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在出關前,朝廷裏發生了三件大事。


    頭一件是文華殿大學士嵇魯筠和戶部漢尚書楊名時病逝,一下子在中樞空出兩個要緊的位置。有進取之心的大臣們紛紛行動起來,想要補這兩個缺,一時間各種走關係串聯的人絡繹不絕。


    另外一件事就是雍正五年開始編纂的《八旗通誌》完成,這裏麵可謂是包羅萬象,從先世傳說一直編纂到康熙末年,包含滿蒙漢八旗官宦的家世、軍功、政績、文學等。以八旗兵製為經,以八旗法令、職官、人物為緯,分為誌、表、傳二部分,共二百四十二卷。


    這書被編出來後,滿官表現得非常興奮,出書立傳,這已經是在文化上提升了整個民族的高度,在事實上已經距離蠻夷又遠了一步,他們已經徹底融入了中原家譜。


    本來漢官對這件事沒什麽看法,覺得就是一群人非漢人在那裏自嗨狂歡,但是緊接著就引來了第二件事。


    弘暉看了這部書的前麵幾卷,分別是旗地、土田、營建、兵製等,看著看著就生出清查旗地的念頭來。


    民間有句老話“想吵架,量地邊”。


    土地這種敏感話題一旦被觸及,那真的是讓一些人產生痛入骨髓的感覺。所以當弘暉這意思表露出來後,高層的漢官和一大部分滿官同事反對:不行啊!


    天下安定才能各處歌舞升平,這本來是一床被子能掩蓋的事兒,您怎麽又要翻出來讓社會動蕩呢?


    以張廷玉為首的一幹老臣對弘暉有種感覺,這就是個禍頭子啊!當初世宗憲皇帝還在的時候怎麽沒看出來這位主兒是個不安分的人呢!他不把江山霍霍出點事兒來誓不罷休啊!


    這麽一比,世宗憲皇帝也就是嘮叨了一些,要求多了一些,說話刻薄了一些,脾氣難捉磨了一些。這位皇帝比他親爹難侍奉多了!


    張廷玉苦口婆心地勸他:“皇上,清查土地什麽時候都能查,每次查都會出事兒,當初康熙朝的時候,世宗憲皇帝年輕,光是查土地引得各處血雨腥風,您這次隻查八旗的土地,不是臣烏鴉嘴,正白旗和鑲黃旗的舊事該怎麽辦?”


    兩旗換地是順治朝的事了,這一切的最初推手是多爾袞,別說多爾袞了,當年的人就是活著的也走不動道了。畢竟雍正在位十二年,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這加起來就是七十四年。跑馬圈地這件事發生在順治四年之前,順治當皇帝了十八年,去掉四年,再加上十四年,也就是八十八年前。


    八十八年前的陳年舊事,到現在正白旗的人還憤憤不平。多爾袞死後,四大輔政大臣裏麵有二個都站鑲黃旗,唯一反對的是正白旗的輔政大臣,他保不住正白旗經營了二十年的土地,在鼇拜下令砍了幾位大臣的腦袋後,四萬鑲黃旗青壯迫使正白旗從原先的土地遷徙出來。


    張廷玉等大臣也說了:“這一次鼇拜主持換地,正白旗出讓的土地不夠,鑲黃旗就從延慶圈占民地。而正白旗所需的土地也不夠,從永平、灤州、樂亭圈占民地來補充,這一次又致使周邊百


    姓流離失所。如今無論滿漢都安居樂業,再折騰下去,隻怕還有人會顛沛流離。”


    弘暉點頭:“朕隻說清查土地,沒讓他們換地,更不會再折騰圈地,你們不用擔心再侵占民地。朕之所以清查土地,是因為有些人旗人多吃多占,還把土地賣給了漢人,你們說個人賣旗地,這事兒說出去能占的住理嗎?敢買旗地的是一般人嗎?升鬥小民深知民不與官鬥,沒錢沒勢他們敢買這燙手山芋?”


    這些大臣無話可說,既然皇上隻在旗地折騰,不會牽扯到周圍小民,那這件事漢官們就覺得應該先觀察一陣子,萬一有擴大事態的趨勢再進諫不遲。


    然而正白旗裏麵很多人還是想鬧一鬧的。


    他們的目的也不是為了換地,都過去那麽多年了,他們自己也知道換不成了,而且因為跟著海棠這位小旗主王爺,他們這幾十年來把持著水軍和一些軍中要職,整個正白旗都吱吱冒油,也看不上種地的仨瓜倆棗。在口岸或者港口當差一年下來比種地強多了。所以正白旗的日子過得相當舒服。


    然而關外要修建港口駐紮水軍的消息在去年都傳開了,正白旗在水軍裏有深厚的根基,自然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會鬧事的正白旗能多占好處!


