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珠登車之前,申德賢親自出馬,再三強調:“今夜您便是真正的觀音化身,一言一行務必端靜肅穆,不可有半分輕慢之態。”
寶珠對他的話置若罔聞,拎著裙擺,優雅從容地踩著梯子登上寶車。車頂有一木胎蓮花座,供她立於花蕊之中,宛如神聖寶座。白牛剛慢騰騰地邁開蹄子,就在這瞬間,隻見一道青影晃動,韋訓飛身掠上寶車,旁若無人地在寶珠身後盤膝一坐,嘴角上揚,笑道:“這樣夠近了吧?”
巡城時局麵必然混亂,韋訓一直對此事有些疑慮,但自負武功絕頂,堅信任何場麵都能護得她周全,因此不曾阻攔。
此時梯子已經撤走,高台孤立於空中,瞧熱鬧的人群漸漸湧上來。觀望這青衣人的超凡身手,誰也沒本事將他從車頂抓下來。申德賢又氣又惱,卻不敢發作,急中生智想出一個借口,大聲交代道:“你就扮演觀音大士座下童子!”
寶珠眼中滿是笑意,笑道:“好得很,近水樓台先得月。”說著,她迫不及待將柳枝伸入淨瓶,飽蘸甘露後,扭身往韋訓頭上、肩上使勁揮灑。
申德賢從沒見過如此我行我素的觀音奴,跟在車旁竭力勸阻:“不可偏寵,需得雨露均沾!雨露均沾呐!”
楊行簡隨車伴行,聽了這句,暗自笑道:至尊決定專寵某人時,滿朝文武都勸不住,你這胖子徒費唇舌,有什麽用?
果不其然,寶珠理直氣壯大聲宣告:“吾既為觀音化身,偏愛座下童子,乃是天經地義。”
她仍覺得不過癮,幹脆抽出柳枝,將半瓶甘露徑直傾倒在韋訓頭上,把他淋得濕透。這般迂回曲折,拋頭露麵,隻為這一個目的——
“如何?覺得病好些了嗎?”
有生之年,命如朝露,韋訓從未受過如此偏愛,沐浴在她溫柔慈悲的目光中,興奮得渾身簌簌發抖。仰望她的容顏,隻覺身處極樂,九泉無恨。
他曾嘲諷世間愚人盲從迷信,自欺欺人,錯將白水作靈藥。那瓶中明明是他親手灌進去的普通清水,如今經由她手灑在自己身上,竟如脫胎換骨,仿佛發膚都能嚐到甘美的味道。切身體會信仰之愛,又如何能分辨得清究竟是誰癡、誰癲呢?
他欣喜欲狂,顫聲答道:“蒙觀音垂愛,已痊愈了!”
是夜,洛陽百姓扶老攜幼,傾城而出,夾道瞻仰諸佛巡城,寶車所經之路萬頭攢動,歡喜讚歎聲交織成一片熱烈沸騰的海。
恰逢中秋佳節,滿月高懸,月明如晝,銀輝將巡城的隊伍照的纖毫畢現。更有行會請來吞刀吐火、尋橦走索等諸般雜戲伎人,身穿奇裝異服,招搖於市。
在所有巡城的佛像之中,最令百姓期待的就是唯一由真人扮演的長秋寺楊柳觀音。無數人引頸翹首,遠望一隊人馬緩緩而來:
打頭陣的是披著辟邪與獅子行頭的伎人,兩頭瑞獸在車前淨街開路,它們踏著激昂鼓點,舞出各種跳躍翻滾、搖頭晃尾的精妙步伐,引得觀眾陣陣喝彩。
緊接著便是兩列手捧香爐、拂塵、經卷、念珠的比丘尼,乃是侍奉菩薩的人間侍者。之後是舉著寶蓋、金剛杵的衛士,盡顯莊重威嚴。這般盛大的鹵簿儀仗,除了帝王出行,人間隻有佛道儀式才能使用,給予觀者超凡震撼。
最後壓軸登場的,是白牛牽引的寶車。高台頂端蓮花座中,端立著一位少女觀音,手持淨瓶柳枝,將甘露灑向等待賜福的民眾。月光灑在她端莊的身影上,仿佛披上了一層朦朧聖潔的輕紗。
