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誰說我是要做外賣了?
重生07:從小學生開始加點 作者:漫言紅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鄧宇迪同學非常有意思,遵照華夏傳統美德“食不言寢不語”,一旦把狀態切換為“吃飯”,就愣是一句話都沒說。
他好歹有個電腦不知道在看什麽,李顏就隻能安心享受美食了。
結果鄧宇迪吃得比李顏還快還多,炸雞都是他主動拆的。
尼瑪,合著說吃不完是指你一個人吃不完所有是吧?
直到鄧同學把手裏的雞腿都嗦幹淨了,又施施然去廁所洗了手,他又馬上切換成討論模式。
討論點主要集中在羅伯特身上,鄧宇迪認為真想搞出來一套能用的係統,隻能從開源的羅伯特入手。
與陳凡很不一樣的是,鄧宇迪竟然是個浪漫主義派,他從頭到尾都表現出一副“我們真的可以”的樣子。
李顏聽得不得不給他降個溫,“宇迪,這個……我們目前這階段吧,主要還是‘嚐試’,咱們總不可能真的就幾個人搞出來人家幾十個高級工程師的東西。”
“x係統還是一個人整出來的呢。”
“那不也是後來開源被一大堆人優化才能正常使用的嘛。”
“嗯……沒事,到底幹成什麽樣另說,心裏不能覺得自己不行。”
李顏大驚,他媽的他居然也有被教育“自信”的一天?
“倒也不是說不自信……不過你說得對,不管咋說前人也開了路,改天找個時間我帶你去創族看看,咱們實地學習一下。”
“就是這個,我也認識一個創族工作的大哥,是我爸以前的學生,到時候可以讓他帶帶咱們。”
“你爸?”
“他在臨大教計算機的。”
草……
王航老爸王培華,陳凡老爸光電研究所所長,現在你鄧宇迪的老爸又是個大學老師?
同學爸爸這個圈子的人脈很了不得啊。
“行,”李顏想著方墅可能不一定有時間細細講解,讓一個員工帶著也不錯,“他是什麽部門工作的?”
“科技產品部。”
“巧了,給咱們開研究室的就是方墅。”
鄧宇迪突然感受到了一種降維打擊。
“以前有聽說你的名字,知道新北出了個了不起的學生,哇靠,沒想到這麽牛。”
李顏表麵:“謬讚了。”
李顏內心:誇早了,認識個方墅算啥。
“你會想要組建團隊嗎李顏?”
“我這不就是在組?”
“不是說咱們這樣的,而是真的能把東西做出來的。”鄧宇迪興奮起來,下巴會有點往外突,簡直就跟某著名曆史人物畫像似的。
“計劃是有,但現在沒錢沒資源沒成績,隻能算是前期準備。”李顏認真道,“很多事情都不是‘親力親為’就能搞定的,說實在的,就算我們特別牛逼,整出來一個能用的係統,其實也幹不成什麽事。”
“我知道我知道,就是咱們上回聊的造手機,你準備直接搞出軟件生態,從軟件生態需求的角度優化係統,從推出的那一刻就是‘改變生活’的完整版。不過……這個需要很多很多想法,跟我聊聊吧,伱上回說的要做外賣的事情,我也很感興趣。”
李顏一愣,“不是,誰說我要做外賣了?”
“你不是都找臨大那個餓了吧團隊了解東西去了嗎?不是要做外賣?”
“了解一下就是做外賣,我參加個文藝匯演就是要當明星啦?”李顏笑道,“而且外賣很難做的,隻做特定區域的小範圍平台,那跟他們現在的餓了吧沒有任何區別,沒啥意義。真想把這個平台推廣出去,那是直接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事情,他們憑什麽要用,是個極其難以解決的問題。”
“啊……”這方麵鄧宇迪直接蒙圈。
李顏喝了口可樂,“我其實是要一個算法。”
“哦!”這方麵鄧宇迪來勁了。
“如果要做一個大的外賣平台,並且組建自己的配送隊伍,那如何派單並且靈活根據外賣單子進行路線規劃,就需要一個牛逼算法的支撐。”
“多牛逼?”
“……你還挺幽默的宇迪。”李顏尬笑一聲,“真要搞一個外賣,就算不考慮大家為什麽要用這個起步問題,其他要考慮的問題還多得很,那都不是幾個人坐在一塊拍腦袋就能解決的問題。”
“所以你想先搞一個算法模擬?”
“對,數據就取自餓了吧團隊。”李顏點頭。
“那你不還是要做外賣?”
