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論李顏的成長曲線
重生07:從小學生開始加點 作者:漫言紅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最年輕百億先生”。
這個名頭,甚至是新北官媒率先發出來的。
當然還是征詢過李顏意見的,他還真糾結了一會兒。
糾結也是白糾結,李顏意識到不管現在他說什麽,百億先生這個概念已經成了大家認知裏的既定事實。
那不如堂堂正正宣傳算了。
也算是大家喜聞樂見吧,反正隻要李顏自己不主動參加各種帶著這個名頭的活動就行。
讓別人幫他高調,但他自己選擇低調。
宣傳有效果,還能賺好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輿論從捧上天到甩到泥裏有時候就是一瞬間的事。
巴掌一翻,可能就永世不得翻身了。
現在這種競爭對手等著他犯錯的時候,李顏必須穩住,想想這會兒跑去搞競賽,還真是歪打正著的一步棋。
有正當躲視線的理由,還能重新提醒想搞事的各位李某人的學生身份,甚至能得到官方在另一種層麵上的庇護。
非常好。
李顏不主動拒絕這個“最年輕百億先生”的稱號,則是他確有造勢的需要。
他不想在“經營”“溝通”之類的事情上消耗太多精力,百億先生這個身份亮出來,能免去很多浪費時間的溝通成本。
被李顏帶著學習的陳凡對此深有感觸。
任江峰非常積極,拜訪完李顏的第二天就把“學習之旅”行程安排上了。
首站是臨大人工智能研究團隊。
臨大計算機學院教授,鯤鵬實驗室負責人,華夏工程院院士高琨,最大特點是“年輕”的院士。
看起來氣質跟麥文挺像,不過態度溫和許多。
而且,有點商務。
也不知道是任江峰那邊打理好了,還是高院士搞人工智能本身比較缺願意投錢的合作方,反正他與一些隻講學術的老院士作風有不小差異。
跟李顏的交流全程都非常友善耐心,對於李顏提出的各種問題回答得很積極主動。
知道李顏隻是搞個項目參加全國青少年科創大賽,他就絲滑切換為“期待後輩做出成績”的耐心導師,繼續回答李顏的問題。
當然,因為李顏實際上確實很強,所以雙方的聊天從一開始泛泛而談很快就變成深度交流。
等離開了,高院士看起來甚至有點依依不舍,非要送李顏幾本書——裏邊自然有他本人的研究著作。
直到李顏坐車離開,高院士還特地打個電話說:
“李顏呐,要是看了書有什麽想法,直接找我,打電話見麵都可以,咱們好好交流交流。”
至於恒星科技就更離譜了,在李顏千般萬般婉拒市領導的陪同之後,他隻跟著科技局的陳局一塊到訪,卻見整個恒星科技的管理層都站在門口等待。
李顏下車的時候都恍惚了,心想我什麽時候投資過這家公司嗎?
一副歡迎董事長的樣子。
恒星科技主攻各種新奇的科技玩意兒,例如無人機。
此時民用無人機的概念還相當新潮,大家對無人機的理解基本是軍用或者特殊行業工用,科技公司研發民用功能型無人機,屬於燒錢又很難把握未來的選項。
他們還同步研究各種算法,包括自動駕駛。
恒星科技目前其實沒啥盈利的東西,靠資本投資、政府扶持追夢,做出了一些研究性成果,在業界口碑不錯。
“除了不賺錢,哪哪都好。”這是新北李書記給的評價。
這公司的存在本身也有點跟政府各取所需的意思,所以關係非常好,常年接待各路大領導訪問。
沒有一次規格有今天這麽高。
陳凡都驚了,這家公司他還是有所了解的,怎麽世界的模樣又跟自家老爹說的不一樣呢?
看著一群人見到李顏的表情,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粉絲見到偶像了。
陳凡有點不適應,沾光可以,沾太陽會融化的。
李顏其實也不太適應。
如他所言,他是來學習的,最好的狀態就是直接進行專業化的交流,有收獲賺了,沒收獲就趁早走人。
現在倒好,自己自信點跟領導下來視察揮斥方遒一樣,自己謙虛點又顯得特別做作。
走到哪都是一群人圍著,看點產品就是對麵老總笑著站一側介紹,聊天就是幾個人站到他對麵,還有熟悉的兩個拎著相機一閃一閃拍照的。
李顏能想象到圖片出來的樣子。
陳局是他小弟,陳凡是他秘書,恒星科技的眾人熱烈歡迎領導蒞臨調研。
不是啊摔!
