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景洲昨晚已經交代了顧文海等人在寫信回家時,記得告知他們各自家人,他們會在林家村逗留一陣子的這件事,他自己也已經計劃好,要在今晚寫一封家信,明天托顧文萱送去縣城驛站。
寫信不必給白景洲檢查、修改的房有福等人是最快寫完信、把信件匯總到白景洲那兒的,其他需要先把信件給白景洲過目的少年們,則一直磨蹭到晚飯之後,才把改好的信件重新送到白景洲手上。
白景洲昨晚就已經告訴他們所有人,他們接下來的幾個月都會住在林家,繼續跟著林家父子學習,因此少年們也把自己要繼續求學的這件事告訴家裏人了。
林父已經和白景洲他們說了,接下來的這幾個月,他會主講與科舉有關的課業內容,是以白景洲等有誌走科舉入仕一途的少年人,都對接下來這幾個月的學習生涯十分重視。
和他們不一樣,並不需要走科舉入仕一途的顧文萱,則果斷放棄了和白景洲他們一起進行考前突擊。
比起和一群要參加科舉的人一起閉門苦讀,她還是更喜歡到處走走看看、吃吃喝喝,體驗一下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
白景洲聽她說了接下來的計劃之後,主動請纓幫她調查哪裏值得去,並表示自己會幫她安排行程和向導。
顧文萱果斷拒絕,“你不用替我們操心,我能安排好自己,也能安排好跟著我的其他人。”
這個其他人,當然是指賈月蘭和房有福六兄弟。
楊萬東雖然也不打算走科舉入仕的這條路,但他以白景洲的小廝自居,是不會丟下白景洲自己出去遊山玩水的。
寧啟瑞倒是想去遊山玩水,但白景洲卻要求他起碼考個秀才回來。
士農工商,商人若隻是商人,再有錢也還是要被人看不起、被人挖空心思算計,就像曾經的穆翰之一家那樣,所以即使明知寧啟瑞誌不在此,白景洲也還是希望他能先考個傍身的功名。
秀才能考上最好,實在考不上,考個童生回來,也比沒有這個讀書人的名頭強。
道理白景洲早就和寧啟瑞說過了,寧啟瑞因為早年經曆又是個能吃苦的,自然不會拒絕做這件對自己有利的事。
他們在林家老宅住下的第二天,林父一家子去了一趟林母娘家,顧文萱、賈月蘭、顧文海、顧文澈、白景洲作為親戚兼保鏢也一起去了,在路過縣城時,他們還拐去驛站順帶給家裏寄信了。
林母弟弟一家人都活著,隻是家業嚴重縮水了,她那些堂兄弟和他們的家人也基本都還活著。
之所以會和林家呈現如此兩極分化的情況,是因為他們一族在戰亂之初就建了塢堡,匪寇和流民打不下來。
再加上他們又幸運地不曾遇見向家那樣的人家,所以他們很順利的苟過了亂世。
唯一比較遺憾的是,林母的娘家侄子不是讀書的料,她弟弟現在已經放棄兒子,著手開始培養孫子了。
她堂兄弟家的兒子們也隻有兩個在戰亂前考取了秀才功名,其他沒有秀才功名的,今年二月、四月雖然也都去考試了,但卻很遺憾的一個也沒考中。
至於那兩個有秀才功名的,他們此時正在為參加今年秋天的科舉考試做準備,但據他們自己說,頂天也就一個舉人的功名了,進士他們是不敢想的。
林父考教了一番嶽家的這些孩子,發現其中也還是有幾個可塑之才的,於是主動提出可以讓這些孩子到自家求學。
他是兩榜進士,學問自然沒的說,他嶽家的人也都知道他當初被流放,完全是因為被小人陷害,並不是因為他為官或者做人方麵有啥不妥當的,所以都很樂意把自家孩子送去林家求學。
再加上林父一家和顧文萱等人還分別給他們送了一車土儀,他們的經濟情況也得到了很大緩解。
——顧文萱他們的這車依然是臨時拚湊出來的,那些東西一半是他們從老家帶過來的,剩下的一半則是他們在途中購置的。
眾人中午在林母娘家吃了頓他們能力範圍內最豐盛的席麵,然後就駕車的駕車、騎馬的騎馬,浩浩蕩蕩回去林家村了。
和他們一起的還有林父點名要親自教導的那幾個少年和青年,他們從明天開始,就要和白景洲等人一起進入考前突擊培訓班了。
消息傳開後,也想自家兒郎得到林父這個兩榜進士親自教導的林氏族人陸續上門。
林父倒是沒讓任何人吃閉門羹,但他對待族人的態度卻親疏分明。
幫過他親兄弟和堂兄弟的族人,他和顏悅色,能幫則幫,不能幫的也會指點他們一條門路,而那些袖手旁觀甚至落井下石的族人,對方厚著臉皮上門,他卻始終客氣疏離,不僅不給對方套近乎、兜圈子的機會,而且還個個都打發他們怎麽來的就怎麽回去。
林二老爺有些憂慮,“這樣會不會不太好?”