道路兩側的樓台上,聚集著富豪家的女眷,她們身著華服,一邊觀禮,一邊爭先恐後將花瓣拋向寶車。天女散花,萬眾歡騰,這一幕與月光交織,如夢似幻。這般盛況雖然每年都會出現一回,但今年又與往年略有不同。
民眾紛紛議論,今年這位觀音氣度尤為雍容高貴,頗具名門風範,使人見之忘俗。長秋寺佛像垂淚,一少女為菩薩拭淚,擲出黃金聖卦的故事已傳遍洛陽,令人津津樂道。隻不知為什麽,今年寶車上多了個青衫少年。他跏趺坐於觀音身後,揣度其身份,像是護法,又像是座下童子。
寶車之上,寶珠麵上裝作端莊慈愛,實則心花怒放。自長安出發以來,從未有今夜這般愉悅過。
布施是大乘修行中六度之首,分為三種:法布施、財布施、無畏布施。她在蟾光寺中借用曇林的屍體暗中操作,匯聚信眾米糧分給饑民渡災,是財布施;今夜以甘露淨水撫慰人心,使他們暫時免去內心對疾病的怖畏,乃是無畏布施。這不僅僅是儀式,更是一種傳遞希望的途徑。
巡城到中途,許多百姓加入樂舞的隊伍。楊行簡早就按耐不住,衝入隊列之中,與那頭五彩獅子一起手舞足蹈。
清水用盡時,寶珠便將空瓶遞給韋訓,他手速極快,車下又有十三郎接應,倒手一轉,竟無人察覺。三個人心有靈犀,默契十足,如此盡情揮灑,源源不絕,得甘露者甚眾。
還有一件隱隱約約的緣由:如今她盛裝華服,足踏蓮花座,前有瑞獸開道,後有從人簇擁,再沒人敢與她爭道了。這前呼後擁、萬人之上所帶來的榮耀與愉悅,世間實難有什麽事能與之媲美。
轉身灑水之時,寶珠口唇微動,悄聲對韋訓說:“聽說今晚本來有煙火表演,因為沒準備好耽擱了,要拖到後天。咱們一起看過煙花後再上路,怎麽樣?”
韋訓亦是少年心性,此情此景,豈有不從之理,笑嘻嘻地說:“隻要你不著急,也不怕你兄長著急。”
寶珠笑道:“他矯健得如同玉勒騅一般,多等一兩日也沒什麽。我是急著與他相會,可是聽說幽州冬季嚴寒,且遠不如中原繁華熱鬧。一去千裏,可能再也回不來了。”
韋訓安慰說:“你可以去幽州舉辦巡城,隻是天冷,不能穿得這麽清涼了。”
萬眾矚目之上,二人暗中相約,眼波輕輕一觸,隨即錯開,心中怦然而動,雀躍難言。
人山人海之中,一名身材魁梧的巨漢頭陀如鶴立雞群,高出旁人一頭,觀禮甚是便捷。
羅頭陀仰頭望向寶車頂端的青衣人,而青衣人卻對同門視而不見,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眼前的觀音身上,其專注癡迷之態一目了然。
滿月之夜,洛陽城內繁花似錦,鼓樂喧天。羅頭陀神情淡漠,冷眼旁觀這熱鬧非凡的巡城盛況,心中湧出一句俗語: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登高必跌重,盛極則必衰。
青衫客心竅已開,超然世外的人涉足塵世之中,不知是吉是凶。
“……你那批火藥製作成煙花時,炸死了兩名工匠,為此賠給家屬不少財帛。這硝石與硫黃的配比,似乎有些問題。煙花表演趕不上今天巡城,隻能拖到後天,又是一大損失……”
白牛牽著寶車經過眼前,隊伍漸漸遠去了。旁邊的男人絮絮叨叨地訴說著,羅頭陀的眼神從韋訓身上移開,落在這吹毛求疵的商賈臉上。
“人總是要死的。被錫杖砸成肉泥,或是被火藥炸個四分五裂,同樣要過奈何橋、忘川河。”羅頭陀冷冷地說,“還是說,你敢拖欠灑家的尾款?!”
