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本官正有此意!家裏的孩子們應該更喜歡此物。”謝寶清和王越一點都不矯情。
他有一妻二妾,妻子過世的早,沒有留下一男半女。兩房小妾卻給他生了兩男一女,最大的兒子今年已經十九歲了。
王越點頭道:“那就多帶一些回去。”接著又主動問道:“兩位大人今日突然來此,不知有何貴幹呀?”
謝寶清把笑臉一收,板著臉道:“我和高大人來此,是向你興師問罪的。你可知道現在的大興縣郊區,都要被你搞的十室九空了!”
王越陪著笑說道:“謝大人可不能如此定論呀,十室九空那是韃子幹的事情。那些百姓現在可是活的好好的,而且他們可都是自願的,我可沒有強迫啊!”
謝寶清不理王越的死皮賴臉,道:“我可是要告訴你,大興縣每年的賦稅和徭役全指望這些百姓呢!你這樣做,讓高縣令如何應對朝廷的攤派?再者說,我朝早有規定,農業者不出一裏之間,朝出暮入,作息之道相互知。離家百裏必須有路引!你算算大興到你這裏有多少個一裏?”
朱元璋這個準文盲和尚出身的獨裁暴君,將天下百姓畫地為牢的政策,令王越極端鄙視!天下文人又助紂為虐,一句“不與民爭利”,讓朝廷一毛錢商稅也收不到。所有的稅收派餉,都由那些土裏刨食農民承擔。也就是說王越在起點城的所有工業商業,和朝廷一個銅板的稅收關係都沒有。真是富的越富,窮的越窮,這樣的天下不亂才怪。
不過明末天下大亂流民四起,農民的活動範圍隻有一裏的規定,已經嚴重破壞。
王越依然陪著笑道:“大興和宛平緊挨著麽,不分彼此不分彼此,這些百姓可是連順天府都沒出呀!”
高士元開口道:“王大人,這些百姓可是在籍我大興的呀。稅收派餉怎麽辦?徭役怎麽辦?若是沒有這些百姓,很多田地都要荒蕪啊!”
這也就是王越品級比他高,又立了大功,否則早吹胡子瞪眼了。
王越對高士元道:“高大人,大興的地不是要荒蕪了嗎?我都買下來,以後收稅找我。大興籍的百姓按律要出徭役的工程,我王越為他們出錢,這樣可以了吧?”
據王越所知,這幾年需要京師周邊百姓出徭役的工程有兩個,都是兩年後的。一個是用於防備農民軍所建的拱極城,拱極城在民國改名為宛平城。現在有了起點城,宛平城不會再建設了。還有一個工程就是工部劉遵憲請旨加固北京城牆,到時候王越提供一批水泥就能解決問題。
聽王越說要將大興大部分的地全買下,驚的高士元一呆,他疑惑地道:“除了勳親的土地,大興可是還有幾百萬畝地。再說,那些鄉紳可不一定賣啊!”
王越笑著道:“大興都沒人了,他們不賣地,難道自己種?隻要有人賣地,我王越照單全收,那些勳親家的地我也可以買,價錢就按韃子入寇前的價格。”
大興那邊地勢平坦,也是後世京城cdb和居民區集中的地方。按王越的發展,將來那邊也會寸土寸金,先買下來種田,以後再布局。隨著王越的示範效應,那些拿了錢的鄉紳地主,今後很有可能會投身到工商業上。至於說土改,那還不是王越現在該操心的事。
謝寶清也被王越的大手筆嚇到了,這要花多少錢?一千萬兩?
“思華,你,你有這麽多銀子?”起點城到處都是值錢的東西,不過謝寶清還是難以相信王越能拿的出這麽多現銀。
王越滿不在乎地道:“銀子,金子,糧食都可以支付,如果是要糧食,我可以在原價上再加一成支付。”
金子隻能少量使用,將來金子是要做儲備金的。銀子控製使用,以免造成大明通貨膨脹。糧食是消耗品,可以大量使用,也能增加大明的糧食總量。
大明饑民遍地,還不是糧食不夠嗎?所以糧食比銀子還令人討喜保值,這糧食價格可是年年在漲啊!尤其是這次韃子入寇,京師戒嚴,城內的糧食價格是飛漲啊!在王越這裏竟然還反過來了,玩起了大甩賣。
謝寶清不解地問道:“你的確是買了不少地,可是這還沒有收成呢,你哪裏來的這許多糧食?”
