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無聲息之間,國內就迎來了春節臨近的節日。


    春節,是我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距今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曆史。


    北方吃餃砸。


    南方吃年夜飯。


    這幾乎已經成為了全國各地的共識。


    在這個闔家歡樂的日子裏,麵對久違的假期,有相當一部分國人會選擇和自己的家人一起,走進電影院,享受一下這久違的假期,享受一下和家人在一起溫存的日子。


    一般來說,能在春節檔上映的電影——


    要麽,是喜劇賀歲片,諸如於唐探係列影片。


    要麽,就是以搞笑為主的輕鬆向電影,諸如於《西虹市首富》《夏洛特煩惱》。


    來都來了,大過年的,都是朋友,秉持著這幾個想要開心過年的心理


    絕大多數觀眾走入影院,想要追求的都是一個放鬆,休閑。


    按往年過節的經驗來講,的確是這樣。


    但今年明顯不一樣。


    今年,影院賀歲檔竟然上映了一部名為《我不是藥神》的電影?


    沒有任何的宣發。


    也沒有任何的推廣。


    《我不是藥神》就這樣毫無防備之間,搬進了大熒幕,走入了院線。


    如果是尋常電影,在沒有任何宣傳推流的情況下,就這樣冷不丁的搬進電影院線。


    那這部電影的最終票房,大概率很難起來。


    但《我不是藥神》不一樣,因為這部電影的編劇是江海,甚至於江海還參與了電影的製作——


    他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半個導演?


    這頓時,就引起了不少觀眾的好奇:


    “江海拍的電影?”


    “那我得去好好瞅一瞅.”


    熟悉江海的觀眾都知曉,這到底是一位什麽人物——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


    曹禺戲劇文學獎獲得者。


    龔古爾文學獎獲得者。


    法蘭西藝術文化騎士勳章獲得者。


    中國悲劇動畫的締造者,最讓學齡前孩子印象深刻的編劇兼作家


    縱然,江海身上的名頭極多,榮譽極廣。


    可是作家圈,相較於文娛圈而言,體量還是太小。


    我要問你北影有哪些編劇和作家?


    你可能一個也答不上來。


    但我要問你北影出過哪些明星?


    可能就有人會掰著手指頭一個一個細數:


    “楊冪、景甜、周冬雨、關曉彤、京圈格格.”


    那麽,對於絕大多數不關心作家圈和編劇圈,甚至於連文娛圈都不怎麽關注的普通人來講,他們是怎麽會知道【江海】這位作家的名字呢?


    原因很簡單,隻因為前天在中法建交五十五周年紀念日上,江海當著央視鏡頭的麵,和一派來自於法國的名流作家,當眾立下賭約——


    “這次命題創作,我要是輸了,我給你們在場的每一位作家挨個鞠躬道歉。”


    “但我要是贏了,你們這群流氓頭子就得給我歸還文物”


    先不去談論江海到底能不能贏,單就是江海這一番勇於和名流權貴抗爭的態度——


    就成功出圈。


    就吸引了不少國內的路人粉:


    “你甭管能不能贏,至少這江海的態度我是很喜歡的。”


    “勇於抗爭!”


    “現在這些所謂的作家,就很缺乏這種精神呐”


    文學,本就應該鋒利如刀。


    也不知道到底是出於何種原因,現在國內的這些作家,都十分之懂得審時度勢,都非常之擅長三緘其口。


    你要向某位作家提問:


    “您如何看待某件敏感話題?”


    那這位作家的答案,一定是左顧右盼,殫精竭慮的思考過後向你回答:


    “首先,我能認識到這件事情非常之嚴重,其次,我對於受害者的遭遇非常之能共情,再然後”


    一說遭遇,都能理解。


    一問怎麽辦,瞬間就閉口。


    生怕說出來什麽不該說的東西,慘遭波及。


    可江海不一樣。


    大家都知道法蘭西是強盜,大家都知道十九世紀初期,法蘭西燒毀了號稱古中華五千年工藝結晶的皇家園林圓明園,並且從這座號稱【萬園之園】的皇家園林裏,搶走了無數價值連城,無法用價值估量的稀世珍寶.


