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顫巍巍的抬起頭來,難以置信的看向了程昱。


    “呂…呂布真的死了?”


    曹操以顫栗的語氣,從口中艱難的吐出了這幾個字。


    前番奇襲陽泉失利,長子曹昂為劉備所殺,他就意識到,壽春失陷,淮南為劉備所得已成定局。


    此時令他震驚者,並非是壽春失陷,而是呂布被殺。


    那可是呂布啊!


    天下第一武將,武藝超凡入聖!


    一柄方天畫戟,一匹赤兔馬,橫行天下,誰人能阻擋?


    當初兗州一戰,自己沒能殺了呂布,徐州一戰,還是沒能殺了呂布。


    他甚至認為,隻要呂布想走,哪怕敗到一無所有,也沒人能留得住呂布,更遑論殺了呂布。


    可現在,這麽一個殺不死的存在,竟然死了?


    死在了壽春,死在了劉備的刀鋒之下!


    曹操是大為震撼,實難接受這樣超乎他理解範圍的事實。


    “司空,呂布確實死了。”


    “他是突圍失利,為關羽生擒活捉,爾後又被劉備斬首!”


    程昱默默答道。


    曹操臉色再變,驚呼一聲:


    “你說什麽?呂布是為關羽所殺?”


    曹操的眼神,再添一層難以置信。


    關羽有萬人敵之勇,這他自然是清楚的,但在他的印象之中,關羽武藝也就與典韋相差無幾,絕對是在呂布之下。


    若不然,當年虎牢關一役,劉關張三兄弟也不會聯手都拿不下呂布。


    可程昱卻聲稱,呂布竟為關羽所擒!


    匪夷所思啊…


    “司空,詳細的情報在此,請司空過目。”


    程昱遂將帛書情報獻上。


    曹操忙不迭接過,急匆匆回到了帳中。


    帳中郭嘉曹洪等人,得知呂布伏誅,亦無不是一片震驚。


    曹操索性將帛書還給程昱,叫他當眾念出,以解眾人的驚疑。


    劉備用蕭方之計水灌壽春,呂布率軍突圍,為蕭方判斷出突圍方向,劉備布下重兵圍殺,呂布最終向東突圍受阻。


    以及呂布失了赤兔馬,失了方天畫戟,不敵關羽,最終為其生擒活捉…


    壽春之戰的經過,程昱默默的宣讀了出來。


    大帳內,曹營眾人從震驚困惑,演變成了倒吸涼氣,彼此對視的眼神中,湧動著悚然之色。


    “這關羽的武藝,竟然已在呂布之上!”


    “天下第一武將,竟已屬劉備!”


    “可恨,可恨~~”


    曹操臉上青筋突湧,拳頭不斷的擊打著案幾,暗暗咬牙切齒。


    郭嘉卻一聲歎息,無奈道:


    “呂布失了赤兔馬和方天畫戟,不敵關羽,倒也不足為奇。”


    “隻是這個蕭方,幾道奇謀妙計,彈指間便破了壽春,將呂布送上了絕路。”


    “此人對我們的威脅,遠勝關羽十倍呀……”


    郭嘉言語間,已毫不掩飾心中那份深深忌憚。


    曹操身形一凜,陷入了沉默之中。


    大帳內,眾將議論紛紛,諸將無不對劉備攻陷淮南而震撼。


    “劉備今日平定淮南,倘若揮師沿潁水北進,不出數日便能兵臨許都。”


    “現下我們已間糧草告罄,被袁紹壓迫到喘不過氣來,倘若再被劉備背後一擊,後果不堪設想!”


    “司空,我們必須要有所做為!”


    劉曄一拱手,神情凝重的提醒道。


    曹操打了個冷戰,後背掠起一陣惡寒,額頭浸出了些許汗珠。


    “子揚言之有理,大耳賊若此時背後捅上一刀,吾哪裏還有還手之力?”


    “爾等可有何應對之策,速速道來!”


    曹操陣腳也亂了,目光忙是望向眾謀士。


    眾謀士們眉頭深鎖,彼此對視,一時間皆是束手無策。


    “司空,嘉以為,到了現下這般境地,我們隻有與劉備握手言和,對其以利相誘了。”


    沉默良久的郭嘉,終於默默開口,語氣中自含著一種沉重。


    握手言和四字,卻如刀子一般紮在了曹操心頭,令他陡然間心頭一痛。


    郭嘉這四個字的意思,他自然再清楚不過。


    向劉備求和嘛,以求取劉備不出兵背後捅刀,從而令他陷入兩麵受敵的境地。


    可那大耳賊,殺了他喜愛的嫡長子啊!


    殺子之仇,不共戴天!


    你現在卻要讓我低聲下氣,主動去向我殺子仇人求和?


    這是要把我的臉撕下來扔在地上,再狠狠踩上幾腳,然後再在我的心頭捅上十幾刀啊!