王越笑著道:“您不用擔心我沒有糧食,我起點城這麽多百姓所用之糧,可從未向外麵購買過。”
確實是這樣,王越還沒外購過一粒糧食。別說糧食了,起點城任何東西都自給自足,而且吃穿用方麵,比京城的百姓過的還好。
為了這些物資,王越在另一個位麵,一待就是好幾個月。讓他自己都驚異的是,自從重生之後身體素質竟然越來越好了。
謝寶清好奇地問道:“你這些東西是從哪裏來的?”
“我不是說過了嗎?秘密!”王越雙眼看著天花板道。
“你!”謝寶清拿王越還真沒轍,隻好問在一邊沒說話的高士元道:“明濮,你的意見呢?”
高士元是看出來了,謝寶清在王越麵前一點順天府尹的威風都沒有,看來是指望不上了。
不過王越提出的建議,他是能接受的。為啥?省心呀!賦稅真不是那麽好收的,村裏、鄉裏的稅通常都是交給保長裏正,或者鄉紳地主,縣裏的人輕易是不會下鄉的。這裏麵少報,瞞報的不知凡幾,而且那些鄉紳很多都是有功名的人家,又不知道免稅了多少。更別提那些勳親了,想收稅,沒門!
王越雖然是官員,也有免稅額度,五品官也就是八千畝兒而已,納稅的田畝就多啦。
至於鄉紳們賣不賣地,高士元覺得他們不賣也得賣了,因為沒人種地啦。
徭役就更簡單了!朝廷是允許出錢抵徭役的,看這起點城也知道,王越不缺錢。朝廷征發徭役的時候,按大興在冊戶籍數數人頭,自己造個名冊,向王越一丟,拿錢吧您!這多好?省的征發徭役搞的怨聲載道,甚至逼死人命了。
他有一妻二妾,妻子過世的早,沒有留下一男半女。兩房小妾卻給他生了兩男一女,最大的兒子今年已經十九歲了。
王越點頭道:“那就多帶一些回去。”接著又主動問道:“兩位大人今日突然來此,不知有何貴幹呀?”
謝寶清把笑臉一收,板著臉道:“我和高大人來此,是向你興師問罪的。你可知道現在的大興縣郊區,都要被你搞的十室九空了!”
王越陪著笑說道:“謝大人可不能如此定論呀,十室九空那是韃子幹的事情。那些百姓現在可是活的好好的,而且他們可都是自願的,我可沒有強迫啊!”
謝寶清不理王越的死皮賴臉,道:“我可是要告訴你,大興縣每年的賦稅和徭役全指望這些百姓呢!你這樣做,讓高縣令如何應對朝廷的攤派?再者說,我朝早有規定,農業者不出一裏之間,朝出暮入,作息之道相互知。離家百裏必須有路引!你算算大興到你這裏有多少個一裏?”
朱元璋這個準文盲和尚出身的獨裁暴君,將天下百姓畫地為牢的政策,令王越極端鄙視!天下文人又助紂為虐,一句“不與民爭利”,讓朝廷一毛錢商稅也收不到。所有的稅收派餉,都由那些土裏刨食農民承擔。也就是說王越在起點城的所有工業商業,和朝廷一個銅板的稅收關係都沒有。真是富的越富,窮的越窮,這樣的天下不亂才怪。
不過明末天下大亂流民四起,農民的活動範圍隻有一裏的規定,已經嚴重破壞。
王越依然陪著笑道:“大興和宛平緊挨著麽,不分彼此不分彼此,這些百姓可是連順天府都沒出呀!”
高士元開口道:“王大人,這些百姓可是在籍我大興的呀。稅收派餉怎麽辦?徭役怎麽辦?若是沒有這些百姓,很多田地都要荒蕪啊!”
