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在出發去車站的路上路過了老六阿哥家裏,領著百歲和安康又去辭別烏雅氏。
這次烏雅氏顯得很高興,盤腿坐在榻上,看著海棠跪在腳踏上辭行,她往前挪了挪,抱著海棠的頭說:“你出去門一定要照顧好自己,都說兒行千裏母擔憂,這一去我的這些孩子也就你不在我跟前,我心裏惦記你。可要把自己照顧好了,夜晚最好不要再急著趕路了,飲食要潔淨,寧肯一頓不吃,也別吃不幹淨的東西。穿衣服一定要熱了減衣服冷了加衣服。”
海棠說:“這些我早就知道了,放心吧,不會再出事兒的。”
老太太戀戀不舍,抱著海棠的腦袋不斷摩挲她的頭發,遲遲不肯鬆手。
還是百歲在一邊勸著,老太太才鬆開手,海棠帶著人離開了。出門後老六福晉送海棠出去,就說:“你上次出事兒把老太太給嚇著了。”
海棠點頭:“額娘年紀大了,要是再有下次你們可要瞞著點兒。”
“誒……”
“嫂子我是說萬一,您放心吧,我這個人福氣大,每次都是逢凶化吉。”海棠說到這裏,對著老六福晉微微頷首:“嫂子,老太太年紀大了,都說老小孩老小孩,您多哄著點就是了。這一段日子辛苦您了,回頭給您帶厚禮回來。”
“什麽厚禮,你說這話就是寒磣我呢,孝敬老人是我該做的,都是分內之事,放心吧。”
海棠退後了兩步,嘴裏說著“留步”帶著百歲和安康兄妹兩個出去了。
出門後等車啟程,到了車站,這次換成了嶄新的車,隨行的官員和侍衛們都已經上車,蒸汽機冒著白煙,白煙在整個站台上彌漫,就等著海棠上車了。
海棠和送行的人又辭別了幾l句,帶著百歲和安康一起上車。
這一節車廂分成兩部分,隻聽見靠帷幕分割,一部分是海棠安康帶著侍女們起居的地方,一部分是百歲和紮拉豐阿帶著太監們起居的地方。
因為有上次的教訓,這次其他車廂裏的侍衛們配備了最新最小巧的手銃,還有各種環境下應急用的物資,比如說毯子,食物,密封的蠟燭火石等等。
火車啟動,轟隆隆開出了這站。
弘杲看著火車走遠了帶著人回西郊交差。他先去了圓明園,這時候弘暉就站在圓明園的農田旁邊,麥子成片倒伏,隻有偶爾兩三處顯得頑強一些,還直愣愣地立著。
弘暉忍不住歎口氣,看來今年要開倉放糧平抑物價了。
這時候弘杲來了,看到弘暉一個人站在田間路上歎氣,就走來說:“大哥,已經把姑媽送走了。”
弘暉再次歎口氣:“怎麽說話呢,是送上車了。送走了……不知道的還以為她人不行了讓你送走了。”
弘杲笑起來:“是,是弟弟口誤,把姑媽和百歲侄兒都送上車了。您這是對著麥子發愁呢?”
“是啊,本以為今年風調雨順,沒想到臨到頭起了一場大風,京畿各處都報告說大片麥子倒伏,河南河北
也有很多地方沒能幸免。愁人啊!”
“老話說莊稼不收年年種,而且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以前糧庫裏麵養不了老鼠,現在糧庫裏麵堆得滿滿的,就是今年絕收了,也能養活起百姓。你就沒必要發愁。”
“話是這麽說,要真的絕收了老百姓買糧食的錢從哪兒來?就算是賑災,到時候也要防止有人偷賣賑災的糧食,鬧出來又是一起子是非。天下的事情真的是多如牛毛,每一件都要慎重對待。朕對於這些倒也不是太在意,最要緊的是朕心裏不好受,皇阿瑪走的時候留下了豐厚的家底,可是朕當家的第一年就開始動用家底了。這讓朕生出些內疚,更讓朕覺得不如他老人家。”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今年用了,明年補上就是,又不是年年如此。而且倉庫裏那些糧食也該拿出來倒騰一下,就怕放的時間久了不能吃,要是不能吃那才是浪費呢。”
“你這話說得有幾l分道理,走吧,回書房去。”
兩人在小路上走著,弘杲就問:“過幾l日就是皇阿瑪一周年忌日了,百歲跟著去了關外,誰主持祭祀?”
