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繼續編筐。


    以第一天編筐的水準,包括王川自己編的,隻怕都堅持不了幾天,多編一些有備無患。同時,岩洞裏堆積的一些過冬堅果莖塊也需要用筐子裝起來。要不然老是有老鼠從岩縫裏鑽進來偷吃。在沒有貓的情況下,這些老鼠防不勝防。可能第一場雪還沒有下來,準備的食物自己還沒有開始吃,就被老鼠吃得差不多了。


    這些裝放東西的筐子要大,還要編織相應的蓋子。


    經過兩天的學習,孩子們已經可以非常熟練的把筐子編起來了。


    王川也進一步研究,把編織收尾的部分工序進行了優化,就是把多餘出來的藤條用了卷邊倒插處理。這樣編出來的筐子應該會更加結實,能夠進行更大力度的拉扯。


    他這兩天也把下小溪撈魚的工作交給了兩個大一點的孩子。大約告訴他們技巧後就放任不管了。反正自己沒有褲衩之前是不會下水了。


    而他自己趁著給洞裏堆積的食物換筐子的時候,悄悄統計了一下岩洞裏的過冬的食物情況。結果讓他很是憂心。岩洞裏堅果,果子,莖塊,菌子等加起來不到五個大筐。他估計一個大筐可以裝七八十斤東西,照這麽算起來,這裏不過四百斤的物資。不夠部落裏半個月的口糧。雖然離冬天可能還有兩三個月,不過一旦降溫,這些連衣服都沒有的原始人的活動範圍將會大大縮小,後麵能夠采集到的食物將會越來越少。依照這個情況判斷,無怪冬天得餓死不少人。


    而且這些東西保存的並妥當,東西都堆在一起不說,果子沒有適當晾曬,莖塊連泥都沒有洗去,菌子還有是濕的,很多東西不到下雪隻怕就先壞掉了。


    好在這兩天女人拿了筐子後,每天帶回來的東西比往常多了些。現在王川也發現了保存不當的這個問題,可以補救。


    艱難地說服了阿母,把東西都搬了出來,該洗泥的洗泥,該晾曬的晾曬。岩洞門口的岩石上位置不夠,一次晾曬不了的,就分幾天晾曬了,洞口的樹林陰影太大,就讓喜歡爬樹的幾個孩子上去把樹葉全折了。


    東西搬出來後,阿母便寸步不離的在洞口守著了。連喂養嬰兒的事情都交給了其他孩子。


    也無怪阿母擔心,東西拿出來晾曬不久,鬆鼠,鳥雀就紛紛在岩洞門口的枝頭上聚集,趁人不備就會跳下來咬一嘴東西飛快跑掉。因此王川不得不叫上三四個孩子拿著長長的樹枝在旁邊站著戒備。


    眼見形勢惡劣,王川幹脆帶來其他孩子把洞口的植被全都清理一遍。雜草藤蔓能折的折,能拔的拔;灌木小樹也是能折斷就折斷,折不斷的壓上兩個孩子壓彎下來,拿石頭從根部砸斷了;壓不倒的和那些不知道長了多少年的合抱的大樹沒有辦法弄倒,就讓能爬樹的上去,把樹葉折光。


    依照省事的辦法,王川最先想到的是用火一把燒掉了事的。現在天幹物燥,正好引火。隻是考慮到他們現在還得靠這山林過活,一把燒了簡單是簡單了,隻是這裏所有人都得餓死。所以才隻好用這樣的辦法慢慢清理。


    晾曬的工作進行了三天,之後把才各種過冬的食物分裝好放進岩洞。


    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用之物。清理出來的這些植物,處理一下還能變成各種有用的東西。樹葉雜草就地曬幹,藤條摘了葉子備用,灌木小樹把彎的那些當柴火,直的不論大小一律去掉樹杈樹葉,兩頭的毛刺燒掉,打磨光滑了給大家當工具用。這個時期,石器打磨起來不容易,人手一兩根棍子是很有必要的。粗的給大人用,細的就給孩子們留著了。


    打磨木棍的時候用尖石片刮樹皮這個辦法顯然有些吃力而且傻。王川把木棍上的毛刺燒掉後,把棍子拿到了小溪邊的沙地上,直接放到沙地上來回摩擦,棍子表皮上的凹凸很快就會被磨的光滑。告訴那些孩子打磨好的每人可以挑一根,他們就自發的學著打磨起來。


