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旁人介紹,是真的很難相信,眼前這位如沐春風,態度溫和,臉上隨時掛著誠摯笑容的小年輕


    他竟然能寫出《活著》這種堪稱是苦難文學頂峰之作的悲情作品?


    此刻,北大遙感樓教室。


    北大文學社社長柳石蕾,看著眼前江海這一副忍俊不禁的模樣,頓時就陷入了良久的沉思:


    “這,真的是我想象當中的那位江海老師嗎.”


    毫無疑問,《活著》這本先鋒紀實文學讀物,一定會在中國文壇曆史,乃至是世界文學曆史上——


    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別說在文壇衰落的現在,哪怕就是在神仙打架、才人輩出的民國時期,這本書也一定配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可是,不得不說.


    你真的是很難把這本號稱苦難文學巔峰之作的作品,和眼前這位一臉和善,滿臉笑容的年輕人聯係起來?


    眼前的年輕人——


    樂觀。


    和藹。


    熱情洋溢。


    《活著》這本苦難文學巔峰之作——


    痛苦。


    悲情。


    痛哭流涕。


    一位態度如此之積極向上的作家,竟然能寫出如此的悲壯痛苦的苦難紀實文學?


    也不知道為什麽,看著江海這副樂嗬嗬的模樣,柳石蕾沒理由的就聯想到一幕情景.


    書房內,江海在寫作之時,一臉興奮的開始動筆:


    “把這個寫死。”


    “把那個寫死。”


    “把他們全都寫死嘿嘿嘿嘿”


    圖書館,讀者們在閱讀之時,情不自禁痛苦流涕:


    “他死了?”


    “她也死了?”


    “怎麽全都死了?”


    “嗚嗚嗚嗚,這個作者怎麽能這麽狠”


    作家,在寫書之時,笑的這麽大聲。


    讀者,在閱讀之際,哭的這麽傷心?


    “這個江海.”


    “真就把悲傷留給讀者快樂留給自己?”


    包反差的啊.


    很顯然,對江海這樣一位被載入教科書的作家,大家在疑惑的同時,又對他感到無比之好奇:


    “有評論家說,您和魯迅先生的寫作風格相似,都是通過描繪底層人民的苦難來諷刺當前這個支離破碎的社會.”


    “對於這種說法,您怎麽看?”


    江海一樂,當即就給予這種說法否定:


    “魯迅,那是學院派,我特麽就是赤腳醫生.”


    “我哪能和魯迅比?”


    “我也配和魯迅比?”


    也有學生嚐試著就江海作品,提出自己的疑問:


    “江海老師,我注意到從《老人與海》開始,包括你現在寫的這本《活著》,你的文字敘述風格貌似都極其的簡潔,當然也可以稱之為一針見血,在寫作的時候,你究竟是怎麽樣做到.”


    “用最簡潔的文字,刻畫出最震撼人心的情節?”


    為什麽評論家都在讚揚我的文字精煉?


    聽聞這番敘述,江海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隨後抬起頭來,一臉淡定的望向眼前這位同學:


    “因為,我認識的字少”


    現如今的中國,每所高校,都有著自己的校訓。


    就比方說清華大學。


    清華的校訓,是1914年梁啟超先生在清華演講有關於“君子”的討論時提出: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所謂自強不息,就是要求清華學生一定要有奮發圖強、勇往直前、爭創一流的品格,就如同梁啟超先生所說:“君子自勵猶天之運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學者立誌尤須堅忍剛毅。見義勇為,不避艱險。”


    所謂厚德載物,就是要求清華學子一定要具有團結協作、嚴以律己、無私奉獻的胸懷,正如同梁啟超先生曾言:“君子接物,度量寬厚,尤大地之博,無所不載。責己甚嚴,責人甚輕。名高任重,氣度雍容,望之儼然,即之溫然。”


    正是基於梁啟超先生提出的這兩句誡言,令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八個大字,成為了清華的校訓,並延續至今。


    校訓,對於每所高校來說,代表了高校寄予學生成才們的期盼。


    每所高校,都有著自己的校訓.


    但全中國唯獨有一所學校例外!


    這座學校就是北大!


    北大的立校根本,是蔡元培校長在創建之初,所提出的一句話:


    “思想自由,兼容並包。”


    蔡先生認為,任何的警示名言都有一定是時代性和局限性。


    一百年前,我們提倡儒家經典,要尊重儒家文化。


    一百年後,如果儒家文化不適應時代的發展與變遷


    那麽這則校訓或者說名言警句,是否還有遵循的必要?


    秉持著將北大創辦為百年高校的理念,從北大建校之初,蔡先生就在堅持一個理念——


    沒有校訓就是最好的校訓!


    所謂校訓,應該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遷!