    可即便如此,為了大局著想,有相當一部分作家在前往法國愛麗舍宮參觀,看到這些流落於海外的稀釋珍寶,非但不憤怒,甚至還非常之紳士儒雅的同法國皇室以及作家打招呼:


    “好好好,伱們好,你們都好.”


    可江海不一樣。


    江海和這一群號稱是【講禮貌】【懂禮儀】的作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中國作家,還在和來自於法國的紳士學習餐桌禮儀:


    “左手刀,右手叉,餐巾戴在胸前.”


    江海直接跳起來掀桌子:


    “學習?”


    “學個屁!”


    正如江海所說——


    “我是小人,但我不裝。”


    “你們這群靠著搶劫發家致富的流氓頭子,搶完了別人家東西,然後再反過來叫人要講禮儀,懂禮貌,這不是又當又立是什麽?雙標都標到老子頭上了.”


    “學習,我學你娘的屁”


    你的大局裏從來就沒有我,還要我為你們的大局考慮?


    也正是基於這一點。


    江海是覺得自己沒有效仿【烏鴉哥叼煙掀桌.jpg】把餐桌上的意麵給扔到這一群偽君子頭上,就已經有夠仁慈了.


    也正是由於江海這一番和尋常作家截然不同的待人處事方式。


    令得他成功出圈。


    當得知江海導演的《我不是藥神》在春節檔上映之後。


    即便是沒有任何前期宣發,也有不少的觀眾影迷特意前往影院觀影:


    “支持!”


    “這麽有良知作家的作品,必須得支持.”


    滬市,萬達電影城。


    熱鬧非凡,絡繹不絕的影院商場裏,售票人員發現了一件非常之奇怪的事。


    照道理說,大過年的,在如此新春佳節.


    大家都應該是喜氣洋洋,臉上洋溢著燦爛且樸實無華的笑容才對。


    可這觀影的影迷觀眾,主打的就是一個.


    笑著進去,哭著出來?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隨機拉到一位模樣痛苦,痛哭流涕的青年觀眾,這位觀眾看起來十八九歲,好像還是個學生的樣子?


    負責市場調研的記者,一輛疑惑地看向這位觀眾:


    “同學,這大過年的.”


    “你到底在哭些什麽?”


    被采訪的觀眾先是抽泣了幾下,像是在平複自己的情緒。


    良久後。


    他才麵向鏡頭,哽咽出聲:


    “所有人,立刻去給我看《藥神》,不能就我一個人遭罪嗚嗚嗚嗚嗚.”


    現實主義流派集大成作家的名頭果真名不虛傳。


    本來,觀影的觀眾以為在春節檔,上映的會是些輕鬆向的影片,再加上“藥神”這個名字本身就有些無厘頭,有相當一部分觀眾都誤以為這其實是部喜劇電影。


    誰曾想,當看過《藥神》之後,有相當一部分觀眾——


    差點兒沒哭的當場去世


    電影之中的名場麵,實在是太多了,多到幾乎都數不過來:


    “這世界上隻有一種病,窮病,這種病你沒法治,你也治不過來”“四萬塊一瓶,我病了三年,吃了三年,房子賣了,家人也拖垮了,誰家還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命就是錢,他們根本吃不起正版藥,他們就等著我把藥帶回去救他們的命.”


    “願你生而平凡,卻不忘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整部電影,現實到令人震驚——


    現實得讓人根本都不敢相信!


    在如今醫保都已經普及的現在,竟然還生活著這樣一群在底層為了活著苦苦掙紮的病人?


    命,就是錢。


    錢,就是命。


    那些在劇中出現而又消失的角色,不管是聲音顫抖著乞求警察不要再追查假藥的老太太,還是性格剛烈,但為人仗義,在最後一刻為了主角獻出自己生命的黃毛,又或者由於吃不上‘假藥’,最後瘦骨嶙峋病死在家裏的病人王傳君


    這些角色,給到觀眾的視覺衝擊——


    簡直就太大了!