幸好,到會議室之後,李顏有了相對平等的交流環境,幾句話勾起了大家興趣,也算是給了恒星科技一些壓力,專業性一起來,就進入李顏想要的節奏了。
“我覺得目前的人工智能研究方向,還是主打一個靠計算機計算速度的優勢走力大磚飛路線,是不是可以考慮從調整計算機計算方式的角度入手?”李顏說道,“雖然很難,也是個不成熟的觀點,拋磚引玉吧。”
“確實,搞人工智能老想著走數據積累、窮舉運算的思路,其實也算一種偷懶。不過讓機器自己產生思維,我們總覺得有點玄乎。”
“那就涉及到思維本質了,人的思維是怎麽產生的……”
話題突然就歪了,聽得陳局眼神漸漸渙散。
結束的時候簡直就是高院士那邊的翻版,上了車的李顏又接到了恒星老總的電話,“李總,要是看完我們公司的成果集,有什麽想法,隨時跟我聯係。”
陳凡一路都在心裏瘋狂感慨,感慨到根本不知道李顏這一路都問了啥學了啥。
不過也無所謂,陳凡都沒看明白多少李顏給的資料。
不管是李顏還是他自己,都知道很清晰地知道雙方在本次競賽的定位。
一個滿臉寫著無敵,一個講究體驗。
於是陳凡的思考重心逐漸從競賽轉變成李顏這個人。
最終演變為晚上回家之後跟華大三少的激情群聊。
用的還是未來科技開發的“微聊”。
華大三少對於“陳凡講李顏”這個保留節目非常感興趣,並對“李顏為何這麽牛逼”展開了熱烈討論。
賀子翔的切入點非常奇妙:
“我覺得,嚴肅的討論題目應該是‘顏神為何這麽牛逼了’。”
“你修改的重點是把李顏改成顏神還是後邊那個‘了’?”
鄧宇迪是個講究細節的人。
“後者,”賀子翔可能嫌打字太慢,幹脆直接語音輸入,“顏神是個牛逼人物,這個沒什麽好討論的了。但現在是不是太誇張了些?首先聲明我可不是嫉妒或者有什麽多餘想法啊,就實在是很感慨。”
“誰不感慨,說到底就是太快。”賴一寧回應。
“平時習慣了他每一步都在前邊,但這一次還是太快了,突然就坐了火箭,根本理解不了。”鄧宇迪說道。
“突然一下子就百億了,雖然我總說他創造什麽奇跡我都不意外,但……百億啊,才多久!”
“明明我們也是……看著這些項目做起來的。”
然後他們的對話就惆悵了起來,開啟了李顏成長史回顧。
這件事,遠不止他們幾個在做。
官方在準備,媒體在收集,好友在閑聊,大眾在八卦……
他已經徹徹底底是個頗具影響力的公眾人物了。
華夏電視台在準備李顏的訪談,準備出一期人物誌——雖然可記錄的時間不長,但他幹的事情特別多呀。
結果是越整理越心驚,因為他們有點看不懂李顏的成長曲線。
大部分人認識到李顏這個人物,是從“河圖係統成功研發”開始的。
所以他們對李顏後續的成就還算有所預期,敢為天下先的人,走出一條通天道,還不算無法理解的奇跡。
把視線放到全華夏,其實大部分人也就是“聽說”李顏的名字,知道以前學習很牛逼,造了個手機,成為了最年輕的百億。
細節與成長史並不了解。
於是不少人認為李顏有通天的背景,看似一人成功的偶然,實則無敵團隊的必然。
例如上京圈子,他們就覺得李顏隻是餘科由的promax版本。
華夏電視台收集資料過程中不斷推翻重寫稿件,搞到最後撰稿團隊都懵逼了,深刻體會了一把什麽叫“客觀描述他所取得的成就就等於吹牛”。
回顧李顏的成長史,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正常情況下,一個小時候天資聰穎的孩子,成長曲線能不出現“傷仲永”式的下滑或者停滯這種情況,而是一直保持昂揚勢頭,堅挺一點不疲軟,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如果有人能保持住增長速度,甚至傾斜角越來越大,那就算是天命之子了,創造奇跡之人。
而李顏的成長曲線,是指數上漲。
五年級以前,李顏的名字隻在凜城含金量還行的數學競賽一等獎名單出現過。
五年級以後,突然就開始創造曆史了。
陳文靜麵對華夏記者的提問,不斷強調李顏考試做題快得多麽驚人,描述得如同天外飛仙。
李顏莫名其妙地就徹底碾壓了整個凜城的同學,並且用一種更莫名其妙的方式被新北一中特招。
從這時候起,李顏就展現出了一種特殊的屬性:
“全能”。
樣樣通的全能不少見,樣樣精的全能則難以置信。
李顏什麽都做得到,包括從羽毛球愛好者到凜城市青少年羽毛球冠軍。
他是因為“全能”被特招的,所以幾乎沒人覺得,他能在單項上比“偏科生”更強。
彼時的他,放在凜城是罕見的天才,但平台提高到新北,乃至臨江,甚至全華夏,也就隻是一個“優秀的學生”。
要說特別之處,就是學得快。
正常情況下,一個天才初次去到更大的舞台,總是免不了被當頭一棒的。
例如考上華大的頂級小鎮做題家,有不少上了課才發現自己的竭盡全力,隻能跟上真天才的打盹。
來這裏,誰還不是個天才了?
