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尼拉距離新加坡兩千四百公裏,已超出了直十八運輸機的最大航程,所以需要中轉。
其中最近的是納土納空軍**,納土納島麵積兩千一百多平方公裏,其相距新加坡五百六十公裏,正北是金蘭灣,正南是望海城,納土納島大約處於兩地中間。
納土納島正西是馬來半島,西南是新加坡,所以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其正處於馬六甲來的船隻北上的航道上。
納土納島除主島外還有二百七十個小島,主島人口有五千多人,其中有八成是華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在荷蘭人還沒有入侵南洋之前,廣東省潮州人張傑緒曾在納土納島建立過王國,後世的八十年代末,納土納島還曾經尋求過獨立。
因此天策軍海軍在納土納島設立了空軍**,以輻射周邊,納土納島上的華人大多被雇傭。
另一個距離新加坡比較近的是爪哇島的望海城,其相距新加坡八百九十六公裏,正好在直十八運輸機的最大航程之內。
隨著司令部的命令下達,納土納島空軍**和望海城空軍**相繼起飛各一個飛行中隊,向新加坡補給物資和彈藥。
上海、台北、香港、金蘭灣、馬尼拉等地停靠的海軍戰艦拔錨起航,駛向馬六甲。
距離新加坡最近的望海城軍港,其戰艦數量也是三艘,分別為一艘三千噸級的海警戰艦和兩艘一千五百噸級的海監戰艦。
新加坡港、望海城港和納土納空軍**形成一個三角形,封鎖住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洋的所有主要通道。
繼續往北,則是金蘭灣和馬尼拉兩地間形成的防禦通道,最後是香港和台北。
金蘭灣是鄭家在兩年前交付天策軍使用的,以金蘭灣為中心的半徑一百公裏內,屬於起點城管理。
經過近三年的發展,鄭家已經在占城國原來的國土上站穩了腳跟。
占城與周邊的暹羅(泰國)和馬來半島的情況大致相同,該地區的華人人口比例超過了百分之十五,華人是占城的第二大民族,因此鄭家依靠華人在占城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
鄭家吞並占城後,曾與北部的安南阮氏發生過一場小規模的戰爭,雙方在這場戰爭中都試出了各自的斤量。
結局是阮氏不敵鄭芝龍初步裝備了天策軍三七式步槍的軍隊,而縮回了北方。
鄭芝龍不是李自成,其戰略眼光比文盲李自成高出了不少。他知道當前的首要任務是消化和吸收既得成果,將占城治理成為自己向中南半島擴張的可靠**和財賦**,才有財力購買更多的天策軍武器,武裝自己的軍隊,向外發展才能水到渠成。
所以鄭軍在占城西北部再次打贏了前來窺視的真臘(柬埔寨)國軍隊,卻沒有趁勝追擊,而在埋頭搞發展。
鄭家是海上世家,其另一大主營業務是海上運輸。南洋地區已被天策軍海軍掌控,剿滅南洋地區的海盜成為天策軍海軍的日常訓練項目,所以在南洋幹海盜早已沒有前途,因此鄭家是該地區範圍內最大的私營海運商。
新加坡、望海城和納土納島所構築的海上防禦網,主要是應對可能的來自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反擊。
荷蘭東印度公司雖然有總噸位六百萬噸的海船,其真正的戰艦數量不會超過一百艘,並且分布在世界各地。
荷蘭人揆一艦隊的覆滅,幾乎占了荷蘭東印度公司二分之一的軍力,荷蘭人亞洲範圍內的戰艦幾乎損失貽盡,僅存在印度的十幾艘戰艦了。
荷蘭東印度公司需要時間恢複戰力,荷蘭國家海上力量中,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海上力量大約占了三分之一。
