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隱藏彩蛋
從有風的地方開始的文娛 作者:白米下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本著來都來了的想法,陳墨一個人在美術館裏逛了起來。
對畫而言,陳墨了解得不多,不過藝術總是有相通性的,基本的鑒賞能力還是具備的。
畫作通過線條描繪虛實,通過色彩呈現光影,或寫實,或抽象。
對於寫實的畫作,不懂畫的人也可以一眼看出其傳神。
但對於抽象的畫作,就涉及到個人的藝術主張。
而藝術主張這東西又極具概念化和個性化,有時旁人根本無法理解。
甚至有些時候,還會讓看的人心裏發出“這玩意也是藝術”的驚歎。
換句話說,有時一些過於抽象的藝術畫作到底表達了什麽,全在畫家自己怎麽說。
至於別人相不相信,能不能在其中找到共鳴,就是別人自己的問題了。
這種時候要多找找自己的原因,問問自己有沒有藝術細胞,懂不懂什麽叫藝術,有沒有點藝術鑒賞力。
陳墨也知道這行裏麵的一些門道和水分。
藝術的價值是需要商業包裝的,特別是畫作。
因為畫作不像其它音樂或者文學作品,可以一定程度看作品的市場銷量和流傳度來反映認同度,體現藝術或文學價值。
畫作的價值大多是依靠過往的交額來體現,但單幅作品的成交額很容易“炒作”。
這就讓一些別有目的的人看到可趁之機。
“藝術”兩個字最能模糊金錢的標價,畢竟藝術是“無價”的。
陳墨之所以清楚,是因為拍電影也有這種“路子”,大投資、大製作的爛片,無人觀看的電影院,莫名其妙的高票房.
錢過一遍水就洗幹淨了,之後就能大方地拿到太陽底下曬。
陳墨自己走馬觀花似的在美術館內逛著,因為待會還有點事,他沒有每一幅畫作都去慢慢欣賞,了解畫作旁邊那些對畫家和作品的信息介紹。
本來陳墨今天過來這邊就有事要來公司處理的,現在突然進來看畫展也是“撞”見方太初才有的臨時起意,所以他就想著把畫過一遍就走人。
以陳墨這看展的架勢,看完畫展的時間完全取決於美術館有多大,走一遍需要多久。
所以陳墨邊看還邊想著,待會走的時候要不要等方太初那小朋友,跟她說一聲再走,畢竟再怎麽說也是人家帶他進來看的。
正當陳墨這樣想的時候,一個轉角,看到了一架鋼琴放置在一幅畫的下方。
這個設計構思引起了陳墨興趣,走近一瞧,發現還是一架老舊的鋼琴,看上去已經有些年頭了,不過被保養的很好。
陳墨仔細打量了一下,打開琴蓋試了試音,沒發現鋼琴有什麽特別的地方,又抬頭看了看鋼琴上方那幅畫。
那是一副暗色彩的構圖,在一座昏暗的房子裏,一個女人獨自坐在窗前,留下一個孤獨的側影。
這扇窗是畫裏唯一的亮色,光從窗口透進來,仿佛代表著某種渴望和向往。
畫倒是挺好,不過陳墨沒看出把鋼琴放在這裏的用意。
陳墨繞著鋼琴和畫挪步,換著觀賞角度打量思索起來。
隨即陳墨啞然失笑,他這才注意到在鋼琴的一側還掛著一副頭戴式無線耳機,剛才因為角度問題沒看到。
花樣整得還挺多,陳墨搖了搖頭,也沒有多想,直接拿起耳機放到耳邊。
耳機裏傳來躁動的鼓點和極具節奏的貝斯旋律
陳墨眉頭輕挑,搖滾?!
他還以為會是什麽舒緩的輕音樂之類的,沒想到居然是與畫呈現出的孤獨感截然相反的搖滾旋律。
有點意思。
陳墨臉上不由露出會心笑容。
聽著這躁動的旋律,再抬頭看看上方呈現孤獨的畫作,陳墨當即就有不一樣的感覺。
畫裏不再是一個孤獨的側影窺望窗外,而是一種讓人想打碎眼前這扇窗的衝動。
這扇禁錮了自由的窗,打碎它,離開這座昏暗的牢籠,去往內心渴望向往的世界。
那是一片新的廣闊天地,山風從耳邊呼擁而來,拂過野草,掠過密林,於山頂峭岩凜冽
陳墨聽著耳機裏旋律的結尾傳來風聲,一種豁然開朗、心曠神怡的感覺油然而生。
這是自由的風。
而有風吹進來的地方,就會有出口。
陳墨仔細觀摩著眼前畫作,終於在窗口右側的陰影中發現不明顯的色差,看起來就像是一道門。
隨即陳墨看向畫外的右方,隔著兩三米的地方,也有一道不起眼的門。
剛才沒看到畫之前,陳墨以為是個雜物間之類的,現在看來,還是個隱藏的彩蛋。
陳墨摘下耳機,懷著好奇的心往旁邊的門走去,門後麵會是什麽?