強烈的落差感,很容易導致這些在自己成長環境裏天下第一的“天才”道心破碎。
結果李顏給了其他所有人當頭一棒。
他就這麽無縫銜接了凜城的三流小學跟全臨江第一的初中。
怕個球,都是年級第一。
隨後便是技驚四座的文藝匯演,展示了一波什麽叫理科文科藝術體育多維度無死角爆殺。
現在回看李顏成長史,大家才發現其實這會兒李顏已經啟動了繪畫跟網文的嚐試,並且在不久後取得了誌在此的追夢人一輩子都無法觸碰的成就。
但對於李顏來說,隻是“曾經”閃耀的流星。
此時的李顏,已經坐擁“臨江第一初中生”的稱號。
完完全全超出了凜城對他的期待。
但!把視野放到全華夏,李顏還不是最出塵絕豔的那個。
當然,質疑的原因是“你不是最好”也算是一種成功。
“全能”在普通天才中是加分項,但到了頂級天才的圈子裏,甚至可能是減分項。
如果你是因為所有技能都達到90分進入最頂級天才的討論行列,那所有擁有單項技能破百的人都會站在你頭上。
李顏表示這也不難,直接全都破百不就站在所有人頭上了?
這一步,他還是就這麽邁出去了。
從青信奧開始,李顏徹底釋放了他的另一種屬性:
“逼王”。
別人覺得他做不到的,他做到給你看;別人認為不合常理的,他變成理所當然。
參賽都是源於陳凡的一時興起,卻一路瘋狂突破,跳過初中組,殺向國賽,用全場第一的成績逼得學會內部鬧翻天。
上一個記錄大家還在震驚,就馬上拿出更驚人的成績。
國際賽第一花落華夏,克洛特科維奇的單箭頭,隻是李顏諸多箭頭的其中之一。
拿下這個“世界第一”之後,李顏已經不再是能用常人思維理解與對待的角色了。
華夏最高學府都在他麵前低了頭,對於一個初中沒畢業的學生來說,可以說已經站到頂峰了。
你就是找想象力豐富的初中生問,他們或許也想不出來李顏的成長曲線還能怎麽往上走。
結果從音樂帶來百萬資金,帶來千萬級的財富,到突然啟動智能手機項目,到發布會一鳴驚人,再到突然就搞出來自研國產操作係統,再到“引領世界”的蛟龍手機閃亮登場,再到今天破百億。
簡直可以用房“突然”來形容。
不回看則已,會看一下簡直恍惚。
李顏,他竟然還是個提前一年入學的高一學生!
陳凡回憶到最後,湧起了一股難言的苦澀,不是自卑、不是相比較,隻是很單純品到喉頭一股苦味。
他的手指在鍵盤上懸浮了半天,最終還是沒能再輸入一個字。
沙發很舒服,陳凡躺在上邊,心裏想著李顏現在能撬動的資源真是令人震驚。
撬動更多資源,又會不會成為李顏繼續前進的燃料?
這條幾乎是直線朝上的人生曲線,還會繼續勢如破竹嗎?
下一步會是什麽?
