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虎創造的戰鬥奇跡,讓他成為了部落當之無愧的絕對領袖,神巫也要退讓三分。在這種情況下,他組織的所有的事情都很容易進展了下去。他隻用了三天的時間,便把俘虜和族人進行了混編。重新挑選出了五百戰士充入軍隊,以原來的軍士為十夫長,組成了新的軍隊。
軍隊之外,他組成了上下兩個淮湖漁獵大隊,裏麵各分小隊,分別負責上下淮湖的漁獵。
此外,老弱女人組成了造船,弓箭,織網和製陶等工坊,形成了手工業的雛形。食物配給他倒還是依照原來的集體分配,並沒有學河部落搞什麽大食堂。看來他也是受夠了大食堂的那些豬食之苦了。
在這三天時間裏,王川也給比虎寫了一個發展方案出來。基本內容是,在淮矢部和甘留部遺址兩邊建立寨子,開通道路,設立烽火台,逐步在沿途建立村寨,開發農田,實際掌控下淮湖而後擴大在上淮湖的掌控範圍,逐漸形成農耕和漁獵並重的生產模式,向外輻射影響力。
方案是好的,但比虎看到這樣範圍的建設,不禁有些頭疼:“你走了,我手裏的鐵器就剩那麽幾件,這些東西要多久才能建的起來?”
王川道:“我帶來的鐵器你就不要打主意了。我還得用它們娶媳婦呢。”
比虎現在算是獨立掌控一個部落了,到了現在才知道擔子之重,不由涎著臉道:“這些也算是你的子民,難道你就忍心讓我們還使用石器?你就不能想想別的辦法?我記得你在給我出兵方案的時候說過,可以給我的人裝備利器的,現在開始給他們裝備也不算遲嘛。”
王川露出我服了你的表情:“真以為你那時候氣糊塗了什麽都聽不進去呢,看來你是想趁我在多壓榨我一點。既然你都承認他們是我的子民了,那我走前就再送你一份禮物算了。也省得你說你沒什麽貨物和河部落那邊交換。”
說時,王川把交換來的藍色孔雀石遞給了比虎。
比虎看著這些東西不像鐵礦石,有些不解道:“這些是?”
王川道:“這是路上和你們說的銅礦石,就在河對麵的集市發現的。把這些鑄造成工具,不比鐵器差多少。”
比虎笑成一朵花一般:“我這就讓人去對麵集市找這些回來。馬上讓人燒炭,燒磚,建高爐。”
“都等你弄,一切都遲了。這礦石的來源我已經找到了。明天拿上幾把好弓,帶上幾十個人,我們去一趟石灣部。”王川覺得比虎這臉實在沒法看了,在河部落的時候高傲得和世外高人一般,首領範十足,現在這個樣子,看來和樹皮也沒差多少。
“川長老高明。”比虎難得拍了個馬屁。
這邊安排人燒磚燒炭,讓壯牛留下來監工。第二天比虎便帶人沿河而下,到了石灣部。
石灣部是下遊一個小部落,人數不過百來人。看到比虎帶著幾十個人上門,幾乎都要跪地投降了。聽說比虎是來找作篷的,部落裏的人趕緊出去把正在打漁的作篷找了回來。
作篷看到比虎給他挑選的弓就走不動路了。打漁什麽的早拋到腦後去了,當即帶著一行人去他撿到孔雀石的地方。
發現孔雀石的地方是一個山地,四下長滿了銅草。地麵上能見到的孔雀石不算多,但鏟開表麵的土壤層,下麵的岩石幾乎都是同樣顏色的礦石。
孔雀石是銅礦的水化合物。也就是說這裏存在大量銅礦。
“發財了。哈哈。”王川看到這些銅礦就如同看到了金燦燦的銅錢,止不住高聲大笑起來。
通用的貨幣是社會向前發展最為重要的保障。有了這些銅,除了製作工具之外,弄出大量的銅錢來,它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不低於文字和算數的使用。
比虎記得上次看到王川這般失態還是他打出第一件鐵器的時候,後來也證明鐵器妙用無窮。這麽看來這些東西作用也不低?他扭頭看往作篷,當下就決定將這人連同他的部落收編進淮矢部。至於他們同不同意,比虎不太想問他們。
王川高聲笑著騎著小象四下查看,看這個銅礦的大概規模。可惜後世不是學地質的,沒辦法分析地下銅礦的走勢。他隻能四下看看銅草的長勢,然後不斷挖掘看地下的礦石深淺。
這是一個比較大的礦場,光在地表附近的範圍就超過幾百米。依照現在的技術,應該足夠開采幾十年的了。看到這結果,王川還止不住自己傻樂了一陣,小象看到王川樂,也跟著傻樂。
等樂得差不多了,王川讓自己冷靜下來:“還要找一個東西,還要找一個東西,看看有沒有綠色的石頭?”
