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麽說,錦官城現在也盡入我們買地之手了?現在主要的問題是在於派誰前去接收是吧。”
經過一段時間的駐紮,潭州城內已經有了相當顯著的變化,首先顯而易見的,就是碼頭邊上多出來的水泥大路——這是所有州縣拿下來之後必須先修的東西,水泥路修好了,後續的城建改造才能展開,當然,如今買活軍的地盤一下擴大了若幹倍,不可能是每個小縣都有這麽快的進度,但潭州也算是兩湖道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且又在大江邊上,得風氣之先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再要往下,就是城中百姓的精神風貌了,半年以前,在此地百姓中常見的遲鈍、顢頇與因饑餓而來的不安、倉皇,悄然間已經完全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正在經曆巨大改變的城市居民所特有的匆忙,人們呆著在過去半年間,顯著豐滿起來的臉頰,以及臉頰上的血色,把有了光澤的頭發毫不吝惜地剃成了寸頭,很多人都穿上了簇新的棉衣,在九月裏這個剛剛寒涼下來的天氣中,他們有了可以蔽體禦寒的衣物,穿著可以擋風的布鞋,天色一亮,就在街頭匆忙地奔走了起來。
如今,這些百姓們可是有太多的事情忙活了,除了為生計著忙之外,本地的居民要上的學還有很多——就算是想偷懶也不行,不上學,就找不到好工,找不到好工,那就和街麵上各式各樣的好吃的無緣了,倘若想要坑蒙拐騙弄點歪道錢呢,各地的礦山還都缺人呢,聽說山陰那邊,如今煤、鐵、銅礦都在開采,什麽時候都缺人,大多數重刑犯都送到那處的大山中服刑,下了黑黝黝的礦洞,什麽時候還能再上來,可就不好說了!
日子不再像是從前那樣了,從前想找個能養活自己的工作都難,有些時候做工還不如餓著混著,對付著一口過,自打買活軍來了以後,至少有一件事是發生了巨大變化的,那就是,一個人倘若好好地幹活,他起碼是能養活自己的,如果吃得差些,一個下力氣幹活的成年人,養活四五個老弱也不成問題。而且,隻要能夠守好買活軍奇特而又苛刻的規矩,那麽也就不會有人來胡亂欺負你——對於這些百姓來說,被更士們嗬斥幾句,這都不叫被欺負了,被欺負那是走在當街上,隨意就被鞭打、驅趕甚至是抓起來去服役,隻要能避免這樣的情況,這些小民便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鬆快,日子非常的好過啦。
畢竟這裏是沿江的州縣,和山區不同,消化的速度還是很快的,甚至在宗族勢力的抵抗上,要比當年泉州、榕城的感覺還更小些。謝雙瑤認為這有好多方麵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本地是藩王居所——有藩王的地方,附近根本就不會有太多成氣候的宗族的,因為藩王和他的眷屬,基本就把地主的生態位給占完了。
因此,在有藩王的地方,買活軍消化接收起來其實還比偏僻山區更快得多,隻要把大頭打掉了就行,餘下的百姓都是一副在藩王的重壓下輾轉求存的慘相,氣都快沒了,壓根就沒有餘力把宗族發展起來,理所應當,他們融入買地,轉化成為合格活死人的速度,必然是很快的。
這麽看,當年敏朝的布局,倒是還方便了買地呢,一個地區,隻要有一兩個這樣的州縣,買活軍就等於是在本地有了很堅實的支點,這些百姓也會成為合格官吏的來源,且不論之後的腐化速度什麽的——這個必然是有的,適當的時候卸磨殺驢,清洗一次就行了。
有了這樣的州縣,買活軍就很方便依托它去展開工作了。因為這些百姓必然是最擁護買活軍的,不管他們是否會收受賄賂、弄權肥私,這一切的基礎仍建立在買地的統治上,如此,再遇到客戶人家作亂的情況,他們就肯定不會被裹挾,而是會自發地去阻止、告發,成為民間的第一道安全網。而且,畢竟是大城市,百姓們見識較多,思想也比較開明,他們是相對好教化的。
