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好了!汗巾子抽出來!”
“我叫你蹲哈克!你起來做什麽!找打麽?!”
‘嗖’地一聲,隨著嗬斥,長棍立刻抽上了俘虜的脊背,發出了清脆的爆響聲,也把一群人都抽得瑟縮了一下,唯唯諾諾地道,“不敢,再不敢了,就是……就是腿蹲麻了,想動彈動彈。”
“動彈?死了以後你隨便動彈,這會兒老實的!都拿汗巾子互相綁了手!”
海伢子高聲大氣地嗬斥著,心底充滿了快意,他半點沒有心軟,而是來回走動著,眼睛瞪得像銅鈴,監督著眾人綁了手,又按照買活軍吩咐的辦法,拿麻繩給他們的手上都打了結,像是係粽子那樣係成了一長串,也不管有沒有人喊冤,反正一串接著一串,讓他們都往城牆外頭挪移過去,一群人手又被係住了,活動受限,又要抓著褲腰,隻能佝僂著身子,蝦米一般地,滑稽地往外拱著。海伢子等漢民,趾高氣昂地跟在後頭監督,把人送到城外,交給了洞人之後,他們又回到城裏,招呼著那些被抓壯丁抓到縣城裏來的山民,彼此報著家門認著親,“大家別怕,買活軍的大王就要進城了,那都是好人那,來了以後,再沒有捐、稅了,也不用擔心被抓到山下來服役……”
說到捐、稅,大家的反應是比較平淡的,因為山民本來也就幾乎不納糧,這裏大量的山民都是隱戶,在黃冊上是沒有這個村落的,縣官也一無所知,隻有地主們心知肚明,或者本就屬於地主的田莊。不過,一說到服役,大家就騷動起來了——納糧不納糧,主要是知府的事情,在兩湖道,納糧的壓力不算太大,所以衙門裏也懶得派人到山裏去找村落,但需要人服役的時候,那可就不管是不是隱戶了,征發到誰家那就是誰,逃都逃不掉的。買活軍來了不要抓人服役——其實也未必全是真的,但如果說一年隻有一兩次攤派下來的苦役,那大家就覺得這已經比如今的官府要好得多啦!
“抓我們的哪個是買活軍……”
這些被抓來的壯丁也迷茫地問起來了,答案是讓他們吃驚的,“誰都不是!縣裏之所以打起來,就是因為有人想投降買活軍,有人不想,不想投降的人就先打了想投降的,搶了銀子以後,要跑,又被留住了,兩邊人就打起來了,越打越凶,各自又去拉人——你們不就是被拉來的麽?”
原來是這麽一回事,說實話,這些壯丁們雖然都被發了長杆,也開始操練起來了,但真的明白兩邊是為什麽打起來的還真不多呢。還當是又一次爭水爭地,或者是衙門想要加稅,地主不讓,便帶領同鄉們開始抗爭了。一聽說是這個原因,眾人都是鼓噪起來,痛罵道,“原來是這般!還道是為了什麽打起來呢!”
“就這還一前一後都來抓人,這和我們又有什麽相幹!都不是好東西!”
“那還是不叫那什麽買什麽軍入城的更壞!”
“他們倒還好了!能給口飽飯吃!我們這邊的東家給吃的都是什麽呀!那米湯沒法喝!好些人喝了都腹瀉!還有發燒燒死了的!”
“都是該死!”
這幫山民倒也是彪悍,之前被抓去做壯丁,那是雙拳難敵四手,再說,闔家老小,住處都是被知曉的,也擔憂事後被報複,隻好老實下山了,下山之後,因為各村子之間,方言不同,交流本就困難,主家又是有心機的,把有隔閡有仇的村子安排在一起,叫他們互相監視,因此一直不好串聯交流,也就不知道真相。
這會兒,隨著海伢子一幹人到來,眼看著主家倒台,哪有不想著報複的道理,當下都是叫囂著要活埋了這幫喪天良的王八羔子,再去迎接買活軍入城雲雲。海伢子一幹山民,本來住得比他們還要偏僻,對他們也沒什麽威望,眼看著就要管不住了,城門外卻走進了一幫身穿蠟染布的漢子,被一個頭戴銀冠的老婦人領著,這些壯丁們見了,聲浪也為之乍然一收——“洞人?!”