林父卻不以為意,“孔聖人都教我們要‘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了,我恩怨分明有什麽問題?”
林家幾兄弟聞言不由齊聲歎氣,他們大哥從年輕時候起就是這個脾氣,他們反正是沒本事讓他改過來的,也隻能由著他去了。
林家老宅的主院這邊熱鬧非凡,顧文萱他們暫住的兩個客院卻歲月靜好,一片安然。
從客棧搬出來後,他們雖然住進了林家,但卻堅持單獨開火,不與林家一起吃飯,以免增加對方的經濟負擔和勞動強度。
就連他們帶來的兩個車把式,每天吃的飯菜也都是楊萬東給他們送過去的。
不僅如此,那兩個車把式在白景洲的授意下,還包攬了林家老宅的撿柴活計,每天都會輪流背幾大捆柴回來。
白景洲自己則是隻要時間允許,就盡可能變著花樣兒給顧文萱做好吃的,不僅賈月蘭、顧文海等人跟著沾光,他還會每次都帶出孝敬先生的份。
跟著吃了兩回,林母就忍不住感慨白景洲對顧文萱用情至深了,“現在的小夥子是真體貼啊。”
林父:
寫信不必給白景洲檢查、修改的房有福等人是最快寫完信、把信件匯總到白景洲那兒的,其他需要先把信件給白景洲過目的少年們,則一直磨蹭到晚飯之後,才把改好的信件重新送到白景洲手上。
白景洲昨晚就已經告訴他們所有人,他們接下來的幾個月都會住在林家,繼續跟著林家父子學習,因此少年們也把自己要繼續求學的這件事告訴家裏人了。
林父已經和白景洲他們說了,接下來的這幾個月,他會主講與科舉有關的課業內容,是以白景洲等有誌走科舉入仕一途的少年人,都對接下來這幾個月的學習生涯十分重視。
和他們不一樣,並不需要走科舉入仕一途的顧文萱,則果斷放棄了和白景洲他們一起進行考前突擊。
比起和一群要參加科舉的人一起閉門苦讀,她還是更喜歡到處走走看看、吃吃喝喝,體驗一下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
白景洲聽她說了接下來的計劃之後,主動請纓幫她調查哪裏值得去,並表示自己會幫她安排行程和向導。
顧文萱果斷拒絕,“你不用替我們操心,我能安排好自己,也能安排好跟著我的其他人。”
這個其他人,當然是指賈月蘭和房有福六兄弟。
楊萬東雖然也不打算走科舉入仕的這條路,但他以白景洲的小廝自居,是不會丟下白景洲自己出去遊山玩水的。
寧啟瑞倒是想去遊山玩水,但白景洲卻要求他起碼考個秀才回來。
士農工商,商人若隻是商人,再有錢也還是要被人看不起、被人挖空心思算計,就像曾經的穆翰之一家那樣,所以即使明知寧啟瑞誌不在此,白景洲也還是希望他能先考個傍身的功名。
秀才能考上最好,實在考不上,考個童生回來,也比沒有這個讀書人的名頭強。
道理白景洲早就和寧啟瑞說過了,寧啟瑞因為早年經曆又是個能吃苦的,自然不會拒絕做這件對自己有利的事。
他們在林家老宅住下的第二天,林父一家子去了一趟林母娘家,顧文萱、賈月蘭、顧文海、顧文澈、白景洲作為親戚兼保鏢也一起去了,在路過縣城時,他們還拐去驛站順帶給家裏寄信了。
林母弟弟一家人都活著,隻是家業嚴重縮水了,她那些堂兄弟和他們的家人也基本都還活著。
