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早上,混混頭子領著一個人敲響了何園的大門,一個侍衛打開門,看到他就問:“你是那個誰?怎麽這會兒來了?”
“叫小的霍大頭就行,這位爺,碼頭上今兒來了人,說是要來何園。小的給您拉來了,您看認識不認識?”這個霍大頭就是那天別抓的混混之一,長的孔武有力。被關了七八天放出去了,現在給海棠當眼線。霍大頭他們被抓的這幾個人知道這一群人來曆不凡,所以表現得非常乖巧,嘴巴也嚴,每一天都要找機會過來一次,想要給自己找個向上攀升的機會。
侍衛伸出頭看了一眼來人,不認識。來人把腰牌送上,這侍衛一看,立即說:“哦,請請請。”
他趕緊把位置讓開,請來人先進去,又跟霍大頭說:“你進來吧,今兒這事兒做的不錯,去找管賬的傅爺領錢去吧。”
來人就跟著侍衛去見海棠,海棠不用腰牌就認識對方,這是神武門侍衛。
對方請安後把信件拿出來,把京城發生的事兒跟海棠講了一遍。神武門侍衛隻把舒宜爾哈病退的事兒講了,沒有講其中的來龍去脈,然而雍正在信上提了一嘴,如果不提舒宜爾哈沒辦法把計劃泄露的事兒講清楚。
這裏麵最鬱悶的弘暉,有種心血被毀了的憋屈和鬱悶。
隨著舒宜爾哈和弘陽的交替,這對錢莊行業來說是個重大消息,對於做生意的這些富商來說,這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消息。所以在京城的各種會館得到消息之後立即傳給江南,神武門侍衛就是追著傳遞消息的人來這裏,同時奉命啟用當年的舊部人馬。
本來雍正把神武門侍衛和粘杆處合並,沒出事的時候覺得還行,一旦出事才發現粘杆處的人沒跨區域辦事的能力。再直白點說,久經考驗的神武門暗衛才有監視天下的本事,粘竿處擅長的永遠是在官場上監視百官。讓粘杆處領導神武門就是小馬拉大車,壓根辦不成事兒。
所有現在讓兩部重新分開,雍正也給他們重新劃分了職能,粘杆處仍然監視百官,而神武門侍衛們照樣關注民間。
盡管朱爾哈岱回去養老了,但是神武門的人才儲備沒斷檔,因此雍正讓他們傾巢而出直奔江南,再次來聽從海棠的領導。
神武門的侍衛們歡欣鼓舞,他們不僅能重新啟用本部人馬,雍正也明白要讓馬兒跑又給馬兒吃飽的道理,當初神武門的那些產業也全部調撥給他們,並且為了這次行動,雍正給了十萬兩銀子做經費。
能讓雍正這個摳門的人拿出這大筆銀子來辦事兒,可見雍正對這件事已經忌憚到什麽程度了。這十萬兩銀子順水而下來到江南,這就是一場及時雨,對於那些渴了幾l年的本部人馬來說,隻要錢到位了事就好辦了。
果不其然,四五天後,早先通政司的眼線被啟用,江南的事情一點點的清晰起來,各種消息也匯聚到這裏,一張龐大的關係網就要完整地呈現在海棠麵前。
而官府也注意到海棠他們這群人。
海棠他們來到江南的時候,對外
宣稱是探親(),除了剛來那幾l天假模假樣的去尋找親戚之外?()『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這群人就表現的忙忙碌碌,然而卻沒有離開的意思。
既然沒有離開,那麽官府就想盤盤他們的道,想弄清楚這群從京城來的人到底是想幹嘛的?