終於問到這句話了。
看到李顏翹起的嘴角,鄧宇迪暗道不好,他隱約覺得自己要被裝了。
“基於可預見的人手一個智能手機的未來,這個算法真搞出來了,絕對不隻是外賣這麽簡單。能送外賣,就能送其他東西,隻要把供應端做好了,買便藥、買菜、短途快遞,啥都可以送。而且既然有了派單接單與地圖路線規劃導航這些能力,就不隻是能拿來買東西,還可以打車。”
“啊……”又是鄧宇迪比較蒙圈的內容,“這得是多少工作量?”
“宇迪,你比我還自信。”李顏大笑,“我都不敢想真的做出來,我的想法,是搞概念。搞出來一個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成品,但不用到能直接用的程度。”
“我確實很自信。”
“……”跟鄧宇迪溝通需要一種特殊的節奏,目前李顏還沒找到。
“有了概念成品,你是說一個手機嗎?”
“都行,哪怕是一個演示。”李顏聳肩,“隻要能把我成套的想法展示出來,讓各路大佬們看到可行性,願意用他們的資源加入進來,就成了。”
“哪來的各路大佬?”
“開發者大會、科創大會、‘我同學爸爸’朋友圈。”
“你好,我收拾一下桌子,謝謝。”一位年輕男店員端著托盤過來,不太熟練地清走了桌上的食物殘餘。
“誒帥哥,”李顏叫住了他,“想問下,你們宅急送是怎麽個運作模式?”
剛來打工不久的年輕人有過一整周的培訓,重點之一就是應對客人“奇怪的問題與要求”,經理用過來人的經驗給他科普了各式詭異問題,包括但不限於“不吃飯用你們廁所行嗎”、“能不能給我一瓶番茄醬”、“漢堡不要麵包多片肉可以嗎”、“帥哥/美女要個聯係方式行不”、“十天沒吃飯了給我一個漢堡吧”等等。
但他真沒想到會有問宅急送運作模式的,超綱了朋友。
“我幫你找下我們經理。”說著這位年輕人就壓低帽簷走進了後廚。
我靠,直接把李某人當找茬的了嗎?
經理是個活力四射的三十歲女性,比少女成熟,比熟女活潑,一眼三十。
“你好,請問有什麽需要?”
“您好,不知道方不方便跟我們聊一下宅急送的運作模式?”
經理看著眼前兩個小弟弟,桌上還擺著電腦跟幾份文件,她認得校服是新北最好的初中跟高中的,想了想拉過椅子坐下:
“你們是要做課題嗎?”
“不是的,我們隻是吃飯的時候聊到宅急送,很好奇是怎麽做的,就……問了問。”
“不愧是好學校的學霸,”經理咯咯笑了聲,“小弟弟,你才初中吧?”
“對。”
經理放下了戒心,兩個小孩而已,宅急送也不是什麽秘密,說個運作模式算不得什麽。
“我們正常是電話訂餐,主要依靠……”
經理對宅急送其實也就是知道個表皮,說明了訂餐係統跟呼叫中心根據點餐地址所在區域配對最近門店,分撥訂單後由專門的一條隊伍負責配送,也就擠不出別的東西了。
李顏詢問了幾個問題,涉及具體技術操作的她確實不知道。
鄧宇迪記錄得很仔細,但李顏興致缺缺,宅急送的成功其實依托於肯上校的品牌實力,按區域開的足夠多的門店確保了輻射範圍,高額的配送費養得起一直配送隊伍——以李顏所在餐廳為例,配送員平時也參與日常工作,隻是有配送任務時以配送優先。
而且令李顏驚訝的是,經理說這邊的配送員並不使用導航,因為都是各自負責一個片區的,早就走習慣了,實在沒找到一個電話給客戶就搞定。
這其實是現有“樓下小炒送餐到我家”體係的品牌化專業化擴容,跟外賣平台完全是兩碼事。
不過他至少知道對如何篩選屆時黎凱團隊的實驗數據有了一些眉目。
而且也反過來說明,李顏的思路在目前確實還算比較早。
那就行,概念產品這東西,要的就是一個顛覆性。
要快,哪怕最終成果可以慢點,但是階段性成果必須搶先。
李顏問經理的問題問完了,經理的問題接踵而至。
“小弟弟,哪裏人呀?”
李顏果斷謝過並告辭。
“說實話,李顏,你後邊說的東西,其實我不太懂。”鄧宇迪咬著嘴唇,“我對你說的算法比較感興趣,看看找個機會咱們一塊見見黎凱師兄?”
“喲,你認識他?”
“黎凱師兄計算機雙學位啊。”
“也是你爸的學生?”