“朕去吧,要動用庫存糧食,朕心裏麵過意不去,打算親自向他老人家請罪。對了,祖母的陵寢你收拾得怎麽樣了?”
“哦,剛確定了地麵上的圖紙,至於地下的,已經開始挖了,按照泰陵的規模減去一等,水泥砂漿都已經運到,年底大概能把地下的部分給修好。”
“嗯,上點心。”
這時候在皇後的寢宮,她額娘來請安,母女兩個正在說話,此時外麵通傳說永琨來了。
費莫家的老太太趕緊站起來,永琨進來請安後麵對著要拜下去的外祖母趕緊扶著,親熱地把她送回去坐著,熱情地問候起她和外祖的身體來。
費莫家的老太太恭恭敬敬回答完了,含笑坐在一邊看他們母子說話。
費莫氏問:“你怎麽這會兒來了?有事嗎?沒事回去讀書,要不然你老子問你答不上來,少不了挨一頓捶。”
永琨就笑著說:“書上的都已經看過了,隨便皇阿瑪問,無論他問什麽兒子都答得上來。這也是聽說外祖母來了,特意來見見。”
費莫家的老太太笑著說:“二阿哥,讀書是正經事,您想見老婦隻管派人去說一聲,老婦隨時能進來,萬不可拿讀書的時間來見親戚。老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可見讀書的光陰難得。”
永琨笑著說-->>
:“您人家說得是,那您就多坐一會兒陪額娘說話吧。”說完站起來眼看著要走,突然之間像是想起了什麽,永琨就拉著費莫氏的手:“額娘,兒子突然想起個事兒要求您。”
“什麽事兒?你讀書的事不用說,我是不當家的,這要跟你阿瑪商量。”
“不是讀書的事兒,就是今天大哥走了之後,我突然間想起來過不久收了麥子就是先帝的忌日了。可是大哥突然去了關外,祭祀的事兒誰來主持?”
費莫氏想說“你大哥不在,那就你頂上呀”!
然而話到了嘴邊這句話沒敢
說出來,因為祭祀是大事,又不是普通人家,老大不在家讓老二去。老話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雖然這話特別老,祭祀也沒那麽重要了,但是對皇家來說,誰去祭祀傳遞出來的是不一樣的意思。
費莫氏可不敢這麽輕易許諾,就說:“你操的心也真夠多的,這事兒自有你阿瑪操心,去讀你的書吧。”
永琨答應了一聲告辭離開,費莫氏心裏麵盤算著等中午皇上來了問一聲,要是皇上派其他幾l位爺去,看情況要不然就推薦永坤過去。
費莫家的老太太看著外孫的背影從院子裏消失,忍不住心頭狂跳。都說人老成精,雖然這一位老夫人還沒到人精的地步,但是也能察覺出這位外孫的心思。
沒心思他問這事幹嗎?怎麽不見他的兩個弟弟過來打聽?這種事情誰關心誰惦記才會誰留意。
費莫家的老太太看著低頭思考的閨女,不知道該說什麽合適,忍不住問:“二阿哥這一段日子不讀書了嗎?”
