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不排除有人想要覺得兩塊錢的澡票錢太貴,所以逮著混吃混喝,但糕點的價格本事就便宜,多吃也花不了幾個錢。
至於員工,除了男女各五個,共計十個搓澡師外,還有一個大堂經理和管理人員。
搓澡師不需要什麽技術含量,隻要有一把子力氣就成,招工要求簡單,相應的工資給的也低,一個月十五塊錢的底薪,但每搓一個顧客,就有兩毛錢的提成,均攤到每個人身上,每天至少有一塊錢,一個月算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另外,每個員工每個月會額外獲得三張澡票,可以讓家裏人使用。
給提成的好處,一來可以確保他們認真幹活兒,如果顧客投訴搓澡搓的不夠幹淨,就拿不到相應的提成。
二來,也能讓他們多拉一些顧客來,這樣能為澡堂創收,同時也能增加自己的收入。
除過員工的工資,一天的淨利潤差不多在八十到八十五之間。
一個月也就是兩千五百塊左右。
目前,徐婉寧名下現有的這幾家店,澡堂的淨利潤其實是最低的。
徐家鋪子酒樓就不說了,每個月的淨利潤高達八千多塊錢。
而精品店現在隻有湯婷一個人負責,營業額少了一些,但每個月的淨利潤也有四五千塊錢,這是落在徐婉寧手上的錢,不算給湯婷的那一部分分紅。
而統一小食鋪,每個月的利潤也有三四千塊錢。
化妝店開業時間不久,再加上之前因為張家的事情耽擱了幾天,但一個月整體的營業額也在三千往上,原因無他,化妝品的利潤實在是太高了。
算下來,澡堂的投入成本最多,但收益卻是幾家店裏麵最少的。
等徐婉寧算完賬,把賬本收起來,林安忍不住問道:“阿寧,我不是很理解,你在澡堂的投入這麽多,盈利卻隻有這麽點,你為什麽還要開澡堂?”
徐婉寧伸了個懶腰,這才懶洋洋地解釋:“一個月兩千多的淨利潤,其實已經不少了。要知道我爸一個月的工資也才兩百多塊錢,我一個月掙到的錢,都快抵得上他一年的工資收入了。”
“隻是因為有其他幾家店在前麵頂著,所以澡堂的收入就顯得有點糟糕。”
其實仔細想一想,澡堂雖然賺的不多,但也算是一門不錯的營生。
當初開澡堂,是因為在跟餘老板說起洗護三件套的時候,腦袋靈光一閃的想法。
於是她花了三萬塊錢買了一塊地皮。
比起她在淇州買的那兩塊地皮,澡堂的這塊地皮屬實有點貴,畢竟麵積小了不少。
但地理位置好。
用現在的情況來看還是有點偏,但再發展個幾年十年,妥妥的二環以內。
一畝多將近兩畝地的地皮,現在以三萬塊錢的價格買到,到了千禧年,價值絕對會超過三個億!
這也算是一筆投資。
如果不開澡堂的話,單單買一塊兒地皮放在那兒,豈不是浪費?