那商人被他猙獰凶悍的麵容嚇住了,瞧了瞧頭陀手中旗杆般粗的錫杖,頓時將口中的閑話咽了回去。心中默默盤算過克扣“執火力士”貨款的代價,他訕訕地擠出一個難看的笑容:“好飯不怕晚,好事不嫌慢,拖兩天倒也沒什麽。滿月這麽亮,煙花就不顯眼了。”
此人名叫賈良,是巡城行會的一員,專門負責籌備燃放煙花事宜。他心想最近剛從幽州接了大單,這批火藥早就回本了,沒必要冒著生命危險跟這種亡命之徒討價還價。
再說會首申德賢介紹了新的生意,將稀有木材賣與富豪人家,一本十利,比做煙花的利潤豐厚得多。隻不知他從哪個渠道弄來合抱粗的楠木,那種東西不是早就在中原地區絕跡了嗎?想到將來倒騰一根木頭就能大發橫財,賈良當即從懷中掏出金子,老老實實將尾款付給羅頭陀。
巡城行會組織經驗豐富,這場盛典總計數十萬人參加,除了幾次擁堵以外,算得上順利,並沒有發生韋訓所警惕的變故。
典禮結束後,寶珠依照以往慣例,將蓮花冠等首飾原樣退回,僅留下一身錦瀾衣作為紀念。參與過如此盛典,心理上的愉悅滿足早已超越了物質回報。
隻是卸下首飾、換回衣服之後,巡城行會的人仍是對她畢恭畢敬,行禮不迭。又有許多人向楊行簡賀喜,告知他已經是“升仙家”了。
寶珠奇怪地說:“縱然在巡城中是觀音化身,卸下那身行頭,就不該留下過譽的虛名,否則就是對神佛不敬了。”
申德賢滿臉堆笑,說:“菩薩回天上去了,娘子的氣運才剛開始呢。這幾日齋戒焚香,且等著得成正果、立地飛升吧!”
寶珠本以為有機會扮成觀音、登上寶車布施便是有佛緣了,巡城已經結束,還能怎麽飛升?
楊行簡使個眼色,悄聲對她說:“想必是這些愚夫愚婦對‘一朝顯貴,雞犬飛升’的幻想,以為從此能攀龍附鳳,一家有女百家求了。”
寶珠會意,想起朝中對那些超階越次升官的寵臣,也是用飛升等語比喻,一笑置之。韋訓卻若有所思。
第二天,他借著習字的由頭,將寶珠留在院裏,抄了一天的詩句。寶珠幾乎紋絲不動在寶車頂上站了一宿,也覺得腿酸,懶得出門閑逛,正好盯著他練字。
在這院中暫住的陌生少女扮演過觀音之後,一時名聲大噪,四鄰八舍的閑人都聚在門口晃蕩,想瞧一瞧她日常是什麽模樣。
斷塵師太帶了兩個徒弟也來了,隻見院門緊閉,敲了敲門,沒人應。院牆並不算高,她本可以輕鬆翻越過去,但沉思片刻,又轉身離去了。
寶珠對他的話置若罔聞,拎著裙擺,優雅從容地踩著梯子登上寶車。車頂有一木胎蓮花座,供她立於花蕊之中,宛如神聖寶座。白牛剛慢騰騰地邁開蹄子,就在這瞬間,隻見一道青影晃動,韋訓飛身掠上寶車,旁若無人地在寶珠身後盤膝一坐,嘴角上揚,笑道:“這樣夠近了吧?”
巡城時局麵必然混亂,韋訓一直對此事有些疑慮,但自負武功絕頂,堅信任何場麵都能護得她周全,因此不曾阻攔。
此時梯子已經撤走,高台孤立於空中,瞧熱鬧的人群漸漸湧上來。觀望這青衣人的超凡身手,誰也沒本事將他從車頂抓下來。申德賢又氣又惱,卻不敢發作,急中生智想出一個借口,大聲交代道:“你就扮演觀音大士座下童子!”
寶珠眼中滿是笑意,笑道:“好得很,近水樓台先得月。”說著,她迫不及待將柳枝伸入淨瓶,飽蘸甘露後,扭身往韋訓頭上、肩上使勁揮灑。
申德賢從沒見過如此我行我素的觀音奴,跟在車旁竭力勸阻:“不可偏寵,需得雨露均沾!雨露均沾呐!”
楊行簡隨車伴行,聽了這句,暗自笑道:至尊決定專寵某人時,滿朝文武都勸不住,你這胖子徒費唇舌,有什麽用?
果不其然,寶珠理直氣壯大聲宣告:“吾既為觀音化身,偏愛座下童子,乃是天經地義。”
她仍覺得不過癮,幹脆抽出柳枝,將半瓶甘露徑直傾倒在韋訓頭上,把他淋得濕透。這般迂回曲折,拋頭露麵,隻為這一個目的——
“如何?覺得病好些了嗎?”
有生之年,命如朝露,韋訓從未受過如此偏愛,沐浴在她溫柔慈悲的目光中,興奮得渾身簌簌發抖。仰望她的容顏,隻覺身處極樂,九泉無恨。
他曾嘲諷世間愚人盲從迷信,自欺欺人,錯將白水作靈藥。那瓶中明明是他親手灌進去的普通清水,如今經由她手灑在自己身上,竟如脫胎換骨,仿佛發膚都能嚐到甘美的味道。切身體會信仰之愛,又如何能分辨得清究竟是誰癡、誰癲呢?