“對,我爸是計算機專業基礎課程的老師,可以說所有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都是我爸的學生。”
(本章完)
他好歹有個電腦不知道在看什麽,李顏就隻能安心享受美食了。
結果鄧宇迪吃得比李顏還快還多,炸雞都是他主動拆的。
尼瑪,合著說吃不完是指你一個人吃不完所有是吧?
直到鄧同學把手裏的雞腿都嗦幹淨了,又施施然去廁所洗了手,他又馬上切換成討論模式。
討論點主要集中在羅伯特身上,鄧宇迪認為真想搞出來一套能用的係統,隻能從開源的羅伯特入手。
與陳凡很不一樣的是,鄧宇迪竟然是個浪漫主義派,他從頭到尾都表現出一副“我們真的可以”的樣子。
李顏聽得不得不給他降個溫,“宇迪,這個……我們目前這階段吧,主要還是‘嚐試’,咱們總不可能真的就幾個人搞出來人家幾十個高級工程師的東西。”
“x係統還是一個人整出來的呢。”
“那不也是後來開源被一大堆人優化才能正常使用的嘛。”
“嗯……沒事,到底幹成什麽樣另說,心裏不能覺得自己不行。”
李顏大驚,他媽的他居然也有被教育“自信”的一天?
“倒也不是說不自信……不過你說得對,不管咋說前人也開了路,改天找個時間我帶你去創族看看,咱們實地學習一下。”
“就是這個,我也認識一個創族工作的大哥,是我爸以前的學生,到時候可以讓他帶帶咱們。”
“你爸?”
“他在臨大教計算機的。”
草……
王航老爸王培華,陳凡老爸光電研究所所長,現在你鄧宇迪的老爸又是個大學老師?
同學爸爸這個圈子的人脈很了不得啊。
“行,”李顏想著方墅可能不一定有時間細細講解,讓一個員工帶著也不錯,“他是什麽部門工作的?”
“科技產品部。”
“巧了,給咱們開研究室的就是方墅。”
鄧宇迪突然感受到了一種降維打擊。
“以前有聽說你的名字,知道新北出了個了不起的學生,哇靠,沒想到這麽牛。”
李顏表麵:“謬讚了。”
李顏內心:誇早了,認識個方墅算啥。
“你會想要組建團隊嗎李顏?”
“我這不就是在組?”
“不是說咱們這樣的,而是真的能把東西做出來的。”鄧宇迪興奮起來,下巴會有點往外突,簡直就跟某著名曆史人物畫像似的。
“計劃是有,但現在沒錢沒資源沒成績,隻能算是前期準備。”李顏認真道,“很多事情都不是‘親力親為’就能搞定的,說實在的,就算我們特別牛逼,整出來一個能用的係統,其實也幹不成什麽事。”
“我知道我知道,就是咱們上回聊的造手機,你準備直接搞出軟件生態,從軟件生態需求的角度優化係統,從推出的那一刻就是‘改變生活’的完整版。不過……這個需要很多很多想法,跟我聊聊吧,伱上回說的要做外賣的事情,我也很感興趣。”
李顏一愣,“不是,誰說我要做外賣了?”
“你不是都找臨大那個餓了吧團隊了解東西去了嗎?不是要做外賣?”
“了解一下就是做外賣,我參加個文藝匯演就是要當明星啦?”李顏笑道,“而且外賣很難做的,隻做特定區域的小範圍平台,那跟他們現在的餓了吧沒有任何區別,沒啥意義。真想把這個平台推廣出去,那是直接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事情,他們憑什麽要用,是個極其難以解決的問題。”
“啊……”這方麵鄧宇迪直接蒙圈。
李顏喝了口可樂,“我其實是要一個算法。”
“哦!”這方麵鄧宇迪來勁了。
“如果要做一個大的外賣平台,並且組建自己的配送隊伍,那如何派單並且靈活根據外賣單子進行路線規劃,就需要一個牛逼算法的支撐。”
“多牛逼?”
“……你還挺幽默的宇迪。”李顏尬笑一聲,“真要搞一個外賣,就算不考慮大家為什麽要用這個起步問題,其他要考慮的問題還多得很,那都不是幾個人坐在一塊拍腦袋就能解決的問題。”
“所以你想先搞一個算法模擬?”
“對,數據就取自餓了吧團隊。”李顏點頭。
“那你不還是要做外賣?”
