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達兩裏多的正麵,八萬流寇滾滾而來,與天策軍的距離迅速到達了四百米。
首先發言的裝甲車車載機槍,三十輛裝甲車“通通通”地噴吐著火舌,像鞭子一樣向流寇抽去。
流寇猶如遇見了死神之鞭,一排排一列列地被打翻在地。
羅汝才差點沒驚掉了下巴,這什麽情況?什麽火銃能打的這麽遠,威力這麽大?三百步外不但能置人於死地,甚至把人都打成兩段。
還沒等他想好怎麽應對,位於裝甲車後麵的步兵也開始紛紛發言,現在已經到達了步槍的有效射程。
因為是行進中射擊,而且是遠距離射擊,所以士兵們都是用的點射,一邊走路一邊開槍。
流寇的陣型非常密集,對槍法的要求很低,抬手一槍就能打中目標。
就這射速也遠遠超過了本時代的任何火銃,何況威力更大,再有三十輛裝甲車的車載機槍助威,流寇的傷亡速度可想而知。
廬州地區已經進入梅雨季節,天氣轉陰。
在陰天裏,兩軍陣前飛舞的子彈劃過空氣,甚至能夠看到軌跡。
流寇的前麵幾排像是豐收季節被風吹倒的麥子,刹那間就倒下去了一大片。
“嘶!”羅汝才被天策軍的殺人效率,驚的倒吸一口涼氣。看著一排排倒下的老營精銳,他已經顧不上心疼了,不由得慌亂起來。官軍的火器射程和威力,讓他心裏發毛。
隨著雙方的距離拉近,流寇的傷亡在持續上升之中。
首先崩潰的卻是騎兵,他們頂著炮火衝到天策軍不到三百米時,迎接他們密集的子彈。
在他們進攻的途中,位於兩側的治安軍已經在四百米內用燧發槍開始射擊。因為距離遠和射速的關係,命中率並不高,畢竟燧發槍是滑膛槍。
但是加上迫擊炮造成的傷害,流寇騎兵已經減員接近四成了。
流寇們的作戰意誌比不了官軍,更比不了清軍,也沒有武士道精神武裝他們。傷亡這麽大已經準備風緊扯呼了,可是高速飛奔的戰馬慣性把他們大多數人送到了三百米距離。
八五式重機槍的有效射程是兩千米,因為裝在馬車上跟隨隊伍前進。為了保證有效殺敵,特意將敵人放到三百米的距離。
這個距離內治安軍的射擊命中率也大大提高,位於一側的十二挺重機槍一起開火,流寇騎兵馬上就跟下餃子似的不斷往下掉,立刻就把這些萌生退意的騎兵打崩了。
流寇騎兵拚命地勒住戰馬,一撥馬頭,紛紛四散而逃。可惜來的容易,去時難,子彈依然在他們身後可著勁地招呼。逃亡之路,依然是死亡之路。
騎兵敗的太快了,眨眼的工夫,已經傷亡過半,最多有三分之一開始打馬回奔,往回跑的路上仍然不斷有人落馬。
正麵戰場,屠殺依然在繼續。不是這些流寇有多麽勇敢,而是懵逼了。
天策軍的火銃射程和威力超出了他們的預計。沒一會兒的工夫,就打掉了流寇前麵好幾排的兵力,死傷三千多人。
流寇們突遭重擊,位於後麵的人一個個都臉色發白,驚疑不定,不少人向後麵縮著身子,讓別人超過自己。
一名步卒首領眼看兵丁們士氣低落,喊了一嗓子:“別看官兵們的火銃打的遠,必然不能持久,兄弟們快衝呀!”