不止洞人,還有喵人,這些番族土人,平時倘是落單,來到漢人的城池這裏,或許還有招人恥笑、欺負的,但隻要多人一起,漢人便不敢招惹了。土番在漢人麵前都極為抱團,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他們打起架來也更野蠻,更不要命。這幾十百把個土番一走進來,本就沒有主心骨的山民們,便自然而然斂旗息鼓,似乎是重新想起了自己現在這曖昧的半俘虜身份了。
“山伢子、狗伢子,你們兩個起頭吧,分了兩組,都到城外去挖坑,你們砍柴——水伢子,你和要好的幾個抽出來,在城裏收屍。”
因為土番的漢話說得不好,海伢子充當了發號施令的角色,但主意還是登薩出的,或者說,登薩也是聽從他們上頭的祭司指示,海伢子偷看過祭司寫給登薩的錦囊妙計,豔羨著那工整的拚音字跡,打心底,他非常羨慕老登薩,也希望能加入知識教,但現在當然不是說這個的時候。海伢子順著祭司有條有理的安排,把人員分為四組:兩組挖坑,一組去砍柴,還有一組膽子最大的,被安排來去收屍,現在小小的縣城裏到處都是屍體,全是幾次血拚留下來的,這些人如果沒有家人來收屍,那就一口氣都燒了,骨灰在亂葬崗上掩埋。
這麽做是很有必要的,第一,天氣逐漸暖和起來了,都是快要春耕的時候,這麽多屍體,有些不知道陳列了幾日,都已經有味兒了,不燒掉怕引起疫病,二來就更簡單了,很多死者老家都在山裏,不燒了的話,過段時間,他們的親人前來尋找,少不得要在亂葬崗裏到處刨,把人挖出來認屍,回去好生安葬,客觀上也會促使瘟疫的流行,索性一燒了之,大家都隻剩下骨灰,反倒是最妥當的考慮了。
城裏人的見識是比較高的,而且兩湖道靠近土番聚居之地,葬俗本就多種多樣,因此地多山,耕地寶貴,一般是不葬在平地上的,什麽洞葬、水葬、懸葬,多了去了,火葬不算不能接受。經過海伢子的解釋,大家也都冷靜下來,意識到危機還沒完全結束,自己還有染病而死的可能,便忙在海伢子的安排下,各自忙碌起來,水伢子按照吩咐,拿布包裹口鼻,和海伢子等人一起,在城裏搜檢起屍體來了。
“哎喲!造孽啊,死的人多噻!”
一開始,海伢子他們從山上下來的人,還大驚小怪地對戰鬥的慘烈程度發表感想:鶴洲縣城不算大,不過是一條主街,再有就是學宮、城隍廟等地,其餘地方多是曲裏拐彎的小巷子,兩側全是民居,從主街兩側就能看到倒斃的屍體了,多是青年男子,很多都是背上的砍傷,這就說明這械鬥是來真的,大家都弄來砍刀了。估摸著很多都是被抓來的壯丁,根本沒有鬥誌,在逃走中被刀砍了的。
但是,再往裏走,他們的話少了,臉上的神色也逐漸凝重了起來:城裏很多民居,家裏都全空了,明顯有被翻找洗劫的痕跡,在庭院裏多有人倒斃,有些是被勒死的,有些女子在死前明顯受了侵犯,甚至出現了不少矮小單薄的童屍——這是成年人最看不得的畫麵,很顯然,這些人家並非死於械鬥,而是受到了城內混亂局勢的牽連,被人渾水摸魚,成了暴行的受害者,而施暴者呢,很可能是街邊倒斃的死屍,或者也有可能就在今日這些挖坑撿屍的人之中,又有什麽方法去辨別他們呢?