根據俘虜的情報,荷蘭全國戰艦總保有量在二百八十到三百艘之間,居歐洲第一,當然也是世界第一。
在南洋,荷蘭人已經損失了五十多艘,而荷蘭人也不可能傾全國之力,橫跨萬裏來亞洲尋仇。其中的原因一是國力消耗大,二是荷蘭在歐洲不但有敵人,還有不少潛在的敵人,如英國。
所以天策軍參謀部預計,荷蘭人最多能夠出動一百艘左右的戰艦來南洋找回場子,這與特龍普所率領的戰艦數量基本相同。
但是參謀部,包括王越本人都沒有想到,八國聯軍能夠早了兩個半世紀登場了。
擊敗或者擊潰一百艘西洋戰艦,對於新加坡擁有高航速、遠射程的兩艘海警戰艦和一艘海監戰艦來說,當然是吃力的。
新加坡分艦隊的任務是緝拿逃關船隻,保衛新加坡的港口安全,而並不是一定要與敵死磕。
過了馬六甲海峽就是廣闊的南洋,擁有通信優勢的天策軍,有足夠的戰略空間來消滅敵人。
但是麵對蜂擁而至八國聯軍,新加坡的防禦就顯得有些薄弱了。
近四百艘大型西洋戰艦的到來,也意味著大量的兵力有可能登陸作戰,新加坡是一個四麵環水的島嶼,北麵是寬度僅一點二到四點八公裏的柔佛海峽。
一**二年六月二十二日,已經按耐不住的八國聯合艦隊靠近了新加坡外海,開始了對新加坡的軍事行動。
一年兩千萬兩的海關稅成為新加坡遭受歐洲人進攻的原罪,這是一個天大的誘惑。
擁有三百七十五艘戰艦的八國聯軍艦隊,當然不會全部對新加坡一擁而上,你見過一群人打一個人嗎?後麵的人根本夠不著被打的人,那就是八國聯軍艦隊現在的寫照,由此也可以看出聯合艦隊的龐大,
所以聯合艦隊總計出動戰船數量隻有實際擁有量的一多半,共兩百六十餘艘,另一小半仍然在馬六甲城補充補給,如此龐大的艦隊補給本來就是一個長周期的工作。
一個小小的新加坡主島麵積僅僅六百二十***公裏,如果把聯合艦隊出動的戰艦平均分配在島上,大約每三平方公裏一艘還多,歐洲戰艦的平均裝載火炮數量是三十五門,每以平方公裏就有十多門火炮。
其中最近的是納土納空軍**,納土納島麵積兩千一百多平方公裏,其相距新加坡五百六十公裏,正北是金蘭灣,正南是望海城,納土納島大約處於兩地中間。
納土納島正西是馬來半島,西南是新加坡,所以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其正處於馬六甲來的船隻北上的航道上。
納土納島除主島外還有二百七十個小島,主島人口有五千多人,其中有八成是華人,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在荷蘭人還沒有入侵南洋之前,廣東省潮州人張傑緒曾在納土納島建立過王國,後世的八十年代末,納土納島還曾經尋求過獨立。
因此天策軍海軍在納土納島設立了空軍**,以輻射周邊,納土納島上的華人大多被雇傭。
另一個距離新加坡比較近的是爪哇島的望海城,其相距新加坡八百九十六公裏,正好在直十八運輸機的最大航程之內。
隨著司令部的命令下達,納土納島空軍**和望海城空軍**相繼起飛各一個飛行中隊,向新加坡補給物資和彈藥。
上海、台北、香港、金蘭灣、馬尼拉等地停靠的海軍戰艦拔錨起航,駛向馬六甲。
距離新加坡最近的望海城軍港,其戰艦數量也是三艘,分別為一艘三千噸級的海警戰艦和兩艘一千五百噸級的海監戰艦。
新加坡港、望海城港和納土納空軍**形成一個三角形,封鎖住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洋的所有主要通道。
繼續往北,則是金蘭灣和馬尼拉兩地間形成的防禦通道,最後是香港和台北。
金蘭灣是鄭家在兩年前交付天策軍使用的,以金蘭灣為中心的半徑一百公裏內,屬於起點城管理。
經過近三年的發展,鄭家已經在占城國原來的國土上站穩了腳跟。