他的話代表著這個時代大多數人,對火銃的認識,那就是打一下再裝填彈藥,而且步驟緩慢。
這些人哪裏知道天策軍使用的是什麽武器呀,這就是典型的無知者無畏了。
在一些首領的鼓動下,流寇們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所以他們要為無知付出血的代價。現實是殘酷的,幾乎每個呼吸間都有流寇被無情地打倒,後麵的踏過他們的屍體繼續心驚膽戰地前進。
衝在前麵的一個步卒,看到身邊一個接一個倒下的同夥,滿心的畏懼,不敢再衝。他放慢了腳步,希望別人超過自己,結果還是慢了,一顆子彈擊中他的頭部,腦殼被掀開,猶如被打破的西瓜。
他吭都沒吭,就撲通一聲倒地而亡。
一名愣頭愣腦的步卒,抱著長槍,嚎叫著衝到了最前麵,才突然意識到旁邊沒有了同伴。回頭一看,發現所有人都看著他。
這才明白自己衝的太靠前了,可惜明白的太晚了。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的脖子,立刻把脖子打斷,他頭一歪,吐血而亡。
這個勇敢者的死去,流賊的步卒隊伍終於在一刹那就崩潰了。
他們瘋狂地呐喊著向來路奪命狂奔,流寇的後隊仍然在前進的隊伍被他們衝的東倒西歪。
這時天策軍已經接近到了二百米的距離,眼見流寇要崩潰,王紅武立刻命令全軍加速前進。
“嘟嘟嘟,嘟嘟!”衝鋒號吹響。
三十輛裝甲車突然加速,向流寇衝去。裝甲車後麵的步兵隨即也跑動起來,治安軍也緊隨其後。炮兵撤掉炮兵陣地,將迫擊炮裝上裝甲車,隨同殿後的第五團一營前進。
已經不需要羅汝才考慮應對措施了,流寇全線崩潰,騎兵幾乎全軍覆沒,跑的不見了蹤影。
裝甲車很快就追上了流寇的尾巴,一頭就紮進了流寇的隊伍,還是老辦法,見人就撞。王紅武有交代,就撞那些手持兵刃的流寇,那些手持木棍的隊伍就算了吧,還不夠油料損耗的。
裝甲車在流寇隊伍裏撒開了歡,羅汝才終於知道這個戰車竟然也是無人可擋的殺人利器,那真是擦著就傷,撞到就亡呀。
前軍撒丫子跑路,後麵的羊群也炸了鍋,他們雖然看不見前麵的情況,也知道敗了。
羅汝才也知道現在小命要緊,他在幾個親兵的幫助下,才爬上戰馬,不幫助不行了,腿都嚇軟了。他上了戰馬,調轉馬頭,向南狂奔而去。什麽兵不兵的,兄弟不兄弟的,先保住小命吧。
數萬流寇狼奔豬突,天策軍以連為單位分散追擊,方向正南,往東西方向逃跑的流寇,並不在他們的追擊範圍內。
首先發言的裝甲車車載機槍,三十輛裝甲車“通通通”地噴吐著火舌,像鞭子一樣向流寇抽去。
流寇猶如遇見了死神之鞭,一排排一列列地被打翻在地。
羅汝才差點沒驚掉了下巴,這什麽情況?什麽火銃能打的這麽遠,威力這麽大?三百步外不但能置人於死地,甚至把人都打成兩段。
還沒等他想好怎麽應對,位於裝甲車後麵的步兵也開始紛紛發言,現在已經到達了步槍的有效射程。
因為是行進中射擊,而且是遠距離射擊,所以士兵們都是用的點射,一邊走路一邊開槍。
流寇的陣型非常密集,對槍法的要求很低,抬手一槍就能打中目標。
就這射速也遠遠超過了本時代的任何火銃,何況威力更大,再有三十輛裝甲車的車載機槍助威,流寇的傷亡速度可想而知。
廬州地區已經進入梅雨季節,天氣轉陰。
在陰天裏,兩軍陣前飛舞的子彈劃過空氣,甚至能夠看到軌跡。
流寇的前麵幾排像是豐收季節被風吹倒的麥子,刹那間就倒下去了一大片。
“嘶!”羅汝才被天策軍的殺人效率,驚的倒吸一口涼氣。看著一排排倒下的老營精銳,他已經顧不上心疼了,不由得慌亂起來。官軍的火器射程和威力,讓他心裏發毛。
隨著雙方的距離拉近,流寇的傷亡在持續上升之中。
首先崩潰的卻是騎兵,他們頂著炮火衝到天策軍不到三百米時,迎接他們密集的子彈。
在他們進攻的途中,位於兩側的治安軍已經在四百米內用燧發槍開始射擊。因為距離遠和射速的關係,命中率並不高,畢竟燧發槍是滑膛槍。