“……至少比川蜀那邊要好得多,那邊就是僻處盆地內,實在是太安逸了,辦事能力太差,很多地方都考慮得不周到……”
翻閱著手裏的報告,謝雙瑤有點不滿意地嘀咕了幾句,她的感慨當然不針對蜀王眷屬的下場——在他們沿路西進的征程裏,蜀王算是下場比較慘烈的,他本人先且不說,王府管事基本是全滅了,被情報局用機關火銃點名弄死的那些之外,餘下的也沒落得著好。情報局在背後,讓臨時情報員全彩鳳,搞了個訴苦大會,‘滌蕩’殘舊思想,鼓舞民眾從真龍血脈至高無上的思想藩籬中走出來,控訴蜀王多少年來對百姓的盤剝。
這個大會一開始效果還不太好,因為百姓的思想禁錮一時半會還沒那麽容易掙脫,但在行動小組組長劉雯,把皇莊佃戶帶到現場之後,氣氛就有了很大的轉變,這些佃戶聲淚俱下地把自己的遭遇一訴說,百姓們沒有不唏噓淚下的——就這樣,餘下的管事也沒幾個能跑掉的,除了一兩個的確沒有劣跡,深居簡出隻在王府中管內務,也還算與人為善的以外,其餘基本都在訴苦大會上被當中處死,家產籍沒,家人送去勞改,蜀王這一倒,光這一塊栽進去的都有幾千人。
管事都是如此,更不說蜀王的嫡係子女了,蜀王世子被蜀王‘自己幹掉’,這就不說什麽了,其餘成年了的子女,性格有恣睢些的,手裏若沾了人命,都很少能活著走下訴苦大會的審判台,那些佃戶盯著呢,其中個別被折磨得特別狠,遭遇還特別慘的,上去了手足並用,一張嘴都是往喉管咬,真有把人活活咬死了的!這些佃戶可不管你們這些王孫公子知不知道皇莊裏的事情,反正是一家子,都是蜀王名下的皇莊,那就賠我們一家人的命來!
正所謂,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有了這些不要命的苦秧子,錦官城裏的輿論風氣,立刻就有了極大的轉變,之前還為蜀王一家的下場惋惜感歎的市民,如今則是走了另一個極端,恨不得把家養的母雞不下蛋都怪罪在王府身上,很多人都叫著要把蜀王誅九族——雖然蜀王的九族關聯非常廣大,甚至連京城都囊括在內,但反正,他們是還想把這股審判、處刑的風氣再往外擴大化的,要知道,現在死的還隻是蜀王的嫡子,他本人尚在,還有不少庶子,包括上幾代分家出去的宗室,也還是不小的數量,民間的意見,是希望蜀王能最後再死,親眼看見自己的這一支宗室被斬草除根、趕盡殺絕,才算解氣呢!
離奇的是,鎮守太監王至孝居然還很支持‘誅九族’論調,這位雖然是皇帝的心腹,但或許正因為是心腹,才知道皇帝最在意什麽——喊一喊誅九族,算得了什麽?好處能穩穩的拿到手,這才是關鍵呀,這些宗室血脈,留著做什麽?回京了讓皇家供養?還是讓他們來聲張對蜀王遺產的權利?
更不說,雖然對外都說是蜀王發狂傷人,可事情的真相明擺著的,多少人親曆,這蜀王府基本上就是被王至孝上躥下跳地滅了滿門,世子是他一槍打死的——布政使都是反對他的計劃,被他威脅著要崩了腦袋……雖然最後這布政使是劉雯殺的,但其實也就隻差一個直接動手的把柄而已,王至孝又不傻,他自然要把這些人都摁到泥裏,絕不會給他們再翻騰起來的機會了。
庶子、支脈可以不死,但必須去勞改!去服刑!如延平郡王府故事!這個敏朝的太監,比買地的官吏還會引經據典,運用道統裏的理論為自己撐腰,至於蜀王,他的意見則是‘遵民情’——這是真的豁出去了,要把各地藩王都往死裏得罪,因為按照如今錦官城的民情和民議,一旦順從民意,蜀王可能還不是被簡單地處死了事,大家是想把他‘點天燈、熬人油’的,這是大江上遊的土匪常見的酷刑,把人做成燈芯,淋油點燃,活活燒死之後,還要把一身肥肉熬出油脂來,做成人油蠟燭,可以說是挫骨揚灰,殘忍至極啦。
真要點了天燈,估計以後王至孝的名字,可以止王府小兒夜哭了,日後他再辦這種收割藩王財富的差使,那就是隻有兩種結果,要麽,他人到了當地,藩王乖乖地交錢買命,賄賂王至孝,跟他一起回京城過小康日子,自然是再也無法錦衣玉食了,給點閑錢不餓肚子而已,要麽就是人還沒到,就被嚇破膽的藩王在半路伏擊,你要來收拾我,那我先反了再說!
