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江海在日常生活裏見到老外的次數,並不算多,他的英文也並不算好,也正是基於對外國人了解得比較少,江海一直都在想一件事,這些老外在哭起來的時候.


    到底會是:


    “嗚嗚嗚嗚嗚”


    又或者是:


    “cry,cry,cry,cry(哭泣)”


    這個想法一直縈繞在江海腦子裏,一直都沒能得到解答,也正是抱著這個年頭,他想知道老外哭起來到底會是個什麽模樣。


    今天,他終於知道了答案。


    昏暗的戲劇廳內。


    五百人的話劇現場座無虛席。


    現場,彌漫著一種悲傷且失落的氛圍,這種壓抑的氣氛縈繞在所有人心間,壓的大家根本都喘不過氣。


    舞台上。


    哭泣聲,暴雨聲,哽咽聲,落淚聲,這所有的聲音摻雜在一起,聲聲大作


    在祝英台和梁山伯失去聯係之後,祝英台被父親許配給了馬太守之子馬文才,縱然祝英台有萬般不願,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論她如何抗爭,如何不情願。


    最終,也隻能遠嫁他鄉.


    得知消息的梁山伯思念成疾,由於過渡思念愛人,最終,病死在了床榻,鬱鬱而終。


    出嫁之日,送親隊路徑南山,在路過梁山伯墓碑之時,祝英台泣不成聲,上前祭拜,看著梁山伯的墓碑,祝英台憶起往昔,回想起兩人曾經共同立下的誓言:“你我今生無緣,隻願來世再見”


    淚水沾濕了嫁衣,悲痛欲絕的祝英台一頭撞倒在墓碑前:


    “山伯,英台來也”


    霎時間,雷聲大作,鋪天蓋地的風聲、雨聲,哭泣聲響徹於整個舞台


    當看到祝英台柔弱的身軀,一頭撞死在墓碑前。


    那種對待愛情的忠貞不渝。


    那對雖千萬人反對,吾亦往矣的悲慨氣節。


    頓時,打動了不少的外國友人。


    台下有不少觀影的外國友人,當即一邊用紙巾擦拭著臉頰,一邊輕聲哽咽:


    “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正當外國友人們控製不住的流下眼淚,沉浸在悲壯的氣息之中無法自拔之時。


    江海坐在後排,卻是控製不住的發出了截然不同的笑聲:


    “桀桀,桀桀桀桀桀桀”


    等等,怎麽感覺莫名笑的有點兒像反派?


    坐在江海身邊的陳涵影,克製住內心壓抑的情緒,她抬起頭來看向身邊的江海:


    “你在笑什麽?”


    如此悲壯的一個愛情故事。


    這般令人敬佩的以身殉情。


    大家都在因為劇情哭的淚如雨下,掩麵流涕,而作為原作者的江海,他竟然在.


    桀桀桀桀?!?


    這令得陳涵影有些接受不了。


    “沒什麽。”意識到情況有些不對勁的江海,趕忙收斂起自己的笑容,朝著身邊的陳涵影解釋,“你別誤會,我不是在笑梁祝至死不渝的愛情,我隻是突然”


    “想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舞台效果,頂級。


    演員表演,頂級。


    劇本改編的流暢性,頂級。


    如此嘔心瀝血堪稱完美的表演效果,能得到底下觀眾的這般反應,不足為奇。


    當祝英台撞死在梁山伯墳墓前,意味著兩人這一世的情緣終止,梁山伯墓碑的大門仿佛像是受到了什麽召喚一般,突然打開,伴隨著一陣白光閃過,兩隻五彩斑斕的蝴蝶,在舞台上跳躍,舞蹈.


    祝英台實現了她曾經許下的諾言,來生再見。


    梁山伯也終於如願以償的祝英台在一起,隻不過.


    是以另一種形式。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縱然身死,不過梁祝二人的愛情還是以另外一種形式在存在,這一次的他們不僅沒有了世人的束縛,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愛情,甚至於他們還得到了比愛情更為重要的自由,兩人雙宿雙飛於世間.