    以至於好多人在走出影院之後,內心的那股悲痛,根本都無法忘卻。


    絕大部分觀眾一邊在感歎著:“這麽現實的電影它竟然能過審?”,一邊又發自內心的開始讚歎:


    “不愧是江海!”


    “不愧是悲劇的神!”


    “江海出品,必屬精品!原以為這句話是在開玩笑,誰曾想這句話竟然會有這麽貼切.”


    你要說《藥神》的票房好不好?


    從短期來看,《藥神》的票房算不上好,這部電影定檔院線上映的首日票房僅僅隻有三千五百萬,這在人流火爆的春節檔電影之中,成績屬於是中等偏下的程度。


    但是,這部電影的恐怖之處就在於——


    它根本就沒有差評!


    口碑,極好!


    其他春節檔上映的影片,上映之時,不論營銷的如何之好,總是會出現幾個類似於:“日尼瑪,退錢!”這之類的口號。


    但唯獨,隻有《我不是藥神》這部影片——


    它完全就沒有差評!


    縱觀春節檔影片十餘載,連工作人員都是第一次見到,竟然能有在春節檔出現完全就沒有差評的賀歲檔電影?


    這令得不少的影院工作人員都震驚:


    “這電影,究竟講了些什麽?”


    “這電影竟然會有這麽神奇???”


    對於上影廠而言,其實它們對於票房這種東西,並沒有多看重,它們隻是想拍出一部在質量上看得過去的好電影,僅此而已。


    也正基於此,在《我不是藥神》官宣定檔上映的時候,上影廠幾乎都沒有對這部電影進行什麽前期的宣發,宣傳。


    “事實上,首日三千五百萬的票房,已經是我們這些年達到過的最好成績了。”上影廠的朱廠長,正在辦公室裏對高層做著述職匯報,“現在隻不過是電影上映的第一天,就已經有超過三千萬的統計票房,這個成績——”


    “我們,已經很滿意了”


    其他的製作方,對於電影票房的態度,都是一個多多益善的態度。


    錢,越多越好。


    票房,自然也是越多越好。


    可唯獨製作《我不是藥神》的上影廠,它們的態度,竟然是如此之佛係?


    “春節檔上映這種悲劇現實題材的電影,竟然都能有三千五百萬的首日票房?”


    “這成績還不好?”


    “這成績還要什麽自行車啊?”


    上影廠的態度,可謂是非常之看得開。


    可上影廠的佛係,令得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非常之痛心:


    “你們要這麽擺爛?”


    “我他媽絕不允許!!!”


    或許,是發自內心覺得這部電影拍的好,是實打實路轉粉的忠實影迷。


    也或許,單純是出於【我吃過苦,所以我得把你們的傘一起撕碎,不能就我一個人哭】這種奇特的心理。


    也不知道是從什麽時候開始。


    電影市場上,開始出現了一種莫名其妙的宣傳口徑:


    “年度大爽片!沒有看過《藥神》的有福了!最強年度賀歲片,我看電影的時候爽到我根本停不下來”


    “最強逆襲爽片!快來看主人公程勇如何一步步從底層開始崛起,屌絲逆襲,成為家喻戶曉的藥神”


    “爽到哭泣!爽到炸裂!求一雙沒有看過《藥神》的眼睛”


    “小人物發家使!來看一位廢柴主人公,如何一步一步做大做強,從一位一無所有的屌絲,坐擁萬貫家財.想知道怎麽樣才能讓兄弟死心塌地的為你賣命嗎?想知道怎麽樣才會有美女主動來找你投懷送抱嗎?”


    “鎖定《藥神》,教你發家致富的秘籍.”


