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餘氏家族
重生07:從小學生開始加點 作者:漫言紅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話都給逼出來了,看來餘教授道心略微有那麽一點失守啊。
倒是給蔡振東看得於心不忍了。
“老餘,”蔡振東把他拉到一邊,“你這感受啊,我也是體會過的……”
萬萬沒想到的是,餘教授回頭問了一句:
“至於嗎蔡校,這東西給你們學校老師發,都足夠給他提職稱了,好歹也是一個厲害的研究成果。居然給了他?”
蔡振東一下子還真沒聽明白餘教授的意思。
“這成果是很厲害,但是什麽叫‘給’?”
“不是給,難道是借?”餘教授笑了一下。
蔡振東回過味來,環視了一眼偷偷注意這他倆的工作人員,咳嗽一聲道:
“李顏給我們驚喜,還是借,那我不好說。”
餘教授擺擺手,打起了電話:“喂?老潘,來審稿室,有個了不得的東西,我不好確定,得你來。”
潘教授五十多歲,但進屋的時候都是一路小跑的。
“喲,老蔡你也在。”
蔡振東笑笑,示意坐在電腦前皺眉的餘教授才是重點。
“什麽了不得的東西?”
餘教授也沒說話,把電腦屏幕交給他。
“基於追牆博弈最優解……喲謔,”潘教授眼睛一下瞪大了,拉過椅子就坐下,“又是誰發論文了?”
“李顏。”蔡振東說道。
“這是……哦?那個做手機的年輕人?”
他可不隻是“年輕人”,蔡振東笑著點點頭。
“那得好好看看。”潘教授戴上了眼鏡。
整個辦公室都保持著莫名的安靜。
數學難題這玩意兒,解出來難,驗證是否正確同樣難。
餘教授是材料學領域的大拿,也是圈內著名理科全才,他隻能初步判斷李顏的“最優解”靠不靠譜,正經判斷論文質量還得是數學領域的學者。
“嘖……”潘教授隻看了五分鍾就發出了聲音。
“怎麽說?”餘教授急不可耐。
“你覺得呢?”沒想到老潘卻反問了一句。
“我看不出來什麽不對的地方。”
“我也是。”
餘教授表情有點精彩。
“微分博弈這個領域,比較複雜。我算不得高手,隻是有些涉獵。我看得讓老陳來一趟。”
這邊剛說完,那邊餘教授已經撥通電話了。
蔡振東還跟老潘調侃一句“這是給我秀他人脈呢”。
隨著他們研究越來越深入,請過來的人也越來越多。
小小一個工位擠了六個大佬,搞得負責接收整理競賽稿件的工作人員非常緊張。
他電腦桌麵還有上班摸魚用的小遊戲呢,這要是被幾位學者看到了豈不是當場社死。
不過他多慮了,所有教授的注意力都隻在李顏的論文上。
“怎麽說,林博士,你可就是研究微分博弈的。”餘教授直起腰摘了眼鏡,一邊揉眼睛一邊問道。
“粘性解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提出過了,是一個很不錯的思路。目前看下來,沒有問題。”林博士比較年輕,在幾位老教授麵前還是很拘謹的。
“沒問題?”餘教授重複問道。
“按這篇論文的論證,確實是可以得出‘當每個參與者試圖將其損失率降到最低時,在奇異麵上的行動總是會有明確的博弈策略’這個結論。”林博士說道。
“也就是說,追牆博弈永遠存在最優博弈策略?”潘教授問。
“沒錯。”林博士點頭,“這個李顏……真是了不起,這可是困擾了學者們五十年的問題,這個成果放到國際上都很有分量。誒,等等,他還有實際應用場景?”
林博士這才注意到論文名字裏的“自動駕駛”。
另一個姓葉的老教授哈哈大笑,“小林這是迷糊了,這個李顏也是夠任性,這麽厲害的論證,給放附錄了,不知道的還以為引用了誰的成果。”
“老蔡,這不就是你們華大卓越班的1號學生嗎?”
“還是造手機的那個。”
“哦?同一個人?”
“你得多看看報紙了老葉。”
幾個人談笑風生,隻有餘教授臉色難看。
兩個年輕點的工作人員交頭接耳,“話說……教授們不是有電腦嗎?他們幹嘛非得跑過來這邊看?”