海伢子心中隱約浮現出了一些複雜的感受,他開始明白為何洞人的老登薩,這麽急於要結束和鶴洲城裏的混亂了,混亂就像是夏日裏見到的龍取水的旋風一樣,若是放置不管,當它越來越大的時候,平時大家最寶貝的東西,家人的安危,田地的完好,在混亂中似乎都忽然變得完全不值一提,輕而易舉地就被毀滅了……哪怕,哪怕不是買活軍,不是知識教過來,隻是原本的那所謂的衙門,隻要能維持一個基本的規矩,都要比他們所見證的混亂要好得多了。這些娃娃,這些伢子——才四五歲,還沒有穿過一件新衣裳那,都是撿的哥哥姐姐的舊衣裳,就這樣,就這樣——
再是怎麽鐵石心腸的大人們,他們抱起娃娃們的屍體時,動作也要輕柔得多了,時不時能聽到沉重的歎息聲,大家也失去了談笑的興致,不再沉浸於初戰告捷的喜悅之中:本來,這是很值得得意的一件事,他們漢民決定和洞人聯手之後,很快就奔走著來了一支幾百人的隊伍,這時候,去前方覲見知識教祭司的登薩也回來了,並且帶了幾個人作為他們的頭目,指點他們操練了兩日,他們便是冒充來尋親的山民,用家鄉土話騙開了城門。
城裏的械鬥雖然厲害,但卻還不到自行製作拒馬、鐵蒺藜的地步,也沒有什麽能用的弓箭,最多也就是嚴加審問入城者,逐個用土話問問籍貫和當地的親眷,也就覺得足夠了,十幾個尋親的山民,能起什麽風浪?正好抓來做壯丁了,卻不料,這些山民多是獵戶,身上都有匕首,人一進來,立刻殺了守門的健卒,推開城門,把埋伏在百步外的番人給放進來了。
城門一開,接下來的事情就不必多說了,番人們打起架來是悍不畏死的,這些莊丁雖然也不算烏合之眾了,但畢竟是措手不及,在人數上也沒有優勢,頃刻間便被衝散了,在那之後,又有張家村山民中,熟悉鶴洲城的人來帶路,把這些莊丁集合的地方都給攻破了,前後兩日的功夫,鶴洲城之亂遂告平息,那些核心首腦,都被抓起來扔到城外去,等之後買活軍的兵丁來了發落,漢番聯軍也不閑著,這就準備開始收屍埋屍了——這活大家也都願意幹,因為畢竟也是有油水的,至少那些死人身上的衣裳,或者房子裏的財物,都能蹭一點兒便宜,不過,這點考慮大家也就心照不宣,不曾明眼了。
別人海伢子不知道,他這裏,見著大人也還罷了,見著孩子的屍體之後,真是無心去搜檢他們的屍體,或者是這些空房子裏剩餘的財物,心下好像墜了一塊大石頭一般,說不出的沉重,甚至不敢多看屍體,推車時都是撇著頭,很快眾人便運了一車屍體出去,此時燒屍的大坑也挖好了,裏頭堆滿了各處砍來,以及城中各家自願貢獻出來的柴火,見人來了,澆油點火,很快便是火光熊熊,眾人又趕緊張羅著挖了防火槽,免得火勢到處蔓延。“可以燒了!”
“等等——先燒孩子吧!”
海伢子啞著聲音止住了水伢子的動作,“趁火還幹淨!”
火哪有什麽幹淨不幹淨的?但水伢子一怔之後,也默不作聲地止住了搬大人的動作,海伢子抱起一具童屍,隻覺得輕飄飄的,還沒有平時挑的擔子沉,大概也就二十來斤。
他喉頭仿佛塞住了什麽,吞都吞不下去,注視著大火頃刻吞沒了那腫脹的麵孔,衣角在火光中化為飛灰,海伢子覺得自己一輩子也忘記不了這副畫麵,十七個孩子,被他一具具地拋下坑裏,那種氣味,那種畫麵,那跳躍的火光……
他徹底地蔫巴了,甚至顧不上去圍觀終於抵達的買活軍,這些兵士們之前來了幾個,因為語言不通的緣故,和番人、山民都是無法交流的,但大家已經震驚於他們的勇武,這會兒成群出現,軍容更是振奮人心,但海伢子完全無心留意這些,他幹完活便失魂落魄地在火坑邊上徘徊著,時不時被叫去搭把手:坑裏要經常騰騰骨灰,再繼續添柴,否則就滿了,燒不了了。
“到底是小孩,沒有什麽灰!現在燒大人了,味道更大,剩的也多!”