她也是聽說過尚書房規矩嚴苛,別說逃課了,就是走神了也有伴讀被罵。能這麽隨意進出上書房的是能被允許不用去苦讀的皇子皇孫。
疏不間親,哪怕是親母女,也要衡量一下是母女感情更深,還是女兒和外孫之間的母子感情更深。反複衡量之下,這位老太太沒說什麽,而是憂心忡忡地回了家。
費莫家的承恩公也就是百歲他們的外祖父在家裏倒騰他養的那些葫蘆。看到老妻回來隨口問了一句:“怎麽樣?娘娘氣色還好吧?”
費莫家的老太太趕緊把人打發走,衣服都沒換,急切地說:“我瞧著衣食住行都挺好的,人養得也圓潤,臉皮子白裏透紅,日子過得舒心。”
“那就好!”別說女婿是皇帝了,就是女婿是普通人,能把閨女養到這份上已經是個好人了。
“好什麽呀!”老太太急得快哭了:“她就是好日子過多了,或許……也是咱們家孩子笨。”
說著就用手捂著嘴在老頭子耳邊說了幾l句。
老頭子問:“真的?”
“嗯!”
“我就怕這是李承乾和李泰舊事。”
費莫家的太太讀書不多,他也僅僅知道兄弟相爭不是一件好事,忍不住問:“李承乾和李泰是誰?”
“李世民的兒子!”他轉身看了看,看到旁邊有一根手腕粗的木棍,這是等會兒他打算曬葫蘆的棍子,轉頭跟老太太說:“若是有可能請她出宮一趟,若是沒可能你再進去跟她說一回,要是你進宮,我教給你話,你學給她聽”。
老太太還有一些不明所以,就看到這老頭子抄起木棍,對著自己的左臂狠狠地砸了下去。這一下把費莫家的老太太嚇得叫了起來。
老頭子疼得直抽氣:“你別叫,你就說我被葫蘆棚子砸斷了胳膊,快去報信兒,讓宮裏知道。”
弘暉中午來皇後這裏吃飯,做好之後,把擦手的毛巾遞給了宮女,問道:“嶽母今天來有什麽事嗎?”
“沒有,就是倆仨月沒見了,進
宮請安。”
“她和老爺子身體如何”?
費莫氏把飯捧著放到他跟前:“都好,聽說我阿瑪最近在倒騰葫蘆,我額娘說他養了一院子的葫蘆,都是些什麽螞蟻腰,胖墩兒,前幾l天撿了幾l個好的出去跟人比鬥,結果被人家的八寶葫蘆給殺了威風垂頭喪氣地回來了。”
後弘暉聽了忍不住笑起來,覺得他的嶽父是個很有意思的老頭,頗有一些知足常樂的意思。
弘暉說:“你也坐,吃飯吧。”他提起筷子夾菜,說道:“其實盤葫蘆有竅門,下回你跟嶽母說,讓他用點茶油盤一盤保證紅亮。”
“您這話一聽就是外行……”費莫氏正要給他講怎麽盤葫蘆,就看到外麵宮女急匆匆地進來,小聲跟她說:“娘娘,外麵剛傳來消息,公爺得葫蘆棚子倒了,給砸斷了胳膊。”
夫妻兩人雙雙驚了。
費莫氏被這消息驚得把誰去祭祀的事給拋到了腦後,忍不住眼眶冒出淚花:“這怎麽……怎麽這麽倒黴呢!”
弘暉說:“趕緊吃飯,吃完飯咱們去看一眼。隻是胳膊斷了不要緊,雖然傷筋動骨,養上半年就好了。快吃吧,吃飽了趕緊去。魚貴,讓外邊簡單地準備一下,不用那麽招搖,朕跟皇後去去就回。”
費莫氏趕緊擦眼淚,飛快地給弘暉夾菜,堆得弘暉的碗裏都是飯菜。弘暉忍不住笑起來,少年夫妻本來就是有感情,加上費莫氏一如既往的單純,弘暉也念著她的好,自然能天長地久地相處。
“好了好了,吃吧,別夾菜了。”
“嗯,”費莫氏吃著掉著眼淚,說道:“再不讓他養葫蘆了,讓他換個別的養,這也太倒黴了。”!
