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母的床就在火塘邊上。王川給阿母的床位鋪好幹地衣獸皮,把她扶上炕,跟她說:“回頭再給你做張小桌子,你就可以在床上吃飯了。”
阿母打趣道:“你之前可說不讓。”
王川道:“我之前說是不能烤肉。那時候吃得到處是骨頭,髒。”
阿母笑罵:“就你這伢子愛幹淨。”
阿母覺得這個孩子真是沒話說了,小小年紀,聰慧不說,做事也勤快,各種想法看著天馬行空卻總是處處驚喜,還武勇有擔當。就算蓄養隻小象,也有靈性得緊。有這孩子在,自己就是馬上死了也甘願。現在自己就指望著能多活些日子,看到這孩子能夠健康長大,那就死而無憾了。隻是不知道這小桌子是何等模樣?
不知不覺之間,阿母已經忘記了不久前自己覺得活不過這個冬天的事。
岩洞整改好,計劃中的工程進度就完成了一半多了。
初雪下了不到半天就停了,地上的一點雪沫子被風一吹也很快消失得無影無蹤。部落的人抓緊時間把其他工作做完,下一場雪要來隻怕就會是鵝毛大雪了。
後期要建設的是茅房,圍欄和道路。同時燒出一片荒地來明年種田。
現在人多手快,茅房的建設不過花了一天功夫。隻是裏麵的裝修還用了一天。茅房分幾個隔間,用火磚鋪地,陶管接通到糞池的設計,排木釘的門也裝上了。不過這門是為了擋風雪,並不為其他。這些人三兩個月前基本都光著屁屁呢,跟他們說那些講究他們幹脆就不會裝門。王川還在茅房前架設了一條竹管子方便衝水,這感覺就跟早年的鄉村廁所很像了。
茅房建完,茅坑也得用木頭擋上,圍上一圈圍牆,要不然小象帶著孩子下去遊泳那樂子可就大了。
圍欄方麵,王川準備圍一個一個三百米乘三百米大小的正方形。從岩洞後麵山坡上五十米,一直像河邊延伸二百多米的位置。這把岩洞,一段小溪,竹林什麽的都納入進去了。來年開辟田地的範圍也囊括在這裏麵。
圍欄就是用削尖的木頭釘進地下,或者依著沿途的樹木,用藤條綁上幾根橫木的形式弄成,最後再搭上荊棘當防護。
一千兩百米長的圍欄要用的不少樹木,這些樹木從規劃裏的田地,房屋,道路的位置砍。其他位置的一些合適的小樹也砍掉一些,留下健康的大樹遮陰擋鳥。另外,沿著圍欄,靠外的樹木也砍掉一些,留出一條通道來,方便修整圍欄。
這麽一來,不但圍欄的樹木有了,而且多了很多可以晾幹備用。
男人砍樹釘樁立圍欄,女人就負責砍荊棘做防護。先把村落裏的荊棘或者帶刺的藤條砍幹淨,不夠再去周圍山林中砍伐。最好把圍欄圍個水泄不通為止。
在做這些的時候,之前設置在岩洞周圍的陷阱也清理了一遍,把它們被安裝到了圍欄外麵各種容易通行的地方去了。
有了斧頭砍刀這種利器,圍欄四麵同時動工,進度極快。沒有幾天就完成了合圍。圍欄四麵都留了寨門,方便大家進出。
最後把道路修整好,再挖了排水的明溝。一個村落的雛形就出來了。
當明溝的最後一段挖通到小溪上的時候,一身汗的比虎拄著鋤頭,看著這剛剛成型的村落,眼中頗為滿足。
“你走南闖北去過那麽多地方,沒見過?”王川問。
比虎先撓撓頭,然後點頭:“沒見過。”
“那那些地方是什麽樣子的?”王川對現在的其他大部落也很好奇,時不時就會問比虎一些。比虎的詞匯量不算多,很多時候說的不怎麽清楚,或者以“就那樣”這種話表示。有時候也讓王川很無語。
現在部落周圍的景象,有點像後世的園林村落。草屋水溝石板路,樹大林稀有層次,加上現在林間沒有荊棘,小象和孩子在林中亂跑,雖然是秋深冬至,還是給人一股很溫馨的田園風的感覺。
這些東西,比虎就看著覺得舒服,要讓他形容出來那就難了。
對於王川的問題,他也想了想才說道:“他們有草屋子,用樹枝頂起來的那種,有些也會有石頭當牆的,但沒有這麽直的。也不會有這種路。很多地方,要不就沒樹了,要不就很多樹。就比較……亂。”
“留下來不後悔吧?”王川笑道。
比虎憨笑著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卻是問道:“你說的那個小鎮,就是這個模樣?”