    於是這些人兵分兩路,一路去找弘暉,這些人都是老臣,訴說著當年父輩們的辛酸,他們被鑲黃旗的青壯們幾乎是押解一樣從原先的土地上趕了出來,大家都是一起進關的,正白旗死的人多,為什麽就不能被寬容一些。


    >


    >


    這些大臣們就哭:“為什麽他們能把奴才們趕出來?當初進關正白旗的好兒郎死了一片。換地之前外紮薩克蒙古不老實,攝政王多爾袞帶正白旗去教訓他們,一路追到羅斯附近,大勝而歸,那一戰又有很多好兒郎倒下了,就因為我們沒人了他們才欺負人啊!”


    一片哭聲裏麵弘暉歎口氣。


    鑲黃旗的官員立即反駁:“你們死人了難道我們就沒死嗎?誰又是怕死的縮頭烏龜!”


    另一邊海棠身邊出身正白旗的侍衛屬官們就說:“這些都是一些陳年爛穀子的賬目,奴才等也說該往前看,這會兒想要重提換地是不可能的。當年土地貧瘠,這麽多年經營下去倒也能有些出產,很多人在當地生兒育女也習慣了當地的水土。


    隻是旗裏麵的那群老家夥們咽不下這口氣,您也知道當年的事鬧得太大,一提起來他們又是歎氣又是抹眼淚。所以奴才們就打算和他們商量,要不然在關外的軍港給他們留些差事,不拘是做什麽,隻要讓他們披甲當差,領一份俸祿也算是貼補了土地貧瘠出產不多的窘境。隻是這事兒需要您點頭,您不點頭奴才們也不敢說這話。”


    海棠笑了一下,這些人的花花腸子她看得出來,更何況還有一個耳報神紮拉豐阿。紮拉豐阿祖輩就是正白旗人,他也參加了幾次正白旗大臣的聚會,每次回來都和海棠報告,還感慨不愧是善於作戰的正白旗,怎麽鋪墊怎麽遞進運動到什麽策略都商量得有模有樣。人家早就不把眼睛局限於一畝二分地上了


    (),綆??蝙穛????√()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但是並不依賴於土地生存,他們的眼光更高更遠。


    每個國家的水軍都是一群很先進的人,他們縱橫大洋,接觸外麵世界的機會更多,自然眼光更高遠。


    海棠說了句:“你們倒是知情識趣。”


    一群人紛紛說不敢。


    海棠說:“這個事如何辦還需要皇上點頭,你們等消息吧。”


    這意思是幫他們把最後一節打通,這些屬官們喜不自勝。


    海棠和弘暉見麵說這個事兒,但是正白旗的謀劃並不保密,參與的人多了如何保密?所以鑲黃旗和正黃旗也來了精神,哭鬧著來找弘暉。


    理論上皇帝是上二旗的旗主,不能好處都讓正白旗一家獨占了啊!


    當初一步沒跟上勇憲王,這真是一步慢步步慢。


    朝廷裏麵也開始了風言風語,翻出早先順治皇帝說過的上二旗內無王的說法。


    這些人的理由也是現成的,是世祖章皇帝說過的話,哪怕是聖祖也無法違逆。當初聖祖是愛子之心動了才留勇憲王留在正白旗,可這不符合祖宗規矩!


    讚成這說法的人很多,海棠就上書自請離開正白旗,隨後她就帶人出發了。


    弘暉表現得很猶豫,弘陽就請老六阿哥出麵去勸他。


    老六阿哥也讚成海棠離開正白旗,父母不在後感覺到疏遠的不單單是海棠,也有老六阿哥他們。


    老六阿哥就說:“您當然不會覺得她有二心,百歲也不會有此心思。然而百歲的兒子孫子如何想?到時候再有那奸佞之輩在他們耳邊說什麽‘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與其到時候生出這些是非不如在現在都撕扯幹淨。”


    弘陽也說:“是啊!咱們早點辦事兒辦了,也省得後人為難。”


    甚至晚上在路上遇到秀椿,也勸他:“人心易變,還是早點撕扯幹淨的好。”


    弘暉最終下令把海棠從正白旗挪到鑲白旗,就這樣還有很多人不滿意,原因就是兩白旗一直以來都勾勾搭搭,很多時候兩旗都是互相輸送利益。但是兩白旗很高興,弘暉認為這是保存姑媽影響的最好辦法。


    海棠收到信已經是身處盛京了,來一趟盛京少不了要去二陵走一趟,加上這裏的小皇宮修好了,所以海棠還負責驗收皇宮。


    海棠無所謂處在哪一旗,在空軍還沒有出世海軍橫行的年代,陸軍已經開始式微,從以前唯一的軍種變成了軍種之一,所表現出來的作用也在減緩。


    民兵性質的八旗已經過時了,不再具有決定性作用,他們會發現朝廷需要的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大軍,而不是戰時集結起來的屯田軍。


    這就是弘暉敢毫不猶豫查他們的原因,時代變了啊!!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成為雍正妹妹之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則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則美並收藏成為雍正妹妹之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