銅礦容易伴生錫礦。而銅製品中比較堅硬的青銅,是銅錫合金。隻要找到了錫礦,比虎這裏就再也不用擔心工具的問題了。青銅器鑄造得好,硬度比一般的鋼鐵不會差多少,做武器工具等沒有問題。而且青銅熔點更低,製作也更簡單些,說不定比虎這邊的工具普及比河部落慢不了多少。
眾人聽話尋找不久,果然就找到了不少綠色的錫礦石。這表明這也是銅錫伴生礦。
銅礦也在瀆水北岸,王川辨認好方向在地圖上標了出來,發現這裏到淮矢部不到三十公裏。於是在每人背了一筐銅錫礦石以後,比虎決定不原路返回了。直接沿著直線回淮矢部去,順便把道路開通了,以後過來方便。
一行人幾天後回到淮矢部,一條淮矢部到銅礦的道路也基本開通了。
有煉鐵的經驗在,煉銅和煉錫都沒有什麽難度。回到的時候磚和炭都已經出爐了,王川指揮著用黏土和磚建起小高爐來,然後用木炭還原將兩者煉成液體。將兩種液體混合後澆鑄,就能得到青銅器。
坩堝什麽的,王川在之前燒陶的時候已經燒出來了,基本夠用。
製作青銅的銅和錫的比例有一定的講究。王川記得有個五比一的比例,可以使用青銅合金最為堅韌,可以做刀斧等武器使用。至於做其他用途的其他的比例,王川就不記得了,隻能告訴比虎這些道理,回頭讓他自己帶人慢慢實驗。
第一件青銅器,王川用泥範澆鑄的辦法鑄了一個斧頭出來。淬火這種辦法就不用了,等冷卻了裝上木柄開鋒就可以直接使用。
青銅澆鑄冷卻的時候,因為會出現體積少量增加的情況,因而澆鑄的東西很少出現沙眼。這讓這個斧頭出範的時候青悠悠的,看著就非常漂亮。稍稍打磨開鋒之後,比虎開始砍樹劈柴砍骨頭等等,一番使用下來,斧頭沒有崩口,隻是有少許磨損而已。
容易磨損是青銅的一個缺點,但在這種生產力情況下,這比各種石器骨器還是實用太多了。
比虎想看看這東西和鐵器比差多少,最後一狠心,拿了個鐵斧頭和它對砍了一下。一聲大響後兩邊都有崩口,鐵斧頭的崩口小些,不影響使用,青銅斧頭的崩口大些,這就要回爐了。
用慣了鐵器的比虎看到這結果是有些不滿意。但王川給比虎展示了青銅的另外一個優勢。他將這斧子直接放在一個坩堝上加熱,在鼓風機的吹動下,沒多久這斧子就變成了液態。重新澆鑄一下,一個新的青銅斧頭就出現了。
王川道:“你這裏沒那麽多匠人,用這種東西更適合你。軟一點脆一點沒什麽問題的,你又不用和使用鐵器的人幹仗,砍樹什麽的夠用了。要鐵器的話,回頭你把銅煉出來了,我用鐵器跟你換就是了。”
比虎看看手裏的新斧頭,知道王川說得有理,隻能接受這個現實。青銅鑄造,確實比鐵器要快捷一些,這樣的好處就是,他可以更快將部落武裝起來,想到自己人清一色使用青銅武器征戰周圍的情景,他很快又變得意氣風發起來。
青銅弄出後,王川也準備走了。他還要繼續北上。前麵沒有依照夷人指的道路走,這一去隻能依照大概的方向前進。王川計劃按照大概的方向前進一段,然後在周圍打聽一段時間,在入秋前沒有找到夷人的部落,他就回來比虎這邊過冬。要考慮往返和尋找的時間,因此他不能多留了。