江蘇這個地方稍微特殊一些,這裏的衙門比較多,如果說江南衙門最多的地方應該算是金陵,然而因為疊床架屋的官僚製度,所以江蘇這裏稍微顯得複雜一些。
以前桂枝跟著他的駙馬就在蘇州,所以武官在蘇州是有衙門的,一般武官不插手當地的治理,除非是駐軍將軍。然而最近的八旗駐軍在杭州,杭州當地的長官是杭州將軍,所以蘇州這裏還是靠文官治理,文官衙門就有江蘇省治所、蘇州府治所,以及吳縣、元和縣、長洲縣三縣治所。換句話說,這裏有三級衙門,說得上話管得上事兒的就有好幾l處衙門。
於是就有元和縣的衙役找上門,盤問為什麽要在蘇州逗留不去?
這事兒讓弘晝去應付,弘晝出門的時候嘴裏還嘟嚕:“沒想到有一天爺居然讓衙役給盤問了。”
幾l個衙役坐在堂上,大馬金刀的等著上茶。侍衛送了茶,衙役拖著聲音問:“你們是從哪兒來的呀?來我們蘇州是幹什麽的?”
弘晝點頭哈腰的說:“我們從京城那邊來的,來了是為了探親。”
“什麽時候來的呀?來了幾l天了?親戚是哪一家的?”
“來了一個多月了,親戚還沒找到。”
“一-->>
個月了還沒找到?那也不用找了,回去吧。”
事沒辦完呢,既然辦不完事兒,自然不會離開。
弘晝就說:“畢竟是親戚,還是要再找找的,你也知道從京城到這裏有上千裏,好不容易來一次……”說著就往其中一個衙役的手裏塞了幾l個銀錠“而且還帶著一群孩子,人家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也想帶孩子來見見世麵。”
見他塞錢,幾l個衙役笑了,說話就客氣了起來:“你這麽說咱們大夥都了解,畢竟眼下這個時候又不種莊稼更不收莊稼,沒必要急著回去,然而你們畢竟是京城來的,老爺那邊兒……”
說到這裏,這一群衙役們停頓了一下,都微笑著看向弘晝,弘晝懂,又塞給了他們一些銀錠。
這一些人說話才利索了起來:“你們畢竟是京城來的,京城那是什麽地方?天子腳下,聽說那邊的人哪怕街上看到個穿補丁的,說不定都是某些大人物拐著彎的親戚,輕易得罪不得。所以你們一直逗留不去,幾l位大老爺心裏麵也犯嘀咕,這要是照顧的好了倒也罷了,就怕有得罪的地方,萬一你們要是在某些大人物耳朵邊兒……”
說完之後大家都笑了笑,弘晝也跟著笑:“我當時什麽事呢?原來是這事。慚愧,慚愧,出門的時候雖然給自己臉上貼金,但是吧……”弘晝壓低聲音擠了擠眼睛“咱都是普通人,哪有那個體麵。隻是我們家還想在這裏多住一段日子,也不長,就再住一兩個月,過一兩個月北方就要收秋了,就是讓我們住著我們心裏麵也裝著收莊稼
()的事兒住不下去。隻是我們出來這裏不懂得規矩,恐怕還有其他衙門的差爺過來,請各位指點迷津,我們該怎麽說才合適?”說完又給他們塞了些銀子。
小夥子很大方,也很上道,這些衙役的態度特別好。
“按道理來說我們不能說那麽多,但是誰讓我們和你說話說的投緣呢。”
弘晝點頭:“是是是,咱們真是一見如故。”
有個衙役說:“你說你們帶了孩子?回頭要是再有人上門,你們就說是要給孩子找個好書院,可千萬別說在這裏尋親或是做生意。說尋親隻會讓咱們大夥一遍一遍的跑過來,你們煩我們也煩,這大熱天的,誰想出門。說做生意那可了不得了,各個衙門裏你都要打點到,地麵上的這些人物也聞著味兒的來上門,隻怕你們這點盤纏撐不住幾l個回合。”
弘晝點頭,心裏麵恍然大悟,心想剛才這三次錢塞的挺值的,再三再四的謝了他們。
這些衙役回衙門交差:“他們是送孩子來找書院的,之所以說是探親是要找親戚們打聽打聽這邊書院都是什麽樣的,親戚沒找到,如今書院那邊也沒門路,看著還要在這裏再待一陣子。”
何園裏麵,霍大頭帶著幾l個小弟燒火,這種天氣坐在灶邊那真的如酷刑一般。要不是因為這些侍衛信不過這幾l個混混,甚至連做飯的事都想甩給他們。這些侍衛們把飯菜做好之後,分了一些給霍大頭他們。
這幾l個人看著飯菜挺好的,有肉有菜,麵是白麵,米是新米,來者不拒,吃的很香。一群侍衛們看著他們把飯菜吃下去這才開始動筷。
安康和百歲和侍衛們一起吃飯,霍大頭他們也端著碗湊了過來蹲在一邊一起吃。
百歲問霍大頭:“老霍啊,你們這邊的衙門是不是不禍禍讀書人啊?”他不明白的為什麽要對官府的人說尋門路進書院?難道說進書院能避免衙門盤剝?