“為了交流吧,大佬們的世界,我不懂。”
而大佬們表示李顏的世界他們也不太懂。
除了餘教授,其他幾個人圍攻了好一陣蔡振東,表達了對李顏的強烈好奇。
蔡振東爽得不行,反複講著自己當年怎麽為了李顏跑去參加推理大賽頒獎禮,從而成功跟這位天才拉近了距離的故事。
說到底為了突出一個“慧眼識珠”。
等大家都散場了,餘教授才湊了上來。
“老餘,服氣了?”
“能不服氣嗎?”餘教授搖頭,“你們連這東西都舍得出,我還能說什麽?”
蔡振東終於是變了臉色,“現在沒旁人,我說話也就直截了當些,你什麽意思啊老餘?”
他現在才反應過來,餘教授說的“殺雞焉用牛刀”說的屠夫不是李顏。
這老餘是在黑他華大啊。
“什麽意思?你們比我清楚吧。”
“嗬,”蔡振東笑了笑,“你覺得是我們華大給了李顏資源,甚至把我們研究的成果套他身上了?”
“不然呢?再加上臨江省,加上新北市。”餘教授摘了眼鏡,“一個十六歲的未成年學生,能學多少東西?能有多少知識麵?有些東西咱們心知肚明,你又何必裝傻?”
“我裝傻?老餘,你們自己玩那套,別以為誰都跟你們一樣。”
“蔡振東,你華大也好意思說我?”
“我不管你說其他的誰,但李顏不一樣,造神這種事情見多了,但我們可造不出百億富翁。”蔡振東說道,“連我們自己研究所都沒搞定的問題,我們怎麽幫他?”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餘教授大聲喊道,“他真這麽厲害,犯得上來參加這個比賽?”
“說實話,參加這個比賽,連我們都很吃驚。”
餘教授顯出一些煩躁狀態來,“你們吃驚什麽?他現在在你們的卓越班,想參賽不還得你們同意?”
蔡振東搖搖頭,“可別把他當我們學生,我們自己都不敢這麽想。現在是哄著他保留這個身份。”
“那你倒是告訴我,他參加這個比賽圖什麽?!”
“老餘。”蔡振東緩了緩,“你覺得他是為了跟科由一較高下?”
“不然呢?我想不到第二個可能的結果。”
蔡振東欲言又止。
“餘田,多的我也不說了,成果擺在那,咱們心裏都有杆稱。”
“怎麽的?還擔心起我做困獸之鬥來了?”
蔡振東沒繼續說什麽。
眼前隻是一個父親的不甘罷了。
餘田天分不算很高,但出身在科研世家,從小就被當著天才培養。
其實就這種資源傾斜度與超高壓的家庭教育,隻要心理能承受住,不是天才也被填成天才了。
恰好,餘田是個勤奮派。
學一方麵學不頂尖,就拚命以量取勝,成為科研圈子裏少有的理科全才選手。
等他到了要結婚的時候,也基本是服從家裏安排娶了另一位學術大拿的千金。
主打一個資源集聚。
他是整個上京學術圈出了名的拚命三郎,動不動就熬夜,熬得一頭花白頭發。
蔡振東知道這是為了保持住“全能天才”光環必須付出的代價。
因為隨著他接觸的圈子層級越來越高,長板能到多長才是決定地位的核心,“全能”隻是一種遮羞布。
大家都知道是遮羞布,連餘田自己也知道。
但不能丟,因為是“遮羞”布,丟了,可就沒臉見人了。
在外人看來,餘田很成功。
從投胎就成功了的那種,現在也是有名的“理科全才”,娶了個同為學術大拿的老婆,生出來的孩子得多聰明啊!