但是加上迫擊炮造成的傷害,流寇騎兵已經減員接近四成了。
流寇們的作戰意誌比不了官軍,更比不了清軍,也沒有武士道精神武裝他們。傷亡這麽大已經準備風緊扯呼了,可是高速飛奔的戰馬慣性把他們大多數人送到了三百米距離。
八五式重機槍的有效射程是兩千米,因為裝在馬車上跟隨隊伍前進。為了保證有效殺敵,特意將敵人放到三百米的距離。
這個距離內治安軍的射擊命中率也大大提高,位於一側的十二挺重機槍一起開火,流寇騎兵馬上就跟下餃子似的不斷往下掉,立刻就把這些萌生退意的騎兵打崩了。
流寇騎兵拚命地勒住戰馬,一撥馬頭,紛紛四散而逃。可惜來的容易,去時難,子彈依然在他們身後可著勁地招呼。逃亡之路,依然是死亡之路。
騎兵敗的太快了,眨眼的工夫,已經傷亡過半,最多有三分之一開始打馬回奔,往回跑的路上仍然不斷有人落馬。
正麵戰場,屠殺依然在繼續。不是這些流寇有多麽勇敢,而是懵逼了。
天策軍的火銃射程和威力超出了他們的預計。沒一會兒的工夫,就打掉了流寇前麵好幾排的兵力,死傷三千多人。
流寇們突遭重擊,位於後麵的人一個個都臉色發白,驚疑不定,不少人向後麵縮著身子,讓別人超過自己。
一名步卒首領眼看兵丁們士氣低落,喊了一嗓子:“別看官兵們的火銃打的遠,必然不能持久,兄弟們快衝呀!”
他的話代表著這個時代大多數人,對火銃的認識,那就是打一下再裝填彈藥,而且步驟緩慢。
這些人哪裏知道天策軍使用的是什麽武器呀,這就是典型的無知者無畏了。
在一些首領的鼓動下,流寇們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所以他們要為無知付出血的代價。現實是殘酷的,幾乎每個呼吸間都有流寇被無情地打倒,後麵的踏過他們的屍體繼續心驚膽戰地前進。
衝在前麵的一個步卒,看到身邊一個接一個倒下的同夥,滿心的畏懼,不敢再衝。他放慢了腳步,希望別人超過自己,結果還是慢了,一顆子彈擊中他的頭部,腦殼被掀開,猶如被打破的西瓜。
他吭都沒吭,就撲通一聲倒地而亡。
一名愣頭愣腦的步卒,抱著長槍,嚎叫著衝到了最前麵,才突然意識到旁邊沒有了同伴。回頭一看,發現所有人都看著他。
這才明白自己衝的太靠前了,可惜明白的太晚了。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的脖子,立刻把脖子打斷,他頭一歪,吐血而亡。
這個勇敢者的死去,流賊的步卒隊伍終於在一刹那就崩潰了。
他們瘋狂地呐喊著向來路奪命狂奔,流寇的後隊仍然在前進的隊伍被他們衝的東倒西歪。
這時天策軍已經接近到了二百米的距離,眼見流寇要崩潰,王紅武立刻命令全軍加速前進。
“嘟嘟嘟,嘟嘟!”衝鋒號吹響。
三十輛裝甲車突然加速,向流寇衝去。裝甲車後麵的步兵隨即也跑動起來,治安軍也緊隨其後。炮兵撤掉炮兵陣地,將迫擊炮裝上裝甲車,隨同殿後的第五團一營前進。
已經不需要羅汝才考慮應對措施了,流寇全線崩潰,騎兵幾乎全軍覆沒,跑的不見了蹤影。
裝甲車很快就追上了流寇的尾巴,一頭就紮進了流寇的隊伍,還是老辦法,見人就撞。王紅武有交代,就撞那些手持兵刃的流寇,那些手持木棍的隊伍就算了吧,還不夠油料損耗的。
裝甲車在流寇隊伍裏撒開了歡,羅汝才終於知道這個戰車竟然也是無人可擋的殺人利器,那真是擦著就傷,撞到就亡呀。
前軍撒丫子跑路,後麵的羊群也炸了鍋,他們雖然看不見前麵的情況,也知道敗了。
羅汝才也知道現在小命要緊,他在幾個親兵的幫助下,才爬上戰馬,不幫助不行了,腿都嚇軟了。他上了戰馬,調轉馬頭,向南狂奔而去。什麽兵不兵的,兄弟不兄弟的,先保住小命吧。
數萬流寇狼奔豬突,天策軍以連為單位分散追擊,方向正南,往東西方向逃跑的流寇,並不在他們的追擊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