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瑜!”
馮姝月憋著滿肚子的火氣急匆匆趕到花廳外的連廊,她沒想到,崔瑜竟然這樣不給她麵子,簡直比做貴妃時更令人討厭。
幾步之外,崔瑜緩緩站起身,她看著馮姝月怒火衝天的模樣,嘴角笑意逐漸加深。
今生此刻,馮姝月不該知道她的閨名。
她確實懷疑過那個丫環,可後來看到她的神情,崔瑜便知道她並沒有說謊,真的是馮姝月要見自己。
而她之所以打定主意不去,不過是因為被激怒的人,更容易露出馬腳。
馮姝月看著崔瑜這副唇畔帶笑,雲淡風輕的模樣,登時氣結。
又是這樣!
好像不論她做什麽,都在崔瑜掌控之中。
馮姝月深吸幾口氣才平複好心情,她勸自己,今時不同往日。
她可是重生的,怎麽能如此輕易便被人影響心緒。
“崔四姑娘。”
馮姝月整理好心情,淺淺施了一禮,“今日請姑娘相聚,實是因為我久仰姑娘才名,新作了一首詩,想請姑娘指教,這才冒然唐突,沒想到這丫環笨嘴拙舌,竟引起了姑娘誤會,驚擾之處,還請崔四姑娘海涵。”
“馮姑娘嚴重了,”崔瑜淡淡道,“隻是我才疏學淺,以馮姑娘今時今日之大才,你的詩作,隻怕輪不到我來品評,更何談指教呢?”
那是自然了。
馮姝月聽得喜不自勝,那可是她辛辛苦苦從母親留下的手劄裏背下來的。
她母親竟然還注解說那是位姓杜的詩聖所作。
馮姝月可沒聽過什麽姓杜的詩聖,她猜想那很可能就是母親處事低調,不願意才名外露,這才杜撰了個詩聖出來哄騙她。
母親那詩做得可真是好啊,她不過是隨意吟誦了幾首,可就連祖父這個太祖皇爺欽點的狀元,都驚訝的合不攏嘴,連連稱讚她大才。
馮姝月有些替母親不值,若母親沒有緊緊捂著自己的才華,不肯讓別人知道,說不定,祖父就不會拘泥於家世,那樣看不起她了。
不過今天,馮姝月要請崔瑜品鑒的,卻不是她母親所作的那些被冠以李杜白劉等人姓名的佳作。
她從袖子裏掏出薛濤箋,長方形的粉紅小箋上字跡清晰的寫著一首七言律詩。
她伸手遞給崔瑜,然後緊張地死死盯著崔瑜的表情看,不肯錯過分毫。
“想不到還未至冬日,馮姑娘竟已有此等雅興,詠起雪中墨梅了。”
崔瑜接過小箋,神色略有詫異,但很快便恢複如常,她仔仔細細地看了會兒,方才認真道:“不過,想是時節未至,終究少了氛圍,這首倒不及馮姑娘日前所創的那首窮絕工巧,感情真摯了。”
“這樣啊,”馮姝月拚命壓住想要翹起的嘴角。
前世景明七年,太後率眾太妃及暫居柔嘉殿習禮的貴女們遊西苑賞梅。
席間,賢太妃提議以一炷香為限,命貴女們即興題詩助興。
崔瑜當時便是以這首詠梅詩一舉奪魁,令太後和眾太妃們交口稱讚。
後來傳至禦前,連皇上都對她的才情讚不絕口。
馮姝月滿意地想,至此自己終於能夠徹底放心了。
崔瑜果然是沒有重生的。
想來也是,這等大氣運,哪裏是人人都能擁有的,也就是她馮姝月這樣得上天垂憐厚愛之人,才能有此機緣。
這次,她定會好好珍惜母親留給她的財富,再加上她從前世得來的預知,看誰還能跟她相較!
她甚至還知道崔瑜是如何幫著皇上迫使太後撤簾還政,知道皇上為何會對崔瑜動心。
此生,她簡直是占盡了所有先機,何愁不能得到皇上寵愛,又何愁不能坐上中宮寶座!
等皇上愛上她,不管馮家如何,她馮姝月就都不會死了,她今生注定風光無匹!
“崔四姑娘說得是,這首較之先前那首,確有不足之處,”喜事在前,馮姝月也不吝跟崔瑜客氣幾分。
她當即施禮道:“多謝崔四姑娘指教,我這就回去再推敲一番,便不打擾姑娘雅興了,稍後詩會再聚。”
她說完便心情雀躍地跑走了。
崔珍滿麵狐疑地走過來,“她今兒怎麽這麽開心啊?不會是中邪了吧。”
她沒忘記母親說的話,雖然馮姝月不投她的脾氣,但若是堂妹想跟她結交,崔珍便不願打攪。
之前的賞菊宴,褚妙清明擺著是記恨上了崔瑜,雖然崔瑜跟她說褚家姑娘不可能有機會進宮,但事涉崔瑜,饒是崔珍本性樂觀,卻也總是忍不不住想,萬一呢,萬一堂妹這次算錯了呢?