“哢擦。”
陳墨握住門把手,嚐試著打開門。
門沒鎖,直接就開了。
門後麵是一條狹長的甬道,甬道的一邊貼著一排鏡片,另一邊掛著幾幅畫作。
陳墨抬腳步入,還以為這裏藏著什麽珍品佳作,可看了之後,發現好像並沒有什麽特殊的地方,也沒有比外麵的畫好,甚至有幾副都比不上外麵展示的畫作。
不過陳墨倒是注意到了這些畫作的特別之處,就是這裏麵的畫都是出自一個人之手。
倒不是從什麽技法畫風觀察出來的,單純就因為這些畫的右下方都寫著一個人的名字:黃亦玫。
陳墨想了一下,也沒聽過什麽畫壇名家叫這個名的,難道是近幾年新冒頭的?
之所以有這個想法,是因為陳墨看這幾副畫,雖然前麵有兩三幅有些稚嫩,甚至可以說就是隨手塗鴉所作。
但隨著往後看,卻可以看出畫家的畫畫技法是在提升的,或者說逐漸趨向成熟。
所以這裏展示的不是什麽藏品畫作,而是這個叫“黃亦玫”的人,學畫各個時期階段的作品,可以說是學畫成長史了。
不過這種一般不是展示在家裏嗎?
陳墨帶著略感疑惑的心情,走到甬道盡頭。
甬道的盡頭又是一道門,門連著整麵牆上都噴繪著叢林密植,看上去感覺門後麵是什麽森林秘境似的。
看著這門中門的,好家夥,這是分階段?
外麵是早期作品,裏麵是大成作品?
陳墨猜想著,曬然一笑,打開門走進去一探究竟。
對畫而言,陳墨了解得不多,不過藝術總是有相通性的,基本的鑒賞能力還是具備的。
畫作通過線條描繪虛實,通過色彩呈現光影,或寫實,或抽象。
對於寫實的畫作,不懂畫的人也可以一眼看出其傳神。
但對於抽象的畫作,就涉及到個人的藝術主張。
而藝術主張這東西又極具概念化和個性化,有時旁人根本無法理解。
甚至有些時候,還會讓看的人心裏發出“這玩意也是藝術”的驚歎。
換句話說,有時一些過於抽象的藝術畫作到底表達了什麽,全在畫家自己怎麽說。
至於別人相不相信,能不能在其中找到共鳴,就是別人自己的問題了。
這種時候要多找找自己的原因,問問自己有沒有藝術細胞,懂不懂什麽叫藝術,有沒有點藝術鑒賞力。
陳墨也知道這行裏麵的一些門道和水分。
藝術的價值是需要商業包裝的,特別是畫作。
因為畫作不像其它音樂或者文學作品,可以一定程度看作品的市場銷量和流傳度來反映認同度,體現藝術或文學價值。
畫作的價值大多是依靠過往的交額來體現,但單幅作品的成交額很容易“炒作”。
這就讓一些別有目的的人看到可趁之機。
“藝術”兩個字最能模糊金錢的標價,畢竟藝術是“無價”的。
陳墨之所以清楚,是因為拍電影也有這種“路子”,大投資、大製作的爛片,無人觀看的電影院,莫名其妙的高票房.