“唉!都是造的孽!死了這麽多人……買活軍真要有說的那麽好,要是不鬧騰,還不是等著過好日子呢?”
並不隻有他一人麵色沉重,大家也是唉聲歎氣,看不出多少歡喜,反倒是番族們因為見到了真祭司,格外的雀躍,他們不太在意漢人城裏死了多少人,反正那都是漢人自己的紛爭,隻要不波及到番族,就是勝利。海伢子們麻木地做著這些,中間時不時有人被叫走去詢問什麽,但他們也沒有留意,又過了一會,有人也過來了。
“老鄉,我來幫你噻!”
領頭的人會說點兩湖道的官話,是勉強可以聽懂的,這些形容特異的年輕人臉上洋溢著淡淡的笑容,話也不多,接過海伢子們手上的鋤頭就開始做事了,他們對屍體的表現也很平淡,並無絲毫的忌諱,立刻就探身在土坑邊上,用鋤頭把骨灰和草木灰撅到了擔子裏。
“是買活軍的兵丁嗎!”
老鄉們不禁大為震驚,甚至顯得束手束腳起來,有點兒受寵若驚,他們萬萬沒想到,買活軍的兵爺居然一點架子都沒有,不差使他們當牛做馬不說——甚至還會幫著幹活!
“可不敢讓兵爺們做這個!”
很多人都想把鋤頭搶回來,是當真不敢讓軍士們幹這種下賤的髒活,海伢子也站在一邊,呆呆地看著他們的推讓,這一個多月以來,他一向平靜的生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他也隨著局勢的發展而恐慌、緊張、興奮,可沒有一刻,他心底像現在這樣空落落的,說不出的迷茫——海伢子知道,生活不會再和以往一樣了,他之前也做了種種的考慮,他要巴結買活軍的兵爺,去拚一條新的前程,等等等等……
可現在,這些想法全都不翼而飛了,他總想著那些毫無生氣的,幼小的麵孔,他感到了十分的不解:怎麽……怎麽就死了這麽多人呢?為什麽打架的不是他們,可最後死的卻是他們呢?
“兵爺——”說出口的時候,海伢子是不假思索的,他問,“十七個孩子……他們是因為張大戶和縣令打架而死的麽?”
這時候,他們已經安置好了死者,也把帶頭打架的人都抓起來了,會說本地話的兵爺,笑容可掬地上前安置著大家,誇獎著他們的勇敢,而海伢子對這個語言相通的人,幾乎是迫不及待地問出了自己的疑惑。
兵爺臉上的笑容消失了,他們似乎也顯得很惋惜,但還是輕輕地點了點頭,說了一些海伢子現在還聽不懂的話,什麽最差的秩序也好過沒有秩序,而地主的恐懼,正讓兩湖道的鄉下地方,陷入了這樣的無序之中。
海伢子也隻要明白這點就好了。
“我也是這樣想——要是大家都早日知道買活軍的好,早點抱起團來,不叫山下的大戶把我們抓下去,這仗就打不起來,隻是百十個人打鬥,秩序——秩序就不會亂。”
秩序,多新鮮的詞兒,海伢子反複地回味著這個詞的味道,他和周圍幾個逐漸熟識起來的鄰村漢子對視了一眼,彼此點了點頭,對兵爺堅定地說,“我們願意走山串寨,去山裏的漢民莊子,把他們都串起來,讓他們知道買活軍的好——芷江、靖州那裏,也有大戶,也有縣令,我們去和那裏的山民百姓們說,讓他們不要中了官老爺們的計,不要和買活軍作對……”
“這樣的話,秩序能好起來嗎?兵爺們,這樣,是不是就有秩序了?”
海伢子也知道自己有點囉嗦,但他停不下來了,他隻是反複地講,“哎呀,那些孩子們——孩子們是不該死的呀,兵爺,孩子們是不該死的呀……”:,,
“我叫你蹲哈克!你起來做什麽!找打麽?!”
