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勁蓀見劉振聲一言不發地看著霍元甲的遺像,繼續說道:“那是因為我太了解你了,我知道如果你輸了,你一定無法麵對失敗,所以我才反對你們的同門切磋,可是,你就是不能接受!”
“農大叔,我很感激您的一番心意,可是我……我今天在師弟師妹的麵前被陳真擊倒在地,你叫我以後還有什麽臉麵去麵對他們啊!”劉振聲說道。
農勁蓀聞言,勸慰道:“勝敗乃兵家常事,一個武者沒有失敗哪會成長。就如同你的師父,他也是經過了無數次的失敗,才成就了他一代宗師的名號。更何況,你和陳真的比試乃是精武體操會內部師兄弟之間的切磋,你又何必如此地執著於勝負之間呢?”
說到此處,農勁蓀歎了口氣繼續說道:“振聲啊,我再問問你,你這樣辛辛苦苦地練功,難道就隻為了麵子嗎?難道麵子真的比‘振興中華武術,強我國民體魄’還要重要嗎?”
“這……”劉振聲聞言,竟無言以對起來。
“振聲啊,你還記不記得霍老四開創精武體操會時對你們這些弟子們說過什麽話?”農勁蓀繼續詢問道。
“記得。師父說過,我們習武之人不僅要重視武功,更得重視武德。遇到挫折的時候,要用平靜地心態去麵對,勇於承擔後果,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劉振聲聞言,回答道。
“你倒是記得很清楚,可你自己說說看,你到底做到了沒有?”農勁蓀詢問道。
劉振聲沉默了一會兒,才搖頭說道:“沒有。”
農勁蓀聞言,歎了一口氣說道:“振聲啊,能夠打敗對手固然重要,但能勇於麵對失敗,那可要比打敗對手更加重要,所需要的勇氣也要更大。我相信,如果你能勇於麵對失敗,精武體操會的師弟師妹們依舊會很敬重你的,你知道嗎?”
“我知道,可是我無法麵對,我的心也無法承受,我也必須要離開精武體操會,這樣,或許,我或許還有勇氣去承受,但是留在精武體操會,我將無法擺脫內心的夢魘!這些,農大叔你又能知道嗎?”劉振聲反問道。
“哎!”農勁蓀歎了一口氣說道:“振聲啊,既然你已經決定了,我也不會攔阻你的,不過,你一定要回來,你師父的心願還要你來領路才能完成啊!”
劉振聲聞言,點了點頭,然後給霍元甲的遺像磕了三個響頭,悲痛萬分地說道:“師父,振聲走了,振聲不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才能再回精武體操會見您,您的大恩大德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的,隻好等到來世才能報答了!”說罷,再次向霍元甲的遺像磕了三個響頭。
磕完頭,劉振聲站起身來,麵對著農勁蓀,感謝道:“農大叔,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栽培,也謝謝你多方的照顧,振聲走了,您要好好地保重身體!”說罷,徑直地朝門外走去。
“大師兄,你能不能不走?”就在劉振聲要踏出廳門的時候,陳耀揚攔住了他的去路,懇求道。
“我已經決定了,你不用再多說什麽。”劉振聲說道
陳耀揚聞言,感覺劉振聲的走都是自己引起的,心裏有些不好意思地挽留道:“可是……”
劉振聲好像看出了陳耀揚眼中的歉意,不等他把話說完,先是微微地一笑,然後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陳真,這次和你比武,我輸得心服口服,你不用自責。我輸了不是你的錯,也不是我不勤奮,而是我自己學藝不精。”
陳耀揚見狀,心中一陣感觸道:“大師兄,你走了,精武體操會怎麽辦啊!”
“陳真,正所謂‘學無先後,達者為先。’從今天開始,我再也沒有資格教師弟師妹們練習‘霍家拳’了,以後教導師弟師妹的重擔就隻能落到你的肩膀上了。”劉振聲感慨萬千地說道。
“大師兄,我何德何能啊!”陳耀揚謙虛地說道。
“陳真,在我走之前,你能答應我一件事嗎?”劉振聲聞言,帶有長輩的語氣對陳耀揚說道。
“嗯,我答應。”陳耀揚點頭說道。
“好,那你就替我將師父的‘霍家拳’發揚光大,振興精武體操會。”劉振聲交代道。
“嗯,放心吧大師兄,我一定不會辜負你的期望的。”陳耀揚聞言,點了點頭答應道。
“好”劉振聲聞言,道:“我走了,珍重!”