    曹操拳頭陡然握緊,眼中開始血絲密布。


    “嘉知道,劉備與司空有殺子之仇,自然是不死不休。”


    “但形勢到了這般地步,唯有請司空以大局為重,暫時放下這份仇恨,假意與那劉備握手言言,以換取到我們不必兩麵受敵。”


    “隻要渡過了這一關,將來司空擊破袁紹,騰出手來再收拾劉備,為大公子報仇雪恨也不遲啊。”


    郭嘉苦口婆心相勸,給曹操搭起了台階。


    曹操再次陷入沉默。


    心中權衡著利弊,眼中密布的血絲漸漸消彌,緊握的拳頭也緩緩鬆了開來。


    良久後。


    曹操一聲長歎,無奈的擺了擺手:


    “罷了,為了國家,為了大漢社稷,吾隻能暫時將個人榮辱恩仇放下。”


    “就依奉孝之計,與那大耳賊先握手言和吧。”


    郭嘉長鬆了一口氣,忙是恭維讚歎了曹操一番。


    曹操卻一聲苦笑,拂手道:


    “行啦,安慰我的話奉孝你就不必說了,伱倒是說說看,吾當如何與那大耳賊握手言和?”


    郭嘉清了清嗓子,麵帶幾分詭色,不緊不慢道:


    “八個字,以利相誘,禍水東引!”


    曹操眼中精光閃過。


    …


    七日後。


    天子使者董昭,再次挾著天子封賞旨意,抵達了壽春城。


    大將軍!


    這一次,天子下詔,封劉備為大將軍!


    大將軍啊,大漢武將之首,名義上統領天下兵馬,位在三公之上。


    這個位置,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除了對劉備的封賞外,天子還下旨,命張飛兼領徐州刺史之職,都督青徐兩州兵馬。


    這詔令一至,眾將自然是大為驚喜,無不為之歡欣鼓舞。


    大將軍之位啊,與老劉此次的左將軍之位間,還隔著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


    天子這道旨意,是將老劉連升數職,一躍成了文武百官之首,權位還在曹操之上!


    劉備榮升大將軍,眾將們的官爵,自然也能跟著水漲船高,諸將焉能不為之歡欣沸騰。


    尤其是張飛,更是欣喜若狂。


    徐州可是他的傷心地,當年正是在徐州跌倒,令他自責了多年。


    如今得封徐州刺史,可算是在哪裏跌倒的,又在哪裏爬起,那叫一個風光無限啊。


    府堂之內,沉浸在一片歡騰之中。


    劉備看著手中詔書,臉上固然難掩喜色,但眼神中卻存有狐疑。


    “陽泉一戰,曹昂死在吾手中,按理來講吾與曹操有殺子之仇。”


    “曹操竟能叫天子封我為大將軍?”


    “景略,這一道封賞,隻怕另有所圖呀。”


    劉備看出了端倪,狐疑的目光望向了蕭方。


    蕭方眼中卻淡然如常,並未有半點狐疑意外之色。


    這才像曹操的風格。


    曹操雖也是性情中人,但他這個情,更多隻是才情。


    曾經曆史中,曹操在宛城逼反張繡,害得自己兒子曹昂死在張繡手中,也可謂是殺子之仇不共戴天。


    但在官渡之戰前夕,為了顧全大局,卻還是接受了張繡再次投降,還給予了前所未有的封賞,以示自己胸襟氣量。


    老劉的性情中人,這個情字,卻更多則是情義。


    所以孫權偷襲荊州,殺害關羽之後,雖然幾次三番求和,老劉卻皆不為所動,定要起傾國之兵滅吳,為關羽報仇雪恨。


    那麽如今曹操為了所謂大局,暫時放下殺子之仇,利用天子的封賞,主動來向老劉示好籠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曹操乃當世梟雄,忍辱負重這種事,對他而言不過是小菜一碟。”


    “曹操見主公拿下淮南,怕主公揮師北上直搗許都,令他腹背受敵,土崩瓦解,故而才借天子名義封賞,以換取與主公握手言和。”


    “這大將軍之位,原本乃是袁紹所有,曹操將之轉封給了主公,自然是想激起袁紹對主公的憤怒,令袁譚揮師來攻我淮南。”


    “而他封翼德將軍為徐州刺史,無非是誘使翼德將軍煽動主公東攻徐州,與袁家大舉開戰!”


    “主公與袁紹開戰,既能分袁紹軍勢,又無力再奔襲許都,這才是他所樂見的。”


    蕭方不緊不慢,將曹操的真實意圖戳破,接著冷笑道:


    “這一招以利相誘,禍水東引之計,若方所料不錯的話,必定是出自於郭嘉的手筆。”


    真相大白。


    劉備恍然大悟,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眾將也盡皆省悟過來,談笑議論聲立時沉寂下來。


    “難怪備覺著心裏不踏實,原來果然其中有詐!”


    “曹賊這是想故伎重施,想仿效當年吾執掌徐州時,逼吾與袁術開戰,他卻坐山觀虎鬥!”


    “這一次,我豈能再上他的當!”


    劉備臉上掠起惱色,遂道:


    “景略,既然你識破了曹賊詭計,我自然不能為其利用。”


    “我打算按兵不動,坐觀曹賊與袁紹在官渡死戰,待他們決出勝負後再做打算,你看如何?”


    蕭方卻收起冷笑,搖頭道:


    “主公錯了,主公若是按兵不動,坐觀成敗,便會錯失了在中原插下一根釘子的天賜良機!”


    “主公當將計就計,趁勢拿下徐州,挺進中原!”


    “得中原者,方能得天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臥龍姐夫,忽悠劉備搶荊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堂燕歸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堂燕歸來並收藏三國:臥龍姐夫,忽悠劉備搶荊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