‘嗖’地一聲,隨著嗬斥,長棍立刻抽上了俘虜的脊背,發出了清脆的爆響聲,也把一群人都抽得瑟縮了一下,唯唯諾諾地道,“不敢,再不敢了,就是……就是腿蹲麻了,想動彈動彈。”
“動彈?死了以後你隨便動彈,這會兒老實的!都拿汗巾子互相綁了手!”
海伢子高聲大氣地嗬斥著,心底充滿了快意,他半點沒有心軟,而是來回走動著,眼睛瞪得像銅鈴,監督著眾人綁了手,又按照買活軍吩咐的辦法,拿麻繩給他們的手上都打了結,像是係粽子那樣係成了一長串,也不管有沒有人喊冤,反正一串接著一串,讓他們都往城牆外頭挪移過去,一群人手又被係住了,活動受限,又要抓著褲腰,隻能佝僂著身子,蝦米一般地,滑稽地往外拱著。海伢子等漢民,趾高氣昂地跟在後頭監督,把人送到城外,交給了洞人之後,他們又回到城裏,招呼著那些被抓壯丁抓到縣城裏來的山民,彼此報著家門認著親,“大家別怕,買活軍的大王就要進城了,那都是好人那,來了以後,再沒有捐、稅了,也不用擔心被抓到山下來服役……”
說到捐、稅,大家的反應是比較平淡的,因為山民本來也就幾乎不納糧,這裏大量的山民都是隱戶,在黃冊上是沒有這個村落的,縣官也一無所知,隻有地主們心知肚明,或者本就屬於地主的田莊。不過,一說到服役,大家就騷動起來了——納糧不納糧,主要是知府的事情,在兩湖道,納糧的壓力不算太大,所以衙門裏也懶得派人到山裏去找村落,但需要人服役的時候,那可就不管是不是隱戶了,征發到誰家那就是誰,逃都逃不掉的。買活軍來了不要抓人服役——其實也未必全是真的,但如果說一年隻有一兩次攤派下來的苦役,那大家就覺得這已經比如今的官府要好得多啦!
“抓我們的哪個是買活軍……”
這些被抓來的壯丁也迷茫地問起來了,答案是讓他們吃驚的,“誰都不是!縣裏之所以打起來,就是因為有人想投降買活軍,有人不想,不想投降的人就先打了想投降的,搶了銀子以後,要跑,又被留住了,兩邊人就打起來了,越打越凶,各自又去拉人——你們不就是被拉來的麽?”
原來是這麽一回事,說實話,這些壯丁們雖然都被發了長杆,也開始操練起來了,但真的明白兩邊是為什麽打起來的還真不多呢。還當是又一次爭水爭地,或者是衙門想要加稅,地主不讓,便帶領同鄉們開始抗爭了。一聽說是這個原因,眾人都是鼓噪起來,痛罵道,“原來是這般!還道是為了什麽打起來呢!”
“就這還一前一後都來抓人,這和我們又有什麽相幹!都不是好東西!”
“那還是不叫那什麽買什麽軍入城的更壞!”
“他們倒還好了!能給口飽飯吃!我們這邊的東家給吃的都是什麽呀!那米湯沒法喝!好些人喝了都腹瀉!還有發燒燒死了的!”
“都是該死!”
這幫山民倒也是彪悍,之前被抓去做壯丁,那是雙拳難敵四手,再說,闔家老小,住處都是被知曉的,也擔憂事後被報複,隻好老實下山了,下山之後,因為各村子之間,方言不同,交流本就困難,主家又是有心機的,把有隔閡有仇的村子安排在一起,叫他們互相監視,因此一直不好串聯交流,也就不知道真相。
這會兒,隨著海伢子一幹人到來,眼看著主家倒台,哪有不想著報複的道理,當下都是叫囂著要活埋了這幫喪天良的王八羔子,再去迎接買活軍入城雲雲。海伢子一幹山民,本來住得比他們還要偏僻,對他們也沒什麽威望,眼看著就要管不住了,城門外卻走進了一幫身穿蠟染布的漢子,被一個頭戴銀冠的老婦人領著,這些壯丁們見了,聲浪也為之乍然一收——“洞人?!”