終於問到這句話了。
看到李顏翹起的嘴角,鄧宇迪暗道不好,他隱約覺得自己要被裝了。
“基於可預見的人手一個智能手機的未來,這個算法真搞出來了,絕對不隻是外賣這麽簡單。能送外賣,就能送其他東西,隻要把供應端做好了,買便藥、買菜、短途快遞,啥都可以送。而且既然有了派單接單與地圖路線規劃導航這些能力,就不隻是能拿來買東西,還可以打車。”
“啊……”又是鄧宇迪比較蒙圈的內容,“這得是多少工作量?”
“宇迪,你比我還自信。”李顏大笑,“我都不敢想真的做出來,我的想法,是搞概念。搞出來一個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成品,但不用到能直接用的程度。”
“我確實很自信。”
“……”跟鄧宇迪溝通需要一種特殊的節奏,目前李顏還沒找到。
“有了概念成品,你是說一個手機嗎?”
“都行,哪怕是一個演示。”李顏聳肩,“隻要能把我成套的想法展示出來,讓各路大佬們看到可行性,願意用他們的資源加入進來,就成了。”
“哪來的各路大佬?”
“開發者大會、科創大會、‘我同學爸爸’朋友圈。”
“你好,我收拾一下桌子,謝謝。”一位年輕男店員端著托盤過來,不太熟練地清走了桌上的食物殘餘。
“誒帥哥,”李顏叫住了他,“想問下,你們宅急送是怎麽個運作模式?”
剛來打工不久的年輕人有過一整周的培訓,重點之一就是應對客人“奇怪的問題與要求”,經理用過來人的經驗給他科普了各式詭異問題,包括但不限於“不吃飯用你們廁所行嗎”、“能不能給我一瓶番茄醬”、“漢堡不要麵包多片肉可以嗎”、“帥哥/美女要個聯係方式行不”、“十天沒吃飯了給我一個漢堡吧”等等。
但他真沒想到會有問宅急送運作模式的,超綱了朋友。
“我幫你找下我們經理。”說著這位年輕人就壓低帽簷走進了後廚。
我靠,直接把李某人當找茬的了嗎?
經理是個活力四射的三十歲女性,比少女成熟,比熟女活潑,一眼三十。
“你好,請問有什麽需要?”
“您好,不知道方不方便跟我們聊一下宅急送的運作模式?”
經理看著眼前兩個小弟弟,桌上還擺著電腦跟幾份文件,她認得校服是新北最好的初中跟高中的,想了想拉過椅子坐下:
“你們是要做課題嗎?”
“不是的,我們隻是吃飯的時候聊到宅急送,很好奇是怎麽做的,就……問了問。”
“不愧是好學校的學霸,”經理咯咯笑了聲,“小弟弟,你才初中吧?”
“對。”
經理放下了戒心,兩個小孩而已,宅急送也不是什麽秘密,說個運作模式算不得什麽。
“我們正常是電話訂餐,主要依靠……”
經理對宅急送其實也就是知道個表皮,說明了訂餐係統跟呼叫中心根據點餐地址所在區域配對最近門店,分撥訂單後由專門的一條隊伍負責配送,也就擠不出別的東西了。
李顏詢問了幾個問題,涉及具體技術操作的她確實不知道。
鄧宇迪記錄得很仔細,但李顏興致缺缺,宅急送的成功其實依托於肯上校的品牌實力,按區域開的足夠多的門店確保了輻射範圍,高額的配送費養得起一直配送隊伍——以李顏所在餐廳為例,配送員平時也參與日常工作,隻是有配送任務時以配送優先。
而且令李顏驚訝的是,經理說這邊的配送員並不使用導航,因為都是各自負責一個片區的,早就走習慣了,實在沒找到一個電話給客戶就搞定。
這其實是現有“樓下小炒送餐到我家”體係的品牌化專業化擴容,跟外賣平台完全是兩碼事。
不過他至少知道對如何篩選屆時黎凱團隊的實驗數據有了一些眉目。
而且也反過來說明,李顏的思路在目前確實還算比較早。
那就行,概念產品這東西,要的就是一個顛覆性。
要快,哪怕最終成果可以慢點,但是階段性成果必須搶先。
李顏問經理的問題問完了,經理的問題接踵而至。
“小弟弟,哪裏人呀?”
李顏果斷謝過並告辭。
“說實話,李顏,你後邊說的東西,其實我不太懂。”鄧宇迪咬著嘴唇,“我對你說的算法比較感興趣,看看找個機會咱們一塊見見黎凱師兄?”
“喲,你認識他?”
“黎凱師兄計算機雙學位啊。”
“也是你爸的學生?”
“對,我爸是計算機專業基礎課程的老師,可以說所有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都是我爸的學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