沒人知道,也沒人能想到。
除了李顏自己。
他正在冥想中,摸到第二個一級技能的輪廓。
這個名頭,甚至是新北官媒率先發出來的。
當然還是征詢過李顏意見的,他還真糾結了一會兒。
糾結也是白糾結,李顏意識到不管現在他說什麽,百億先生這個概念已經成了大家認知裏的既定事實。
那不如堂堂正正宣傳算了。
也算是大家喜聞樂見吧,反正隻要李顏自己不主動參加各種帶著這個名頭的活動就行。
讓別人幫他高調,但他自己選擇低調。
宣傳有效果,還能賺好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輿論從捧上天到甩到泥裏有時候就是一瞬間的事。
巴掌一翻,可能就永世不得翻身了。
現在這種競爭對手等著他犯錯的時候,李顏必須穩住,想想這會兒跑去搞競賽,還真是歪打正著的一步棋。
有正當躲視線的理由,還能重新提醒想搞事的各位李某人的學生身份,甚至能得到官方在另一種層麵上的庇護。
非常好。
李顏不主動拒絕這個“最年輕百億先生”的稱號,則是他確有造勢的需要。
他不想在“經營”“溝通”之類的事情上消耗太多精力,百億先生這個身份亮出來,能免去很多浪費時間的溝通成本。
被李顏帶著學習的陳凡對此深有感觸。
任江峰非常積極,拜訪完李顏的第二天就把“學習之旅”行程安排上了。
首站是臨大人工智能研究團隊。
臨大計算機學院教授,鯤鵬實驗室負責人,華夏工程院院士高琨,最大特點是“年輕”的院士。
看起來氣質跟麥文挺像,不過態度溫和許多。
而且,有點商務。
也不知道是任江峰那邊打理好了,還是高院士搞人工智能本身比較缺願意投錢的合作方,反正他與一些隻講學術的老院士作風有不小差異。
跟李顏的交流全程都非常友善耐心,對於李顏提出的各種問題回答得很積極主動。
知道李顏隻是搞個項目參加全國青少年科創大賽,他就絲滑切換為“期待後輩做出成績”的耐心導師,繼續回答李顏的問題。
當然,因為李顏實際上確實很強,所以雙方的聊天從一開始泛泛而談很快就變成深度交流。
等離開了,高院士看起來甚至有點依依不舍,非要送李顏幾本書——裏邊自然有他本人的研究著作。
直到李顏坐車離開,高院士還特地打個電話說:
“李顏呐,要是看了書有什麽想法,直接找我,打電話見麵都可以,咱們好好交流交流。”
至於恒星科技就更離譜了,在李顏千般萬般婉拒市領導的陪同之後,他隻跟著科技局的陳局一塊到訪,卻見整個恒星科技的管理層都站在門口等待。
李顏下車的時候都恍惚了,心想我什麽時候投資過這家公司嗎?
一副歡迎董事長的樣子。
恒星科技主攻各種新奇的科技玩意兒,例如無人機。
此時民用無人機的概念還相當新潮,大家對無人機的理解基本是軍用或者特殊行業工用,科技公司研發民用功能型無人機,屬於燒錢又很難把握未來的選項。
他們還同步研究各種算法,包括自動駕駛。
恒星科技目前其實沒啥盈利的東西,靠資本投資、政府扶持追夢,做出了一些研究性成果,在業界口碑不錯。
“除了不賺錢,哪哪都好。”這是新北李書記給的評價。
這公司的存在本身也有點跟政府各取所需的意思,所以關係非常好,常年接待各路大領導訪問。
沒有一次規格有今天這麽高。
陳凡都驚了,這家公司他還是有所了解的,怎麽世界的模樣又跟自家老爹說的不一樣呢?
看著一群人見到李顏的表情,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粉絲見到偶像了。
陳凡有點不適應,沾光可以,沾太陽會融化的。
李顏其實也不太適應。
如他所言,他是來學習的,最好的狀態就是直接進行專業化的交流,有收獲賺了,沒收獲就趁早走人。
現在倒好,自己自信點跟領導下來視察揮斥方遒一樣,自己謙虛點又顯得特別做作。
走到哪都是一群人圍著,看點產品就是對麵老總笑著站一側介紹,聊天就是幾個人站到他對麵,還有熟悉的兩個拎著相機一閃一閃拍照的。
李顏能想象到圖片出來的樣子。
陳局是他小弟,陳凡是他秘書,恒星科技的眾人熱烈歡迎領導蒞臨調研。
不是啊摔!