不止洞人,還有喵人,這些番族土人,平時倘是落單,來到漢人的城池這裏,或許還有招人恥笑、欺負的,但隻要多人一起,漢人便不敢招惹了。土番在漢人麵前都極為抱團,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他們打起架來也更野蠻,更不要命。這幾十百把個土番一走進來,本就沒有主心骨的山民們,便自然而然斂旗息鼓,似乎是重新想起了自己現在這曖昧的半俘虜身份了。
“山伢子、狗伢子,你們兩個起頭吧,分了兩組,都到城外去挖坑,你們砍柴——水伢子,你和要好的幾個抽出來,在城裏收屍。”
因為土番的漢話說得不好,海伢子充當了發號施令的角色,但主意還是登薩出的,或者說,登薩也是聽從他們上頭的祭司指示,海伢子偷看過祭司寫給登薩的錦囊妙計,豔羨著那工整的拚音字跡,打心底,他非常羨慕老登薩,也希望能加入知識教,但現在當然不是說這個的時候。海伢子順著祭司有條有理的安排,把人員分為四組:兩組挖坑,一組去砍柴,還有一組膽子最大的,被安排來去收屍,現在小小的縣城裏到處都是屍體,全是幾次血拚留下來的,這些人如果沒有家人來收屍,那就一口氣都燒了,骨灰在亂葬崗上掩埋。
這麽做是很有必要的,第一,天氣逐漸暖和起來了,都是快要春耕的時候,這麽多屍體,有些不知道陳列了幾日,都已經有味兒了,不燒掉怕引起疫病,二來就更簡單了,很多死者老家都在山裏,不燒了的話,過段時間,他們的親人前來尋找,少不得要在亂葬崗裏到處刨,把人挖出來認屍,回去好生安葬,客觀上也會促使瘟疫的流行,索性一燒了之,大家都隻剩下骨灰,反倒是最妥當的考慮了。
城裏人的見識是比較高的,而且兩湖道靠近土番聚居之地,葬俗本就多種多樣,因此地多山,耕地寶貴,一般是不葬在平地上的,什麽洞葬、水葬、懸葬,多了去了,火葬不算不能接受。經過海伢子的解釋,大家也都冷靜下來,意識到危機還沒完全結束,自己還有染病而死的可能,便忙在海伢子的安排下,各自忙碌起來,水伢子按照吩咐,拿布包裹口鼻,和海伢子等人一起,在城裏搜檢起屍體來了。
“哎喲!造孽啊,死的人多噻!”
一開始,海伢子他們從山上下來的人,還大驚小怪地對戰鬥的慘烈程度發表感想:鶴洲縣城不算大,不過是一條主街,再有就是學宮、城隍廟等地,其餘地方多是曲裏拐彎的小巷子,兩側全是民居,從主街兩側就能看到倒斃的屍體了,多是青年男子,很多都是背上的砍傷,這就說明這械鬥是來真的,大家都弄來砍刀了。估摸著很多都是被抓來的壯丁,根本沒有鬥誌,在逃走中被刀砍了的。
但是,再往裏走,他們的話少了,臉上的神色也逐漸凝重了起來:城裏很多民居,家裏都全空了,明顯有被翻找洗劫的痕跡,在庭院裏多有人倒斃,有些是被勒死的,有些女子在死前明顯受了侵犯,甚至出現了不少矮小單薄的童屍——這是成年人最看不得的畫麵,很顯然,這些人家並非死於械鬥,而是受到了城內混亂局勢的牽連,被人渾水摸魚,成了暴行的受害者,而施暴者呢,很可能是街邊倒斃的死屍,或者也有可能就在今日這些挖坑撿屍的人之中,又有什麽方法去辨別他們呢?