謝雙瑤對王至孝的心思,也是了解得很明白,知道王至孝之所以做的這麽絕,其實還是因為這工作實在是不好做,尤其是川蜀情況如此特殊,如果沒有買活軍首肯,錢都運不出三峽,因此他不得不把事情做絕,而且要把一些買活軍不好做的髒活,攬來先做了去,這樣才好和買活軍談條件,俾可多帶走一些財富。
對此她也能理解,並且認為王至孝的工作,雖然對蜀王府以及錦官城高官來說是挺殘忍的,但從總的結果來看,功大於過,確實是避免了錦官城內外百姓繼續受到備戰行動的騷擾,說穿了,如果沒有到處抓壯丁守城的操作,沒有向敘州買藥火,蜀王自己不把錦官城內外折騰得亂糟糟的,就是王至孝綁架了他,又有什麽用?官僚們反對獻城決策的人,會隻有這一次這麽少嗎?
唯獨的瑕疵,大概就是沒有估量到長期處在恐慌狀態下的民眾有多麽的不可預測了,在蜀王府外還搞了個踩踏事件出來,多死了一些人……但這都是細節,隻能說下一次王至孝大概就知道了,拋屍可以,得把人扒光了再扔,那些首飾就讓拋屍的侍衛們自己收了唄,這不是現成籠絡人心的手段麽?這些侍衛拿了好處,以後也就是他的人了。沒了財物誘惑,那個把想吃人血饅頭的愚民,是掀不起這麽大風浪的。
“野路子……也太野了,”她輕輕搖了搖頭,“但情有可原,基本也屬於買地勢力空白區的民眾自救吧,不能用買地的原則去審判,那屬於苛求了。”
這算是給王至孝的行為定了性了,至於說加不加分,加多少,這個人能否進入謝雙瑤的人才庫,這就是機密了,反正這種行為買地官方是決不能明麵嘉許的,最多隻是保持沉默,相信京城也會默契地壓下來,絕不會在輿論上做什麽文章——雙方默契地割讓土地,敏朝這邊提前運走財富,甚至為此不惜收割藩王,固然丟臉,買活軍則放任他們行事,坐視蜀王府屠府,說出去似乎也和謝雙瑤萬家生佛、光明磊落的形象不太符合。謝雙瑤從不排斥台麵下的交易,政治家最愚蠢的就是搞什麽‘事無不可對人言’,不適合對人言的東西可多著呢,在理想保持純潔的大前提下,她接受現實中必然存在的種種瑕疵。
“這一次錦官城開城,王至孝的確是出了大力的,作用比之前幾個藩王府所在州縣的錦衣衛都大得多,戰略意義也不同凡響,一下就瓦解了蜀地的僵局,要予以嘉獎,公事這裏,蜀王府堆積的財富,貴金屬中,金銀都可以由王至孝運走,絲織品全給他也沒問題,木頭什麽的,也可以給,隻要把書畫、藥材、稀有貴金屬之類的,留在我們手裏即可。私人方麵,問問他喜歡什麽,可以贈予一些珍貴的奢物,如果他想要錢,也能滿足他。奢物這邊甚至可以送個仙火銃都沒問題——但不能給彈藥。”
有功必賞,不管是不是自己的手下,這個原則錯不了,謝雙瑤很快就王至孝的要求表了態,皇帝想要錢,那就給他錢好了,謝雙瑤並不介意讓皇帝短暫地擁有這些貨幣,反正這些貴金屬最終也會回到買地這裏,換回糧食和服務的。甚至於仙界的武器,給個一兩把的都沒什麽問題,因為她並不通過控製武器來控製戰力,而是通過控製彈藥的供給來保證武力的控製權。
目前為止,發出去的武器也有上千把了,因為的確有這麽多情報員就是冒著生命危險在給她幹活,謝雙瑤並不懷疑這些人的信仰,他們的安全是必須要得到保證的,但她也不願意讓這些人濫用武力,所以,仙火銃可以發,但彈藥特別少,基本就隻夠防身用的,大部分時候,來上一槍,顯示神力之後,就得靠情報員的三寸不爛之舌脫身了……