占城與周邊的暹羅(泰國)和馬來半島的情況大致相同,該地區的華人人口比例超過了百分之十五,華人是占城的第二大民族,因此鄭家依靠華人在占城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
鄭家吞並占城後,曾與北部的安南阮氏發生過一場小規模的戰爭,雙方在這場戰爭中都試出了各自的斤量。
結局是阮氏不敵鄭芝龍初步裝備了天策軍三七式步槍的軍隊,而縮回了北方。
鄭芝龍不是李自成,其戰略眼光比文盲李自成高出了不少。他知道當前的首要任務是消化和吸收既得成果,將占城治理成為自己向中南半島擴張的可靠**和財賦**,才有財力購買更多的天策軍武器,武裝自己的軍隊,向外發展才能水到渠成。
所以鄭軍在占城西北部再次打贏了前來窺視的真臘(柬埔寨)國軍隊,卻沒有趁勝追擊,而在埋頭搞發展。
鄭家是海上世家,其另一大主營業務是海上運輸。南洋地區已被天策軍海軍掌控,剿滅南洋地區的海盜成為天策軍海軍的日常訓練項目,所以在南洋幹海盜早已沒有前途,因此鄭家是該地區範圍內最大的私營海運商。
新加坡、望海城和納土納島所構築的海上防禦網,主要是應對可能的來自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反擊。
荷蘭東印度公司雖然有總噸位六百萬噸的海船,其真正的戰艦數量不會超過一百艘,並且分布在世界各地。
荷蘭人揆一艦隊的覆滅,幾乎占了荷蘭東印度公司二分之一的軍力,荷蘭人亞洲範圍內的戰艦幾乎損失貽盡,僅存在印度的十幾艘戰艦了。
荷蘭東印度公司需要時間恢複戰力,荷蘭國家海上力量中,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海上力量大約占了三分之一。
根據俘虜的情報,荷蘭全國戰艦總保有量在二百八十到三百艘之間,居歐洲第一,當然也是世界第一。
在南洋,荷蘭人已經損失了五十多艘,而荷蘭人也不可能傾全國之力,橫跨萬裏來亞洲尋仇。其中的原因一是國力消耗大,二是荷蘭在歐洲不但有敵人,還有不少潛在的敵人,如英國。
所以天策軍參謀部預計,荷蘭人最多能夠出動一百艘左右的戰艦來南洋找回場子,這與特龍普所率領的戰艦數量基本相同。
但是參謀部,包括王越本人都沒有想到,八國聯軍能夠早了兩個半世紀登場了。
擊敗或者擊潰一百艘西洋戰艦,對於新加坡擁有高航速、遠射程的兩艘海警戰艦和一艘海監戰艦來說,當然是吃力的。
新加坡分艦隊的任務是緝拿逃關船隻,保衛新加坡的港口安全,而並不是一定要與敵死磕。
過了馬六甲海峽就是廣闊的南洋,擁有通信優勢的天策軍,有足夠的戰略空間來消滅敵人。
但是麵對蜂擁而至八國聯軍,新加坡的防禦就顯得有些薄弱了。
近四百艘大型西洋戰艦的到來,也意味著大量的兵力有可能登陸作戰,新加坡是一個四麵環水的島嶼,北麵是寬度僅一點二到四點八公裏的柔佛海峽。
一**二年六月二十二日,已經按耐不住的八國聯合艦隊靠近了新加坡外海,開始了對新加坡的軍事行動。
一年兩千萬兩的海關稅成為新加坡遭受歐洲人進攻的原罪,這是一個天大的誘惑。
擁有三百七十五艘戰艦的八國聯軍艦隊,當然不會全部對新加坡一擁而上,你見過一群人打一個人嗎?後麵的人根本夠不著被打的人,那就是八國聯軍艦隊現在的寫照,由此也可以看出聯合艦隊的龐大,
所以聯合艦隊總計出動戰船數量隻有實際擁有量的一多半,共兩百六十餘艘,另一小半仍然在馬六甲城補充補給,如此龐大的艦隊補給本來就是一個長周期的工作。
一個小小的新加坡主島麵積僅僅六百二十***公裏,如果把聯合艦隊出動的戰艦平均分配在島上,大約每三平方公裏一艘還多,歐洲戰艦的平均裝載火炮數量是三十五門,每以平方公裏就有十多門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