    舞台開始在這時,慢慢由暗變亮。


    變亮一點。


    再一點。


    又一點。


    待到兩隻蝴蝶雙宿雙飛的身影消失,全場燈光亮起,舞台正中央亮起一個【結束(over)】。


    霎時間,全場掌聲如雷鳴般響起,經久不衰。


    “嘩啦啦啦啦——”


    看到這裏。


    已經有不少來自於北美的留學生,一邊擦拭著眼淚,一邊默默落淚感歎:


    “that’scrazy(太瘋狂了)”


    怪不得要把它稱之為悲劇戲劇!


    怪不得要叫東方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這整場戲劇給觀眾帶來的表演,真的是太好哭了.


    著名戲劇大師莎士比亞有四部聞名於世界的悲情戲劇,分別是:《麥克白》《奧賽羅》《李爾王》以及《哈姆雷特》,這四部戲劇被文學屆稱之為四大悲劇。


    而《羅密歐與朱麗葉》因為其諾大的名氣,常常被誤認為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但其實不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羅密歐與朱麗葉》應該被劃分到悲喜劇一欄,所謂悲喜劇,也就是人們常說樂觀主義性質的悲劇。


    縱然《羅密歐與朱麗葉》被劃入悲劇之流,但熟知戲劇文學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莎士比亞是想通過讚頌羅密歐與朱麗葉兩人之間的愛情,來解放16世紀根植於普通民眾腦海之間的腐朽觀念,解放人性。


    羅朱之間的愛情所講述的並非是【現實主義】,而是實打實的【浪漫主義】,這一點可以具體體現在兩人的初次相識——


    得益於朱麗葉的美貌,羅密歐在參加家族聚會之際,隻一眼便陷入了愛情的際遇,隻見過一次麵就結婚,短短五天內就完成了初遇、結婚、初夜、逃亡和殉情這一係列變故


    五天時間,從初遇到相愛相識相知到最後的殉情?


    這現實嗎?


    這根本就不現實!


    這充滿了瑪麗蘇和羅曼蒂克般的相遇,給到觀眾的第一反應是浪漫,第二才是一種來自於人物張力的吸引,哪怕是故事的篇末羅密歐與朱麗葉雙雙殉情,觀眾所感受到的情緒也並非有多悲傷,而是在感歎——


    愛情終於戰勝了封建主義!


    觀眾,在為羅密歐與朱麗葉在封建時代下反抗資本聯姻勝利而感到慶幸!


    反觀《梁山伯與祝英台》,它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相比有著本質的區別——


    這根本就不是什麽所謂的【悲喜劇】!


    這純純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


    羅密歐與朱麗葉再怎麽淒慘,再怎麽殉情,至少他們兩人曾經有在一起。


    可這梁山伯與祝英台,初識之際互認兄弟,兩人暗生情愫想要衝破世俗的障礙走一起之際,卻已經天人永隔.


    當戲劇落下帷幕的刹那。


    現場,有不少沉浸於其中無法自拔的觀眾,頓時就開始落淚感歎:


    “這,絕對是我本年度看過最令人感動的一部話劇.”


    戴維斯是劍橋商學院的一名教授,這一次從劍橋前往中國,是特意前往清華進行交流學習。


    戲劇這種表演形式,起源於古希臘,中世紀在歐洲廣為流傳,最後在文藝複興時期,也就是14世紀到16世紀的歐洲發揚光大,這其中,就以英國戲劇作家為代表,出現了一批優秀的戲劇作家,這其中,就包括廣為流傳的職業劇作家——


    黎裏、格林、皮爾、馬洛,以及久負盛名被譽為英國戲劇之父的莎士比亞


    可以說,但凡是對英國文學曆史了解深一些的讀書人,都對【戲劇】這一種類的文學,了解頗深。


    這還是他頭一次見識到,這種來自於神秘東方國度的異域戲劇.