之所以會和林家呈現如此兩極分化的情況,是因為他們一族在戰亂之初就建了塢堡,匪寇和流民打不下來。
再加上他們又幸運地不曾遇見向家那樣的人家,所以他們很順利的苟過了亂世。
唯一比較遺憾的是,林母的娘家侄子不是讀書的料,她弟弟現在已經放棄兒子,著手開始培養孫子了。
她堂兄弟家的兒子們也隻有兩個在戰亂前考取了秀才功名,其他沒有秀才功名的,今年二月、四月雖然也都去考試了,但卻很遺憾的一個也沒考中。
至於那兩個有秀才功名的,他們此時正在為參加今年秋天的科舉考試做準備,但據他們自己說,頂天也就一個舉人的功名了,進士他們是不敢想的。
林父考教了一番嶽家的這些孩子,發現其中也還是有幾個可塑之才的,於是主動提出可以讓這些孩子到自家求學。
他是兩榜進士,學問自然沒的說,他嶽家的人也都知道他當初被流放,完全是因為被小人陷害,並不是因為他為官或者做人方麵有啥不妥當的,所以都很樂意把自家孩子送去林家求學。
再加上林父一家和顧文萱等人還分別給他們送了一車土儀,他們的經濟情況也得到了很大緩解。
——顧文萱他們的這車依然是臨時拚湊出來的,那些東西一半是他們從老家帶過來的,剩下的一半則是他們在途中購置的。
眾人中午在林母娘家吃了頓他們能力範圍內最豐盛的席麵,然後就駕車的駕車、騎馬的騎馬,浩浩蕩蕩回去林家村了。
和他們一起的還有林父點名要親自教導的那幾個少年和青年,他們從明天開始,就要和白景洲等人一起進入考前突擊培訓班了。
消息傳開後,也想自家兒郎得到林父這個兩榜進士親自教導的林氏族人陸續上門。
林父倒是沒讓任何人吃閉門羹,但他對待族人的態度卻親疏分明。
幫過他親兄弟和堂兄弟的族人,他和顏悅色,能幫則幫,不能幫的也會指點他們一條門路,而那些袖手旁觀甚至落井下石的族人,對方厚著臉皮上門,他卻始終客氣疏離,不僅不給對方套近乎、兜圈子的機會,而且還個個都打發他們怎麽來的就怎麽回去。
林二老爺有些憂慮,“這樣會不會不太好?”
林父卻不以為意,“孔聖人都教我們要‘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了,我恩怨分明有什麽問題?”
林家幾兄弟聞言不由齊聲歎氣,他們大哥從年輕時候起就是這個脾氣,他們反正是沒本事讓他改過來的,也隻能由著他去了。
林家老宅的主院這邊熱鬧非凡,顧文萱他們暫住的兩個客院卻歲月靜好,一片安然。
從客棧搬出來後,他們雖然住進了林家,但卻堅持單獨開火,不與林家一起吃飯,以免增加對方的經濟負擔和勞動強度。
就連他們帶來的兩個車把式,每天吃的飯菜也都是楊萬東給他們送過去的。
不僅如此,那兩個車把式在白景洲的授意下,還包攬了林家老宅的撿柴活計,每天都會輪流背幾大捆柴回來。
白景洲自己則是隻要時間允許,就盡可能變著花樣兒給顧文萱做好吃的,不僅賈月蘭、顧文海等人跟著沾光,他還會每次都帶出孝敬先生的份。
跟著吃了兩回,林母就忍不住感慨白景洲對顧文萱用情至深了,“現在的小夥子是真體貼啊。”
林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