他欣喜欲狂,顫聲答道:“蒙觀音垂愛,已痊愈了!”
是夜,洛陽百姓扶老攜幼,傾城而出,夾道瞻仰諸佛巡城,寶車所經之路萬頭攢動,歡喜讚歎聲交織成一片熱烈沸騰的海。
恰逢中秋佳節,滿月高懸,月明如晝,銀輝將巡城的隊伍照的纖毫畢現。更有行會請來吞刀吐火、尋橦走索等諸般雜戲伎人,身穿奇裝異服,招搖於市。
在所有巡城的佛像之中,最令百姓期待的就是唯一由真人扮演的長秋寺楊柳觀音。無數人引頸翹首,遠望一隊人馬緩緩而來:
打頭陣的是披著辟邪與獅子行頭的伎人,兩頭瑞獸在車前淨街開路,它們踏著激昂鼓點,舞出各種跳躍翻滾、搖頭晃尾的精妙步伐,引得觀眾陣陣喝彩。
緊接著便是兩列手捧香爐、拂塵、經卷、念珠的比丘尼,乃是侍奉菩薩的人間侍者。之後是舉著寶蓋、金剛杵的衛士,盡顯莊重威嚴。這般盛大的鹵簿儀仗,除了帝王出行,人間隻有佛道儀式才能使用,給予觀者超凡震撼。
最後壓軸登場的,是白牛牽引的寶車。高台頂端蓮花座中,端立著一位少女觀音,手持淨瓶柳枝,將甘露灑向等待賜福的民眾。月光灑在她端莊的身影上,仿佛披上了一層朦朧聖潔的輕紗。
道路兩側的樓台上,聚集著富豪家的女眷,她們身著華服,一邊觀禮,一邊爭先恐後將花瓣拋向寶車。天女散花,萬眾歡騰,這一幕與月光交織,如夢似幻。這般盛況雖然每年都會出現一回,但今年又與往年略有不同。
民眾紛紛議論,今年這位觀音氣度尤為雍容高貴,頗具名門風範,使人見之忘俗。長秋寺佛像垂淚,一少女為菩薩拭淚,擲出黃金聖卦的故事已傳遍洛陽,令人津津樂道。隻不知為什麽,今年寶車上多了個青衫少年。他跏趺坐於觀音身後,揣度其身份,像是護法,又像是座下童子。
寶車之上,寶珠麵上裝作端莊慈愛,實則心花怒放。自長安出發以來,從未有今夜這般愉悅過。
布施是大乘修行中六度之首,分為三種:法布施、財布施、無畏布施。她在蟾光寺中借用曇林的屍體暗中操作,匯聚信眾米糧分給饑民渡災,是財布施;今夜以甘露淨水撫慰人心,使他們暫時免去內心對疾病的怖畏,乃是無畏布施。這不僅僅是儀式,更是一種傳遞希望的途徑。
巡城到中途,許多百姓加入樂舞的隊伍。楊行簡早就按耐不住,衝入隊列之中,與那頭五彩獅子一起手舞足蹈。
清水用盡時,寶珠便將空瓶遞給韋訓,他手速極快,車下又有十三郎接應,倒手一轉,竟無人察覺。三個人心有靈犀,默契十足,如此盡情揮灑,源源不絕,得甘露者甚眾。
還有一件隱隱約約的緣由:如今她盛裝華服,足踏蓮花座,前有瑞獸開道,後有從人簇擁,再沒人敢與她爭道了。這前呼後擁、萬人之上所帶來的榮耀與愉悅,世間實難有什麽事能與之媲美。
轉身灑水之時,寶珠口唇微動,悄聲對韋訓說:“聽說今晚本來有煙火表演,因為沒準備好耽擱了,要拖到後天。咱們一起看過煙花後再上路,怎麽樣?”
