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笑了。


    蕭方的意思已經說的再明白不過,你荀攸不是想詐降麽,我就將計就計。


    先以郭淮起事,放我大軍入城,一舉拿下晉陽。


    爾後以重兵於北門外設伏,坐等你五萬大軍,前來自投羅網。


    五萬秦軍全殲,晉陽攻破,並州全境為大漢收複。


    這場攻取並州之戰,以全勝完美收官!


    “啪!”


    劉備拍案而起,欣然道:


    “好,就依丞相之計行事。”


    “你回去告訴郭伯濟,叫他依計行事,他便為朕收複晉陽首功之臣!”


    黑衣心腹大喜,忙是跪領聖旨。


    於是劉備便親自修書一封,對郭淮歸降予以讚許安撫,令黑衣心腹即刻回城複命。


    接下劉備連下號令,調動各營兵馬,為全殲曹仁所部做好準備。


    …


    晉陽,州治內。


    荀攸也拿到了劉備的親筆回信,並獻給了曹仁。


    此刻曹仁正翻看著劉備那封手書,臉上的興奮越來越濃重。


    書信中,劉備對荀攸的來降,表明了欣慰之意,並以九卿之位虛位以待。


    劉備還承諾,對荀氏一族會向對待其他士家大族那般,皆是一視同仁,不會打壓冷待。


    隻要你荀氏一族子弟,參加科考能榜者,一概任用為官,為大漢效力。


    “荀氏一族乃天下頭等望族,在我大秦乃上品士家,人人皆可為官。”


    “這樣的上品大族,在他偽漢國裏,卻還得參加什麽科考,還得中榜才能為官!”


    “大耳賊也真是可笑,以為用這樣寒酸的畫餅,就想誘使公達你投靠於他,當真是可笑之極!”


    曹仁興奮的表情間,又摻雜諷刺冷笑,口中是一通冷嘲熱諷的鄙夷評價。


    荀攸嘴角亦是揚起一抹諷意。


    曹仁這番諷刺,正說到了他的心坎上。


    漢國的科舉之製,正是他不願歸漢的原因之一。


    叔父荀彧反對的是曹操廢漢稱帝,卻並不反對曹操的九品官人法。


    荀彧眼中最理想的局麵,乃是曹操在尊奉漢朝的同時,於天下推行九品官人法。


    如此則天子成為了虛君,名義上乃天下共主,實則朝廷大權皆讓渡給了士家。


    天子為虛君,曹操為實權丞相,與士家分享權力,共治天下。


    這便是荀彧設想中的理想世界,正好形成了三方平衡。


    如此一來,則避免了再出現桓帝和靈帝那樣的昏君,掀起黨錮之禍,搞得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可惜曹操不這麽想,非要把漢天子那個虛君踢掉,自己來做皇帝,而且不做虛君,還要做一個有實權的實君。


    如此一來,秦國便成了天子與士家共治天下,隻能實現兩方平衡。


    理想不同,所以荀彧死了。


    但現今這個局麵,荀攸及荀氏一族卻是支持的。


    畢竟九品官人製之下,荀氏這樣的頂級大族分的蛋糕最多,身在秦國的幾十名荀氏族人,從朝廷到地方,皆是位居高位。


    可若是轉投劉備,這樣的優待特權就沒有了。


    想要做官,你隻能參加科考,考上了才能出仕為官,考不上你就隻能在家裏蹲著。


    荀攸自然有信心,哪怕不靠名氣資曆,光靠自己的能力,依舊能在新朝爬上高位。


    三公可能是懸,九卿絕不在話下。


    他也相信,荀氏一族中,有真才實學,能通過科考做官的優秀子弟,亦不在少數。


    問題卻在於,荀氏子弟那麽多,並非人人都飽讀詩書,虛有其表的水貨同樣不少。


    他們大概率一輩子都不可能通過科考,也就意味著,此生與出仕為官無緣。


    這些人怎麽辦?


    相較於九品官人製的“殘酷”,九品官人製之下的秦國,哪怕是荀氏子弟中的那些草包,卻照樣能靠著家族的門蔭為官。


    漢與秦相比,效忠於秦,明顯對荀氏一族大多數人最為有利。


    故而荀攸權衡之下,自然要拚盡全力捍衛秦國。


    捍衛秦國,就是捍衛荀氏一族的利益。


    曹仁當然明白這些利弊權衡,方才有了適才那般諷刺劉備的話。


    “照目前看來,楊德祖這詐降之計,確實是成功了。”


    “三日之後,劉備多半會將重兵雲集於南門外,等著我奪門放他入城,北門圍兵定然空虛。”


    “驃騎將軍,速速做好準備,由北門突圍吧。”


    聽得荀攸的判斷,曹仁哈哈一笑,當即便責令諸將,為突圍事宜暗中做準備。


    “驃騎將軍,還有一件極為重要之事,恐怕要有所部署。”


    楊修卻忽然開口。


    曹仁忙問何事。


    “三日之後,若是城中沒有發動兵變,沒人為漢軍打開南門,劉備必然會心生警覺,修隻怕他會即刻對南門發動進攻。”


    “所以我們尚需部署一支兵馬於南門,阻擋劉備攻城,為我們主力突圍盡可能的爭取時間才是。”


    楊修的提醒令曹仁驀然省悟,目光即刻掃向了在場眾將。


    眾將們卻各自低下了頭,有意回避曹仁的注視,生恐被選中去南門殿後。


    人人都知道,到時要麵對劉備重兵攻城,若不能及時撤出,大概率要葬身在南門。


    這是一個九死一生的任務,近乎於炮灰的任務。


    大家都不傻,又有誰願意主動去做炮灰呢。


    曹仁見無人請纓,臉色不由一沉,便隻好抬起手來,自己指派一人。


    “驃騎將軍,末將願擔此重任,為我主力斷後!”