    糧食入庫的同時,岩洞裏同樣多了幾十根大大小小光滑趁手的棍子。


    男人拿到棍子後紛紛表示有了這些家夥,以後肯定可以打很多大家夥回來。然後開始砸石頭,從中挑選合適的尖石葉做成石矛或者尋找合適的做其他的工具。


    王川對這些話深表懷疑。想到他們那種拿著棍子在動物身後傻跑的狩獵方式,能活到現在已經覺得是老天開眼了。想到再過兩年自己也要跟著他們這樣傻跑就覺得心中淒涼。自己可是連褲衩都沒有的……


    這兩天他也試著用各種樹皮樹葉做過褲衩,結果是:不硬的容易破,不容易破的有些紮,不紮人的很硬……有一種樹皮還讓人過敏,讓他屁股癢了一天……


    趁著清理的功夫,他也把周圍的各種植物都試了試,期望從中找到一種像亞麻或者胡麻這種植物出來。傳說中,中國的麻種植有一萬年之久。找找說不定能找到呢。結果讓他很失望。沒有。顯然這個洞裏住了十萬年的先人都沒有種麻穿衣的習慣。


    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在這個清理的過程中發現了兩種有用的植物。


    一種是紫蘇。這是一種葉子呈紫色,帶芳香味的灌木,葉子可以做調味料,煮魚的時候放一點,可以去腥。王川後世吃過。他現在的這個身體也吃過這種東西的嫩葉,不過是直接吃的,是貝爺食譜比較受歡迎的嫩葉之一。現在入秋後紫蘇的葉子老了,嚼起來有些發苦,就不能生吃了。不過現在天天吃連鹽都沒有的魚,可以放點這東西還有什麽別的可說的?


    第二種也是灌木。王川在折斷這東西的時候,拉出了好長的一條皮,於是意識到這東西可以當胡麻用。後來試了試果然發現這種灌木的皮很是堅韌,比起胡麻來應該也差不了多少。畢竟前世不是植物學家,他不認識這種植物。不過沒關係,不認識就隨便叫一個名字完了,為了區分胡麻跟亞麻,這東西以後就叫二麻了。


    有好東西就收集起來,結果發現胡麻取纖這種工藝在這種二麻身上用不了,這東西的纖維和皮粘得很緊。用手撕可以撕成一條條的纖維,不過每條纖維上都帶著皮。這就造成了它搓成的麻線會很粗。估計這也是它沒有取代胡麻成為後世農作物的原因。


    不過現在沒有胡麻,隻能臨時用它。手撕就手撕了,慢點就慢點了。繳絲的工藝不會,那就一段段用手搓吧。女孩子做這個比較有天份,那就女孩子負責搓絲,男的出去尋找這種灌木,折回來撕皮。


    搓出來的麻線比較粗,像鉛筆芯大小。除了褲衩外,王川準備用這東西做個網。小溪裏的魚經過幾天筐子的禍禍,估計快沒有了,撈魚的小孩在溪水裏呆的時間越來越長,撈得魚越來越少也越來越小。做成網之後,雖然不能去大河裏麵捕魚,但它可以更徹底的把魚趕盡殺絕,二來還可以用來網鳥或者做陷阱撲其他小獸。在小溪沒有魚後去禍禍其他的動物。


    除了搓絲之外,王川還用搓了些繩子,或者說這才是他收集這些二麻的正經用途。搓成繩子後,成年人手指粗的繩子可以吊起兩個他這樣的小孩,再搓得粗一些,做成繩套或者其他陷阱,想必一般的食草動物就掙不開了。


    這些繩子可以交給大人們用,順便教他們幾個下套子的辦法,希望他們學會以後就不用跟著野獸後麵傻跑了。


    織布太麻煩,王川的內褲是用打毛衣的方式織出來的。在這個平均主義是世界裏,因為麻線有限,他還不能光明正大的織,隻能在夜間的篝火下偷偷地織。雖然那個時候大家都會很好奇的看著他拿著兩根棍子和一團細線又在搞什麽新花樣的,他也給他們解釋自己在織褲子,但他就當自己在偷偷地織就是了。


    如果問王川織過毛衣嗎?他會說看人織過。織毛衣的過程說透了就是一個把麻線纏繞到一個平麵上的過程而已,如果不計紋路,不計樣式,隻計大小的話,多試幾次也就會了。


    奮戰了兩個晚上後,部落第一件衣服終於穿到了王川身上。這是由一大一小兩片三角形的布片連在一起,最後綁到腰上的褲子,簡言之就是三角褲。穿上之後的感覺還是有些紮,不過王川覺得他能夠習慣這種感覺。紮的時候想想光著的風險就行了。


    部落的眾人對王川的這個發明表現的相對淡然,隻是他穿上褲子那天,他的屁股被人摸了無數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前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芒果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芒果青並收藏史前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