在不少人的想象力,餘田回了家就是在書桌前跟老婆交流一些凡人聽不懂的學術問題,未來有一天就拿出驚人成果,低調地名留青史。
實際上,在科研圈的人看來,餘田並不成功。
在餘田自己眼裏,他很失敗。
因為他天分真的有限,在學術圈樣樣通沒樣精連一點褒義都沒有。
所以,他在餘家的地位也並不高。
所以,他會拚命地培養兒子餘科由,幾乎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也不知道是好是壞,餘科由天分確實很好,小時候表現出來的潛力爆殺餘田。
所以餘田想要家族給資源,老人們基本也答應。
反正餘科由也算是小輩裏最強的一個,想要保證餘氏家族在學術界的地位,沒有出類拔萃的後輩是不行的。
於是這些年來,餘科由幾乎是在複刻老爹的成長之路。
從小就接受著遠超常人的學習資源,同時承擔著誇張的學習壓力。
年級第一對他來說隻是底線,他永遠都需要領先別人。
今天領先半步,明天就必須領先一步。
別的孩子還在玩泥巴,他能碰的都是物理實驗。
“玩”完了,還得自己分析出來是什麽原理,說不出來就能從天堂直墜地獄。
當然,餘科由並不可憐。
他享受著誇張的學習資源,可不是說多幾份套題做或者多幾個老師教,而是多了很多本不該屬於他的“成績”。
他擁有很多自己為一作但其實全程隻參與了最終結果學習的論文,擁有很多名頭很響的科創比賽金獎,因為他是所有通天代裏最狠的一個。
好在他值得被培養,至少青信奧初中組一等獎確實是他自己拚下來的。
父子倆的驕傲在李顏崛起之後遭到了重擊。
一個父母甚至沒上過大學的孩子,成了華大卓越班的一號學生。
餘科由是二號,被壓了一頭。
後來李顏越來越離譜,並且頂著餘田拚盡全力守護的“全能天才”名頭。
確實是不好接受啊……
餘田根本不能理解,他從出生起就在學術資源傾斜中長大,算是泡在高濃度知識溶液裏成長的人,在有家族幫忙與分擔的情況下,在不追求深耕某一領域的情況下,想要保持住“樣樣通”都如此艱難……
怎麽他媽會有一個人啥都精通的!
甚至連他媽的文學、體育跟藝術都可以!
現在這個人甚至力壓自己家族全力培養的孩子,這教人如何能接受?
“老蔡,你知道科由的題目嗎?”
蔡振東搖頭。
“你不知道?”
“真不知道。”
餘田長長歎了口氣,舔了半天嘴唇才說道,“仿生學機械臂。”
蔡振東不置可否。
“取巧。”餘田笑了笑,“還是取巧,仿生不仿生的,還不是看模型足不足夠精巧,單憑一個學生,哪有能耐做出來這個機械臂。至於編程內容,那確實也沒什麽亮點。”
“老餘,你要是看得清,我倒是跟你說說實話。”
餘田坐在室外台階上,身體靠著門框,“說唄,你這老蔡,難聽話說的還少嗎?”
“華大這邊,從來就不認為李顏跟科由是對手。”蔡振東攤手,“老餘,接受吧。這個人,應該欣賞,應該旁觀,看他能創造什麽奇跡,而不是對比。”
“如果接受了李顏的存在為合理,那我餘田這半生努力不就成笑話了嗎?”
餘田用平淡的語氣說出了聽起來情緒很激烈的話。
比賽還沒正式開始,但勝負已定。
餘科由的仿生機械臂在其他參賽者麵前,小有優勢,但在李顏的自動駕駛路徑選擇算法麵前,有斷檔的差距。
甚至不需要李顏去呈現什麽。
別人搞科創,研究點實驗數據,做個漂亮模型就差不多,你直接搞定一個五十年無解的數學問題,還比什麽?
當然,李顏並不知道這些,他已經在糾結競賽當天還去不去參加了。
“報名參賽的目的其實已經達到了。”李顏對著陳凡撓頭,“唉,跑一趟挺費時間的。”
“你是……什麽目的來著?”陳凡問。
“逼著自己做點其他事情。”
“……你是指解開追牆博弈最優解這件事?”
“現在可以這麽說。”
陳凡笑著點頭,表示麻了。
“陳凡,要不就你去匯報吧,讓你體驗體驗裝逼的快感。”
“我懂個屁!”陳凡連連搖頭,“你意思是……這種場合已經無法讓你有裝逼體驗了是吧?”
