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回到部落裏,最不開心的應該就是那些和他一般大的孩子們了。早晚上課學習,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負擔。厭學情緒什麽的,古今皆然。王川不在的時候,他們也在靈的教導下上課。不過靈隻有半桶水,自己用著都不夠用,教導的時候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很多時候隻是複習而已。因而大家壓力也小些。


    但王川可不會這樣。他幾乎什麽都懂,而且耐心也不怎麽好。很多時候要是有人不留神沒有記住他說的,他往往直接上藤條,這實在讓人苦不堪言。


    好在王川這些天要忙的事情太多,不怎麽檢查他們的功課,要不然他們還得更加難過一些。


    烏背還在養傷和猶豫,王川就弄了一堆獸皮給王帆,讓他自己先去河麵上試製風帆去了。人總是試過之後,才知道哪些辦法好用的。等他碰壁一陣子,到時候王川再提出製作帆船的概念,王帆理解起來應該就會快很多。


    王川這兩天在打鐵房和木工房兩邊跑。他要先把獨輪車做出來。而做車輪,最好要先有鋸子。


    鋸子用澆鑄開鋒的辦法做是最簡單的。不過現在沒辦法弄出鐵水來。王川倒是想過小高爐煉鋼,不過要弄小高爐的話,一整套生產流程弄下來,打鐵房這麽幾個人玩不轉。打鐵房人配多了,其他人手又會捉襟見肘。所以,還是先將就著吧。


    沒有鐵水澆鑄,王川隻能用原始的鍛打的辦法打出長條的均勻的鐵條,然後在開鋒的一邊,用尖斧頭硬鑿的辦法,破開鋸齒。


    鍛打出來的鐵器因為融合炭的分量很難控製,因而鋼化的程度也有有所不同,這半年來生產的斧頭,有的也特別鋒利堅硬。破齒就用了這樣的斧頭。


    這樣破開鋸齒後,鋸齒正好錯落開來,可以不用另外修飾打磨直接使用。


    這種鋸子和後世那些精心製作的鋼鋸自然是沒辦法比的了。不過在這個時代還是非常不錯的工具。從半米直徑的金絲楠木上,花小半天能截下一片七八厘米厚的一片來。用粗製的圓規畫圓取心,把外邊修圓,中間打出手臂大小的孔來,一個原始的車輪就算做好了。


    王川不打算在獨輪車上用一丁點鐵。在獨輪車上用鐵,還不如直接賣鐵器呢。所以車軸也用木頭做成。把硬木弄成手臂粗細,二十來厘米長,打磨光滑了就算車軸了。這麽粗的車軸頂個幾百斤應該是沒什麽問題的。


    兩根十來厘米粗的兩米來長的木根釘成前窄後寬的梯形,裝輪軸的地方留的粗一些,開槽後裝上輪軸,用粗竹釘釘穩之後,再綁上麻繩固定和限製輪子的方向,這就算是一輛獨輪車了。


    這樣的獨輪車問題肯定是不少的。第一部車子做出來給孩子們當玩具玩,順便檢驗一下這車的性能。大大小小的孩子們推著著小車,不比冬天玩滑雪的熱情差。誰都想推一陣子,誰都想上去坐一陣子。一堆孩子在圍欄裏呼嘯跑動,後麵還跟著一隻調皮的小象和一隻莽撞的小犀牛,直把部落弄了個雞飛狗跳。


    果然不過半天,各種問題就出來了。輪子會刮到坐在車上的人,車子太低起步太難,輪子的方向容易打偏,車軸釘不牢固會鬆開……


    發現問題了這邊就及時修整就好。輪子會刮人,那就在輪子後釘上擋板。起步太難,那就在手柄下裝上兩個木樁抬高車身,再加一根獸皮肩帶。輪子的方向容易偏,那就在輪子兩裝上頂住兩邊的輪轂。車軸會鬆,那就隻能加深凹槽,先用魚膠粘好,再用竹釘釘上……