這次烏雅氏顯得很高興,盤腿坐在榻上,看著海棠跪在腳踏上辭行,她往前挪了挪,抱著海棠的頭說:“你出去門一定要照顧好自己,都說兒行千裏母擔憂,這一去我的這些孩子也就你不在我跟前,我心裏惦記你。可要把自己照顧好了,夜晚最好不要再急著趕路了,飲食要潔淨,寧肯一頓不吃,也別吃不幹淨的東西。穿衣服一定要熱了減衣服冷了加衣服。”
海棠說:“這些我早就知道了,放心吧,不會再出事兒的。”
老太太戀戀不舍,抱著海棠的腦袋不斷摩挲她的頭發,遲遲不肯鬆手。
還是百歲在一邊勸著,老太太才鬆開手,海棠帶著人離開了。出門後老六福晉送海棠出去,就說:“你上次出事兒把老太太給嚇著了。”
海棠點頭:“額娘年紀大了,要是再有下次你們可要瞞著點兒。”
“誒……”
“嫂子我是說萬一,您放心吧,我這個人福氣大,每次都是逢凶化吉。”海棠說到這裏,對著老六福晉微微頷首:“嫂子,老太太年紀大了,都說老小孩老小孩,您多哄著點就是了。這一段日子辛苦您了,回頭給您帶厚禮回來。”
“什麽厚禮,你說這話就是寒磣我呢,孝敬老人是我該做的,都是分內之事,放心吧。”
海棠退後了兩步,嘴裏說著“留步”帶著百歲和安康兄妹兩個出去了。
出門後等車啟程,到了車站,這次換成了嶄新的車,隨行的官員和侍衛們都已經上車,蒸汽機冒著白煙,白煙在整個站台上彌漫,就等著海棠上車了。
海棠和送行的人又辭別了幾l句,帶著百歲和安康一起上車。
這一節車廂分成兩部分,隻聽見靠帷幕分割,一部分是海棠安康帶著侍女們起居的地方,一部分是百歲和紮拉豐阿帶著太監們起居的地方。
因為有上次的教訓,這次其他車廂裏的侍衛們配備了最新最小巧的手銃,還有各種環境下應急用的物資,比如說毯子,食物,密封的蠟燭火石等等。
火車啟動,轟隆隆開出了這站。
弘杲看著火車走遠了帶著人回西郊交差。他先去了圓明園,這時候弘暉就站在圓明園的農田旁邊,麥子成片倒伏,隻有偶爾兩三處顯得頑強一些,還直愣愣地立著。
弘暉忍不住歎口氣,看來今年要開倉放糧平抑物價了。
這時候弘杲來了,看到弘暉一個人站在田間路上歎氣,就走來說:“大哥,已經把姑媽送走了。”
弘暉再次歎口氣:“怎麽說話呢,是送上車了。送走了……不知道的還以為她人不行了讓你送走了。”
弘杲笑起來:“是,是弟弟口誤,把姑媽和百歲侄兒都送上車了。您這是對著麥子發愁呢?”
“是啊,本以為今年風調雨順,沒想到臨到頭起了一場大風,京畿各處都報告說大片麥子倒伏,河南河北
也有很多地方沒能幸免。愁人啊!”
“老話說莊稼不收年年種,而且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以前糧庫裏麵養不了老鼠,現在糧庫裏麵堆得滿滿的,就是今年絕收了,也能養活起百姓。你就沒必要發愁。”
“話是這麽說,要真的絕收了老百姓買糧食的錢從哪兒來?就算是賑災,到時候也要防止有人偷賣賑災的糧食,鬧出來又是一起子是非。天下的事情真的是多如牛毛,每一件都要慎重對待。朕對於這些倒也不是太在意,最要緊的是朕心裏不好受,皇阿瑪走的時候留下了豐厚的家底,可是朕當家的第一年就開始動用家底了。這讓朕生出些內疚,更讓朕覺得不如他老人家。”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今年用了,明年補上就是,又不是年年如此。而且倉庫裏那些糧食也該拿出來倒騰一下,就怕放的時間久了不能吃,要是不能吃那才是浪費呢。”
“你這話說得有幾l分道理,走吧,回書房去。”
兩人在小路上走著,弘杲就問:“過幾l日就是皇阿瑪一周年忌日了,百歲跟著去了關外,誰主持祭祀?”