    正是將【思想自由,兼並包容】這八個大字深深印刻在了骨子裏,在21世紀之前的北大,教育理念一直位居時代前沿,也正是基於先人所流下的理念,北大從上到下,從校長到老師


    主打的就是一個敢想敢幹?


    尋常人,想成為北大的教授或者說任課講師,需要經曆哪些步驟?


    本科、碩士、博士、發表核心期刊、成為行業大拿、在行業裏擁有相當程度的地位和聲譽,經由校方多位領導審核,報教育部審批,在綜合情況考慮之下


    這樣的人才,才配進入北大,成為北大的講師!


    一般情況下,進入到北大擔任講師的教授,年紀都在五十多歲左右,如果行業內出現了極個別優秀者,學校會將任課講師的年紀,放寬到四十歲出頭。


    你別說北大這種中國最為頂級的學府,哪怕就是稍微次一檔的985院校,能在三十多歲就能擔任高校講師的人才,那都隻能用一個詞匯來形容——


    屈指可數!


    也就是在這種大環境之下。


    北大做出了一個讓國內教育學屆,直接為之顫動的事情。


    二十歲出頭的江海,他竟然


    被北大聘請成為任課講師?


    江海,正式成為了北大的榮譽教授!


    故宮,博物館。


    身穿一襲素雅白裙的顏如玉,宛若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一般,嫋嫋婷婷的走在江海身邊。


    她眨了眨明亮的眼眸,笑著同江海感歎道:


    “這次,你可出風頭了”


    你要問北大曆史上,有沒有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就被聘請為北大任課教授的事跡?


    有,固然是有。


    1917年,也就是一百多年前,有一位留洋歸來的年輕人,名為胡適。


    他一經歸國,便受到了當時校長蔡元培的賞識,蔡校長力排眾議,將這位名為胡適的年輕人聘請進學校。


    至此,胡適成為了近代中國,最為年輕的一位文學教授.


    但是!


    饒是當時的胡適,也是在二十六歲時,才被聘請為北大教授,並且當時的胡適雖然年輕,不過論起學識


    在美國期間,他先在康奈爾大學攻讀文學學士,後又投入哥倫比亞大學著名哲學家杜威門下完成博士學業。


    在當時那個人才稀缺的年代,胡適便已經成為了國內外盡皆認可的文學博士,縱然他年紀輕輕.


    可是論起資曆,卻是一點不差。


    反觀這江海,他甚至.


    隻是一介本科生?


    “準確來說,是畢業證書都還沒拿到的本科生。”顏如玉走在江海身邊,一邊忍不住笑,一邊拿著手機朝著他念網絡上的這些評論,“有人質疑北大榮譽教授的含金量,也有人說你拉低了北大文學院榮譽教授的檔次”


    固然,顏如玉也是年紀輕輕成為了北大的講師


    可是!


    在她這講師的名頭之前,還掛有【見習】這兩個字。


    要想成為北大的正式講師,乃至是榮譽教授,顏如玉隻有找一所qs排行榜前十的常青藤院校,攻讀完博士學位,這才有可能轉職!


    反觀這江海.


    論起學曆,他甚至隻是一個還沒有畢業的本科生?


    本科生.


    居然也能有資格當人的老師?


    江海的畢業院校,是在澄海戲劇學院,我們不能說澄海戲劇很差,它也算是國內叫得上名號的次一流院校,聲譽還算不錯。


    不過,要是把澄戲和北大這種頂級院校相對比


    那可能還是差了不止一個檔次?


    你讓澄戲畢業的本科生,來教導北大的學士、碩士、乃至是博士?


    這豈不是倒反天罡!


    這不純純腦子瓦特了.


    “要不說你們的北大的建校方針,是思想自由,兼並包容。”江海漫不經心的在博物館裏行走,一邊掃視著這館內的珍藏,一邊毫不在意的回答顏如玉,“寒士出身,隻看學識,不看地位。”


    “這叫什麽?”


    “這就叫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從入職的硬性條件來看,作為北大文學院的榮譽教授,江海的條件應該隻能用一個字形容——


    差!


    非常之差!


    你別說成為北大講師,要按照正常途徑招生錄取,他甚至都沒有資格進入北大文學院的大門.


    但是!


    要是論起江海在文學上的成就,你別說北大的這些講師,教授.


    放眼整個中國文壇,有誰敢說自己在文學上的成就,能夠超過江海?


    都不說在國內對比,就是把江海拉到亞洲文壇,歐洲文壇,乃至是世界文壇.


    又能有幾位作家能和現如今如日中天的江海掰手腕?


    除開那些已經逝去的文壇作家,在江海出現之前,在歐美文學界,提起亞洲作家的代表,絕大部分普通人隻能想到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


    村上春樹!


    然後?