“大師兄,讓我送送你。”陳耀揚說道。
“不用了,以後的路就由我自己選擇,走到哪裏算哪裏。”劉振聲婉拒道。
“你有想好的地方要去嗎?”陳耀揚詢問道。
“沒有,不過中國這麽,除了上海之外,難道就沒有我劉振聲的容身之所嗎?陳真,你說現在的中國哪裏的日本人最多?”劉振聲詢問道。
陳耀揚思考片刻,然後回答道:“現在應該是東三省吧!”
劉振聲聞言,說道:“那好,我這就去東三省看看。”說罷,劉振聲跨出廳門的門檻,朝精武體操會的大門走去,剛走出數步,劉振聲好像想起了什麽,連忙轉頭望著陳耀揚說道:“陳真,我這次輸了,並不代表我以後還會輸。總有一天,我會再回來向你挑戰的。”
陳耀揚聞言,微微一笑道:“好,我會一直等著你的。大師兄,你要多多保重啊!”
“嗯,再見!”劉振聲說罷,頭再也沒有回過,徑直地離開了精武體操會,朝著他選擇的路走去。
若幹年後,劉振聲流落到了東北,並做了杜惠林的保鏢。但劉振聲不滿杜惠林那種奢侈的生活,於是堅決地辭去保鏢一職。而後,劉振聲以“霍家拳”為本,並吸取各派之所長,獨創了一套以日、月、星三光的拳法,在沈陽北門開設了“三光門武術館”。
後來,張作霖從杜惠林口中得知劉振聲的為人,將其聘為張學良兄弟的武術教師。直到張作霖被炸死之後,劉振聲不滿張學良從關東退守,一怒之下不辭而別,投奔到了樂亭義父家,從此對自己的出身和武功來曆緘口如瓶。1960年,劉振聲死於貧病交加,終年77歲。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農大叔,我很感激您的一番心意,可是我……我今天在師弟師妹的麵前被陳真擊倒在地,你叫我以後還有什麽臉麵去麵對他們啊!”劉振聲說道。
農勁蓀聞言,勸慰道:“勝敗乃兵家常事,一個武者沒有失敗哪會成長。就如同你的師父,他也是經過了無數次的失敗,才成就了他一代宗師的名號。更何況,你和陳真的比試乃是精武體操會內部師兄弟之間的切磋,你又何必如此地執著於勝負之間呢?”
說到此處,農勁蓀歎了口氣繼續說道:“振聲啊,我再問問你,你這樣辛辛苦苦地練功,難道就隻為了麵子嗎?難道麵子真的比‘振興中華武術,強我國民體魄’還要重要嗎?”
“這……”劉振聲聞言,竟無言以對起來。
“振聲啊,你還記不記得霍老四開創精武體操會時對你們這些弟子們說過什麽話?”農勁蓀繼續詢問道。
“記得。師父說過,我們習武之人不僅要重視武功,更得重視武德。遇到挫折的時候,要用平靜地心態去麵對,勇於承擔後果,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劉振聲聞言,回答道。
“你倒是記得很清楚,可你自己說說看,你到底做到了沒有?”農勁蓀詢問道。
劉振聲沉默了一會兒,才搖頭說道:“沒有。”
農勁蓀聞言,歎了一口氣說道:“振聲啊,能夠打敗對手固然重要,但能勇於麵對失敗,那可要比打敗對手更加重要,所需要的勇氣也要更大。我相信,如果你能勇於麵對失敗,精武體操會的師弟師妹們依舊會很敬重你的,你知道嗎?”
“我知道,可是我無法麵對,我的心也無法承受,我也必須要離開精武體操會,這樣,或許,我或許還有勇氣去承受,但是留在精武體操會,我將無法擺脫內心的夢魘!這些,農大叔你又能知道嗎?”劉振聲反問道。
“哎!”農勁蓀歎了一口氣說道:“振聲啊,既然你已經決定了,我也不會攔阻你的,不過,你一定要回來,你師父的心願還要你來領路才能完成啊!”