霍大頭搖頭。
他身邊一個外號劉秀才的小弟說:“不是,讀書人跟讀書人是不一樣的,一般讀書人該怎麽欺負還是怎麽欺負。但是那些開書院的就不一樣了,人家的同鄉同窗多的是,保不準哪個書院裏哪一天出來一個狀元,所以才對他們客氣些。”
霍大頭問:“什麽是同窗?”
“就是一起讀書的,戲文上都說了,梁山伯和祝英台是同窗。”
霍大頭疑惑的問:“你是不是聽錯了?他倆應該是同床,不應該是同窗。”
劉秀才沒上過學不認字兒,有的時候能拽幾l句詩文,因此得了一個秀才的渾名,這些都是他在戲台下學會的,因這個時候也不確定:“大概也許是同床,想來也是,那學院裏麵一群師兄師弟睡在一張床上,那不就是同床嗎?”
就有侍衛驅趕著他們蹲到一邊吃去,什麽話都亂說,沒看到這邊有個小姑娘睜大眼睛聽你們說話嗎?再讓你們說下去就是帶壞孩子,要讓她阿媽知道還不剝了你們的皮!
幾l個人還很納悶:怎麽又趕我們?!
“叫小的霍大頭就行,這位爺,碼頭上今兒來了人,說是要來何園。小的給您拉來了,您看認識不認識?”這個霍大頭就是那天別抓的混混之一,長的孔武有力。被關了七八天放出去了,現在給海棠當眼線。霍大頭他們被抓的這幾個人知道這一群人來曆不凡,所以表現得非常乖巧,嘴巴也嚴,每一天都要找機會過來一次,想要給自己找個向上攀升的機會。
侍衛伸出頭看了一眼來人,不認識。來人把腰牌送上,這侍衛一看,立即說:“哦,請請請。”
他趕緊把位置讓開,請來人先進去,又跟霍大頭說:“你進來吧,今兒這事兒做的不錯,去找管賬的傅爺領錢去吧。”
來人就跟著侍衛去見海棠,海棠不用腰牌就認識對方,這是神武門侍衛。
對方請安後把信件拿出來,把京城發生的事兒跟海棠講了一遍。神武門侍衛隻把舒宜爾哈病退的事兒講了,沒有講其中的來龍去脈,然而雍正在信上提了一嘴,如果不提舒宜爾哈沒辦法把計劃泄露的事兒講清楚。
這裏麵最鬱悶的弘暉,有種心血被毀了的憋屈和鬱悶。
隨著舒宜爾哈和弘陽的交替,這對錢莊行業來說是個重大消息,對於做生意的這些富商來說,這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消息。所以在京城的各種會館得到消息之後立即傳給江南,神武門侍衛就是追著傳遞消息的人來這裏,同時奉命啟用當年的舊部人馬。
本來雍正把神武門侍衛和粘杆處合並,沒出事的時候覺得還行,一旦出事才發現粘杆處的人沒跨區域辦事的能力。再直白點說,久經考驗的神武門暗衛才有監視天下的本事,粘竿處擅長的永遠是在官場上監視百官。讓粘杆處領導神武門就是小馬拉大車,壓根辦不成事兒。