    對於《藥神》而言,春節檔,最大的競爭對手無非是同一批次的喜劇賀歲檔電影。


    大過年的,大家出來看電影,無非就是圖個輕鬆,圖個愜意


    誰會在大過年的沒事找事兒,去看一部讓自己心堵得慌的悲劇向電影?


    也正是研究透了這種心理。


    頓時就開始有看過電影的影迷開始出起了主意:


    “如果說,大家不想看悲劇的話”


    “那把《藥神》身上的【悲劇】標簽給它剔除掉不就完事了嗎?”


    把狗,騙進來殺!


    隻要你買票!


    隻要你走進電影院!


    票都買了,就算是想反悔,那也不會給到你後悔的餘地


    也正是基於這般近乎於變態的宣傳,有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走入影院觀看起《藥神》這部爽文逆襲的影片。


    秉持著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


    “來都來了,我倒要看看這到底是怎麽個事兒.”


    有相當一部分觀眾,直接就是——


    樂嗬嗬的走進影院。


    痛哭流涕地走出去。


    一邊走,還一邊控製不住的哭訴:


    “哪條狗告訴我這部電影很爽的?”


    “你們他嗎管這叫爽劇???”


    也正是基於這種情況——


    想看輕鬆向電影的觀眾,會被《藥神》身上的喜劇標簽給吸引。


    熟知江海名字,或者說想看悲劇的影迷,直接就會奔著《藥神》這部電影過去.


    在兩派觀眾的共同加持之下。


    春節賀歲檔,電影《我不是藥神》的票房成績,正在以一個極其恐怖的趨勢,瘋狂揚起.


    法國,凡爾賽宮。


    哪裏知道現在到底是個什麽情況?


    金碧輝煌的私人寢宅裏。


    江海聚精會神的坐在電腦前,他左手邊放著一杯黑咖,右手叼著根香煙,皺著眉頭看向電腦屏幕:


    “這裏,寫完了。”


    “這裏,也寫完了。”


    “故事整體框架大致結束,但我總是感覺的結尾,好像還是差了點兒東西”


    這兩天,江海與世隔絕,他沉醉於自己的世界當中,不斷將腦海裏那個與風浪搏擊的老人形象,繪聲繪色的描繪於紙上,映射進電腦裏。


    為了捋清自己的思路,江海還特意用上了手稿,兩天半的時間,他用掉了整整兩本手繪草稿,先是在手稿上確立的人物形象,立意主題,然後再根據手稿上的筆記——


    將內容延伸,創作於電腦硬盤之中。


    這幾日,江海寫廢了兩個手稿筆記本,除了吃飯上廁所,他幾乎將所有的時間都耗費在了寫作這件事情上,為了完成《老人與海》的最後收尾——


    他可謂是拚盡全力!


    “第八十五天,風燭殘年的老漁夫釣到一條身長十八尺,體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大魚拖著船往海裏走,老人依然死拉著不放,即使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武器,沒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絲毫不灰心”


    “經過兩天兩夜的纏鬥,他終於殺死了大魚,老漁夫把它拴在船邊,濃鬱的血腥味卻招來了海邊的掠食者,許多鯊魚立刻前來搶奪他的戰利品。漁夫勇敢的同這些鯊魚搏鬥,並一一將這些鯊魚殺死,到最後,他隻剩下一支折斷的舵柄作為武器。可即便他已經不顧危險的拚命搏鬥,大魚仍難逃被吃光的命運.”


    江海雙手,不斷於鍵盤上敲擊著,書寫著漁夫同鯊魚搏鬥的過程。


    故事的最後,老人筋疲力盡地拖回一副魚骨頭,他回到家躺在草席上,試圖通過夢境這種形式找尋年輕時候的勇猛,以此忘掉這殘酷的現實.


    半晌後。


    也不知究竟是過了多久。


    江海將手上燃盡的煙頭,熄滅於煙灰缸,然後狠狠伸了個懶腰:


    “終於,結束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治愈係文豪?不,是致鬱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榴蓮來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榴蓮來了並收藏治愈係文豪?不,是致鬱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