“對。”
被刺激多了,習慣了倒是有種莫名的快感,陳凡竟然因為李顏幹脆利落的裝逼感到渾身舒爽。
其實李顏考慮這個問題非常多餘,因為他顯然太過低估自己這篇論文的影響力了。
倒是給蔡振東看得於心不忍了。
“老餘,”蔡振東把他拉到一邊,“你這感受啊,我也是體會過的……”
萬萬沒想到的是,餘教授回頭問了一句:
“至於嗎蔡校,這東西給你們學校老師發,都足夠給他提職稱了,好歹也是一個厲害的研究成果。居然給了他?”
蔡振東一下子還真沒聽明白餘教授的意思。
“這成果是很厲害,但是什麽叫‘給’?”
“不是給,難道是借?”餘教授笑了一下。
蔡振東回過味來,環視了一眼偷偷注意這他倆的工作人員,咳嗽一聲道:
“李顏給我們驚喜,還是借,那我不好說。”
餘教授擺擺手,打起了電話:“喂?老潘,來審稿室,有個了不得的東西,我不好確定,得你來。”
潘教授五十多歲,但進屋的時候都是一路小跑的。
“喲,老蔡你也在。”
蔡振東笑笑,示意坐在電腦前皺眉的餘教授才是重點。
“什麽了不得的東西?”
餘教授也沒說話,把電腦屏幕交給他。
“基於追牆博弈最優解……喲謔,”潘教授眼睛一下瞪大了,拉過椅子就坐下,“又是誰發論文了?”
“李顏。”蔡振東說道。
“這是……哦?那個做手機的年輕人?”
他可不隻是“年輕人”,蔡振東笑著點點頭。
“那得好好看看。”潘教授戴上了眼鏡。
整個辦公室都保持著莫名的安靜。
數學難題這玩意兒,解出來難,驗證是否正確同樣難。
餘教授是材料學領域的大拿,也是圈內著名理科全才,他隻能初步判斷李顏的“最優解”靠不靠譜,正經判斷論文質量還得是數學領域的學者。
“嘖……”潘教授隻看了五分鍾就發出了聲音。
“怎麽說?”餘教授急不可耐。
“你覺得呢?”沒想到老潘卻反問了一句。
“我看不出來什麽不對的地方。”
“我也是。”
餘教授表情有點精彩。
“微分博弈這個領域,比較複雜。我算不得高手,隻是有些涉獵。我看得讓老陳來一趟。”
這邊剛說完,那邊餘教授已經撥通電話了。
蔡振東還跟老潘調侃一句“這是給我秀他人脈呢”。
隨著他們研究越來越深入,請過來的人也越來越多。
小小一個工位擠了六個大佬,搞得負責接收整理競賽稿件的工作人員非常緊張。
他電腦桌麵還有上班摸魚用的小遊戲呢,這要是被幾位學者看到了豈不是當場社死。
不過他多慮了,所有教授的注意力都隻在李顏的論文上。
“怎麽說,林博士,你可就是研究微分博弈的。”餘教授直起腰摘了眼鏡,一邊揉眼睛一邊問道。
“粘性解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提出過了,是一個很不錯的思路。目前看下來,沒有問題。”林博士比較年輕,在幾位老教授麵前還是很拘謹的。
“沒問題?”餘教授重複問道。
“按這篇論文的論證,確實是可以得出‘當每個參與者試圖將其損失率降到最低時,在奇異麵上的行動總是會有明確的博弈策略’這個結論。”林博士說道。
“也就是說,追牆博弈永遠存在最優博弈策略?”潘教授問。
“沒錯。”林博士點頭,“這個李顏……真是了不起,這可是困擾了學者們五十年的問題,這個成果放到國際上都很有分量。誒,等等,他還有實際應用場景?”
林博士這才注意到論文名字裏的“自動駕駛”。
另一個姓葉的老教授哈哈大笑,“小林這是迷糊了,這個李顏也是夠任性,這麽厲害的論證,給放附錄了,不知道的還以為引用了誰的成果。”
“老蔡,這不就是你們華大卓越班的1號學生嗎?”
“還是造手機的那個。”
“哦?同一個人?”
“你得多看看報紙了老葉。”
幾個人談笑風生,隻有餘教授臉色難看。
兩個年輕點的工作人員交頭接耳,“話說……教授們不是有電腦嗎?他們幹嘛非得跑過來這邊看?”