所有現在讓兩部重新分開,雍正也給他們重新劃分了職能,粘杆處仍然監視百官,而神武門侍衛們照樣關注民間。
盡管朱爾哈岱回去養老了,但是神武門的人才儲備沒斷檔,因此雍正讓他們傾巢而出直奔江南,再次來聽從海棠的領導。
神武門的侍衛們歡欣鼓舞,他們不僅能重新啟用本部人馬,雍正也明白要讓馬兒跑又給馬兒吃飽的道理,當初神武門的那些產業也全部調撥給他們,並且為了這次行動,雍正給了十萬兩銀子做經費。
能讓雍正這個摳門的人拿出這大筆銀子來辦事兒,可見雍正對這件事已經忌憚到什麽程度了。這十萬兩銀子順水而下來到江南,這就是一場及時雨,對於那些渴了幾l年的本部人馬來說,隻要錢到位了事就好辦了。
果不其然,四五天後,早先通政司的眼線被啟用,江南的事情一點點的清晰起來,各種消息也匯聚到這裏,一張龐大的關係網就要完整地呈現在海棠麵前。
而官府也注意到海棠他們這群人。
海棠他們來到江南的時候,對外
宣稱是探親(),除了剛來那幾l天假模假樣的去尋找親戚之外?()『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這群人就表現的忙忙碌碌,然而卻沒有離開的意思。
既然沒有離開,那麽官府就想盤盤他們的道,想弄清楚這群從京城來的人到底是想幹嘛的?
江蘇這個地方稍微特殊一些,這裏的衙門比較多,如果說江南衙門最多的地方應該算是金陵,然而因為疊床架屋的官僚製度,所以江蘇這裏稍微顯得複雜一些。
以前桂枝跟著他的駙馬就在蘇州,所以武官在蘇州是有衙門的,一般武官不插手當地的治理,除非是駐軍將軍。然而最近的八旗駐軍在杭州,杭州當地的長官是杭州將軍,所以蘇州這裏還是靠文官治理,文官衙門就有江蘇省治所、蘇州府治所,以及吳縣、元和縣、長洲縣三縣治所。換句話說,這裏有三級衙門,說得上話管得上事兒的就有好幾l處衙門。
於是就有元和縣的衙役找上門,盤問為什麽要在蘇州逗留不去?
這事兒讓弘晝去應付,弘晝出門的時候嘴裏還嘟嚕:“沒想到有一天爺居然讓衙役給盤問了。”
幾l個衙役坐在堂上,大馬金刀的等著上茶。侍衛送了茶,衙役拖著聲音問:“你們是從哪兒來的呀?來我們蘇州是幹什麽的?”
弘晝點頭哈腰的說:“我們從京城那邊來的,來了是為了探親。”
“什麽時候來的呀?來了幾l天了?親戚是哪一家的?”