海伢子心中隱約浮現出了一些複雜的感受,他開始明白為何洞人的老登薩,這麽急於要結束和鶴洲城裏的混亂了,混亂就像是夏日裏見到的龍取水的旋風一樣,若是放置不管,當它越來越大的時候,平時大家最寶貝的東西,家人的安危,田地的完好,在混亂中似乎都忽然變得完全不值一提,輕而易舉地就被毀滅了……哪怕,哪怕不是買活軍,不是知識教過來,隻是原本的那所謂的衙門,隻要能維持一個基本的規矩,都要比他們所見證的混亂要好得多了。這些娃娃,這些伢子——才四五歲,還沒有穿過一件新衣裳那,都是撿的哥哥姐姐的舊衣裳,就這樣,就這樣——
再是怎麽鐵石心腸的大人們,他們抱起娃娃們的屍體時,動作也要輕柔得多了,時不時能聽到沉重的歎息聲,大家也失去了談笑的興致,不再沉浸於初戰告捷的喜悅之中:本來,這是很值得得意的一件事,他們漢民決定和洞人聯手之後,很快就奔走著來了一支幾百人的隊伍,這時候,去前方覲見知識教祭司的登薩也回來了,並且帶了幾個人作為他們的頭目,指點他們操練了兩日,他們便是冒充來尋親的山民,用家鄉土話騙開了城門。
城裏的械鬥雖然厲害,但卻還不到自行製作拒馬、鐵蒺藜的地步,也沒有什麽能用的弓箭,最多也就是嚴加審問入城者,逐個用土話問問籍貫和當地的親眷,也就覺得足夠了,十幾個尋親的山民,能起什麽風浪?正好抓來做壯丁了,卻不料,這些山民多是獵戶,身上都有匕首,人一進來,立刻殺了守門的健卒,推開城門,把埋伏在百步外的番人給放進來了。
城門一開,接下來的事情就不必多說了,番人們打起架來是悍不畏死的,這些莊丁雖然也不算烏合之眾了,但畢竟是措手不及,在人數上也沒有優勢,頃刻間便被衝散了,在那之後,又有張家村山民中,熟悉鶴洲城的人來帶路,把這些莊丁集合的地方都給攻破了,前後兩日的功夫,鶴洲城之亂遂告平息,那些核心首腦,都被抓起來扔到城外去,等之後買活軍的兵丁來了發落,漢番聯軍也不閑著,這就準備開始收屍埋屍了——這活大家也都願意幹,因為畢竟也是有油水的,至少那些死人身上的衣裳,或者房子裏的財物,都能蹭一點兒便宜,不過,這點考慮大家也就心照不宣,不曾明眼了。
別人海伢子不知道,他這裏,見著大人也還罷了,見著孩子的屍體之後,真是無心去搜檢他們的屍體,或者是這些空房子裏剩餘的財物,心下好像墜了一塊大石頭一般,說不出的沉重,甚至不敢多看屍體,推車時都是撇著頭,很快眾人便運了一車屍體出去,此時燒屍的大坑也挖好了,裏頭堆滿了各處砍來,以及城中各家自願貢獻出來的柴火,見人來了,澆油點火,很快便是火光熊熊,眾人又趕緊張羅著挖了防火槽,免得火勢到處蔓延。“可以燒了!”
“等等——先燒孩子吧!”
海伢子啞著聲音止住了水伢子的動作,“趁火還幹淨!”
火哪有什麽幹淨不幹淨的?但水伢子一怔之後,也默不作聲地止住了搬大人的動作,海伢子抱起一具童屍,隻覺得輕飄飄的,還沒有平時挑的擔子沉,大概也就二十來斤。
他喉頭仿佛塞住了什麽,吞都吞不下去,注視著大火頃刻吞沒了那腫脹的麵孔,衣角在火光中化為飛灰,海伢子覺得自己一輩子也忘記不了這副畫麵,十七個孩子,被他一具具地拋下坑裏,那種氣味,那種畫麵,那跳躍的火光……
他徹底地蔫巴了,甚至顧不上去圍觀終於抵達的買活軍,這些兵士們之前來了幾個,因為語言不通的緣故,和番人、山民都是無法交流的,但大家已經震驚於他們的勇武,這會兒成群出現,軍容更是振奮人心,但海伢子完全無心留意這些,他幹完活便失魂落魄地在火坑邊上徘徊著,時不時被叫去搭把手:坑裏要經常騰騰骨灰,再繼續添柴,否則就滿了,燒不了了。
“到底是小孩,沒有什麽灰!現在燒大人了,味道更大,剩的也多!”