“為了交流吧,大佬們的世界,我不懂。”
而大佬們表示李顏的世界他們也不太懂。
除了餘教授,其他幾個人圍攻了好一陣蔡振東,表達了對李顏的強烈好奇。
蔡振東爽得不行,反複講著自己當年怎麽為了李顏跑去參加推理大賽頒獎禮,從而成功跟這位天才拉近了距離的故事。
說到底為了突出一個“慧眼識珠”。
等大家都散場了,餘教授才湊了上來。
“老餘,服氣了?”
“能不服氣嗎?”餘教授搖頭,“你們連這東西都舍得出,我還能說什麽?”
蔡振東終於是變了臉色,“現在沒旁人,我說話也就直截了當些,你什麽意思啊老餘?”
他現在才反應過來,餘教授說的“殺雞焉用牛刀”說的屠夫不是李顏。
這老餘是在黑他華大啊。
“什麽意思?你們比我清楚吧。”
“嗬,”蔡振東笑了笑,“你覺得是我們華大給了李顏資源,甚至把我們研究的成果套他身上了?”
“不然呢?再加上臨江省,加上新北市。”餘教授摘了眼鏡,“一個十六歲的未成年學生,能學多少東西?能有多少知識麵?有些東西咱們心知肚明,你又何必裝傻?”
“我裝傻?老餘,你們自己玩那套,別以為誰都跟你們一樣。”
“蔡振東,你華大也好意思說我?”
“我不管你說其他的誰,但李顏不一樣,造神這種事情見多了,但我們可造不出百億富翁。”蔡振東說道,“連我們自己研究所都沒搞定的問題,我們怎麽幫他?”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餘教授大聲喊道,“他真這麽厲害,犯得上來參加這個比賽?”
“說實話,參加這個比賽,連我們都很吃驚。”
餘教授顯出一些煩躁狀態來,“你們吃驚什麽?他現在在你們的卓越班,想參賽不還得你們同意?”
蔡振東搖搖頭,“可別把他當我們學生,我們自己都不敢這麽想。現在是哄著他保留這個身份。”
“那你倒是告訴我,他參加這個比賽圖什麽?!”
“老餘。”蔡振東緩了緩,“你覺得他是為了跟科由一較高下?”
“不然呢?我想不到第二個可能的結果。”
蔡振東欲言又止。
“餘田,多的我也不說了,成果擺在那,咱們心裏都有杆稱。”
“怎麽的?還擔心起我做困獸之鬥來了?”
蔡振東沒繼續說什麽。
眼前隻是一個父親的不甘罷了。
餘田天分不算很高,但出身在科研世家,從小就被當著天才培養。
其實就這種資源傾斜度與超高壓的家庭教育,隻要心理能承受住,不是天才也被填成天才了。
恰好,餘田是個勤奮派。
學一方麵學不頂尖,就拚命以量取勝,成為科研圈子裏少有的理科全才選手。
等他到了要結婚的時候,也基本是服從家裏安排娶了另一位學術大拿的千金。
主打一個資源集聚。
他是整個上京學術圈出了名的拚命三郎,動不動就熬夜,熬得一頭花白頭發。
蔡振東知道這是為了保持住“全能天才”光環必須付出的代價。
因為隨著他接觸的圈子層級越來越高,長板能到多長才是決定地位的核心,“全能”隻是一種遮羞布。
大家都知道是遮羞布,連餘田自己也知道。
但不能丟,因為是“遮羞”布,丟了,可就沒臉見人了。
在外人看來,餘田很成功。
從投胎就成功了的那種,現在也是有名的“理科全才”,娶了個同為學術大拿的老婆,生出來的孩子得多聰明啊!