    然後便再沒有了然後.


    然而,在江海出現之後!


    在歐美文學界,提起令人難忘的亞洲作家,絕大部分普通讀者第一反應——


    首先,是江海。


    其次,才是村上春樹!


    江海成為了最讓歐美文壇難以忘懷的亞洲作家!


    而中國文學界,也終於出現了一位能同日本文壇扳手腕的作家,提起亞洲作家在世界文學曆史上的排名,毫不誇張的說


    江海穩壓村上春樹一頭!


    縱然,江海年輕。


    縱然,江海資曆不夠。


    縱然,江海出生於草莽


    但是!


    以江海現如今達成的文學成就,又有誰敢說他沒有資格當北大學生的老師?


    “隻不過是個虛名而已,又沒說讓我現在立馬給學生們上課,何必那麽在意?”江海一邊掃視著博物館內珍貴的文物,一邊自顧自的往館內行進,“所謂榮譽教授,看重的,無非就是榮譽二字而已。”


    “你知道的,這些,其實都是虛名.”


    故宮很大。


    用於展示珍貴文物的館藏也有很多。


    江海在澄海之時,就一直想著來北平看一看,早就聽聞故宮紫禁城的雄壯。


    不過,那都是在教科書上.


    像這樣親自蒞臨金鑾殿,欣賞這殿內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這倒還是人生的頭一次?


    正殿內,專屬於皇帝的髹金漆雲龍紋寶座,是如此之耀眼奪目。


    擺放在殿側的銅仙鶴、銅烏龜以及18座銅鼎,它們代表著長壽和清朝的18個行省。


    看著殿內的這一切。


    江海深有感觸:


    “我從家裏的小縣城,走到這北平的金鑾殿,用了整整二十二年的時間。”


    “有些人,從家裏走到這紫禁城,隻需要三十分鍾。”


    “而我,從家裏走到這金鑾殿,卻足足用了二十二年”


    正當江海感觸世事無常之際。


    偏殿,像是有附近小學的學生,趁著課餘研學,來到這金鑾殿參觀。


    約莫有二十幾位小學生,胸前帶著鮮豔的紅領巾,一臉好奇的打量放置於偏殿內的《圓明園四十景圖》。


    身前,正在有老師為他們介紹:


    “圓明園四十景圖,是根據乾隆皇帝弘曆的旨意,在乾隆九年前後,由宮廷畫師、詞臣繪製而成的40幅分景圖,這副畫作的藝術成分極高,是外國古代手工藝曆史上不可多得的工藝瑰寶,原本珍藏於圓明園殿內。”


    “後來,英法聯軍清華,燒毀了圓明園,將這副稀世珍寶給擄走,至此,這副畫作流落於海外,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時間”


    聽聞老師這番介紹。


    當即有天真的小學生朝老師提問:


    “馮老師,如果這副畫作已經被強盜搶走,那它現在為什麽還會出現在故宮?”


    “我們為什麽還能看到它”


    麵對學生的質詢。


    被稱為馮老師的漂亮女人微微一笑,隨即繼續向著學生們講解道:


    “這,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名字叫做江海的中國作家”


    有關於江海在法國力戰群雄的故事,在馮老師的講解下,被微微道來


    “江海,那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作家.”


    你要問被人當成是榜樣的感覺是什麽樣的?


    那江海隻能告訴你


    爽!


    非常之爽!


    在帶隊老師的講解下,江海隻身一人鏖戰整個法國文壇,以一己之力豔壓群雄的輝煌事跡,在學生群體之中廣為流傳


    聽聞江海的故事,當即就有學生激動的表示:


    “我以後一定要成為和江海老師一樣厲害的作家!”


    一個人,打服了整個歐洲文壇?


    這是一種怎麽樣的輝煌戰績?


    怕是爽文都不敢這麽寫,電視劇都不敢這麽編排,可偏偏.


    江海卻是做到了?


    “一百多年前,英法強盜從我們手裏搶走了這副畫作。”


    “一百多年後,作家江海把這幅畫從強盜的手上,給我們奪了回來.”


    見到學生們這一幅幅激動不已的模樣。


    顏如玉朝著身邊的江海笑道:


    “瞧瞧,你現在都成學生們的榜樣,你都快成孩子們夢想當中的英雄了.”


    聽聞帶隊老師這番慷慨激昂的敘述。


    江海爽朗一笑,隨後轉過頭回話:


    “那咋了?”


    “我怎麽就不能成為學生們的榜樣?”


    誰料,江海話還沒說完。


    門外,一道略顯急促的聲音忽然傳來:


    “江海,這裏有一封《時代周刊》約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治愈係文豪?不,是致鬱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榴蓮來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榴蓮來了並收藏治愈係文豪?不,是致鬱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