她前期投入了一萬出頭的資金,將澡堂裝修了一下,但以澡堂現在的收益來看,最多一年,就會完全回本,之後賺的可都是淨利潤了。
京市幾乎沒有秋天,冬天來得早,春天來的晚,一年十二個月,至少有一半兒的時間都是冷的,所以開澡堂基本不會虧欠,隻是賺的多與少的問題。
雖然澡堂確實沒有其他店鋪掙錢多,但徐婉寧卻認為,能解決很多人在寒冷的天氣洗不了澡的難題,四舍五入一下,她也算是為百姓謀福利了。
“人的眼光要放長遠一些,不能總是盯著賺錢這一件事看。”
林安啞口失笑,“你做事總是有你自己的道理。”
轉眼間,已經到了八二年的冬天,再過幾天時間,就是元旦了。
這個冬天,對於京市的百姓來說,可以說是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過的最愉快,最幸福的一個冬天。
因為能在冬天吃到新鮮的蔬菜了。
隻是品種過少,目前隻有黃瓜,番茄,茄子和生菜。
生菜算是綠葉子菜裏,對生存環境要求最低的,也是徐婉寧跟研究小組的老師們來來回回做了很多次試驗,才用大棚種植成功的蔬菜。
華清大學有一塊試驗田,全部用來種植大棚蔬菜,但因為資金有限的原因,規模遠沒有徐婉寧養殖場的規模大。
楊開騎著三輪摩托車,一趟接著一趟的將黃瓜茄子之類的新鮮蔬菜往城裏麵運輸。
徐婉寧本意是想在統一小食鋪售賣,但考慮到統一小食鋪每天還要營業,再加上地理位置不算太好,周圍商戶多,學生多,但居民較少,購買力也上不來。
於是,徐婉寧在市中心租了一間小商鋪,專門用來售賣新鮮蔬菜。
當京市的百姓得知能在寒冷的冬天吃到新鮮的蔬菜時,幾乎都湧到了小商鋪。
天還沒有大亮,門口就排起了長隊。
這場麵,徐婉寧隻在後世的火車站見到過。
哪怕有兩個片區的大棚一起種植,但數量算不上太多。
養殖場的數量,楊開大致估算了一下,黃瓜差不多有四千斤,番茄三千斤,茄子四千斤,生菜足足有六千斤。
而華清大學的養殖場,黃瓜,番茄,茄子各兩千斤,生菜有四千斤。
這樣算下來,黃瓜一共六千斤,番茄五千斤,茄子六千斤,生菜上萬斤。
乍一聽好像很多,但要是均分下去,其實每家每戶也買不了多少。
畢竟京市的人口基數大。
但反季節的蔬果賣得貴這是大家達成共識的,所以舍得花這個錢來買的人家,也隻占少數。
徐婉寧從一開始就定好了價格。
茄子兩塊錢一斤,黃瓜和西紅柿三塊錢一斤,生菜一塊五一斤。
“婉寧,這個價格,會不會有點太貴了?”
見徐婉寧正在往紙板上寫價格,金老師有些猶豫地問道。
十一月份的時候,一斤豬肉差不多一塊五的樣子,到了年底,什麽東西都漲價了,豬肉也不例外,像是五花肉或者是肥膘,基本都在兩塊錢往上。
至於員工,除了男女各五個,共計十個搓澡師外,還有一個大堂經理和管理人員。
搓澡師不需要什麽技術含量,隻要有一把子力氣就成,招工要求簡單,相應的工資給的也低,一個月十五塊錢的底薪,但每搓一個顧客,就有兩毛錢的提成,均攤到每個人身上,每天至少有一塊錢,一個月算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另外,每個員工每個月會額外獲得三張澡票,可以讓家裏人使用。
給提成的好處,一來可以確保他們認真幹活兒,如果顧客投訴搓澡搓的不夠幹淨,就拿不到相應的提成。
二來,也能讓他們多拉一些顧客來,這樣能為澡堂創收,同時也能增加自己的收入。
除過員工的工資,一天的淨利潤差不多在八十到八十五之間。
一個月也就是兩千五百塊左右。
目前,徐婉寧名下現有的這幾家店,澡堂的淨利潤其實是最低的。
徐家鋪子酒樓就不說了,每個月的淨利潤高達八千多塊錢。
而精品店現在隻有湯婷一個人負責,營業額少了一些,但每個月的淨利潤也有四五千塊錢,這是落在徐婉寧手上的錢,不算給湯婷的那一部分分紅。
而統一小食鋪,每個月的利潤也有三四千塊錢。
化妝店開業時間不久,再加上之前因為張家的事情耽擱了幾天,但一個月整體的營業額也在三千往上,原因無他,化妝品的利潤實在是太高了。
算下來,澡堂的投入成本最多,但收益卻是幾家店裏麵最少的。
等徐婉寧算完賬,把賬本收起來,林安忍不住問道:“阿寧,我不是很理解,你在澡堂的投入這麽多,盈利卻隻有這麽點,你為什麽還要開澡堂?”