幸好,到會議室之後,李顏有了相對平等的交流環境,幾句話勾起了大家興趣,也算是給了恒星科技一些壓力,專業性一起來,就進入李顏想要的節奏了。
“我覺得目前的人工智能研究方向,還是主打一個靠計算機計算速度的優勢走力大磚飛路線,是不是可以考慮從調整計算機計算方式的角度入手?”李顏說道,“雖然很難,也是個不成熟的觀點,拋磚引玉吧。”
“確實,搞人工智能老想著走數據積累、窮舉運算的思路,其實也算一種偷懶。不過讓機器自己產生思維,我們總覺得有點玄乎。”
“那就涉及到思維本質了,人的思維是怎麽產生的……”
話題突然就歪了,聽得陳局眼神漸漸渙散。
結束的時候簡直就是高院士那邊的翻版,上了車的李顏又接到了恒星老總的電話,“李總,要是看完我們公司的成果集,有什麽想法,隨時跟我聯係。”
陳凡一路都在心裏瘋狂感慨,感慨到根本不知道李顏這一路都問了啥學了啥。
不過也無所謂,陳凡都沒看明白多少李顏給的資料。
不管是李顏還是他自己,都知道很清晰地知道雙方在本次競賽的定位。
一個滿臉寫著無敵,一個講究體驗。
於是陳凡的思考重心逐漸從競賽轉變成李顏這個人。
最終演變為晚上回家之後跟華大三少的激情群聊。
用的還是未來科技開發的“微聊”。
華大三少對於“陳凡講李顏”這個保留節目非常感興趣,並對“李顏為何這麽牛逼”展開了熱烈討論。
賀子翔的切入點非常奇妙:
“我覺得,嚴肅的討論題目應該是‘顏神為何這麽牛逼了’。”
“你修改的重點是把李顏改成顏神還是後邊那個‘了’?”
鄧宇迪是個講究細節的人。
“後者,”賀子翔可能嫌打字太慢,幹脆直接語音輸入,“顏神是個牛逼人物,這個沒什麽好討論的了。但現在是不是太誇張了些?首先聲明我可不是嫉妒或者有什麽多餘想法啊,就實在是很感慨。”
“誰不感慨,說到底就是太快。”賴一寧回應。
“平時習慣了他每一步都在前邊,但這一次還是太快了,突然就坐了火箭,根本理解不了。”鄧宇迪說道。
“突然一下子就百億了,雖然我總說他創造什麽奇跡我都不意外,但……百億啊,才多久!”
“明明我們也是……看著這些項目做起來的。”
然後他們的對話就惆悵了起來,開啟了李顏成長史回顧。
這件事,遠不止他們幾個在做。
官方在準備,媒體在收集,好友在閑聊,大眾在八卦……
他已經徹徹底底是個頗具影響力的公眾人物了。
華夏電視台在準備李顏的訪談,準備出一期人物誌——雖然可記錄的時間不長,但他幹的事情特別多呀。
結果是越整理越心驚,因為他們有點看不懂李顏的成長曲線。
大部分人認識到李顏這個人物,是從“河圖係統成功研發”開始的。
所以他們對李顏後續的成就還算有所預期,敢為天下先的人,走出一條通天道,還不算無法理解的奇跡。
把視線放到全華夏,其實大部分人也就是“聽說”李顏的名字,知道以前學習很牛逼,造了個手機,成為了最年輕的百億。
細節與成長史並不了解。
於是不少人認為李顏有通天的背景,看似一人成功的偶然,實則無敵團隊的必然。
例如上京圈子,他們就覺得李顏隻是餘科由的promax版本。
華夏電視台收集資料過程中不斷推翻重寫稿件,搞到最後撰稿團隊都懵逼了,深刻體會了一把什麽叫“客觀描述他所取得的成就就等於吹牛”。
回顧李顏的成長史,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正常情況下,一個小時候天資聰穎的孩子,成長曲線能不出現“傷仲永”式的下滑或者停滯這種情況,而是一直保持昂揚勢頭,堅挺一點不疲軟,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如果有人能保持住增長速度,甚至傾斜角越來越大,那就算是天命之子了,創造奇跡之人。
而李顏的成長曲線,是指數上漲。
五年級以前,李顏的名字隻在凜城含金量還行的數學競賽一等獎名單出現過。
五年級以後,突然就開始創造曆史了。
陳文靜麵對華夏記者的提問,不斷強調李顏考試做題快得多麽驚人,描述得如同天外飛仙。
李顏莫名其妙地就徹底碾壓了整個凜城的同學,並且用一種更莫名其妙的方式被新北一中特招。
從這時候起,李顏就展現出了一種特殊的屬性:
“全能”。
樣樣通的全能不少見,樣樣精的全能則難以置信。
李顏什麽都做得到,包括從羽毛球愛好者到凜城市青少年羽毛球冠軍。
他是因為“全能”被特招的,所以幾乎沒人覺得,他能在單項上比“偏科生”更強。
彼時的他,放在凜城是罕見的天才,但平台提高到新北,乃至臨江,甚至全華夏,也就隻是一個“優秀的學生”。
要說特別之處,就是學得快。
正常情況下,一個天才初次去到更大的舞台,總是免不了被當頭一棒的。
例如考上華大的頂級小鎮做題家,有不少上了課才發現自己的竭盡全力,隻能跟上真天才的打盹。
來這裏,誰還不是個天才了?