而且,他在這些天聽聞淮矢部附近常發生怪事,他還希望幫比虎將一些手尾清理一下。
既然有銅了,王川的聘禮中就多了少許銅器。天氣開始變熱,皮甲幾乎不能再穿。鐵器貼著皮膚或者麻布容易生鏽產生皮膚過敏,王川還把幾人的護心鏡換成了銅的。這讓大家涼爽的同時多幾分保護。
回頭還要回來比虎這邊,為了方便認路,王川跟比虎要了兩個人隨行。比虎將征戰甘留部時,那個小隊突圍中表現搶眼的戰士給了王川。這人名為石。現在王姓等閑不再賜給人了,王川建議比虎淮矢部有功者可以賜姓張。這人是第一批獲得張姓的,全名便為張石。
另一個跟隨的人是葛術。他是苦莫之子。之前是負責處理河對麵集市的小頭目,第一個接待比虎的人就是他。他之前沒有加入軍隊,比虎成為首領後,他父親升百夫長了,他借著父親的光環,在比虎麵前積極跑動,討得比虎周圍不少人歡心。跟隨王川可以學到非常多的東西,比虎便把這個機會讓給了他。
對葛術這人,王川有些不滿,私下問比虎道:“他是苦莫的兒子,這一去艱難萬分,他不一定能夠回來,這你可想好了?”
比虎道:“我有分寸。”
聽比虎這麽說,王川心裏有數,於是一番準備後,王川謝絕了比虎等人的送行,一行人往北而去。
軍隊之外,他組成了上下兩個淮湖漁獵大隊,裏麵各分小隊,分別負責上下淮湖的漁獵。
此外,老弱女人組成了造船,弓箭,織網和製陶等工坊,形成了手工業的雛形。食物配給他倒還是依照原來的集體分配,並沒有學河部落搞什麽大食堂。看來他也是受夠了大食堂的那些豬食之苦了。
在這三天時間裏,王川也給比虎寫了一個發展方案出來。基本內容是,在淮矢部和甘留部遺址兩邊建立寨子,開通道路,設立烽火台,逐步在沿途建立村寨,開發農田,實際掌控下淮湖而後擴大在上淮湖的掌控範圍,逐漸形成農耕和漁獵並重的生產模式,向外輻射影響力。
方案是好的,但比虎看到這樣範圍的建設,不禁有些頭疼:“你走了,我手裏的鐵器就剩那麽幾件,這些東西要多久才能建的起來?”
王川道:“我帶來的鐵器你就不要打主意了。我還得用它們娶媳婦呢。”
比虎現在算是獨立掌控一個部落了,到了現在才知道擔子之重,不由涎著臉道:“這些也算是你的子民,難道你就忍心讓我們還使用石器?你就不能想想別的辦法?我記得你在給我出兵方案的時候說過,可以給我的人裝備利器的,現在開始給他們裝備也不算遲嘛。”
王川露出我服了你的表情:“真以為你那時候氣糊塗了什麽都聽不進去呢,看來你是想趁我在多壓榨我一點。既然你都承認他們是我的子民了,那我走前就再送你一份禮物算了。也省得你說你沒什麽貨物和河部落那邊交換。”
說時,王川把交換來的藍色孔雀石遞給了比虎。
比虎看著這些東西不像鐵礦石,有些不解道:“這些是?”