韋訓亦是少年心性,此情此景,豈有不從之理,笑嘻嘻地說:“隻要你不著急,也不怕你兄長著急。”
寶珠笑道:“他矯健得如同玉勒騅一般,多等一兩日也沒什麽。我是急著與他相會,可是聽說幽州冬季嚴寒,且遠不如中原繁華熱鬧。一去千裏,可能再也回不來了。”
韋訓安慰說:“你可以去幽州舉辦巡城,隻是天冷,不能穿得這麽清涼了。”
萬眾矚目之上,二人暗中相約,眼波輕輕一觸,隨即錯開,心中怦然而動,雀躍難言。
人山人海之中,一名身材魁梧的巨漢頭陀如鶴立雞群,高出旁人一頭,觀禮甚是便捷。
羅頭陀仰頭望向寶車頂端的青衣人,而青衣人卻對同門視而不見,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眼前的觀音身上,其專注癡迷之態一目了然。
滿月之夜,洛陽城內繁花似錦,鼓樂喧天。羅頭陀神情淡漠,冷眼旁觀這熱鬧非凡的巡城盛況,心中湧出一句俗語: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登高必跌重,盛極則必衰。
青衫客心竅已開,超然世外的人涉足塵世之中,不知是吉是凶。
“……你那批火藥製作成煙花時,炸死了兩名工匠,為此賠給家屬不少財帛。這硝石與硫黃的配比,似乎有些問題。煙花表演趕不上今天巡城,隻能拖到後天,又是一大損失……”
白牛牽著寶車經過眼前,隊伍漸漸遠去了。旁邊的男人絮絮叨叨地訴說著,羅頭陀的眼神從韋訓身上移開,落在這吹毛求疵的商賈臉上。
“人總是要死的。被錫杖砸成肉泥,或是被火藥炸個四分五裂,同樣要過奈何橋、忘川河。”羅頭陀冷冷地說,“還是說,你敢拖欠灑家的尾款?!”
那商人被他猙獰凶悍的麵容嚇住了,瞧了瞧頭陀手中旗杆般粗的錫杖,頓時將口中的閑話咽了回去。心中默默盤算過克扣“執火力士”貨款的代價,他訕訕地擠出一個難看的笑容:“好飯不怕晚,好事不嫌慢,拖兩天倒也沒什麽。滿月這麽亮,煙花就不顯眼了。”
此人名叫賈良,是巡城行會的一員,專門負責籌備燃放煙花事宜。他心想最近剛從幽州接了大單,這批火藥早就回本了,沒必要冒著生命危險跟這種亡命之徒討價還價。
再說會首申德賢介紹了新的生意,將稀有木材賣與富豪人家,一本十利,比做煙花的利潤豐厚得多。隻不知他從哪個渠道弄來合抱粗的楠木,那種東西不是早就在中原地區絕跡了嗎?想到將來倒騰一根木頭就能大發橫財,賈良當即從懷中掏出金子,老老實實將尾款付給羅頭陀。
巡城行會組織經驗豐富,這場盛典總計數十萬人參加,除了幾次擁堵以外,算得上順利,並沒有發生韋訓所警惕的變故。
典禮結束後,寶珠依照以往慣例,將蓮花冠等首飾原樣退回,僅留下一身錦瀾衣作為紀念。參與過如此盛典,心理上的愉悅滿足早已超越了物質回報。
隻是卸下首飾、換回衣服之後,巡城行會的人仍是對她畢恭畢敬,行禮不迭。又有許多人向楊行簡賀喜,告知他已經是“升仙家”了。
寶珠奇怪地說:“縱然在巡城中是觀音化身,卸下那身行頭,就不該留下過譽的虛名,否則就是對神佛不敬了。”
申德賢滿臉堆笑,說:“菩薩回天上去了,娘子的氣運才剛開始呢。這幾日齋戒焚香,且等著得成正果、立地飛升吧!”
寶珠本以為有機會扮成觀音、登上寶車布施便是有佛緣了,巡城已經結束,還能怎麽飛升?
楊行簡使個眼色,悄聲對她說:“想必是這些愚夫愚婦對‘一朝顯貴,雞犬飛升’的幻想,以為從此能攀龍附鳳,一家有女百家求了。”
寶珠會意,想起朝中對那些超階越次升官的寵臣,也是用飛升等語比喻,一笑置之。韋訓卻若有所思。
第二天,他借著習字的由頭,將寶珠留在院裏,抄了一天的詩句。寶珠幾乎紋絲不動在寶車頂上站了一宿,也覺得腿酸,懶得出門閑逛,正好盯著他練字。
在這院中暫住的陌生少女扮演過觀音之後,一時名聲大噪,四鄰八舍的閑人都聚在門口晃蕩,想瞧一瞧她日常是什麽模樣。
斷塵師太帶了兩個徒弟也來了,隻見院門緊閉,敲了敲門,沒人應。院牆並不算高,她本可以輕鬆翻越過去,但沉思片刻,又轉身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