    內心的思緒久久不能停歇。


    當表演落下帷幕,戴維斯雙手顫抖著在校友群裏編輯了一段訊息:


    “《梁山伯與祝英台》,這絕對是一部堪比甚至於超越《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劇愛情”


    當這則消息發送出去的刹那,立刻,就迎來了不少師生的圍觀乃至於討論。


    “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好像是那位中國作家的作品?寫《太陽照常升起》那位作家?我好像有點兒印象非職業劇作家也能寫出優秀戲劇?我,好像有點兒不敢相信”


    “堪比《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是不是有點兒太過了《羅密歐與朱麗葉》可是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品!莎士比亞是誰?那可是被後人譽為‘人類文學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一位外國作家寫的戲劇竟然能堪比莎士比亞?這吹得,多少有點兒離譜了.”


    “我來擔保!!!戴維斯教授沒有說謊!!!《梁祝》真的超精彩,祝英台死在梁山伯墳墓前的時候,我哭了好幾天,我前天才從中國回來,看過這部中國戲劇.”


    “真有這麽誇張?我是倫敦戲劇學院的學生,真能有在戲劇張力上超過《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歌劇?對於這一點,我深表懷疑.”


    不同於西方戲劇的平鋪直敘,中式戲劇會在敘述間穿插一點奇特的唱腔,就比如黃梅戲,閩南戲的口味,給到人一種既在聽歌劇,也是在觀賞話劇的感覺。


    正當戴維斯想要就《梁山伯與祝英台》發表一點自己的看法,想要為這部優秀的戲劇寫下一篇影評之時。


    一直坐在他身邊,同他一起觀賞戲劇的年輕人,看到他顫抖著的雙手。


    朝著他輕聲講道:


    “其實《梁山伯與祝英台》隻是中國傳統戲曲的一個分支,類似於描述這種悲劇愛情的戲劇還有很多,就比如說《白蛇傳》《天仙配》《竇娥冤》《牛郎織女》.”


    戴維斯是西式戲劇的專家,對於戲劇領域了解頗深。


    眼見身邊的這位年輕人,好像對中式戲劇頗為了解,頗有一番自己的見解。


    他嚐試著用自學的生硬中文,與其溝通交流:


    “那依你所見,你覺得中式戲劇和西式戲劇最大的區別是在哪裏?”


    麵前這位年輕人想了一下,看他的樣子像是在思索。


    片刻後,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東方戲劇側重‘寫意’,西方戲劇側重‘寫實’,就譬如說梁祝的結尾,愛人幻化成蝴蝶翩翩飛舞,它既沒有點名梁祝二人最後的結局,也沒有說這兩隻蝴蝶,它就是梁祝本人,剩下的東西全靠觀眾的遐想.”


    “而反觀羅朱的愛情,在故事最後,羅密歐誤以為朱麗葉死去,他心灰意冷,決定與她共死。在朱麗葉醒來之前,羅密歐已經喝下了毒藥,倒地身亡。朱麗葉蘇醒後發現羅密歐已經死去,深感絕望,決定用自己的匕首結束生命。最終,兩位年輕的戀人在死亡中擁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就是所謂的寫實,是觀眾們實打實能看到的結局”


    一個,側重寫實。


    一個,側重寫意?


    看得出,眼前這位年輕人對於中西方戲劇了解頗深。並且他說的話非常之有道理。


    饒是戴維斯是西方戲劇領域的專家,但在聽聞他這番話後,也不禁陷入了思考之中。


    “有理。”


    “言之有理.”


    正當他還在思索麵前這年輕人話語的正確性之時。


    突然,麵前這年輕人話鋒一轉:


    “不過,我認為寫實和寫意並非中西戲劇最大的區別,中西方戲劇最大的區別應該在於”


    “在於什麽?”


    “中式戲劇,是中國人用漢語寫的戲劇,西式戲劇,是西方人用英語寫的戲劇,一個,用的是中文,另一個,用的是英語.”


    說完這話後,也不管戴維斯作何想法,年輕人果斷起身朝向戲劇廳的出口走去。


    你說的很有道理,但可能多少.