就像是錦官城,也就是最開始那會兒,處理被叫來的管事時,一開始用了幾發,把首腦打倒之後,情報員用的就是自產的火銃了,在這方麵買地的供給則非常的慷慨,雖然自產火銃,在連續擊發後會因為槍膛過熱而失準,但多備幾把這不就行了嗎?總之,王至孝預料得的確不錯,在被派遣到錦官城這樣評估認為異常危險的地區時,情報員的火力儲備是絕對足夠保護自己的,甚至在配合之下,策劃一起斬首行動都絕對不是問題——當然,這種火銃就算落入敵手也不會有太大的妨礙,因為目前來說,定裝彈藥也是買地這裏的專供,普天之下還沒有第二個藥火工坊能穩定生產出不炸膛的定裝彈藥來呢。
想到這裏,謝雙瑤的眉頭不禁皺了一下:錦官城、王至孝的事件中,需要她決策的部分已經告一段落了,另一個棘手的問題卻又陰魂不散地浮了起來——那自然就是敘州了,這個地方給她帶來了相當的驚喜,一直到如今都是屢屢出人意料,比如說,讓一直以來都表現出色,甚至謝雙瑤屢次誇獎其勝過錦衣衛不少的情報局,都鬧得個灰頭土臉的‘敘州藥火’,現在就搞得人相當的尷尬。
敘州怎麽就能自產藥火了呢?還是威力這麽大的藥火,連現在的敏朝藥火局都沒有這個能力,敘州又是從哪裏折騰出來了這批貨賣給錦官城,而情報局怎麽就連一點兒也不知道呢?
是他們的生產能力有了極大的飛躍,還是機製出現了漏洞,又或者是買地高官的立場動搖,做了蛀蟲……
這答案,可叫人相當的好奇啊……謝雙瑤皺了皺眉,重新在電腦上開了另一個文檔,這個文檔已經被反複編輯過多次了,她仍是再三審閱著其中的內容,半晌才輕輕地搖了搖頭。
“快刀斬亂麻!”她輕聲說,“以力破巧吧,不能再耽擱下去,我要盡快返回羊城港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駐紮,潭州城內已經有了相當顯著的變化,首先顯而易見的,就是碼頭邊上多出來的水泥大路——這是所有州縣拿下來之後必須先修的東西,水泥路修好了,後續的城建改造才能展開,當然,如今買活軍的地盤一下擴大了若幹倍,不可能是每個小縣都有這麽快的進度,但潭州也算是兩湖道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且又在大江邊上,得風氣之先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再要往下,就是城中百姓的精神風貌了,半年以前,在此地百姓中常見的遲鈍、顢頇與因饑餓而來的不安、倉皇,悄然間已經完全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正在經曆巨大改變的城市居民所特有的匆忙,人們呆著在過去半年間,顯著豐滿起來的臉頰,以及臉頰上的血色,把有了光澤的頭發毫不吝惜地剃成了寸頭,很多人都穿上了簇新的棉衣,在九月裏這個剛剛寒涼下來的天氣中,他們有了可以蔽體禦寒的衣物,穿著可以擋風的布鞋,天色一亮,就在街頭匆忙地奔走了起來。
如今,這些百姓們可是有太多的事情忙活了,除了為生計著忙之外,本地的居民要上的學還有很多——就算是想偷懶也不行,不上學,就找不到好工,找不到好工,那就和街麵上各式各樣的好吃的無緣了,倘若想要坑蒙拐騙弄點歪道錢呢,各地的礦山還都缺人呢,聽說山陰那邊,如今煤、鐵、銅礦都在開采,什麽時候都缺人,大多數重刑犯都送到那處的大山中服刑,下了黑黝黝的礦洞,什麽時候還能再上來,可就不好說了!