    在王川看來,這些都是小問題,他想知道的是,這樣的車軸和車輪有多結實,竹釘這種東西能不能經受重物和長途的考驗。


    後麵一天趕製了三輛出來,讓部落的人推著去鹽礦運鹽礦石。大人們對待新事物的時候,還沒有小孩子放得開。這些人看著這奇形怪狀的“高科技”,又看又摸,就是不敢推起來。結果還是孩子們演示了他們才知道這東西是用來推東西的。


    這種實驗,王川親自跟著是最好的。不過現在驅虎人不知道還在不在附近。烏背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王川依舊不敢掉於輕心。阿母更是擔心王川出去,現在她每隔半小時都要派人看看他在哪裏。其他隊伍外出都背著一個大鼓,以防遇到虎襲,用來驅散老虎。


    三輛車子出去,回來也是三輛。這讓王川對竹釘的信心增加了不少。至少這些車子沒有散架。


    部落的人也很高興,三輛車子,差不多運回了十人背的鹽礦石。這幾乎就頂了隊伍其他十來人背的東西了。多弄幾輛車子,走上幾天,部落一年要吃的鹽不都有了?


    部落的人由此認識了這車子的好處。各個隊伍都嚷著要這種車子幫忙負重,表示有這個,都可以弄更多東西回來。光滿足這些人的需求,怕就要做出二三十輛來。


    王川細心檢查了一下車子,發現手臂粗的車軸一點問題沒有。滴上油脂後,也沒有什麽摩擦的痕跡,估計可以用不少時間。但車輪就不行了。負重最大的那輛車的車輪出現了細微的裂紋。


    樹木是垂直生長的,它的受力麵也在垂直的方向上。截取的木片車輪卻是橫向受力,因而容易裂開,哪怕是比較結實的金絲楠木也不可避免。看來要弄出一個結實的車子,車輪不能用這種簡單的辦法來做。


    用火烤木頭,可以讓它變形的道理王川是知道的。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就是這麽回事。


    王川先讓嘭卜啦用鐵釘和粗木頭樁子做出大的木工凳出來。上麵釘好固定木樁用於卡位。然後找來木質勻稱,沒有結眼的木材,削成六厘米厚,十厘米寬,一米八長的板子。板子用火烤熱之後,便讓人放在木工凳上,用杠杆原理一點一點把它掰彎,直到把它弄成一個圓圈為止。


    木材烤熱彎曲之後,隻要等它自然冷卻,它的形狀就不會再發生變化。因而車輪也就不會再變形了。


    接口的部位,是鑿出咬口對接,再用魚膠粘合後用竹釘固定的。接口合好之後,再用圓規畫圓,用刨子修整外圓。再鑿些增加摩擦力的齒痕。這樣一個輪框基本就做好了。


    輪子中間穿過輪軸的輪轂部位,用更厚些的木板做出圓環來。中間的環要足夠圓,還要打磨光滑。


    輪框與輪轂之間的輻條,王川用三厘米厚的幾塊木板來充當。細輻做工複雜,安裝也比較困難。木板當輻條安裝就簡單多了。隻要在輪框內邊上和輪轂外邊上各開出幾個凹口,然後還是先用魚膠黏貼木板,再用竹釘固定的辦法釘上就行。木板的受力麵大,也不容易折斷。


    這樣一個輪子做好,把它安裝到獨輪車上,還是讓孩子們隨意去玩一天。這回就沒什麽問題了。把這輛獨輪車和前麵幾輛給部落的人推出去使用。十來天後,經過一場雨水的浸泡,前麵三輪獨輪車有一輛的輪子徹底報廢了。另外兩輛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裂紋,眼看也用不了幾天了。但輮木為輪這一輛基本沒什麽問題,如果使用得當,隻怕可以用上一兩年。


    既然這種辦法做出的輪子好用,那就都生產這種輪子吧。流水線和標準化的生產現在嘭卜啦已經完全掌握。接下來生產的獨輪車就全用流水線加標準化的辦法生產出來的。所有的零部件大小一致,工序一致,做出來的獨輪車也幾乎沒什麽差別。


    眨眼到了下一個集市。王川讓人推了七輛獨輪車去集市售賣。其中兩輛是答應賣給冬熊的,剩下的則是競拍。也不知道這一次反響如何。這樣的車子,他們就算想仿製也仿製不來吧?(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前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芒果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芒果青並收藏史前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