩定的市場,很多家庭都有自己裝訂周報合集的習慣,而雲縣這裏的小報,售價又便宜,印刷質量也低劣,兩份合在一起賣個五文錢,就比買草紙略貴一些,大多人都是當做下飯配菜,翻閱著看完就算。
至於看完了的報紙,有的留在家裏裁開做手紙,有的拿來包東西,還有些攢起來賣廢紙,總之想到要留存下來的非常少——就有,那也多是留某一份特定的小報,圖的是上頭的話本連載,像這樣各種小報都盡量按期數來收集的,那真隻有炒現貨期貨的人了——幾乎所有的報紙,都有一定的商業信息,這對於交易所裏的大豪客研究市場是有幫助的。
“還真別說,那些沒門頭的小報,不論是什麽主題,話本是多麽低俗,多多少少都有點兒交易所的市場分析的——從前還當他們是模仿《周報》,就和刊購銷信息,刊廣告一樣,也就是為了妝點自己,現在想來,指不定背後都是多少有點用意在的,大交易所自己的報紙,幹巴巴的,全都是羅列的數據,看也看不懂,小報的分析就不同了,有血有肉的,旁人看了也曉得交易所的道理,更便於外來的商戶入門。”
所謂妝點自己,也是野雞小報慣用的伎倆了,就是拆解一部分《周報》,或者門頭小報的廣告內容,來增強自己的信用力,之前還有野雞小報膽大包天,膽敢直接摘抄《周報》頭兩版內容,並且加以點評的,據說這家小報頃刻之間就銷聲匿跡,從東家到做事的雇工,全都被送去挖礦了,市麵上的野雞小報也是低調了至少兩個月,這才逐漸故態複萌,隻是這之後便很少有小報敢亂論政了,多是拆解廣告,豐富內容,讀者一看,大名鼎鼎的紡織一廠也在你這上頭做廣告,可見還是可信的,這份報紙可以買來看看。
這種套路,百姓不知道,訟師們卻是一清二楚,法律專門學校這裏,前來上課的老師很多都是衙門司法口的吏目兼職,也少不得透露一二消息,因此人都是知道,其實對於這小報,衙門也是頭疼,不管吧,不像話,要抓吧,很不好抓!
為什麽不好抓?理由太多了,買地這裏並不宵禁,幾乎是個不夜城,天明天暗都有人來來往往,私底下想做些什麽小買賣實在是太簡單不過,查起來卻是興師動眾的,相當的擾民,而且按下葫蘆浮起瓢,根子上就不可能完全杜絕。有好幾次,興師動眾清查別的案件時,也都想打草摟兔子,順便查一查小報印刷的事情,但卻是一無所獲——最重要的印刷機找不到,別的證據壓根就沒法定罪的。
“從紙漿查,那你能管得住民間不製草紙嗎?雲縣百姓越來越多,光草紙坊都二十幾所,紙漿的流向和再利用查不明白的,至於說合金活字,有損耗率在的東西更無法查了,再說了,掌握了合金活字的配比,難道就不能私下鑄造嗎?能擔保鑄造廠的大師傅就沒有在外接個私活的?他要接了,會告訴出來麽?”
學法的都知道,這人性是千萬不能高估的東西,他們所接觸的也都是至惡至陰險的人性,把人往壞裏想,這是一個訟師應有的素養,進入專門學校之後,他們也逐漸從‘買軍的衙門是萬能的’,這種簡單又迷信的思維方式中脫離出來,生動地認識到了衙門的能力到底是多麽的有限,課間同學們議論起來,也都認為,如果不調動大量人力,封城嚴查,隻怕是很難禁絕小報現象,而這東西又實在不值當這麽大動幹戈的,那麽,在現有的機製之中,它就是個無法解決的問題了。
但,今日王劍如的幾句笑語,卻是讓兩個女訟師意識到,說不定問題的症結要比想像得簡單——一般力度的搜查之所以不奏效,就是因為很難找到印刷機,可從寶船來想的話,會不會大家的思路在一開始就陷入誤區了呢?找不到印刷機,就是因為印刷機並不在城裏——而是在隨時可以轉移的船隻上!固然不能說所有小報,都是場外交易所在背後搗鬼,但有些明確探討期貨價格走勢的小報,指不定背後就是場外交易所的授意,他們刊發這些小報也並不是為了掙錢,隻是想要滿足交易所客人的需要,進行客人急需,而永遠不可能登上《周報》的投機分析!
這些期貨走勢的文章,並不是話本的添頭和遮羞布,一味追趕熱點,搞些無傷大雅的噱頭來吸引各種浮躁讀者——恰恰相反,低俗話本才是它們的遮掩,話本雖然粗製濫造,仿佛這隻是一股想要掙快錢的流氓書生搗鼓的東西,但這上頭期貨分析的文章,卻寫得很認真!
“還真是,那話本直白至不可思議,好似是村漢村姑的發癡夢話,但仔細看這篇《淺論下半年場外交易所棉花價格走勢》,卻是文筆雅馴,雖然我不懂期貨,卻也看得出,數據羅列詳實,邏輯嚴密,寫得很認真!”
“那這份小報,說不得就和場外交易所脫不了關係了?”
在孫玉梅的發現後,沈期頤也是精神一振,但很快又有點兒泄氣,“事兒雖大,但要說起來,這報紙也沒什麽狂言,那話本吧,又無具體香豔的描寫,這要治罪,隻怕是於法無依——即便是真正治罪,對我們這個案子似乎也沒有什麽幫助!我們不是要去向委托人解釋案情,幫著寫狀子的麽,管的就是場外交易所的案子,還是別跑題了,乖乖看文章,把交易所的邏輯給搞清楚吧。”
“誰說沒幫助了?這幫助可是不小。”
王劍如卻是精神一振,已經找到了破局的思路,當然,這也是因為她完全知道自己的任務,而孫、沈兩人還以為她們是被指派去,幫著千金堂的女東家範十娘處理此案的緣故。
事發突然,王劍如還沒來得及說明白她們究竟是要幹什麽——當然,真要細究起來,對訟師來說,這麽做可不地道。不過,和所有一切別的東西一樣,法律這東西在買地也才剛剛開始,王劍如認為,麵對老奸巨猾的門閥仕宦、豪商權貴,太有良心無異於自縛手腳,這些人就沒有誰是在規矩內發達起來的,對付他們無所不至,又何須講究規矩?
“計劃還是要臨時改一改,我們現在立刻去官署走一趟,再去千金堂見範東家。”她撐起身子,拿過單邊拐杖,比從前豐滿不少的小臉上,一雙大眼睛閃閃發光,“這個案子,我知道該怎麽搞了,不過兩日,必定能辦妥當,天幸不至於辜負六姐和校長的一番栽培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