王川道:“這是路上和你們說的銅礦石,就在河對麵的集市發現的。把這些鑄造成工具,不比鐵器差多少。”
比虎笑成一朵花一般:“我這就讓人去對麵集市找這些回來。馬上讓人燒炭,燒磚,建高爐。”
“都等你弄,一切都遲了。這礦石的來源我已經找到了。明天拿上幾把好弓,帶上幾十個人,我們去一趟石灣部。”王川覺得比虎這臉實在沒法看了,在河部落的時候高傲得和世外高人一般,首領範十足,現在這個樣子,看來和樹皮也沒差多少。
“川長老高明。”比虎難得拍了個馬屁。
這邊安排人燒磚燒炭,讓壯牛留下來監工。第二天比虎便帶人沿河而下,到了石灣部。
石灣部是下遊一個小部落,人數不過百來人。看到比虎帶著幾十個人上門,幾乎都要跪地投降了。聽說比虎是來找作篷的,部落裏的人趕緊出去把正在打漁的作篷找了回來。
作篷看到比虎給他挑選的弓就走不動路了。打漁什麽的早拋到腦後去了,當即帶著一行人去他撿到孔雀石的地方。
發現孔雀石的地方是一個山地,四下長滿了銅草。地麵上能見到的孔雀石不算多,但鏟開表麵的土壤層,下麵的岩石幾乎都是同樣顏色的礦石。
孔雀石是銅礦的水化合物。也就是說這裏存在大量銅礦。
“發財了。哈哈。”王川看到這些銅礦就如同看到了金燦燦的銅錢,止不住高聲大笑起來。
通用的貨幣是社會向前發展最為重要的保障。有了這些銅,除了製作工具之外,弄出大量的銅錢來,它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不低於文字和算數的使用。
比虎記得上次看到王川這般失態還是他打出第一件鐵器的時候,後來也證明鐵器妙用無窮。這麽看來這些東西作用也不低?他扭頭看往作篷,當下就決定將這人連同他的部落收編進淮矢部。至於他們同不同意,比虎不太想問他們。
王川高聲笑著騎著小象四下查看,看這個銅礦的大概規模。可惜後世不是學地質的,沒辦法分析地下銅礦的走勢。他隻能四下看看銅草的長勢,然後不斷挖掘看地下的礦石深淺。
這是一個比較大的礦場,光在地表附近的範圍就超過幾百米。依照現在的技術,應該足夠開采幾十年的了。看到這結果,王川還止不住自己傻樂了一陣,小象看到王川樂,也跟著傻樂。
等樂得差不多了,王川讓自己冷靜下來:“還要找一個東西,還要找一個東西,看看有沒有綠色的石頭?”
銅礦容易伴生錫礦。而銅製品中比較堅硬的青銅,是銅錫合金。隻要找到了錫礦,比虎這裏就再也不用擔心工具的問題了。青銅器鑄造得好,硬度比一般的鋼鐵不會差多少,做武器工具等沒有問題。而且青銅熔點更低,製作也更簡單些,說不定比虎這邊的工具普及比河部落慢不了多少。
眾人聽話尋找不久,果然就找到了不少綠色的錫礦石。這表明這也是銅錫伴生礦。
銅礦也在瀆水北岸,王川辨認好方向在地圖上標了出來,發現這裏到淮矢部不到三十公裏。於是在每人背了一筐銅錫礦石以後,比虎決定不原路返回了。直接沿著直線回淮矢部去,順便把道路開通了,以後過來方便。
一行人幾天後回到淮矢部,一條淮矢部到銅礦的道路也基本開通了。
有煉鐵的經驗在,煉銅和煉錫都沒有什麽難度。回到的時候磚和炭都已經出爐了,王川指揮著用黏土和磚建起小高爐來,然後用木炭還原將兩者煉成液體。將兩種液體混合後澆鑄,就能得到青銅器。
坩堝什麽的,王川在之前燒陶的時候已經燒出來了,基本夠用。