這也就是王越品級比他高,又立了大功,否則早吹胡子瞪眼了。
王越對高士元道:“高大人,大興的地不是要荒蕪了嗎?我都買下來,以後收稅找我。大興籍的百姓按律要出徭役的工程,我王越為他們出錢,這樣可以了吧?”
據王越所知,這幾年需要京師周邊百姓出徭役的工程有兩個,都是兩年後的。一個是用於防備農民軍所建的拱極城,拱極城在民國改名為宛平城。現在有了起點城,宛平城不會再建設了。還有一個工程就是工部劉遵憲請旨加固北京城牆,到時候王越提供一批水泥就能解決問題。
聽王越說要將大興大部分的地全買下,驚的高士元一呆,他疑惑地道:“除了勳親的土地,大興可是還有幾百萬畝地。再說,那些鄉紳可不一定賣啊!”
王越笑著道:“大興都沒人了,他們不賣地,難道自己種?隻要有人賣地,我王越照單全收,那些勳親家的地我也可以買,價錢就按韃子入寇前的價格。”
大興那邊地勢平坦,也是後世京城cdb和居民區集中的地方。按王越的發展,將來那邊也會寸土寸金,先買下來種田,以後再布局。隨著王越的示範效應,那些拿了錢的鄉紳地主,今後很有可能會投身到工商業上。至於說土改,那還不是王越現在該操心的事。
謝寶清也被王越的大手筆嚇到了,這要花多少錢?一千萬兩?
“思華,你,你有這麽多銀子?”起點城到處都是值錢的東西,不過謝寶清還是難以相信王越能拿的出這麽多現銀。
王越滿不在乎地道:“銀子,金子,糧食都可以支付,如果是要糧食,我可以在原價上再加一成支付。”
金子隻能少量使用,將來金子是要做儲備金的。銀子控製使用,以免造成大明通貨膨脹。糧食是消耗品,可以大量使用,也能增加大明的糧食總量。
大明饑民遍地,還不是糧食不夠嗎?所以糧食比銀子還令人討喜保值,這糧食價格可是年年在漲啊!尤其是這次韃子入寇,京師戒嚴,城內的糧食價格是飛漲啊!在王越這裏竟然還反過來了,玩起了大甩賣。
謝寶清不解地問道:“你的確是買了不少地,可是這還沒有收成呢,你哪裏來的這許多糧食?”
王越笑著道:“您不用擔心我沒有糧食,我起點城這麽多百姓所用之糧,可從未向外麵購買過。”
確實是這樣,王越還沒外購過一粒糧食。別說糧食了,起點城任何東西都自給自足,而且吃穿用方麵,比京城的百姓過的還好。
為了這些物資,王越在另一個位麵,一待就是好幾個月。讓他自己都驚異的是,自從重生之後身體素質竟然越來越好了。
謝寶清好奇地問道:“你這些東西是從哪裏來的?”
“我不是說過了嗎?秘密!”王越雙眼看著天花板道。
“你!”謝寶清拿王越還真沒轍,隻好問在一邊沒說話的高士元道:“明濮,你的意見呢?”
高士元是看出來了,謝寶清在王越麵前一點順天府尹的威風都沒有,看來是指望不上了。
不過王越提出的建議,他是能接受的。為啥?省心呀!賦稅真不是那麽好收的,村裏、鄉裏的稅通常都是交給保長裏正,或者鄉紳地主,縣裏的人輕易是不會下鄉的。這裏麵少報,瞞報的不知凡幾,而且那些鄉紳很多都是有功名的人家,又不知道免稅了多少。更別提那些勳親了,想收稅,沒門!
王越雖然是官員,也有免稅額度,五品官也就是八千畝兒而已,納稅的田畝就多啦。
至於鄉紳們賣不賣地,高士元覺得他們不賣也得賣了,因為沒人種地啦。
徭役就更簡單了!朝廷是允許出錢抵徭役的,看這起點城也知道,王越不缺錢。朝廷征發徭役的時候,按大興在冊戶籍數數人頭,自己造個名冊,向王越一丟,拿錢吧您!這多好?省的征發徭役搞的怨聲載道,甚至逼死人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