    就有點兒無厘頭了?


    見年輕人離開,戴維斯趕忙衝著年輕人的背影喊了一句:


    “朋友,還沒請教你的名字”


    年輕人頭也不回的朝著他揮了揮手:


    “江海。”


    當聽聞這個名字的刹那,戴維斯直接一怔,頓時就陷入了思索當中。


    半晌後,像是想到了什麽一般。


    他頓時驚訝:


    “江海?”


    “好像《梁祝》的作者,他就叫江海.”


    也就是在這時,舞台上的主演齊聚中央,朝著江海離開的背影深深鞠躬:


    “感謝江海老師為我們排演的表演現場”


    也正是聽聞現場主演的確認,戴維斯這才一臉震驚的在校友群裏編輯了一條訊息:


    “我剛剛,好像碰到了江海”


    江海火了。


    連同著江海一起進入到西方媒體視線的,還有澄海戲劇學院。


    澄海戲劇學院以包括《白蛇傳》《竇娥冤》《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內等多部帶有中華傳統文化的古風戲劇,驚豔到了外國觀眾,讓國外熱愛戲劇文學的觀眾知曉:


    “原來戲劇裏麵還能摻雜歌劇?”


    “原來戲劇還能這麽演?”


    而江海之所以進入到西方媒體視線的原因,一方麵是由於他號稱是【中國古典戲劇文學的發揚者】,另一方麵,就源自於江海那奇異的笑聲:


    “桀桀桀桀桀桀桀”


    江海做夢也沒想到,有一天他進入到國外讀者的視線,竟然是以如此之抽象的形式?


    也不知道是誰錄了江海觀看《梁祝》的現場視頻,發送到了網絡上。


    這頓時令江海的行為引起了熱議:


    “這笑聲到底是怎麽笑出來的?這真的是人類能笑得出來的聲音嗎?”


    “你們的關注點都是在他的笑聲?就我一個人覺得奇怪?那麽悲傷的話劇,他一個人怎麽笑得出來”


    “你看看他旁邊的觀眾哭的多大聲,你再看看這江海,笑的有多開心.”


    “朋友們,直覺告訴我,這個人,是個變態.”


    所以我現在已經到了一種笑一笑都會被人站起來猛烈抨擊的程度了嗎?


    看著這些外國讀者的評論,江海直接就是一個黑人問號臉。


    課堂上。


    江海放下了手裏的平板。


    他覺得自己也是有些冤枉:


    “笑怎麽了?笑一下又不犯法.”


    得益於【中國戲劇】在外國的廣為流傳,澄海戲劇學院在國外的知名度,又上升了一個檔次。


    一方麵,是因為澄海戲劇學院的戲劇,屬實是太過經典。


    另一方麵,也著實是因為澄海戲劇學院,出現了江海這麽一號人物。


    你要是在法國隨機拉著一個路人提問:


    “你知道複旦嗎?”


    那路人隻會疑惑的搖搖頭:


    “不知道,這是哪兒.”


    但你要是換一種提問的方式:


    “你知道澄海戲劇學院嗎?”


    那這老外大概率會想一下,沉思半晌後,然後恍然大悟的從嘴裏說出一個回答:


    “澄海戲劇學院?那好像是江海的學校對吧.”


    外人是怎麽想的,和江海沒太大的關係。


    江海是想著,如果到時候出使法國,和老外交流的時候如果連個英語單詞兒說不出來,那豈不是很尷尬?


    再者說了,如果從外國留學一趟回來,連國內的英語四級都過不了


    這豈不是很丟人?


    也正是基於想要提升一下自己的想法,江海掏出英語四級閱讀冊,想要趁著空閑的這兩天,惡補一下自己的英文詞匯量。


    也就是他雄心壯誌翻開單詞本,想要拿捏一下英文四級單詞之際。


    映入眼簾的第一個英語單詞差點兒令得他沒繃住:


    “abandon(放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治愈係文豪?不,是致鬱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榴蓮來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榴蓮來了並收藏治愈係文豪?不,是致鬱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