錢過一遍水就洗幹淨了,之後就能大方地拿到太陽底下曬。
陳墨自己走馬觀花似的在美術館內逛著,因為待會還有點事,他沒有每一幅畫作都去慢慢欣賞,了解畫作旁邊那些對畫家和作品的信息介紹。
本來陳墨今天過來這邊就有事要來公司處理的,現在突然進來看畫展也是“撞”見方太初才有的臨時起意,所以他就想著把畫過一遍就走人。
以陳墨這看展的架勢,看完畫展的時間完全取決於美術館有多大,走一遍需要多久。
所以陳墨邊看還邊想著,待會走的時候要不要等方太初那小朋友,跟她說一聲再走,畢竟再怎麽說也是人家帶他進來看的。
正當陳墨這樣想的時候,一個轉角,看到了一架鋼琴放置在一幅畫的下方。
這個設計構思引起了陳墨興趣,走近一瞧,發現還是一架老舊的鋼琴,看上去已經有些年頭了,不過被保養的很好。
陳墨仔細打量了一下,打開琴蓋試了試音,沒發現鋼琴有什麽特別的地方,又抬頭看了看鋼琴上方那幅畫。
那是一副暗色彩的構圖,在一座昏暗的房子裏,一個女人獨自坐在窗前,留下一個孤獨的側影。
這扇窗是畫裏唯一的亮色,光從窗口透進來,仿佛代表著某種渴望和向往。
畫倒是挺好,不過陳墨沒看出把鋼琴放在這裏的用意。
陳墨繞著鋼琴和畫挪步,換著觀賞角度打量思索起來。
隨即陳墨啞然失笑,他這才注意到在鋼琴的一側還掛著一副頭戴式無線耳機,剛才因為角度問題沒看到。
花樣整得還挺多,陳墨搖了搖頭,也沒有多想,直接拿起耳機放到耳邊。
耳機裏傳來躁動的鼓點和極具節奏的貝斯旋律
陳墨眉頭輕挑,搖滾?!
他還以為會是什麽舒緩的輕音樂之類的,沒想到居然是與畫呈現出的孤獨感截然相反的搖滾旋律。
有點意思。
陳墨臉上不由露出會心笑容。
聽著這躁動的旋律,再抬頭看看上方呈現孤獨的畫作,陳墨當即就有不一樣的感覺。
畫裏不再是一個孤獨的側影窺望窗外,而是一種讓人想打碎眼前這扇窗的衝動。
這扇禁錮了自由的窗,打碎它,離開這座昏暗的牢籠,去往內心渴望向往的世界。
那是一片新的廣闊天地,山風從耳邊呼擁而來,拂過野草,掠過密林,於山頂峭岩凜冽
陳墨聽著耳機裏旋律的結尾傳來風聲,一種豁然開朗、心曠神怡的感覺油然而生。
這是自由的風。
而有風吹進來的地方,就會有出口。
陳墨仔細觀摩著眼前畫作,終於在窗口右側的陰影中發現不明顯的色差,看起來就像是一道門。
隨即陳墨看向畫外的右方,隔著兩三米的地方,也有一道不起眼的門。
剛才沒看到畫之前,陳墨以為是個雜物間之類的,現在看來,還是個隱藏的彩蛋。
陳墨摘下耳機,懷著好奇的心往旁邊的門走去,門後麵會是什麽?
“哢擦。”
陳墨握住門把手,嚐試著打開門。
門沒鎖,直接就開了。
門後麵是一條狹長的甬道,甬道的一邊貼著一排鏡片,另一邊掛著幾幅畫作。
陳墨抬腳步入,還以為這裏藏著什麽珍品佳作,可看了之後,發現好像並沒有什麽特殊的地方,也沒有比外麵的畫好,甚至有幾副都比不上外麵展示的畫作。
不過陳墨倒是注意到了這些畫作的特別之處,就是這裏麵的畫都是出自一個人之手。
倒不是從什麽技法畫風觀察出來的,單純就因為這些畫的右下方都寫著一個人的名字:黃亦玫。
陳墨想了一下,也沒聽過什麽畫壇名家叫這個名的,難道是近幾年新冒頭的?
之所以有這個想法,是因為陳墨看這幾副畫,雖然前麵有兩三幅有些稚嫩,甚至可以說就是隨手塗鴉所作。
但隨著往後看,卻可以看出畫家的畫畫技法是在提升的,或者說逐漸趨向成熟。
所以這裏展示的不是什麽藏品畫作,而是這個叫“黃亦玫”的人,學畫各個時期階段的作品,可以說是學畫成長史了。
不過這種一般不是展示在家裏嗎?
陳墨帶著略感疑惑的心情,走到甬道盡頭。
甬道的盡頭又是一道門,門連著整麵牆上都噴繪著叢林密植,看上去感覺門後麵是什麽森林秘境似的。
看著這門中門的,好家夥,這是分階段?
外麵是早期作品,裏麵是大成作品?
陳墨猜想著,曬然一笑,打開門走進去一探究竟。