製作青銅的銅和錫的比例有一定的講究。王川記得有個五比一的比例,可以使用青銅合金最為堅韌,可以做刀斧等武器使用。至於做其他用途的其他的比例,王川就不記得了,隻能告訴比虎這些道理,回頭讓他自己帶人慢慢實驗。
第一件青銅器,王川用泥範澆鑄的辦法鑄了一個斧頭出來。淬火這種辦法就不用了,等冷卻了裝上木柄開鋒就可以直接使用。
青銅澆鑄冷卻的時候,因為會出現體積少量增加的情況,因而澆鑄的東西很少出現沙眼。這讓這個斧頭出範的時候青悠悠的,看著就非常漂亮。稍稍打磨開鋒之後,比虎開始砍樹劈柴砍骨頭等等,一番使用下來,斧頭沒有崩口,隻是有少許磨損而已。
容易磨損是青銅的一個缺點,但在這種生產力情況下,這比各種石器骨器還是實用太多了。
比虎想看看這東西和鐵器比差多少,最後一狠心,拿了個鐵斧頭和它對砍了一下。一聲大響後兩邊都有崩口,鐵斧頭的崩口小些,不影響使用,青銅斧頭的崩口大些,這就要回爐了。
用慣了鐵器的比虎看到這結果是有些不滿意。但王川給比虎展示了青銅的另外一個優勢。他將這斧子直接放在一個坩堝上加熱,在鼓風機的吹動下,沒多久這斧子就變成了液態。重新澆鑄一下,一個新的青銅斧頭就出現了。
王川道:“你這裏沒那麽多匠人,用這種東西更適合你。軟一點脆一點沒什麽問題的,你又不用和使用鐵器的人幹仗,砍樹什麽的夠用了。要鐵器的話,回頭你把銅煉出來了,我用鐵器跟你換就是了。”
比虎看看手裏的新斧頭,知道王川說得有理,隻能接受這個現實。青銅鑄造,確實比鐵器要快捷一些,這樣的好處就是,他可以更快將部落武裝起來,想到自己人清一色使用青銅武器征戰周圍的情景,他很快又變得意氣風發起來。
青銅弄出後,王川也準備走了。他還要繼續北上。前麵沒有依照夷人指的道路走,這一去隻能依照大概的方向前進。王川計劃按照大概的方向前進一段,然後在周圍打聽一段時間,在入秋前沒有找到夷人的部落,他就回來比虎這邊過冬。要考慮往返和尋找的時間,因此他不能多留了。
而且,他在這些天聽聞淮矢部附近常發生怪事,他還希望幫比虎將一些手尾清理一下。
既然有銅了,王川的聘禮中就多了少許銅器。天氣開始變熱,皮甲幾乎不能再穿。鐵器貼著皮膚或者麻布容易生鏽產生皮膚過敏,王川還把幾人的護心鏡換成了銅的。這讓大家涼爽的同時多幾分保護。
回頭還要回來比虎這邊,為了方便認路,王川跟比虎要了兩個人隨行。比虎將征戰甘留部時,那個小隊突圍中表現搶眼的戰士給了王川。這人名為石。現在王姓等閑不再賜給人了,王川建議比虎淮矢部有功者可以賜姓張。這人是第一批獲得張姓的,全名便為張石。
另一個跟隨的人是葛術。他是苦莫之子。之前是負責處理河對麵集市的小頭目,第一個接待比虎的人就是他。他之前沒有加入軍隊,比虎成為首領後,他父親升百夫長了,他借著父親的光環,在比虎麵前積極跑動,討得比虎周圍不少人歡心。跟隨王川可以學到非常多的東西,比虎便把這個機會讓給了他。
對葛術這人,王川有些不滿,私下問比虎道:“他是苦莫的兒子,這一去艱難萬分,他不一定能夠回來,這你可想好了?”
比虎道:“我有分寸。”
聽比虎這麽說,王川心裏有數,於是一番準備後,王川謝絕了比虎等人的送行,一行人往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