日子不再像是從前那樣了,從前想找個能養活自己的工作都難,有些時候做工還不如餓著混著,對付著一口過,自打買活軍來了以後,至少有一件事是發生了巨大變化的,那就是,一個人倘若好好地幹活,他起碼是能養活自己的,如果吃得差些,一個下力氣幹活的成年人,養活四五個老弱也不成問題。而且,隻要能夠守好買活軍奇特而又苛刻的規矩,那麽也就不會有人來胡亂欺負你——對於這些百姓來說,被更士們嗬斥幾句,這都不叫被欺負了,被欺負那是走在當街上,隨意就被鞭打、驅趕甚至是抓起來去服役,隻要能避免這樣的情況,這些小民便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鬆快,日子非常的好過啦。
畢竟這裏是沿江的州縣,和山區不同,消化的速度還是很快的,甚至在宗族勢力的抵抗上,要比當年泉州、榕城的感覺還更小些。謝雙瑤認為這有好多方麵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本地是藩王居所——有藩王的地方,附近根本就不會有太多成氣候的宗族的,因為藩王和他的眷屬,基本就把地主的生態位給占完了。
因此,在有藩王的地方,買活軍消化接收起來其實還比偏僻山區更快得多,隻要把大頭打掉了就行,餘下的百姓都是一副在藩王的重壓下輾轉求存的慘相,氣都快沒了,壓根就沒有餘力把宗族發展起來,理所應當,他們融入買地,轉化成為合格活死人的速度,必然是很快的。
這麽看,當年敏朝的布局,倒是還方便了買地呢,一個地區,隻要有一兩個這樣的州縣,買活軍就等於是在本地有了很堅實的支點,這些百姓也會成為合格官吏的來源,且不論之後的腐化速度什麽的——這個必然是有的,適當的時候卸磨殺驢,清洗一次就行了。
有了這樣的州縣,買活軍就很方便依托它去展開工作了。因為這些百姓必然是最擁護買活軍的,不管他們是否會收受賄賂、弄權肥私,這一切的基礎仍建立在買地的統治上,如此,再遇到客戶人家作亂的情況,他們就肯定不會被裹挾,而是會自發地去阻止、告發,成為民間的第一道安全網。而且,畢竟是大城市,百姓們見識較多,思想也比較開明,他們是相對好教化的。
“……至少比川蜀那邊要好得多,那邊就是僻處盆地內,實在是太安逸了,辦事能力太差,很多地方都考慮得不周到……”
翻閱著手裏的報告,謝雙瑤有點不滿意地嘀咕了幾句,她的感慨當然不針對蜀王眷屬的下場——在他們沿路西進的征程裏,蜀王算是下場比較慘烈的,他本人先且不說,王府管事基本是全滅了,被情報局用機關火銃點名弄死的那些之外,餘下的也沒落得著好。情報局在背後,讓臨時情報員全彩鳳,搞了個訴苦大會,‘滌蕩’殘舊思想,鼓舞民眾從真龍血脈至高無上的思想藩籬中走出來,控訴蜀王多少年來對百姓的盤剝。
這個大會一開始效果還不太好,因為百姓的思想禁錮一時半會還沒那麽容易掙脫,但在行動小組組長劉雯,把皇莊佃戶帶到現場之後,氣氛就有了很大的轉變,這些佃戶聲淚俱下地把自己的遭遇一訴說,百姓們沒有不唏噓淚下的——就這樣,餘下的管事也沒幾個能跑掉的,除了一兩個的確沒有劣跡,深居簡出隻在王府中管內務,也還算與人為善的以外,其餘基本都在訴苦大會上被當中處死,家產籍沒,家人送去勞改,蜀王這一倒,光這一塊栽進去的都有幾千人。
管事都是如此,更不說蜀王的嫡係子女了,蜀王世子被蜀王‘自己幹掉’,這就不說什麽了,其餘成年了的子女,性格有恣睢些的,手裏若沾了人命,都很少能活著走下訴苦大會的審判台,那些佃戶盯著呢,其中個別被折磨得特別狠,遭遇還特別慘的,上去了手足並用,一張嘴都是往喉管咬,真有把人活活咬死了的!這些佃戶可不管你們這些王孫公子知不知道皇莊裏的事情,反正是一家子,都是蜀王名下的皇莊,那就賠我們一家人的命來!
正所謂,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有了這些不要命的苦秧子,錦官城裏的輿論風氣,立刻就有了極大的轉變,之前還為蜀王一家的下場惋惜感歎的市民,如今則是走了另一個極端,恨不得把家養的母雞不下蛋都怪罪在王府身上,很多人都叫著要把蜀王誅九族——雖然蜀王的九族關聯非常廣大,甚至連京城都囊括在內,但反正,他們是還想把這股審判、處刑的風氣再往外擴大化的,要知道,現在死的還隻是蜀王的嫡子,他本人尚在,還有不少庶子,包括上幾代分家出去的宗室,也還是不小的數量,民間的意見,是希望蜀王能最後再死,親眼看見自己的這一支宗室被斬草除根、趕盡殺絕,才算解氣呢!