劉振聲聞言,點了點頭,然後給霍元甲的遺像磕了三個響頭,悲痛萬分地說道:“師父,振聲走了,振聲不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才能再回精武體操會見您,您的大恩大德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的,隻好等到來世才能報答了!”說罷,再次向霍元甲的遺像磕了三個響頭。
磕完頭,劉振聲站起身來,麵對著農勁蓀,感謝道:“農大叔,謝謝你一直以來的栽培,也謝謝你多方的照顧,振聲走了,您要好好地保重身體!”說罷,徑直地朝門外走去。
“大師兄,你能不能不走?”就在劉振聲要踏出廳門的時候,陳耀揚攔住了他的去路,懇求道。
“我已經決定了,你不用再多說什麽。”劉振聲說道
陳耀揚聞言,感覺劉振聲的走都是自己引起的,心裏有些不好意思地挽留道:“可是……”
劉振聲好像看出了陳耀揚眼中的歉意,不等他把話說完,先是微微地一笑,然後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陳真,這次和你比武,我輸得心服口服,你不用自責。我輸了不是你的錯,也不是我不勤奮,而是我自己學藝不精。”
陳耀揚見狀,心中一陣感觸道:“大師兄,你走了,精武體操會怎麽辦啊!”
“陳真,正所謂‘學無先後,達者為先。’從今天開始,我再也沒有資格教師弟師妹們練習‘霍家拳’了,以後教導師弟師妹的重擔就隻能落到你的肩膀上了。”劉振聲感慨萬千地說道。
“大師兄,我何德何能啊!”陳耀揚謙虛地說道。
“陳真,在我走之前,你能答應我一件事嗎?”劉振聲聞言,帶有長輩的語氣對陳耀揚說道。
“嗯,我答應。”陳耀揚點頭說道。
“好,那你就替我將師父的‘霍家拳’發揚光大,振興精武體操會。”劉振聲交代道。
“嗯,放心吧大師兄,我一定不會辜負你的期望的。”陳耀揚聞言,點了點頭答應道。
“好”劉振聲聞言,道:“我走了,珍重!”
“大師兄,讓我送送你。”陳耀揚說道。
“不用了,以後的路就由我自己選擇,走到哪裏算哪裏。”劉振聲婉拒道。
“你有想好的地方要去嗎?”陳耀揚詢問道。
“沒有,不過中國這麽,除了上海之外,難道就沒有我劉振聲的容身之所嗎?陳真,你說現在的中國哪裏的日本人最多?”劉振聲詢問道。
陳耀揚思考片刻,然後回答道:“現在應該是東三省吧!”
劉振聲聞言,說道:“那好,我這就去東三省看看。”說罷,劉振聲跨出廳門的門檻,朝精武體操會的大門走去,剛走出數步,劉振聲好像想起了什麽,連忙轉頭望著陳耀揚說道:“陳真,我這次輸了,並不代表我以後還會輸。總有一天,我會再回來向你挑戰的。”
陳耀揚聞言,微微一笑道:“好,我會一直等著你的。大師兄,你要多多保重啊!”
“嗯,再見!”劉振聲說罷,頭再也沒有回過,徑直地離開了精武體操會,朝著他選擇的路走去。
若幹年後,劉振聲流落到了東北,並做了杜惠林的保鏢。但劉振聲不滿杜惠林那種奢侈的生活,於是堅決地辭去保鏢一職。而後,劉振聲以“霍家拳”為本,並吸取各派之所長,獨創了一套以日、月、星三光的拳法,在沈陽北門開設了“三光門武術館”。
後來,張作霖從杜惠林口中得知劉振聲的為人,將其聘為張學良兄弟的武術教師。直到張作霖被炸死之後,劉振聲不滿張學良從關東退守,一怒之下不辭而別,投奔到了樂亭義父家,從此對自己的出身和武功來曆緘口如瓶。1960年,劉振聲死於貧病交加,終年77歲。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