王川道:“現在才哪跟哪啊。要建一個鎮子,這大河兩邊的山林全都變成這樣。或者全是農田才行呢。路還很長,我們慢慢努力吧。”
“那會是何等模樣?”比虎神往。
看來比虎是開始向往那種景象了。但那又怎麽可能是盡頭呢?
在這個時代中,因為小冰河的原因,生存本來就比後世要艱難很多。個人或者小團體的出色,不過是時間長河裏的一朵浪花而已,說不定一場小小的感冒就會把這朵浪花撲滅。
王川不想被時間的長河無情的泯滅,他要做的是不停地擴大自己的力量,擴大自己的圈子,甚至提高整個社會的生存基礎,隻有這樣,他和他的團隊才能得到更多的保障,才能在這時間的長河裏長久地生存下去。
這條路路真的很長。現在,他隻不過剛剛邁開步子。而眼下他要做的,就是把每一步都走好。
“比虎,見過種植東西的嗎?”王川帶著比虎向規劃中的農田方向走去。
比虎問:“像豚部落那樣的?”
豚部落會在挖薯莨的時候,把薯莨留一角埋回土裏。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種植的雛形了。
王川問:“還有沒有更高級一些的?比如給作物澆水,除草,施肥這些的?”
比虎想了想道:“我從草原出來後,見過一個部落,叫有禾部的,他們吃草地上的一種草籽,小小個的,黃色的,他們也像豚部落這樣種的。有澆水。”
那可能是粟米。王川猜測。有機會的話要過去弄一點來。多種幾種東西,也是保障。
他們走到了農田的位置,這裏的樹木都被砍光了,上麵鋪滿了被清理出來的細枝落葉。隻要點燃這些,來年把這裏的樹根再清理一遍,翻過土來就能種植了。
周圍的隔火帶已經清理出來。王川吹亮了火媒子,道:“比虎,跟著我,我帶你走進農業時代。”
比虎:“……”
阿母打趣道:“你之前可說不讓。”
王川道:“我之前說是不能烤肉。那時候吃得到處是骨頭,髒。”
阿母笑罵:“就你這伢子愛幹淨。”
阿母覺得這個孩子真是沒話說了,小小年紀,聰慧不說,做事也勤快,各種想法看著天馬行空卻總是處處驚喜,還武勇有擔當。就算蓄養隻小象,也有靈性得緊。有這孩子在,自己就是馬上死了也甘願。現在自己就指望著能多活些日子,看到這孩子能夠健康長大,那就死而無憾了。隻是不知道這小桌子是何等模樣?
不知不覺之間,阿母已經忘記了不久前自己覺得活不過這個冬天的事。
岩洞整改好,計劃中的工程進度就完成了一半多了。
初雪下了不到半天就停了,地上的一點雪沫子被風一吹也很快消失得無影無蹤。部落的人抓緊時間把其他工作做完,下一場雪要來隻怕就會是鵝毛大雪了。
後期要建設的是茅房,圍欄和道路。同時燒出一片荒地來明年種田。
現在人多手快,茅房的建設不過花了一天功夫。隻是裏麵的裝修還用了一天。茅房分幾個隔間,用火磚鋪地,陶管接通到糞池的設計,排木釘的門也裝上了。不過這門是為了擋風雪,並不為其他。這些人三兩個月前基本都光著屁屁呢,跟他們說那些講究他們幹脆就不會裝門。王川還在茅房前架設了一條竹管子方便衝水,這感覺就跟早年的鄉村廁所很像了。
茅房建完,茅坑也得用木頭擋上,圍上一圈圍牆,要不然小象帶著孩子下去遊泳那樂子可就大了。
圍欄方麵,王川準備圍一個一個三百米乘三百米大小的正方形。從岩洞後麵山坡上五十米,一直像河邊延伸二百多米的位置。這把岩洞,一段小溪,竹林什麽的都納入進去了。來年開辟田地的範圍也囊括在這裏麵。
圍欄就是用削尖的木頭釘進地下,或者依著沿途的樹木,用藤條綁上幾根橫木的形式弄成,最後再搭上荊棘當防護。
一千兩百米長的圍欄要用的不少樹木,這些樹木從規劃裏的田地,房屋,道路的位置砍。其他位置的一些合適的小樹也砍掉一些,留下健康的大樹遮陰擋鳥。另外,沿著圍欄,靠外的樹木也砍掉一些,留出一條通道來,方便修整圍欄。