“朕去吧,要動用庫存糧食,朕心裏麵過意不去,打算親自向他老人家請罪。對了,祖母的陵寢你收拾得怎麽樣了?”
“哦,剛確定了地麵上的圖紙,至於地下的,已經開始挖了,按照泰陵的規模減去一等,水泥砂漿都已經運到,年底大概能把地下的部分給修好。”
“嗯,上點心。”
這時候在皇後的寢宮,她額娘來請安,母女兩個正在說話,此時外麵通傳說永琨來了。
費莫家的老太太趕緊站起來,永琨進來請安後麵對著要拜下去的外祖母趕緊扶著,親熱地把她送回去坐著,熱情地問候起她和外祖的身體來。
費莫家的老太太恭恭敬敬回答完了,含笑坐在一邊看他們母子說話。
費莫氏問:“你怎麽這會兒來了?有事嗎?沒事回去讀書,要不然你老子問你答不上來,少不了挨一頓捶。”
永琨就笑著說:“書上的都已經看過了,隨便皇阿瑪問,無論他問什麽兒子都答得上來。這也是聽說外祖母來了,特意來見見。”
費莫家的老太太笑著說:“二阿哥,讀書是正經事,您想見老婦隻管派人去說一聲,老婦隨時能進來,萬不可拿讀書的時間來見親戚。老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可見讀書的光陰難得。”
永琨笑著說-->>
:“您人家說得是,那您就多坐一會兒陪額娘說話吧。”說完站起來眼看著要走,突然之間像是想起了什麽,永琨就拉著費莫氏的手:“額娘,兒子突然想起個事兒要求您。”
“什麽事兒?你讀書的事不用說,我是不當家的,這要跟你阿瑪商量。”
“不是讀書的事兒,就是今天大哥走了之後,我突然間想起來過不久收了麥子就是先帝的忌日了。可是大哥突然去了關外,祭祀的事兒誰來主持?”
費莫氏想說“你大哥不在,那就你頂上呀”!
然而話到了嘴邊這句話沒敢
說出來,因為祭祀是大事,又不是普通人家,老大不在家讓老二去。老話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雖然這話特別老,祭祀也沒那麽重要了,但是對皇家來說,誰去祭祀傳遞出來的是不一樣的意思。
費莫氏可不敢這麽輕易許諾,就說:“你操的心也真夠多的,這事兒自有你阿瑪操心,去讀你的書吧。”
永琨答應了一聲告辭離開,費莫氏心裏麵盤算著等中午皇上來了問一聲,要是皇上派其他幾l位爺去,看情況要不然就推薦永坤過去。
費莫家的老太太看著外孫的背影從院子裏消失,忍不住心頭狂跳。都說人老成精,雖然這一位老夫人還沒到人精的地步,但是也能察覺出這位外孫的心思。
沒心思他問這事幹嗎?怎麽不見他的兩個弟弟過來打聽?這種事情誰關心誰惦記才會誰留意。
費莫家的老太太看著低頭思考的閨女,不知道該說什麽合適,忍不住問:“二阿哥這一段日子不讀書了嗎?”
她也是聽說過尚書房規矩嚴苛,別說逃課了,就是走神了也有伴讀被罵。能這麽隨意進出上書房的是能被允許不用去苦讀的皇子皇孫。
疏不間親,哪怕是親母女,也要衡量一下是母女感情更深,還是女兒和外孫之間的母子感情更深。反複衡量之下,這位老太太沒說什麽,而是憂心忡忡地回了家。
費莫家的承恩公也就是百歲他們的外祖父在家裏倒騰他養的那些葫蘆。看到老妻回來隨口問了一句:“怎麽樣?娘娘氣色還好吧?”