“唉!都是造的孽!死了這麽多人……買活軍真要有說的那麽好,要是不鬧騰,還不是等著過好日子呢?”
並不隻有他一人麵色沉重,大家也是唉聲歎氣,看不出多少歡喜,反倒是番族們因為見到了真祭司,格外的雀躍,他們不太在意漢人城裏死了多少人,反正那都是漢人自己的紛爭,隻要不波及到番族,就是勝利。海伢子們麻木地做著這些,中間時不時有人被叫走去詢問什麽,但他們也沒有留意,又過了一會,有人也過來了。
“老鄉,我來幫你噻!”
領頭的人會說點兩湖道的官話,是勉強可以聽懂的,這些形容特異的年輕人臉上洋溢著淡淡的笑容,話也不多,接過海伢子們手上的鋤頭就開始做事了,他們對屍體的表現也很平淡,並無絲毫的忌諱,立刻就探身在土坑邊上,用鋤頭把骨灰和草木灰撅到了擔子裏。
“是買活軍的兵丁嗎!”
老鄉們不禁大為震驚,甚至顯得束手束腳起來,有點兒受寵若驚,他們萬萬沒想到,買活軍的兵爺居然一點架子都沒有,不差使他們當牛做馬不說——甚至還會幫著幹活!
“可不敢讓兵爺們做這個!”
很多人都想把鋤頭搶回來,是當真不敢讓軍士們幹這種下賤的髒活,海伢子也站在一邊,呆呆地看著他們的推讓,這一個多月以來,他一向平靜的生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他也隨著局勢的發展而恐慌、緊張、興奮,可沒有一刻,他心底像現在這樣空落落的,說不出的迷茫——海伢子知道,生活不會再和以往一樣了,他之前也做了種種的考慮,他要巴結買活軍的兵爺,去拚一條新的前程,等等等等……
可現在,這些想法全都不翼而飛了,他總想著那些毫無生氣的,幼小的麵孔,他感到了十分的不解:怎麽……怎麽就死了這麽多人呢?為什麽打架的不是他們,可最後死的卻是他們呢?
“兵爺——”說出口的時候,海伢子是不假思索的,他問,“十七個孩子……他們是因為張大戶和縣令打架而死的麽?”
這時候,他們已經安置好了死者,也把帶頭打架的人都抓起來了,會說本地話的兵爺,笑容可掬地上前安置著大家,誇獎著他們的勇敢,而海伢子對這個語言相通的人,幾乎是迫不及待地問出了自己的疑惑。
兵爺臉上的笑容消失了,他們似乎也顯得很惋惜,但還是輕輕地點了點頭,說了一些海伢子現在還聽不懂的話,什麽最差的秩序也好過沒有秩序,而地主的恐懼,正讓兩湖道的鄉下地方,陷入了這樣的無序之中。
海伢子也隻要明白這點就好了。
“我也是這樣想——要是大家都早日知道買活軍的好,早點抱起團來,不叫山下的大戶把我們抓下去,這仗就打不起來,隻是百十個人打鬥,秩序——秩序就不會亂。”
秩序,多新鮮的詞兒,海伢子反複地回味著這個詞的味道,他和周圍幾個逐漸熟識起來的鄰村漢子對視了一眼,彼此點了點頭,對兵爺堅定地說,“我們願意走山串寨,去山裏的漢民莊子,把他們都串起來,讓他們知道買活軍的好——芷江、靖州那裏,也有大戶,也有縣令,我們去和那裏的山民百姓們說,讓他們不要中了官老爺們的計,不要和買活軍作對……”
“這樣的話,秩序能好起來嗎?兵爺們,這樣,是不是就有秩序了?”
海伢子也知道自己有點囉嗦,但他停不下來了,他隻是反複地講,“哎呀,那些孩子們——孩子們是不該死的呀,兵爺,孩子們是不該死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