在不少人的想象力,餘田回了家就是在書桌前跟老婆交流一些凡人聽不懂的學術問題,未來有一天就拿出驚人成果,低調地名留青史。
實際上,在科研圈的人看來,餘田並不成功。
在餘田自己眼裏,他很失敗。
因為他天分真的有限,在學術圈樣樣通沒樣精連一點褒義都沒有。
所以,他在餘家的地位也並不高。
所以,他會拚命地培養兒子餘科由,幾乎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也不知道是好是壞,餘科由天分確實很好,小時候表現出來的潛力爆殺餘田。
所以餘田想要家族給資源,老人們基本也答應。
反正餘科由也算是小輩裏最強的一個,想要保證餘氏家族在學術界的地位,沒有出類拔萃的後輩是不行的。
於是這些年來,餘科由幾乎是在複刻老爹的成長之路。
從小就接受著遠超常人的學習資源,同時承擔著誇張的學習壓力。
年級第一對他來說隻是底線,他永遠都需要領先別人。
今天領先半步,明天就必須領先一步。
別的孩子還在玩泥巴,他能碰的都是物理實驗。
“玩”完了,還得自己分析出來是什麽原理,說不出來就能從天堂直墜地獄。
當然,餘科由並不可憐。
他享受著誇張的學習資源,可不是說多幾份套題做或者多幾個老師教,而是多了很多本不該屬於他的“成績”。
他擁有很多自己為一作但其實全程隻參與了最終結果學習的論文,擁有很多名頭很響的科創比賽金獎,因為他是所有通天代裏最狠的一個。
好在他值得被培養,至少青信奧初中組一等獎確實是他自己拚下來的。
父子倆的驕傲在李顏崛起之後遭到了重擊。
一個父母甚至沒上過大學的孩子,成了華大卓越班的一號學生。
餘科由是二號,被壓了一頭。
後來李顏越來越離譜,並且頂著餘田拚盡全力守護的“全能天才”名頭。
確實是不好接受啊……
餘田根本不能理解,他從出生起就在學術資源傾斜中長大,算是泡在高濃度知識溶液裏成長的人,在有家族幫忙與分擔的情況下,在不追求深耕某一領域的情況下,想要保持住“樣樣通”都如此艱難……
怎麽他媽會有一個人啥都精通的!
甚至連他媽的文學、體育跟藝術都可以!
現在這個人甚至力壓自己家族全力培養的孩子,這教人如何能接受?
“老蔡,你知道科由的題目嗎?”
蔡振東搖頭。
“你不知道?”
“真不知道。”
餘田長長歎了口氣,舔了半天嘴唇才說道,“仿生學機械臂。”
蔡振東不置可否。
“取巧。”餘田笑了笑,“還是取巧,仿生不仿生的,還不是看模型足不足夠精巧,單憑一個學生,哪有能耐做出來這個機械臂。至於編程內容,那確實也沒什麽亮點。”
“老餘,你要是看得清,我倒是跟你說說實話。”
餘田坐在室外台階上,身體靠著門框,“說唄,你這老蔡,難聽話說的還少嗎?”
“華大這邊,從來就不認為李顏跟科由是對手。”蔡振東攤手,“老餘,接受吧。這個人,應該欣賞,應該旁觀,看他能創造什麽奇跡,而不是對比。”
“如果接受了李顏的存在為合理,那我餘田這半生努力不就成笑話了嗎?”
餘田用平淡的語氣說出了聽起來情緒很激烈的話。
比賽還沒正式開始,但勝負已定。
餘科由的仿生機械臂在其他參賽者麵前,小有優勢,但在李顏的自動駕駛路徑選擇算法麵前,有斷檔的差距。
甚至不需要李顏去呈現什麽。
別人搞科創,研究點實驗數據,做個漂亮模型就差不多,你直接搞定一個五十年無解的數學問題,還比什麽?
當然,李顏並不知道這些,他已經在糾結競賽當天還去不去參加了。
“報名參賽的目的其實已經達到了。”李顏對著陳凡撓頭,“唉,跑一趟挺費時間的。”
“你是……什麽目的來著?”陳凡問。
“逼著自己做點其他事情。”
“……你是指解開追牆博弈最優解這件事?”
“現在可以這麽說。”
陳凡笑著點頭,表示麻了。
“陳凡,要不就你去匯報吧,讓你體驗體驗裝逼的快感。”
“我懂個屁!”陳凡連連搖頭,“你意思是……這種場合已經無法讓你有裝逼體驗了是吧?”
“對。”
被刺激多了,習慣了倒是有種莫名的快感,陳凡竟然因為李顏幹脆利落的裝逼感到渾身舒爽。
其實李顏考慮這個問題非常多餘,因為他顯然太過低估自己這篇論文的影響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