費莫家的老太太趕緊把人打發走,衣服都沒換,急切地說:“我瞧著衣食住行都挺好的,人養得也圓潤,臉皮子白裏透紅,日子過得舒心。”
“那就好!”別說女婿是皇帝了,就是女婿是普通人,能把閨女養到這份上已經是個好人了。
“好什麽呀!”老太太急得快哭了:“她就是好日子過多了,或許……也是咱們家孩子笨。”
說著就用手捂著嘴在老頭子耳邊說了幾l句。
老頭子問:“真的?”
“嗯!”
“我就怕這是李承乾和李泰舊事。”
費莫家的太太讀書不多,他也僅僅知道兄弟相爭不是一件好事,忍不住問:“李承乾和李泰是誰?”
“李世民的兒子!”他轉身看了看,看到旁邊有一根手腕粗的木棍,這是等會兒他打算曬葫蘆的棍子,轉頭跟老太太說:“若是有可能請她出宮一趟,若是沒可能你再進去跟她說一回,要是你進宮,我教給你話,你學給她聽”。
老太太還有一些不明所以,就看到這老頭子抄起木棍,對著自己的左臂狠狠地砸了下去。這一下把費莫家的老太太嚇得叫了起來。
老頭子疼得直抽氣:“你別叫,你就說我被葫蘆棚子砸斷了胳膊,快去報信兒,讓宮裏知道。”
弘暉中午來皇後這裏吃飯,做好之後,把擦手的毛巾遞給了宮女,問道:“嶽母今天來有什麽事嗎?”
“沒有,就是倆仨月沒見了,進
宮請安。”
“她和老爺子身體如何”?
費莫氏把飯捧著放到他跟前:“都好,聽說我阿瑪最近在倒騰葫蘆,我額娘說他養了一院子的葫蘆,都是些什麽螞蟻腰,胖墩兒,前幾l天撿了幾l個好的出去跟人比鬥,結果被人家的八寶葫蘆給殺了威風垂頭喪氣地回來了。”
後弘暉聽了忍不住笑起來,覺得他的嶽父是個很有意思的老頭,頗有一些知足常樂的意思。
弘暉說:“你也坐,吃飯吧。”他提起筷子夾菜,說道:“其實盤葫蘆有竅門,下回你跟嶽母說,讓他用點茶油盤一盤保證紅亮。”
“您這話一聽就是外行……”費莫氏正要給他講怎麽盤葫蘆,就看到外麵宮女急匆匆地進來,小聲跟她說:“娘娘,外麵剛傳來消息,公爺得葫蘆棚子倒了,給砸斷了胳膊。”
夫妻兩人雙雙驚了。
費莫氏被這消息驚得把誰去祭祀的事給拋到了腦後,忍不住眼眶冒出淚花:“這怎麽……怎麽這麽倒黴呢!”
弘暉說:“趕緊吃飯,吃完飯咱們去看一眼。隻是胳膊斷了不要緊,雖然傷筋動骨,養上半年就好了。快吃吧,吃飽了趕緊去。魚貴,讓外邊簡單地準備一下,不用那麽招搖,朕跟皇後去去就回。”
費莫氏趕緊擦眼淚,飛快地給弘暉夾菜,堆得弘暉的碗裏都是飯菜。弘暉忍不住笑起來,少年夫妻本來就是有感情,加上費莫氏一如既往的單純,弘暉也念著她的好,自然能天長地久地相處。
“好了好了,吃吧,別夾菜了。”
“嗯,”費莫氏吃著掉著眼淚,說道:“再不讓他養葫蘆了,讓他換個別的養,這也太倒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