離奇的是,鎮守太監王至孝居然還很支持‘誅九族’論調,這位雖然是皇帝的心腹,但或許正因為是心腹,才知道皇帝最在意什麽——喊一喊誅九族,算得了什麽?好處能穩穩的拿到手,這才是關鍵呀,這些宗室血脈,留著做什麽?回京了讓皇家供養?還是讓他們來聲張對蜀王遺產的權利?
更不說,雖然對外都說是蜀王發狂傷人,可事情的真相明擺著的,多少人親曆,這蜀王府基本上就是被王至孝上躥下跳地滅了滿門,世子是他一槍打死的——布政使都是反對他的計劃,被他威脅著要崩了腦袋……雖然最後這布政使是劉雯殺的,但其實也就隻差一個直接動手的把柄而已,王至孝又不傻,他自然要把這些人都摁到泥裏,絕不會給他們再翻騰起來的機會了。
庶子、支脈可以不死,但必須去勞改!去服刑!如延平郡王府故事!這個敏朝的太監,比買地的官吏還會引經據典,運用道統裏的理論為自己撐腰,至於蜀王,他的意見則是‘遵民情’——這是真的豁出去了,要把各地藩王都往死裏得罪,因為按照如今錦官城的民情和民議,一旦順從民意,蜀王可能還不是被簡單地處死了事,大家是想把他‘點天燈、熬人油’的,這是大江上遊的土匪常見的酷刑,把人做成燈芯,淋油點燃,活活燒死之後,還要把一身肥肉熬出油脂來,做成人油蠟燭,可以說是挫骨揚灰,殘忍至極啦。
真要點了天燈,估計以後王至孝的名字,可以止王府小兒夜哭了,日後他再辦這種收割藩王財富的差使,那就是隻有兩種結果,要麽,他人到了當地,藩王乖乖地交錢買命,賄賂王至孝,跟他一起回京城過小康日子,自然是再也無法錦衣玉食了,給點閑錢不餓肚子而已,要麽就是人還沒到,就被嚇破膽的藩王在半路伏擊,你要來收拾我,那我先反了再說!
謝雙瑤對王至孝的心思,也是了解得很明白,知道王至孝之所以做的這麽絕,其實還是因為這工作實在是不好做,尤其是川蜀情況如此特殊,如果沒有買活軍首肯,錢都運不出三峽,因此他不得不把事情做絕,而且要把一些買活軍不好做的髒活,攬來先做了去,這樣才好和買活軍談條件,俾可多帶走一些財富。
對此她也能理解,並且認為王至孝的工作,雖然對蜀王府以及錦官城高官來說是挺殘忍的,但從總的結果來看,功大於過,確實是避免了錦官城內外百姓繼續受到備戰行動的騷擾,說穿了,如果沒有到處抓壯丁守城的操作,沒有向敘州買藥火,蜀王自己不把錦官城內外折騰得亂糟糟的,就是王至孝綁架了他,又有什麽用?官僚們反對獻城決策的人,會隻有這一次這麽少嗎?