強烈的落差感,很容易導致這些在自己成長環境裏天下第一的“天才”道心破碎。
結果李顏給了其他所有人當頭一棒。
他就這麽無縫銜接了凜城的三流小學跟全臨江第一的初中。
怕個球,都是年級第一。
隨後便是技驚四座的文藝匯演,展示了一波什麽叫理科文科藝術體育多維度無死角爆殺。
現在回看李顏成長史,大家才發現其實這會兒李顏已經啟動了繪畫跟網文的嚐試,並且在不久後取得了誌在此的追夢人一輩子都無法觸碰的成就。
但對於李顏來說,隻是“曾經”閃耀的流星。
此時的李顏,已經坐擁“臨江第一初中生”的稱號。
完完全全超出了凜城對他的期待。
但!把視野放到全華夏,李顏還不是最出塵絕豔的那個。
當然,質疑的原因是“你不是最好”也算是一種成功。
“全能”在普通天才中是加分項,但到了頂級天才的圈子裏,甚至可能是減分項。
如果你是因為所有技能都達到90分進入最頂級天才的討論行列,那所有擁有單項技能破百的人都會站在你頭上。
李顏表示這也不難,直接全都破百不就站在所有人頭上了?
這一步,他還是就這麽邁出去了。
從青信奧開始,李顏徹底釋放了他的另一種屬性:
“逼王”。
別人覺得他做不到的,他做到給你看;別人認為不合常理的,他變成理所當然。
參賽都是源於陳凡的一時興起,卻一路瘋狂突破,跳過初中組,殺向國賽,用全場第一的成績逼得學會內部鬧翻天。
上一個記錄大家還在震驚,就馬上拿出更驚人的成績。
國際賽第一花落華夏,克洛特科維奇的單箭頭,隻是李顏諸多箭頭的其中之一。
拿下這個“世界第一”之後,李顏已經不再是能用常人思維理解與對待的角色了。
華夏最高學府都在他麵前低了頭,對於一個初中沒畢業的學生來說,可以說已經站到頂峰了。
你就是找想象力豐富的初中生問,他們或許也想不出來李顏的成長曲線還能怎麽往上走。
結果從音樂帶來百萬資金,帶來千萬級的財富,到突然啟動智能手機項目,到發布會一鳴驚人,再到突然就搞出來自研國產操作係統,再到“引領世界”的蛟龍手機閃亮登場,再到今天破百億。
簡直可以用房“突然”來形容。
不回看則已,會看一下簡直恍惚。
李顏,他竟然還是個提前一年入學的高一學生!
陳凡回憶到最後,湧起了一股難言的苦澀,不是自卑、不是相比較,隻是很單純品到喉頭一股苦味。
他的手指在鍵盤上懸浮了半天,最終還是沒能再輸入一個字。
沙發很舒服,陳凡躺在上邊,心裏想著李顏現在能撬動的資源真是令人震驚。
撬動更多資源,又會不會成為李顏繼續前進的燃料?
這條幾乎是直線朝上的人生曲線,還會繼續勢如破竹嗎?
下一步會是什麽?
沒人知道,也沒人能想到。
除了李顏自己。
他正在冥想中,摸到第二個一級技能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