    關鍵時刻,一員年輕武將出列,慨然請纓。


    請戰者,正是郭淮。


    曹仁大喜,臉上不禁浮現讚許之色,同時失望的目光,卻瞥向了樂進朱靈等人。


    你們這幫老人,都是曹家老臣了,關鍵時刻卻都惜命,做起了縮頭烏龜。


    看看人家郭淮,年紀輕輕,又歸順大秦沒幾天,卻能在生死時刻鋌身而出。


    你們就不覺得臉紅嗎?


    樂進朱靈等人,心下皆覺慚愧,幹咳的幹嚎,扭頭的扭頭。


    “郭伯濟,本將沒有看錯你,你果然是忠肝義膽之事!”


    曹仁起身上前,重重一拍郭淮肩膀:


    “擋住大耳賊的重任,本將就交給你了,你務必要盡可能的為我主力爭取時間!”


    “到時我會以狼煙向你發信號,一旦狼煙升起於北門外,你即刻率軍前來會合。”


    “此番若能突圍成功,你和楊德祖皆位列首功,本將必會向天子請命,重重封賞提拔爾等!”


    曹仁又是語重心長叮囑,又是畫大餅。


    郭淮則一拱手,義正嚴辭道:


    “末將身為大秦武將,為大秦盡忠赴死,乃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驃騎將軍請放心,末將拚上這條性命,也必為驃騎將軍死死拖住劉備!”


    曹仁很是滿意,又拍著郭淮肩膀,大大的讚許了一通。


    …


    三日後,入夜時分。


    曹仁扶劍立於殘破的北門城樓上,凝視著不遠處的漢軍圍營。


    這座城牆,已是搖搖欲墜,漢軍最多再轟擊五日,城牆必定全線崩塌。


    “驃騎將軍,我五萬兵馬已集結完畢,時間緊迫,我們速速出城突圍吧。”


    樂進登上城頭稟報。


    曹仁卻並未回應,反是抬手指向北營:


    “公達,德祖,你們說大耳賊當真中計,將主力調至南門,北麵敵營當真兵力空虛了嗎?”


    箭已上弦之時,曹仁卻忽然又心虛起來。


    荀攸目光遠望著漢營,卻無法給他一個肯定的回答,以安其心。


    “驃騎將軍放心,北麵圍營中最多隻有一萬兵馬,大耳賊定然已中計!”


    身旁楊修卻斬釘截鐵。


    曹仁目露奇色,回頭問道:


    “德祖,你何以斷定,敵營中僅有一萬兵馬?”


    楊修抬手遙指漢營,冷笑道:


    “其實早在驃騎將軍決定突圍時起,修便仔細觀察過北麵敵營,細數過漢營上空的炊煙之數。”


    “今日敵營上空的煙柱之數,足足比前幾日少了一倍有餘,由此可推斷出,北營中漢軍數量至少也削減了兩到三萬。”


    “修因此才敢斷定,北營的漢軍數最,最多一萬餘人。”


    曹仁恍然大悟,臉上疑色一掃而空,統統變為驚喜讚歎。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沒想到,德祖你心思如此細膩,竟能想出以這等手段來判斷敵營虛實!”


    “好好好,如此本將就安心了,區區一萬漢軍,焉想阻擋我五萬雄兵!”


    大讚過楊修後,曹仁再無猶豫,欣然喝道:


    “傳本將之命,打開城門,放下吊橋!”


    “全軍將士,隨吾殺出北門!”


    “我們突圍去雁門!”


    號令傳下。


    緊閉的殘破城門悄然打開,吊橋徐徐放下。


    曹仁躍馬而出,荀攸楊修緊隨其後。


    樂進,朱靈等眾將,催動五萬大軍,如潮水般湧出城門,撲向了燈火通明的漢營。


    此刻。


    南門城頭上,郭淮亦是扶劍而立,目光凝視著北門方向。


    馬蹄聲響起,一騎飛奔而至,登上城樓。


    “啟稟將軍,曹仁已率主力出北門,殺奔漢軍北營而去!”


    郭淮眼神微動,輕吐了一口氣,轉身望向了城外。


    “曹仁,你視我並州人性命為草芥,那就別怪我郭淮背棄你曹家了!”


    郭淮冷冷一哼,拔劍在手,大喝道:


    “點起烽火,打開城門,迎接漢軍入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臥龍姐夫,忽悠劉備搶荊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堂燕歸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堂燕歸來並收藏三國:臥龍姐夫,忽悠劉備搶荊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