這麽一來,不但圍欄的樹木有了,而且多了很多可以晾幹備用。
男人砍樹釘樁立圍欄,女人就負責砍荊棘做防護。先把村落裏的荊棘或者帶刺的藤條砍幹淨,不夠再去周圍山林中砍伐。最好把圍欄圍個水泄不通為止。
在做這些的時候,之前設置在岩洞周圍的陷阱也清理了一遍,把它們被安裝到了圍欄外麵各種容易通行的地方去了。
有了斧頭砍刀這種利器,圍欄四麵同時動工,進度極快。沒有幾天就完成了合圍。圍欄四麵都留了寨門,方便大家進出。
最後把道路修整好,再挖了排水的明溝。一個村落的雛形就出來了。
當明溝的最後一段挖通到小溪上的時候,一身汗的比虎拄著鋤頭,看著這剛剛成型的村落,眼中頗為滿足。
“你走南闖北去過那麽多地方,沒見過?”王川問。
比虎先撓撓頭,然後點頭:“沒見過。”
“那那些地方是什麽樣子的?”王川對現在的其他大部落也很好奇,時不時就會問比虎一些。比虎的詞匯量不算多,很多時候說的不怎麽清楚,或者以“就那樣”這種話表示。有時候也讓王川很無語。
現在部落周圍的景象,有點像後世的園林村落。草屋水溝石板路,樹大林稀有層次,加上現在林間沒有荊棘,小象和孩子在林中亂跑,雖然是秋深冬至,還是給人一股很溫馨的田園風的感覺。
這些東西,比虎就看著覺得舒服,要讓他形容出來那就難了。
對於王川的問題,他也想了想才說道:“他們有草屋子,用樹枝頂起來的那種,有些也會有石頭當牆的,但沒有這麽直的。也不會有這種路。很多地方,要不就沒樹了,要不就很多樹。就比較……亂。”
“留下來不後悔吧?”王川笑道。
比虎憨笑著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卻是問道:“你說的那個小鎮,就是這個模樣?”
王川道:“現在才哪跟哪啊。要建一個鎮子,這大河兩邊的山林全都變成這樣。或者全是農田才行呢。路還很長,我們慢慢努力吧。”
“那會是何等模樣?”比虎神往。
看來比虎是開始向往那種景象了。但那又怎麽可能是盡頭呢?
在這個時代中,因為小冰河的原因,生存本來就比後世要艱難很多。個人或者小團體的出色,不過是時間長河裏的一朵浪花而已,說不定一場小小的感冒就會把這朵浪花撲滅。
王川不想被時間的長河無情的泯滅,他要做的是不停地擴大自己的力量,擴大自己的圈子,甚至提高整個社會的生存基礎,隻有這樣,他和他的團隊才能得到更多的保障,才能在這時間的長河裏長久地生存下去。
這條路路真的很長。現在,他隻不過剛剛邁開步子。而眼下他要做的,就是把每一步都走好。
“比虎,見過種植東西的嗎?”王川帶著比虎向規劃中的農田方向走去。
比虎問:“像豚部落那樣的?”
豚部落會在挖薯莨的時候,把薯莨留一角埋回土裏。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種植的雛形了。
王川問:“還有沒有更高級一些的?比如給作物澆水,除草,施肥這些的?”
比虎想了想道:“我從草原出來後,見過一個部落,叫有禾部的,他們吃草地上的一種草籽,小小個的,黃色的,他們也像豚部落這樣種的。有澆水。”
那可能是粟米。王川猜測。有機會的話要過去弄一點來。多種幾種東西,也是保障。
他們走到了農田的位置,這裏的樹木都被砍光了,上麵鋪滿了被清理出來的細枝落葉。隻要點燃這些,來年把這裏的樹根再清理一遍,翻過土來就能種植了。
周圍的隔火帶已經清理出來。王川吹亮了火媒子,道:“比虎,跟著我,我帶你走進農業時代。”
比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