她想,若是褚妙清真的入了宮門,那有馮姝月這個半隻腳已經踏進後宮的人做手帕交,到時褚妙清再想為難崔瑜,便也要有所顧及。
崔瑜挽過堂姐的手,臉上同樣笑意深深,她道:“大約是馮姑娘發現了一件很值得欣喜的事情吧。”
姐妹兩個又說了一會兒話,便有丫環婆子來請,道是詩會要開始了,請姑娘們移步花園。
崔琬跟定國公薑家的大姑娘搭上了話,正滿臉溫婉小意地跟在她身邊交談,沒工夫搭理兩個妹妹。
崔瑜和崔琬跟在引路的丫環身後,穿過了幾個月洞門。
夾道古鬆之後,馮家花園別有洞天。
各府太太姑娘們一路穿過移步異景的連廊,終於在水榭落座,紛紛誇讚起馮家宅院的匠心獨具。
陶氏沒有被眾星捧月般的吹捧衝昏了頭腦,笑談之間,已經將在坐諸位的府邸誇獎了個遍。
馮姝月終於姍姍來遲。
太太們都知道馮家對送女入宮誌在必得,一時也沒有人計較這位未來娘娘的失禮之處。
馮姝月剛剛解除了心頭困擾,正是誌得意滿,躊躇滿誌的時候。
她坐定之後,揮毫便是兩首千古佳作。
太太姑娘們紛紛誇讚,陶氏便按著公爹的吩咐,叫丫環們抄了拿去二門,再由前院的清客相公們謄抄遍傳京師。
有她珠玉在前,姑娘們都默默收起了筆。
崔琬攥著湖筆,不由想起了她昨日在崔瑜麵前言之鑿鑿,說自己有本事得中魁首,此時臉上不由臊得陣陣發熱。
但她轉念又想,這幾首詩,如此沉博絕麗、沉思翰藻,相互之間,風格差距又如此之巨大,難道真的全是馮姝月這個昔日草包親手所創嗎?
崔琬輕輕垂下眸子,掩去了其中的猜測和算計。
馮姝月憋著滿肚子的火氣急匆匆趕到花廳外的連廊,她沒想到,崔瑜竟然這樣不給她麵子,簡直比做貴妃時更令人討厭。
幾步之外,崔瑜緩緩站起身,她看著馮姝月怒火衝天的模樣,嘴角笑意逐漸加深。
今生此刻,馮姝月不該知道她的閨名。
她確實懷疑過那個丫環,可後來看到她的神情,崔瑜便知道她並沒有說謊,真的是馮姝月要見自己。
而她之所以打定主意不去,不過是因為被激怒的人,更容易露出馬腳。
馮姝月看著崔瑜這副唇畔帶笑,雲淡風輕的模樣,登時氣結。
又是這樣!
好像不論她做什麽,都在崔瑜掌控之中。
馮姝月深吸幾口氣才平複好心情,她勸自己,今時不同往日。
她可是重生的,怎麽能如此輕易便被人影響心緒。
“崔四姑娘。”
馮姝月整理好心情,淺淺施了一禮,“今日請姑娘相聚,實是因為我久仰姑娘才名,新作了一首詩,想請姑娘指教,這才冒然唐突,沒想到這丫環笨嘴拙舌,竟引起了姑娘誤會,驚擾之處,還請崔四姑娘海涵。”
“馮姑娘嚴重了,”崔瑜淡淡道,“隻是我才疏學淺,以馮姑娘今時今日之大才,你的詩作,隻怕輪不到我來品評,更何談指教呢?”