“來了一個多月了,親戚還沒找到。”
“一-->>
個月了還沒找到?那也不用找了,回去吧。”
事沒辦完呢,既然辦不完事兒,自然不會離開。
弘晝就說:“畢竟是親戚,還是要再找找的,你也知道從京城到這裏有上千裏,好不容易來一次……”說著就往其中一個衙役的手裏塞了幾l個銀錠“而且還帶著一群孩子,人家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也想帶孩子來見見世麵。”
見他塞錢,幾l個衙役笑了,說話就客氣了起來:“你這麽說咱們大夥都了解,畢竟眼下這個時候又不種莊稼更不收莊稼,沒必要急著回去,然而你們畢竟是京城來的,老爺那邊兒……”
說到這裏,這一群衙役們停頓了一下,都微笑著看向弘晝,弘晝懂,又塞給了他們一些銀錠。
這一些人說話才利索了起來:“你們畢竟是京城來的,京城那是什麽地方?天子腳下,聽說那邊的人哪怕街上看到個穿補丁的,說不定都是某些大人物拐著彎的親戚,輕易得罪不得。所以你們一直逗留不去,幾l位大老爺心裏麵也犯嘀咕,這要是照顧的好了倒也罷了,就怕有得罪的地方,萬一你們要是在某些大人物耳朵邊兒……”
說完之後大家都笑了笑,弘晝也跟著笑:“我當時什麽事呢?原來是這事。慚愧,慚愧,出門的時候雖然給自己臉上貼金,但是吧……”弘晝壓低聲音擠了擠眼睛“咱都是普通人,哪有那個體麵。隻是我們家還想在這裏多住一段日子,也不長,就再住一兩個月,過一兩個月北方就要收秋了,就是讓我們住著我們心裏麵也裝著收莊稼
()的事兒住不下去。隻是我們出來這裏不懂得規矩,恐怕還有其他衙門的差爺過來,請各位指點迷津,我們該怎麽說才合適?”說完又給他們塞了些銀子。
小夥子很大方,也很上道,這些衙役的態度特別好。
“按道理來說我們不能說那麽多,但是誰讓我們和你說話說的投緣呢。”
弘晝點頭:“是是是,咱們真是一見如故。”
有個衙役說:“你說你們帶了孩子?回頭要是再有人上門,你們就說是要給孩子找個好書院,可千萬別說在這裏尋親或是做生意。說尋親隻會讓咱們大夥一遍一遍的跑過來,你們煩我們也煩,這大熱天的,誰想出門。說做生意那可了不得了,各個衙門裏你都要打點到,地麵上的這些人物也聞著味兒的來上門,隻怕你們這點盤纏撐不住幾l個回合。”
弘晝點頭,心裏麵恍然大悟,心想剛才這三次錢塞的挺值的,再三再四的謝了他們。
這些衙役回衙門交差:“他們是送孩子來找書院的,之所以說是探親是要找親戚們打聽打聽這邊書院都是什麽樣的,親戚沒找到,如今書院那邊也沒門路,看著還要在這裏再待一陣子。”
何園裏麵,霍大頭帶著幾l個小弟燒火,這種天氣坐在灶邊那真的如酷刑一般。要不是因為這些侍衛信不過這幾l個混混,甚至連做飯的事都想甩給他們。這些侍衛們把飯菜做好之後,分了一些給霍大頭他們。
這幾l個人看著飯菜挺好的,有肉有菜,麵是白麵,米是新米,來者不拒,吃的很香。一群侍衛們看著他們把飯菜吃下去這才開始動筷。
安康和百歲和侍衛們一起吃飯,霍大頭他們也端著碗湊了過來蹲在一邊一起吃。
百歲問霍大頭:“老霍啊,你們這邊的衙門是不是不禍禍讀書人啊?”他不明白的為什麽要對官府的人說尋門路進書院?難道說進書院能避免衙門盤剝?
霍大頭搖頭。
他身邊一個外號劉秀才的小弟說:“不是,讀書人跟讀書人是不一樣的,一般讀書人該怎麽欺負還是怎麽欺負。但是那些開書院的就不一樣了,人家的同鄉同窗多的是,保不準哪個書院裏哪一天出來一個狀元,所以才對他們客氣些。”
霍大頭問:“什麽是同窗?”
“就是一起讀書的,戲文上都說了,梁山伯和祝英台是同窗。”
霍大頭疑惑的問:“你是不是聽錯了?他倆應該是同床,不應該是同窗。”
劉秀才沒上過學不認字兒,有的時候能拽幾l句詩文,因此得了一個秀才的渾名,這些都是他在戲台下學會的,因這個時候也不確定:“大概也許是同床,想來也是,那學院裏麵一群師兄師弟睡在一張床上,那不就是同床嗎?”
就有侍衛驅趕著他們蹲到一邊吃去,什麽話都亂說,沒看到這邊有個小姑娘睜大眼睛聽你們說話嗎?再讓你們說下去就是帶壞孩子,要讓她阿媽知道還不剝了你們的皮!
幾l個人還很納悶:怎麽又趕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