唯獨的瑕疵,大概就是沒有估量到長期處在恐慌狀態下的民眾有多麽的不可預測了,在蜀王府外還搞了個踩踏事件出來,多死了一些人……但這都是細節,隻能說下一次王至孝大概就知道了,拋屍可以,得把人扒光了再扔,那些首飾就讓拋屍的侍衛們自己收了唄,這不是現成籠絡人心的手段麽?這些侍衛拿了好處,以後也就是他的人了。沒了財物誘惑,那個把想吃人血饅頭的愚民,是掀不起這麽大風浪的。
“野路子……也太野了,”她輕輕搖了搖頭,“但情有可原,基本也屬於買地勢力空白區的民眾自救吧,不能用買地的原則去審判,那屬於苛求了。”
這算是給王至孝的行為定了性了,至於說加不加分,加多少,這個人能否進入謝雙瑤的人才庫,這就是機密了,反正這種行為買地官方是決不能明麵嘉許的,最多隻是保持沉默,相信京城也會默契地壓下來,絕不會在輿論上做什麽文章——雙方默契地割讓土地,敏朝這邊提前運走財富,甚至為此不惜收割藩王,固然丟臉,買活軍則放任他們行事,坐視蜀王府屠府,說出去似乎也和謝雙瑤萬家生佛、光明磊落的形象不太符合。謝雙瑤從不排斥台麵下的交易,政治家最愚蠢的就是搞什麽‘事無不可對人言’,不適合對人言的東西可多著呢,在理想保持純潔的大前提下,她接受現實中必然存在的種種瑕疵。
“這一次錦官城開城,王至孝的確是出了大力的,作用比之前幾個藩王府所在州縣的錦衣衛都大得多,戰略意義也不同凡響,一下就瓦解了蜀地的僵局,要予以嘉獎,公事這裏,蜀王府堆積的財富,貴金屬中,金銀都可以由王至孝運走,絲織品全給他也沒問題,木頭什麽的,也可以給,隻要把書畫、藥材、稀有貴金屬之類的,留在我們手裏即可。私人方麵,問問他喜歡什麽,可以贈予一些珍貴的奢物,如果他想要錢,也能滿足他。奢物這邊甚至可以送個仙火銃都沒問題——但不能給彈藥。”
有功必賞,不管是不是自己的手下,這個原則錯不了,謝雙瑤很快就王至孝的要求表了態,皇帝想要錢,那就給他錢好了,謝雙瑤並不介意讓皇帝短暫地擁有這些貨幣,反正這些貴金屬最終也會回到買地這裏,換回糧食和服務的。甚至於仙界的武器,給個一兩把的都沒什麽問題,因為她並不通過控製武器來控製戰力,而是通過控製彈藥的供給來保證武力的控製權。
目前為止,發出去的武器也有上千把了,因為的確有這麽多情報員就是冒著生命危險在給她幹活,謝雙瑤並不懷疑這些人的信仰,他們的安全是必須要得到保證的,但她也不願意讓這些人濫用武力,所以,仙火銃可以發,但彈藥特別少,基本就隻夠防身用的,大部分時候,來上一槍,顯示神力之後,就得靠情報員的三寸不爛之舌脫身了……
就像是錦官城,也就是最開始那會兒,處理被叫來的管事時,一開始用了幾發,把首腦打倒之後,情報員用的就是自產的火銃了,在這方麵買地的供給則非常的慷慨,雖然自產火銃,在連續擊發後會因為槍膛過熱而失準,但多備幾把這不就行了嗎?總之,王至孝預料得的確不錯,在被派遣到錦官城這樣評估認為異常危險的地區時,情報員的火力儲備是絕對足夠保護自己的,甚至在配合之下,策劃一起斬首行動都絕對不是問題——當然,這種火銃就算落入敵手也不會有太大的妨礙,因為目前來說,定裝彈藥也是買地這裏的專供,普天之下還沒有第二個藥火工坊能穩定生產出不炸膛的定裝彈藥來呢。
想到這裏,謝雙瑤的眉頭不禁皺了一下:錦官城、王至孝的事件中,需要她決策的部分已經告一段落了,另一個棘手的問題卻又陰魂不散地浮了起來——那自然就是敘州了,這個地方給她帶來了相當的驚喜,一直到如今都是屢屢出人意料,比如說,讓一直以來都表現出色,甚至謝雙瑤屢次誇獎其勝過錦衣衛不少的情報局,都鬧得個灰頭土臉的‘敘州藥火’,現在就搞得人相當的尷尬。
敘州怎麽就能自產藥火了呢?還是威力這麽大的藥火,連現在的敏朝藥火局都沒有這個能力,敘州又是從哪裏折騰出來了這批貨賣給錦官城,而情報局怎麽就連一點兒也不知道呢?
是他們的生產能力有了極大的飛躍,還是機製出現了漏洞,又或者是買地高官的立場動搖,做了蛀蟲……
這答案,可叫人相當的好奇啊……謝雙瑤皺了皺眉,重新在電腦上開了另一個文檔,這個文檔已經被反複編輯過多次了,她仍是再三審閱著其中的內容,半晌才輕輕地搖了搖頭。
“快刀斬亂麻!”她輕聲說,“以力破巧吧,不能再耽擱下去,我要盡快返回羊城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