那是自然了。
馮姝月聽得喜不自勝,那可是她辛辛苦苦從母親留下的手劄裏背下來的。
她母親竟然還注解說那是位姓杜的詩聖所作。
馮姝月可沒聽過什麽姓杜的詩聖,她猜想那很可能就是母親處事低調,不願意才名外露,這才杜撰了個詩聖出來哄騙她。
母親那詩做得可真是好啊,她不過是隨意吟誦了幾首,可就連祖父這個太祖皇爺欽點的狀元,都驚訝的合不攏嘴,連連稱讚她大才。
馮姝月有些替母親不值,若母親沒有緊緊捂著自己的才華,不肯讓別人知道,說不定,祖父就不會拘泥於家世,那樣看不起她了。
不過今天,馮姝月要請崔瑜品鑒的,卻不是她母親所作的那些被冠以李杜白劉等人姓名的佳作。
她從袖子裏掏出薛濤箋,長方形的粉紅小箋上字跡清晰的寫著一首七言律詩。
她伸手遞給崔瑜,然後緊張地死死盯著崔瑜的表情看,不肯錯過分毫。
“想不到還未至冬日,馮姑娘竟已有此等雅興,詠起雪中墨梅了。”
崔瑜接過小箋,神色略有詫異,但很快便恢複如常,她仔仔細細地看了會兒,方才認真道:“不過,想是時節未至,終究少了氛圍,這首倒不及馮姑娘日前所創的那首窮絕工巧,感情真摯了。”
“這樣啊,”馮姝月拚命壓住想要翹起的嘴角。
前世景明七年,太後率眾太妃及暫居柔嘉殿習禮的貴女們遊西苑賞梅。
席間,賢太妃提議以一炷香為限,命貴女們即興題詩助興。
崔瑜當時便是以這首詠梅詩一舉奪魁,令太後和眾太妃們交口稱讚。
後來傳至禦前,連皇上都對她的才情讚不絕口。
馮姝月滿意地想,至此自己終於能夠徹底放心了。
崔瑜果然是沒有重生的。
想來也是,這等大氣運,哪裏是人人都能擁有的,也就是她馮姝月這樣得上天垂憐厚愛之人,才能有此機緣。
這次,她定會好好珍惜母親留給她的財富,再加上她從前世得來的預知,看誰還能跟她相較!
她甚至還知道崔瑜是如何幫著皇上迫使太後撤簾還政,知道皇上為何會對崔瑜動心。
此生,她簡直是占盡了所有先機,何愁不能得到皇上寵愛,又何愁不能坐上中宮寶座!
等皇上愛上她,不管馮家如何,她馮姝月就都不會死了,她今生注定風光無匹!
“崔四姑娘說得是,這首較之先前那首,確有不足之處,”喜事在前,馮姝月也不吝跟崔瑜客氣幾分。
她當即施禮道:“多謝崔四姑娘指教,我這就回去再推敲一番,便不打擾姑娘雅興了,稍後詩會再聚。”
她說完便心情雀躍地跑走了。
崔珍滿麵狐疑地走過來,“她今兒怎麽這麽開心啊?不會是中邪了吧。”
她沒忘記母親說的話,雖然馮姝月不投她的脾氣,但若是堂妹想跟她結交,崔珍便不願打攪。
之前的賞菊宴,褚妙清明擺著是記恨上了崔瑜,雖然崔瑜跟她說褚家姑娘不可能有機會進宮,但事涉崔瑜,饒是崔珍本性樂觀,卻也總是忍不不住想,萬一呢,萬一堂妹這次算錯了呢?
她想,若是褚妙清真的入了宮門,那有馮姝月這個半隻腳已經踏進後宮的人做手帕交,到時褚妙清再想為難崔瑜,便也要有所顧及。
崔瑜挽過堂姐的手,臉上同樣笑意深深,她道:“大約是馮姑娘發現了一件很值得欣喜的事情吧。”
姐妹兩個又說了一會兒話,便有丫環婆子來請,道是詩會要開始了,請姑娘們移步花園。
崔琬跟定國公薑家的大姑娘搭上了話,正滿臉溫婉小意地跟在她身邊交談,沒工夫搭理兩個妹妹。
崔瑜和崔琬跟在引路的丫環身後,穿過了幾個月洞門。
夾道古鬆之後,馮家花園別有洞天。
各府太太姑娘們一路穿過移步異景的連廊,終於在水榭落座,紛紛誇讚起馮家宅院的匠心獨具。
陶氏沒有被眾星捧月般的吹捧衝昏了頭腦,笑談之間,已經將在坐諸位的府邸誇獎了個遍。
馮姝月終於姍姍來遲。
太太們都知道馮家對送女入宮誌在必得,一時也沒有人計較這位未來娘娘的失禮之處。
馮姝月剛剛解除了心頭困擾,正是誌得意滿,躊躇滿誌的時候。
她坐定之後,揮毫便是兩首千古佳作。
太太姑娘們紛紛誇讚,陶氏便按著公爹的吩咐,叫丫環們抄了拿去二門,再由前院的清客相公們謄抄遍傳京師。
有她珠玉在前,姑娘們都默默收起了筆。
崔琬攥著湖筆,不由想起了她昨日在崔瑜麵前言之鑿鑿,說自己有本事得中魁首,此時臉上不由臊得陣陣發熱。
但她轉念又想,這幾首詩,如此沉博絕麗、沉思翰藻,相互之間,風格差距又如此之巨大,難道真的全是馮姝月這個昔日草包親手所創嗎?
崔琬輕輕垂下眸子,掩去了其中的猜測和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