徐婉寧伸了個懶腰,這才懶洋洋地解釋:“一個月兩千多的淨利潤,其實已經不少了。要知道我爸一個月的工資也才兩百多塊錢,我一個月掙到的錢,都快抵得上他一年的工資收入了。”
“隻是因為有其他幾家店在前麵頂著,所以澡堂的收入就顯得有點糟糕。”
其實仔細想一想,澡堂雖然賺的不多,但也算是一門不錯的營生。
當初開澡堂,是因為在跟餘老板說起洗護三件套的時候,腦袋靈光一閃的想法。
於是她花了三萬塊錢買了一塊地皮。
比起她在淇州買的那兩塊地皮,澡堂的這塊地皮屬實有點貴,畢竟麵積小了不少。
但地理位置好。
用現在的情況來看還是有點偏,但再發展個幾年十年,妥妥的二環以內。
一畝多將近兩畝地的地皮,現在以三萬塊錢的價格買到,到了千禧年,價值絕對會超過三個億!
這也算是一筆投資。
如果不開澡堂的話,單單買一塊兒地皮放在那兒,豈不是浪費?
她前期投入了一萬出頭的資金,將澡堂裝修了一下,但以澡堂現在的收益來看,最多一年,就會完全回本,之後賺的可都是淨利潤了。
京市幾乎沒有秋天,冬天來得早,春天來的晚,一年十二個月,至少有一半兒的時間都是冷的,所以開澡堂基本不會虧欠,隻是賺的多與少的問題。
雖然澡堂確實沒有其他店鋪掙錢多,但徐婉寧卻認為,能解決很多人在寒冷的天氣洗不了澡的難題,四舍五入一下,她也算是為百姓謀福利了。
“人的眼光要放長遠一些,不能總是盯著賺錢這一件事看。”
林安啞口失笑,“你做事總是有你自己的道理。”
轉眼間,已經到了八二年的冬天,再過幾天時間,就是元旦了。
這個冬天,對於京市的百姓來說,可以說是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過的最愉快,最幸福的一個冬天。
因為能在冬天吃到新鮮的蔬菜了。
隻是品種過少,目前隻有黃瓜,番茄,茄子和生菜。
生菜算是綠葉子菜裏,對生存環境要求最低的,也是徐婉寧跟研究小組的老師們來來回回做了很多次試驗,才用大棚種植成功的蔬菜。
華清大學有一塊試驗田,全部用來種植大棚蔬菜,但因為資金有限的原因,規模遠沒有徐婉寧養殖場的規模大。
楊開騎著三輪摩托車,一趟接著一趟的將黃瓜茄子之類的新鮮蔬菜往城裏麵運輸。
徐婉寧本意是想在統一小食鋪售賣,但考慮到統一小食鋪每天還要營業,再加上地理位置不算太好,周圍商戶多,學生多,但居民較少,購買力也上不來。
於是,徐婉寧在市中心租了一間小商鋪,專門用來售賣新鮮蔬菜。
當京市的百姓得知能在寒冷的冬天吃到新鮮的蔬菜時,幾乎都湧到了小商鋪。
天還沒有大亮,門口就排起了長隊。
這場麵,徐婉寧隻在後世的火車站見到過。
哪怕有兩個片區的大棚一起種植,但數量算不上太多。
養殖場的數量,楊開大致估算了一下,黃瓜差不多有四千斤,番茄三千斤,茄子四千斤,生菜足足有六千斤。
而華清大學的養殖場,黃瓜,番茄,茄子各兩千斤,生菜有四千斤。
這樣算下來,黃瓜一共六千斤,番茄五千斤,茄子六千斤,生菜上萬斤。
乍一聽好像很多,但要是均分下去,其實每家每戶也買不了多少。
畢竟京市的人口基數大。
但反季節的蔬果賣得貴這是大家達成共識的,所以舍得花這個錢來買的人家,也隻占少數。
徐婉寧從一開始就定好了價格。
茄子兩塊錢一斤,黃瓜和西紅柿三塊錢一斤,生菜一塊五一斤。
“婉寧,這個價格,會不會有點太貴了?”
見徐婉寧正在往紙板上寫價格,金老師有些猶豫地問道。
十一月份的時候,一斤豬肉差不多一塊五的樣子,到了年底,什麽東西都漲價了,豬肉也不例外,像是五花肉或者是肥膘,基本都在兩塊錢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